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开记叙文写作大门的钥匙.
打开记叙文写作大门的钥匙
——浅谈“景、细、情”的写作结构模式这里谈的“景、细、情”分别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和抒情议论。下面就“景、细、情”这种记叙文的写作结构模式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紧密围绕文章中心,从写景入手作文。
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景物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可以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进行写作。景物描写包括场面描写和对周围陈设等的描写,描写景物时要注意空间顺序和“以景写情”,千万不可为写景而写景。
景物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渲染气氛、交待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显示主题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增添文章的文采。
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五觉”描写法,所谓“五觉”描写法就是指调动人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官来感受客观世界,接受外界景物刺激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笔者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讴歌助人为乐精神为主题的文章,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开头的:
早晨,细雨如丝。校园中的月月红舒展开叶子,贪婪地吮吸着甜美的甘露。美人蕉的叶子上也凝聚着无数颗晶莹的水珠儿。这蒙蒙的小雨,多么像一年前的情景,勾起了我对
往事的回忆。
这篇文章的开头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对校园中的月月红和美人蕉等景物进行细腻、生动的描写,它渲染了一种恬静、优美的意境。结合文中助人为乐的小女孩,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景物描写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它们还象征小女孩如花一样的美好心灵。文章这样的开头新颖、有寓意、富有文采,使读者读起来有如春风拂面。该段末尾还借“小雨”自然地引出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要把景物逼真、传神的描绘出来,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是景物描写的第二种方法。如上篇习作的开头,作者把“细雨”比喻为“丝”,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特点,同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月红尽情吮吸甘露的动态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又如峻青《海滨仲夏夜》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把那“映照在浪峰上的又红又亮的霞光”比喻为“火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情状。
二、在记叙清楚的基础上,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往往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一处典型的细节描写,其作用和感染力往往超出大篇的叙述。如陆定一《老山界》中对火把的细节描写。“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究竟怎样“难”?如果不作细节描写,不能让
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究竟怎样以坚强的意志战胜艰难险阻的,如果不作细节描写,就不会生动感人。这篇文章对火把的细节描写,具体而有力地表达了中心。
先后两次描写火把,给人鲜明的印象。前一处描写,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可见山势的陡峭,山路的艰险,爬山的艰难了。又描写火把“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的凌云壮志,画面壮丽神奇美妙。
后一处描写,描写了这种奇观的细部:“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山路的艰险,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令人惊心动魄,红军的壮举也令人无限敬仰。
又如阿累的《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寸长,显得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一段对鲁迅先生的脸色、头发、胡须和精神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奔波操劳的优秀品质及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因此,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三、写好记叙文的点睛之笔——抒情议论。
抒情议论是记叙文结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把一篇
优秀记叙文比作“皇冠”,那么,在记叙基础上的精妙的议论是镶嵌在“皇冠”上的熠熠闪光的“明珠”,如张洁《挖荠菜》一文的结尾,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议论道:“想想你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一点睛之笔无疑突出了事情的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一文,作者在文章最后部分直抒胸臆:“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本色。”这段饱含情感的议论,贴切、自然,既点明了题意,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加强了抒情气氛,激起读者共鸣,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可见,记叙文结尾的抒情议论能使文章的中心表达得更明确、更深刻。
记叙文结尾的抒情议论是点睛之笔,应该短小精悍,少而精;语言要明快、简洁,做到语短意长。否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景、细、情”的写作方法可作为作文模式训练学生,也许能让中学生找到打开记叙文写作大门的一条金钥匙。
第二篇: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
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求得真知,获得成功。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也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人类不管怎样渺小、无能,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想尝试,人生的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的。选择可能是伟大而又平凡的,过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结局可能是朴素而又平凡的。梦想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但它能撑起你心中的一片蓝天,它们共同谱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生命是首歌,歌唱它;生命是个梦,了解它;生命是挑战,迎接它;生命是牺牲,贡献它。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或清淡,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或浓艳,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有人认为,沉默是麻木,沉没是蔑视,沉没是昏睡。不,沉默不是这样,沉默是比赛前拳击手充满力量的双拳,沉默是严寒里芽孢中萌生的新绿,沉默是火山喷发前在地下运行的岩浆。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挫折、失败、不幸和痛苦读懂。胸怀
大志的人,视失败如财富,他们在接受失败的时候,也完成了灵魂的拓展与升华。
意志脆弱的人,视失败如畏途,他们往往在拒绝失败的时候,也拒绝了成功。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大地;因为谬误是黑暗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遮盖整个天空。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和朱唇红颜,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青春不是短暂的岁月和鲜红的色彩,而是一种永远充实、开放、活跃、蓬勃向上的心态,不断沸腾的滚滚热血。生活,如同在沙漠上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过人的胆略和气魄。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知难而上。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
第三篇:让学生拥有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让学生拥有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赵增涛
萨马兰奇先生称赞邓亚萍“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确实,从曾被拒绝进入国家队到14个世界冠军,从26个英文字母写不全到剑桥大学戴上博士帽,从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邓亚萍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与完美蜕变,令人称奇。是什么力量?是哪些因素?促使邓亚萍创造如此辉煌的成绩?是意志、是才智、是机遇、是环境?萨马兰奇先生所说的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什么?“性格决定命运”,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良好的性格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作为教育工作者,总是想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功因素,培养造就良好的性格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信性格可以改变】
美国女作家弗罗伦丝.妮蒂把人的性格分为:S---活跃型、C---力量型、M---完美型、P---和平型。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请一位力量型的人上台介绍自己,台下的听众有组织有意识地哄笑;而请一位和平型的人上台介绍自己时,台下听众则非常善意地鼓掌鼓励。此时,我们将会看到很是有趣的现象:力量型的人本应该越挫越勇,可是在大家的哄笑下却也难以继续,结结巴巴。而和平型的朋友,虽然开始左顾右盼,非常害羞,非常平和,可是在不断的掌声鼓励下,却会越来越勇敢,越讲越兴奋。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很平和的性格,只要我们鼓励他,他也会变得有竞争欲望。力量型的人在众人的为难下,往往也会有些迟疑和退缩。这就说明了性格是可以重塑和改变的。
性格是在社会的影响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性格是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的反映。性格本身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性格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动态系统,它接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一个人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来巩固、加强和完善性格中的优点,也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有目的地节制和消除性格中的不利因素。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两个翼面,当向良性发展时就会吸收同向性格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点令我们个人变得更加完整,反之则会以同方向的性格特点来掩盖自己性格的优点,使自己更加偏离主方向。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自我潜能,优化自已性格结构。
【认清性格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自然不是有好的性格就等于有了好的命运,放弃努力也能成功。不同性格的人都能成功,关键是如何运用性格。做自己性格的主宰,做自己命运的主人。邓亚萍坚韧的性格决定她的永不服输。她在诺丁汉大学上课时,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的学习劲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1)性格影响能力的形成。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重要的主观因素。对一个渴望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高尚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健壮的体魄固然重要,宽阔的胸襟、豁达的度量、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等性格素质,更是不可或缺。性格直接与才能的形成挂构。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的人天赋智力素质不错,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机器充分开动起来,独立思考,可以提出许多独到的发现和见解,但由于性格依赖、顺从,有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就全盘接受,不愿再去动脑筋想。乐观的人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
中看到困难。看到机会的人会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在奋斗中提升了自己的才能。
(2)性格影响价值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一般人遇到困难时通常会花80%的精力在问题本身,而花20%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邓亚萍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直接就是解决问题,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这与她好胜、完强的性格分不开。
(3)性格影响人际关系。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在与人相处时,对他人持有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态度,因而能够团结人,与人共融共处。在团体中,良好性格特征的人不只是靠包容而是靠责任心成为群体的核心力量。
【增益良好的性格】
(1)创设环境。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了刚柔、方圆兼济之意,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一方面,湘湖之地由于远离中原发达地区,地僻民穷,其地理自然条件比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中,铸造了楚人倔强、执著的地方性格和独特的民风。近世湘湖人士敢干牺牲的坚韧性格即由此来,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帮”儒家思想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曾国藩出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理学观念的艰苦修炼,遂又体现出儒雅的、圆融的、高度教化的一面。曾国藩将两方面完美地融会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适应当时特定环境的儒雅的“血性意志”和性格特征。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需求的人文成长环境,培养良好的性格。
(2)激发潜意识。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动最初是受人们的潜意识支配的,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自动的习惯动作。“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这里的心态就是潜意识。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首先,你就要激发自己的潜意识,让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意识,比想坚持它的意识更强烈,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树立榜样。成功学认为:学习最快速的方式是通过模仿。模仿成功者的肢体语言、模仿成功者的做事步骤进而学到成功者的习惯。力量型的人欣赏完美型的人做事很认真,完美型的人欣赏力量型的人敢作敢当,如果各自以对方为榜样学习、模仿,自然而然性格会向良性发展。
(4)教育学生悦纳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有一个独特的你。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没有谁会有绝对的性格优越,也没有谁绝对一无是处。同一种性格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利弊结论,这关键要看自己在确定目标后如何去发挥性格的长处。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独特的天赋、性格和智慧,去冲刺人生的美好目标。
第四篇:打开幸福的大门
打开幸福的大门
丁山实验小学五(1)班夏蕴洲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是春天的幸福;荷花盛开,芳香扑鼻,那是夏天的幸福;金风送爽,硕果累累,那是秋天的幸福;白雪皑皑,合家欢乐,那是冬天的幸福。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吗?你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翻开这本《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打开了我幸福的大门,让我感受着生活中那点滴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当别人误解我时,学着拥有一种“甩下包袱,继续走路”的心态,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友方式,努力理解别人,因为理解是心灵之间的桥梁。当同学之间存在攀比现象时,学着正视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着看看那些比我们生活还贫困的人们,相信这样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学习的认真细心。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老毛病了,以前还只是把它当成芝麻点大的小事,现在可不能对粗心放纵和宽容,如果粗心成了一种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障碍。我们要在心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具体的克服方法,努力培养细心的好习惯。考试的失利是我们常见的事情,其实人生中的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就看我们怎样去面对它,遇到挫折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更不能自暴自弃,而是把失败看作是暂时的考验,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看待失败,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幸福时时伴随着我们。
幸福来自于面对身边关怀的真心感恩。在家里,妈妈把香喷喷的米饭端给我时,这就要母爱给我的幸福;在学校里,当我在运动会上跑完800米时,同学们纷纷过来搀扶照顾我,这就是友爱带给我的幸福;暑假外出旅游时,我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的幸福„„你看,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幸福。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鲜花和荆棘。《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这本书像一盏明灯,让我们坦然面对着顺境和逆境,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与来之不易。让我们打开幸福的大门,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寻求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问题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谷东桃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钥匙寻求问题激发提问模仿学问敢于发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同时数学新教材也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发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发现问题。
1、先做后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 1
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先不要回答,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做中求问 问题解决后过程中,做到“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而不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了问题的解答,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玩具店,小朋友去购买玩具,可以任选两样,然后算出应付多少钱。学生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象模象样地“选购”,“付款”。这过程中,小朋友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顺利地“结了帐”,有的同学遇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他们会自己思考,或看例题算出了得数;或几个人围在一起轻声地讨论,或从中引出新的问题,如“两个数相加满10怎么办?”等。这样学生在实际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学起来肯定会特别认真,会主动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并达成共识,从而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肯定会更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3、想问给问 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需要,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命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改变学生只做“听众”、“观众”的现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动手、探究、发现、归纳,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产人。如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对知识进行梳理,并互相交流、评价、沟通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打破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在操作实践、问题讨论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精心设问,模仿学问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设计好问题的“专家”。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差异,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三、建立自信,敢于发问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则离不开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 “怕提问”,一怕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建立起他们的自信。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或解答问题的态度,多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及思路,抓住关键给以点拨;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有不当或错误,教师不应嘲讽,而应肯定学生的大胆行为,并鼓励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障碍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