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开教室的大门》读后感
《打开教室的大门》读后感
今天读《静悄悄的革命》,看到有一条是“打开教室的大门”,这条跟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改革是正好吻合的。我们学校要求上课时教室的门要打开,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都要进行串堂听课。这样能够互相观摩和学习,取长补短。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确实都受益不少。
看来佐藤学教授真是有远见,他在书中说:“无论是怎样的改革,学校里只要有一个教师不上公开课,要取得成功都是困难的。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这种同事性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而这种同事性关系只有在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只要有一个教师封闭着教室的大门,那么,想从内部进行学校改革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教育的成功必须有赖于打开每一间教室的大门,让课堂变成开放的、透明的、有效的。
“没有哪一间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或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这一条让我明白教室不仅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是教师作为专家互相学习的场所。学校的成功,不是始于理念、文件和领导发言,而是源自一间间教室,一堂堂真实的课,一张张学生的脸。
所以让我们打开教室的门,打开自己理念改革的心门,勇于学习和实践,争取做一名站在课堂改革前沿并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打开幸福的大门
打开幸福的大门
丁山实验小学五(1)班夏蕴洲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是春天的幸福;荷花盛开,芳香扑鼻,那是夏天的幸福;金风送爽,硕果累累,那是秋天的幸福;白雪皑皑,合家欢乐,那是冬天的幸福。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吗?你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翻开这本《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打开了我幸福的大门,让我感受着生活中那点滴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当别人误解我时,学着拥有一种“甩下包袱,继续走路”的心态,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友方式,努力理解别人,因为理解是心灵之间的桥梁。当同学之间存在攀比现象时,学着正视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着看看那些比我们生活还贫困的人们,相信这样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学习的认真细心。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老毛病了,以前还只是把它当成芝麻点大的小事,现在可不能对粗心放纵和宽容,如果粗心成了一种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障碍。我们要在心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具体的克服方法,努力培养细心的好习惯。考试的失利是我们常见的事情,其实人生中的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就看我们怎样去面对它,遇到挫折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更不能自暴自弃,而是把失败看作是暂时的考验,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看待失败,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幸福时时伴随着我们。
幸福来自于面对身边关怀的真心感恩。在家里,妈妈把香喷喷的米饭端给我时,这就要母爱给我的幸福;在学校里,当我在运动会上跑完800米时,同学们纷纷过来搀扶照顾我,这就是友爱带给我的幸福;暑假外出旅游时,我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的幸福„„你看,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幸福。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鲜花和荆棘。《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这本书像一盏明灯,让我们坦然面对着顺境和逆境,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与来之不易。让我们打开幸福的大门,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打开独立自主的大门
打开独立自主的大门——《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指南针实迷途中的人们走出困境;书记是人们打开知识的宝箱;而意志力和坚强却可以使人打开独立自主的大门。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不听父母劝告,一意要去航海,最后却流落荒岛。这时鲁宾孙就不得不一切从零开始。他在孤独中学会坚强,他在害怕中学会自主,他更在失败中学会生存!所以我们也因该在“不确定”中学会独立自主。
在我们身上最欠缺的东西是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鲁宾孙在制造家具时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他一自己顽强的精神克服了它们,做出一件件无可挑剔的家具。而我却没有他那种令人惊叹以及毅力,有一回我做数学题,当我坐到第五位小数是,我就耐不住性子了,大笔一挥——不做了,后来才知道,那道题我在做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可我却放弃了,这是我真是追悔莫及。意志力是独立自主中必不可少的“法宝”,有了它,你就可以在各种天灾人祸前毫无畏惧。意志力是一把“宝剑”,那么一些考验人们意志的事就是一块块“磨刀石”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是一只里边的无穷大,在地震后的废墟下,那些幸存者都是靠着意志力,才活了下来,不然,他们早就精神上就被困难所瓦解。
坚强——多么刚劲有力的字眼,鲁宾孙也是那么刚强!而不像我们有些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擦破点皮就不喊破天不罢休。在灾难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而要坚强地去面对他们,所以,我们得战胜胆怯,迎来光明,胜利以及自己坚强的一面。
要打开独立自主的大门,我们便必须具备超乎常人以及在困难面前不向困难低头的意志力和勇气。
第四篇:打开教室门
打开教室门
148班双蕊仙
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5年前,我呱呱坠地,步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
妈妈的房间是我的第一间教室,刚出生的时候是学前小班,妈妈教我怎样健康的成长。后来,在这所学校中,我“跳”入了第二间教室。这里是学前中班,姐姐站在走廊的另一头,打开双手,像只预翔的老鹰,在接应我。慢慢地,我五岁了,总是想着踏出这所学校的大门,可爷爷却成天守在大门口,说只有“毕业生”才可以走出大门。于是,我被关在学前大班——我的第三间教室中。
终于,有一天,我的“学前校”毕业了,我迈入了我六年憧憬的第二所学校,同时,我又一次走进了舒展我童年时光的第四间教室。我打开教室门,有整齐的桌椅,有光滑的黑板,有可爱的同学,有和蔼的老师……我蹦入教室,坐在我第一次真正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望见窗外的妈妈、姐姐、爷爷投来赞许的目光……
玩着。跳着。闹着。直到站在“毕业生纪念典礼”的红牌下的时候,我才知道,哦,原来,我又毕业了。我将离开记载我喜怒哀乐的第二所学校了。望着那依然开着的教室门,上面的班牌不再是一年级,而是六年级了。所以,最终我还是离开了我打开的教室门,离开了我分分离离的好姐妹,离开了我亲手种下的兰花和每天浇水的小草。我要踏入我的第三所学校——中学
这里,没有学前校的暖意,没有小学的喧哗,却有着属于它自己的高雅与美丽。它依然有着教室打开教室门,依然有桌子、椅子、黑板同学和老师。但是,这第五间教室,却变成了在我青春时代第一步的启蒙殿堂。我的梦想,我对未来的期许,在此慢慢铺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终有一天,我还是会再次成为一个“毕业生”,离开这个我悲欢离合的地方。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还要走多久,我都会打开属于我的教室门……那些永远只要打开就不会再关上的门。
第五篇: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打开通往智慧的大门
孙颖男
“大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种庄稼、利用役畜,这引起了农业革命。在200-250年前,他们释放了蒸汽的力量,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在过去25年,我们进入了即时通讯时代,从此世界将永远不同以往。”《学习的革命》一书以全新的视角告诉人们:任何人都能更快地学习几乎一切东西——通常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加快5-10倍,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提高效率10-100倍。那些学习方法是简单、充满娱乐、常识性的,并且确实有效。真的是这样吗?怀着质疑与探问的心情,在编者导读法的引领下,我快速地浏览了全书。俗话说“开卷有益”,虽说书中许多纷繁抽象而又似乎脱离现实的内容使人怀疑编者的用意,但作为教育工作者重读这本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版的一本老书,收益还是挺大的。书中许多教育理念从21世纪的今天来审视,让人惊讶于它极大的前瞻性,让人不得不产生许多共鸣。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的学习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是绝对必需的,所有的人必须认真地接受教育。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今日知道的东西,明天就可能会过时,如果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就会被时代淘汰,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和新的学习模式。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为了应对激烈变化的竞争环境,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习不再是个人某一阶段性的事情,而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终身任务,即必须接受终身教育。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年代、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传统中,大多数人把学习视为只需从业期间开展的活动,甚至当接受或开展学习仅仅取得一点点成效、初步适应了岗位技能需求后,就认为学习生涯已经结束,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尤其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现有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保证我们在从事的职业领域中使用一辈子,所以应该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并且这种学习是自觉自愿的。
第二,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是最重要的。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提出的“无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包含有三个基本的要素——状态,策略和内容”这一概念。“状态”,就是要创造出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即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热情与渴望,要保持一种近似疯狂的执着去学习,只有这样才会发掘出潜存于自身的巨大能量;“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内容”,就是主题,在每个好的课程中,必须拥有这三者。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却往往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所以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教师要走出演讲的角色,这可能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要求的最重要的改变,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教师调动所有感官的授课方式,营造既轻松有趣,丰富多彩,又是快速而令人激动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因为大脑无法注意每一件事,所以索然无味,令人厌烦或者单调沉闷的课将完全不能被记住。教师通过游戏,讲故事,幽默小品,讨论,玩的形式来“激活”脑力,加强对材料的掌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罗扎诺夫式的老师还鼓励学生去“扮演角色”,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习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个学生的一份私人进程表。我们被体制上的问题所拖累,而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不管青少年学习什么科目,未来教育体制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教育体制怎样激励学生,并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个充满了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
第三,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出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所有的自尊都牢固的建立在确实的成功之上,而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自尊之上的。多萝西-洛-诺尔特的《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指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消极的暗示能有多么巨大的危害。所以请相信你的学生,鼓励表扬你的学生,这个过程他们的自尊在悄悄地萌芽生长,奇迹也在发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偏见之中,他就学会了怨恨。所以不要对学生抱有成见,消除偏见,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我们固执的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误认为缺乏光彩。偏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持有偏见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这不会是智慧的选择。《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和他的学生在各个诸侯国游学。有一次他们在陈国和蔡国一带陷入困境,孔子好几天都没吃到米饭,连续七天都靠喝野菜汤。这一天他的学生颜回终于讨到了点米回来给孔子煮饭吃,可是在饭熟的时候孔子却发现颜回在偷吃锅里的饭,孔子假装没看见,回到自己屋里。不一会,颜回把饭端到孔子面前,请孔子吃饭,孔子却不肯吃。孔子说:我昨晚睡觉做了个梦,梦见了我去世的父母,你帮我把这饭弄干净点,我要用它来祭奠我的父母。颜回连忙摇手阻止:老师,这饭不能用来祭奠你父母,刚刚有煤渣掉到饭里了,虽然我把沾了煤渣的饭检出来吃了,但还是不能用来祭奠了。孔子才知道自己错怪了颜回,感叹道:人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啊!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所以要完全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爱你的学生就爱他的全部,不论是他们的优点,还是他们的缺点。不要让自己背离真实阳光,生活在偏见责备的阴影里。有了信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细则,有了鼓励,学生的信心百倍,有了表扬,学生懂得了自尊自爱。
此外,书中提到“学习最重要的两个科目是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以及利用哈弗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语言能力;逻辑或数学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来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还有如何科学利用大脑这一潜在的资源都将是我今后需要学习和努力补充的地方。
全民族智力的有效发展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昌盛繁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更知道责任的重大。“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