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

时间:2019-05-13 04:3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

第一篇: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

——以2012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

 王琼 李姝含

【内容摘要】201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贴近、鲜活、真实、生动的报道特色为《新闻联播》带来新气象,注入新活力。本文谨从播音员、主持人的角度出发,选取2012年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典型节目为例,分析《新闻联播》播音员以出镜记者身份参与新闻现场报道的角色转换,从而引发对于转变《新闻联播》播音员刻板印象的启示,并探讨由电视新闻播音员走向真正的“电视新闻主播”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闻联播》 “新春走基层” 播音员 角色转变

作者联系方式:

王琼:***、moqiying@126.com

李姝含:***、leehellen@163.com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安排,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于2011年8月22日正式开播“走基层”栏目。央视新闻中心从2012年1月10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新春走基层”,共派出180余路、610多名记者、主持人,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厂矿社区、深山老林、边疆海岛、大漠荒滩展开采访。报道要求用记者现场配音代替播音员配音,大量采用同期声,抓拍细节,展现过程,记录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该系列报道共播发50余条,引起广泛社会鸣。据统计,新闻频道2012年春节期间相关节目收视率比去年提升17%,比2010年提升64%。同时《新闻联播》的相关报道收视率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7%。在此系列报道中,由《新闻联播》主播担当出镜记者的节目给观众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其重要原因在于该节目不仅创新了《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出境模式,而且打破了传统播报方式留给受众的刻板印象,为新闻报道三贴近提供了有意借鉴。①

一、传统印象中《新闻联播》播音员的刻板形象

从叙事学(Narratology)角度看,“当某一件事具备‘叙事者通过叙事行为将某些叙述载体(叙述内容)传达给叙述接受者’时,这一过程便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行为”②。作为一个消息集纳型的新闻栏目,《新闻联播》的整个节目体系不仅具有固定统一的叙事者,而且新闻的撰写与编排也具备稳定的叙事风格。

从叙事视角看,《新闻联播》叙事主体的视域设置为全知视角。所谓全知视角又被称作权威视角,是指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主要通

过强化叙事者的权威性,使之充当了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叙述君王”③。在叙事主体的角色认知上,《新闻联播》始终自觉地以为党和政府“代言”的身份,以不可置疑的全知全能姿态,向受众描述着它认为应该了解的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因此从根本而言,栏目真正的叙事者既非显在的“叙述人”——播音员,也非某位具体的记者或编辑,而是至始至终体现和贯穿着国家/政府的角色认知,在语言运用上体现了国家/政府的立场。

《新闻联播》的国家叙事,不仅框架了其与受众的单向传受关系,也决定了新闻叙事者(播音员)的话语表述内容和方式,她们在节目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通过忠实“转述”稿件完成“代言性角色”的任务,几十年来一直彰显高音亮嗓、字正腔圆的播音风格。一男一女两位播音员不但没有对话,而且没有对视,是无交流的“轮播”,个人发挥的余地非常有限。这种播音风格虽然符合新闻对客观、真实地基本要求,并且饱含激情和鼓舞性,但其明显弊病在于原本有血有肉有个性的播音员在此风格统领之下,变成了传声筒、面具人、登记照片。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院长李小华认为:“在目前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中,只有《新闻联播》还保持着播报体的新闻播音风格”,这种播音形式“特有的权威性与客观性,在显示一种份量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与观众的距离”④

二、《新闻联播》播音员刻板形象的改造迫在眉睫

在2006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政协代表叶宏明提交的《让<新闻联播>换换人》议案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提案认为,“央视《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结构老化现象严重,播音风格日益陈旧、沉闷,让观众感到面容疲惫、表情单

一、眼神呆滞、缺乏朝气和活力。”1 此案在广大民众中引发了一场持续的大讨论,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包括新浪、搜狐、人民网等随即对该栏目是否需要换人进行了网上调查。结果显示,逾半数的人或主张换人、或对栏目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批评,认为多年以来,《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播音语调四平八稳,不疾不徐,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的播报风格,在支撑其栏目权威性的同时也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面对现状以及舆论普遍反映的事实,中央电视台做出适当回应。2007年12月6日至9日,连续推出海霞、李梓萌、康辉、郭志坚4位新主播亮相播报台,一时间确实给老牌新闻节目带来新风貌。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再次“换脸”,迎来了郎永淳、欧阳夏丹两位新播音员,给节目增添更多清新、鲜活的气息。然而我们却发现,如果栏目的体制和报道方式不变,仅靠播音员个人特色并不能使《新闻联播》30多年来形成的整体播报风格焕然一新,即便推出再多的新面孔,也无法完全避免播音风格僵化和播音员出镜模式单一所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新闻制度下,基于《新闻联播》特殊的舆论引导功能和与之对应的固有叙事风格的限定,“播音员”的角色不可能消失,更不可能完成由“代言性角色”向“主导性角色”转变。那么如何重新建构《新闻联播》播音员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使《新闻1 源自叶宏明 “关于优化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的提案”,引自人民网2006年3月3日报道。

联播》更具亲和力和可视性?生动有力的现场报道,尤其是由《新闻联播》播音员亲自担当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一条可行性路径,因为它在不改变栏目固有模式的前提下给予了播音员更多发挥个性的空间,从而提高可信度、增强节目的交流感和亲和力,“新闻节目播音员已向主持人‘转轨’,这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⑤

三、《新闻联播》主播在“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角色转变

1.改变姿态——体验式报道,走进心灵,采访到位,现场鲜活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大多采用纪实手法,新闻主播们化身体验者、经历者,亲身融入被采访对象的工作和生活。他们的一言一行成为节目内容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深度参与拉近了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带着自己亲身的感受做出的报道也更深入、真实、生动。

比如,海霞所做的“走基层”报道的标题即为“我在洗涤车间当学徒”,她在春节期间走进郑州铁路局客运段洗涤车间,跟着师傅们当学徒,体验了一回一线职工的艰辛。报道中,海霞与车间工人们一样换上统一的蓝色工作装,她先跟着折叠熨烫工刘菊花师傅一起抻床单、再把洗净的床单被罩平整的送进机器熨烫,刚上手半个小时就体会到了辛苦。刘师傅说:“这活儿看着不累,一天干下来腰酸背疼。”海霞说:“是,长期这么坐着扭着。”这种亲身体验过后由衷的理解和认同,给受众传达出了格外的真实感,一下拉近了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之感到亲切和放松,愿意主动交流。刘师傅紧接着就表示:“我们这里面的姐妹们都有肩周炎,颈椎、腰椎都有毛病。”海霞感叹道:“这都是职业病啊。”之后,海霞又尝试着推送湿被单堆积如山的运送车、在去污区亲手刷洗单子上的油渍„„经过一天的体验,海霞如是说:“之前我并不了解,觉得洗个床单被罩什么的,工作既简单又轻松。如今才知,这里平时每天要洗8万件各种卧具,赶上春运高峰,这个数字要突破10万。这样的工作单调而又繁重,还要在这样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工人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保证了人们坐火车出行时的顺心、舒畅。”这些话都是海霞在做了体验者之后的肺腑之言,这种通过身体力行、融入新闻事件做出的报道也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

2.调整语态——口语化表达,第一人称讲述,回归新闻人格化

“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展现出的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角色转变,和随之而来的亲切的话语、鲜活的传播方式是让观众惊喜的另一原因。从演播室走进基层,从新闻的播报者变为新闻的体验者,这样的经历使《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得以掌握和运用了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报道中注重多用细节、典型说话;多为群众说话,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而不是以往那种拿腔拿调的空话、套话。这些语言虽然大多简短而朴素,但都是百姓心声。

例如:“走基层——曹妃甸港:乐在其中的‘高空司机’”的报道中,主持人张宏民采访了两位卸船机司机黄俊峰和张泽涛,在提到他们是整个公司单车作业纪录的保持者时,黄俊峰说:“其实这个平时作业就和玩游戏一样,我怎么想办法也要把它玩通关,别人不可以比我玩的更好,就是这种感觉。”张宏民:“找每一斗每一斗的乐趣。”黄俊峰:“对对对。”这段对话中,当事人的表述生动、平实,而主持人的概括更是形象、精炼。两人语言

上的合拍使心灵更加贴近,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随后在两位师傅表演的“飙车比赛”中,张泽涛获胜,主持人张宏民一边与之击掌一边祝贺说:“给力啊,哦也!”生动活泼、生活化的语言令操作间的气氛顿时生趣盎然,在欢笑中,两位师傅夜晚值班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其次,“走基层”报道中口语化表达的有效运用更得益于新闻第一人称讲述方式的使用。报道中除去现场采访、同期声、效果声之外的正文部分,不是演播室里“字正腔圆”、“高八度”的新闻配音,而是亲历现场的播音员用“我”的个人视角、平实的叙述性语言来贯穿。他们真正在现场、在镜头前成为节目的“主持人”,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发挥空间。

过去的新闻语态追求 “权威”、“大气”,并习惯性地认为这源自播音员“庄严”的语气和新闻稿宏大、抽象的用词,就像“新华体”,字正腔圆中丝毫不透露宣讲者的态度,居高临下的语态中保持着既定的距离。但实践证明,真正的权威与大气更应源自新闻人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源于中央级媒体能与普通受众真诚沟通、贴心关怀的大台风范。“新春走基层”在《新闻联播》中作为头版头条亮相,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原因在于观众从严肃了三十多年的《新闻联播》中看到了民间话语的真实、鲜活、幽默和富有趣味的表达,既概括精炼,又带着世俗生活的具体语境,感觉随和、亲近、心领神会。

这种新闻节目中采用人际交流的口语化表达方式不仅在客观真实的报道中融入讲述者的新闻激情和独特的个性气质,而且格外注重新闻事件的过程和细节,注重矛盾的冲突和悬念,注重人物的内心冲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真诚地关注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就是新闻的人格化。对于新闻人格化的回归通过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亲切的话语、鲜活的传播方式拆除了媒介和观众之间的界线和戒备,使受众获得了人际交流的角色认同和情感互动的愉悦。⑥

3.转变心态——放下身段,平等真诚,做“有温度”的新闻

“走基层”重在 “实”字,就是实打实的放下身段去了解基层、表现基层,关注人的命运、关注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它不是表面上的问寒问暖、了解疾苦,更要走进老百姓的内心,消除彼此的隔阂。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康辉代表播音员、主持人所做的发言报告中说:“特别对我们这些播音员来说,因为平时大多时间我们都在演播室里,大家也总说我们是名人,其实包括‘走基层’也有这种感受。一开始人家都端着你们,如果你自己也端着的话,那你真的根本没有办法听到基层的心里话,你看不到基层最真实的生活。只有你自己先放下身段,别人才不再会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这样心和心的距离才会贴的更近。”

“走基层”让平日端坐于《新闻联播》主播台前的著名播音员们有机会用平实的视角认识社会,用平等的身份与群众交流,用真诚的心态去抒发关怀,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国情和民情。康辉随同军嫂们到边海防前线离陆地最远的台山岛与基层战士一起过年,途中经历强烈的风浪,由于航道狭窄,在换乘的小艇上经过剧烈的颠簸,几位军嫂都产生了严重的晕船反应。此时在甲板上站立不稳的主持人康辉仍然不忘鼓励着她们:“大家再坚持一下,还有几分钟就到了”;郎永淳在玉树震后重建的第二年,走进重灾区结古镇的东风村,了解玉树灾区第一个基本建成的科技示范村的情况。在看到水、电、沼气、供暖等设备的逐渐完善、村民们即将搬入新居时,临行前他由衷地说:“等你们都盖上二层或三层之后一定要告诉我,到时候我一定再来看”;海霞在走近郑州铁路局客运段洗涤车间的报道即将结束时,所行所言更加贴心:“短短一天,12小时的跟班学徒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给师傅们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护手霜和一个热饭用的饭盒。因为明天,他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正是通过一天的体验相处,真正走入了工人们的生活,才最能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而张宏民在走进曹妃甸港对两位“高空司机”的报道更加温暖人心。黄俊峰和张泽涛两位师傅在值夜班时为了防困,进行抓斗比赛,结果作为奖励黄俊峰站在张泽涛的身后为其按摩。此时机智的张宏民也顺势站到了黄俊峰的身后说:“你也辛苦了,我也给你捏捏吧。”说着上手在其背上拍打起来,边讲道:“辛苦辛苦,我也会啊,专业吧!”三人一字排开按摩的画面深刻感人,主持人俨然成为了小伙子们的工友和兄弟。只有把自己与采访对象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也就是所谓的放下身段,才会自然地流露出这般发自内心的友善和关怀。

所谓平等和真诚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其前提是主持人与观众必须首先建立起“与话双方”的平等,进而建立亲切感。主持人应该是个性鲜明的人,其思想、智慧、才情和价值观会通过镜头前的语言和副语言传达出去,用温暖的视角来体验、记录、感受基层,才能做出温暖人心的新闻报道。

四、“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的效果分析与启示

在央视新春走基层的官方网站上有网友留言说:“央视新闻联播的亲民风采越来越浓,特别是今年的新春走基层节目,在发挥舆论监督、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很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还有说:“新闻联播发生了悄然变化,新春走基层把普通人把需要帮助的人的事迹和生活放在了首条新闻,看后让人觉得很温暖。”主持人代表康辉也曾说:“今年春节我们很多人都收到过这样的反馈——‘联播’的主播也变得更加温暖了。”32

一个系列报道如何能够改变多年来《新闻联播》栏目和其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其原因至少来自三方面,第一,从电视的本质特征来看,纪实拍摄、现场采访、效果声、同期声等是最能充分体现电视优势的电视语言形态,其表现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改变了沉闷的、新闻简报式的传统新闻节目。第二,现场采访报道不仅赋予了播音员发挥个性、表达自我的空间,而且带来了身份角色、心理态度和话语方式的转变,从居高临下的播报到平视、平实的讲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产生影响受众对节目整体感知评价的连带效应。第三,参与现场报道给《新闻联播》播音员带来的绝不仅是媒介形象上的改造,更是对其心灵和思想的深刻反思。康辉说:“我们所有参加‘走基层’回来的主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2 原文见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新春走基层》广受赞誉拉高收视”,http://news.cntv.cn/china/20120205/114963.shtml引自康辉2012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发言稿 ⑦的感受,就是再走进演播室面对镜头的时候,眼睛里的内容就不一样了,表达的语态自然而然也不一样了。”4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和言之有物的语言内核会令主持人的个人气质和主持风格更为踏实和真切,这种变化不会局限于“走基层”系列报道,也不会因为一次媒体行动的结束而结束,它会作为一种精神在《新闻联播》栏目中得以延续。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摇篮”,深入一线的历练对成就优秀的主持人十分必要。然而《新闻联播》,甚至央视新闻频道的所有播音员中,作为记者出身的却很少,他们大多是从专业的播音院校直接走上播音岗位,虽然播音专业技能过硬,但随着当今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受众需求的提升,主持人的贴近感、现场感、交流感变得愈来愈至关重要。所谓“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有了这些亲身体验才能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责任所在。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并扎根于基层,频繁于实践,主持人才能够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智慧,创新表达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因此央视或可以此为鉴,积极探索新闻主播参与走基层报道的常态化模式,要求播音员在完成日常演播室任务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深入基层采访报道,不断向名符其实的“主播”角色靠近,从而使主播之路走得更长久、更扎实。

参考文献

① 刘玮《.“新春走基层”走入<新闻联播>头条 留足百姓镜头》.[N].《新京报》,2012-2-27.② 肖文江.《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构筑》.[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6(1):34.③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29.④郭力、黄志朋.《17年首次更换播音员成为公众话题:<新闻联播>在变吗?》.[N].《南方周末》,2006-6-16.⑤ 丁廑.《浅谈电视新闻“播音员”向“主持人”的转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8):50~51.⑥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49~50

⑦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50~5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 同3

第二篇: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郭秋会

邓州市罗庄镇中心小学

浅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影响和感染学生。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也自然而然地起着变化,而且这样的变化要求是全球性的。综合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新课程的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产生较大的转变。下面就谈谈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认识:

一、语言教师应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引导者

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这种角色本身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在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作为语文知识的引导者,就是让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达到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是不让学

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受不到发现不了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有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学生的伙伴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伤亡事故的信息网络时代。语文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与讲授者,而完全可以做到: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

与学生合作最生重要的是信任学生,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自主选择的机会,要依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最主要的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同时,语文教师特别是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促进学生自觉自动地学习。这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

三、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堂预习及课堂听讲中,大胆质疑。教师还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碍,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假如:备课时要深挖教材,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博采众长,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适合学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主,灵活地选择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适时地把音乐、绘画、歌声等艺术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不断有新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良好语文习惯培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篇:企业挂职锻炼中的角色转变

企业挂职锻炼中的角色转变——从学习到参与

2009年12月27日,我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进入中铁三局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一标项目经理部青年路站工区开始企业挂职锻炼。

北京地铁6号线西起海淀区五路站,东至通州区东小营,全长41.74公里,是首都北京“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的地铁线中贯穿中心城区的重要“一横”。一期工程全长29.074公里,于2007年12月开工,计划到2012年年底建成通车。

中铁三局四公司承建的一期一标工程位于朝阳区,西起甜水园站,沿朝阳北路向东至褡裢坡站,全线均为地下线,总长6976.04米。这个标段内包括两个明挖车站、三个盾构区间,单线累计总长度12287.97米。

进入工区后,我被安排在总工的办公室,总工室最贴近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同他在一起办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施工进度和具体安排、最大限度地学习施工工法和现场知识。

要融入企业,首先要先从学习企业文化着手,通过与企业老总高层领导面对面交谈,了解了企业用工制度和企业管理。从而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管理观念,让我们的学生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的结合真实的工厂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

在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不忘此行的真正目的:学习并参与到企业中去。在来工区之前,我只是一个桥梁与隧道专业的研究生,和那些富有多年施工经验的老师傅比起来我的现场经验还差很多,但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学习和与总工的日常讨论,我将自己的理论融入到现场,大到施工组织安排和土建工法,小到盾构吊装和竖井降水,都梳理的井井有条,逐渐从一个学习者的身份转入到了一个参与者。

在参与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我经常手持摄像机,头戴安全帽,穿梭于几个施工现场,因为工期要求非常紧,所以工区每天都有变化,而且施工环境变化无常,经常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总工经常和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处理。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从农村过来的农民工,对于所做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做起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经常会出现返工甚至质量或安全问题,为此,我和工区几位领导共同给工作人员开了个培训班,根据施工安排不定期给他们做一些讲座,讲解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并提议建立奖励机制,刺激工人积极性,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

在工区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十里堡~青年路区间右线盾构终于在2010年3月22日始发,这是6号线上的第一台运作的盾构机,仪式当天很多北京市领导都给予了中铁三局很高的评价。

直到今天,我一边在学校授课,一边去工区挂职锻炼,经过锻炼,获得了第一手关于校企结合办学、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资料,加深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为我们回到各自的岗位后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研究的进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回到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后,我将这些在企业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生的教育与培训中,一方面坚定了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也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教育更加有针对性。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也必须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紧跟市场,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最终使我们的人才走向市场。

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坚持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为主,努力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做好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一定要与相关企业作一些研究,在更新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式、实验和实训过程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建全相应的校内、外实训现场与实训基地,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技能适应性,形成以技术应用与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特色是中国职业教育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实践教学的学时量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要超过50%,要构建完整的、与理论教学进程和培养技能相符的实践教学计划。确保技能培养过程、课程实验实训环节和针对某一技能的专项训练的连续性,与理论教学兼具相关性和相对独立性。确保基础技能实践环节,努力提高扩展技能和拓展技能实践环节,努力打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简单机械模仿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要有一定的仿真

性,使实践目的、环境、要求、过程、效果近可能接近生产实际状况,充分利用社会各类企业的教育资源,为积极开展项目导向和行动导向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第四篇: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涧头二中周丽娜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可是对于我们农村乡镇中学来说,却是模糊不清,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呢?换言之,它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哪些新的要求?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要有哪些转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经出现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的一堂课,到头来,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收获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再过分强调课程本位,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有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我肯定能学会”、“我一定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教师对学生关注的转变

目前,许多初中班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一班级的学生差异悬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应发生转变。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

过去往往是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 学生。现在要与以前有所改变,要有“多把尺子”,通过培优补差,分层次教学,既要让层次高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层次低的学生吃得好。这样,也许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学习方式中,主要是台上老师讲,台下学生听,学生活动比较单一。现在实践式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所以,我们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尽情的发挥。

第五篇: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淅川县仓房镇中 周红朴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除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将由“信息源泉”和“知识传播”者转变为一个合作者、一个咨询者。

一、由“灵魂工程师”向“心理医生”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为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心理医生”,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加以引导。

案例1:几天前我班小李和小伙伴在篮球玩,担心眼镜掉水泥地上摔坏,就将眼镜放在篮球架下边,谁知被来看热闹的领班的小张一不小心踩坏了一个镜片。小张很诚实,在他人没有看到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溜走逃避责任,还主动找到小李,诚恳地说愿意包赔损失。小李家境较差,他早就想买一副好一点的眼镜,但一直没敢张口问妈妈要钱。小张把他的眼镜踩坏之后,小李认为这次可逮住了一个好机会,于是便趁机配了一副较贵的眼镜。小张怒气冲冲的来找我,我不由得气不打一出来:这个小李,怎么能这样讹诈别人呢?一定要严肃地处理他,还小张一个公道!

可是,班主任处理事情怎么能这样冲动呢?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后,我决定让小李先回避一下,就劝慰了小李几句,让他先去上课了。然后,我对小张说:“本来踩坏了小李的眼镜,没人看见,你可以偷偷溜走了事,可你不但没走,还主动答应赔偿,你真是一个好学生;一个诚实、正直的好学生!你先去上课吧,请相信老师会给你一个公道的!”

可是,怎样才能让小李认识到自己的贪心和错误,又使小张赔得合理、赔得情愿,顺利化解这场纠纷呢?我认真思考了一番,终于有了主意:解铃还需铃人。我应该想办法让小李来个换位思考,体验一下小张心中的那种委屈、怨气,还有被讹诈的感觉,让小李自己认识到错误,进行自我教育。随后的几天,小李很沉默,不时地陷入沉思。他再也没有找我说过向小张索赔的事。这天,批阅小李的周记,我看到了如下文字:

老师,关于眼镜的赔偿问题,我已经自己解决了……老师谢谢您!通过您的开导,我现在明白了,我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自己的利益,让小张赔个新眼镜是不对的,真是丢人了!我已向小张道了歉,他也赔了我30元钱……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您放心,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我再也不会财迷心窍了!

二、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被看做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成为课堂中甚至学生生活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案例2:课堂上学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时,一般认为“臭”的意思是食物腐烂而发出气味。但一个同学提出异议:“路有冻死骨”说明天气很冷,既然如此,酒肉为什么会臭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即议论纷纷。当时,老师也愣住了。但面对这一发现,老师没有草率从事,而是要求同学们课后查资料,最后学生认为“臭”应读xiù,即气味。“朱门酒肉臭”即朱门里散发出阵阵酒肉的香味,说明酒肉之多,这一发现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三、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有人认为教师像医生一样,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把教学效果的好坏全归于经验的多少。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学实践表明,光凭老经验是不行的,必须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就必须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就必须变“冷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案例3:“国庆”节,又有一批新生加入共青团,老师向他们祝贺的同时问:“你准备怎么做?”本以为学生会说自己今后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没想到这位同学毫不犹豫爽快回答:“我准备请客”。听到学生的回答,老师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优越,教师在信息占有上已经没优势。因为在信息时代“地球是平的”,人们以几乎毫无相差的状态“平等”拥有各种信息资源。一方面老师仍然需要也可能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智慧引导学生,当然更需要老师善于学习(包括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思考(包括善于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考)。

转换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淅川县仓房镇中 周红朴

在当今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大量增加,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延续多年的知识的“单向输出者”和“被动接受者”的关系,及其确立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将由“信息源泉”和“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一个合作者和咨询者。“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在未来,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一、“ 师爱”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平等的、互相关心的社会。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必须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走近每一位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坚决摒弃与人道主义教育相对立的和抑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权力主义、强迫命令及其种种表现形式,如训斥、辱骂、伤害自尊心、讥笑、恐吓、暴力等等。

多年的工作实践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爱”是真诚的,是伟大的,是神圣的。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让我们共同用“师爱”开辟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

二、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而存在的,师生之间虽然有履行职责的不同和完成任务的不同,但是,从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这是因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超越人的年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而存在的,人之所以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师生之间必须平等。教师必须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走近每一位学生,不仅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而且虚心地听取和接收来自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教师应该能够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不同声音”,在对待学生与自己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类型和处理方法时较为宽容,较具弹性,能够比较多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学生与自己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类型和处理方法等,能够摒弃过去那种过于威严、偏执顽固、“死要面子”的“绝对权威”的形象。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机制。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各不相同的知识背景和优势发展领域;努力形成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应注意和学生集体进行交流,以及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交流的气氛。教师可以在这个平等交流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展示自己成就的愉快感,进而可以有效地培养起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表现能力等。总而言之,21世纪的教师不再是知识上的“绝对权威”和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中的合作者、咨询者、交流者。

下载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在现场采访报道中的角色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尹洪艳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

    新员工在职业环境中的角色转变探析

    新员工在职业环境中的角色转变探析 内容摘要:目前进入职场的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并接受系统化过高等院校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初入职场有鲜明的工作特点,但其职场角色由......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角色的转变-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角色的转变文/郭丽侠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质的须求,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可以......

    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角色 转变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着职能错位、不到位及缺位的现象。如地方政府直接替代企业进行招商引......

    浅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论文(共5则范文)

    单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说,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传统的体育课片面地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指挥命令,认为教师是课......

    教师在现代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1

    教师在现代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雅礼寄宿制中学初一英语组鲁桂芬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进入了中小学课堂。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定稿)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