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课堂练及答案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第1课时古典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A)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古代和近代的哲学家、科学家中,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是()
A.惠施(中国)B.墨子(中国)
C.德谟克利特(希腊)D.道尔顿(英国)
2.19世纪末,人类开始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
C.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D.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微粒
B.原子是一个实心的刚性小球,在化学反应中性质保持不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原子最早是由中国哲学家墨子所提出的4.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
B.只有铀元素具有放射性
C.元素具有放射性是由原子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D.放射性元素的放射现象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5.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要点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保持其不可再分性B.化合物中各种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C.物质分割只能到原子D.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的二、填空题
6.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墨子认为。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7.道尔顿近代原子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性,这是原子概念不同于概念的根本之处。
8.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证明原子的可分性和具有更复杂的结构重要科学发现和现象 是和。
9.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这个模型对原子结构的表述是,其中葡萄干代表原子中的,面包代表原子中的。虽然这个模型并没有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很快被弃之一边,但这个模型在科学史上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意义是。
第1课时古典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B)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发现放射性元素能放射出α、β、γ三种不同射线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贝克勒尔C.汤姆孙D.卢瑟福
2.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在打开原子结构大门中的伟大贡献是()
①发现了电子②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③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
④提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物质和电子构成的A.①②④B.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
① 电子的发现② 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③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④ 水的组成的发现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4.汤姆孙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子的构成中有电子;②原子的构成中有质子;③原子的构成中有中子;④整个原子是
电中性的。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所有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有①②③
6.古代原子论之所以无法确立是因为()
A.古人的猜测、思考能力不强B.古人的分析、推理能力较弱
C.古代科技水平不高D.古人的协作精神不够
二、填空题
7.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内容是
发现X射线,说明;
发现放射性,意义是
8.放射性蜕变往往可产生α、β和γ三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核,β射线则是流,而γ射线是。显然,因为α粒子和
β粒子都带电,原子核如果放出1个α粒子,它的核电荷数将2个单位,放出
1个β粒子(电子),它的核电荷数将1个单位。这样该原子就蜕变成了其他元
素的原子。
9.原子极小,人的感觉器官根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在以前,人们缺乏探测原子结构的手段,因此没有相关的实验对此加以研究。而这个现象
是法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10.① 古典原子论的提出 ② 汤姆孙的原子结构的提出 ③ 贝克勒尔实验,都分别应用了
一些研究方法(A.类比的方法;B.思辨的方法;C.模型的方法)。试以配对形
式完成(用A、B、C表示):①;②;③
3.下列哪些发现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卢瑟福发现铀元素能放射出不同的射线,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如果一个放射
源放在一对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的电极板中,其中偏向正电电极板的射线与偏向负电电极
板的射线分别是()
A.α射线、β射线B.α射线、γ射线
C.β射线、γ射线D.β射线、α射线
2.下列关于α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氦原子核B.它带2个单位正电荷
C.它的穿透力极强D.它的质量是氢原子的4倍
3.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存在()
A.运动极快且带负电的电子B.质量较大而体积较小的核
C.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核D.作高速运动的原子核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发展到了现代模型理论,历史上的各种理论都是无意义的B.贝克勒尔发现元素的放射性纯属偶然,连日阴雨帮助了他
C.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既体现了他的智慧,又利用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D.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未被很多人了解就被弃置一旁,是毫无成就的二、填空题
5.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事实是
卢瑟福据此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理由是
6.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合理之处是。
不足之处是。
7.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科学家曾使用过不少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
是,如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等。还有一种是,如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8.从古至今,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古典原子论、和段的代表科学家是和。
9.请说出下列几位西方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2)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3)英国化学家道尔顿:,(4)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5)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研究葡萄干面包模型过程中,通过实验证明葡萄干面包模型与原子结构的实际不符,从而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此实验是()
A.铀盐具有放射性B.原子产生看不见的X射线
C.用α粒子轰击金箔D.发现α、β、γ三种射线
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说明了()
① 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的理论是错误的② 原子中绝大部分都是空的③ 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3.发现电子和利用光谱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分别是()
A.卢瑟福、汤姆孙B.汤姆孙、玻尔
C.道尔顿、玻尔D.卢瑟福、道尔顿
4.现代原子结构理论认为()
①物质是无限可分的②原子核不仅仅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且由多种基本粒子构成③原子是不可再分的④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质量和能量同时减少
A.①②③B.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5.卢瑟福因其在科学上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1)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对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他进行了思索,如果这个模型的假
设是正确的,那么用质量大而体积小、且高速运动的微粒轰击金属薄膜,这一微粒应
该是(填“直线穿过”或“折线穿过”)金属薄膜。
(2)根据上述想法,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是,实验的结果是绝大部
分α粒子,说明原子是(填“实心的”或“中空的”);极少数α
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有个别的α粒子竟然偏转了180°,被,说明原子中存在着体积很(填“小”或“大”)的、质量很(填“小”或“大”)的。
(3)卢瑟福在探索原子结构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即、、模型。
6除上述各阶段外,更早的是至现在的是,代表科学家为波尔。
三、简答题
7.有人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发端。”怎样理解这句话?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第1课时古典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A)
1.A2.B3.C4.C5.D
6.物质由极小的原子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否,缺乏实验依据,只是猜测。
7.不可再分;分子
8.电子的发现; 元素的放射性现象
9.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的球体中,其间又均匀的分布着电子;电子;正电荷;进一步说明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第1课时古典原子论、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B)
1.D2.A3.B4.B5.D6.C
7.汤姆孙;汤姆孙;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伦琴;原子具有更复杂的结构;贝克勒尔;更进一步说明原子是具有一定结构的。
8.氦;电子;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减小;增大。
9.元素的放射性;贝克勒尔
10.BCA
第2课时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A)
1.D2.C3.B4.C
5.绝大部分α粒子都直线穿了过去,但有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偏转,有个别α粒子竟然偏转了1800。
绝大部分α粒子能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一定是中空的;既然极少数α粒子能被金箔偏转,有的还被直接弹了回来,那说明在原子中存在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
6.原子是有结构的,原子中存在这正负电荷,原子中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原子显电中性;认为原子中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原子中的电荷也是均匀分布的。
7.模型方法; 实验方法
8.近代原子论; 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汤姆孙; 卢瑟福
9.(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推翻了“燃素说”,发现了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2)提出了分子学说
(3)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4)发现了电子,指出原子具有可分性
(5)利用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星模型”
第2课时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B)
1.C2.A3.B4.D
5.(1)直线穿过。
(2)氦核;直线穿过;中空的;偏转;直接弹了回来;小;大;带正电荷的核。
(3)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行星。
6.(1)道尔顿(2)葡萄干面包模型;电子的发现(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古典原子论;德馍克利特;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7.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只有在放射性现象被发现后才有可能进行,因此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可看作原子结构行星模型的发端。
第二篇:打开思想品德课堂大门的金钥匙
打开思想品德课堂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教学法
平远县泗水中学
刘远平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极大的热情,从而产生高昂的求知欲。古往今来,不少有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等,他们事业的开端,进取的幼芽,往往萌生于某一兴趣爱好,如我国著名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生物学、动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则起源于青少年时代对青蛙的浓厚兴趣,正是这种兴趣,使他终生在这方面耕耘、进取、开拓。但兴趣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环境的熏陶和有目的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科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应十分注意,使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使他们从老师乐观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起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趣。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其中有一课,需要找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喜、怒、哀、惧”四种不同的情绪。我首先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这个微笑像春风,拂去了同学们心头的紧张,它又像春雨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让同学们陶醉于知识的殿堂。许多同学纷纷登台表演,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二、讲究导入新课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精彩的导课技巧可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它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动力,进而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氛围。
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一句名言俗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恰当生动的比喻,或者一幅夸张的漫画都是导入新课的载体。运用得好会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一课时,首先全班同学齐背涌《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于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背涌完这道古诗后,同学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这时我又进一步诱导,看哪些同学能给这首古诗配上一幅漫画,并写出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同学们一个个凝神思考。稍许一个叫李田的学生把他的漫画展示给大家,并眼泪汪汪地给大家读着他的肺腑感言。同学的心灵再次被深深的感动,这时,我及时向学生指出:“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如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那么孝亲敬长的观念就深深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另外讲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是金》一课时。让同学们讲述一则关于诚信这方面的故事。其中一个学生讲了“一诺千金”的故事: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用。凡答应了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
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故事的由来。故事讲完后,我反问学生:古人尚且知道讲诚信,那么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呢?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一下高涨起来了。
三、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观需要。
在讲《增进心理健康》一课时,明确告诉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人生黄金阶段,由于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种种矛盾,也会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当前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将大有好处。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强烈兴趣。
四、巧设比喻、情境感召、贯彻美育原则
创设特定的情境、巧设比喻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在讲“意志对行动的两个作用时”就巧设两个比喻,把意志比喻成汽车上的发动机,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去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把意志比喻成汽车上的制动器。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行动。通过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意志对行动的两个作用。
五、阅读精美句子、强化记忆明道理
有的人认为思想品德教材上都是一些干巴巴的道理,其实不然,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上精美的句子,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日新又新我常新》里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又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则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老子的名言。如果让学生记下这些名言警句,对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不是会有帮助的吗?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六、精讲多练、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精讲多练,对于可读性不强,道理较为难理解的教材要精讲、讲精,然后巧设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去思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方,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欢悦、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切忌用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严厉的训导扼杀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铺就学生成才之路。
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思考平远县泗水中学
刘远平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体会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因此,搞好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活动课并未真正突显其特色,甚至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从教师的角度看,部分教师存在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看不到活动课的意义所在,认为活动课不实在,可有可无,有的把活动课上成了“自习课”或“放羊课”,有的则把活动课看成总结课或复习课,有的还是采用传统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有的虽然在形式上上了活动课,但主题不突出,组织不严密,无任何效果,有的甚至把活动课的内容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些做法背离了新课程标准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参与率低,理解不到位。
在很多活动课上少数学生确实比较活跃,他们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发言权、出场率。活动课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中去体验和感知,因此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而不应在课堂上只关注中上等水平的学生,甚至忽视对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爱,这样会造成每次活动课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抱着冷漠的态度。
3、从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不明确,形式不灵活,活动成了走过场。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许多思想品德活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看起来学生情绪高涨,热热闹闹,但活动结束,学生却并未真正理解意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意义。有些学生也做了总结、发言,但思维却不深刻。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节约时间,不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就算达到了,那也只能是认识目标,能力目标又怎么能达到呢?
4、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未实现。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决定了他们只要遇到新的感兴趣的情景或话题,就很可能“炸锅”,学生最大的兴趣仅会停留在自己或他人的表演或表现是否完美,这节课是否热闹上,教师设计的目标他们并不在意,需要套他们体会的知识和在活动中形成的能力被忽略,教师所盼望的活动演变成了教师所面对的烦恼。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寻找适合新课程要求策略,使活动课真正发挥其特色和功效。
1、教师应积极学习,提高认识,发挥主导作用。
新编《思想品德》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对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变抽象的说教为生动形象的活动体验,通过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情感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开展活动课教学,目的是为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必须改变已习惯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的引导性的教学取代知识灌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实现活动课的目标。
同时,教师在活动课的组织上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指明方向、监督过程、解难答疑、评估学习结果等。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和参与者,是学生言语的倾听者和学生的对话者,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和活动实施的引导者,是不断探索的学习者和课程研究者,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多样思维方式来观察事物。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也取决于新的学生观的树立,在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用微笑代替严厉与冷漠,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造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故事、演小品或看录像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上“抵制不良诱惑如网络游戏”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网络问题进行辩论;在上“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时,可让学生查找人和动物的故事,并进行讲故事比赛;在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故事、演小品、讲授课、辩论课、讨论课、演讲课等课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如音像、图片等,而这些教学形式在活动课中又交替使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活动课又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要开展好活动课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活动课教学过程中,不单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也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为核心,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每个学生以发挥和展示的机会,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教学也就名存实亡了。
3、活动目标要明确。
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根据实际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活动课开展的前提。活动的成败,也应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加以评估。当前本课程教学目标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师在活动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方。因此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为此,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
活动价值在哪里。要从活动的“质”上去思考、取舍,而不应该停留在诸如“这节活动课热闹不热闹、学生活跃不活跃”、“学生表演了几个节目”这些问题上。
4、活动课设计与实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回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走出书本世界,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知识,避免强制性的灌输、空洞说教。同时思想品德课又是一门时代精神很强的学科,根据这一特点,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国情时事教育,向学生传达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养成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增长知识面扩大视野,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把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及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及时补充进去,开放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总之,课堂活动课是一种新课堂,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努力提高组织活动的教学机智,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让活动课洋溢出无穷的生命力,还学生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第三篇:打开幸福的大门
打开幸福的大门
丁山实验小学五(1)班夏蕴洲
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是春天的幸福;荷花盛开,芳香扑鼻,那是夏天的幸福;金风送爽,硕果累累,那是秋天的幸福;白雪皑皑,合家欢乐,那是冬天的幸福。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吗?你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翻开这本《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打开了我幸福的大门,让我感受着生活中那点滴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当别人误解我时,学着拥有一种“甩下包袱,继续走路”的心态,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友方式,努力理解别人,因为理解是心灵之间的桥梁。当同学之间存在攀比现象时,学着正视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着看看那些比我们生活还贫困的人们,相信这样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那样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面对学习的认真细心。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老毛病了,以前还只是把它当成芝麻点大的小事,现在可不能对粗心放纵和宽容,如果粗心成了一种习惯,就会给学习和成长带来非常大的障碍。我们要在心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具体的克服方法,努力培养细心的好习惯。考试的失利是我们常见的事情,其实人生中的失败挫折并不可怕,就看我们怎样去面对它,遇到挫折不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更不能自暴自弃,而是把失败看作是暂时的考验,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看待失败,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幸福时时伴随着我们。
幸福来自于面对身边关怀的真心感恩。在家里,妈妈把香喷喷的米饭端给我时,这就要母爱给我的幸福;在学校里,当我在运动会上跑完800米时,同学们纷纷过来搀扶照顾我,这就是友爱带给我的幸福;暑假外出旅游时,我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这就是大自然带给我的幸福„„你看,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幸福。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鲜花和荆棘。《拥抱文明 幸福成长》这本书像一盏明灯,让我们坦然面对着顺境和逆境,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与来之不易。让我们打开幸福的大门,开创出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案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一、本章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新教材第一章相当于五四制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教材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
2.教材特点
(1)使学生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绪论的单纯的讲述,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首先给学生视觉上的轰炸,学生带着欢喜、疑问走进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在亲身实践中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充分突出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如第一节“在自然中―――;在生活中―――的神奇”。在每一章、每一节中也同样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涉及的知识面广,注意学科渗透。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还与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科技史等内容有关。注意科学探究,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基本要求就是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渗透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现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应用。
3.使学生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教学建议
(1)讲授
最好制作课件讲授。讲解时不要全讲,更不要让学生自学。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由传授为本转变为学习为本,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因此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或回答某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对、错教师并不要急于肯定和否定,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评价
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物理的各种思想意识,因此,对本章的评价如下:
1)关于本章各节的作业:可以灵活布置,也可当堂完成。
2)关于本章(单元)的学生学习评价:
可以采取开卷或者讨论的形式进行,不必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单元测试。
四.教材内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本章有三节,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上。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来自自然的神奇非凡而震撼人心,让人惊叹;来自生活的神奇虽然平凡,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本节把学生引进神奇的物理世界,意在借助这些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面对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上。而后来的物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这就是第二节《探索之路》。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对
神奇现象的探究及方法(思辩与总结),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及物理学家的探究方法(实验与理论)。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物理知识,而且还留下了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三个段标紧扣物理课程的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在硕果累累的知识园地是知识与技能;其乐无穷的科学探究是过程与方法;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 时】1课时
【教 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 法】讲解、实验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宇宙的什么地方?
、在自然中 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
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
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二:隔掌吸钉
实验三:摩擦起电
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
实验四:放大镜
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
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
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2的)
.阅读课文。.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 【板书设计】 §1-1 走进神奇、自然中„、生活中„ 【教学反思】
§1-2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过程与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近代每一次的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教学反思】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课 时】1课时
【教 具】录像
【教 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猜想与假设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教学反思】
第五篇:让学生拥有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让学生拥有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 赵增涛
萨马兰奇先生称赞邓亚萍“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确实,从曾被拒绝进入国家队到14个世界冠军,从26个英文字母写不全到剑桥大学戴上博士帽,从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邓亚萍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与完美蜕变,令人称奇。是什么力量?是哪些因素?促使邓亚萍创造如此辉煌的成绩?是意志、是才智、是机遇、是环境?萨马兰奇先生所说的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是什么?“性格决定命运”,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良好的性格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作为教育工作者,总是想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功因素,培养造就良好的性格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信性格可以改变】
美国女作家弗罗伦丝.妮蒂把人的性格分为:S---活跃型、C---力量型、M---完美型、P---和平型。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请一位力量型的人上台介绍自己,台下的听众有组织有意识地哄笑;而请一位和平型的人上台介绍自己时,台下听众则非常善意地鼓掌鼓励。此时,我们将会看到很是有趣的现象:力量型的人本应该越挫越勇,可是在大家的哄笑下却也难以继续,结结巴巴。而和平型的朋友,虽然开始左顾右盼,非常害羞,非常平和,可是在不断的掌声鼓励下,却会越来越勇敢,越讲越兴奋。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很平和的性格,只要我们鼓励他,他也会变得有竞争欲望。力量型的人在众人的为难下,往往也会有些迟疑和退缩。这就说明了性格是可以重塑和改变的。
性格是在社会的影响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性格是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的反映。性格本身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性格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动态系统,它接受自我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一个人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来巩固、加强和完善性格中的优点,也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有目的地节制和消除性格中的不利因素。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两个翼面,当向良性发展时就会吸收同向性格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点令我们个人变得更加完整,反之则会以同方向的性格特点来掩盖自己性格的优点,使自己更加偏离主方向。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自我潜能,优化自已性格结构。
【认清性格的作用】
“性格决定命运”自然不是有好的性格就等于有了好的命运,放弃努力也能成功。不同性格的人都能成功,关键是如何运用性格。做自己性格的主宰,做自己命运的主人。邓亚萍坚韧的性格决定她的永不服输。她在诺丁汉大学上课时,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的学习劲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1)性格影响能力的形成。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重要的主观因素。对一个渴望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高尚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健壮的体魄固然重要,宽阔的胸襟、豁达的度量、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等性格素质,更是不可或缺。性格直接与才能的形成挂构。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有的人天赋智力素质不错,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机器充分开动起来,独立思考,可以提出许多独到的发现和见解,但由于性格依赖、顺从,有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就全盘接受,不愿再去动脑筋想。乐观的人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
中看到困难。看到机会的人会调动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在奋斗中提升了自己的才能。
(2)性格影响价值判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一般人遇到困难时通常会花80%的精力在问题本身,而花20%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邓亚萍说:“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直接就是解决问题,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这与她好胜、完强的性格分不开。
(3)性格影响人际关系。具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在与人相处时,对他人持有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态度,因而能够团结人,与人共融共处。在团体中,良好性格特征的人不只是靠包容而是靠责任心成为群体的核心力量。
【增益良好的性格】
(1)创设环境。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表达了刚柔、方圆兼济之意,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一方面,湘湖之地由于远离中原发达地区,地僻民穷,其地理自然条件比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中,铸造了楚人倔强、执著的地方性格和独特的民风。近世湘湖人士敢干牺牲的坚韧性格即由此来,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帮”儒家思想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曾国藩出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理学观念的艰苦修炼,遂又体现出儒雅的、圆融的、高度教化的一面。曾国藩将两方面完美地融会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适应当时特定环境的儒雅的“血性意志”和性格特征。教育者要为学生创设适应学生需求的人文成长环境,培养良好的性格。
(2)激发潜意识。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动最初是受人们的潜意识支配的,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自动的习惯动作。“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这里的心态就是潜意识。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首先,你就要激发自己的潜意识,让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意识,比想坚持它的意识更强烈,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3)树立榜样。成功学认为:学习最快速的方式是通过模仿。模仿成功者的肢体语言、模仿成功者的做事步骤进而学到成功者的习惯。力量型的人欣赏完美型的人做事很认真,完美型的人欣赏力量型的人敢作敢当,如果各自以对方为榜样学习、模仿,自然而然性格会向良性发展。
(4)教育学生悦纳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有一个独特的你。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没有谁会有绝对的性格优越,也没有谁绝对一无是处。同一种性格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利弊结论,这关键要看自己在确定目标后如何去发挥性格的长处。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独特的天赋、性格和智慧,去冲刺人生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