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
关于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2009年1月8日在政协北京市东城区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涛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提案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次会议期间提案审查情况,请予审议。
政协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截止1月8日上午10时,共收到提案191件。提案委员会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收到的提案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共立案187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28件,界别提案1件,121名委员提交了158件提案。按内容分类:经济科技类25件,占12.9%;城市建设与管理类63件,占32.6%;教文卫体类55件,占28.5%;社会和法制建设类37件,占19.2%,统战及其它13件,占6.8%;另有4件提案未予立案,已与提案者进行了沟通。
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对东城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
本次会议的提案整体质量较高、内容丰富,涉及我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总体来看提案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第二,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促进教育、医疗卫生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第四,挖掘区域内文化优势,实现文化强区战略;第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第六,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科技方面,提案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降低金融危机影响,减少失业、保障就业,调整区域内产业结构,推动金融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如,民革东城区委提出‚关于雍和科技园进一步发展的建议‛,民建东城区委提出‚在金融危机中把握机遇,积极推进东二环金融功能区建设‛,九三学社东城区工委提出‚关于进一步促进东城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建议‛,姚莉委员提出‚关于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招聘,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建议,王汉光委员提出‚关于加大对东城区民营科技孵化器扶持力度的建议‛,张福军委员提出‚关于东城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几项建议‛等提案。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提案对奥运后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开发,交通状况的改善,环境整治成果的巩固与深化提出意见建议。如,民盟东城区委提出‚关于完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提升新模式生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东城区工商联提出‚关于东城区餐饮行业含油污水处理办法的建议‛,陈力夯委员提出‚关于胡同街巷绿化工作的建议‛,杨金生委员提出的‚关于东直门交通枢纽运行状况的调研、分析和建议‛,朱传芳委员提出‚关于治理街头‚黑摩的‛的建议‛,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提出‚关于做好我区奥运成果转化的建议‛,陈揆委员提出‚关于东城区全面规划,合理有序开发地下空间的建议‛等提案。
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方面,提案就文化强区战略,完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法治环境和体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社会医疗保障,弘扬中医药文化、文物保护提出了意见建议。如,农工党东城区工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东城区急诊急救体系建设的建议‛,台盟东城区工委提出‚积极管理有效服务,促进东城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朱建平委员提出‚关于举办中医药文化节的建议‛,耿学森委员提出‚关于钟鼓楼实施北京时间文化艺术区的建议‛,于经瀛委员提出‚加强社区卫生医疗保障,促进积极老龄化‛等提案。
在社会法制建设方面,提案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解决社会救助难题,保护古都风貌做好人口疏散提出意见建议。如,致公党东城区工委提出‚关于东城区社会救
助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东城区侨联提出‚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的问题与建议‛,东城区总工会提出‚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做好救急解难工作的建议‛,民进东城区委提出‚关于加强市、区联动推进我区人口疏散工作的建议‛,毛秀程委员提出‚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建议‛,王涛委员提出‚完善‘为民办实事’工作考评体系,让民心工程更得民心‛等提案。
这些提案都有较强的前瞻性、综合性和针对性,反映问题比较准确,问题分析得透彻;提案选题注重围绕中心工作与发挥提案者自身专业优势相结合,反映情况注重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提出意见建议注重与客观现实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政协提案围绕热点、立足大局、关注民生的特点。
大会期间对立案的提案,将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属区委、区政府办理的,拟请区委、区政府召开提案交办会,交承办单位办理。党派、团体提案,将送区委书记阅示后,由区委办公室交办。涉及本会的提案,由政协各职能部门办理,涉及市及外区办理的提案,转送有关单位研究参考,并有选择地转化成社情民意交有关部门办理。
提案截止时间以后收到的提案,提案委员会将及时审查立案,按程序送交有关部门或单位办理。
第二篇:政协平谷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提案 第 148 号
Solana Urges Afghanistan to Take Charge of Own Security
Afghan Foreign Minister Abdullah, left, greets visiting EU representative Javier Solana.The foreign policy chief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vier Solana, says Afghanistan should take charge of its own security, instead of relying on international peacekeepers.Mr.Solana spoke in Kabul, where he met senior Afghan officials.Mr.Solana told a news conference he would rather see Afghans build up their own army and police force than to hav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versee the country's security.His comments are the latest rejection of the idea of expanding the U.N.Inter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ce Force beyond the capital, Kabul.European countries provide the bulk of the 5,000 peacekeepers, but have resisted a broader mission for the force.Sitting at Mr.Solana's side was Afghan Foreign Minister Abdullah, who repeated the government's position that international peacekeepers are needed across the country to provide stability.But Mr.Solana said Afghanistan needs to develop its own security apparatus.“We are very, very, very much interested in the creation, rapidly, of a national army in Afghanistan,” he said, noting that there is “no better way to guarantee security than to have a national army and a national police for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France have begun training a new Afghan National Army.The first 300-man battalion graduated last week.But military experts say it will be years before the army grows to a size to meet Afghanistan's security requirements.In the meantime, the transitional government of President Hamid Karzai confronts security challenges in Kabul and the countryside.Vice President Abdul Qadir was assassinated in Kabul three weeks ago.In western Herat province, there has been skirmishing between Pastun and Tajik militias, and U.S.military forces continue hunting for terrorists in eastern Afghanistan.In a reflection of the security concerns, U.S.Special Forces are providing personal protection for President Karzai, while European experts are training a team of 240 Afghan bodyguards for cabinet ministers.
第三篇: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
共 青 团 北 京 市 东 城 区 委 员 会
东城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团中央、团市委关于“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相关规定,结合东城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工作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下简称“见习基地”)是指: 经团中央、团市委、团区委、街道团工委以及学校团委等审核建立的、为青年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
第二条 见习基地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 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其中东城户籍毕业生优先、东城区属(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学生优先。
第三条 见习基地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体现社会公益的基础上, 坚持择优原则, 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组织青年上岗见习, 帮助青年提高社会化技能、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通过见习工作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 1 人搭建平台。
第四条 见习基地的工作机构是: 团区委、街道团工委以及其他直属团组织和学校团组织。
第二章
见习基地的建设要求
第五条 见习基地工作的基本原则
1、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为东城团的重点工作,团区委、街道团工委要上下联动,联系企事业单位,认真抓好见习基地建设。区属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可根据自身需求,向团区委申请建立见习基地;学校团委可利用自身资源建立见习基地并自主使用。由授牌单位负责评价本级所建立的见习基地的运转情况, 并建立“择优汰劣、动态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
2、多层授牌、属地协调。稳定提供10 个以上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即可授予“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牌匾。原则上谁建立、谁授牌、谁管理,街道团工委建立的见习基地可报团区委备案后,由团区委授牌或自行授牌。对于规模较大、且有意愿的见习基地可申请团市委、团中央授牌。对于区域内团中央、团市委建立的见习基地可由团区委或街道团工委根据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负责具体对接工作。团区委及各街道见习基地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
第六条 见习基地相关待遇
1、授牌。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可授予共青团“青年就业创 2 业见习基地”。原则上谁建立谁授牌,根据在一个见习周期(3年)内提供岗位的数量不同,企事业单位可申请团区委、团市委以及团中央授牌。
2、优先推荐。在“见习基地进校园”、“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等由团组织负责的活动中,负责见习基地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得到优先推荐的机会。
3、市区评比。团市委、团区委将根据见习基地的运转情况,对工作优异的见习基地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
4、资助补贴。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单位授予“北京市大学生见习基地”,并对实习大学生给予相应补贴。
5、政策支撑。将定期组织发改、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等综合经济部门以及各功能区管委会开展送政策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
第七条 见习基地建立条件
1、北京地区依法注册登记,且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有提供见习岗位意愿的企事业单位;
2、具备国家法定安全生产条件,有承担见习任务的能力;
3、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
4、能够为见习人员提供与岗位相关的技能指导或培训;
5、能够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结束后,能够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
6、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
第三章
见习基地的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 见习基地建设定位上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瞄准旅游、金融、商务、信息、中医药、低碳、体育等产业方向,通过见习生的推荐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发展瓶颈,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第九条 见习基地的建立应紧贴见习青年的普遍需求, 注重结合当地优势产业(行业)和人才结构, 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努力增强见习岗位和青年见习意愿的匹配度。
第十条
有意向设立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可向团区委或街道团工委提出申请。申请设立见习基地应提交下列材料:
1、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或法人资格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2、单位基本情况、见习岗位数量、见习生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十一条 团区委或街道团工委将根据见习基地情况申报情况进行材料审查和实地考察,对见习岗位的情况进行科学预判,就岗位见习提出可行性报告。
第四章 见习基地的建立与管理
第十二条 受理见习基地申请的团组织要认真了解申请单位 4 情况, 核对申请单位资质及见习岗位情况, 涉及国家机密、高危或以低偿用工为目的的岗位不能作为见习岗位。符合设立条件的,签订《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三年, 三年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继续签订合同。原则上, 谁建立谁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 相关团组织在合同签订后30 天内, 为见习基地授予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牌匾, 牌匾按统一规格制作, 落款分别为共青团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共青团**街道工作委员会, 共青团**学校委员会。见习基地要在工作现场的醒目位置悬挂见习基地牌匾。
第十四条 授牌团组织要联合见习单位建立见习青年工作台帐,并按上级团组织要求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团区委、街道团工委依托相关平台,面向社会适时发布见习基地名单, 公布相关岗位信息、联系电话, 接受青年的咨询和报名。
第十五条 团区委、街道团工委要对所授牌见习基地进考核评估, 对优秀见习基地进行表彰。要建立择优汰劣机制, 对出现下列情况的见习基地, 责令整改直至取缔资格:
1、见习基地未按合同约定提供见习岗位的;
2、见习基地对见习青年日常管理不善、见习效果较差的;
3、违反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
见习基地在合同期内因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因素, 不再具备设立条件的, 由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授牌团组织评估认定 后,可中止合同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设立见习基地的单位应明确相应部门和专人具体负责见习管理工作, 制定见习管理办法, 进行岗前培训, 委派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人员作为见习指导老师;应及时了解见习青年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 加强安全健康管理, 尽可能帮助见习青年解决实际困难;应对见习青年加强见习考核, 表现优秀的可以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章 见习生的选拔和管理
第十七条 见习青年的年龄一般在18至35岁之间,遵循就近见习、专业对口、双向选择的原则, 优先考虑就业困难的青年。
第十八条 各级团组织要根据见习岗位使用情况和见习时间规律, 建立稳定的见习岗位发布机制, 开展经常性见习对接活动, 努力提高见习青年参与见习的便利性。
第十九条 东城区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招募见习人员主要渠道:
1、东城户籍、有见习就业需求的应往届毕业生;
2、依托“东城-高校人才直通车”或 “区县共建”渠道从首都高校招募见习生;
3、区域内职业中专、高职应往届毕业生。
第二十条
报名参加见习青年应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及《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见习申请表》。录用后要配合见习基地 和负责团组织建立个人见习档案。
第二十一条
见习青年见习期间要遵守见习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如违反见习基地管理制度、无故旷工或给见习基地造成重大损失的,见习基地可报相应团组织后自行解除见习协议。见习期满或见习期内已落实工作单位的见习人员, 报见习基地同意并在当地团组织备案后, 可以终止见习协议。
第二十二条
见习结束后, 各级团组织须联合见习基地所在单位为见习青年出具《见习鉴定》,对见习青年表现作出客观评价;鉴定为合格以上等级的见习青年, 可获得由团组织和见习单位共同颁发的《见习证书》, 作为参加见习的资格凭证。见习单位应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
第六章 见习岗位对接
第二十三条 团区委、街道团工委负责本级的见习对接工作,建成完善的见习岗位供需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见习岗位进校园”、“见习岗位招募会”等活动,搭建见习近平台。
1、岗位发布。团区委、街道团工委通过高校、网络等渠道进行见习岗位发布,同时由合作的大中专院校将需求信息发布给有见习意愿的青年,吸引青年参加见习。
2、岗位对接。团区委/街道团工委、学校团委根据见习岗位情况,招募见习生后,将见习生名单送见习基地进行审查和筛 选,与见习基地协商确定见习人员名单。
第二十四条
见习基地在见习青年上岗前一周内,要同见习青年与签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协议书》。协议书一式三份,见习基地、见习人员、街道团委或学校团委各执一份。
第二十五条
团区委协调街道团工委、学校团委汇总完成见习的青年名单,并结合见习青年考评情况建立见习基地档案,汇总造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街道团工委、学校团委可根据实际, 参照本办法制定本部门实施细则, 并报团区委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的修改、变更、解释权归共青团东城区委员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生效。
第四篇: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
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报告
一年多来,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为我县的各项事业积极献策,以提案的形式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对我县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一届三次会议到本次全会召开时止,共收到委员提案七十六件。其中文教卫生方面十七件,农林水电方面二十四件,工交财贸方面八件,政治经济方面九件,统战方面六件,科学技术方面四件,城镇建设方面三件,加强政协工作方面五件。参加提案的委员八十一人。
截止现在,已经办复的提案四十八件,占全部提案的63%未办复的二十八件提案,有关部门正在办理中。
从提案的办理情况看,多数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了解,各承办单位接到提案后,一般都能认真办理。有的领导同志对提案的内容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明确专人负责,提高了办理提案的效率。如:工交财贸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案》,公安局接案后,立即与司法局、各派出所进行了联系公安局长亲自召开了派出所长会议,具体布置了工作方案。并在城关、坊表、西羊羔等乡镇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公安局还规定,派出所每月向驻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一次。加强了城镇值班和巡逻。张谦心委员《关于落实政策案》,劳动人事局承办后,查阅了有关文件,根据提案提供的情况,经过调查核实,使问题委快得到了落实。再如:贺祥武委员〈关于妥善维修老干部住房案〉,房管所接案后,在所长的亲自安排下,委快就修好了提案所述的老干部住房,并对其他一些老干部房屋进行了检查维修,做
到了防患于未然。在办案中,承办单位对于能够办理的提案一般都能迅速落实,对一些应该办理但受我条件限制的提案,承办尊位都做了落实计划和说明,对一些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提案,承办单位也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工作。总之,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办理工作还是较好的,使我们的委员提案在四化建设中,发挥了程度不同的效力。
三
为了使委员提案在临漳的四化建设,开放搞活等重大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坚持做了“三方重视”“一个提高”,即:政协领导重视,政协委员重视,承办单位重视,以达到提高办案质量。委员提案是政协委员发扬主人翁精神,行使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党和政府同各界人士相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经常宣传提案工作的重要性外,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县委革反拟了〈关于加强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待批复后,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提案办理工作。
四
当前,在党的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方针指导下,我县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各项改革工作正在蓬勃发展。提案工作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贯彻改革精神,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办理提案,着重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本次会议后,我们准备成立由县委办、政府办和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参加的联合办案小组,具体催办委员提案,以引起承办单位的重视,落实好提案。
2、委员提案可以在全会期间提出,也可以在闭会以后提出。提案工作委员会将收到的提案随时审查交办,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委员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的积极性。
3、经提案工作委员会研究,对重大的提案可以建议本会工作组搞专题调查,向常委会写出调查报告,经讨论后形成重大议案,提交有关部门办理,今年提案工作委员会,拟要组织部分委员进行提案落实考察检查办案质量,以推动提案工作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4、加强对提案工作的宣传报道,以沟通情况,交流经验。
第五篇: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
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1月19日)
王学仁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齐心协力抗旱救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政协十届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两强一堡”战略目标,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把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作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圆满完成我省“十一五”各项任务,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挥政协优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出力
常委会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紧紧抓住关系云南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努力为促进我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开展调研视察。自觉把服务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中心任务,把重点调研和重点视察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组织政协委员、联合有关部门,就我省经济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并形成建议案报送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常委会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就加快我省文化产业、云药产业、三石产业 ①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围绕“中低产田地、中低产林改造”等工作重点进行视察,形成的具体建议引起了党政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促进我省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将八个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省侨联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提案列为重点提案,由省政协领导带队开展督办调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了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努力推进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常委会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举办论坛、召开云南海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组织政协委员、港澳台侨人士、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围绕桥头堡建设建真言、献良策,提出意见建议600多条。针对桥头堡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提出了我省国际大通道建设要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抓好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等建议。为争取国家的支持,省政协多次向全国政协和有关部委汇报情况。在全国“两会”期间,精心组织桥头堡建设的有关提案素材,由驻滇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的提案》,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全国政协列为5件重点调研提案之一。去年5月,全国政协调研组到我省进行重点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46个部委到云南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了桥头堡建设。
积极为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协助党委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作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广泛动员并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召开两次常委会议,就我省编制“十二五”规划进行专题议政协商,提出了许多有见解、有深度的意见和看法。以重点调研、重大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各党派团体参与省政协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各项活动。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建议,提出了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要注重完成五项任务,着力五大重点,完善六大保障措施②;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提出了要优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体育产业培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建议。针对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的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议案③,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二)高度关注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常委会始终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全力参与抗旱救灾。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常委会把参与抗旱救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全力参与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工作,及时将抗旱救灾列为重点视察,组织委员、各党派团体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灾区,全面了解受灾情况,认真督促救灾措施的落实,并通过全国政协有关会议呼吁中央加大对云南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广泛动员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筹集到500多万元资金和大量物资支持抗旱救灾。根据视察中掌握的情况和政协委员调研的成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应当更加重视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力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用水需要等建议。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紧紧围绕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举办民生论坛,组织政协委员、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就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上千条。围绕云龙水库及水源区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边民通婚及生育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视察,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对策建议。组织力量对我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养老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建议。进一步开展政协智力扶贫工作,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和社会各方力量,围绕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发展等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巩固和拓展与民间组织、企业和各界人士的联系合作,引进资金1900多万元,开展援建学校、科技培训、送医支教、扶贫救灾、社区服务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竭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我省重大问题的讨论协商,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合作共事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了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党关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等问题,深入调研视察,为促进民族团结、改善群众生活、实现宗教和睦有序献计出力。编辑出版《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④,对滇西抗战历史遗产保护利用进行重点调研,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深度发掘爱国主义精神,增进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巩固和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关注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通过政协例会、座谈会、新年茶话会和来信来访等渠道和形式,广泛了解、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促进各种利益、各种关系协调一致,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激发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履行职能的实效
常委会突出政协工作的广泛参与性,坚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切实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重视发挥整体优势。努力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各党派团体与省政协办公厅、专门委员会开展联合调研和共同承办民生论坛、全省政协系统书画摄影展,举办金秋戏曲演唱会等联谊活动,密切了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政协履行职能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增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活力和成效。按照常委会的要求,各专门委员会把调研视察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工作,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共组织专题调研视察活动34项,形成调研视察报告26份。同时,按照全面履职的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对全省经济、科技、法制、教育、文化、卫生、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对口协商,组织委员就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开展立法协商48件(次),促进了立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加强与委员的联系,切实做好委员的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委员履职情况考核,激发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增强提案工作实效。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材料755件,经审查立案726件。常委会切实把提案工作作为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来部署和推进,着力形成广泛参与、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商高效的运行机制,提案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办理实效进一步增强。坚持省政协领导牵头督办重点提案,以重点提案督办为牵引,积极促进提案成果转化落实。连续几年通过提案督办和协商等方式,对滇中引水工程进行跟踪推进。关于加强滇越铁路保护和利用的提案,受到全国政协和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促成了纪念滇越铁路通车1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举办,推动了滇越铁路的保护和开发。召开全省提案工作座谈会、优秀提案表彰会和提高提案办理实效研讨会,继续加大对提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了政协提案的社会影响。
密切各方联系协作。积极争取全国政协支持和指导,精心组织驻滇全国政协委员开展活动,认真配合全国政协赴滇视察调研,拓宽了反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渠道。多次组织委员考察学习,增进了省区市政协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基层政协的联系和指导,召开全省政协系统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以及形式多样的座谈会,与州市县政协开展联合调研,扩大州市政协机关干部到省政协机关交流学习的规模,组织州市县政协领导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培训,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反映基层政协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层政协改善工作条件。围绕我省对外开放重点,组团考察东盟“东西经济走廊”建设情况,积极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推动我省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交流。
(四)坚持学习创新,切实提高政协工作水平
常委会按照中共中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着眼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夯实履职基础,推动政协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抓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把学习科学理论摆在突出位置,着力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通过常委会议专题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和委员培训等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学习。一年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抓制度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结合全国政协关于检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对全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为中共云南省委出台《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注重政协理论创新,开展了关于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专项调研,认真总结政协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探讨政协工作规律。积极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政协云南省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关于提案分类和提案办理结果分类办法》等10多项规章,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制度体系。抓机关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认真开展“三读书”活动,通过举行读书演讲、学习交流、座谈会等活动,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机关的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年举办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学习传达和干部职工素质教育讲座6期,组织和选派70多名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重视加强老干部工作,支持政协之友协会、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工作。
各位委员,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和全国政协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体委员和省政协各组成单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省政协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省委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的期望还有差距。如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科学化水平,努力解决协商议政成效不够突出、调研视察成果转化不够充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努力拓宽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途径,丰富反映群众意愿的形式;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努力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发挥好界别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机关的服务水平,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1年的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云南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会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团结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明确和把握政协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着眼于促进“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我们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上来,努力在领会精神中统一思想,在把握实质中明确方向,在深化认识中推动工作,始终做到同党委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省委对政协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推进“两强一堡”战略目标中的优势和作用,更加坚定地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切实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上,放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对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问题的分析上,努力使政协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作用和实效更加突出。
(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言献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首要任务,积极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贡献力量。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选择滇中经济区建设、滇东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边境旅游、产业布局、投融资体制改革、非公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要精心组织政协委员,通过例会、论坛、座谈、视察等形式开展协商议政活动,就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滇池补水—清水海及牛栏江工程进展,云南石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服务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要广泛团结动员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努力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全力服务民生改善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注民生、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探索完善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载体、新方法,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责任,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目标,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民情、反映民意,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更加关注公平正义,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履职尽责,就公共服务均等化、职业教育发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等提出对策建议,精心组织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的第四届民生论坛。要高举大团结大联合的旗帜,团结和动员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致力于和谐云南建设。积极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对城市民族工作、宗教团体促进社会和谐等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切实发挥政协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辟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高度关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积极做好统一思想、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继续扩大合作交流与友好往来
发展的活力在于对外开放。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在省委统一部署下,积极、稳妥、务实地开展同有关国家、相关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友好往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扩大交流,努力形成对外交往新格局,为我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贡献力量。加强与全国政协及兄弟省区市政协的联系和沟通,主动争取全国政协赴滇开展调研、视察和考察活动,积极反映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我省的意愿请求。不断拓展云南海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注重发挥港澳委员、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好人士的作用,认真组织好我省港澳政协委员的学习视察活动,加强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交流,努力促进滇港、滇澳和滇台合作。
(五)更加重视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积极配合省委做好《意见》贯彻落实的督查工作,认真分析在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努力使省委、省政府支持政协开展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新方式、新途径,不断拓展参与政协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突出政协会议、活动的界别特色,不断丰富委员履职的形式和内容,切实发挥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更好地依托专门委员会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不断增强专门委员会工作的活力和成效。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认真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考核和交流工作,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保障能力。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继续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切实做好政协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对州市县政协的工作指导,积极构建经常性的情况互通、联系协作机制,努力帮助基层政协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各位委员,云南“十二五”的美好蓝图已经描绘。在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人民政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谱写云南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① 三石产业:珠宝玉石产业、建材石产业和观赏石产业的总称。2009年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加快我省石产业发展的建议案》提出把珠宝玉石产业、建材石产业和观赏石产业打造成云南优势特色产业。
② 201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关于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重点的建议案》,提出我省在“十二五”期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应采取的几项重要举措。
五项任务:一是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二是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提高非公经济比重;三是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四是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培育低碳产业。五大重点:一是提升五大支柱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三是优化提升重化工业,突破新型工业化关键领域;四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五是抓好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大保障:一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二是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三是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四是要构建产业发展载体;五是要加强产业资本运作;六是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③《关于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建议案》:2010年省政协主席会议通过,从指导思想、目标、范围和期限、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等方面对我省编制“十二五”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具体建议。
④《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根据全国政协制定的中国少数民族百年实录征编规划,云南省政协对哈尼、白、傣、傈僳、佤、景颇、布朗、阿昌、拉祜、纳西、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云南特有世居少数民族近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汇集实录,历时近三年,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了《云南特有民族百年实录》。全书分15册,共1500万字,精选了全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省民族委员会及社科系统等有关云南特有民族研究的成果。(本文来源: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