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

时间:2019-05-13 04: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

第一篇: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

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低年级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

一、操作时间的调控——突出重点

现代教学认为: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2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对外来的信息接受快、记忆深刻、思维活跃。为了确保新授知识能在最佳时间被揭示出来,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畅通无阻,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对引导学生学具操作的时间安排,必须进行科学调控,使教学重点在最佳时间内突出。

例如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摆一摆,算一算”,可先要求学生2朵2朵地摆黄花,摆3对,然后让学生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摆了几朵花?(2+2+2=6)接着根据算式再来说一说: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在让学生头脑中对新知初步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后,教师逐一揭示:什么是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表述为:(指上面加法算式)“这里3个2相加得6”;“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板书:×),读作‘乘以’”;“用乘法计算时,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板书:2×3),读作2乘以3”;“2乘以3,表示有3个2相加”。紧接着,要让学生再次感知,要求学生3个3个地摆方块,摆4组;4个4个地摆圆片,摆5组。每次摆好后,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算一算。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从而把新知完整地揭示出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乘法的含义,练习中要让学生根据算式再来摆一摆……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避免了课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主次不分、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深刻透彻,记忆牢固。

二、操作难度的调控——分散难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一项较有难度的思维活动。因为学生的正确操作是借助思维的紧张活动而进行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调控:一是教师先作操作演示,明确操作过程和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发现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技巧;二是让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参与操作,教师审时度势地针对学生在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加以调控。

例如教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种分法:教学一开始,教师首先以山羊公公把8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教师边讲故事边在幻灯上进行操作演示:先把8个萝卜一个一个地分给4只小兔,第一次没分完,接着把剩下的萝卜再一个一个地分给这4只小兔,分完后揭示“平均分”这个概念。接着教学“例1”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分桃;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后,在“例2”的教学中,再指名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操作,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典型错例进行集体纠正……通过这样的操作调控,可以分散教学中“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操作过程的调控——明确程序

为使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更好地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为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1)操作什么东西;(2)怎样进行操作;(3)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例如:教学第二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10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6个,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明确目的,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摆放的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四、操作效果的调控——实现转化

所谓操作效果,即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使其积聚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抽象转化为理性知识。学具的操作,仅仅是把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准确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概括前的思维断层。因此,操作后一定要帮助学生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实现具体动作思维逐步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例如教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

”,在教“例1”时,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把6个梨平均分成3份,分完后把相应的横式和竖式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把7个梨平均分成3堆,当学生发现不能分光时教师揭示课题,并讲述横式、竖式的书写与读法;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操作练习: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把竖式书写完整;通过以上的操作,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感性

认识后,教师紧接着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前面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马上会根据前面的操作及书写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抽象,最后概括出“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且对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原因也会很容易地了解。

第二篇:浅谈低年级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

浅谈低年级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

实践操作是培养培智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皮亚杰曾经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充分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低年级培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低年级培智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对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和书本上是不行的,而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无论是对掌握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让学具操作在低年级培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而不能因怕课堂纪律乱,操作时纪律不好组织就不让学生操作,相反应积极引导。在此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学具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概括化了的知识体系,抽象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把认识的起点大大提高了,增强了认知的难度。由于弱智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表现在学习数学时特点是: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具体、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集中的时间短。如果让学生单纯地从教师的语言或图片中去接受知识,时间稍长,他们便感到单调乏味。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具体性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培智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限制,思路往往比较狭窄。可以直观的插图为凭借,诱发、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之后,教师让学生拿出大小不相等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任意摆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明是怎样组成的。如出现火车、小鸡、鱼等一些图形,学生都争先恐后想将自己的创造公布于众,并以得到承认为自豪。与由教师讲授和看图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具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

根据培智生大多表现欲强烈这一特点,我设计让他们来摆弄、演示,让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并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巩固知识。如设计用小棒摆三角形、正方形,摆一摆、说一说摆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正方形用几根小棒。又如在学比较两数的多少时,我用色彩鲜艳的苹果、梨等教具,贴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指出苹果比梨少几,梨比苹果多几,接着变换图片,教师贴白兔,学生贴灰兔,教师提出要求,灰兔比白兔多3只,要求学生注意贴得使人一看就清楚,即注意一一对应。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当我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学生由于亲手操作过,学习兴趣较浓,记得也较深刻,效果很好。

二、学具操作中可以发展培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应用学具操作,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并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三角形时,可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如下:(1)请学生用火柴棒摆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根火柴棒,首尾衔接----三角形。(2)指导学生在纸上面画一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教师板书:三根线段,端点连接----三角形。(3)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三角形的意义。(4)让学生想一想用3厘米、3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让他们试试看。(5)再让学生想一想用3厘米、4厘米、7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再试试。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学生头脑中不仅形成了三角形的鲜明表象,同时也发现了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并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使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从操作入手,由动作感知到表象积累,逐步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也培养了学生相应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手口脑协调,自主地学习探究知识。如在教数5的组成时,培智学生很难理解4和1组成5和3和2组成5两组,往往会说出还有1和4组成5、3和2组成5,让学生摆一摆后,学生就明白了。又如在教学理用“凑十法”计算9加2时,起初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凑十,怎样凑十,我就为学生准备了9朵 红花和2朵黄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凑一凑,最后我操作演示给学生看:9朵红花,差1朵凑成十,所以把2朵黄花分成1朵和1朵,9和1凑成十,十加剩下的1朵得11朵。填写算式,然后让学生分组动手再分一分、摆一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练习,学生理解了“凑十法”。实践证明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在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总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作用。在学具操作中,有一些操作需要同桌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另外在学具操作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应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操作时不要大声说话,尽量不影响别人,注意保存好学具,要把学具摆放整齐等等,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谈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二级培训资料:叶连江

(一)课堂气氛——两营造

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情绪、情感和心里活动状态的表现。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的交流的过程。一个合作、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会形成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信息交流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学习机会,这将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其方法有二:

1.情感沟通,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1)热爱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我们大家知道,如果教师喜“优”厌“差”,使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从厌恶教师到厌恶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厚爱他们,提问、板演、发表意见、个别辅导等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在他们心目中切实建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

(2)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

当学生圆满的回答教师提问时,我们应该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伴之以恳切的语言:“真棒”、“很好”、“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则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根据课堂上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沉思、惊讶等表情,我们应该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从而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促使学生愉快的进行思考。

2.教学相长,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进而发展自我;只有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每个学生才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三个如何

1、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习数学”为“我要学习数学”,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吸引学生主要方式归纳起来可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相联系。挑战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我们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些精彩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板画,得体的仪表,亲切的话语,热情地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教学效果将会是持久而巨大的。

2、如何启发学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经过积极思考,想弄明白而没有弄通的抑郁的心理状态。孔子认为在此条件下教师才能去引导学生把问题弄通,即去“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地。孔子建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去指导学生把想法表达出来,即去“发”。所以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但又遇到困难是教师进行启发的前提条件。

启发时我们要考虑: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或进行哪些活动架桥铺路,化解困难。引导学生“愤悱”状态的操作要领: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情绪特点;具有能被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难度;有想象的余地,能激活潜力。

3.如何与学生交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与学生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良好的师生交流能建立并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为主要形式,对话质量是决定数学课堂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学对话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相互交流的机会,及时地得到教学反馈。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教学对话,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却爱上数学学习。

教学对话不仅是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它还包含语言交流对话和非语言交流对话,在语言交流对话中除了传统课堂上常常采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外,还包括学生的发问。我们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我们首先要经常地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另外,师生板演是数学教学课堂对话中书面语言常用的交流形式。教师的板演除了合理布局外,板演内容要高度概括精练,不宜一段一段的抄写教案上的内容,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又抓不住要领。对学生的板演不能只看答案的正确与否,培养学生的数学书面语言表达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合理科学的控制教学时间 搞好课堂教学组织必须合理科学的分配与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让分散局部的时间成为科学的、高效的组合整体,使得教师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按时上课,教学过程中按教学设计的要求逐步展开,既不能前松后紧,也不能前紧后松,适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准时下课,不拖堂。其次,要注意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把讲解的新内容把握在最佳的教学时间内。再次,我们还要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时是轻松的对答,有时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有时又是任凭学生自由发问,没有一点拘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好的课堂教学节奏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来掌握和调整教学节奏。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没有反馈就谈不上良好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双向的,可分为对教师教的反馈和对学生学的反馈两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定、要求和态度中获得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凡是得到肯定的就强化,得到否定的就改正,从而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作业、眼神、表情、行为及整个课堂的气氛中获得关于教的反馈信息,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和进程。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巡视和学生讨论获取群体反馈信息,通过设问、质疑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后通过作业批改获取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反馈的目的在于调控教学过程,所以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错误原因,弄清学生是否真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但这种评价要成为激励学生求知上进、积极听课的动力,而不能成为惩戒学生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掌控反应调控技能

有了对教与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就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教师还要掌握反应调控技能,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使得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是不足为奇的。无论意外事件是出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作为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不能无端训斥或束手无策。意外情况的出现恰恰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机智和才华的机会,只有因势利导,在一种健康的气氛中妥善地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顺利的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与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或错误等。另一类是与非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课前发生的事,使学生产生了亢奋或低落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氛围,课中外来因素的突然干扰,或个别学生恶作剧使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因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而产生的节外生枝等。无论在教学中遇到哪类意外事件,教师都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尽快稳定课堂秩序,尽可能把问题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总之,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控制感情以不变应万变,因势利导巧妙融合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实,这里所谈的也是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和一个月的影子研修、跟班实习,特别是参与璧山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听常规课6节、磨课4节、赛课15节),在理论联系实践之后,我们几个成员一起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对不妥之处肯定很多,仅供参考。不过大家知道“教虽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可能就是“同课异构”吧!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非一日能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尚需继续努力,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阳光普照都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一定就会成功!

大爱无言,些许点拨,茅塞顿开,成就辉煌人生;大爱无声,种下爱的种子,浇灌满园春色!

各位老师,让我们从这里起航,继续在教育的路上前行,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爱的阳光,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播种希望的种子,收获明天的辉煌,创造人生最灿烂的风景!祝大家:学有所成!空杯而来满载而归!谢谢大家!

第四篇:谈低年级美术课中的儿歌教学

谈低年级美术课中的儿歌教学

冯红岩

近几年,我们小学低年级美术教材,改用了湘教版。我认为,湘教版美术教材,从整体上说,还是十分适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的。它注意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感受、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感受和创新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尤其是一二年级的美术课本,每一课都配上了一首活泼的儿歌,儿歌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理解和记忆。不要小看了这一首儿歌,它虽然短小简练,但却是这节课的主旨。里面囊括了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是重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只读这首儿歌,就可以了解到本课让我们学什么,怎么学。我深知低年级美术课中儿歌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来,我都把每节课的儿歌,当做关键部分教授学生。我要求学生,每一课的儿歌都要熟练去读,最好是背会。并引导他们理解体会儿歌的意思,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一个好的准备。

比如我在教授《手形添画》这节课时,让学生伸出一双小手,做着手形动作,再配合朗读:“我有一双魔幻手,千姿百态变化多。变小兔呀,变小狗,变来许多好朋友。”当读到“变小兔呀,变小狗”时,手指特意比划成“小兔”和“小狗”的形象。这样一边读着快乐的儿歌,一边做着有趣的动作,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他

们会被热烈的课堂气氛所感染,同时,也了解到本节课让他们干什么,他们才更愿意参与接下来的学习活动。

还有《小人国》这节课,只看题目,不是很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可学习了儿歌之后,就一目了然了。这节课的儿歌是:“小变大,大变小,小人国里去探奇。茶杯变飞碟,皮鞋成了大房子!”读了这首儿歌,我们就理解了本节课原来是把小的物品画大,大的物品画小。一个茶杯会变成飞碟,而皮鞋竟成了大房子。那么,人自然就成了“小人儿”啦!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千万不要为了省事,把儿歌忽略掉,就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就不太清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更容易造成误解。

另外,儿歌的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课中的看图写话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往往都会配上一些插图。这些图画,意境优美,色彩鲜艳。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而美术课本中,是多幅插图配上一首儿歌,这首儿歌为学生观察课本插图,起到了很好地引领深化的作用。因此,从这点来说,低年级语文课和低年级美术课有相通之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互补关系。

因此,在实际的低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这些儿歌。这些儿歌通俗易懂,学生便于接受,更会让我们的美术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松柏中心学校:詹彭清

我采取“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和语言环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新生较快地认识掌握所学汉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1、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浅字。如我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2、对比教学

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当中采取对比教学尤为重要。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经过对比,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如“青”而至“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鸟”至“鸡”“鸭”“鹅”等。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马”为例,在学生掌握了“马”字后,再教“妈、吗、码、骂”等字就容易多了。字形中有“马”这个部首,都读ma,再进一步解释字意。如讲“妈”字,因为妈妈是女人,所以有个“女”字旁,“吗”是说话时带出的尾音,所以要加个“口”等。再通过引导学生多组词,以强化记忆。

3、创造语言环境

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主要是因为少数汉字音、意相远引起的。在教学中,完成了读准音、辨清形之后,字义的教学可以在语言环境中完成。特别是一字多意,同音字等,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能取得较好效果。如学生对“手”“首”混淆不清,常常用错,在教这两个字时,我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请学生上到讲台,黑板上写上这两个字,要求示范的学生抬起“首”,举起“手”,在讲解“和,合”时,做好一些奖励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两个字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做对的,奖一张“合格卡”,用错的,给一张“和不对”的卡片。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就深了。

下载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

    教学随笔--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教学随笔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娄丈子总校美铝希望小学张 琢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在我国教育史上......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汉字,在......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谈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浅析 我是一位从事小学教学近二十多年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低年级古诗教......

    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朱 玲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却是比较枯燥的学习内容,反复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五篇)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几点体会 教了几轮低年级,最大的感触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教学。要想学生有最大的发展,教师就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锦州师专初教一系普师2001级2班 董 薇指导教师:岳 强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幼儿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实验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本文试从操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