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冠心病介入治疗简介
一、冠心病介入治疗背景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球囊扩张治疗、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和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三个阶段。1977年Andress Gruentzig教授首次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了球囊扩张,向人们展示了人类首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此后PTCA手术被人们逐步的接受,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改良和应用拓展,形成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手术从单一的球囊扩张发展为扩张后再置入金属支架,以防止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血管狭窄的回弹,血管再狭窄率由40%降至20%左右。由于PCI手术创伤很小,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目前已经在发达国家广为接受。随着2003年美国强生(Johson&Johson)Cordis公司第一个药物涂层支架的上市,使得支架置入后冠脉的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由20%降至5%左右,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新的里程碑,也使得支架置入手术较心脏搭桥手术的优势更趋明显。
二、药物洗脱支架的介绍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支架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随着DES的广泛应用,DES术后晚期支架内血栓(Late stent thrombosis,LST)问题出现,尤其是200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CC)/世界心脏病学会议(WCC)上,瑞士学者Camenzind
和荷兰学者Wenawesor分别报告的两项分析结果,引发了一场有关DES支架晚期血栓的大范围讨论与研究。现有资料显示,与金属裸支架(BMS)相比,DES的晚期特别是晚期ST发生率是增加的,每年的发生率大约为0.5%左右,而且晚期血栓发生又与双抗血小板治疗过早停用有关。恰当的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可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等5个专业学会的联合建议,DES置入后,只需将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延长至1年,即可有效预防晚期血栓。
美国FDA还在适应症范围内使用DES进行了专门论证,指出:证据表明,与BMS比较,强生Cypher和波士顿Taxus置入1年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增加幅度很小;与BMS比较,支架内血栓增加的风险与死亡率或心肌梗死风险的增加无明显相关。鉴于最近一些试验并没有发现DES增加总体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FDA循环系统器械顾问委员会认为DES的益处大于其血栓形成的危险。
随着双重抗血小板的延长,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ARC)对ST的统一定义,经过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长期随访结果再评价和分析,DES的益处是明显的。目前,围绕DES产品疗效的进一步提高而进行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仍是当前的热点。
第二篇: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
【摘要】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手术结束之后的病人实施护理与观察,同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60例病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有针对性的预防之后,只有6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其他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之后,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并发症预防
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冠心病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死,继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对象,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16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96例,女性病人64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44岁,平均年龄67.3±2.5岁。所选取的病人全部接受冠状动脉的造影检查,病人在完善手术之前的检查之后实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1.2 护理方法
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人加强拔管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关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都相对较大,其内心对于疾病比较敏感,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通过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2)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并伴随恶心、头晕等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建立静脉通道以及急救药物和设备,并给予吸氧、降压、利尿等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的突发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①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措施,并在固定条件下进行血压测量,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患者在血液测量前需要保持坐姿或卧姿30min。此外,可以给予患者心电图以及心电监测,避免患者出现突发症状。②当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195mmHg时,需要立即联系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加重。(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药物后,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叮嘱患者用药后禁止进行大幅度动作,且不能随意停药、换药。部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压,因此,患者用药后需要卧床休息2~3h,待药物代谢后可以改为坐姿休息片刻后,在进行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各项指标变化。部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水肿,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有无水肿现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告诉患者待冠心病病情稳定后需要继续用药,预防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4)饮食控制:为患者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日常三餐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并严格控制患者动物胆固醇的摄入量,嘱咐患者多食用蔬菜、鲜果等多维生素、有营养的食物。肥胖患者需要严格控制体质量,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禁止抽烟、喝酒、食用刺激性以及咖啡、茶等食物。
结果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之后,160例病人只有6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其他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
讨论
着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5-6]。如何有效治疗以及预防冠心病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密切关系。多数患者在初期用药阶段依从性较差,继而加剧疾病的进展,加大了治疗难度。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家人提醒用药。冠心病患者大多以老年人群为主,因此在自理方面能力较差,因此在服药之后很容易忘记继续服药,或者出现已经服用药物却认为未服用药物情况;由于部分患者不能够单独去复诊,所以在家属陪同时很容易出现疏漏情况;家属有时候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因素等忘记提醒患者服药;
其次,缺乏用药知识。部分患者认为需要服用的药物过多,因此认为服用的方法不够简单,部分患者认为其他药物更具有效果,担心药品书上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意继续服药;
最后,药品费用过高。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每天需要花费10元~20元,以降血脂药物为代表,其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成为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最主要原因。临床医师需要提高患者以及陪同家属宣传基础药物知识,详细解释用药基本目的和不良反应情况,继而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知识的了解,及时纠正错误观念,消除患者疑虑;另外,通过建立冠心病患者社区俱乐部,让相关药师及时提供药物咨询,不仅仅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知识,还能够督促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在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下,医师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针对老年患者,能够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长期坚持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雪,陈瑰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8-69.[2]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0-1241.[3] 罗良初,黄金,童成枝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1-553.[4] 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69-1470.[5] 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第三篇: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指用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带有球囊的扩张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充气加压,使球囊扩张,通过对冠状动脉壁上粥样斑块的机械挤压及牵张作用,使狭窄血管腔扩张,减少血管狭窄的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应,从而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痛和/或胸闷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疗的目的。狭窄血管被扩张后,在病变部位再放置一个支架(stent)以免被扩张的冠脉血管弹性回缩及减少重新发生狭窄(称再狭窄)。近年来研制出一种减少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所谓“药物涂层支架”。该类支架的表面涂有一种特殊药物,可防止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虽然价格比较昂贵,但由于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且方法较为简便、安全,患者也乐于接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未能稳定;虽心绞痛症状轻微,但有明确大面积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狭窄病变显著;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以内,若超过12小时则1-2周后进行介入治疗。
禁忌证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极低的心功能EF<20%、肾功能不全及低肾小球滤过率等,介入治疗后部分存在的有焦虑、腹胀、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穿刺部位出血、术后低血压、造影剂反应、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脏压塞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与适应证和技术水平有密切关系。
单支血管病的患者总体来说预后是好的,远期存活率很高(年死亡率<1%),但这些患者同时也存在心绞痛发作活动能力和工作状况下降,而且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等问题。关于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问题,尤其要考虑的是患者的伴随疾病,与左室功能状况。总之,倾向选择PCI的主要因素是:年轻、脑血管病、严重慢阻肺、患有限制生存的疾病、适合植入支架的病变、非LAD近端病变、不愿进行CABG的患者而愿意接受20-30%再狭窄的患者。倾向选择CABG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较大、严重二尖瓣返流、糖尿病、身功能不全、病变不适合植入支架、严重LAD近端病变和倾向最少手术次数的患者。介入手术后通过造影判断TIMI血流恢复程度,症状改善状况。心血管介入病例完成后,通过运动平板,冠脉内血管超声,FFR,心肌灌注现象等措施评估冠脉介入疗效,坚持术后抗血小板治疗,降脂等措施,必要时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
医院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规定执行,定期对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进行现场质量督导检查,并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心血管介入质量每月上报、制定执行《心血管介入术前、术中及术后观察表》等。
我院自20xx年6月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伟民教授指导下开展冠脉介入治疗技术,至20xx年始独立开展择期冠脉介入治疗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技术。至20xx年7月我院已完成冠心病PTCA+支架介入手术1560余例,死亡率<0.18%,总并发症发生率0.2%。冠脉介入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开展,疗效和预后都有保证。
冠心病介入治疗优于药物治疗,主要表现为减少心绞痛、减少抗心绞痛药物的'应用、工作能力比较好、生活质量比较好、以后的血管重建比较少。优于CABG,主要表现为较短的住院时间和较低的住院费用、较短的康复期、较早地工作能力恢复和较早地重返工作岗位、没有有关的大隐静脉疾病。
总体来说,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手术创伤小,能迅速恢复。
应急预案:
(一)介入诊疗术中可能因导管钢丝等器械引起血管或心肌穿孔导致心包积液,需要立即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并紧急请心外科会诊,必要时手术治疗。
(二)介入器械、药物干扰心脏敏感区域可能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心跳加快、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室速或室颤或减慢,甚至停搏),情况危急时需要药物、电复律或起搏器植入。
(三)病情和病变性质决定介入术的策略,复杂病变者请心外科会诊,制定介入方案,有时于介入术中临时改变计划,会向家属交待。
(四)介入术中心脏、血管内血栓形成或脱落,以及器械的断裂或脱落可能造成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中风、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缺血,情况危急时,会考虑中断手术。
(五)部分介入术需联合应用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包括伤口、消化道、腹膜后、胸腔、眼底、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时需要输血、压迫、腔镜、外科手术等处理。
(六)患者可能对消毒剂、对比剂或其他药物、材料过敏,出现皮疹、头晕、呼吸困难、休克、溶血等,予相应处理,情况不能控制应终止手术。
(七)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会出现再灌注综合征如:血压下降、室性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等,可予多巴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静推。
【冠心病介入治疗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1.冠心病讲课课件
2.冠心病相关知识课件
3.冠心病的自我调养方法介绍
4.审计风险评估论文
5.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6.施工风险评估的论文
7.风险评估的报告范文
8.安全应急预案
9.物业应急预案
第四篇: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止血包扎方法的比较
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止血方法的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绷带压迫和螺旋压迫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螺旋压迫器[1]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绷带包扎止血,比较两组的出血、肢体肿胀程度、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肢体肿胀程度及患者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桡动脉螺旋压迫器压迫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出血和手背部肿胀以及提高患者舒适度。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舒适度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冠心病的介入检查及治疗在临床上已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的治疗手段。特别是经桡动脉[2]途径 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可。它具有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等优点,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问题。目前对于介入术后压迫止血方法的研究仍以股动脉路径多见,随着经桡动脉介入的广泛应用,需要一种既安全、可靠、又操作方便,患者乐于接受的压迫止血方法。为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更加适合的包扎方法,对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20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8月与我院心内科、急诊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200例,这些病人术后生命体征正常,取得他们的同意;排除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和重大脏器衰竭患者。男性114例、女性86例,年龄40-80岁,平均67.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4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5例。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 方法 1.2.1 包扎方法
对照组用纱布按在穿孔点上方1-2cm处,拔出鞘管,再用5块纱布覆盖穿刺点,用弹性绷带或圆纱布卷加压包扎包扎[4],6小时后拆除包扎物。包扎后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及局部有无渗血,并嘱患者活动手指,判断松紧。若患者手指
[3]颜色发紫,并诉手部发麻,提示压迫不到位或过松,都需要重新进行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使用桡动脉螺旋压迫器加压止血,将预先消毒好的止血器压迫板置于穿刺点上方,并使用两边的粘贴带初步固定压迫板的位置,然后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固定压迫板,右手缓缓拔出动脉鞘管,在鞘管退出皮肤的瞬间左手拇指和食指用力压迫压迫板,右手将螺旋器旋紧直至穿刺点不出血。询问病人的感受,并观察末梢循环,之后每两个小时将螺旋器放松半圈,根据出血情况在4-6小时撤除止血器。1.2.2 评价方法
1.2.2.1 比较两组压迫效果,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点有无出血、渗液、血肿等现象。
1.2.2.2 比较两组局部皮肤状况。拆除纱布、弹力绷带和螺旋压迫器的时候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水疱形成以及皮肤破损情况。⑶比较两组患肢的舒适度。通过0-10的评分法,数值越大,患者感到越不适。0为没有不适感;1-4为轻度疼痛(患肢稍感不适,有压迫感);5-6分中度不适感(患肢有压迫烧灼感、刺痛);7-10分为重度不适感(患肢麻木,肌肉痉挛、疼痛)。结果
2.1 两组压迫止血效果
两组均未出现穿刺点血肿,对照组有6例伤口渗血现象,观察组没有出现伤口渗血现象。
2.2 两组皮肤过敏发生率及患肢舒适度比较[5] 见下表1 表1 两组皮肤过敏发生率及患肢舒适度比较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100 100 例数 皮肤过敏 16 0 7.018 0.008
患肢舒适度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4 89 4 3 82 18 0 0
-11.054 0.000 ⅹ2/Z P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目前常用的穿刺途径为股动脉和桡动脉。而股动脉作为心脏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术后穿刺口压迫止血困难,易出现术后出血或皮下出血肿,压迫局部时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术后需要严格平卧24小时,患者出现腰酸、背疼、烦躁、排便困难,患者难于接受等缺点。而桡动脉位置表浅、管径细,穿刺部位出血少,易于加压止血,伤口不易感染;并且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的神经血管、迷走神经分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不会出现神经反射性血压和心率降低;而且手掌为双重供血,即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患者术后不需要严格制动,从而减少了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腰酸背痛甚至下肢血栓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穿刺技术及器械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更多的患者愿意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由于螺旋止血器可直接观察到穿刺点出血及肢体血运情况,压力可随时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而绑带包扎宽度达10cm、覆盖穿刺点、对局部的压力难以控制,给术后观察桡动脉、尺动脉搏动带来不便,因而增加了手部肿胀、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应用螺旋压迫器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应用绑带止血。观察中发现压迫侧手臂疼痛不适、肿胀,减压后不适会自然减轻。应用螺旋压迫器止血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节压迫的松紧度,操作简单方便。如果压迫器压迫时间适宜,则避免了压迫处疼痛不适、手臂肿胀、皮肤缺血坏死等。尽管桡动脉压力低、出血少、且容易止血,但仍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渗血和出血,特别是同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及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压力大、脆性高、容易发生渗血,术后护士每15-30分钟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肢有无肿胀、穿刺侧手掌有无苍白、青紫、疼痛、麻木及异样感觉;术后两小时内嘱患者避免做屈腕动作,腕关节制动4-6小时;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术肢手指活动是否灵活、有无活动或感觉异常等;术后48小时不在术侧肢体测血压和输液。4 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知道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费用低廉、止血效果明显,但较为费时,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如包扎不好往往应穿刺点渗血而需要重新包扎。螺旋止血器止血快速,且操作简单,与绑带加压包扎相比前臂肿胀发生率低,血管并发症(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均较低[7-9]心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论是用绑带加压止血还是用螺旋压迫器止血都应该注意以下护理要点:⑴加强监护:PCI术后患者安置在观察室实施观察护理,持续予心电监护24-48小时,注意有无心律失常情况,有无T波和ST段的心肌缺血改变及心肌再梗死的表现,术后常规心电图,定时测量血压直至血压平稳,但要注意低血压症状的变化。PIC术后患者常规行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和抗凝药物,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穿刺侧手部肿胀麻木及末端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精神、神志等情况;⑵穿刺肢体的护理:由于手术过程全程肝素化,故易引起穿刺部位的出血和血肿,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抬高患肢,腕部制动,保持腕关节伸直,预防上肢肿胀,局部加压包扎6小时,观察患肢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如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明显,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两种止血方法的加压压力均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如手部发生重度肿胀应及时进行减压;术侧手臂不应加压或输液,但术后1 h~2 h如无出血,手部及腕部可适度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⑶活动及进食:病人返回病房后单纯造影者即可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在术后24小时后下床活动,鼓励患者进食,多饮水,以补充血容量和及时排出造影剂。⑷药物治疗:继续遵医嘱服用如下药物①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mg,每天一次,一个月后改为100mg,每天一次,长期口服;②他汀类调脂药,一般常用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即使胆固醇正常,也需服用最少服用6个月~1年,长期服用对预防再狭窄和新的冠状动脉狭窄有积极意义;③倍他受体阻断剂,如倍他乐克等,如果没有禁忌症,建议长期使用;④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需长期使用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有效的把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根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皮肤过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由此可见选择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又方便的止血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螺旋压迫器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患肢的舒适度,也为护理人员对术后观察及护理带来更多方便,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中生,陈绍良,叶飞,等.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J].2006,34(1):72-73 [2] 李丹,刘亚男,刘国洁,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使用桡动脉止血夹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3):90.[3] 蒋金发,Micnel Berthet-Bouler.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比观察.中国介入心脏学杂志,2000,8(4):177.[4] 王青,王瑜,王卫等.冠状造影术后伤口包扎方法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7,18(8):21-22.[5] 张贞,王秋菊.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减压包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17(2):24-25.[6] 汤雁玲,刘晓青,吴学勤,等.心脏介入性诊疗术后伤口出血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2):76-77.[7]杨士伟,周玉杰,史冬梅,等。经冠状动脉途径开展门诊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022-1025.[8]杨清,周玉杰,聂斌,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规止血与器械止血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720-723.[9]方玉强,陈乔,杨成明,等.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作用观察。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0,15:293-295.
第五篇:放射科介入治疗规范
介入放射治疗规范(试行
作者:章士正 等
转贴自: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技术规范丛书
一、介入放射治疗质量管理规定
(1)人放射治疗归属放射科(影像科)统一管理,放射科科主任为管理责任者。
(2)开展介人放射治疗必须具有相应的血管造影设备、配套器材。抢救设施和药品。
(3)从事介人放射治疗者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常规X线诊断经验并经三级甲等医院或省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放射质控中心介人放射治疗培训半年以上,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担任。经外地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进修介人放射治疗的专业人员,须经省放射质控中心审核验证。
(4)介人放射治疗室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介人放射治疗的主要器械的消毒灭菌必须遵照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一次性器械、物品禁止重复使用。
(5)严格选择介人放射治疗适应证,必须以病理诊断或典型影像诊断结合典型临床诊断为治疗依据。恶性肿瘤介人放射治疗应尽可能获得病理诊断。介人治疗术前,要和家属谈话并书写谈话记录,说明手术经过、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患者或家属须签名。(6)实施介人放射治疗前必须有导管造影定位摄片记录,治疗后应记录介人放射治疗的过程和用药及术中有无不良反应。
(7)进行介人放射治疗的各专业人员应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实行岗位负责制。
(8)做好介人放射治疗病例的术后随访、疗效追踪及统计资料的保存,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9)介人放射治疗应设置相应独立的病床或兼管病床,以全面实施对患者的治疗管理。(10)介人治疗中必须注意术者和患者的X线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定期监测射线剂量。
二、介入治疗室(导管室)基本配置
治疗室和介人治疗场所,应根据各级医院条件和工作量合理安排。一般介人治疗室除X线机安装使用等要求外,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存放辅助设备。抢救设备和药品等,还要便于手术者操作及发生意外抢救时有足够的空间。基本配置要求如下:
(1)介人治疗室面积一般不少于30~50m,应有空调、通风、除湿装置、技术控制室、洗手室。有条件的可配备更衣室、导管、敷料处置室。(2)500mA以上带电视X线机。
(3)快速换片机。有连续摄影装置的X线机可不配快速换片机。
(4)高压注射器。
(5)有条件的医院最好配备C型臂X线机或DSA机。
(6)辅助及抢救设备:
1)氧气瓶及其附件或管道氧气接口。
2)吸引器1台,或管道负压吸引装置。
3)心电监护器1台,最好有测压、去颤功能。
4)器械台1—2台。
5)双联或多联看片灯1只。
6)护士操作台1张。
7)输液架1~2台。
8)药品柜1只。
9)污物桶2只。
10)紫外线消毒灯(根据房间面积大小设置功率)。
11)挂钟2只。
12)备置各种注射器、输液器、消毒棉球、纱布等。
13)无影灯或落地手术灯1只。
三、介入治疗室常备药品及要求
(一)导管室日常应配备药品
(1)局麻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2)对比剂:离子型和(或)非离子型。
(3)抗凝和溶栓剂:肝素钠、尿激酶。
(4)止吐剂:灭吐灵、枢丹、枢复宁或康泉。
(5)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6)镇静剂:安定。
(7)镇痛剂:杜冷丁或吗啡。
(8)抗过敏药:非那根等。
(9)中枢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10)抗休克血管活性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11)强心药:西地兰。
(12)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心得安、异搏定、阿托品。(13)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14)平喘药:氨茶碱。
(15)降压药:利血平。
(16)生理盐水、10%GS、50%GS、低分子右旋糖酥。
(17)肝素钠中和药:鱼精蛋白。
(二)临时配置药品
可备置或根据治疗需要临时配置化疗药物、抗生素。栓塞材料等。
(三)介入治疗室内药品管理要求
(1)药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2)麻醉药品的存放须符合麻醉药品管理要求。
(3)贵重物品加锁保存。
(4)抢救药品须固定存放于醒目位置或专用抢救车中,易于取用。
(5)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失效、变质,缺少时应及时补齐。
四、介入治疗室人员分工及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下,介入治疗实行术者负责制,助手、技术人员、护士服从术者安排及指挥,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动作协调,保证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患者离开治疗室之前,每位手术参与者均不得离开。
l.术者职责
(1)对介入治疗负主要责任。
(2)术前核对患者、病情,复核影像学资料,检查有无家属签名。
(3)决定患者治疗体位和治疗途径,施行治疗操作。
(4)决定术中和术后用药。
(5)注意术中患者反应,发生意外时组织抢救。
(6)做好介人治疗记录、术后医嘱。
2.助手职责
(1)做好消毒、铺巾工作。(2)术前冲洗导管、导丝等介人器材,吸好麻醉药。
(3)术中负责传递导管等器械,配合术者操作。(4)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5)术后压迫止血,包扎创口,抬送患者。(6)告诉患者术后应注意事项。
3.技术人员职责
(1)保证X线机及辅助设备正常工作,监视X线机运转情况。
(2)负责X线机、高压注射器、快速换片机的连接。
(3)记录造影剂及用量、速率、造影体位,记录透视时间。做好治疗登记。
(4)及时冲洗造影片。
(5)负责调节室内温度、湿度。
(6)平时负责X线机的维护和保养。
4.护士职责
(1)负责介人治疗室内物品的保管、领用。
(2)负责室内灭菌消毒,督促无菌操作。
(3)定期检查药品是否齐备,抢救设备是否完好,药品和消毒物品有无过期。
(4)术前铺好床单、枕头,准备好手术包价人器械。
(5)接诊患者,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治疗目的,各种皮试、皮肤准备。重危患者和特殊治疗要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监测。(6)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
(7)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精神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向术者报告。
(8)随时执行术中术者下达的医嘱。
(9)随时传递术中所需药品、物品。(10)术后协助搬送患者。
(11)做好预约、收费记账及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