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径运动概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试题
田径运动概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2、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走跑类项目的总称。
3、田赛:用高度或远度计算成绩的跳投类项目的总称。
4、语言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进行练习的方法。
5、直观法: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借助感觉器官来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方法,包括动作示范,教具、模型、电影、电视等的演示。
6、完整练习法: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以完整的技术形式进行练习。
7、分解练习法:把完整的运动技术分解为几个部分,使动作简化易于掌握,通过逐步掌握技术的多个部分将它连贯起来,掌握完整技术。
8、力量: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9、最大力量:它也成绝对力量,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客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10、相对力量:人体每千克体重所具备的最大力量。
11、速度力量:也叫爆发力,是指肌肉在运动时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
12、力量耐力:运动是肌肉长时间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
13、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应答的能力。
14、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15、动作频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同动作的次数。
16、耐力素质: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
17、一般耐力:是人体在长时间中小强度运动中抗疲劳的能力。
18、专项耐力:指运动员有机体在一定时间持续进行大强度专项运动的能力。
19、柔韧素质: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
20、自我暗示学习:是指学生在田径课内学习或课外练习中,通过由针对性的词语等刺激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即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调节大脑兴奋水平和动作。
21、相互指导练习:是指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技术练习时,互教互学,即可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达到保证技术练习的正确性和质量的目的。
22、自学自练: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师上课的提示和指导,进行自学自练的方法。
23、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二、填空(每题1分)
1、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田径运动定义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走)和(跑)类项目统称为径赛。(跳)和(投)类的项目统称为田赛。
2、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按照竞赛计算成绩的方法多数将田径运动分为(径赛)、(田赛)和(全能)三大类,进一步以动作放入特征细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大类。
3、田径运动具有(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和(观赏)价值。
4、田径运动具有(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比赛竞争的激烈性)、(技术要求的严格性)和(素质培养的全面性)的特点。
5、公元前(77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6、(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在(希腊)创立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7、(1912)年7月17日,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8、1968年,美国人(福斯贝里)革命性的创造了跳高的全新姿势“背越式”。9、1996年(王军霞)获得了第26届奥运会5000米的金牌和10000米的银牌。10、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夺得了20公里竞走的金牌。
11、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科教案。12、1930年,(电子)计时成绩被承认为世界纪录。13、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竞走运动员(陈跃玲)获得10公里竞走金牌。
14、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为(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
15、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有(整体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16、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示范法)、(分解示范法)和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7、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有(课前预习与练习)、(相互指导练习)、(自学自练)、(自我暗示学习)、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
18、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有(自我伤害)、(互相误伤)、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
19、田径运动训练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和理论学习。
20、力量训练按照运动时肌肉克服阻力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1、单周期训练计划可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三个时期。
22、田径运动健身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适宜负荷原则)、(渐进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23、田径运动教学基本文件包括(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课程教学进度)、田径理论课讲稿和技术课教案。
24、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本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和(综合练习)三类。
25、田径运动具有(竞技)与(健身)双重属性。
三、判断题(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
1、用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成为径赛。(√)
2、在运用完整法进行教学时,要多做专门辅助性练习。(×)
3、运动训练的内容,通常指的是身体训练。(×)
4、发展爆发力,可多采用一些大重量,次数多的力量练习方法。(×)
5、一般耐力是人体长时间大强度地完成专项运动的能力。(×)
6、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竞赛项目。(√)
7、用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8、田径运动的优异成绩,是通过系统的、不间断的多年训练获得的。(√)
9、田径运动训练是在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训练中仍有教学因素。(√)
10、田径比赛是奥运会奖牌最多的项目。(√)
11、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循环练习”法是一种可以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手段。(√)
12、游戏比赛教学法,虽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但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3、田径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功能。(√)
14、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是人们从事田径运动的理论依据。(√)
15、中学体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快乐,“三基”不是太重要。(×)
四、选择题
1、田径运动的分类是_______。A A、竞走、跑、跳、投及全能项目。B、跑、跳、投、全能项目。C、竞走、跑、跳、投。
2、技术教学时,对因概念不清而产生的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C A、鼓励启发、提高信心。B、加强练习,提高身体素质。C、通过示范,进一步讲清动作要领。
3、对田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一般是_______。B A、加大运动量。B、减小运动量提高强度。C、减小运动量和强度。
4、发展速度主要是指_______。C A、动作速度B、反应速度C、位移速度
5、奥运会(夏季)每隔_______年举行一次。B A、三年B、四年C、五年
6、跑、跳、投教材在中学各类体育教材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A A、最大B、最小C、一般
7、通过走跑的交替练习、定时跑、越野跑等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_______。A A、一般耐力B、专项耐心C、速度耐力
8、语言法是教师运用 _______ 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进行练习的方法。C A、丰富 B、精练C、生动形象
9、技术课教学中开始部分主要是_______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A A、课堂常规 B、准备活动C、游戏
10、直观法指田径教学中、借助_______来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方法。C A、语言B、想象C、感觉器官 11、1924年第_______届全运会田径赛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C A、1 B、2 C、3 D、4
12、从1983年开始国际田联设立了_______年一届的世界田径锦标赛。D A、1 B、2 C、3 D、4
13、_______是人体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运动,能使有氧系统酶的活性增加,提高人体最大氧量。A A、短距离跑 B、长距离跑 C、竞走 D、跳远 14、1957年, _______以1.77米的成绩,创造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了世界田坛。A A、郑凤荣 B、金玲 C、倪志钦 D、朱建华 15、1993年我国第7届全运会上_______的成绩打破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记录。B A、曲云霞 B、王军霞 C、黄志红 D、李梅素
16、在直观教学方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形式是_______。A A、示范法 B、语言法 C、分解法 D、完整法
17、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生理特点表现为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广泛扩散,内抑制较弱,多种反射的暂进性联系不稳定是处于哪种田径运动技术教学阶段?______ A A、学习阶段 B、掌握阶段 C、提高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8.教师进行田径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______。A A、田径运动教学大纲 B、田径教学总进度 C、田径理论与技术课的教学进度 D、田径理论课将高于技术课教案
五、简答题
1、简述田径运动的特点有哪些?(4分)答:
(一)群众参与的广泛性(1分);
(二)比赛竞争的激烈性(1分);
(三)技术要求的严格性(1分);
(四)素质培养的全面性(1分)。
2、简述田径运动的价值?(4)答:
(一)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1分);
(二)田径运动健身价值(1分);
(三)田径运动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各1分)
3、简述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5分)
答:
(一)田径项目竞赛越来越受到关注,竞争将更加激烈(1分);
(二)运动竞技成绩的提高更加依赖科学化训练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分);
(三)女子田径运动成绩的突破速度将要快于男子(1分);
(四)田径运动中有些竞技项目对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一些项目会通过动作形式、器械规格及竞赛的变化和改革获得更大发展(1分);
(五)田径运动相关市场开发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将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
4、简述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5分)
答:
(一)了解和掌握田径课程的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1分);
(二)了解和掌握田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方法(1分);
(三)提高田径专项技术水平,掌握训练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分);
(四)提高全面适应社会体育工作的需要(1分);
(五)为全面掌握各项运动项目打好基础(1分)。
5、简答田径运动教学的目标与方法?(3分)答:
(一)师德教育和培养(1分);
(二)学习田径运动基本理论、技术和技能(1分);
(三)了解中学体育课中田径运动教学任务和内容(1分)。
6、简述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特点?(3分)
答:(1)整体性(1分);(2)规范性(1分);(3)一致性。(1分)
7、简述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教学方法?(5分)
答:(1)语言法(1分);(2)直观法(1分);(3)完整教学法(1分);(4)分解教学法(1分);(5)预防与纠错的方法(1分)。
8、简述田径运动技术的基本学习方法?(5分)
答:(1)课前预习与练习(1分);(2)相互指导练习(1分);(3)自学自练(1分);(4)自我暗示练习(1分);(5)学会查阅、积累和分析文献资料(1分)。
9、简述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3分)
答:(1)自我伤害(1分);(2)互相伤害(1分);(3)教学组织和教法不当(1分)。
10、简述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与内容?(6分)
答: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1分);
(2)学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和练习方法(1分);(3)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1分)。中学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1)基本技术类(1分);(2)发展体能类(1分);(3)综合练习类(1分)。
11、简述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6 分,每一点1分)答: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有身体训练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理论学习。
12、简述进行技术训练时应注意那些方面?(4分)答:(1)发展身体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1分);(2)技术训练要抓住关键,反复训练(1分);
(3)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1分);(4)技术训练要贯穿与训练工作的始终(1分)。
13、简述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7分)
答:(1)放松训练(1分);(2)表象训练(1分);(3)集中注意力训练(1分);(4)应激控制训练(1分);(5)生物反馈训练(1分);(6)模拟训练(1分);(7)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1分)。
14、简述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训练的特点?(3分)答:(1)学校体育中的田径运动训练具有业余性(1分);
(2)训练时间长短具有不固定性(1分);(3)训练课内容有少而精的特点(1分)。
第二篇: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内容与基本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的内容是由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等培养所组成。各项训练内容都是有机联系的,采用一般与专门训练内容、不同的方法和负荷量,以及比赛等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
一、身体训练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1、力量训练:力量是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各项目的基本素质。任何运动项目技术的掌握都要通过肌肉用力去实现,它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前提。力量训练应遵循经常练习、全面发展、逐渐加量及练后放松等基本原则,防止受伤,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它不但直接决定某些项目的成绩,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速度素质通常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这三种最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移动速度只是上述三种速度素质综合表现的一种快速运动能力,如跑速就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移动速度。
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主要利用各种信号(枪声、掌声、口令声等)来刺激运动员,使其作出快速反应来实现,如短跑运动员听枪声起跑练习。跑速是各种速度素质综合表现的一种移动速度。跑速对所有田径项目都很重要。
3、耐力训练: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疲劳是运动训练后的必然结果,没有疲劳就无法提高训练水平,但疲劳后又会使有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所以疲劳又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障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反映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
4、柔韧训练: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由人体关节活动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与弹性及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所决定。
柔韧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是拉伸法?泣伸法又分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这两种拉伸法又都可采用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练习形式。在运用拉伸法发展柔韧素质时,要掌握好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和组数、间歇时间及动作要求。
5、灵敏协调性训练:灵敏协调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
灵敏性与协调性是相辅相成的,其优劣取决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以及所建立的动作技能的数量和巩固程度。灵敏性是以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为基础的,良好的灵敏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准确地表现所做相应动作在空间、时间和用力等特征及相互配合上的高度精确性。因此灵敏素质的发展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发展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素质,同步发展的。
二、技术训练
1、发展身体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为了掌握现代田径技术,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水平越高,掌握技术就越快。
2、技术训练要抓住关键,反复训练。田径运动各项目有各自的技术关键,如短跑的蹬摆配合技术、跨栏跑的“跨栏步”技术、跳跃项目中的起跳与过杆技术、投掷项目中的助跑(旋转)速度和最后用力等都是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关键技术可以带动完整技术的提高。
3、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是人们经过千百年的运动实践和科学提炼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并随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且由于人类自身不断进化,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断革新完善,运动技术也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代替旧的。
4、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分解法、完整法、重复法、变换法和比赛法等。不同的训练方法用于不同的阶段,如分解法和重复法主要用于技能初步掌握阶段,而完整法和比赛法则主要用于完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运用自如和提高阶段。
三、战术训练
田径运动战术就是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和外部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力争好成绩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的战术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如短跑运动员的战术主要体现在小组预赛中力求不用全力的情况下争取出线,以便养精蓄锐在决赛中全力以赴地战胜对手和创造优异成绩;中长跑项目的战术则体现在根据比赛中所处的跑位是采用匀速跑还是变速跑、领跑还是跟跑等;在跳高项目中则体现在确定起跳高度和免跳的时机上;投掷项目则体现在力争首先投出最好成绩,为获胜创造心理机能的优势。在战术训练中,应该培养运动员具有合理分配体力、迅速判断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有效对策的能力。运动员在制定比赛战术前,应详细了解比赛规模、场地器材条件、对手水平与特点、竞赛规程和规则、裁判方法及气候等情况。田径运动员的战术取决于最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外部条件(天气、风向、风力、场地器材质量)及利用对手的弱点和错误。
四、心理训练
1、放松训练:利用语言暗示、意念和想象的力量,有意识、有系统地训练肌肉动作逐步达到松弛,减缓呼吸,从而使身体、情绪、心理均处于平静状态。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和想象(表象)放松法。
2、表象训练:表象训练也称想象训练、念动训练、视觉化技术等。表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它能帮助运动员加快熟练技能,加快学习新技术,改变不良习惯,演练比赛情景,预想行动方案,提高自我观察力,建立自信心。只有清晰的表象才能在运动时灵敏感知到姿势和肌肉用力状态的变化,及时纠正动作误差,以保证动作的准确性。通过表象训练提高表象能力,可以提高动作精确度34%。
3、集中注意力训练;运动员只有具备注意力集中、分配和转移能力,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比赛获得成功。集中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有利用视觉集中注意力、利用听觉集中注意力和利用呼吸集中注意。
4、应激控制训练;在激烈的田径竞赛中,运动员往往出现应激过度现象,从而是心理能量被消极感受掠走,导致动作变形、乏力而失败。所以应激控制训练更多的是针对过度应激的控制训练。应激控制训练的主要方法有环境刺激控制训练、身体应激控制训练和积极性思维控制训练等。
5、生物反馈训练:是借助现代化仪器把运动员机体的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感知觉能力,促进动作技能的形成,校正技术动作,调整情绪,消除紧张,改善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
6、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可预防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提高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模拟方式有实际场景模拟和词语形象模拟两种。
7、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它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导引,促使肌肉放松,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并在肌肉放松后采用一定套语振奋精神、进行自我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可放松肌肉、消除紧张、解除疲劳、提高工作能力。
五、恢复训练
1、教育学恢复手段:在恢复训练中,属中心地位的是教育学手段。这类手段的前提,是通过适宜的肌肉活动来控制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和恢复过程。其主要表现是:根据运动员的状态,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地安排训练和比赛的大小周期,精确地组织训练与休息,合理而科学地安排大中小训练负荷,安排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活动等。
2、心理学恢复手段:是通过心理学的影响作用,使运动员得以成功地迅速降低神经心理紧张程度,降低心理抑制状态,尽快恢复神经能力,使参与活动的各机能系统紧张度达到个人能力的最大值。
3、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这种手段有助于提高机体承受负荷的能力,有助于尽快消除急剧产生的全身疲劳和有效补充能量储备,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主要有水疗、按摩、理疗、吸氧、针刺、气功和药物等。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采用(或放弃)阶段。
4.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1、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公共性、指导操作性;
2、沟通媒介相对薄弱、资源难以整合;
3、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4、了解农村社会背景是沟通不可忽视的基础;
5、沟通主体间关系的多面性。
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障碍有语言障碍、观念障碍、角色障碍、心理障碍、组织障碍等。举例:在推广烟草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烟农以前一直有个认识误区:烟叶要肥要大。不但每亩亩产有保证,而且由于每亩株数少,田间管理耗工也相对更少。不少烟农每亩种植密度大约在900株左右。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每亩种植密度提高到1100-1200株。许多农民不理解,认为密度提高,烟叶就会长得薄小一些,亩产会受影响。在推行标准的初期,有不少烟农不能接受,甚至与农技人员发生冲突。经过技术人员耐心开导,分析收入与质量的关系后,烟农纷纷开始接受标准化种植,烟叶质量提高了,烟农获得的经济收益也直线上升。
7.需要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需要理论: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分为5各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农民的需要进行推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行为规律所决定的。需要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理论,推广人员应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在农民众多需要当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一经满足,就会起到较大的带动效果。
8.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期望激励理论:所谓行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沃隆提出的,他认为,确定适当的目标和提高个人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可以产生激励力量。期望激励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1)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期望理论表明,恰当的目标会给人以期望,使人产生心理动力,激发热情,引导行为。目标确定是增强激励力量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高度联系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尽量切合实际。
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深入地进行思想动员,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
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的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要使期望变为现实,还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排除不利因素,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件。
11.农民在何种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答:根据行为改变理论,分析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动力和阻力、策略与方法,实现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农民在以下情况下易于接受农业创新技术:
(1)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对某项新技术感兴趣之时。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开展。
(3)遇见所信赖的推广者时。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可信赖的人(熟人),有名望的人(名人),年长者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
(4)需要使用该项技术时。农民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所以农民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
(5)用综合方法推广技术时。据研究,人们靠听觉所获知识能记住25%;视、听结合记住65%;视、听、做结合记住86%。因此,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图像、动画结合,提高推广效果。
(6)推广措施配套时。动员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需解决:产前:生产资料、资金投入、基础材料准备;产中:技术指导、关键技术环节;产后:储藏、运输、加工、销售问题。农民需要“包扶持,包技术,包销售”的(三包)措施配套。
15.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答: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备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分别要求如下:
1)职业道德要求:
热爱本职,服务三农;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2)业务素质要求:
A、学科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
B、农村社会学知识和社会工作能力;
C、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能力;
D、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
E、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2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
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
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4.试述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现状主要表现在:
1、服务内容不能满足农户需求。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农技服务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技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投入资金短缺。投入资金的短缺使得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很难实现其服务功能。
3、高素质人才缺乏。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定。
4、体制管理不顺。多头管理体制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和技术推广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服务强度弱化。近年来,我国乡镇农技机构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有所冲突,农技推广活动的服务强度弱化,乡镇机构的农技人员的精力被许多乡镇行政事务所分散,业务时间不能保证。
6、推广方式陈旧。目前的推广方式主要是现场会、试验、示范等小组辅导,以及黑板报,小册子等原始方式,信息传递速度慢,缺乏时效性,无法保证农民对技术、信息的有效掌握。
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1、推广经营服务体系将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
2、逐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科学推广经营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实行股份合作、中外合资、拍卖转制等措施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3、推广经营服务的政策法规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在心的《农业法》基础上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使农业推广经营法制化,真正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部分;
4、推广营销将会伴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总之,为满足农民的需求,要放活经营性服务,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推进等措施,为科研院所、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建立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多元化发展、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26.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答:
1、农业推广的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2)试验示范的原则 ;(3)智力开发的原则;
(4)合作推广的原则;(5)服务配套的原则 ;(6)综合效益的原则。
2、农业推广的程序
(1)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2)步骤:从推广项目选定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步骤:项目选择、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
3、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其分类方式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基于推广对象的多寡即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1)大众传播法 :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优点: ①传播的信息权威性高; ②传播的信息数量大、速度快;③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信息发出者无法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双向沟通,获得反馈信息少。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要和问题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优点:①指导范围相对较大,推广效率较高;②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③共同问题易于解决。
缺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
优点:针对性强,便于双向沟通,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缺点: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
27.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怎么选择成果示范地点,怎么确定成果示范户)
答:1)选择合适的成果示范区:
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
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自然条件;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具备一定的辐射范围。
2)选择合适的示范户: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具备示范工作所需的物资,经济状况良好;
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
自愿成为示范经营者,并真诚地与人合作;
热情主动宣传示范成果,热情将示范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农民。
第四篇: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训练题2017
1、估价机构接受估价委托后,由于业务繁忙,可以适当转让部分受托的估价业务,但要明确合适的人员负责该估价项目。()
A、对
B、错
2、中国大陆目前有偿出让和转让土地的价格都是()。
A、所有权价格
B、抵押权价格
C、地役权价格
D、使用权价格
3、估价资料保管期限从估价报告出具之日起计算,一般应在()年以上。
A、30
B、2
5C、20
D、154、如果可比实例的交易时点与其估价时点不一致,则必须进行交易日期的修正。()
A、对
B、错
5、某房地产的报酬率为8%,受益期限为30年的价格为4000元/m2。若报酬率为6%,受益期限为50年,则该房地产价格为()元/m2。
A、3000
B、4500
C、5200
D、56006、房屋残值是指房屋达到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经拆除后的旧料价值,其与房屋造价的比例为残值率。()
A、对
B、错
7、某城市房地产交易中,卖方、买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成交价格的6%、3%,某宗房地产交易中买方付给卖方2500元/m2,应缴纳的税费均由买方负担,则该宗房地产的正常成交价格为()元/m2。
A、2660
B、2427
C、242
5D、22948、估价目的是由委托人提出的,但在实际中委托人往往并不懂得要提出估价目的,并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其估价目的,因此一般估价目的都是由估价人员自己来确定。()
A、对
B、错
9、长期趋势法应用的假设前提条件为()。
A、过去形成的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在未来继续存在B、房地产市场无明显季节性波动
C、忽略了政府宏观调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D、市场上能够找到充分的房地产历史价格资料
10、甲土地的楼面地价为2000元/m2,建筑容积率为5,乙土地的楼面地价为1500元/m2,建筑容积率为7,若两块土地的面积等其他条件相同,则()的总价多。
A、甲
B、乙
C、甲、乙一样多
D、无法比较
11、在成本法中,直接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基数包括()。
A、土地取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12、收益法的本质是以房地产的()为导向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
A、预期收益大小
B、预期收益能力
C、预期价格高低
D、预期价格涨落
13、现实中,某种房地产在未来某一时间的供给量为()。
A、供给量=存量-转换为其他种类房地产量+新开发量
B、供给量=存量-转换为其他种类房地产量+其他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量
C、供给量=存量-拆毁量-转换为其他种类房地产量+新开发量
D、供给量=存量-拆毁量-转换为其他种类房地产量+其他种类房地产转换为该种房地产量+新开发量
1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各种用途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的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零售业、服务业和批发业、多层住宅、农业
B、零售业、多层住宅、服务业和批发业、农业
C、农业、多层住宅、零售业、服务业和批发业
D、服务业和批发业、零售业、多层住宅、零售业
15、计算净收益时,房地产贷款还本付息额、会计上的折旧额、改扩建费用和所得税要扣除。()
A、对
B、错
16、某估价事务所在1998年3月27日至4月12日评估了一宗房地产于2004年4月6日的价格。之后,有关方面对其估价结果有异议。现在若要求你重新估价以证明该估价结果是否真实,则重新估价的估价时点应为()。
A、2004年4月6日
B、现在C、重新估价的作业日期
D、要求重新估价的委托方指定的日期
17、收益性房地产的价值就是其未来净收益的现值之和,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未来净收益的大小
B、获得净收益的可靠性
C、获得净收益期限的长短
D、获得净收益预期
18、收益法是以()原理为理论依据的。决定房地产当前价值的,重要的不是过去的因素,而是未来的因素。
A、收益递增原理
B、最高最佳使用原理
C、预期原理
D、未来趋势原理
19、下列关于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是不尽相同的B、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与时间无关
C、理论上,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价格利率因素成负相关
D、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均可用数学公式或者数学模型来量化
E、汇率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表现是:本币汇率上升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相反,则导致房地产价格下降
20、估价时点为现在,估计对象为历史状况下的情形,多出现在()中。
A、房地产损害赔偿案件
B、房地产纠纷案件
C、房地产预售
D、房地产预测
参考答案:
1、B2、D3、D4、B5、D6、B7、A8、B9、A10、B11、AB12、B13、D14、A15、B16、A17、ABC18、C19、ACE20、A
第五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1、美的定义: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2、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
3、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
4、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P13
5、何谓“美育”,美育即“美的教育”
6、“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只用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人性失去了尊严,艺术把他拯救;人在审美中,才是完整的人;由美的对象产生的美就是美育的任务。
7、一般的说,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
8、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9、美术教育的范畴:以往: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造型艺术教育:造型元素及其组合规律的运用,工艺和设计的知识和技法。视觉艺术教育: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10、从侧重学科还是学生或社会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美感教育与情操教育、创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生活艺术教育与社会传达教育三种类型。
11、从目标取向以及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12、从场所上分,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13、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
1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5、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6、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第二,为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百年之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17、15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
18、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四阶段法: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20、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21、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
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知识;
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
4、参加集体活动。
22、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3、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24、关于儿童画发展阶段,罗恩菲德的发展阶段说:6个阶段。
1、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涂鸦阶段,2-4岁);
2、再现的最初的尝试(样式化之前的阶段,4-7岁);
3、形态概念的成立(样式化阶段,7-9岁);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初期写实的阶段,9-11岁);
5、拟似写实的阶段(推理的阶段,11-13岁);
6、决定的时期(思春期的危机,13-17岁)
25、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则提出“U”形曲线的发展模式。
26、绘画再现的发展模式,来自于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记号过程,结果是“多轴媒体的表现”,并非直线性的发展,即以多元路径取代单一路径的发展。
27、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而展开。
28、萨利是最早的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他指出:根据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表现活动是错误的,儿童美术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象征性的表达环境,表现出超时代的先见之明。
29、凯兴斯泰纳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30、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引导的方法)31、1904年,齐泽克在维也纳工艺学校中开设了儿童美术教室。
32、简答:通过艺术的教育:罗恩菲德提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创造是他们的情绪、智能、生理、知觉、社会、审美与创造,这七个方面发展特征的反映。教室对儿童表现的结果,决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评价,总之里德和罗恩菲德所提倡的创造主义理念强调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3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提出了“以学科为基础的
美术教育”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本质论”。
34、格里尔提出了以四个领域: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为基础内容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他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1、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创作四个学习领域。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
3、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35、美学:美术品特质,对美术品反应作分析并将分析做演绎,以判断美术品之优劣。
美术批评:学生能叙述作品所呈现之主题,形,色,调子与纹理,分析作品结构,解释作品的意义,判断作品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美术史:认识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分析各种风格,了解美术品的文化与历史。美术创作:发现创作的观念,了解语言或意向,善用材料,以展示作品。
36、吉蒂艺术教育中心根据多元化美术的社会需要,又提出了“以多元文化科学为本的美术教育”。20世界90年代后期,吉蒂艺术教育中心顺应社会与美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的包容各范畴的视觉艺术领域,将DBAE改名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37、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倾向:第一,重视文化贡献的倾向。第二、重视美术教育的倾向。第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的倾向。第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倾向。
38、麦克菲提出了“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39、1902年清政府颁发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公布但未实施。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40、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决定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省率先推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41、2007年9月起,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高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42、经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4)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4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
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总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4、美术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教学论中,美术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
45、论述:美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学习、范例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P114
46、美术教案的目的;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以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
47、论述,写教案P123
48、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图标,教学参考书),视听教材。
49、美术教材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50、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基本特征:
第一,将美术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第二,根据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89年级。
第三,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学习活动建议和成就标准三部分组成。
51、论述,对高中美术改革的认识
5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53、美术教育 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不分之一,其演变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整体演变过程相一致。教育评价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构建时期。
54、美术教育评价的类别与其他学期教育评价的类别相同,从评价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人内评价。
55、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分为5个类型:理想型,展示型(精选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
56、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步骤如下: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第三,分类和编号。第四,收集辅助材料。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57、日本小学图画工作科的评价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第二,发想或构想的能力。第三,创造的技能。第四,鉴赏能力。
58、加德纳强调个人化评价,多元化评价。
59、课程扩展,第一类,扩展计划。第二类,个别深造计划。
60、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四大类。61、校外课程资源:公共文化设施,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62、简答: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向: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将进一步得以拓展。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将进一步得以挖掘。第三,范例课程得以推广。第四,理论研究力度将得以加强。第五,国际交流渠道将不断增加。
63、美术教育研究三个基本要素:
1、美术教育的客观事实。
2、与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
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64、美术教育研究的功能:基础研究的功能,应用研究的功能。
65、美术教育研究的原则:第一,从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第二,从国情出发。第三,注重相关学科的交融与渗透。第四,发挥创造性。
66、InSEA,国际美术教育学会,这是世界最大的美术教育研究团体。67、P253的表格。
68、比较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对美术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美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世界的结论。可以分为:同类比较,异类比较,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69、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形式,他起源于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科学,社会规划等学科,经历了从理性的社会管理到反实证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变革的历程。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到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70、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广度水平,理论研究水平。71、论文形式:内部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前言,本文,结论 要素:题目,大小标题,段落,层次 72、论述:P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