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采用(或放弃)阶段。
4.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公共性、指导操作性;
2、沟通媒介相对薄弱、资源难以整合;
3、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4、了解农村社会背景是沟通不可忽视的基础;
5、沟通主体间关系的多面性。
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障碍有语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心理障碍、组织障碍等。举例:在推广烟草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烟农以前一直有个认识误区:烟叶要肥要大。不但每亩亩产有保证,而且由于每亩株数少,田间管理耗工也相对更少。不少烟农每亩种植密度大约在900株左右。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种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许多农民不理解,认为密度提高,烟叶就会长得薄小一些,亩产会受影响。在推行标准的初期,有不少烟农不能接受,甚至与农技人员发生冲突。经过技术人员耐心开导,分析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后,烟农纷纷开始接受标准化种植,烟叶质量提高了,烟农获得的经济收益也直线上升。
7.需要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需要理论: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5各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需要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
8.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期望激励理论:所谓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沃隆提出的,他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提高个人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可以产生激励力量。期望激励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切合实际。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要使期望变为现实,还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11.农民在何种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答:根据行为改变理论,分析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动力和阻力、策略与方法,实现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农民在以下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1)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对某项新技术感兴趣之时。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开展。
(3)遇见所信赖的推广者时。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可信赖的人(熟人),有名望的人(名人),年长者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
(4)需要使用该项技术时。农民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所以农民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
(5)用综合方法推广技术时。据研究,人们靠听觉所获知识能记住25%;视、听结合记住65%;视、听、做结合记住86%。因此,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提高推广效果。
(6)推广措施配套时。动员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需解决:产前: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基础材料准备;产中: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产后:储藏、运输、加工、销售问题。农民需要“包扶持,包技术,包销售”的(三包)措施配套。
15.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分别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本职,服务三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2)业务素质要求:
A、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
B、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
C、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
D、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
E、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2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
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
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4.试述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主要表现在:
1、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农户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农技服务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技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投入资金短缺。投入资金的短缺使得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很难实现其服务功能。
3、高素质人才缺乏。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4、体制管理不顺。多头管理体制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和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服务强度弱化。近年来,我国乡镇农技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所冲突,农技推广活动的服务强度弱化,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的精力被许多乡镇行政事务所分散,业务时间不能保证。
6、推广方式陈旧。目前的推广方式主要是现场会、试验、示范等小组辅导,以及黑板报,小册子等原始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信息的有效掌握。
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
2、逐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推广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合作、中外合资、拍卖转制等措施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3、推广经营服务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在心的《农业法》基础上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推广经营法制化,真正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部分;
4、推广营销将会伴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要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措施,为科研院所、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26.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答:
1、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2)试验示范的原则 ;(3)智力开发的原则;
(4)合作推广的原则;(5)服务配套的原则 ;(6)综合效益的原则。
2、农业推广的程序
(1)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2)步骤:从推广项目选定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步骤:项目选择、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
3、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其分类方式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基于推广对象的多寡即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1)大众传播法 :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优点: ①传播的信息权威性高; ②传播的信息数量大、速度快;③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信息发出者无法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双向沟通,获得反馈信息少。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要和问题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优点:①指导范围相对较大,推广效率较高;②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③共同问题易于解决。
缺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
优点:针对性强,便于双向沟通,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缺点: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
27.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怎么选择成果示范地点,怎么确定成果示范户)
答:1)选择合适的成果示范区:
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
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自然条件;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具备一定的辐射范围。
2)选择合适的示范户: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具备示范工作所需的物资,经济状况良好;
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
自愿成为示范经营者,并真诚地与人合作;
热情主动宣传示范成果,热情将示范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农民。
第二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地区商人进行商品买卖行为,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2.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这里的贸易条件是所有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3.关税: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4.询盘:是指交易的一方打算购买或出售某种商品,向对方询问买卖该项商品的有关交易条件,或者就该项交易提出带有保留条件的建议。
5.背书:就是由汇票持有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或再加上受让人即背书人的名字,并把汇票交给受让人的行为。6.
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7.FOB:是指卖方将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后,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就算完成交货义务。
8.进口配额制:又称进口限制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9接受:就是交易的一方在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以声明或行动向对方表示同意的行为.10.清洁提单:是指货物在装船时“表面状况良好”,船公司在提单上未加注任何有关货物受损或包装不良等批注的提单。
二. 简答题。
1.简述里昂惕夫之迷的内容。
依照要素禀赋论,一个国家拥有较多的资本,就应该生产和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输入在本国生产中需要较多使用国内比较稀缺的劳动力要素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以上的认识,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来验证赫-俄原理,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低于进口替代商品,这一验证结果与赫-俄原理相反。里昂惕夫发表其难结果后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因而将此不解之谜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2.试比较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而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3.试比较共同海损和单独海损。
(1)单独海损是承保风险所直接导致的船货损失;共同海损则不是承保风险所直接的损失,而是为了解除船、货共同危险有意采取合理措施而造成的损失。(2)损失的承担责任有别。单独海损由受损方自行承担;而共同海损,则应由各受益方受益大小的比例共同分摊。
4.简述信用证的特点。
(1)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信用证的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付款的保证。在信用证付款的条件下,银行处于第一付款人的地位。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银行对受益人的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2)信用证是一种独立的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作为依据,但信用证一级开出,就成为独立于买卖合同以外的另一种契约,不受买卖合同的约束。(3)信用证是一种单据的买卖。在信用证方式之下,实行的是任意付款的原则。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所以,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
5.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处理事故应注意什么?
1)发生事故的一方人应按约定期限和方式及时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对方也应及时答复。2)双方人都要认真分析事故的性质,看其是否属于不可抗力事故的范围。3)发生事故的一方人应出具有效的证明文件,以作为发生事故的证据。
4)双方人应就不可抗力的后果,按约定的处理原则和办法进行协商处理。处理时,应弄清情况,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6.
简述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
1.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2.重商主义认为,除了开掘金银矿藏外,只有贸易顺差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和财富。3.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货币差额论,晚期为贸易差额论。
4.差额论认为,最好是只有货币的输入,货币的输出。
5.贸易差额论认为,禁止货币输出不利于贸易的扩大,“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贸易的扩大,才能带来更多的货币。7.
简述战略贸易论的主要内容。
1)布郎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政府通过对本国厂商生产和出口该产品进行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减税,可以使本国厂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产品可以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份额。
2)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政府通过对本国市场的保护,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利益,降低边际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政府通过相应补贴与财政扶持刺激企业知识弄好活动,扩大知识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
8.什么是共同海损,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哪些?
共同海损是指载货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或者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由船方有意思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牺牲或支出某些额外费用,这些损失和费用叫共同海损。
具备以下条件:1)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地产生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2)必有是自动有意采取的行为;3)必有是为船货共同安全而采取谨慎的合理的措施;4)必有是属非常性质的损失。
9.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应具备哪些条件?
1)当事人必有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2)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具有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3)合同必有以双方互惠、有偿为原则。
4)合同的标的和内容必有合法。5)合同的形式必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10.发盘在哪些情况下失效?
1)一项发盘,即使是不可撤销的,于拒绝通知兼而有之发盘人时终止。
2)受盘人作出还盘。
3)发盘人依法撤销发盘。
4)发盘中规定的有效期届满。
5)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造成发盘的失效,如政府禁令或限制措施。6)在发盘被接受前,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或法人破产等。
11.简述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在关税政策上的异同。
1)相同点:两者都在一体化区域内,对其成员衽自由贸易政策。
2)不同点:关税同盟成员间对区域外的进口商品实行统一关税,而自由贸易区成员则各自保持独立的对外关税。
12. 试比较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都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进行比较,非关税壁垒有以下特点:
(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制定和实施非关税壁垒措施上,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手续比较迅速,其制定的程序也较简便,能随时针对某国的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等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便直接地禁止进口,这样就能把超额的商品拒之门外,达到了关税未能达到之目的。
(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一般关税税率确定后,往往以法律形式公布于众,依法执行。而非关税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极为繁琐复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国难以对付和适应。同时,一些国家往往对针对某个国家采取相应的限制性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其结果,大大加强了非关税壁垒的差别性的歧视性。
13. 简述信用证的当事人及职责。
(1)开证申请人,指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人,即进口人或实际买主。
(2)开证银行,指接受开证申请人的委托,开立信用证的银行,它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3)通知银行,指受开证行的委托,将信用证转交出口人的银行。
(4)受益人,指信用证上所指定的有权使用该证的人,即出口人或实际供货人。(5)议付银行,指愿意买入受益人交来跟单汇票并垫付资金的银行。(6)付款银行,指信用证上指定的付款银行。14. 简述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 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仲裁地点。在什么地方进行仲裁,是买卖双方在磋商仲裁条款时的一个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仲裁地点与仲裁所适用的程序法,以及合同所适用的实体关系至为密切。
(2)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有两种可供选择:一种是由双方人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规定一个常设的仲裁机构;另一种是由双方人当事人指定仲裁员所组成的临时仲裁机构,当争议案处理完毕后,它将自动解散。
(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主要是规定进行仲裁的手续、步骤和做法,各国仲裁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仲裁程序规则。
(4)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主要是指由仲裁庭作出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约束力,是否为终局性的,能否向法律起诉要求变更裁决。
(5)仲裁费用的负担。通常在仲裁条款中明确规定出仲裁费用由谁负担。一般规定由败诉方承担,也有的规定为由仲裁庭酌情决定。15. 简述进口配额及其分类。
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预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便直接禁止进口。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绝对配额(又分为全球配额,国别配额)和关税配额。绝对配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关税配额是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减税,或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16. 简述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更多地保护国内发达的或出现衰落的工业。2)
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
不是防御性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4)
不是保护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工业资产阶级,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5)
保护政策的措施不仅有关税和贸易条约,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入措施。17.简述构成有效发盘的基本条件。
1)
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提出。发盘必须指定可以表示接受的受盘人。受盘人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指定多个。不指定受盘人的发盘,仅应视为发盘的邀请。
2)
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思。发盘必须表明严肃的订约意思,即发盘应该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将按发盘条件承担与肋人订立合同的法律责任。
3)发盘的内容须十分确定。对于什么是“十分确定”,《公约》的解释是在发盘中明确货物,规定数量和价格。在规定数量和价格时,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还可以只规定确定数量和价格的方法。18. 简述以CIF成交以L/C结汇的出口合同履行的基本环节。
双方签订合同--买方开信用证----卖方审核信用证-----卖方备货-----卖方保险-----卖方办理运输-------卖方发货------卖方到议付行议付-----买方收货---------买方到银行支付货款。
即①备货, 报验②催证,审证,改证③租船订舱,改证,报送,投保④制单结汇,这些环节中又以货、证、船、款四个环节最为重要,务必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防止出现“有货无证,有证无货”,“有货无船,有船无货”,“单证不符,过期拒付”等现象,以提高履约率,减少失误,争取更好地完成出口任务。
三、论述题
请说明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如何应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非关税壁垒?(1)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非关税壁垒已逐渐取代关税壁垒成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工具。非关税壁垒的广泛存在阻碍了各国的对外贸易及其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都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突出。面对非关税壁垒我国应对的对策:
(一)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技术标注和法规;
(四)制定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五)建立非关税壁垒预警体系。
总之,从目前来看,国家间完全消除非关税壁垒是不可能的,非关税壁垒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为了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安全,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我国的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我们应认真研究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学习借鉴别国的实践经验,灵活利用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和 WTO 规则,并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起自己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从而提高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竞争力。2. 请说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年均两位数的比例高速增长。加入WTO之后,这种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200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47.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5933.6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三成多。与此同时,对外贸易中因绿色壁垒问题产生的损失也越来越大。绿色壁垒已成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所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医药出口、玩具出口、出口产品包装等方面。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传统商品的出口受到了限制;(二)主要的出口市场停滞萎缩;(三)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四)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降低;(五)进口保护存在问题凸显;(六)绿色壁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遇到的种种无奈,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跨过了关税壁垒障碍以后,绿色壁垒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3.阐述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并对战略贸易理论与政策进行简单评价。
①布朗德——斯潘塞的“以补贴促进出口”论点②克鲁格曼“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点③“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论点。
综合上述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论点,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次优配置的最佳选择。
战略性贸易理论背离自由贸易传统,通过论证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政府的直接干预可以转移它国利润以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从而为国家进一步干预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起支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但战略贸易政策实施是以它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因而势必会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抵消战略产业扶持发展的效果。4. 有人认为“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1.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能力都非常短缺,引入日本的直接投资,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当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赖达到一定程度后,原来没有予以充分重视的政治的和其他方面的分歧和矛盾的严重性日益得以显现。。。四. 计算题。
1.一批出口货物做CFR价为1000美元,现客户要求改报CIF价加10%投保海运一切险,我方同意照办,如保险费率为0.5%时,我方应向客户报价多少?
CIF=CFR/[1—(1+加成)*保险费率] =1000/[1—(1+10%)*0.5%] =1005.53
2.计算由上海港运往伦敦门锁1000箱的运费。若每箱体积为0.01立方米,毛重为20千克。计收运费标准为W/M,去伦敦每运费吨的运费为30港元。
体积=1000*0.01=10(立方米)因为:毛重/体积=20/10=2>1,所以以重量计征。即:Q=20*30=600(港元)。。。
6.一批出口货物做CFR价为200美元,现客户要求改报CIF价加10%投保海运一切险,我方同意照办,如保险费率为0.3%时,我方应向客户报价多少?
CIF=CFR/[1—(1+加成)*保险费率]=200/[1—(1+10%)*0.3%]=201.47
7.2007年,中国的出口额是1.2万亿元美元,进口额是9千亿美元,中国的GDP是24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平均汇率是7.4人民币元/美元,试计算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保留整数)
对外贸易系数=(进口+出口)/GDP*100%=(1.2+0.9)*7.4/24*100%=65%。。。。。六.案例分析题
1. 我方出口X商品到C国,按FCAGuangZhou Airport签约。交货期5月。出口企业 5月30日将该手表运到广州白云机场并由航空公司收货开具航空运单。
C国商人应该付款。因为FCA 的风险点在货交承运人处,即本案中广州白云机场货交航空公司处,交货时间为5月30日,符合合同5月份交货的时间要求,卖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交货义务,所以买方C国商人应该付款。我方可向仲裁提起诉讼,仲裁员的仲裁结果有利于卖方。
2.欧洲某客户开了一份LC,有330万美金。这个LC要求分两批装运。一批是8月底,另一批是第一装运的10天后。请分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该怎样避免一些风险。
注意的问题:1)应在买卖合同中对允许分批装运作出明确规定。2)在信用证中规定,必须凭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装运前的检验合格证书才能付款;3)要选择守信的客户;4)要选择有资质的客户,并且在合同中规定高额的赔偿条款,使其不敢轻易违约,提供不符合合同质量要求的商品。。
4.北京某外贸公司按CFR马尼拉价格出口一批仪器,投保的险别为一切险“仓至仓”条款.我方将货物用卡车由公司仓库运到黄埔港装船,但途中有一辆卡车翻车,致使车上所载部分仪器损坏.问对此项损失应由哪方负责?保险公司是否应给予赔偿?
(1)应由卖方负责。因为在CFR条件下,按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装运期限,将货物装上船是卖方应负的责任,卖方应承担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2)保险公司不应该赔偿。因为是买方投保的一切险,卖方不是保险单的合法受益人,因此,卖方不能向蘖险公司提出索赔。而根据CFR条件,买方在货物装船前不对货物享有所有权,对风险不承担责任,所以保险公司也不会对买方赔偿。
5.我方以CFR价格术语出口货物一批,在从出口公司仓库运到码头待运过程中,货物发生了损失,该损失应由何方负责?如买方已向保险公司办理了保险,保险公司对项损失是否给予赔偿?并说明理由。
由卖方负责。保险公司不需赔偿。货物损失发生在从出口公司仓库运到码头待运过程中,此时买方对该批货物还不具有可保利益,因为本案采取CFR术语成交,CFR的风险点在装运港船舷,发生货损时卖方还未完成交货,所有权还属于卖方,所以虽然买方已经向保险公司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但是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第三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营销082内部资料 蒋政整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 D.国际贸易量 【
】 2.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 D.上层建筑 【
】 3.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
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 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
】 4.我国衡量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国际性的标准是
A.交易双方当事人的营业地处于不同的国家 B.交易双方当事人具有不同的国籍 C.订立合同的行为完成于第三国 D.货物由一国运往另一国 【
】
5.在国际贸易业务中,有时发出询盘的一方希望对方开出估价单,这种估价单报出的价格是 A.现货价格 B.参考价格 C.市场价格 D.成交价格 【
】 6.必须经过背书才能转让的提单是
A.记名提单 B.不记名提单 C.来人抬头提单 D.指示提单 【
】 7.接受和发盘
A.属于商业行为 B.属于法律行为 C.属于交易行为 D.既属于商业行为也属于法律行为【
】 8.在CIP条件下,卖方按惯例投保的保险金额一般是在合同价格的基础上加成 A.5%投保 B.10%投保 C.5%—10%投保 D.15%投保【
】
9.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商品检验条款中,关于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A.在出口国检验 B.在进口国检验 C.在出口国检验,在进口国复验 D.在第三国检验【
】 10.租船人与船方在规定装卸时间时,对租船人有利而对船方不利的是 A.按累计24小时好天气工作日计算 B.按连续日计算
C.按连续24小时好天气工作日计算 D.按自然日数计算【
】
11.在发盘生效后,发盘人以一定方式解除发盘对其的效力,这在法律上属于发盘的 A.撤回 B.撤销 C.改发 D.取消【
】
12.下列托收形式中,对于卖方收汇来说,哪一种风险最大
A.D/P after sight B.D/P at sihgt C.D/P T/R D.D/A【
】 13.既有自愿性,又有强制性的解决争议的方式是 A.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
B.14.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具有重视发展人际关系谈判风格的商人通常是 A.美国商人 B.韩国商人 C.日本商人 D.阿拉伯商人【
】 15.产地证明书的签发者通常是
A.出口地的公证行或工商团体 B.出口国的行政主管部门 C.出口企业 D.出口企业所在地政府【
】 16.寄售协议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属于
A.买卖关系 B.委托与受托关系 C.代理关系 D.上下级关系【
】
17.在凭卖方样品交易时,卖方为防止日后出现有关品质的异议,通常备份一些样品,以作为品质评定的依据。这些样品被称作
A.对等样品 B.参考样品 C.留存复样 D.回样【
】 18.相当于银行保函的信用证是
A.对开信用证 B.不可撤销信用证 C.备用信用证 D.循环信用证【
】 19.下列贸易术语中,由卖方办理投保手续的是 A.FOB B.FCA C.CPT D.CIF【
】 20.属于公开竞买的贸易方式是
A.招标与投标 B.拍卖 C.包销 D.寄售【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21.我国出口结汇的方法有
A.收妥结汇 B.押汇 C.定期结汇 D.发货结汇 E.不定期结汇【 】 22.鼓励出口的措施有
A.出口信贷 B.商品倾销 C.外汇倾销 D.外汇管制 E.外汇分红【 】 23.国际商务的谈判战略通常有
A.强制战略 B.诱导战略 C.教育战略 D.说服战略 E.竞争战略【 】 24.在结算中,银行可能不接受的提单有
A.已装船提单 B.不清洁提单 C.指示提单 D.过期提单 E.直达提单【 】
营销082内部资料 蒋政整理
25.构成发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定人提出 B.表明订立合同的意思 C.发盘的内容必须十分确定 D.发盘的内容必须真实 E.发盘人必须是卖方【 】 26.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保障的风险包括
A.意外事故 B.自然灾害 C.共同海损 D.救助费用 E.外来风险【 】 27.使单位产品国际价值量提高的因素有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 C.劳动强度提高 D.劳动熟练程度提高 E.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 28.可用于各种运输方式,包括多式联运的贸易术语有 A.CFR B.CIF C.FCA D.CPT E.CIP【 】 29.进出口报关完税时通常需要提供的单据有
A.合同副本 B.商业发票 C.装箱单 D.重量单 E.商品检验证书【 】 30.在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方面,共同市场要求
A.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 B.成员国间完全废除经济政策方面的差异 C.成员国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 D.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 E.成员国间逐步废除社会政策方面的差异【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假定某国以1995年的年价格及出口数量为基期;其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50%。试计算该国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
32.A国海关对进口男式开司米羊绒衫(每磅价格在18美元以上者)征收混合税,每磅征收0.375美元的从量税,加征从价税15.5%。该批货物总量10万磅,每磅价格28美元,试计算该批货物的从量税、从价税及混合税额(计税货币单位均为美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3.简述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的区别。34.什么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35.简述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化原则的含义。
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0分,第37小题15分,共25分)36.试述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特点37.试评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佣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有:①1500箱货物被火烧毁;②800箱货物由于灌水灭火受损;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工资。试分析:以上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属于单独海损?为什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A 3.D 4.A 5.B 6.D 7.D 8.B 9.C 10.A 11.B 12.D 13.D 14.C 15.A 16.B 17.C 18.C 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ABC 22.ABCE 23.ABCD 24.BD 25.ABC 26.ABE 27.CE 28.CDE 29.ABCDE 30.ACD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1.①净贸易条件:N=(P/P)×100% =80%/120%×100% =66.7%
②收入贸易条件:I=(P/P)×Qx =80%/120%×150% =100%
32.从量税额=100000×0.375=37500(美元)从价税额=100000×28×15.5%=434000(美元)混合税额=从量税额+从价税额 =37500+434000 =471500(美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3.名义保护率只考虑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由于对成品征收进口关税而对成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有效保护率不但注意到征收进口关税对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对成品
营销082内部资料 蒋政整理
生产投入物由于征收进口关税而提供的保护和由此能增加的价格部分。
34.贸易创造效应由生产所得和消费所得构成。关税同盟成立以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各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他成员国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所取代,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扩大生产利益;同时该国该项产品消费开支减少,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贸易转移效应指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A国自己不生产X产品,而是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关税同盟成立后,A国X产品的进口转向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B国,如果B国的生产效率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会使A国进口成本增加,扩大消费开支,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35.贸易自由化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其含义可以解释为:(1)它不是绝对意义的贸易自由化,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允许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3)对经济转型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鼓励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4)世贸组织不是一个自由贸易机构,它只是致力于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促使成员方开放,由此营造一个公平无扭曲的竞争环境。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小题10分,第37小题15分,共25分)36.(1)非关税壁垒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2)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3)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4)非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37.(1)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因此,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原理”(H-O原理)。
(2)该理论通过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3)该理论还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4)评价。
①该理论比“比较利益理论”更完整、更全面。
②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对各国对外贸易的影响。③违背了劳动价值论。④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⑤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而无法解释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⑥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38.(1)题中②、④、⑤属共同海损。共同海损是指载货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威胁到船、货等各方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或者使航程得以继续完成,由船方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所作出的某些特殊牺牲或支出的某些额外费用。
(2)题中①、③属单独海损。单独海损是指除共同海损以外的意外损失,即由承保范围内的风险所直接导致的船舶或货物的部分损失,仅由受损者单独承担。
第四篇:2017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冲刺试题
1.某宗房地产的收益期限为30年,判定其未来每年的净收益基本上固定不变,通过预测得知其未来3年的净收益分别为22万元、25万元、26万元,报酬率为10%。则该房地产的收益价格为()万元。
A.228.2
3B.229.36
C.224.7
4D.223.63
2.某宗房地产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不可续期。包括土地开发和房屋建造过程,至今已有18年,预计该宗房地产正常情况下的年有效毛收入为100万元,运营费用率为40万元,该类房地产的资本化率为8%,该宗房地产的收益价格为()万元。
A.457.40
B.476.98
C.686.10
D.715.48
3.某宗房地产的收益期限为35年,通过预测得到其未来3年的净收益分别为18万元、19万元、23万元,从未来第4年起,每年净收益为25万元直到收益期限结束,该类房地产的报酬率为8%,则该房地产的收益价格最接近()万元。
A.276
B.28
3C.28
4D.29
14.下列各类房地产中,特别适用于成本法估价的是()。
A.某酒店
B.某市图书馆
C.某住宅
D.某写字楼
5.现实中的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具体一宗房地产价格,直接取决于其(),成本的增加一定要对()增大有所作用才能构成价格。
A.效用
B.花费的成本
C.市场价值
D.投资价值
6.某市A房地产开发公司征收B村的100亩农田。该项目涉及B村农业人口50户,180人。据查征收前,B村人均耕地面积为1亩。另外,已知B村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约为1000元/亩。根据规定,如按最低标准,A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向每个农民支付()元的安置补助费。
A.1000
B.2000
C.4000
D.6000
7.某宗土地取得成本为1000万元,开发成本为1500万元,管理费用为75万元,销售费用为35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2%,则开发利润为()万元。(2002年试题)
A.180.0
B.300.0
C.309.0
D.313.2
8.某市区有一工业库房,现根据城市规划和市场需求,拟改为百货商店。需评估该仓库的公开市场价值,最适宜采用()进行估价。
A.比较法
B.成本法
C.假设开发法
D.长期趋势法
9.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适宜出租或营业的,其价值适用()评估。
A.市场法
B.收益法
C.成本法
D.推测法
10.运用假设开发法估价,对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A.不必考虑
B.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必须考虑
D.无法确定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
浅谈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
作者:雷俊
摘要: 基层农技推广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基层农业 技术推广 农业多样化 推广机构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设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止到2013年,我国的种植业、水产业、农机生产业、兽医畜牧业以及经营管理业分别有2.78万、0.65万、1.93万、3.25万和2.83万个。科学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由原先改革开放时的27%提升到如今的51%。
1.2基层农业成果与生产需求不对应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现行科技成果仅仅注重于宣传单一技术,并未与产业形成配套体系,导致农业成果与产业出现割裂局面,这样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并不强。另外,某些基层农业成果往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与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与不对应,无法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1.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数为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非专业人士,缺乏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也普遍偏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此外,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偏老龄化,他们掌握和接受现代化 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更不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更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1.4基层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基层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整体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另外,基层农民心存顾虑,担心收益率受到影响,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和采用新设备进行耕种,也严重地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影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因素
2.1农民对新技术态度保守农业作为一种弱质生产行业,其本身在使用新技术时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加上容易出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们在没有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不敢轻易的尝试新技术,更多的人会对其具有保守的态度。同时,受到农产品市场经济调控作用的影响,农民在使用基层农业技术更多的会先采取观望的方式,从而不容易接受基层农业新技术。
2.2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存在使用风险.如今,若一项新的基层农业技术在进行推广前,农技部门或科研单位会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但当其真正推广到农民的农业生产中时,由于受生产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或由于某些操作方法出现了改变,往往最后使用新技术的结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大多采用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的生产技术推广时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得农民难以从中得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2.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困难.目前,农村中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在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时往往存在着力不从心的状况,不能够良好地掌握关键的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推广积极性较差,在为 农民讲解先进的基层农技时缺乏热情,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同时领导未能做好领导工作,不能为基层农技推广提供足够的物质及资金支持,使得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正常地发展,制约了基层农技的推广。
2.4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断层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在不断地出现,但却存在着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许多的新农业技术未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如今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转化率仅仅只有30%~35%。而这种研究与实际基层农技推广的断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基层农业推广对策
3.1 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改善推广条件。近年来,随 着国家对于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的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规定,力求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项农业资金的投入,为了加快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国家和政府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同时,改善推广条件,解决农村地区存在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国家必须建立专门的推广项目与推广机构,确保农村能够对基层农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从而使得农业技术在农业地区得到切实的推广
3.2建立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农业技术有效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离不开生产需求,只有符合农业生产需求以及农业实际情况的科研成果才是成功的、实用的,才会在基层农业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适用。为了促进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的对接机制,促进基础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使优秀的农业科研技术成果向农民群众的实践应用进行转换,创造巨大的 财富和价值,使科研人员以及生产群众得到实惠,同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地快速发展。减少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时的风险,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资金保证,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放心地使用新农业生产技术,解决其担忧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3.3进行技术培训工作.一,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积极吸收引进一批科学理论知识扎实、农业技能熟练的高端人才,在加强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对于多种农业技术有一定见解和掌握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扩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提供必要的福利等措施来改善农技人员的生活质量,以保证其更加高效地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为使基层农业技术能够在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农业生产部门必须在农业生产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工作。技术是农业生产的动力,为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需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能够认可与掌握,同时将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具体可在田间手把手地使农民掌握生产技术、邀请农业的科研专家来对农技推广进行指导、农业生产部门现场演示等方式。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培训,加强农民对新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从而促使基层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另外,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民对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往往是来源于农民之间的互相交流。为此,可以鼓励农民通过日常的技术交流来改进生产方式,促使农民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行调整与发展。
3.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为使农民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应鼓励农民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与技术推广。此外,还需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解决高校农业专业学生的就业编制问题与任职待遇问题,鼓励他们到农业 技术推广队伍中进行任职,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此外,还需提高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率。只有将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才能将农业科研成果为农业的生产创造便利,增加效益。有关部门在对科研项目审核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充分考虑资金的分配问题,充分发挥出有限的科研资金的作用,拓宽研究成果的转化方式。为此,不能够仅仅只是进行实验的研究,而应更多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和生产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3.5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农业的发展不但要紧紧地依靠媒介的宣传,而更应使得农业生产部门与农民团体参与到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当中,让农民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确保农业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组织结构较为稳定,基层农业推广机构配置较为合理,但仍需做好对农业技术的监督工作,对资金的使用问题进行综合的考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能够物尽其用,从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4结语 基层农技推广作为我国农业的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巨大工程,关系着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将该项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深化,合理调整农村的生产结构,使基层农技的推广符合农村的生活水平,进而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总体来讲,现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改进有着极大的联系,为此,通过国家财政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健全农业社会保障措施、进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时的监督机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共同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参考文献
[1]刘善文、藏荣春.网络与农业信息服务[M],福建科技出版社,2010-09-01.[2]不详.中国传统农业思想[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关于农业推广论文
关键词:存在的问题;创新的基本思路;解决措施
我县乡两级农业推广体系在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存在不适应。鉴此, 提出政府公益性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为:“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 理体制;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人才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以期为我县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县、乡农业推广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我县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者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显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不适应。因此亟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条全新的南涧县县乡两级农业推广体系。
一、我县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推广的方式方法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一)管理体制与国家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我县目前的农技推广体制是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而产生的,形成了“条块共管,以块为主,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农业推广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条块分割,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脱节,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等体制上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体制上 的弊端导致我县在农技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上,机构林立而力量分散,队伍庞大而人浮于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使财政难以负担,从而直接威胁到我县推广体系的生存与发展。(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从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看,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考核推广机构工作的主要指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论资排辈、终身制; 在分配方式上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评价体制上形成了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的脱离(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能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上保障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因此,现行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适应。(三)推广队伍的结构及方式方法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目前我县县乡两级农业推广机构比较普遍的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知识老化等问题;在技术推广方式上比较普遍的沿用一般化的号召,工作不到位,难落实,很多地方已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技术。
(四)推广服务功能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县现行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使用的还是原始的推广手段,无法及时地向农民提供信息,难以向农民传授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技术,致使我县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出口、流通受阻,农业的外向度难以扩张。(五)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落后与市场经济不适应
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购置或兴建的,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够、设施老化、设备过时而服务功能下降。因此,难以满足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由于以上诸多方面的不适应,我县县、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被削弱或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县现行的推广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我县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 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转变推广理念、明确职能定位、理顺政事关系”这一关键性问题, 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建立起以政府服务为主导,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辅助,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结合,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层次并存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发展高效、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因此,我县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做到: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坚持局部创新与国家推广体系相衔接的原则;坚持与当地生态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稳定、灵活、高效相兼顾的原则。
三、我县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与改革措施(一)创新机构设置、理顺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是影响目前我县县乡农业推广机构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切实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上下贯通、网络健全, 更好地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 必须创新机构设置,打破目前依附行政体制设置的单一格局,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职能分工,理顺县、乡农业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网络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县级设立农业综合机构。将县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产等职能合并,组建县农业综合服务机构,下设:行政管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执法部门、经营服务等四个部门。四个部门中,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纳入公务员系列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各县财政全额拨款,其服务设备及日常服务纳入县财政预算;经营性综合服务部门属事业单位,但采取企业化管理,职工的工资待遇等与经营的绩效挂钩,自收自支。
2.按经济区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按经济区建农业推广区域站,实现事、企分离和减员增效。分析造成目前乡镇级推广组织窘况的最根本原因是按行政区划乡乡设站,导致技术力量分散,推广效果不高。改革的重点是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打破乡乡设站的格局,结合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以县内经济发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特色骨干产品和重点小城镇为依托,重新设立农技推广区域站,以增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规模,提高其服务能力。转变原各乡镇站的职能及人员身份,以达到优化队伍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目的。
(二)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首先
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岗定人。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在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和当地政府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竞争上岗的人员可根据其工作性质职能进行多层次、全面考核评价。再次,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实行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按贡献大小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
(三)创新推广理念,改变服务方式、方法,拓宽服务领域 首先,要转变观念。将以“技术”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推广”观念转变为以“人”为主的“农业推广”观念,农业推广职责除了技术的传输外,还应肩负起培养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的重任。其次,创新推广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自身的行业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搞好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等公益性的服务。再次,改善和提高服务手段,加快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重点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后,拓宽服务领域。为适应我县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多元化的需要,农业推广机构必须大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延伸服务链条。由提供单项的技术指导服务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教育培训、决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延伸,由大宗农作物的技术指导服务向农、林、牧、副、渔、种、养、加、运、销等各个方面技术指导服务延伸,由产中服务向产前、产后全程服务延伸。做到产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帮助农民销售,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 1 ]江平,康晓慧。美国农业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 J ]。农业经济问题
[ 3 ]陈良玉,高启杰。优化农业推广模式发展农业推广事业[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通过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现实问题,并针对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提出可行性对策,目的是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要通过农业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沟通互动,满足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愿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历了基层网络创建阶段、中层推广组织完善阶段、专群结合的推广阶段、农业推广新体系的再创阶段、农业推广的深化改革阶段。现如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1993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法制化、现代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深化、合理化。
1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及特点
1.1.1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践证明,为适应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政府牵头,组织“三农”协作,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推广有效的结合起来,分工承担农业资源开发、承包、重点项目推广、农业科教兴农。
1.1.2开辟展示新技术、新信息、新物质的农技推广平台为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速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很重要。让农民朋友能尽快地了解到有利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教育、信贷、运输、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增加了采用新技术的机会,从而使农民以较少的投入换得更多的收益,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追求。
1.1.3试验、示范、推广是农技推广行之有效的三大步骤科研部门培育出新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适应了某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为证实这些新品种在其他环境的适应和表现情况,对其进行适应性试验,成功后树立样板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为此,我国多采用科技示范户和建立示范田的方式,向农民展示成功的样板,使该项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从而进入第三步推广阶段,实现该项技术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向物质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技推广工作也就此展开。
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互动不够
农业技术人员向广大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推广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大多数农民是科学技术消极的接受者,农民自己并未积极思考和进行生产实践,有部分农民由于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限制,未能达到自愿变革的目的,从而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
2.2新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低于农民心里的期望值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要求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推广的新技术不能适应农民的需要,因为投资太大或时间长而带来的农民的负面值升高,因而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
2.3追求推广速度而脱离实际,造成欲速则不达
2.3.1推广速度过快推广人员推出的新技术、新方法,农民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就放手,推广人员不能及时分析原因,而是代替农民做决策,农民经营条件和经营环境对自己是否有利还未考虑清楚,担心造成不良后果,只会导致推广工作的失败。
2.3.2产品价格变动成为影响农业推广的绊脚石当农业推广的某种产品价格忽高忽低,或开始较高,数量增加时价格会下降,这种技术带来的效益就会损失或减少,使农民望而却步。
2.3.3成本增加导致农民对某项推广技术产生怀疑因为投资项目的成本增加,而销售价格没有大的提高,农民朋友会对这个现实的利益损失持有抵触情绪。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3.1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想把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开来,县级推广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科技培训,再把最新的科技传授给乡级科技推广人员,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乡级技术人员直接与农民沟通机会较多,能够使科技成果合理地推广和发展。
3.2注重科技创新的新技术农技人员要把新技术推广给农民,首先科学技术必须符合农民的需求,新技术应用后,要能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令人信服的成果证明科技创新有成效时,就会带动大批农民参与,使新科技成果得到很好的推广。
3.3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不断收集推广技术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推广的技术产生的效果、作用等进行收集改进和更新。如果是推广的病虫化学防治,则应尽快获取信息,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等。
作者:郑苏琴 单位:山西省襄汾县农业委员会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也进一步遏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推出全新的农业推广体系以此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热点。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1推广体系的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是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大力扶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体现所在。尤其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格外加强了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并建成了以种植、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化为主推广网络,并形成由上而下的垂直农业推广体系。可以说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经有40多万个村子建立了服务组织,并有10多万个村子组建了专业技术协会与科技示范户。
2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如若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则如下几点:
2.1内外部组织管理与任务目标不相符
我们都知道农业推广体系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现代的农业技术能够尽快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不断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现今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内外部组织管理上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实际任务目标且与实际任务目标不相一致,而这也就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难以切实落实,且推广体系与推广人员往往处于被动状况。
2.2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处于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行政倾向较强,且受到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制约,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正是因此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市场导向性差且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致使真正能够实现的农业创新成果转换率极低,远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2.3农业推广人员与农业推广体系不匹配
现如今许多农业推广人员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与农业推广体系的实际要求相匹配。而农业推广体系内部又缺乏对农业推广人员的严格选拔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业推广体系无法良好的运转。尤其是部分推广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且不熟悉当前的农业市场,因此也无法完成农业推广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3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
我国在农业推广体系上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良好运转,因此,不断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去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则尤为重要。
3.1明确创新目标,把握发展方向
只有明确农业推广体系的创新目标,切实把握发展方向,才能够促使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更好的向前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的壮大农业推广队伍,并且对各级农业机构进行巩固,尤其是可以在农业推广中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与服务组织,建立新型的国有、民办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3.2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俨然已经成为当今进行农业推广的重要主体,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就必须完善以政府为主的农业推广体系。第一,要强化社会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第二,要改进农业推广方式与农业推广机制,不断拓宽农业推广部门的职能范围,缩短科研成果的推广路径,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普及率;第三,做好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切实将农业推广工作落实到市场的实际需求之上,并且增加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投入,在经费上提供充分保障。
3.3提高个人素质
进一步强化农业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对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农业推广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与实际生产进行紧密的结合,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推广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形成自己对市场的实际驾驭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对策粗浅的探讨,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清楚地认识到,农业推广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不断的完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使其满足我国农村的发展需求,满足我国农民对科技的发展需求尤为重要,值得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并对其加强建设。
作者:李芳 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前言
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在实际中,虽然已经推广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就必须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实现农村中经济的快速发展。且就农业推广体系来说,其快速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农村提高经济收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2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也就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促进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
2.1在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系来说,由于采用的是条块共同管理与专业行政区划层设置。因此在进行条块分割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对接,这样也就造成了本位主义严重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推广上自成一体等弊端。也正因为这些因素使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中力量严重不足,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却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2.2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在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中,受到经济体制影响比较严重,且在运行技术上也以从上至下为主。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就成为了考核农业推广机构重要指标之一。且在人事的管理上也是以资历排列为主。在分配的形式上却实行平均主义,评价的体制上也与服务对象相背离,这样也就造成了服务对象不能及时参与到推广评价中去。而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推广机构与人员的职责得不到保证,这样也就使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效果不高[1]。
2.3推广经费存在问题
通过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中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占据农业总产值的0.8%左右,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技术推广经费则占据在0.4%左右,而我国却只有0.2%左右。也正是因为资金不足,造成了部分农业设施过于老旧。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我国一些推广机构将有偿服务技术排在首位,却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服务对象有利。
2.4推广人员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问题,且在人员的整体素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也就造成了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普及,且并不能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其次由于在福利待遇上普遍不高,因此也就出现了留不住人才的现象,这样也就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3提高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措施 3.1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最大限度地完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在实际中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落实岗位职责,同时还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也就是说要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方向转变,以岗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招聘的要求。同时还要将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调入到领导岗位,以专业能力强来带动专业能力不足的人员。其次还要做岗位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在保证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以外,要与绩效联系在一起,激发人员的积极性[2]。
3.2扩大资金的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是造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不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在法律上可以逐渐增加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并完善间接的融资体制,大力鼓励私人的投资,设立出专门的技术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投资。或是可以设置专门的推广基金,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构建出完整的资金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最后,要辩证地看待技术推广与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置出相关的担保资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3.3提高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
进行农业推广的关键就是要增大推广团队的建设,为了保证推广体制的健全,就必须要加强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在实际中完善考评制度与规范考试制度。选择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农业推广团队中去。同时还要提高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3]。
3.4及时进行技术培训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且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就要不断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此来让农民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明确农业推广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中,可以组织农民参加电视讲座或是对农民进行科学宣传,以此来增强农民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
3.5增强农业市场的建设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市场来说,在市场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技术开发跟不上农业形式的发展或是有人利用法律漏洞来获取非法利益等。因此必须要严格规范农业市场,建立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农业市场,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3.6政府方面要加强扶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来说,大多属于村级,这样在覆盖的区域上与组织的数量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想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要求政府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4结语
由上述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却可以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必须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创新工作,以此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姜涛 单位:包头市九原区农牧业产业化管理服务中心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探讨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关系着科技、政府和农民这三方之间的积极联系,也是增进政府和百姓携手共创和谐社会的纽带之一。然而随着农业技术市场的制约情况以及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诸多限制问题,可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时代潮流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和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不能完美的跟进。因此,为了更快速地完成农村现代化、农业技术科技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必须要积极实行,克服苦难。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支持较少
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不能积极的重视起来,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出现了问题。第一,基层计入人员技术素质偏低,人员任用存在公平性问题;第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工作人员的资金待遇不能及时得到保障,政府扶持基金拨付进度滞后;第三,部分地方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知度不高,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进度落后,因此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得到资金支持进行更深的发展改造。
1.2农民接受新科技兴趣不高
我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收入,然而根据各地实际推广情况来看,虽然大体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了肯定,但仍有一部分农民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持怀疑。这其中主要是因为:第一,先进的基层农业技术装备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来进行操作,费用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于基层务农人员来说,操作水准和资金水平是很大的掣肘;第二,高科技技术装备回笼资金周期长,对于靠农业营收的农民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第三,传统农业技术使农民对此产生强烈依赖感,先进农业技术宣传不到位,使得农民对新技术信任度低,这也就给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缺少劳动力这一问题。
2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提升农民对高科技设备的认知度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说服农民参与进来才能积极的实施农业技术,因此提升农民对先进技术的认知是首当其冲的。
2.2政府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政府为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的正常工作,应当尽可能的利用资金给农业技术推广给予帮助,政府需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经费、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以及通过融资行为为农业技术推广获得资金补助。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农村,政府需要多关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积极开展活动,培训好专业的基层农业推广团队,给农民以保障;加强对基层农民农业种植方面思想的督促,让农民知道与时俱进才是正确的等等。本文分析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问题进行研究找出整改措施,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锦上添花,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作者:苏占军
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
一、农业推广中多功能农业的作用分析
(一)促进农业发展,丰富农业推广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社会、文化也不断重视起来。农业的发展除了对经济的追求以外,也应该重视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这些都是契合农业多功能的内涵,通过对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和研究,多功能农业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这使得农业推广的工作更加丰富。这就要求农业推广不仅仅要注重对技术的指导,还应该重视学习和发展多种农业的知识,积极推进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条件。
(二)增强农业推广对建设新农村的地位
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农业不仅仅只为我们提供农产品,其内涵使我们了解到农业同时具备社会、文化、生态意义,因此能够增强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和重视。多功能农业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不再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加注重倾向于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农业多种功能的平衡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也契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业推广对我国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功能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推广工作的跟进,因此,多功能农业能够增强农业推广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农业推广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不断发展。
(三)建立新型农业推广队伍
多功能农业的发展理念中,涉及到许多新型农业的发展,例如: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等。这些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中涵盖了许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这些新型的农业知识、技术对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业推广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更广阔的视野去进行农业推广工作,并且使得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效率要求不断提高,体制不断完善。
(四)促进生态平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功能农业对农业生产模式科学技术性要求更高,与以往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经济不同,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获取农产品的同时也能够调节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的平衡。并且在多功能农业的指导下,对农业资源的充分挖掘,合理使用,对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推广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管理者位置,对潜在农业生产力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多功能农业能够促使农业推广为促进生态平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二、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
(一)加大农业推广专项工作资金的投入
农业推广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推广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农业推广工作人员对推广任务的认真履行,农业推广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同时,发展多功能农业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生产方式方法;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引进,这些都是确保多功能农业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使得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将阻碍多功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推广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提供农业推广工作人员的补贴政策,同时也要为支持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农户提供补贴,促进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加快多功能农业的推广。
(二)培养农业推广创新型人才
多功能农业涵盖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推广多功能农业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多功能农业核心技术的开发。这一系列工作始终都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具有创新能力,所以,应加强对农业推广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创新型人才是推广多功能农业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当提高从事推广多功能农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并且应与有关高校研究所联系,选派优秀农业推广人员学习,也可以聘请专家教授亲临指导,从未促进多功能农业的推广工作。
(三)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意识水平
多功能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开展不仅仅依靠推广人员的一己之力就能完成,政府在这一推广工作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只有透过政府对多功能农业的不断宣传和教育,加上推广人员的引导,才能提高农民对多功能农业的认识水平。农业推广人员也应该不断的补充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改变传统的推广方式方法,从而投身于多功能农业的推广中。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的能力,保证多功能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农业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功能农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发展多功能农业,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规范,避免对农业资源的浪费,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政府应在政策上支持多功能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引进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发展经验,对农业推广人员工作方法进行规范,使得农业推广人员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从事多功能农业的推广工作。
作者:程嘉宁 张晓青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农村区域发展现状及农业推广对策
1当前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推广,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虽然有很多农业服务机构,但存在结构零散、综合业务水平不高、推广效率较低等弊端。很多机构都是承担公共管理的职能,真正对接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普遍不足,且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有研究表明,平均每个农技推广人员服务708名农业人口[2]。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约占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国家近年对农业推广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但受到一些制度的影响,真正落实到农业推广方面的资金非常短缺,严重制约农业推广活动的开展。
2新形势下加快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的对策 2.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修建农村道路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农资采购、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产品运输等问题。偏远的村庄应修建便民道路,对老化的道路进行修缮。二是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视,修复一些老化受损的农田水利设施,并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功能完善的水利设施,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2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研究、教育和推广3个方面,其中一个环节薄弱就会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因此“科、教、推”三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推广机构可以和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进行合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基层的农技人员参与技术试验过程,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如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的“西农模式”,是在当地苹果产业的中心地带建立农业试验站,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专家团队,实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以实验站为桥梁,实现了高校和地方科技人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农业推广新模式,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兴建田间农民学校,加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增产增收唯有依靠科技。派出农技推广员在农民学校举办专门的农业知识讲座,可以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推广效率。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能解决当前推广人员不足的困难,具有良好的推广效果。
2.3完善农业推广制度,探索农业推广新思路
2.3.1加大农业推广的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创建农业合作社,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对资金有困难的农业合作社适当给予贴息贷款,派出农技员担当技术顾问指导农业生产。对生产资料可以集中采购,不仅可以防止假农资坑农,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针对农户对新事物接受较慢的情况,可以对率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户进行补贴等措施,鼓励他们采用最新的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3.2探索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农村广大地区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多农民缺乏实用的农业知识,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的是传统的农业技术。虽然传统技术成熟、操作熟练,但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我国人多地少、有效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传统农业技术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专业细分。将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人员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专门从事涉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另外一部分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这种专业细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对那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要加强沟通,积极宣传,让更多的农户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农业科技产品的展销活动,一方面能推广农业新品种,另一方面能推广新型实用的农业技术,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三是优化农技推广组织建设。积极组建类似于企业管理模式的农技推广体系,比如由当地农技推广中心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农技督导员,再由农技督导员在村一级组织中选聘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农业技术推广员承担最基层的农技推广工作,农技督导员指导和监督农技推广员的工作,对农技推广员实行考核,表现优秀的适当给予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农业推广人员很多都是从其他非涉农组织抽调的,他们当中有些既没有专业的农业推广方面的知识,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农技推广训练,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存在专业知识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了更好的服务“三农”,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创新工作评价体系,建立起新的选人和用人制度。对积极进修农业知识的农业推广人员要给予适当的补助,鼓励以前没有专业农业方面技能的农业推广人员积极学习升造。五是对在农业推广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农业推广人员要适时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活力。
作者:洪亮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东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