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04: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

第一篇: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

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

2011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4%,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下降到3.13:1,连续第二年出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可喜现象。在农民收入绝对水平提高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近两年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及特点

从结构上看,近两年农民增收的最大特点是来源多元化、非农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010年和2011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1.2和1.7个百分点,而同期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提高1.1和1.4个百分点。从2010年开始,工资性收入的占比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即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林牧渔业”收入)。至2011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下已降到46.2%,其中农业收入占比为36.1%,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到42.5%,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11.3%。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增量来看,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8.3%和50.3%,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0%和36.7%,其中农业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1.7%和27.2%,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最主要来源。

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工资提高,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和2011年,全国农民工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245万人和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月均工资水平分别比上年增长19.3%和21.2%,全国农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7.9%和21.9%。2011年,农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963元。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除了国家各项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作用外,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力工资水平明显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农民工工资与总体职工平均工资之间的差距

逐步缩小,农民工工资的相对增长速度会可能有所下降,特别是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工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将限了农民外出就业增收的空间。

二是农产品价格维持高位,使农民农业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和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分别上涨10.9%和16.5%;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分别增长12.2%和12.9%。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农业收入的增加,改变了以往“增产不增收”的局面。2011年,农民人均农业收入达到2519元。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与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直接相关,更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供求关系基本面变化的客观反映。今后农产品价格预计还将继续上升。但必须看到,主要依靠农产品价格上涨促进农民农业收入上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据农本调查,2005-2010年我国三种粮食亩成本增加了58.3%。2011年,主产区小麦、早稻的亩均成本又分别上升11%、12.9%,中晚稻、粳稻的亩均成本上升15%左右,玉米上升了18.6%。下一阶段农民农业收入的增长,必须更多地建立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三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使农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是近年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直接体现。2004年以来,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迅速增长,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由3.9%提高到8%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453元,增长13.8%。2011年,由于中央对农民的补贴支出增加,加上新农保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当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达24.4%。下一阶段,随着国家财力进一步增强,各类农业补贴的实施范围和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当前农村各类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补助标准还较低,通过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保障性转移收入的潜力还较大。

二、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得益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高涨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57:1下降至1983年的1.82:1;第二阶段是1984-1994年,由于农产品价格和生产出现徘徊,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82:1扩大至2.86:1;第三阶段是1995-1997年,随着农产品恢复性增产和价格上涨,加上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94年的2.86:1下降至1997的年的2.47:1;第四阶段是1998年至2009年,城乡差距持续扩大,从2002年起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至2009年升至3.33:1的历史最大值;第五阶段即2010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9%和11.4%,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年的3.33:1下降至2011年的3.13:1。

从总体上看,五个阶段中有两个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个阶段出现缩小,但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中,仅12年城乡收入差距出现缩小,其余年份均呈扩大趋势。为保持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势头,必须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入手,采取全面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

(一)继续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把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作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要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农

民工人力资本水平。既要继续组织实施好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工程,扩大培训规模,改善补贴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也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扩大农村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落实好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的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的种养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农民学有所长,提高标准化科学种养水平。其次,要推动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创业。引导乡镇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发展农村商贸、运销企业、流动商贩、农民经纪人等服务性行业,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增收。第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容量。要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把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开辟新渠道。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步减少,继续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也能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增加农业收入。

(二)努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首先,要大幅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良种、良法等推广应用,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提高耕地质量。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短缺的关键,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构建现代农机报务体系。其次,要加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调控。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切实加强农资市场调控。第三,要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体系。我国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使我们在应对农产品市场变化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其组织带动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第三产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使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农业的附加值。

(三)加大农业补贴强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幅度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近年来财政支农支出大幅增长,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农业比较效益下滑趋势难以逆转,必须长期不断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要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增加补贴。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农民保障性转移收入。尽快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标准;扩大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大幅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扩大覆盖面,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政策差距。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目前,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还比较低,占比约为3.3%,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已具有重要地位且潜力巨大。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扩大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范围,探索市场化转让机制;健全农民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增加农民土地租赁收入;深入研究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加强耕地保护,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同时,要继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三化”同步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在城镇落户并享有城镇居民的同等权益,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积极解决未在城镇落户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子女教育、公共服务等突出问题。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产品创新,使农村金融更好地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篇:关于山区农民如何增收建议

4月23日,带着“山区农民如何增收”这一问题,我到乡里最偏远的山村---××村进行蹲点调研。

三天来,通过深入走访和交流,我被群众强烈的致富愿望感动,也为群众缺乏致富门路而苦恼,并组织召开了党员会、恳谈会、调解会等会议,进一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共同分析了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一是缺乏致富门路,没有固定稳妥的发展项目,受气候

和市场的影响非常直接,种的时候靠老天,收的时候愁销路。二是缺技术,未转移人群文化素质偏低,多数农民掌握的还是传统技术,新技术学习难度大。三是缺资金,部分家底薄的农户存在生产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要扩大再生产时资金不够,小额短期生产贷款比较难。四是缺少劳动力,由于青壮年又外出较多,造成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降低了生产效益。

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增收是最大的和谐。如何提高山区农民收入成为了基层党委政府必须积极解决的问题。

偏远山村其实拥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资网源,如何因地制宜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是山区农民增收的关键。致富前提是要改变思想观念,山区农民思想保守,缺少信息,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致富关键是要拓宽致富门路,传统的水稻种植亩收益只有数百元,满足温饱之外收入难以提高,通过实施一些“短、平、快”效益农业项目,提高土地收益,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捷径是能人带动,每个村都有几个见识广、生产规模较大、致富能力强的能人,用农民教育农民,让农民带动农民是一条很有效的办法。致富保障是完善基础设施,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民要增收,必须从改变“肩挑背扛”的状况入手,完善村康庄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天的蹲点,切实让我认识到,之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实与农村实际,特别是与农民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们乡镇领导干部平时每天忙于具体的事务,真正沉下去调研不多。通过深入基层,对点上情况进行了解、分析、思考,提炼经验,总结规律,推动面上工作,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好好掌握的工作方法。

第三篇:农民增收问题和建议

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农民增收问题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中心。近几年来,我县对农民增收采取了不少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龙南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总体来说虽然增加比较多,但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当前,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势必影响龙南县建设四个龙南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收入来源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农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农产品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二、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生产资料涨价因素,2008年农民每亩地多投入15元~25元。据调查,国家给农民的“两免一

补”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已经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抵消。

三、农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综合劳动技能不强,是当前的一个客观现实。尤其是近些年通过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持续增加,那些文化较高、年纪较轻、观念较新,并且有一技之长的、素质较好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已完成转移,剩下的农村劳动力普遍年龄较大、文化较低、技能较差,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才的匮乏。以妇女、老人为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直接导致农民难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四、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思想不解放。有的好高骛远、大钱挣不来,小钱又看不上,怕苦怕累;有的生活稍有好转、就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小农意识严重,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没有自我发展意识,增收观念不强。

五、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近年来,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仍以就近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非农就业的机会减少,这必然导致收入渠道的狭窄。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业投入。一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二是加大农业资金投放力度,增加贷款总量。三是引导农

民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参加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大农田水利和乡村道路等生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力度。

二、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加快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龙南镇的区域优势,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素质。科技是结构调整的先导,只有运用科技结构调整,才能出效益、出成果。一是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彻底扭转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形同虚设的局面,使其成为集科研与推广、经营产品与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与产销于一体的服务机构;四是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增收献计献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开发扶贫,扶贫工作要以安居温饱、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三项工作为重点,继续实施好重点扶持村和民族特困乡的扶贫综合开发,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和管理,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落实好扶贫政策,要坚持开发式综合扶贫,探索新型扶贫帮扶机制,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信心和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

摸清底数,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

五、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主要靠农民家庭生产,由于人多地少,农户的生产规模一般很小,并且很分散,很难大批量直接进入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因此,必须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低成本的各种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竞争力。

农民增收问题是龙南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全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做好龙南县的农民增收工作,必须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此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科技部门和全县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做好农增收政策的制定和对农民的引导,科技部门要做好对农村、农业及农民的调查研究,将中央农民增收政策贯彻落实好。

龙南镇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25日

第四篇:农民增收问题和建议

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农民增收问题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中心。近几年来,我县对农民增收采取了不少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龙南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总体来说虽然增加比较多,但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当前,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势必影响龙南县建设四个龙南的进程。

影响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收入来源窄,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农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农产品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二、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生产资料涨价因素,2008年农民每亩地多投入15元~25元。据调查,国家给农民的“两免一补”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已经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抵消。

三、农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综合劳动技能不强,是当前的一个客观现实。尤其是近些年通过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的农民持续增加,那些文化较高、年纪较轻、观念较新,并且有一技之长的、素质较好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已完成转移,剩下的农村劳动力普遍年龄较大、文化较低、技能较差,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才的匮乏。以妇女、老人为主体的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直接导致农民难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四、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思想不解放。有的好高骛远、大钱挣不来,小钱又看不上,怕苦怕累;有的生活稍有好转、就打牌赌博、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小农意识严重,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没有自我发展意识,增收观念不强。

五、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近年来,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劳动力仍以就近转移为主,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非农就业的机会减少,这必然导致收入渠道的狭窄。

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业投入。一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二是加大农业资金投放力度,增加贷款总量。三是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参加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大农田水利和乡村道路等生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力度。

二、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要加快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龙南镇的区域优势,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素质。科技是结构调整的先导,只有运用科技结构调整,才能出效益、出成果。一是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彻底扭转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形同虚设的局面,使其成为集科研与推广、经营产品与技术指导、信息咨询与产销于一体的服务机构;四是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增收献计献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开发扶贫,扶贫工作要以安居温饱、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三项工作为重点,继续实施好重点扶持村和民族特困乡的扶贫综合开发,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和管理,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加强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落实好扶贫政策,要坚持开发式综合扶贫,探索新型扶贫帮扶机制,从“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信心和能力,要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摸清底数,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

五、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主要靠农民家庭生产,由于人多地少,农户的生产规模一般很小,并且很分散,很难大批量直接进入市场,尤其是批发市场。因此,必须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农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低成本的各种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竞争力。

农民增收问题是龙南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全县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做好龙南县的农民增收工作,必须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搞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加强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此问题上,需要政府部门、科技部门和全县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做好农增收政策的制定和对农民的引导,科技部门要做好对农村、农业及农民的调查研究,将中央农民增收政策贯彻落实好。

第五篇: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建议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建议

农业兴促百业兴,农业稳则天下安。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以农业兴国安邦。而在国家发展、城镇建设加快的当今,如何保证“农业”的根本,是我们在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应对挑战的关键。“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难点”和中心任务。农民增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认为,造成农民增收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农业技术落后,大部分地区仍然是牛耕人种,不能实现农业机器化

二、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

三、农产品没有市场,造成大量堆积,卖不出

四、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村劳动力缺失,有地无人种,无人收

五、农村教育水平落后,辍学率高,师资力量不足

六、“村官”腐败,惠农政策不能实实在在的落到农民手中

七、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针对上述“原因”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农村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乡镇政府可以同意购买农用机器,如收割机,播种机,可以适当的租借给农民,收取少量的租金,以便于加快农业的生产劳作;乡镇政府可以统一购买种子、化肥,一起成本价格卖给农民,降低农耕的成本。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开展“村长支书上项目“,领导带头开办小型加工厂,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寻找外来资金,与大型食品企业签订合同,保证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收入。

三、加大财政扶持制度,发挥好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尤其是要增加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完善支教政策,鼓励青年教师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进行支教,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开展”农业技术下乡“活动。四,、加强对村干部权力监督

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民监督,完善信访制度。

五、提高防灾能力,做好粮食储备

农民增收问题是国家和农民要共同合作解决的问题,把农村工作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从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范围和更新的视角研究和推动农民增收问题全社会共同努力,从社会各个方面努力,农民增收才会真正有希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下载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年来农民增收特点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问题。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来看,农业......

    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的障碍解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小康社会 农业产业化 合作组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进入......

    为农民增收的七点建议

    为农民增收的七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促进个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转移劳动力。同时,营造有利于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环......

    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几点建议

    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化结构......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精选5篇)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王云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和对“三农”的补贴额度不断加大。扎兰屯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民人均纯收......

    论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

    论农村经济与农民增收论文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

    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精选五篇)

    __县政协(2006年5月11日)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__县政协组织__籍的市政协委员,对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一、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1、农业生......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建议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既要从三农切入,更要跳出三农看三农,从城乡统筹、产业统筹出发,加大土地流转、城乡户籍管理、农村教育等方面的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