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时间:2019-05-13 04:5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第一篇: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一、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的状况

东部地区由于自身天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改革的政策倾斜,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改革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念指导下,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理所当然的成立为了被“优先”的“效率”。无可厚非,他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财富累计作出了积极贡献。可是,作为支持东部,为东部发展提供“后勤保障”的中西部地区成了被“兼顾”的对象,并且远远未达到“公平”。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最终建立在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基础上、国家对东部经济发展政策的倾斜越来越显现出政策歧视的意味。再一个,东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越来越多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财富的来源。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还是以重工业和农业为主,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很落后。经济发展东西部不平衡造成了居民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潜移默化的指导着人才和资本的流向,越是需要人才和资本的中西部地区越是没有人和资本愿意去,加剧了东西部贫富的差距,形成了中国当今社会发展的怪圈。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反映。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刘易斯认为只能“维持生计”。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的产物。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刘易斯称之为“现代产业”,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现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其次,受教育程度和掌握技术的技能对贫富差距扩大也有影响。大城市拥有资源丰富的受过教育、掌握一定技能的人才,用头脑创造才富。而农村依然合同几千年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远高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的机会也产生了地域歧视,这种歧视就导致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约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不论是地区间的还是城乡间的持续进行中的贫富差距,都极其严重的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稳定。

有大量的资料证明, 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 贫富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并且还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二、我国目前贫富分化的原因

在我国, 自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市场主体的个体差异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经济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此外,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 由于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破产也造成大量职工失业或收入低下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中是不可避免的。

1.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从事的产业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生产周期长、产出少、产品价值低、市场风险高,只能“维持生计”。农民收入低是传统农业低效率的结果。而城镇居民从事的产业是“现代产业”,也就是现代制造业、信息业和服务业。现代产业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高、资本密集、生产设备先进、生产周期短、劳动生产率高,职工能够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产业的优势与传统农业的劣势造成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1991年至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率,广东省高达21%,贵州省为14%,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比较,贵州14%的年增长率也是相当高的,但是与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迅速拉大。加之东、西部地区原有基础本来就相差很远,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速度下贫富差距自然会越拉越大。

3.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在国有经济单位中,电力、自来水、燃气生产与供应、电信业、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等行业,靠垄断经营的优势,获取比其他行业平均工资高得多的收入。行业垄断难打破,加剧了社会成员间收入的差距。与此相应的是国企的垄断地位近年来继续不断得到加强。国内企业500强绝大多数都是垄断性国企,可以说是靠垄断剥夺

民众的地位而不断做大。另据2005年8月23日《董事会》杂志的一组数据:从1989年到1999年的十余年间,国有企业的利润一直徘徊在1000亿元左右,但从2000年起,这个数字开始爆发式增长,其结果是,到2004年,仅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就增加到5300亿元。同一年,190多家中央企业的利润也惊人地增长到4785亿元。有人惊呼:一个新的寡头时代正在降临中国。

4.其它原因。第一,占有资产等生产要素多少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等生产要素带来的非劳动收入不断增加,这就使取得非劳动收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收入差距出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第二,人力资本投资多少不同。随着劳动力市场、经理人市场、专利技术市场的发育,人力资本投资差距造成的收入差别越来越明显,逐渐拉开了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差距。第三,体制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在中国促成贫富差距的体制和政策的因素主要是改革以来的政策导向、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和特区政策、税制改革滞后、权力寻租和其他腐败行为、灰色收入、垄断行业的存在、职工退休年龄偏低和内退现象、失业和下岗、住房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

三、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路和对策

1.政策思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政策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是把传统产业改造成为现代产业,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二是将传统产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现代产业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些措施,对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开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制度再造与完善。这里借用全国政协开出的“限高、拔低、扩中”三大药方。第一药方“限高”,即完善税制系统。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对遗产税、赠与税、消费税等税种加紧研究并适时出台;规范垄断收益分配。采取规范办法将留归部门和企业的垄断收益收归国家财政,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制定工资指导线;推动财富二、三次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使贫困者获得必要的国家救助。第三次分配,是指为富裕者进入社会救济领域提供合法渠道,允许私人建立各种非营利性基金会、鼓励富裕者介入各种形式的慈善事业等;第二药方“拔低”,即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离退休金标准等,提高保障水平和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就业等措施,不断提高低收入人群就业能力;第三药方“扩中”,即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为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提供产业基础;提高知识阶层、专业人员的报酬,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大中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同类规模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对垄断性行业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应适当控制和调整工资与效益挂钩的比例。对非公有制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得到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继续完善各地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格。对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主要是规范津贴标准,各地区同级别公务员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工资(津贴)调整要参照本地区人均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以及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

4.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以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在发展条件上的差异,可以提高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身竞争力。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及通过其他经济援助手段强化扶贫,缓解落后地区地方财政的压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认为表示,“提出西部大开发,就是为了共同富裕这个大目标。”

5.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只要能帮助一个孩子成材,就能帮助一个家庭脱贫。教育发展起来,人的素质提高,贫困地区才能实现消除贫困和自我发展。通过接受教育,丰富劳动者的知识,提高劳动者谋生的能力。据统计,一个具有小学

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43%;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108%;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300%。大学毕业的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是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的2.1倍,是初中毕业的劳动者的1.4倍,是高中毕业的劳动者的1.2倍。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5年6月30日报道,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最近也表示,解决美国日益严峻的贫富差距问题的办法不是没收富豪的游艇,而是提高教育水平。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名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十一五”规划》的文章中,也认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穷人致富”。而“穷人致富”的办法则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安排穷人就业,从而增加穷人的收入。[9]

6.打破行业垄断,不允许凭借行业垄断获得个人额外收入。对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国家不能放松对其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要制定工资指导线,加强对工资福利过高、增长过快行业的职工收入调控,同时对这类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考核。严重违反国家工资政策的,要进行严肃处理。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制定《反垄断法》来有效制约垄断经价行为和对某些自然垄断性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7.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要消除城乡间的就业歧视和择业差别,使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择业,形成劳动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克服囚就业选择限制Iru产生的收入差别。就业歧视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更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就业配置,也不利于增加就业和正常收入范围内适当缩小差别,囚此要通过完善市场规则,构造竞争机制,整顿流通秩序,强化市场管理,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来消除。

8.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以此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9.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收入的初次分配,},要以提高经济效率为卜实行工效挂钩;在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求社会公平。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又能避免这一差距的不合理步众大。

1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解决失业、疾病、年老等囚素所带来的贫富不均的有力措施,同时也可以尽快消除消费者在新旧制度交替时期的不安全感。一般Iru言,现代社会保障}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它们都有利于充分运用政府的力量使社会收入分配向,},低收入阶层倾斜和缩小各阶层的收入差距。

11.树立正确的公平分配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收入分配的全过程包括二个环节:起点、过程、结果。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就是做到以上二个环节的统一即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看成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剂的系统。

12.发展农业、支持农村。贫富差距中最贫的一头是农村,贫困人曰也卞要集中在农村。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使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附加农业、市场农业和第二、第二产业转化,农业结构变化才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刁一能带来农民收入增加。要卜力气提高农民素质和其利学技术水平,使一部分富余劳动力从单纯农业向广义农业,从农村到城市转移。要进一步支持农业,要扩大对农业的投资,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提供更好的廉价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授利学技术和增产门路,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整个社会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即适度的收入差距不仅无碍社会稳定,而且也正是构建和谐会的重要前提。但是,确实要注意收入过分悬殊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关键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中等收入层为大多数的“橄榄烈”社会成员结构,把社会分化、社会差别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与稳定的基础。

第二篇:我国的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策__已修改

广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目名称 我国的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策

主考学校: 广西财经学院

高职院校: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专 业 : 经 济 学

准考证号: 010112300455 姓 名 : 邓国超

指导教师 : 石 为

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 3月13日

我国的贫富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

贫富差距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将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贫富差距并不明显。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的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将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明显[1]。这必将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障碍。全面的和理性去对待和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意义重大深远。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主要是描述现状、探索原因、分析影响及提出对策四个方面,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贫富差距;影响;原因;对策

[1]

目 录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1

(一)基尼系数在继续扩大.......................................1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差距................................1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1

(四)城市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2

二、贫富差距问题的成因.............................................2

(一)对外贸易的差距............................................2

(二)公共扶持的财政政策的导向,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3

(三)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3

(四)体制转轨及制度和法律的不健全造成的贫富差距................4

(五)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再分配手段政策的不完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4

三、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危害.........................................5

(一)激起公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5

(二)各种犯罪增多,社会的不安定状况加剧........................5

(三)损害党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6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6

(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6

(二)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慈善事业....................7

(三)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8

(四)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8

五、参 考 文 献.................................................10

六、致 谢.........................................................11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社会蓝皮书》:老百姓对社会的主观评价处于一个低水平,相当于70分。“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已成为民众眼中,当前中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贫富实际收入差距差距18倍,中国收入最高的20%人口与最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差距约18倍,且差距仍在向纵深发展。贫富差距问题的表现具体为基尼系数在继续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差距、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有数据可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一)基尼系数在继续扩大

和其他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之前为0.16,1995年为0.415。在同一时期,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1,英国为0.37,印度为0.297,俄国为0.48,丹麦为0.25,泰国为0.46。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 已经为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2004年 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65,2005年 逼近0.47,2006年仍有持续增长趋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调查认为,如果包括非正常收入在内,1995年全国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517了。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差距

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2 : 1,到1995年为2.71: 1,2000年为2.79 : 1,2003年扩大到3.21 : 1。学术界有关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显示,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最高20%收入户与最低20%收入户年人均收入相差9.6倍,而1990年只有4.2倍。有一位欧洲国家的驻华大使曾这样向他本国 1 的公众介绍中国:中国似乎是欧洲和非洲的混合体,中国的不少城市与欧洲的差不多,而中国的许多农村却与非洲差不多。

(三)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四个省市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比最低的四个省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高7000~10000元左右,而2000年,四个最高省市比四个最低省区高4000~6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四个省市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比最低的四个省市贵州、甘肃、云南、陕西高3700~6000元左右,而2000年,最高的四省市比最低的四省高4000~6000元左右。

(四)城市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据统计,城镇居民中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占城市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从9%下降到3%,2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38.1%上升到53.7%,1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7%。

《财经国家周刊》上,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发表文章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2009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在所公布的135个国家中名列第36位,而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

由上述数据可知,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渐趋严重,两极分化在不断扩大,形势不容小觑。

二、贫富差距问题的成因

个人观点认为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生产力、人才、技术等方面欠缺,各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差距很大,造成了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一)对外贸易的差距

据有关数据显示,从1993—2003年,东部地区的贸易依存度从0.64上升到0.77,出口依存度从0.29—0.40,中部地区贸易依存度从0.18下降到0.11,出口依存度从0.10下降到0.06,西部地区贸易依存度则从0.13到0.11,而出口

依存度一直在0.06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较少。1999年,东南沿海地区12个省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90.60%,其他地区只占不到10%。因此,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享受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比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要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公共扶持的财政政策的导向,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措施,倾斜地发展重工业,导致城乡之间的发展基础不同,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中国政府在开放次序方面的安排使得不同地区在改革中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伊始,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便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都是在东部,这些地方在财政政策上无论对外商还是当地企业都非常照顾,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当地经济得到巨大发展。虽然外商投资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它毕竟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而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983--1996年,中国的外商投资有88.3%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8.3%分布于中部地区,3.4%分布于西部地区。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相适应,内地省份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更进一步的结果便是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

(三)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很不均衡,呈现出东部较高,西部最为落后,中部介于二者之间。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差别较大,其收入必然会有所差距。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西部自然资源贫富之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过多,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密集等等。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也不利于中西部地区。从地理区位上讲,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众多的港口码头、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并且与经济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相比邻,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同时,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物产丰富,适宜生产及生活,这些都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一种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先行一步。

“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对中国的地区不均衡、贫富不均衡等所作出的描述。

中国的GDP总量的增多和世界排序的上升,掩盖不了均衡发展方面的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四)体制转轨及制度和法律的不健全造成的贫富差距

在社会转型期间,制度和法律的不完善,一部分人由于权力寻租而形成了一批暴富的特殊阶层。可以说,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权力和市场交易搅在一起。这种机会的不平等,成为造成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人为地极大的阻碍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信用差、品质差、道德差的“三差”市场主体大发横财,短时间内暴富,而一些信用高、品质好、道德高的个人与企业则深受其害,盈利有限,甚至亏损,直至退出竞争市场,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实现,导致了人为地贫富分化。

从机关事业单位看,自行发放津补贴的问题比较普遍,资金来源不规范。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曾惊呼:没有不收费的政府部门。

从国有企业看,一些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者“自卖自买”国企股权、不按规定评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给个人等侵犯国家权益的行为。所谓的MBO把许多国企能卖的国有资产都廉价卖光了,一夜之间制造了一批暴发户以及大量求告无门的失业工人。而垄断国企领导人及其职工的高薪不仅没有被弱化,而且不断得到加强。

另外,有少数社会成员利用体制、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漏洞,通过多种方式大量牟取非法收入。

(五)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再分配手段政策的不完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允许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也必然会出现低收入者。

改革之初邓小平曾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但事实上,改革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只惟效率,鲜顾公平”,这种政策的结果是导致了“赢家通吃”的景象,加剧两极分化,更加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价值规律导致优胜劣汰,弱势群体的出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过低、覆盖面过小,难以完全保护低收入者的实际利益。

三、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危害

贫富差距过大和继续扩大的态势,给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客观地认识和估量这些不良影响和后果,有助于我们对这种态势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其发展,缓解由这种现象引发的各类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起公众的不满情绪,影响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造成广大职工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不少职工担心,现在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富翁已经为数不少,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对有些特殊行业、垄断行业收入极高现象很有意见。悬殊的行业收入差距已严重影响了企业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职工队伍的稳定,职工群众心理上接受不了。

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影响社会心理,引发人们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关注度非常高,并且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大多数人会感到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不合理、不公平,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仇富心理[4]。将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和谐的建设。

(二)各种犯罪增多,社会的不安定状况加剧

无论犯罪的动机是什么,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过大是各种犯罪的一个主要根源。收入差距过大,低收入会把一些群体成员置于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在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仇恨富有的情况下,就会采取犯罪手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报复他人、报复社会的目的。于是,欺诈、贩毒、绑票、抢劫、卖淫等行为就会像瘟疫一样泛滥起来;于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就会越来越多,广大善良的人们就会笼罩在日甚一日的危机和恐慌感之中。

据统计,1981~2004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278迅速上升到0.462,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了66.2%。与此同时,以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犯罪案件为例,198l~2004年,全国犯罪率从89起/10万人上升到363起/10万人,增加了3倍,犯罪率以6.3%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快速上升[5],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相关系数都很高或较高。反映出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违法犯罪活动有着显著影响,收入差距越大,违法犯罪活动就越严重。现在我国每年的刑事案件徘徊在四百多万起的规模,治安案件高达六百多万起,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现实威胁。

(三)损害党和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腐败是一切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根源,也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培植一批暴富分子的温床。在改革开放中,干部队伍中的不少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以权谋私,大肆吞噬国有资产,成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的人。这些腐败分子是引发社会**的罪魁祸首,是祸国殃民的头号元凶,不把他们从党的干部队伍中清理出去,绳之于法,党将不成党、国将不成国。

四、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要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分配改革,优化公共政策,加强分配监管,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共同着力,从整体上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切实防止两极分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贫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而且是必需的,但问题是我们不能让差距过大,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如何缩小中国现阶段过大的贫富差距问题。

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调控,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增加财富,二是适当转移财富。财富增加是调控贫富差距的根本措施。因为财富的多少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既直接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又对人们的贫富差距产生影响。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并努力增加财富。财富转移是调控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财富转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方式;另一种是社会慈善捐赠方式。

(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

和谐社会是中国新时期发展的一个主题,它的提出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目前巨大的贫富差距,由于早期中国非均衡发展政策与二元经济体制,导致中国的初次分配产生严重不均,进而成为贫富差距扩大的引致因素,这对中国高速健康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挑战[6]。

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的情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当向劳动方面倾斜,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有学者认为:一部分富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偷税漏税。面对纳税意识还不健全的富人阶层,侈谈什么“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二、三次分配当然可以并驾齐驱。但是,如果第一次、第二次分配还是一团乱麻,“第三次分配”能发挥的作用肯定有限。以中国的现状而言,紧要的是规范纳税秩序,依法把富人们该交的税收起来。

(二)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慈善事业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载体。要发展慈善事业,首先应当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

政府应通过降低门槛、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向公益事业领域转移。

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将城镇居民、农民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并逐步向广大农村延伸,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以及社会优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同时,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企业、高收入阶层自愿捐款,并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要建立规范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善款使用的透明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度。

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出台针对低收入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参加的社会保险计划;建立政府与社会共担的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民难以享受医保的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

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的行为处罚力度等等作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

社会保障方面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医疗卫生方面也坚持“公共医疗的公益性质”,“以农村为重点”、“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这些措施可能最终改变中国缺乏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历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另外在就业方面,“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对农民工保护“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坚持取缔各类非法收入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垄断企业凭借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通过垄断价格形成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维持了本行业的高收入水平,这种现象很不公平。我们要加强对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打破行业垄断,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缩小国家垄断行业的范围;二是审计、税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制止一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政策,把福利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7]。

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8]。

(四)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

教育方面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教育体现了起点的公平,是保障每一位公民公平8 的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他们平等待遇,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五、参 考 文 献

[1]黄家仁.缩小贫富差距具有特殊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1~2 [2]夏业良.中国的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J].财经国家周刊.2010(12)

[3] 王明华.论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及对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J].2007,195(11):233~236 [4] 胡联合,胡鞍钢.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J].江西社会科学,2007(9):142~151 [5] 王刚,张庆旭.论贫富差距对犯罪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34(2):123~125 [6]张丹.中国贫富差距探析[j].知识经济,2010(05)

[7]张光年.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6):35~37 [8]孙海鹏.我国贫富差距研究现状[D].北京.清华大学.2010

六、致 谢

非常感谢石为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我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两年年来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三篇: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探讨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09美术学李祝捷 学号:0905049019 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三十余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首先,我们看一下我国现在的贫富状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参考网上资料所得)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这种贫富悬殊的状况呢?(1)地域之间的差异。

首先,同样一个人,在城市所获得的机会比在农村所获得的机会要多得多,在发达地区所获得的机会比在落后地区所获得的机会也要多得多。

其次,在影响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因素中,自然地理因素、思想观念、经济布局与区位因素可以说是重要因素。仅从自然地理因素看,东部地区地处沿海,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与外界联系较为便利,经济发展的机会较多。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大多为内陆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对外交往较少,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较差,那么生活在这两种不同地方的人,自然就会有贫富差异。于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了。(2)垄断致富。

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

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那么差距就出现并拉大了。

(2)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主要体现在,其一,覆盖面有限,应保未保的情况还较为严重。其二,保障标准偏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尚不能满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致使大批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贫困家庭陷入疾病、辍学、失业与贫困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之中。

根据上面的分析,已经了解到了贫富差距造成的原因,那么我们改如何去解决它?根据个人的思考,以及参看相关书籍与网上资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应对和解决。

(一)从税收政策入手。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在国家税收所占比例约为28%,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在国家税收中仅占7%,其他大部分税收都来自于消费者的消费。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税制改革,尽快消除“逆向调节问题”,切实发挥政府财政的社会再分配功能。在计算纳税人的所得时应该包括工资收入、商业利润、投资分红、股票收益、赠与等内容,不应该只针对其工资收入。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规范现行财产税税种,对于一些生活必需消费品应减税或免税,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桑拿、健身、保龄球等,应尽快开征“奢侈消费税”等富人的税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与扶持力度。在城镇,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最低保障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医疗及教育援助;在农村,应继续强化扶贫工作,并逐步使扶贫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此外,鉴于各种自然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灾民救助制度和救助方式。二是在当前经济增长难以提供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应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增加非技术性劳动的就业岗位。

(三)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第四篇:孙立平: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与原因

孙立平: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与原因.txt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不要用自己的需求去衡量别人的给予,否则永远是抱怨。孙立平: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特征与原因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中,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同时,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已经开始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而且通过抑制需求,开始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正因为如此,调整利益格局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贫富差距为何越拉越大:从收入到消费

在中国改革的最初阶段上,曾经存在过一个短期的“平等化效应”。首先,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其中农民和城市中无正式职业者状况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社会中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农村显现出活力和生计,小城镇出现了繁荣。这样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此前的再分配体制中,社会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国家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度“匮乏”。而在从社会边缘开始发端,以市场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会具有一种财富增长和资源扩散的效应。

在总体平等化效应之下,局部性的收入差距甚至贫富分化开始出现。这种差距和分化主要表现在:为了强化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和奖金制度;在新的就业政策和经济体制框架下,允许城市居民进行个体经营,部分本来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成为最早的致富者,同时与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差距拉大;三是早期“官倒”的出现,一些人利用价格的“双轨制”谋取暴利。但总起来说,当时出现的初步贫富分化,主要是体现在侠义的收入上。当时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社会舆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主要是针对脑体倒挂,个体、私营业主收入过高,承包、承租者和一般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地区之间利益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但总起来说,当时贫富分化的程度还相当有限。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进入相当缓慢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同时国有资产开始流失,直至后来出现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并由此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开始明显失衡。

国有资产的流失始于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双轨制。尽管从今天的眼光看,双轨制可能也不失为撬动旧体制的杠杆,但由此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是不容否认的。这种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以“价差、汇差、利差、税差”的形式实现的。据有的学者计算,在80年代,通过“价差”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1987年为2000亿元以上,1988年在3569亿元以上。进入90年代之后,特别是90年代中期之后,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进入更为实质性的阶段。最初是所谓的“圈地运动”。在1987年到1992年的“开发热”中,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以极低的价格将土地批给房地产开发商。然后由这些拿到廉价土地的“开发商”在市场上多次转手,谋取暴利。与此同时,随着企业改制的进行,过去几十年里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开始被瓜分。这个数字有多大,是难以统计和计算的。在最近几年中,国有企业改制、资本运作、行贿受贿,是将国有资产非法地转移到个人手中的主要形式。此外,腐败也在财富的聚敛上扮演更为实质性的角色。

进入21世纪之后,一种新的财富分配机制开始出现,这就是群体间的财富掠夺。据经济学家钟伟计算,用工企业每年通过压低工资和社会保障而多获得4400亿的利润;实际两个百分点的负利率,至少意味着存款人每年至少损失600亿利息收入;在资本市场上,前几年股市低迷时期,中小股民的损失至少在1.5万亿以上;低价征用农民的土地,20多年中全部级差地租约2万亿,而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最近几年中实现的。在城市拆迁中实现的财富掠夺更是无法计算。

除了这种明显的掠夺之外,事实上还存在一种隐性掠夺。这主要包括:一是在前几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相当一部分人失去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比原来明显缩小了,至今各种社会保障覆盖面勉强达到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二是医疗、教育、住房的费用大幅度提高。近几年中,中国每年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达14%,医疗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大大加重了贫困群体的经济负担。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大学收取的费用几乎上涨了100倍。加上房价的飞涨,人们将医疗、教育、住房称之为新的“三座大山”。实际上上述三个领域价格的飞涨,本身就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几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就“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时发现,如果采用人均收入作为贫困指标,则全国城市贫困人口为1470万人;但如换成人均支出指标,则贫困人口总数立即增至3710万人。这说明,支出的大量增加,成为一部分居民致贫的直接原因。

蹩脚的再分配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中的首次分配和由国家实施的再分配,是分配国民财富的两个主要手段。在市场机制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再分配机制应当在缓解贫富差距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过去的若干年间,在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占有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再分配却没有能够有效地起到缓解再分配的作用。甚至在某些再分配环节上,本来应当起缓解贫富分化作用的再分配项目,反倒起了加剧贫富差距的作用。

首先是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过小。有专家指出,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突出特征是,一是行政经费投入多,社会保障投入少。1990-2001年,行政管理费用年均增速为29.2%,12年间增长了7.3倍,而一些特困群体的社保资金却难以全部到位;二是城市建设投入多,农村建设投入少;三是工业投入多,农业投入少;四是公务员工资增加多,农民增收少。周天勇研究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我国用于行政公务支出的比例为37.6%,美国为12.5%;我国用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为11.6%,美国为5.0%;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为25%,美国为75%;用于其他支出的,我国和美国分别为25.8%和7.5%。有学者指出,前几年我国用于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比非洲贫困国家还低。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削弱了国家对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控,造成公共产品的短缺和基本社会保障的缺乏,使得在市场造成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再分配难以起到缓解贫富差距的作用。

即使是有限的投入有时起到的作用是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不是缩小这种差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产品的分配,都是与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与此相关的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结果是本来收入就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城市居民享受到较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而本来收入就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村居民却很少甚至在某些方面完全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要自己承担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等福利成本。根据有关数据,2001年,全国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而城镇人口的收入本来是农村的数倍。福利和公共产品分配不公的结果是使得本来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正如人们经常提及的,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在三倍以上,但如果将福利和公共产品等因素计算进去,两者之间的差距将会扩大到6倍左右。

即使是在城市内部,社会福利与公共产品的分配也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被少数人占有,比如医疗。据《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90%,美国政府负担45.6%,泰国政府负担56.3%。众多穷国如印度、古巴、朝鲜(专题,图库)、苏丹、瓦努阿图、缅甸、布隆迪,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政府只负担17%的医疗费用,位列全世界倒数第四位。而据一份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这只有17%的由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又有80%是为850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群体服务的。据监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其中有40万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500多亿元。

税收特别是个人收入所得税是调节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杠杆。在有的国家中,人们在税前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很大,但经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这种差距会大大缩小。如在美国,仅累进所得税一项,就使最低收入者群体和最高收入者群体的收入差距,税后比税前缩小了好几倍。但在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不但不能有效缓解贫富差距,有时甚至起反向的调节作用。我们可以以2001年的税收调节为例,看看税收是如何扩大而不是缩小了贫富差距的。我们先看城乡之间。按有关统计数据,2001年我国个税收入近996亿元。此外,当时农民的税费负担还没有取消。农民交纳的各种“费”,无论是从征收依据(不超过纯收入的5%)还是从用途来看,实际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变相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农民上缴的各类款项,当在2000亿元以上,人均达200元以上。如果将农民负担看作为变相个人收入所得税,当年中国实际个人收入所得税总数当为3000亿元,其中农民缴纳的大约占60%,而农民的全部纯收入只占城乡居民全部收入的33%。如果不考虑农民交纳的税费,城市居民的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89倍。如果考虑到农民交纳的税费的因素,则扩大到3.17倍。

而在城市内部,情况同样是如此,几年前的一些调查表明,在个人收入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项目占40%以上,工薪阶层成了实际的纳税主体。另外的一些零星调查更表明,在有的地方的个税中工薪阶层缴纳的占到了60%甚至70%以上。而工薪阶层工资性收入只占全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左右。这无疑也会扩大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还有数据显示,尽管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金融资产或储蓄,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仅占总量的不到10%。在广东,高收入人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额的2.33%。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个税征收上“逆向调节”的现象是明显存在的。

调控为何不起作用

应当说,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各级政府在调节利益格局,扶助贫困群体,抑制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上,做了很多工作。但即便如此,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说明,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其艰巨性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非规范化的状态,能够用诸如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常规性手段进行有效调控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过程已经比较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贫富差距已经有处于不可治理状态的迹象。

笔者曾经对2002年的国民收入分配情况进行过一个大体的估算,我们可以以此为例来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的?这些财富都分给了谁?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监控这个分配过程?如果将折旧等因素忽略掉,可以粗略地说,这一年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10万亿的财富。下面我们就看看这10万亿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中进行分配的。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的利润,大约1万亿;第二块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约2万亿,其中预算内收入为1.5万亿;第三块是城镇居民的收入,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如果城镇人口按4.8亿人(2001年的数字)计算,2002年城市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将近3.7万亿。第四块是农村居民获得的收入,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如果农村人口按8亿人计算,2002年农村全部居民的纯收入将近2万亿。这四块加起来共8.7万亿。也就是说,还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其中包括折旧、非货币化的部分、计算的误差等。应当承认,上述的计算是非常粗略的,当中有重复计算,有误差等,但大体还是看得出来我国国民分配的大致格局。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共10万亿的财富分配中,首先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但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城市居民3.7万亿的收入中。这一块比重是最大的,而同时又是最模糊的。因此需要对这块财富的分配加以认真的分析。在这一块中,有一个部分是“工资总额”,按照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总额合计”是指国有、集体和其它所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在2002年,工资总额约1.2万亿。3.7万亿去掉1.2万亿,还有2.5万亿。这2.5万亿包括城市中的个体职业者的收入,包括股息、利息、租金等收入。但我们知道,这几块加在一起,远达不到2.5万亿。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灰色状态,不过我们尚没有办法知道确切的数字或比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城市居民收入中,除了工资总额部分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外,其余的2.5万亿,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二,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外的。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介入了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在强征农民土地上获得的级差地租。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每年以不规范的方式分配的财富比例是相当大的。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高度非规范化,给调节社会中的利益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正如前面的分析所表明的,税收无法实现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调控,有时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因为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必须建立在收入分配规范化的基础上,也就是至少有关部门要知道谁的收入是多少,收入的项目是什么。但在我国,由于收入分配的非规范化,除了工薪阶层的工资性收入之外,有关部门对上述数据很难掌握。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收入分配规范化有所进展,但这种进展也仍然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问题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即中产阶层有可能成为调节利益关系的牺牲品。因为相对来说,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规范化程度是最高的,其个人收入所得税也是最容易征收的。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调节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初衷本来是调节贫富差距的,甚至是为了实现“提低、扩中、调高”的目标的,但在实践中却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即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脱避调控时,中产阶层却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而我们知道,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存在,是防止社会走向两极分化的前提。

其次,政府难以分辨富人和穷人,再分配的调节措施难以准确落实到人头。比如,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由于政府无法确切辨认穷人和富人,就只能将落实低保对象的任务交给居民委员会。但居民委员会也无法掌握居民确切的收入状况,于是就出现了养宠物不能享受低保、使用手机不能享受低保等荒唐但却无可奈何的标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分配也是如此,近些年许多地方都出现该买到房的买不到,不该买到的却买到了,甚至出现高价倒卖房号的现象。在北京市,有的房号就可以卖到十几万元。还有的地方,廉租房建成了,但粥少僧多,迟迟无法分配。其实,说是因为少僧多,实际还是无法确切掌握谁是最困难的人,谁最应该得到廉租房。上述问题,其实都是与收入分配的高度非规范化相联系的。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

去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有媒体指出,这意味着调整利益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已经成为共识。舆论认为,在这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将涉及扩大社会保障面、抑制垄断滋生的不公、运用税收调控手段等多方面的措施,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但同时需要看到,在利益关系调整上,政策很重要,机制更根本。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因素是什么?对于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人们已经进行了许多的讨论,比如,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个人收入所得税的问题,贪污腐败的问题,瓜分国有资产的问题等等。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因素会共同加剧着社会的不平等?这些因素为什么会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对贫富分化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些制度或因素本身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地追溯一下,就可以发现,在这种种因素背后的,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可以说,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的结果。

其实,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背后,往往都无例外地存在这个因素。农民负担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与农民在利益追求能力上的弱势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是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与直接关系的;劳工权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劳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追逐渠道。

争取利益能力差异的制度背景是权利失衡。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相对平衡的、有制度保障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实际上是构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利益主体分化基础上的博弈经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博弈。在这样的体制中,利益表达是博弈的基础。需要看到,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不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社会互动方式,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说,即使某些严重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冲突,实质上导致冲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表达,而是利益对立的本身,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在有关利益表达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表达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不全面。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利益表达不仅对于弱势群体,就对于其他群体包括强势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错,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他们既无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也无非制度化的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方式。比较而言,在整个社会缺少规范化的利益追求方式的环境下,强势群体有着用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优势。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规范化的,而且,强势群体在使用这些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第五篇: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模版)

10级行政管理张玉珠1103220100

52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摘要: 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确定到现在,发展已经相对完善起来,成为我国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行政制度的发展,公务员制度逐渐在方面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或规章办法和管理程序,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录用,公务员考核,公务员管理,公务员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在这几方面对公务员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管理,公务员社会保障

正文:

一:公务员制度在考录方面的问题

从1989年我国公务员制度试点至今,公务员制度关键构件的考录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来选取具有各方面素质的人,加入到公务员队伍,参加行政工作并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义务,归入国家公务员管理体系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享受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的选拔公务员的制度。

但随着考试规模以及全国民众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实践的不断深入,通过是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录用准备层面的缺陷

制度录用准备层面受到限制是的公务员的考核和选拔有失公平,影响了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公务员的选拔是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保障机会均等的原则、观念中进行的。而不公平的制度层面缺陷更容易导致公平性的偏离。很多人在公务员的考核中把关系、人情、面子等作为一个标准,使得公务员录用更加腐败化,黑暗化。而且依法办事的效率低下也是这种不好的风气日益居站上风。以公正为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核心价值在我国还需要不断的磨练,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明显缺失,导致整个公务员制度的运行制度不畅。

(二)录用制度技术保障层面的缺陷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方法、面试过程、考核环节、考核监督等方面也缺失公平性,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科学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只是为了录用而考试并没有从实质上考察考生的素质以及对考生道德素质方面的考核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方法,只是片面的考核阅读、分析、写作能力但对公务员工作中实际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不够,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日益严重。

(三)公务员考录的环节仍留于形式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能力倾向的考核,可以把人在某一个领域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个测试,但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一个量化的测查却需要,有个专业的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而现有的制度下的考试把一些考核环节当做可有可无的环节,使得考核不全面,而且对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人员的监督和评估不太造成压力,是的进入这一行业的人就如同进了一个大温室,一旦进入这一空间就完全不用发愁风吹雨淋,就可以高正无忧。

(四)考录专利中监督环节存在缺陷

在考录工作中建立的各种监督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科学的考试监督体系,缺乏法律保障也没有对考试方法、内容及程度有定期科学性客观性的技术测定来保障考试信度与效度的落差。

(五)考录执行层面有失公正性

录用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录用效能的发挥。首先,报考资格认定具有随意性,我国目前对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中,对某个职位的报考条件往往是由用人单位来随意规定的,所以影响了考试录用工作的公平性。其次,层次和级别的划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和规范的层次划分依据。

(六)公务员的考核对民众的吸引过于鲜明,是的全国掀起国考热。

随着近几年来对公务员考试的关注以及公务员岗位的保障进一步稳定,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希望可以挤进公务员的队伍中享受稳定的铁饭碗,所以是的国考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人都参加了考试,不可避免这种现象给公务员队伍引进了新鲜血液但也不可避免的混杂了一些达不到标准,各方面素质并不高,思想道德不有优秀的人,使得公务员队伍越来越乱,而且还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公务员考录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

设置科学的条件,有效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范围,实现录用考核机会的平等。打破身份,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的限制,使公务员的招录真正面向所有具备报考条件的普通大众。

(二):加强实践探索,实现考试内容科学性。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要测试考试内容的相关性,要求命题内容与报考职位的工作内容相关联,而且比例要适当。要求命题内容与应试人员将要担任工作的职级相关联,以保证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同时可以增设岗位专业考试,强调以职位为核心,实现分类考试,也就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具体专业要求增设专业考试,岗位专业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公务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在招录方式上,建立考试多次动态录用的新机制。

(三):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实现考录工作的 效性。

考试录用是否公正客观程序是否合理,是由有关法律建设的完备程度来决定的,要解决公务员招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加强依法执行的力度。大力加强约束力度和监督机制完善,保障考录工作的公正性。

三:我国公务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自从公务员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我国在公务员制度发展方面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进行对公务员系统的管理和发展。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并没有贯彻实施,在制度层面和相关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程序规则不但是法律,制度等实体规则实现的基本保障,而且程序规则还具有独立的价值。公务员管理程序上存在着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完善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公务员管理程序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务员管理理念

(二)公务员管理程序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三)公务员管理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四)我国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规范不严格

四:公务员管理程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对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管理程序设计缺乏科学性,连贯性

(三)我国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规范不严密,要进行科学规范

(四)完善公务员管理程序设计

五: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问题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里它将职务任免,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注重绩效,致使一些官员只注重量化指标,把政绩和一些面子工程联系来,不为民众办实事,一心就想搞“政绩工程”劳命伤财.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将政绩和民生割裂开来,虽得上级欢心,但真正受苦的是人民.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二>民主测评留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群众的参与,他们也不重视民众参与度,致使民主程序只是一个形式,所谓的民主测评只是一个对外宣称的幌子.使得考核事实不明确,结果也不符合事实情况.<三>忽视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重视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的考核指标和方法不科学,任务即繁重有没有好的考核绩效,基本流于形式,落实到下属也就草草了事,并没有受到全面重视,产生不了好的效果.(二)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导致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各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临时组建,定期考核任务简单结束后就立马解散,并没有把公务员考核的功能发挥出来.<二>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致

各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所以在实践中到底要采取哪种考核方式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人认为应该采取首长负责制,但也有些人认为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差,失去公平,后一种理解则容易长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如法令人满意.(三)考核体系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当连接.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作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具体考核指标有个单位自行设计,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二>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很好的结合考核内容上过多的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六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一)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而是要从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进行考核.要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还要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

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等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能力.(二)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公务员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所以就要始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方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让人民了解政府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放在首位的,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是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地得到完善.(三)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进行考核.<一>要有记录证明考核情况

<二>按照规定严格进行考核

<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四)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

<一>继续倡导并要求各部门进行探索发现各自部门新的考核指标体系

<二>对公务员考核指标进行总结时,对典型指标体系及其实行方式进行推行.<三>.完善优秀等级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方法.<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七: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为政府工作,稳定公务员队伍和发挥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对公务员的保障方面的规定不明确导致很多贪慕虚荣的公务员在进了这一行后肆无忌惮的作为,对保障体系的不明确使得他们有很多钻空子的机会。

(二)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只满足公务员的生活需要,并没有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明确使用的公务员保障制度只是满足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有很多后顾之忧来扰乱自己的工作,无法完全投入到公务中来。

参考文献:《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公务员暂行条例》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论文张亚辉

下载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住宅渗漏原因及解决方法

    住宅渗漏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住宅,漏水,防水层,给排水管道 买到一套新房后,在收房这一关键环节,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应注意的地方太多了,什么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保证自己辛苦劳动......

    口才不好原因及解决方法

    口才不好的特征及问题的解决我们在生活中,会感觉某些人口才很好妙语连珠;而一些口才不好的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则会很苦恼。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表现会让别人觉得你口才不好。......

    脾气暴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脾气暴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011-01-03 14:07:42) 转载▼ 标签: 情感 先要确定一件事,那就是人的脾气的好坏和人的性格有关,而人的性格又和人的德行有关,而德行是不可能装......

    执行力不到位原因及解决方法

    【员工执行力差的五大原因】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2、不知道怎么干。3、干起来不顺畅。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 【解决执行差难题的五大方法......

    离职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问清原因,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如能对症下药,解决离职员工的思想问题,就会留下这位员工,但是如是不想留的员工,也要进行离职谈话,了解清原因,便于改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对公司是有好处......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09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论文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 现象 影响 原因 对策[论文摘......

    浅谈关于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推荐五篇)

    浅谈关于我国贫富差距的问题 贫富差距的适度存在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20%人口的财富一般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6~7倍,而在美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