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一个苹果》2
一个苹果
冯庄镇张堤小学孟改娣2013.11.1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多年来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住宿生居多,大多来自农村,阅读习惯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中抓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想象,合作学习,体会人物精神,以保证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英雄儿女歌曲剪辑片段。
2.展示黄继光、邱少云照片让学生认识抗美援朝中牺牲的英雄。
3、播放视频《上甘岭》剪辑,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听范读后感悟。
1. 在文中找出描写每个战士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都需要水,都需要苹果?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外貌描写画上单横线、心理描写画上单曲线、神态描写画上双横线……)
2.展示分析重点词句。
Aa运输员
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
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显然,一路上他是爬过来的。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轻易的事。(外貌描写)
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半路上捡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连长
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心理描写)
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心理描写)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心理描写)
c步话机员小李
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
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神态描写动作描写)d通讯员 小蓝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三、比一比,说一说
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四、读一读,品一品
“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思考: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填空后讨论:
在这()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的()激动着,迸出了()的()的泪花。
为什么说迸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播放《上甘岭》视频剪辑片段。
五、感情升华
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剪辑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
一个苹果
互相关爱团结友爱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视频的播放展示和歌曲的陶冶熏陶,很大程度地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篇: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个苹果》同步练习C卷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个苹果》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读拼音,写词语。
(共2题;共10分)
1.(6分)读音节,写词语。
wán
qiánɡ
fēnɡ
bào
tàn
c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ué
wànɡ
sī
suǒ
yǎn
jì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4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________
②高耸挺立。________
③形容人群发出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________
④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势巨大。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共1题;共8分)
3.(8分)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玛________
泣________
薄________
曼________
码________
拉________
簿________
漫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共2题;共7分)
4.(3分)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近义词:思索________
咨询________
简朴________
5.(4分)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描写人物品质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共2题;共10分)
1-1、2-1、二、比一比,再组词。
(共1题;共8分)
3-1、三、选词填空。
(共2题;共7分)
4-1、5-1、
第三篇:五年级《一个苹果》教学设计[范文]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要通过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要领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久远,学生需要提前对朝鲜战争时期的有关背景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内容而言,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要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教学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借助文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灵魂的相交与相遇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彰显学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张力,涵养生命的性情。本课教学活动始终是禀持着这样的人性化教学理念设计的。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提供一个方向,设置一种梯度,引领学生思维进入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广博的境界。设计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处处设疑,层层引入,并结合了小组自学、小组讨论、小组探究以及开放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
2、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指战员
4、激发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对志愿军战士友爱之情的强烈共鸣。
【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处处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思维和情感,使情感得到你升华,心灵得到超越。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触发情感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同学们,听过刚才这首歌曲吗?它是写给我们那些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无私奉献的可爱可敬的保卫我们和平的人民解放军英雄的。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小结: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我们捍卫和平的解放军,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对这些可爱可敬的战士们致敬吧!让我们向课文中这八个团结友爱、舍己为人的志愿军战士深深的致敬吧!(全体起立,向他们深鞠一躬致敬!)
3、复习回顾课文 出示实物:苹果
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对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这些志愿军战士来说,它却显得弥足可贵。
一个平凡的苹果在他们身上却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板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我们:作者围绕一个苹果写了哪些内容?
(1)生述(2)指名回答
(3)师小结(板书:传--吃)
二、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过渡:苹果经过两次传递、分吃,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还剩了大半个)。
2、小结:这个普普通通的但却青里透露红,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苹果,在我们战士中间传来传去,却剩下了大半个。
3、质疑: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干渴的战士连一个苹果都吃不了呢?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的战士在冲锋陷阵的时候不需要大力动员,在舍身杀敌的时候不需要命令,而吃一个苹果却是如此的难,为什么?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板书)
4、小组合作学习
不要只用“需要”两个字来回答我。找出课文中更详细的语言来回答。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在交流中要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时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境况。
5、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以下句子:)(1)火线运输员:“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2)连长:整整七天,没有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3)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4)伤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6、小结:大家想一想: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在这极其干渴的状态下,一个苹果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生命。此时此刻,这一个价值巨大的苹果每个战士都有理由、都需要、都应该吃。(课件出示)
7、质疑:那么想一想谁更需要吃苹果?
用这样的句式来告诉我,你认为谁更需要吃这个苹果?
课件出示:可以用句式:我认为 更需要吃苹果,是因为
8、小结: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几乎做出了同样一个举动。他们吃了没有?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9、设疑: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每个战士在拿到苹果时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谁)认为(谁)比自己更需要吃苹果,因为 试着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选择优秀的小组交流看法
10、激发情感:
从战士们这些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情感: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小结:(课件出示)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11、体验感悟:
(1)学到这里,你们的心情如何?(感动)我们的战士们心情如何?
(2)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一下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3)为什么格外的沉静?战士和连长都哭了,为什么?为什么是骄傲的、幸福的泪?
(4)学生回答(他们深受感动,为有这种友爱而感到幸福)小结: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无言中……他们被这种崇高的友谊感染了、感动了。
课件出示:这是幸福的泪,这是骄傲的泪,这是激动的泪,这是……
三、以情激情,以情传情
(1)学到这里,想一想,这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吗?他们吃出的是什么味道?(泪)(课件出示)这不再是一个苹果,而是一颗心,一颗团结之心,一颗舍己为人之心,一颗关怀友爱之心,一颗……。
(2)同学们,他们可爱吗?可敬吗?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该不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对我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们说些或写些什么呢?
(4)让学生积发言,自由地抒发自己感情。
第四篇:《一个苹果》教学设计2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一个苹果”?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回答:为什么只有一个苹果?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互读,检查本课生字掌握情况。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都想着战友,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
5.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背景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2.全班交流,明确分段。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了战士们让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起因,写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在送弹药的同时拿来了一个在半路上捡到的苹果。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经过,写这个苹果在防炮洞里的八个十分渴的战士的手中转了一大圈还是剩下了大半个。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结果,同时也是事情的高潮,主要写“我”看见小李面颊上的泪珠,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我”也流下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这个苹果传递了几次?每次传递的顺序如何?结果怎样?列出简单的提纲。
2.小组交流,理清文章思路。这个苹果共传递了两次。
第一次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
—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3.重点句子理解。
(1)指名读描写火线运输员的外貌、神态的句子,想象他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爬着把苹果带到防炮洞里来的,体会到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
(2)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指名读描写苹果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3)指名读描写八个人的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
连长:“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里早就干得烟熏火燎”。小李:“沙哑的声音”、“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了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蓝:“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4)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都十分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但是这个苹果在战士们的手中转了一圈,却谁也没吃一口,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都找到
了比自己“更需要”苹果的人。
(5)“这样一个挨一个传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这句话与第一部分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相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两句话相对比,写出了在防炮洞里的八位志愿军战士,尽管每个人都很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志愿军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时时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这种纯真的阶级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战士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但是战士们的心里却极不平静,他们流着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幸福的泪,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而幸福;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之时有关心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二、全班交流,升华思想
1.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第五篇:一个苹果的启示2(模版)
请给留守儿童打开心门的钥匙 —一个苹果给我的教育启示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405800龙晓玲
(案例)
去年12月24日下午,刚送走孩子们,劳累了一天的我拿起红笔,准备改完最后一组作业再回家。突然,六(3)班的小兰跑进我的教室,双手捧着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大声叫道:“龙老师,我送你一个礼物。”今天是什么日子?给我送礼物?我已经有一年没教她啦.,正纳闷。她又开口啦:“今晚是平安夜,我祝你平平安安,幸福快乐!”我高兴地双手接过苹果,幸福之感油然而生。于是连忙笑着说:“谢谢!祝你学习进步!”这事,让我感到教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也许你要问:你就这么易感至幸福吗?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这个孩子从我开始接触就了解到,没有一个老师不头疼。她不分场合脏话连天,上课没坐像,不是趴着就是斜坐着,不是做小动作,就是扔纸团招惹别人,有时还肆无忌惮的哼起歌来,学习上的事好像与她不沾边。如果遇到不知情的老师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批评她,她不理不睬不说,下课后肯定会在同学面前显摆:看,我怕谁?甚至出言不逊。在同学面前就更不用说了,她虽然是个女孩子,稍有不如意,她就会拳脚相加,聚众斗殴是家常便饭。你说,我能收到这个苹果,难道不幸福?
由这个苹果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根很粗的铁杵正在全力的撬一扇门,门仍然紧闭着。这时,钥匙走过来,只轻轻地把小小的身子插进去一转,门便吱的一声打开了。铁杵不解的问:为什么我比你有劲,却怎么也打不开门呢?钥匙笑答:“因为我的心和它是联通的。”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其实就是寻找这样的心门的过程。那打开心门的钥匙是什么呢?
一、爱是开心门的第一把钥匙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留守儿童大多需要我们用细致入微的关心、体贴去感化和温暖,因为这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
在我接手三年级(4)班时,原班主任给我特别介绍了小龙,华华等四个留守儿童情况:玩心重,管不住自己,有小摸行为等,是个老大难问题。“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对这几个孩子特别“关照”。第二天刚到教室,学生就反映小龙昨天偷了她10元钱,而且证据确凿。我虽然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也许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叮嘱这位孩子:千万别声张,我会把你的钱给要回来,请你和我一起来帮助小龙。中午,我悄悄地找小龙到办公室,用柔如的眼光望着小龙问:“你拿别人的钱做什么啦?”他如实告诉我:“买东西吃了。”我压了压火气,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轻声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低下头,眼里噙着泪水无语。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回答:爸妈离婚出去打工了,跟着奶奶过日子。爷爷奶奶对他爸妈不听劝告感到很生气,就把气撒到幼小的小龙身上。从不给他零花钱,看着别的同学有爸爸妈妈带着经常买这买那,所以就„„”看着她可怜的样子,我心里一酸,拿出10元钱塞到他手里,让他把钱还给别人,并嘱咐他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有什么困难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帮他的。上课时,丢钱的孩子高高举起手说:“我有件事想告诉老师。小龙捡到10元钱,听说是我丢的,刚才还给了我,我要对他说声谢谢。”其他同学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小龙。此时我故意提高嗓门:“是吗?小龙太棒了,孩子们可得学习小龙这种拾金不昧的好精神。”教室里立刻响起了掌声。我注意到此时的小龙,脸红到了耳根,低下了头。下午我批改作业的时,发现他作业本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很工整地写到:“老师,对不起,开学以来,我表现一直不好,您对我的批评是对的,我上课调皮捣蛋,不但害了自己,还影响了别人,而且还做了很不光彩的事,请你原谅我,我会变好的。”我在纸条后面这样回复到:“看到你今天的作业老师感到很意外,没想到你认起真来写的字如此漂亮!更让老师高兴的是,你还是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老师都被你感动了,我们一起努力吧!”后来在 1
同学的帮助和老师的鼓励下,小龙学习进步很大。
每个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表扬。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劣势的孩子,我们没有理由遗弃他,也没有理由提前下结论,更没有理由讽刺挖苦。而此时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悉心呵护,耐心引导,真心帮助,全心滋润,用善良的心、用智慧的甘露唤醒他沉睡的心灵。
二、激励是打开心门的第二把钥匙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过: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定的那种人。对老师而言,是忽视、轻视学生,还是重视、赏识学生,将意味着你是毁掉一个人,还是成就一个人。孩子能否变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激励和影响。教育应该多些鼓励与耐心,少些暴力与责骂。
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不管遇到什么,我都是把微笑给他们,让他们心里装着阳光。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兴趣去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给他们信心,给他们梦想。
对于开篇提到的苹果的主人公,在众多老师眼里,她就是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仅靠简单的批评惩罚是不可能见效的。记得上她班第一节课时,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故意把纸扔到地上,然后大声嚷道:这是谁扔的,这么没公德,然后把纸捡起来。因为我之前了解到这孩子不好调教,便微笑着说:“哟,你真好,能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这说明你热爱集体、讲卫生,值得大家学习;当他每次向我问好时,虽然大大咧咧,但我都称赞他懂礼貌,还时不时拍拍她的肩膀;当他第一次拿起笔做作业时,我表扬他字写得好,坐姿端正,学习认真;当班上参加跳绳比赛获得集体一等奖时,我夸是她绳子摇得好才得了第一名------她的那个成就感、高兴劲就甭提了。所以,哪怕她有过错,我也不忘赞美她的进步。虽然我只教了她一学期,却出现了开始的一幕,我感到很幸福。
“别在冬天砍树。”留守儿童,需要阳光温暖,这便是我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坚守的一句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