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总结
2009年党务工作年底总结——
挖沟引渠,科学管流水
支部自建立以来,按照××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我负责具体工作实施的工作分工原则,支部工作基本上走上了正规,同时也凸现出了大多数流动党支部相似的问题,要作好流动支部的管理工作,就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合适方法,不断的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我支部组织与管理的方法。
那什么样的管理方式适合我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呢?以下我就结合支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支部的具体情况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谈本支部的组织与管理,首先就必须客观的分析本支部的特点,找出与其他有成功经验的流动党支部的相同点以及相似点,针对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我们可以交流借鉴其他支部的好的组织方法和成功的管理经验;而对于本支部与其他党支部不相同的和不相似的特点,我们就要努力的摸索和尝试适合自身支部组织管理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就我们第六支部而言,现在面对的问题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成员绝大多数人为近几届毕业的校友党员。
就党委办公室提供的我支部的党员个人信息数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我支部集中的流动党员绝大多数都是07或08届等近几届的湖北经济学院不同院系的本专科毕业生。大家都铭记着同样的校训——厚德博学,经世济民——从经济学院走到了社会的各个岗位,而在此之前,很多党员同志在学校的时候可能就是院系学生会或社团联的同事,或者是同班邻班的朋友,或者有的党员是同班的同学,或者有的党员同志是室友。
而如今大家在人力资源中心党委的大家庭的影响之下,又从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汇聚在第六支部,这是优秀校友的凝聚,是再次聚首的缘分,更是校训精神新的延续。这不仅是支部的党员同志值得高兴的事情,更是值得支部庆贺的一件事情,同时,这对第六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也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未来在本支部组织相关活动的时候中,可能因这个校友感情层面上的关系而使活动的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活动的气氛变的更加融洽。这也能为本支部工作的上传下达、支部与党员之间的沟通以及党员同志之间的沟通上起到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第二,人员数量庞大、人员分散。
据党委办公室提供的本支部党员信息资料以及之后我们再次收集的党员数据显示,我支部的流动党员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除去其中有写错名字导致人员重复的情况,但是这只是个别现象)。而对于人员数量而言,在现有的统计数量的基础上后期还会增加。这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首先,党籍在湖北人力资源中心党委,但是因某方面的原因而没有被统计进数据库或因党员个人信息填写错误而被划入其他支部的人员,第二,后期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并将户档托管在湖北人力资源中心的党员会陆续加入到本支部(据第六支部的QQ群中新加入党员的信息来看,已经有部分09届毕业的学生党员加入到了本支部)。
对于人员分散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细分来源点分散。由于湖北经济学院在三校合并之后的几年处于管理的探索阶段,院系设臵进行了多次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系调整为了院,有的院系之间的相关专业独立出来被组建成了新的院系,有的专业设臵在院系的调整中已经被撤消,而原有院系的建制又已经不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在党员资料整理的中,所属院系一栏的资料难以统一,来源细分管理出现了很大的困难。这为我支部按照院系分类设臵党小组的构想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第二,毕业去向点分散。第六支部大多数党员自毕业之后便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这导致了本支部出现了党员所处地域分散并且极其不均衡的特点,这对本支部集中组织人员举行学习交流等相关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人员数量大,人员分散对于我们第六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来说是最大的一个难题,也是党委其他几个大支部凸现的一个普遍难题。如果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支部组织管理架构的设臵就难以的落实,党员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就不能有效的开展。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第六支部初期乃至后期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第三,流动党员个人可参与党组活动的时间不集中。
据本支部现有的党员个人资料以及近期调查更新后的个人信息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党员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企业性质为私有独营的或合资的中小型企业的一线操作、基础技术岗位或基层的管理岗位。受工作量以及业务压力的影响,流动党员同志的实际工作时间都比较的长,休息时间极其有限,而且很不集中。这导致了流动党员所能独立支配的个人时间变的更少,并且很难统一。这将意味着我们无法集中流动党员进行学习与交流,也不能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党组织活动。这是我们支部组织管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最大矛盾之一。
第四,组织管理中的问题。
受个人工作的限制,我和蔡磊同志能投入到党支部管理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支部的建设中,一项事务完成的时间周期会被拉很长,很多工作也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例如,就支部建设中一个简单的工作会议总结,原本可以一次性理顺思路便迅速的组织稿件上报党委的,可是因为在公司的工作会耗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闲余的时间很少,能投入到党务工作的时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在次期间还要断断续续的在线或离线回复支部流动党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在太短的时间内思路难一下子理清,稿子难一次性完成,一篇总结稿件总是一天写一点,思路很乱,进度难以跟进,最后导致这么一个最简单的常规工作要拖拉很久才能完成。
对于这个问题,在工作中我们把常务的工作事项和党员同志关注比较集中的问题整理成办事指南并上传到群共享资料中,方便本支部的流动党员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样也可以避免我们减少很大的工作量,对于办事指南的没有的信息,流动党员可以通过QQ即使通讯以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支部,我和蔡磊同志会在固定的时间在线回复党员提出的问题,对于我们自己暂时也不了解的问题,我们会咨询党委,了解确认后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提问的流动党员。如果没有在线上遇到我们,支部的流动党员可以离线发送邮件或打我和蔡磊同志的电话进行咨询。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缓解我们在沟通交流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党务中的常规工作问题。
第五,支部中有个别党员同志对组织工作热情度和积极性不够高。
关于本支部的个别党员同志对组织工作的热情度不够高的问题,在我在与支部的部分流动党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毕业后,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大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参与组织活动。与支部脱离的时间太久,而在社会上的时间太长,导致思想上有所动摇,意识淡化,出现了党员不愿意联系支部或回避与支部联系。第二,在校期间,对于入党的问题,由于规定过于死板,导致了很多学生党员的特点是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就是缺精神。党员觉悟达不到要求,因而在党支部的工作中表现的不积极,热情度不够高。
关于这个问题,作为个别现象,并不需要把问题严重化,但是这毕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也值得引起注意,毕竟这是个极其不好的现象,这个问题对我们组织活动是否能取得成功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后期,我觉得支部有必要加强与党员之间的沟通,以便及时的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以便支部能及时的教育引导,从而在党员的教育中起到针对性的作用。
以上是本支部从建立至今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就现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支部在组织建设与管理中也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以找到更可行的措施,或避免在工作中与这些问题出现直接的冲突或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这些问题并且在支部的组织建设中打好基础,后期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的开展。
以下我就从今年的工作以及从其他支部的成功经验中谈谈我对本支部组织建设的一些想法,其中有些思路以及方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我支部的一些问题,望与各支部交流学习。
1,坚定组织原则,服从上级党委的领导。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中四个服从的原则,坚决维护上级党委的领导权威,同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同时自觉地维护党内同志的团结和统一,切实保证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在支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要防止和克服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情况发生,又要反对遇事推诿,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鉴于支部处于成立初期,条件还不够完善,支部暂时没有成立支部委员会,我和蔡磊书记也按照明确分工的原则解决支部工作中的大小问题。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要建立健支部与流动党员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决策方案进行充分论证。
党章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章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所决定的,也总结了党内治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任何个人,即使是知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有局限的,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而一些人的认识的总和,总会比一个人的认识更全面、更正确。坚持重大问题由党委民主讨论,集体做出决定,有利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正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避免工作指导上发生重大失误,正确地履行党委的领导职责。
我们党的组织是通过各级组织间的一定联系来体现和维护的,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就是维护党的组织的统一。下级组织如果不服从上级组织,就等于脱离党组织领导,否认自己是党的一部分。如果这成为全党的现象,那党就失去了组织上的统—。虽然下级组织和上级组织的意见,都是党员意见的集中反映,但上级组织所集中、所反映的党员的意见的范围,比下级组织更大。而且上级机关通常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比较全面,掌握着全局。因此,判断、处理和决定问题也比下级组织有更大的准确性。有时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不完全有利于下级组织,但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这是有利于党的整体的,因此也必须服从上级。
所以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一定要坚持组织原则,坚决服从上级党委的领导。
2,流动党员似流水,注重引导。
流动党员似流水,这个流动的特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很难将流动党员集中起来,开展团体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我觉得,要想在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中有突破,就必须绕开这个难题,从流动党员的流动特性着手,找到适合这个流动管理的合适方法。也只有绕开了这个难题,思维才能开阔,才能去尝试更多的其他探索途径。
面对流动党员这湾流水,在管理上必须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的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就如那河畔的堤、如那延绵的渠,流动党员在堤岸之间、沟渠之上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并凝聚成一股无可抵挡的力量;反之,失去了基本原则的存在,就如流水没有了沟渠、失去了堤岸,最终这股力量便会渐渐消散。所以,在流动党员的管理中,可以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路径,可以寻求并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但是一定不能背离党的原则和党的基本方针政策。遵循党的基本原则,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走党的发展路线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前提,更是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宗旨。
而就流动党员这湾流水的管理而言,重点应该把思路放在引导上,只有正确的引导党员的学习与发展,流动党员这股力量才能得到最大体现。
3,以党委为平台,以支部为点,推动党员之家的建设与发展。
党委的网站有个温馨的名字——党员之家,这不仅体现了党委党员工作的思路,更是我们支部工作的方向。将党委这个平台建设成一个温馨之家,流动党员就如走出去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组织的关心,只要流动党员想回家了,随时可以回来。这是一种革命感情的升华。同时,党员之家还应该有另一层面的含义,那就是作为流动党员的家长,党委在关心大家,同样也在监督大家的成长。这让流动党员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能自己学习,自我进步,这对党员的自我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支部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的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要多关心流动党员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能切身的体会到党员之家的关怀,也只有如此,党员同志才会更加主动的联系党支部,并向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以及个人的思想面貌,只有通过这种互动,党员之家的意义以及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在支部的组织建设中,我们要更好的发挥以党委为只要平台、以党支部为联结点的工作思路,切实的联系流动党员、关心流动党员,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不断的为推动和促进党委打造温馨和谐党员之家的美好构想而努力。
4,不拘形式,寻求灵活机制。
在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中,不论是学习交流,还是党内沟通,我们往往侧重于采用现场会议的形式,这种工作形式在传统的支部工作中确实能体现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及时的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而且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可以让党员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内部气氛也能变的更加的融洽,而现场会议的举行也有很多的弊端,那就是必须将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段集中在固定的地点,这对流动党员分散的特点来说,是个最大的冲突,所以我认为在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中,应该尽量的避免通过会议的形式将大家集中在一起举行学习交流活动。
如果我们盲目的追求现场会议的效果,在党务的各项工作中都期望将人集中,结果会导致异地工作的党员来回奔波影响个人工作,或因人员不能达到预期的数量而影响了会议的结果,从而会议精神就不能有效的体现,这也就会违背我们组织现场会议的初衷,鉴于此种情况,在具体的党务工作中,我们要抓住流动党员群体的流动特性,尝试更灵活的方式。例如组织一次支部党员的学习,我们可以提前一周或两周通知党员同志并发送学习资料。有条件能回中心党委领取书本教材的,我们可以直接发放教材,在异地工作的党员同志,我们可以发送电子学习材料,以次保证党员同志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学习教材。
学习也以主要通过自主学习为主,小规模集中学习为辅的形式完成。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学习周,集中流动党员在支部的QQ群内参与在线的学习心得交流活动,同时,在群论坛里开设学习交流专栏,供支部流动党员上传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稿件。后期支部要将好的学习稿件以及群里的交流记录制作成电子档的材料发送给每个党员。让大家更深刻的了解此次学习的意义,通过这种灵活的形式,同样能起到较好的学习交流作用。
所以,在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与管理中,一定要不拘形式,机制灵活,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本支部特点的工作方式。
以上便是我在本年度的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党务工作思路。在学习中前进,在摸索中发展,在明年的党务工作中,我们会客观的吸取今年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明确工作方向,加强支部与党委、支部与支部、支部与支部党员以及支部党员内部的沟通,挖沟引渠,对支部流动党员的进行引导教育,为将第六支部的组织建设收到更好的成效而努力。
中共人力资源中心委员会第六支部
2009年12月9日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附:陆锦华于2011年6月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来玉竹村党支部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
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从业情况和社会表现“三清楚”,目标、制度、责任“三落实”;建立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应主动向其所在党支部报告,对未向党支部报告且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与其进行联系,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专人联系制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