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健推拿考试总结
1、保健推拿:以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和手的替代物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2、递质:就是在手法操作前,先涂搽在局部的一种药物制剂
3、推法:用指、掌、掌拳面等部位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 功效和应用:加速气血运行、畅通经络、消肿散瘀和提高局部温度之功效,常用于运动前施术治疗前期操作
4、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按,按而留之
按法的功效与应用:按法具有较好的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5、摩法(环形摩动,以手动为主):(—)动作要领:术者肘关节微屈,肩部和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平伏的进贴于患部,指、掌着力部分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式摩擦。
(二)练习时的注意事项:(1)摩动时用力要自然、缓和、协调,压力均匀,动作轻柔(2)频率快慢要根据病情灵活掌握。一般指摩法操作宜轻快,频率为12次/min左右;掌摩法操作稍重缓,频率为100次/min左右
(三)功效与应用:摩法具有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郁消肿、开导放松等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6、揉法(环形运动,以肌肉动为主):(—)动作要领: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指腹或掌根或鱼际或掌心吸定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掌、指作轻柔和缓和的环旋转动。
(二)练习时的注意事项:(1)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吸定体表,既不能有摩擦运动,也不可用力向下按压。(2)以前臂做主动摆动揉动动作可轻可重,轻法力量仅达皮下浅层组织,重法可达深层肌肉或深部组织。(3)整个动作协调而有节律性,频率为120~160次/min。
(三)功效与应用:轻柔具有镇静安神、缓解重手法刺激、活血散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作用;重揉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软化疤痕的作用。该手法适用于身体各部位。
7、滚法:
(一)动作要领:术者手指自然弯曲,以手掌的尺侧面为支点,手腕放松在治疗部位做连续不断的旋前旋后的滚动,肩关节要自然下垂。
(二)注意事项:(1)练习时肩关节注意放松,肘关节屈曲130度~150度,腕关节伸屈的幅度要大。(2)小鱼际及掌背侧要吸附与治疗部位滚动,不可拖动、跳动和粘动。
5、骨度量法(常用于躯干):将人体各部分分为若干等份,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为1寸,又叫分寸折量法
8、指量法(常用于四肢部位):又称指寸法,是以受术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进行取穴的方法中指第二指关节长度为1寸,大拇指指节宽度为1寸,中指和食指并在一起的宽度为1.5寸,食指上关节长度为2寸,中指食指无名指宽度为2寸,中食无名小拇指宽度为3寸
9、阿是穴:指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的压痛点
10、水:即清水有清凉退热镇静和润滑皮肤的作用
11、取穴方法:寻找穴位位置的方法
二、1、推拿古代称为:按摩、按跻、乔摩。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皇帝岐伯按摩十卷》
2、摆动类手法主要有禅推法、缠法、揉法
456、手三阳包括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因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手臂的外侧,属表,由手走头,所以叫手三阳经)
手三阴包括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因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条经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属里,由胸走手。所以叫手三阴经)
足三阳包括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足三阳经】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属表。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足三阴包括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足三阴经】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分布在腿的内侧,属里。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过下肢内侧、腹部抵止于胸部。
7、人的第二心脏:脚
8、急救穴位:人中、百会、内关、涌泉(痛穴)、心俞
9、百会:人体正中线与两耳尖的连线的交点头痛、头昏、昏迷
印堂: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头痛、偏头痛、失眠、鼻疾
人中:鼻唇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太阳:‘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移一横指的凹陷处 眼疾、偏头疼
委中:腘窝正中腘窝横纹中间腰背疼、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中暑
10、运动前按摩的作用:使运动员保持训练前和比赛的良好状态,提高增强肌肉力量,增进关节的灵活性和韧性,提高运动能力预防伤病
11、取穴的方法:骨度量法、指量法、解剖标志取穴法
12、局部取穴:指在伤病的局部范围内取穴,所有穴位都具有局部主治的性能
13、按摩采取经络、血液、淋巴的走向。
14、急性腰扭伤的按摩原则:疏经通络,活血止痛
三、1、按摩取穴的原则:(1)近端取穴(2)远端取穴(3)局部取穴(4)对症取穴例如:腰痛选扭伤穴属于远道选穴,落枕属于局部选穴
2、推拿包括保健性推拿(康复推拿、运动推拿、休闲推拿、美容推拿、保健推拿)和医疗性推拿(正骨推拿、捏筋推拿、麻醉推拿、刮痧推拿、急救推拿)
3、推拿的作用
(1)推拿对人体运动系统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中血液的流速、流态,加速体内活性物质的转运和降解,促进炎性产物的排泄(2)推拿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心输出量增大,心肌耗氧量减小,新汞功能转换(3)推拿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调节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其肺活量,改善气急气短症状(4)推拿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颈部进行手法操作后,脑血流量增加(5)推拿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胃肠的作用和胃的分泌功能产生影响(6)推拿对人体皮肤的作用: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利于汗系和皮脂系的分泌,增加皮肤弹性,增加组织吸氧量,促进皮下脂肪的消耗和肌肉运动,从而改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具有美容润肤的作用
4、推拿对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作用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理筋散结,整复错缝,润滑关节
(3)加速恢复功能,缩短康复期限,消除后遗症状
5、推拿应用原则
(1)明确诊断,对症应用(2)手法有序,力量适宜(3)时间灵活,操作卫生(4)精力集中,位置得体
9、足部推拿禁忌:(1)足部有严重溃烂、出血及传染性皮肤病等应先行治疗,带病愈合方能推拿(2)患有严重心脏病、精神病、高血压等随时会有危险的病症,一般不宜推拿,即时操作也必须施以轻揉手法(3)妇女怀孕期不宜拥抱里刺激穴位或反射区,特别是与妇女相关的穴位(4)下肢外伤,如足踝骨折、脱位等,以及高热昏迷、体质过度虚弱,病情严重者均不宜采用足部推拿(5)患有急性腹膜炎、肠穿孔、急性阑尾炎等外科疾病,不宜推拿(6)空腹、暴饮、饱餐、洗澡1h内以及极度疲劳等,不宜推拿
10、头部的基本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法操作:
(一)基本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二)基本治疗方法: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行一指“小8字”和“大8字”推法反复分摊3~5遍,继之指按揉印堂、神庭、攒竹、鱼腰、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每穴约一分钟结合抹前额3~5遍,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穴处做五指拿法反复3~5遍(2)颈肩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沿顶部膀胱经,督经上下往返操作,结合揉拔推上述学位3~5min继之拿风池穴项部两侧肌群肩井各半分钟
11、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法操作
(一)基本治疗原则:疏风解表
(二)治疗方法:(1)风寒
型按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拿按合谷、外关、以人体出汗为度,然后用力拿捏凤池、肩井依次按揉中府、风门、风池、肺俞接着再按揉上背部,最后拿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1~2遍(2)化热型按揉印堂、太阳、迎香分抹前额然后从肩部沿手阳明大肠经和太阴肺经向手指末端拿揉重点按揉曲池、外关、合谷、鱼际拿揉风池再着力按揉风府、天突拿捏肩井并点按大椎、肺俞拍打上背至两肩5遍并沿督脉和膀胱经从背部向腰部拍打。
四、病理分析
1、腰间盘突出:
定义:腰椎间盘突出又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加之因为较强的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病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伤等外力作用,腰间盘逐渐发生退化,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小,从而失去弹性,继之椎间盘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缝。这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外因:外力的作用下,弯腰提取重物,腰扭伤或劳累
症状:腰腿疼痛、腰部活动障碍、麻木感、患肢发凉、体征检查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回纳髓核、整畸形、疏通经穴、消除粘连、挤压复位
(二)按摩方法(1)拿捏腰腿部:受术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侧双手在其患侧腰臀部及下肢交替作轻而柔的拿揉反复10~20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突出髓核水分的吸收(2)牵晃患肢:受术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助手用双手置于背部扶住受术者躯干术者双手握患肢踝部并轻轻牵拉之然后缓缓环转晃动患肢,边牵拉边环转晃动,使椎间各关节活动开要求助手反向用力(3)推归患肢按上述手法术者一手按住受术者臀部另一手推其膝部使其在髋关节屈曲,动作连贯,用力柔缓促使患肢腰背部肌肉韧带的自身运动推挤椎间盘使其复位(4)压迫提患部做完上述三个手法之后再做此手法受术者取俯卧位术者站其侧双手掌相叠置于患部缓缓用力下压,与此同时迅速上提双掌帮助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操作时用力要大而快即使椎间盘加宽又不损伤其他关节
2、膝侧副韧带损伤
定义:膝关节处于微屈位是突然受到内翻盈利的冲击,使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撕裂、断裂等损伤,称为侧韧带损伤,此损伤在运动创伤中较多见,尤以足球为最多,其次是篮球、排球、跳高、体操等项目。
(一)治疗原则: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二)操作方法:受术者取坐位和卧位,术者立于其身后(1)提压患膝术者一手握患侧踝部一手托膝部并用拇指轻轻按压伤部然后将膝关节向内上方缓缓提起(2)反向推牵患膝术者双手方向推压膝内侧的手转为推压膝外侧握踝手向外一方牵患肢顺势将膝关节伸直使痉挛肌肉得以舒缓,已达到理经疏气的目的(3)摇晃膝术者一手拇指按住受术者膝关节胫侧,另一手握住其踝部,使小腿做逆时针方向的换转摇晃5遍(4)术者用双手掌摩擦和揉膝关节周围数遍(5)在损伤的侧副韧带处自上而下用双手拇指做理筋手法,使扭伤的侧副韧带理顺和舒展(6)点按俞穴术者可用拇指指腹点按血海、膝鹤、膝眼、阴陵泉、中都、三阴交等穴
3、落枕的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筋通络 按摩方法: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其背后一侧(1)滚推经顶部术者用滚法、推法对患者侧的颈顶部肩背部进行推拿,同时配合轻缓的头部前伸后伸及左右转动活动以促进局部的气血运行(2)端提颈术者两手在手术者颈后侧分别放置双手拇指指腹按住风池穴食指在上中指在下,略分开,端住下额骨稳力向上端提或摇晃,使颈部舒展,肌肉痉挛缓解(3)松颈筋接上动作使受术者下颚扬起颈部肌肉得以松弛然后用手揉按痛点数次(4)按揉颈肩部穴可选取风驰、风府、天柱、大椎、每穴按揉10~20遍
第二篇:推拿2013考试总结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文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动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按法:以指按法和与掌按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压施术部位或穴位,称点法。主要包括指点法和肘点法两种。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拿法:拇指与其余手指的罗文面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称为拿法。根据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数量的多寡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常用于颈项部、四肢部及头部。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开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推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宜推,称推天柱骨。法等。操作:应分型分期治疗。推拿手法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组成。松解手法应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用轻柔和缓的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发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键穴位及部位,并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的小幅度被动运动头部。当患者颈肩背部肌肉放松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刺激两侧风池穴、两侧颈椎夹脊诸穴及两侧肩井,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手法加减: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注意用手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还和锥管内外的软组织炎性肿胀消除因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继发性颈神经炎;可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再以轻柔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拇指按揉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环推移,以消除因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神经干炎反应和由运动神经受刺激、肌肉反射性紧张引起的应力性筋膜劳损。并对锥管内的损伤性炎症的消散起到促进作用。
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同平衡”的原则,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动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按法:以指按法和与掌按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压施术部位或穴位,称点法。主要包括指点法和肘点法两种。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拿法:拇指与其余手指的罗文面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称为拿法。根据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数量的多寡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常用于颈项部、四肢部及头部。推拿的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辨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开天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开窍醒神。推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宜推,称推天柱骨。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主要治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组成。松解手法应在逐步放松的情况下用轻柔和缓的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发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键穴位及部位,并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的小幅度被动运动头部。当患者颈肩背部肌肉放松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刺激两侧风池穴、两侧颈椎夹脊诸穴及两侧肩井,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手法加减: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注意用手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还和锥管内外的软组织炎性肿胀消除因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继发性颈神经炎;可通过颈椎拔伸下微调手法来实现;再以轻柔的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拇指按揉法沿放射性神经痛路线循环推移,以消除因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神经干炎反应和由运动神经受刺激、肌肉反射性紧张引起的应力性筋膜劳损。并对锥管内的损伤性炎症的消散起到促进作用。
颈椎病患者平时宜贯彻“仰头抬臂、协同平衡”的原则,以锻炼颈部后伸肌群,平衡长期低头位而引起的颈部应力和稳定平衡失调。腰突症: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应用:主要治疗呕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一指禅推法。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称为拿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或半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曲或旋转、内收、外展或伸展等被动活动,称之。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能收到即时效果,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控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若腹泻属虚寒者,不可用本法,恐防滑泻。
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
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新病实证;运水人士可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常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疳积,便秘等症
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用拇指挠佣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患儿屈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性温热,可用于一切虚寒病症。
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用拇指面或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本穴性寒凉,对温病邪人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等实热证均可
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用食、中二指蘸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荡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本穴性微凉,较平和,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掐法:用拇指甲重刺穴位。为强刺激手法之一,掐时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轻柔局部,缓解不适。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始于骶髂关节。第三腰椎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小儿肌性斜颈:指以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肌性斜颈。晚期可发展为胸椎侧突。
捻法作用:用于指间关节扭伤,屈指肌腱腱鞘炎等证。理筋通络的作用显著,主要适用于四肢小关节。
击法包括拳击、掌击、侧击、指击、棒击法等。
抖法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可作为推拿结束手法使用,主要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应用多见。
颈椎肘托拔伸法动作要领:手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颈椎拔伸也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术者置方凳坐其头端,一手扶托枕后部,另一手托于下颌部,两手协调施力,水平方向向其头端拔伸。
注意事项:1 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2 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当拔伸到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 不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小儿推拿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而止,不可竭力攻伐。推法:直、分、旋、合推四种。
神经根型颈椎病:1 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反复出现落枕,平时肩胛骨内上角和内侧缘有酸胀疼痛感)2 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3 颈椎X光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征象4 物理检查提示颈神经病变的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的可能性。治则:松解,调整。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的原则,可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颈椎微调手
腰突症:治则: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疗呕吐、恶心和外感发热、项强等
化瘀。取穴: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昌俞、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手法:揉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法、按压法、滚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法。
一指禅推法。操作时要沉肩、垂肘、悬腕、操作:
1、解除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仰卧,施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以下肢轻柔的滚、按等手法操作,加快局部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2、拉宽椎间提捏或揉捏肌肤或肢体,称为拿法
隙,降低盘内压力:仰卧,采用手法或器械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或半关节在生理活进行骨盆牵引,以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动范围内进行屈曲或旋转、内收、外展或伸力,扩大椎间孔,同时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展等被动活动,称之。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俯卧,术者对某些病症的治疗能收到即时效果,包括摇用双手有节奏的按压腰部,使腰部震动。然法、扳法和拔伸法。
后固定下肢,做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位置。
4、调整后关节紊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控揉百会、揉丹田等乱,松解黏连:采用腰部斜扳和旋转复位法,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遗尿等症。推下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应扩大椎间孔。
5、促使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分布区疾等症。若腹泻属虚寒者,不可用本法,恐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法,促进血循加强,是萎防滑泻。
缩的肌肉及神经恢复功能。
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自胃脘痛治疗原则:理气止痛。穴位:中脘、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气海、天枢、关元、足三里、建里。基本手宫,称运内劳宫(水底捞明月)
法:摩、按、揉、一指禅推、点等法。操作:运土入水可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常用于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右侧,先用一指禅新病实证;运水人士可健脾助运,润燥通便,推法结合四指摩法在胃脘部治疗,重点按中常用于因脾胃虚弱而见完谷不化,腹泻痢疾,脘、天枢、气海,然后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按疳积,便秘等症
揉法,在足三里操作。时间约十分钟。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用拇指挠厌食脾胃虚弱:健脾胃,助运化。补脾经、佣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患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中脘、摩腹、揉脾儿屈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胃俞、捏脊。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补脾经、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性补胃经、揉二马、运板门、运内八卦、揉脾温热,可用于一切虚寒病症。
胃俞、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清大肠。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用拇指面或疳积积滞伤脾证:治法消积导滞,调理脾胃。食指、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处方操作: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作用:清热、凉血、解毒。本穴性寒凉,对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温病邪人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足三里。气血两亏证:温中健脾,补益气血腮腺炎等实热证均可
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掐揉四横纹、运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内八卦、揉中脘、捏脊、按揉足三里
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推法与擦法的区别:施术部位:推法以指、用食、中二指蘸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荡弹打掌或肘着力于施术部位,擦法为指掌贴敷于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施术部位;运动方向:推法为单向直线运动,之,称打马过天河。作用:清热解表,泻火擦法为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作用:推法通除烦。本穴性微凉,较平和,主要用于治疗经活络,荡涤积滞的作用强,擦法温经散寒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作用强,可用于一切寒证。注意事项:推法掐法:用拇指甲重刺穴位。为强刺激手法之速度缓慢均匀,压力适中,不可推破皮肤;一,掐时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擦法以产生的热量透热为度,不可推破皮肤。掐破皮肤,掐后轻柔局部,缓解不适。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和关节周围软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始于骶髂关节。第三腰椎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小儿肌性斜颈:指以头向患侧倾斜、前倾,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长发于单侧肩部,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又有“五十肩”之别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脊柱畸形引称。表现:
1、有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的起的骨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病史;
2、起初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造成的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加肌性斜颈。晚期可发展为胸椎侧突。
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3、肩关节功捻法作用:用于指间关节扭伤,屈指肌腱腱能活动障碍,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展鞘炎等证。理筋通络的作用显著,主要适用上举更严重,患手不能摸背;
4、早期可有肌于四肢小关节。
肉的痉挛疼痛,晚期萎缩。治则:初期活血击法包括拳击、掌击、侧击、指击、棒击法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等。
取穴: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肩抖法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可作为推拿结内陵、曲池、合谷等穴。
束手法使用,主要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应手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用多见。
法、摇法、扳法、拔伸、搓法、抖法等。练颈椎肘托拔伸法动作要领:手术者坐位,术功方法:
1、爬墙训练
2、环转运动
3、双手者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枕后部以固定助向后背伸
4、外旋锻炼
力,另一侧上肢的肘弯部套住其下颌部,手扳法操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做关节掌则扶住对侧头顶以加强固定。两手臂协同小范围的摇动或活动,使被操作部位放松、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颈椎拔伸松弛,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地屈曲、伸展或旋也可在仰卧位情况下,术者置方凳坐其头端,转,达到明显的阻力位,略停片刻,第三步一手扶托枕后部,另一手托于下颌部,两手实施扳法操作。
协调施力,水平方向向其头端拔伸。
推拿的调理脏腑功能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1、注意事项:1 动作宜稳,用力宜均,要掌握在体表相应腧穴上施以相手法,通过经络的好拔伸的方向和角度。2 在拔伸的开始阶段,介导作用,对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2、脏用力要由小到大,逐渐加力。当拔伸到一定腑的器质性病变,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3 不
3、手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可以暴力进行拔伸,以免造成牵拉损伤。操作要辨证得当。
小儿推拿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滚法注意事项:
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病所而止,不可竭力攻伐。推法:直、分、140度,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距离,松腕,旋、合推四种。
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曲幅度逐渐增加,2、神经根型颈椎病:1 有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操作中,腕关节伸曲幅度达120度
3、滚法现(反复出现落枕,平时肩胛骨内上角和内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与回侧缘有酸胀疼痛感)2 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滚力量之比3:1,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痛3 颈椎X光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应的摆动。
5、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征象4 物理检查提示 颈神经病变的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的可能性。治则:松解,调整。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 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 项部操作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 作为主的原则,可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颈椎微调手
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端或罗文面着力,通过
法等。操作:应分型分期治疗。推拿手法由
化瘀。取穴: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昌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手法:揉法、按压法、滚法、弹拨法、运动关节类手法。
操作:
1、解除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仰卧,施以下肢轻柔的滚、按等手法操作,加快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仰卧,采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以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扩大椎间孔,同时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俯卧,术者用双手有节奏的按压腰部,使腰部震动。然后固定下肢,做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位置。
4、调整后关节紊乱,松解黏连:采用腰部斜扳和旋转复位法,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应扩大椎间孔。
5、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分布区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法,促进血循加强,是萎缩的肌肉及神经恢复功能。
胃脘痛治疗原则:理气止痛。穴位:中脘、气海、天枢、关元、足三里、建里。基本手法:摩、按、揉、一指禅推、点等法。操作: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右侧,先用一指禅推法结合四指摩法在胃脘部治疗,重点按中脘、天枢、气海,然后用一指禅推法结合按揉法,在足三里操作。时间约十分钟。厌食脾胃虚弱:健脾胃,助运化。补脾经、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中脘、摩腹、揉脾胃俞、捏脊。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补脾经、补胃经、揉二马、运板门、运内八卦、揉脾胃俞、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清大肠。疳积积滞伤脾证:治法消积导滞,调理脾胃。处方操作: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气血两亏证:温中健脾,补益气血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掐揉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捏脊、按揉足三里
推法与擦法的区别:施术部位:推法以指、掌或肘着力于施术部位,擦法为指掌贴敷于施术部位;运动方向:推法为单向直线运动,擦法为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作用:推法通经活络,荡涤积滞的作用强,擦法温经散寒作用强,可用于一切寒证。注意事项:推法速度缓慢均匀,压力适中,不可推破皮肤;擦法以产生的热量透热为度,不可推破皮肤。肩关节周围炎:指肩关节囊和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本病长发于单侧肩部,多见于50岁左右的患者,又有“五十肩”之称。表现:
1、有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2、起初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3、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向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更严重,患手不能摸背;
4、早期可有肌肉的痉挛疼痛,晚期萎缩。治则:初期活血止痛为主;后期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取穴:肩井、肩髃、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等穴。
手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扳法、拔伸、搓法、抖法等。练功方法:
1、爬墙训练
2、环转运动
3、双手向后背伸
4、外旋锻炼
扳法操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先做关节小范围的摇动或活动,使被操作部位放松、松弛,第二步将关节极度地屈曲、伸展或旋转,达到明显的阻力位,略停片刻,第三步实施扳法操作。
推拿的调理脏腑功能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1、在体表相应腧穴上施以相手法,通过经络的介导作用,对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2、脏腑的器质性病变,通过功能调节来发生作用
3、手法对脏腑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手法操作要辨证得当。
滚法注意事项:
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140度,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距离,松腕,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曲幅度逐渐增加,2、操作中,腕关节伸曲幅度达120度
3、滚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与回滚力量之比3:1,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
第三篇:保健推拿学习体会400字
湛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保健推拿作业必备
保健推拿学习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推拿按摩选修课学习,我对推拿按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被按摩者的爱好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在整个课堂中,最能令我兴奋的或许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因为这节课授课方式的与众不同,我喜欢这种和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喜欢交流,而这种肢体语言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珍惜我所学到的知识,更珍惜我在这里认识的新朋友。
第四篇:保健推拿学习体会400字
湛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保健推拿作业必备
保健推拿学习体会
通过这学期的推拿按摩选修课学习,我对推拿按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
透和渗透的目的。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所谓
“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
被按摩者的爱好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
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
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
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
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
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
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
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
织,这称为“透热”。
在整个课堂中,最能令我兴奋的或许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
是因为这节课授课方式的与众不同,我喜欢这种和同学合作的学习方
式.喜欢交流,而这种肢体语言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珍惜
我所学到的知识,更珍惜我在这里认识的新朋友。
第五篇: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ystemic manipulation
前 言.II 引 言.III 1 范围.1 2 术语和定义.1 3 指导原则.1 4 准备工作.1 5 操作方法.1 5.1头面部推拿.1 5.2 颈肩背部推拿.45.3 腰背部推拿.4 5.4 胸部推拿.5 5.5 腹部推拿.5 5.6 四肢部推拿.5
目 次
6禁忌症.7
7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7 7.1意外情况.7 7.2处理措施.8
前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包括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脊柱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全身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少儿推拿》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膏方》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砭石》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药酒》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贴敷》8项标准。本《规范》依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发布。本《规范》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雷龙鸣,庞军,伦轼芳,甘炜,唐宏亮,周海丰,王开龙,向古生,李艺专,苏海玲,卢莉。
引 言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全身推拿方法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推拿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规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立项的标准化项目之一,于2008年12月正式立项。2009年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编写委员会,设计论证了《规范》整体框架,首先组织编撰《膏方》部分作为样稿,并对编写体例、内容、时间安排和编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4月,《膏方》初稿完成并提请邓铁涛、余瀛鳌、颜德馨等著名中医专家审定。2009年5月,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组织召开《规范》编撰论证会,同时对编写内容进行了分工并提出具体要求。《规范》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领域权威专家编写。每一具体技术规范以权威专家为核心形成编写团队,并广泛听取相关学科专家意见,集体讨论后确定。2009年8月,召开《规范》编撰截稿会议。编写委员会就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广泛听取了相关学科专家意见,为进一步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2月,《规范》8个部分的初稿编写工作完成,以书面形式呈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组专家王永炎、王琦、郑守曾、张其成等审阅。2010年1月~4月,听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就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建议,讨论了初稿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2010年5月~8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编写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了编写内容和体例,之后将有关内容再次送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审订。2010年9月,初稿修订完成并在北京召开了审订工作会议。根据审订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修订的参考样本,参编专家对《规范》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形成送审稿。之后,编写委员会在综合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修改,并最后定稿。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全身推拿疗法是指在全身相应部位施行相应保健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方法,它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全身推拿通过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及理筋整复从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全身推拿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施术安全及容易推广等主要特点。
本《规范》的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全身推拿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适于广大推拿从业人员使用。
本《规范》审定组成员:沈同、许志仁、桑滨生、李俊德、王琦、孟庆云、郑守曾、徐荣谦、刘红旭、刘平。
王永炎、邓铁涛、颜德馨、余瀛鳌、张其成等专家对《规范》进行了审订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身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施术前的准备工作、常用推拿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本规范适用于养生保健行业内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指导从业人员开展全身保健推拿服务工作。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全身推拿Systemic manipulation 指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在全身相应部位施行某些特定的推拿手法,从而达到保健及延年益寿目的的推拿方法。3 指导原则
3.1全身推拿主要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此外也可以用于延年益寿及美容等。3.2对于受术者在过饥、过饱、酒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时一般不予立即推拿。3.3保健推拿师在操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体位;推拿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询问受术者的反应,随时调整操作所施的力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4操作后,受术者要饮适量的温开水;为年老体弱者操作操作后应嘱其卧床休息片刻再起来,以防发生意外。4准备工作
4.1 受术者在接受保健推拿前应注意清洁皮肤,使皮肤清洁干净,宜穿宽松的专用衣裤,同时还应排空二便,并保持身心安静。
4.2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可根据受术者的需要放一些轻音乐。4.3 施术者操作前应去除戒指、手链、手表等硬物,并清洁双手。4.4 准备好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推拿介质。5 操作方法 全身推拿包括对头面部、颈肩背部、腰背部、胸部、腹部及四肢部等全身部位的推拿。5.1头面部推拿 5.1.1坐位 5.1.1.1体位
受术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受术者身旁。5.1.1.2操作步骤 ——揉印堂(约30sec)——开天门(6~8遍)——分阴阳(6~8遍)——点按睛明(2~3遍)——点按印堂(2~3遍)
——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每穴2~3遍)——点按太阳穴(2~3遍)——抹眼眶(6~8遍)——捏双眉(1~2遍)——揉捏耳廓(2~3次)——搓耳根(8~10遍)
——按揉、搓运太阳穴(8~10遍)——沿督脉点按印堂至百会穴(1~2遍)——按揉头部(约1 min)——拿头部(约1min)——叩击头部(约30sec)——拿颈部(1~2遍)
——点按风池、风府(每穴1~2遍)——拿肩背(1~2min)——点按肩井穴(约30sec)——叩击肩背(约1min)5.1.2仰卧位 5.1.2.1体位
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坐在受术者头侧。5.1.2.2操作步骤 ——开天门(6~8遍)——分阴阳(6~8遍)——揉面部(1~2遍)——点按睛明(2~3遍)——点按印堂(2~3遍)
——点按攒竹、鱼腰、丝竹空(每穴2~3遍)——点按上关、下关(每穴2~3遍)——点按颊车穴(2~3遍)——点按廉泉穴(2~3遍)
——点按人中、承浆(每穴2~3遍)——点揉地仓穴(2~3遍)
——点揉迎香、鼻通(每穴2~3遍)——点揉承泣、四白(每穴2~3遍)——揉颧弓(约30sec)——抹眼眶(3~5遍)——搓鼻翼(3~6遍)——捏双眉(1~2遍)——分抹前额(2~3遍)——分抹面部(2~3遍)——揉捏耳廓(2~3遍)——搓耳根(8~10遍)
——按揉、搓运太阳穴(8~10遍)——沿督脉点按印堂至百会穴(1~2遍)——按揉头部(约1 min)——拿头部(约1 min)——叩击头部(约30sec)——拿颈部(1~2遍)——托顶胸椎(1~2遍)
——勾点风池、风府(每穴1~2遍)——搭肩抬颈(1~2遍)
——侧向牵拉颈部(每遍牵拉10sec,1~2遍)——按肩井(1~2遍)——点按肩井穴(1~2遍)5.2 颈肩背部推拿 5.2.1体位
受术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受术者左侧后方(以操作左侧颈肩背部为例,以下同)。5.2.2操作步骤
——拿颈部(约 1 min)——弹拨颈部(约2 min)——拿肩井(约1 min)——按肩背部(约3 min)—— 肩背部(约2min)
——点按风池、风府、翳风、天柱、璇玑、肩中俞、肩外俞、肩井(每穴约15sec)——叩击、拍打肩背部(约1 min)——上肢操作(注:可以选择性地操作上肢,受术者仍取坐位,施术者取立位。操作:拿揉、弹拨三角肌、腋后大小圆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三至五遍;点按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内外关穴、臂臑穴、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摇转肩、肘、腕关节;拿揉整个上肢。时间约5 min)5.3 腰背部推拿 5.3.1体位
受术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一侧。5.3.2操作步骤
——拿颈部(约1 min)——按揉肩背(约2 min)——拿肩井(约1 min)——按肩背部(约10 min)——按压肩胛内缘(约1 min)——肩背部(2 min)——揉腰背部(1~2遍)——横擦腰骶部(8~10遍)——弹拨膀胱经(2~3遍)——臀部(3~5遍)
——点按膀胱经穴及腰眼、秩边、环跳(每个穴位各1 min)——捏脊(4~5遍)——直推背部三线(督脉及其两侧,2~3遍)5.4 胸部推拿 5.4.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头顶部。5.4.2操作步骤
——按揉肩前部(3~5遍)——直推任脉(6~8遍)——分推胁肋(5~8遍)
——点按云门、中府、膻中(每穴3~5遍)5.5 腹部推拿 5.5.1体位
受术者仰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侧边。5.5.2操作步骤
——运八卦(顺、逆时针各6~8遍)——拿腹肌(6~8遍)——分推腹阴阳(6~8遍)——顺时针按搡腹部(2~3 min)
——点按天枢、气海、关元(每穴1~2 min)——震腹(1 min)5.6 四肢部推拿 5.6.1上肢(俯卧位)5.6.1.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床边的一侧。5.6.1.2操作步骤 ——拿上肢(1~2遍)——按上肢内外侧(1~2遍)——上肢(1~2遍)
——点按上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上肢(1~2遍)——搓上肢(1~2遍)——牵拉抖臂(4~6次)
——按上述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5.6.2下肢(俯卧位)5.6.2.1体位
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站立于受术者床边的一侧。5.6.2.2操作步骤
——臀跟牵拉(1~2遍)——拿下肢(1~2遍)——分推下肢(1~2遍)——揉按下肢(1~2遍)——按压、弹拨胆经(1~2遍)——点按下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下肢(约1min)——活动下肢关节(约1min)
——按上述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下肢 5.6.3上肢(仰卧位)5.6.3.1体位
受术者仰卧平躺于床面上,施术者站在受术者上肢床边的一侧。5.6.3.2操作步骤 ——拿上肢(1~2遍)——上肢(约3min)——捻手指(约1min)——推掌心(约30sec)——活动上肢关节(约1min)——拔伸、牵抖上肢(约30sec)
——点按中府、云门及上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拍打上肢(约30sec)——按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5.6.4下肢(仰卧位)5.6.4.1体位
受术者仰卧平躺于床面上,施术者站在受术者上肢床边的一侧。5.6.4.2操作步骤: ——拿下肢(约1min)——分抹下肢(约30sec)——按压、弹拨下肢(1~2遍)——下肢(约3min)
——点按下肢常用穴位(每穴约30sec)——叩击、拍打下肢(约30sec)——活动下肢关节(约1min)——按同样的顺序及方法做另一侧上肢 6禁忌症
6.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及关节扭伤36小时内的关节局部。6.2皮肤病病变局部,如湿疹、疖疮及癣等的患处。6.3皮肤破损(如擦伤、裂伤)处及水火烫伤处。
6.4妇女妊娠期与月经期的腰骶部、臀部和腹部禁用推拿操作,其它部位尤其是易于产生较强酸胀“得气”感的穴位处手法宜轻柔。6.5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进餐饱食后、醉酒后及饥饿状态者,不宜立即接受保健推拿。
6.6身体极度虚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者。6.7精神过度紧张者。
7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7.1意外情况
实施全身推拿过程中可能皮肤破损、软组织损伤及骨与关节损伤等推拿意外。7.2处理措施
7.2.1如出现皮肤破损则要涂上龙胆紫以防感染;如出现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则应停止操作,必要时进行医学处理。
7.2.2一旦发生骨与关节损伤等推拿意外应及早送往医院处理,不要随便搬动受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