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
理的通知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逐年增加,资金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加快脱贫步伐。但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虚报冒领,会计核算不规范,拉用支农资金平衡预算,甚至擅自改变用途,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损失、浪费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党和政府“三农”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严重影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切实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经省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要求。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繁荣和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都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因此,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三农”政策,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云南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全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7%。农业基础设施脆弱,高稳产农田面积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5%左右,水利化程度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3.5%,仅占省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要通过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是推进依法理财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对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监督检查、效益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财政支农资金专款专用,增强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便于各级人大监督,有利于促进各级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经轨道。
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
理的重要性,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三农”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到广大农村。
二、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各级政府的职责
1.依法安排落实本级预算中的农业和农村支出。督促有关部门确保上级下达的和本级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农资金在规定时限内下拨到位。
2.协调整合支农资金,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使用支农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3.对财政、审计、农口等部门在支农资金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加强对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的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五)各级农口主管部门的职责
1、做好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提出项目及资金安排意见,会同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计划和资金。
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和机制,加强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做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对本部门预算中支农资金安排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负责。
3、加强项目监管,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并发挥应有的效益。
4、加强对本部门及其下属单位、下一级对口部门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杜绝挤
占、挪用、滞留、截留专项资金,避免资金损失浪费,并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汇报反映。
(六)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
1、依法安排落实本级预算中的支农支出,确保达到规定的增长率。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提出本级支农资金安排意见,报政府分管领导决策。
2、确保同级预算安排和上级补助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3、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落实项目计划,按规定要求确保支出进度。
4、加强对本级预算单位和下一级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资金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并向上级对口部门的和同级政府汇报反映。
(七)各级审计部门的职责
1、监督支农资金预算安排和到位情况,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审计结果。
2、对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年度审计,作出审计决定。
3、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
(八)各级监察部门的职责
负责对违反支农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与各州、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签订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责任状》,认真
履行职责,加强监管,狠抓落实,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三、积极开展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检查
(九)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检查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的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检查,部门领导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项目实地,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要督促基层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改革财政支农资金支付方式
(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支付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支付制度,保证将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发放到农户,确保专款专用。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人员,改善管理条件。具备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支付机构,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不再拨付到有关主管部门,由支付机构直接拨付到有关项目实施单位或农户。逐步推行报账制管理,加快支付进度,保证资金来源运行安全,发挥使用效益。
五、推行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公告和公示制度
(十一)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项目的公告和公示制度。目前重点是县、乡两级,要把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公告和公示,并列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随着管理的不断加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告和公示制度,通过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对财政支
农资金扶持项目进行公告,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六、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
(十二)通过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进行有效监测和科学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结果向当地群众和社会公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水平。
七、严格执法和责任追究
(十三)严格查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各级审计、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按照《行政处罚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审计、检查中发现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且未按审计、检查决定纠正、整改的地区和部门,除省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外,还要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造成支农资金重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00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6、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和《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结合丽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的农业、林业、水利、扶贫、气象等专项资金。
第三条
凡分配、管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承担监管责任。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的各级政府、各级农口主管部门、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责任。
第四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和公告公示制度,对本部门预算中各项支农专项资金安排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
各县(区)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部门提出的资金分配方案进行严格审核,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下达拨付资金,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对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必要时,上级财政部门可以将其负责的财政监督检查事项委托下级财政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管工作由农业、预算、国库、监督检查、绩效评价、投资评审等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各部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制约。
第五条
凡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加强项目管理,完成项目目标。要积极配合审计、财政、行业主管等部门开展审计、检查。
第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两种方式进行监督。
第七条
日常监督主要通过报表统计分析、信息化监管等形式实现。主要监督各部门、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及决算情况、非税收入管理情况,贯彻执行财税政策、财经法规情况,专项资金拨付情况。信息化管理主要由基层各农口主管部门将有关指标录入“数字乡村”信息平台,逐级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形成项目检查、考核报告,通过数字乡村信息网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专项检查主要通过抽查、交叉检查、联合检查、委托检查等多种形式实现。主要检查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重点项目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和效益情况,资金量大、覆盖面广的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群众举报的违反财经法规事项。
第九条 农口部门每年必须组织一次系统内的垂直专项检查,检查的专项资金量不低于当年上级和本级投入资金总量的50%,对上级财政资金一次预算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专项资金,要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报告报省财政厅。财政部门根据各农口部门的检查结果进行抽查,抽查面不低于20%。
第十条 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每年选择部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包括: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安排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市级财政、农口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必须在检查完毕后20 个工作日内,向市财政局提交书面检查报告(包括汇总报告和分县(区)的检查报告)。由市财政局将各部门的检查结果和财政部门的抽查结果一并上报市政府。对查出的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出相应的处理、处罚。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工作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7]160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认真落实《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云发[2006]21号)精神,全面推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开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通知如
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环境影响评价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重大决策、区域开发、项目建设、评优创先等方 面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
二、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出台重大决策、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想,牢固树立环境代价、生态成本的观念,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统筹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建设等需要,兼顾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力、生态功能区划等要求,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建设、开发利用等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10类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对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负责委托或者组织编制,由同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审查;涉及跨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审查。
当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点抓好有关工 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规划和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到2008年10月1日,上述规划未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一律不予审批其中的建设项目影响环境评价文件;到2009年10月1日,对未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10类专项规划中的项目,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齐抓共管,从严把关
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对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计划,未做到“上大关小、以新带老、区域削减”替代,不履行承诺、不落实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以及不依法及时足额上缴排污费的地区或者建设单位,环境保护部门要实行区域或者单位停批。对超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规定,不符合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其他有关专项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门一律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未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委、经委不得审批或者核准,国土、林业部门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给予贷款,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监部门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对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要求,以及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建设单位、规划编制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和跟踪评价。
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纠正项目建设中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达不到试生产、竣工验收要求酌项目,不得许可试生产和通过竣工验收。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有关部门、建设单位、评价单位、技术评估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申报、受理、技术评估、行政审批的程序、时限和要求,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行政审批责任制,防止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的缺位、越位和错位。要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三同时”监督,建立和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环境保护联动监督机制。
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尽快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对位于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地、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等环境敏感区的污染较严重和对生态影响较大的项目,要按照从严的要求适当调整审批权;对其他污染较小和生态影响较轻的项目,要下放审批权。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要求,加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建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申报、审批和验收的网络系统,并在网站上公布项目审批和验收的进展和结果。
五、强化监督,严格执法
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及时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审批和环境保护验收程序、时限、要求、结果等信息,公布企业的违法事实及其查处情况,促进行政机关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对环境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应当举行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设单位应当公开环境保护情况,公开拟建项目和开发计划的 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环境问题、拟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整改结果。要进一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备案制度,加强内部的层级监督,及时纠正和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社会监督的作用,促使行政机关监管有力、执法到位,督促建设单位严格依法办事、诚实守信。
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未经环境保护许可擅自投入试生产,未经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擅自投产或者运营,在环境影响评价或者技术评估中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越权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导致重大污染事故或者严重生态破坏事件,依法应当听证而未组织听证,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玩忽职守并造成严重后果,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擅自提供用地和贷款、发放营业执照、生产或者安全生产许可证,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擅自批准有关综合规划和10类专项规划,不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承诺致使环境影响评价要求长期得不到落实等行为,要依法坚决查处,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七月九日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09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09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云南省
【发布文号】云政发〔2002〕57号 【发布日期】2002-04-16 【生效日期】2002-04-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政发〔2002〕57号)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现将《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结合云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预算内安排的支援农业、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等部门用于事业发展项目的各种专项资金。?
第三条第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是指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设立、分配、使用和项目周期(包括立项、实施、反馈、检查、验收等)中资金运行所进行的计划、控制和监督。
? 第四条第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在政府领导下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管理。?
第五条第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坚持依法设立、确保重点,优化结构、适当集中,公开公正、择优选项,突出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设立?
第六条第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设立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原则,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明确的政策依据;有具体的目标、资金用途、支持对象、支持范围和起止时间。?
第七条第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照优化结构、确保重点的原则安排分项预算规模。按照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部署,优先保障上级专款配套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和同级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发展项目。?
第八条第八条 项目主管部门(简称主管部门,下同)应按预算编制要求,将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时间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并报专项资金分项目支出预算、支出内容和政策依据。
? 第九条第九条 财政部门依法审核后,对需设立的支农专项资金确定项目支出内容和规模,报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纳入预算。?
第 十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设立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执行到规定期满自动停止。到期后如需继续执行,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
第三章 管理形式?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预算级次和职能管理。?
(一)财政部门负责对本级支农专项资金预算的批复及下达,负责向上申报资金,对本级、上级下达资金和本级使用的资金进行管理。?
(二)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立项、项目计划拟定和下达,对上级申报项目及下达项目的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实行公开管理。?
(一)省级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预算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资金用途、补助标准、管理方式和申报要求及时以项目立项指南、办法等形式作出公告,指导下级申报项目。?
(二)地县财政补助下级的支农专项资金,应对重点项目资金的补助标准、用途和申报要求,在支持对象范围内按相应形式作出公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用途实行分类管理。?
(一)对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工程性支农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
(二)对防汛抗旱、森林火灾、农业救灾、农业税灾情减免补助、贴息资金等非工程性资金或经费,实行非项目管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依据项目立项指南,实行谁立项、谁管理。省级对下安排的项目资金,单项补助金额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省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含30万元)以上、不足100万元的项目,地州市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单项补助金额30万元以下、10万元以上的项目,县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立项。?
省下达指标控制线,由下级选择项目申报的专项资金,也可实行委托管理方式。达到评审要求的,上级主管部门可委托下级申报部门组织评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定项、定额或其它标准管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为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减灾防灾等支农专项资金,可实行预拨款方式。预拨项目属已立项项目的,预拨数控制在上同类资金年初预算的50%以内。?对已预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下预算无项目资金来源安排的,由部门预算同类专项资金中抵扣。
第四章 立项程序?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立项申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申报部门是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管理体制和申请单位财务隶属关系,联合以正式文件形式逐级申报,不得越级上报。
?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申报条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单位,即项目实施单位,应符合规定的资格或条件,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资产和财务状况、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及以前实施农业项目的绩效等有关情况。?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申请报告。为保证项目申报文件的科学和完整,申报单位要根据立项单位的要求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申请的单项补助资金达到评审标准)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规范编制,主要内容为:?
1.项目背景材料。包括资源条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2.项目建设区域、地点(附规划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年限。?
3.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包括单位自筹、同级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其它来源、向上级申请补助额等。同级财政补助应有财政部门的资金承诺书,财政性专项资金(基金)的使用应有详细支出预算。?
4.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资金筹集措施。?
5.项目效益。包括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组织领导。?
7.其它需说明事项。?
(二)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基本状况、所需资金规模、本地投入情况、本级财力情况、申报依据、申请补助额。?
中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按规定标准格式申报。?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一)由立项单位组织评估小组或委托专门的项目评审机构对上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论证。?
(二)评估论证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生态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三)项目评估小组或评审机构对项目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向立项单位出具评审报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项目审批。项目申报单位根据评审报告所提意见,修改项目方案,形成最终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立项单位;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依据项目评审报告,择优选项,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下达立项批复文件,正式确立项目。?
项目批复文件应明确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补助额、到位期限、支持环节及补助项目明细支出预算。
第五章 资金分配?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分配坚持择优选项、追求效率的原则。按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严格按立项程序落实项目;按非项目管理的支农专项资金,要有科学合理的测算分配方案。安排项目在符合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区分轻重缓急,按效率原则相对集中资金,缩短项目建设时间,扶持重点项目尽快产生效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资金安排。?
(一)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方案送同级财政部门,并附项目立项批复、相关依据及情况说明;部门本级使用的专项资金需提供项目详细支出预算和政策依据。?
(二)按非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根据下级单位资金申报报告,依据相关办法,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拟定资金测算分配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后,将资金分配方案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资金下达。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计划及资金分配方案,依法审核后,分批下达预算。主管部门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文件,同步下达项目计划和事业计划,并同时抄送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也可由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按项目计划和资金分配联文下达。?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下达的救灾应急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3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对上级下达的其它项目专项资金,自收文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将预算和项目计划下达到下级管理单位或用款单位。?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上级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下达后,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下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提出申请报告,经上级立项部门批准后,方可按批复变更方案实施。
?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进度要与农业生产的特点相适应,主管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上半年应达到年初预算的60%以上、10月底应达到90%。超过11月底尚未落实项目计划的本级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可根据批准的年初预算项目支出范围,依据当年情况,及时确定项目计划、拟定分配方案下达资金。
第六章 资金使用?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项目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批准后,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与立项单位签订项目责任书;同时,与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签订建设合同。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复的项目预算,组织项目实施。?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按项目进度或合同要求拨款,具备条件的也可实行报账制管理。?
中央及省级立项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实行报账制管理和专账(专项)核算。?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符合招投标条件和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开支,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实行招投标制、政府采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立项单位应组织验收小组或委托中介机构,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的项目预算要求,对完成项目的技术、财务、资产等情况进行审计或验收,并向立项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项目验收报告。
第七章 信息反馈?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年初预算经批准后,下级财政部门应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分款项资金预算安排情况;并按月报送支农专项资金支出进度。?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反馈上级分配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执行情况。?
(一)按项目管理资金。项目实施单位按季或按半年向项目所在地财政和主管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竣工报告、项目效益等,下同)。?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将上级安排本级的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在年终应进行总结分析,并于终结一个月内上报上级部门。中央及省级单项补助资金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下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半年反馈一次项目实施情况,并于终结一个月内,向上级部门反馈项目实施情况。?
(二)非项目管理资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上级安排本级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资金到位、分配及使用情况。?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检查的专题情况,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应反馈上级相关部门。?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审计部门开展支农资金专项审计,涉及上级支农专项资金的,其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抄送上级财政部门,并抄报上级政府。
第八章 管理权责?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可按年初本级预算额的2%提取项目管理费,专项用于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评审、咨询、申报、储备及项目执行审计、检查验收和对优良项目管理部门、实施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奖励。项目管理费,在本级财政同类专项资金预算中列支,纳入本单位财务统管。下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从上级财政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
未按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不得以工作经费、项目管理费、奖励经费等名目列支属机构经费性质的费用。确需列支的奖励经费,需经同级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安排。?
农业救灾性资金,严禁用于非救灾项目支出。?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主管部门立项项目,涉及需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投入的,应区别情况管理:?
(一)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已联合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属财政一次性补助资金的项目,主管部门批复项目文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属一次立项、分年补助的项目,主管部门会签同级财政部门下达项目批复文件。?
(二)立项部门与财政部门未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需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原则上实行一次性补助。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项目,主管部门经财政部门会签立项批复下达。?
省级单项补助金额超过300万元的项目(含300万元),经报政府批准后立项。?
(三)基本建设项目要求配套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配套规模需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认可。?
(四)中央有关部门安排的支农专项资金,需由地方政府配套的项目,主管部门经同级财政部门会签申报。?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主管部门对本预算安排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计划、事业计划的公平、合法、合规性负责;对申报不合规、项目不属支农范围的,不予立项。?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申报单位负责对本级上报项目的真实性和文件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对安排的专项资金是否按期到位、安全使用、规范管理、信息反馈负责。?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工程质量、项目按期完成、使用效益负责。?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财政部门对同级预算和上级补助的支农专项资金的执行进度、资金的安全性、资金按项目按期到位负责;有权对本级安排的不合规项目、重复投入项目、不合理留用等资金不予下达;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项目资金的行为有责任向上级部门反映。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实行项目管理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都必须建立项目档案,通过系统档案资料的建立,逐步形成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立项项目档案库和储备项目库。?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上报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发展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分类建立项目储备档案,为申报项目和加快本级项目资金的分配提供条件。?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管理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方案;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的结果及竣工验收报告;项目的效益情况。
?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项目档案要落实专人管理,明确职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
第十章 检查监督?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配合审计和监督检查部门对支农专项资金进行审计和专项检查。?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申报中的违规操作行为,应从严处理。?
(一)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执行中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项目单位,取消该单位今后的申报资格,并可通过媒介对单位及负责人予以曝光。?
(二)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检查验收中,协助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的中介组织,可通过媒介予以曝光,并通报有关行业自律组织。?
(三)对报送虚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文件的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作为今后是否安排该地区支农专项资金项目的依据。?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支农专项资金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可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执行,责令整改。?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违规使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出,除限期更正外,及时给予通报,并对有关人员追究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挪用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上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扣减其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等收回;并取消该地县同类专项资金后两年的申报资格。
第十一章 考核评价?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建立支农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制度,量化指标体系,以评分制按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周期分项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到位及时、专款专用,项目如期竣工、效益显著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及直接责任人实施奖励;奖励方案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按谁立项、谁考评、谁奖励的体制实施;省级对被奖励地州市或县下同类项目给予优先立项。?
提前完工、投资节约的项目,项目所在地财政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可按投资节约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不能如期到位、项目未能如期竣工、效益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和审计部门综合考核评审后,可对下级有关项目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及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该地州下同类项目停止立项。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由云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细则,并报省级财政部门备案;省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分项制定单项资金管理办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意见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意见(2008年2月15日 财农[20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央农口部门财务司(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在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的同时,不断从体制上、机制上探索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等方式,有力地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但是,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资金拨付进度慢,滞留时间长,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发挥;支农重点不够突出,平均分配资金,分散使用,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部分支农工程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缺乏管护的长效机制;有的地区和部门执行有关制度规定不严格,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惩处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强化监管责任,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认识,牢固树立新的理财观念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站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建立科学的机制着眼,不断强化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管理,用制度和机制保障财政支农资金运行安全和合理有效使用。同时,要根据目前财政支农工作和支农资金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牢固树立“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投入、抓资金管理就是抓使用效益、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安全”的新的理财观念,切实把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与扩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彻底改变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的现象。
二、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进一步突出支农投入重点
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合理确定投入重点。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确保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倾斜,重点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农民生方面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同时,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五保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完善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促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不断规范项目立项程序,积极创新项目立项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程序。一是要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支农预算确定后,对需要申报的支农项目,要及时制定、发布立项指南,明确资金的用途、补助标准、管理措施及工作要求等,提高项目申报工作的透明度,并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和随意争取财政支农资金的行为。二是要完善项目立项机制。在选择确定支农项目时,要继续坚持执行项目标准文本管理制度、公示公告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规范项目立项行为,努力提高立项环节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三是要统筹研究建立支农工程项目管护机制。在支农工程项目的立项环节,及早研究采取机制性措施,明确和落实工程建设以后的管护措施和投入责任,积极研究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支农工程项目建设与管护并重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支农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四、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一是要规范资金分配办法。继续推广运用公式法、因素法等科学分配方法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并利用以奖代补、民办公助、以物代资、奖补结合等有效的激励引导手段,不断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安排与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考评结果相衔接的分配制度。二是要规范支出行为。任何地区和部门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严禁以任何形式用财政支农资金设置账外账和私存私放;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要利用“一卡通”、“一折通”等手段,及时足额地兑现给农民。进一步推广财政支农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县级报账制等管理措施,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加快支农支出进度。根据农业季节性明显、时效性强的特点,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坚决杜绝人为滞留财政支农资金特别是救灾性和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农资金的现象。正确处理好支出进度和支出管理的关系,防止出现资金使用单位突击花钱、违规花钱等行为。
五、继续抓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提高资金使用合力和整体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切实发挥支农政策和支农资金的合力效应。一是要进一步扩大支农资金整合的范围。本着“既积极、又稳妥”和“既整合、又管理”的原则,逐步扩大中央、省级和县级等不同级次的支农资金整合范围,重点推进县级支农资金整合。根据考评的结果建立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绩效奖惩制度,做到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要与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挂钩。二是创新支农资金整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整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由目前中央财政安排引导性资金支持各地整合的做法,转变为各地先自主整合、中央财政评估考核后实施奖励的制度。三是进一步推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改革。要在已经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专项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这一改革的基础上,研究推动将项目审批权限由省级下放到县级的具体办法,减少支农项目审批环节,强化地方特别是基层财政部门的管理责任。同时,切实加强审批权下放后的资金监管工作,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六、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支出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强化对部门预算的管理。一是要严格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编制要突出重点,有理有据,按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严格审核,合理规定支出范围,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二是要严格控制设立专项资金。对在部门预算中设立专项,要严格审核把关,避免重复投入。三是要对现有专项进行合理的归并和清理。对小的专项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要进行整合;对支持本系统的专项资金,要逐步转变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四是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强化预算的约束力,着力解决好部门预算资金支出进度慢、结余资金较多等问题。
七、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财政支农资金规范监管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创新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一是要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继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根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收支两条线”等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注重推广科学管理和细节管理方法,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财农〔2005〕314号)的要求,在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效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受益主体或补助对象,加快制定其他支农项目和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扩大绩效考评范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资金监管和绩效考评手段。四是研究在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系统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控网络,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堵塞漏洞,及时整改。
八、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部门的监管作用,进一步强化其管理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县、乡财政部门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基层财政面向第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的优势,从支农项目立项的调研、评估、项目实施到监督检查等,都要让基层财政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管理。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基层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对上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有关支持农村发展以及补贴农民政策的兑现与监管责任,提高时效性,确保每一项支农项目资金和补贴农民资金都要及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三是要支持基层财政强化基础工作,建立支农信息平台,完善中央财政与基层财政信息对接和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支农项目和支农资金管理格局。
九、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严格监管奖惩措施
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信息通报制度,不断完善奖惩措施。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信息通报制度,对监管措施到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好的地方和单位给予通报表扬,推广其好经验、好做法,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奖励。对违规违纪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出现问题的地方和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二是建立规范严格的奖惩机制。对绩效好、监管措施到位的地方和部门,在安排支农项目和分配财政支农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对绩效差、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门,要适当进行扣减。三是建立健全支农支出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进一步明晰各级财政部门支农资金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严格推行问责制,不断规范支农支出的决策行为。对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法律法规处理。
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合作,共同做好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工作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放在农业财政工作和农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一是要根据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实际需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监管重点。进一步加强财政、农业战线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既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又要密切配合,切实贯彻落实好本《意见》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二是要积极研究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农投入责任和支出范围,逐步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支农投入体系和上下联动、统筹兼顾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格局。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配合这些部门搞好财政支农资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发挥财政监督特别是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的作用,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检查,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监督内容多元化和监督方式多元化。四是要及时了解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和监管动态,认真总结、推广当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与监管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不同阶段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注重宣传的引导性和时效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财政支农资金监管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