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避税
经常有很多客户问到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避税的问题,在此介绍一些避税技巧供各位网友们参考:影响应纳税额因索通常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也越小,因此,做税收筹划,无非是从这两个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分次领取劳务报酬可节税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日趋多样化。有些人在取得固定收入的同时,还利用掌握的知识,取得合法的劳务报酬收入。取得收入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是纳税,通过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可以使自己的合法净收入多一些。例如:王先生7月~9月取得同一项目劳务收入60000元,支付交通、食宿等费用9000元。有以下纳税方式:1、一次性申报纳税纳税人取得收入申报纳税,如果收入畸高,就可能被课以较高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缴纳较多的税款。而在收入较低的月份,作为纳税人又不能充分享受到税法为自己提供的各种优惠,如:定量或定率的一次性扣除,较低的税率。相对于业主来说,一次支付较大的费用,负担较重。一般情况下,当事双方不应采取这种支付方式。
2、改变支付方式,分次申报纳税
税法规定,属于一次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支付间隔超过1个月,按每次收入额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而间隔期不超过1个月,则合并为一次扣除法定费用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所以纳税人在提供劳务时,合理安排纳税时间内每月收取劳务报酬的数量,可以多次抵扣法定的定额定率费用,减少每月的应纳税所得额,避免适用较高的税率,使自己的净收益增加;对于业主来说,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经济负担有所减少,也乐于执行。此种方式,双方都有利可图。3、由业主提供相关费用,降低应纳税所得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采取由业主提供一定服务费用开支等方式,虽然减少了纳税人的收入,同时也减少了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比如,由业主向纳税人提供伙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来抵顶一部分劳务报酬。对业主来说,开支并没有增多,利益无损;对纳税人来说,这些伙食、交通等开支是纳税人的日常开支,若由纳税人用收入购买往往不能在缴纳所得税时扣除。可见,对于劳务报酬收入,纳税人通过筹划,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关键是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应约定领取报酬的数额和次数,明确相关费用由业主承担。分月发放奖金可以节税因此,把奖金集中在年终一次发放,比分月发放适用税率高,应纳税额也就增多。个人避税小案例12月份应纳所得税额=(总收入-扣除费用)×15%-速算扣除数=(1200+3000-800)×15%-125-385元两月共纳税=385+35=420元若王某将3000元奖金分别在12月份和次年1月各领一半,则王某应纳税额:两个月合计税额=165×2=330元这样,通过将收入均衡摊入各月的作法,使税率档次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来源:[财智网]太合富晨高级理财顾问袁永宁个人避税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第二篇: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yingle.com
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造就了很多富一代。当富一代将自己建立的企业股权转让给富二代时也是应该支付相应的税费的。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想到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能否不交税或少交税?下面赢了网为大家整理了股权转让税的相关内容。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营业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股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的规定,直系亲属间股权转让不缴纳营业税。
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于自然人股东取得股权转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让所得,应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财产转让所得以个人每次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具体计税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收入-财产原值-转让中发生的合理费用;应缴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
针对这种“合理避税”,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1、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规定,股权交易各方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并完成股权转让交易以后至企业变更股权登记之前,负有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义务的转让方或受让方,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扣缴)申报,并持税务机关开具的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或免税、不征税证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2、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问题的公告》,首次明确“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税务机关可采用本公告列举的方法核定股权转让所得。”也就是说有不有股权转让所得不是股权的转让方、受让方双方自己说了算,而是要按照公平交易价格计算,确定计税依据的权利在于税务局。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的公告》第十二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之一,视为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
(一)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份额的.其中,被投资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房地产企业未销售房产、知识产权、探矿权、采矿权、股权等资产的,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二)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初始投资成本或低于取得该股权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的;
(三)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一企业同一股东或其他股东股权转让收入的;
(四)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类行业的企业股权转让收入的;
(五)不具合理性的无偿让渡股权或股份;
(六)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其他情形.”
三、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对于直系亲属间的股权转让是否需要缴税,就目前的法律而言是要的,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继承或将股权转让给其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身份关系证明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对转让人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可以作为股权转让收入偏低的正当理由。明确界定将股权转让给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对转让人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属于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正当理由。
如果转让方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低到“零”的程度,则构成直系亲属间股权无偿转让或赠予,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直系亲属之间通过无偿让渡方式取得股权,按取得股权发生的合理税费与原持有人的股权原值之和确认股权原值;
尽管直系亲属间股权赠予不需要缴个税,但纳税人也需要注意税务机关的征管规定。税务机关建立建立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电子台账,将个人股东的相关信息录入征管信息系统,强化对每次股权转让间股权转让收入和股权原值的逻辑审核,对股权转让实施链条式动态管理。
有些地区对无偿转让股权行为作出了规定:对于继承、遗产处分、直系亲属之间无偿赠予股权的情况,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需要提供公证机构出具的赠与人和受赠人亲属关系的公证书、抚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养关系或赡养关系公证书(或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抚养关系或赡养关系证明)、《继承公证书》等相关证明,并填写提交《个人股东变动情况报告表》,税务部门应认真审核并留存复印件。
四、印花税
依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缴纳印花税。签订股权转让书据应按“产权转移书据”贴花,税率为0.5%。因此,直系亲属在股权转让中以股权面值为计税依据,按照0.5%的税率计算缴纳印花税。未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书立的书据,按照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通过上述的文章大家对于“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应该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就现有法律而言,没有任何一跳法律条文表明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不用交税,但是可以通过直系亲属间股权无偿转让或赠予就可以不用缴税。话虽如此股权转让还是要依据法律相关程序进行的。
来源:(直系亲属个人股权转让如何避税http://s.yingle.com/cm/314623.html)公司经营.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简述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基本含义 http://s.yingle.com/cm/824430.html
股东资格怎么取得,股东资格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429.html
股权转让后原公司的债务由哪方承担呢 http://s.yingle.com/cm/824428.html
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427.html
法院如何认定境外自然人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http://s.yingle.com/cm/824426.html
2018公司法人变更需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cm/824425.html
公司法人可以不是股东吗
http://s.yingle.com/cm/824424.html
股东在公司内部转让股份有效吗
http://s.yingle.com/cm/824423.html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其法人主体资格是否还存在 http://s.yingle.com/cm/824422.html
公司营业执照被吊销可不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http://s.yingle.com/cm/824421.html
注册公司监事人的职责
http://s.yingle.com/cm/82442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证合一后新公司成立程序
http://s.yingle.com/cm/824419.html
股权转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http://s.yingle.com/cm/824418.html
初创企业股权分配必须找对人
http://s.yingle.com/cm/824417.html
公司营业执照吊销后还能不能当法人 http://s.yingle.com/cm/824416.html
公司收益分配的顺序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m/824415.html
公司债务可以找法人进行赔偿吗
http://s.yingle.com/cm/824414.html
董事长秘书岗位职责 http://s.yingle.com/cm/824413.html 以股东抽逃出资另一未抽逃出资的股东应承担什么责任 http://s.yingle.com/cm/824412.html
公司私自为股东提供担保的行为合法吗 http://s.yingle.com/cm/824411.html
公司分立后诉讼主体是否会改变
http://s.yingle.com/cm/824410.html
企业法人代表死亡的,需要到工商变更登记吗 http://s.yingle.com/cm/82440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公司法)对股东直接诉讼有何规定(2018)http://s.yingle.com/cm/824408.html
股权转让意向书和协议书(2018最新)的区别 http://s.yingle.com/cm/824407.html
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的区别是什么 http://s.yingle.com/cm/824406.html
怎样确定公司股权转让纠纷中的诉讼主体资格 http://s.yingle.com/cm/824405.html
是否可以以政府信誉为公司债务进行担保 http://s.yingle.com/cm/824404.html
优先购买权是如何行使的
http://s.yingle.com/cm/824403.html
股东以债权出资需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cm/824402.html
公司不分红股东能否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 http://s.yingle.com/cm/824401.html
股权变更股东会决议 http://s.yingle.com/cm/824400.html X公司
企
业
改
制
资
产
处
置
方
案
http://s.yingle.com/cm/824399.html
股份有限公司在进行上市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http://s.yingle.com/cm/8243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分公司设立登记审核表
http://s.yingle.com/cm/824397.html
个体私营和民营的区别
http://s.yingle.com/cm/824396.html
客户欠款怎么起诉追讨
http://s.yingle.com/cm/824395.html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是否能够适用于股东内部的股权转让 http://s.yingle.com/cm/824394.html
校园高利贷4万还百万怎样解决
http://s.yingle.com/cm/824393.html
新增注册资本后修改股东会决议模板 http://s.yingle.com/cm/824392.html
股权转让什么情况下才会生效
http://s.yingle.com/cm/824391.html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后如何清算 http://s.yingle.com/cm/824390.html
股权转让中谁具有诉讼主体资格
http://s.yingle.com/cm/824389.html
监事会成员如何产生 http://s.yingle.com/cm/824388.html 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时 清算组由谁组成 http://s.yingle.com/cm/82438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的规定(2018)http://s.yingle.com/cm/824386.html
小公司向大公司的并购程序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cm/824385.html
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的界定标准(2018年)以及待遇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m/824384.html
网贷不还会上门要账吗
http://s.yingle.com/cm/824383.html
怎样注册房地产公司,注册房地产公司一般需要多少钱 http://s.yingle.com/cm/824382.html
公司上市的要求条件 http://s.yingle.com/cm/824381.html 股东股权转让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是否会受罚 http://s.yingle.com/cm/824380.html
公司减资的股东会决议召开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79.html
公司法对公司名称有什么规定(2018)http://s.yingle.com/cm/824378.html
抽逃出资怎么认定,有什么后果
http://s.yingle.com/cm/824377.html
未实缴出资的股权转让协议范本
http://s.yingle.com/cm/82437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变成股东需要提交哪些资料
http://s.yingle.com/cm/824375.html
进出口贸易公司注册条件
http://s.yingle.com/cm/824374.html
2018全部股权转让协议范文
http://s.yingle.com/cm/824373.html
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有何责任
http://s.yingle.com/cm/824372.html
注册一人有限公司股东决定的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71.html
私营公司固定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http://s.yingle.com/cm/824370.html
股权变更协议范本 http://s.yingle.com/cm/824369.html 股东查账权怎么行使 http://s.yingle.com/cm/824368.html 股东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吗 http://s.yingle.com/cm/824367.html
强制执行股权的基本程序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cm/824366.html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受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cm/824365.html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cm/82436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企业动迁材料中涉及到企业搬迁的材料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63.html
未实际缴纳的认缴部分的股权可以出质吗 http://s.yingle.com/cm/824362.html
监事会在公司的地位 http://s.yingle.com/cm/824361.html 怎么确
定
股
权
转
让
生
效
时
间
http://s.yingle.com/cm/824360.html
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59.html
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不分配股利该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cm/824358.html
有限责任公司的隐名股东权利如何体现 http://s.yingle.com/cm/824357.html
单位合并重组债权债务关系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cm/824356.html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55.html
合肥市市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的操作程序 http://s.yingle.com/cm/824354.html
企业注销申请书(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cm/824353.html
派生诉讼有哪些问题 http://s.yingle.com/cm/82435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是否都具有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利 http://s.yingle.com/cm/824351.html
股权转移和股权转让的区别
http://s.yingle.com/cm/824350.html
隐瞒公司债务进行转让股权可以撤销吗 http://s.yingle.com/cm/824349.html
网贷欠1500有事吗 http://s.yingle.com/cm/824348.html 成立担
保
公
司
需
要
哪
些
条
件
http://s.yingle.com/cm/824347.html
公司收购法律意见书的内容
http://s.yingle.com/cm/824346.html
新公司法完善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和议事规则 http://s.yingle.com/cm/824345.html
公司股权受让方有哪些财务上的法律风险 http://s.yingle.com/cm/824344.html
欠网贷欠太多有什么后果
http://s.yingle.com/cm/824343.html
法人做了违法的事情监事人有责任吗 http://s.yingle.com/cm/824342.html
国有股权转让操作程序
http://s.yingle.com/cm/824341.html
股权收购协议 http://s.yingle.com/cm/82434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股东权的权利可以怎样分类
http://s.yingle.com/cm/824339.html
公司营业执照吊销的影响后果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38.html
公司法对股权转让是如何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cm/824337.html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的条件限制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36.html
隐名股东投资协议签订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http://s.yingle.com/cm/824335.html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是如何的 http://s.yingle.com/cm/824334.html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条款有哪些 http://s.yingle.com/cm/824333.html
债权债务的混同效力如何
http://s.yingle.com/cm/824332.html
2018年最新资产评估收费标准(2018年)http://s.yingle.com/cm/82433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三篇:浅析企业避税行为
浅析企业避税行为
09会计X班 学号 XXXX 卯发敏
纳税是每个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在日常生活当中凡是发生了应纳税行为的个人和单位都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如实申报纳税。可是,在实际的情形中总有些职业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不高的人去想方设法的偷税、漏税、骗税,以至于当大众看到避税这个字眼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上述这些可恶的违法行为来,其实,只要是合理的避税行为都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其并不与相关法律发生任何冲突,无论在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是在企业的日常业务当中,合理避税无疑是一种明智而有效的行为。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应当积极履行其应纳税和充当扣缴税义务人的义务,如实申报,如实纳税。可是在日常的经济业务当中往往需要一个企业适时的做出相关纳税方案的调整和决策,这就不得不面对采用哪种方式去纳税的问题,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就是追求其企业价值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哪种纳税方案最节省开支和成本就应当采用。因此,合理避税就是一种最适合的选择了。合理避税为什么是一种正确的纳税行为呢?这是因为合理避税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可以更好的节约成本和费用开支从而使其所追求的利润达到最大化。为了更好的理解合理避税的内涵,首先需要阐述一下什么叫做合理避税,合理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允许的办法,做适当的财务安排和税收筹划,在不违背税法规定的前提下,以不违法的手段减轻和解除税负,躲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纳税人做出的此项行为是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是对相应纳税方案的一种优化选择,明智的安排自己所面对的种种经济业务从而获取正当的经济效益的行为。我们也可以是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纳税筹划”,从本质上来看,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合法的节税行为。税收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它不仅涉及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和股东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通过合理避税的的方法减轻税收负担,在最大程度上减轻本企业的税负负担,已成为当前企业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一般通用的避税方式就是投资方案避税法。就是指企业利用税法中对投资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通过投资方案的选择达到避税的目的。以企业的直接投资产生的所得税为例,企业对直接投资的综合评估,主要是考虑投资的回收期,投资的现金流出和流入的净现值,项目的内部报酬率等财务指标。我们要考虑的税收因素,主要是影响这些指标的税收政策。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税率优惠和税额扣减等方面的优惠,投资者应该在综合考虑目标投资项目的各种税收待遇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评估和选择,以期获得最大的投资税后收益,在直接投资方式中,应该选择设备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而不应选择货币资金投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投资资本,还可以通过多列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缩小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较为理想的避税方式应当是转让定价避税法,1
这主要是在经济活动中相关联的企业各方不依据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而进行自主定价,但必须通过转让的方式来实现,他们根据自己的收入来确定产品的转让,这个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双方完全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的,其实质就是由于等量的利润在不同所有者身上适用的税率不同,通过关联企业间的价格转让和利润转让以达到避税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这种方法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普遍存在。不过,这中间的尺度必须要掌握好,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内幕交易或者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上述企业避税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分门别类的避税法,因为税收的科目不同和企业所实际面对的经济业务不同可以分大概以下几种,但是在实际中需要当事人灵活运用,其他还包括成本计算法避税,资金筹集避税,资产租赁避税法以及相当广泛应用的地域投资避税法。下面我们分析一个简单的小例子来看看企业在实际经济业务中的合理避税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关于建筑业交营业税的税收筹划的问题中,甲单位发包一项建设工程。在工程承包公司乙的协助下,施工单位丙最后中标,于是甲与丙签定了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100万。乙公司未与甲单位签定建筑安装合同,而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丙支付乙服务费100万。乙公司应交营业税:100*5%=5万元,如果乙公司直接与甲单位签定合同,合同金额为1100万元。然后乙公司再把工程转包给丙公司,分包款为1000万元。这样乙公司应交营业税(1100-1000)*3%=3万元。这样的话可以直接节约成本两万元,所以,进行工程承包的合同应避免单独签定服务合同,同时,还要保持总包和分包的完整性。
在我们具体分析了企业主要方面的相关合理避税的问题以后,我们不难得出合理避税就是一次正确的税收筹划,实质上一次税收转嫁筹划。它的真正目的不是少缴税款或者蒙骗国家的税务机关,是努力是个人或者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价值最大化。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从合法性和行为发生时间上加以区别。做任何事都应当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合理避税也概莫能外,具体来说,应当遵守合理合法原则,事前筹划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防范原则。其实,合理避税对一个企业的具体负责人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要求相当高,并且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不能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负责人的工作经验同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最后,对一个企业的避税行为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和区别。合理避税是避税,但是避税并不一定就是合理避税。“合理”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是合理的避税是当事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进行的业务操作,其后果是造成国家财政的直接损失,扩大了利用外资的代价,直接破坏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使得一国以至于国家社会的收入和分配发生扭曲。也可以这么说吧,避税是人为恶意的进行税法上的漏洞选择,属于投机,打擦边球的行为,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它的出现对于社会公德及道德造成不良侵害,使诚信纳税受到威胁,造成守法经营在市场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侵犯了税收法律法规的立法意图,使其公正性、严肃性受到影响。而国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也意识到这些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当前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的推广,国家税务机关所进行的反避税措施也在进一步强化,哪里有避税哪里就有反避税,无形中起到了相互监督遏制的作用。所以恶意的企业避税行为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企业合理避税的出发点是基于一种有效而提高效率,少走不必要的弯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观点的,本质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与避税就有很清晰地区分了,恶意避税行为是一种危险行为,随时都可能构成违法,所以我们提倡的只是合理避税行为。
第四篇:恶意避税案例
以下案例分析题目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形式为幻灯片格式(包括小组成员的组成、组长及各组员的分工情况、案例的简单介绍、分析及结论)
案例分析题1
联邦检察官调查毕马威
近两周来,美国司法部联邦检察官介入了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因为根据美参议院犯罪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该事务所涉嫌兜售非法避税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避税“秘籍”使毕马威几百个客户少缴了10多亿美元的税收。作为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已涉嫌税收欺诈。
毕马威让政府一年损失10多亿美元司法部对毕马威的调查,源于国内收入局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该报告称,近年来毕马威开发了多种避税方案,而且每个方案都有代号,如“亮点”、“反面”、“校园”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债券相关发行溢价结构”(BondLinkedIssuePremiumStruc鄄ture)简称“Blips”的避税方案。据悉,该方案的目标客户是年收入和资本利得一般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其具体的避税方法是通过编织一张错综复杂的债务网,想办法增加纳税人的损失和其他列支费用,以降低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从而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比如纳税人可以找一家有合作关系的银行,首先贷款5000万美元,再借款买入该银行价值2000万美元的股份。然后再把这些钱存入该银行,把这些股份交给该银行的信托部门管理。几个月后纳税人把所贷的钱如数归还银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贷款利息,这样,纳税人就增加了自己的税前费用。经过复杂的转换,该纳税人本来的2000万美元收入就成为其可列支的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了。而为实施这个避税方案,该纳税人付出的成本只不过是贷款一借一还所产生的利息差,实在是太划算了。据悉,在1999年~2000年间,毕马威至少把该避税方案卖给了186位纳税人,使政府损失了约12.8亿美元的税收。
国内收入局的报告公布后,美国参议院犯罪调查委员会就Blips及其他避税方案举行了听证会。据该委员会调查,除了Blips外,毕马威还开发兜售了一个名为“公司慈善捐助”的避税方案,该方案主要是为那些向股东分配收入并替股东纳税的公司纳税人设计的。为了使这些纳税人少缴公司所得税,毕马威建议他们在纳税前,临时拨付给某个慈善团体一定的款项,或者专门发行一些没有表决权的股票,并把这些股票捐赠给某个免税团体。根据美国税法,给慈善团体的捐赠可以获得税前扣除,这样该纳税人就可以获得税收减免。
而在2002年爆出的美国世通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中,毕马威也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美国司法部首席检察官森博格指出,毕马威在为世通公司提供会计咨询服务时,曾为其设计了一套避税方案,即建议世通总公司替其设在美国20个州的分公司支付诸如“高级管理前瞻”等服务费用,这样,这些分公司在缴纳州所得税时就可以将这些费用当作无形资产进行扣除。1998年~2001年间,世通公司利用这一方案共偷逃了20个州200多亿美元的税款。
毕马威推销避税方案问题严重,参议院犯罪调查委员会除了将此事提交给参议院外,还把这一问题转交给了美国司法部,请求其对毕马威进行调查。
避税在美国大行其道其实,目前在美国,动“避税”脑筋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止毕马威一家,同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永公司也很早就开始了行动。2001年,该公司曾向美国著名通讯公司斯普林特公司推销股票期权避税方案,使该公司少缴了1.23亿美元股票期权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而股票期权避税只是安永推销的众多避税方案中的一种。除此之外,安永还在近几年向几千名美国富人推销了多种避税方案。
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一些会计公司开始兜售避税方案。1991年,美会计行业调整执业规则,规定会计师在进行税务咨询时,可以从为客户省下的税额中提成,而不只是按小时收费。根据这一规定,一个避税方案开发成功后,会计师事务所大都可获得高额利润,通常是避税额的10%~40%。这极大地促进了避税业务的兴起,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争先恐后开发避税业务,很多大型事务所都组建了专门团队开发避税方案,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销,并确定了推销避税方案的收入目标。去年11月,美国参议院犯罪调查委员会公布了毕马威的一封内部电子邮件,其中显示,毕马威为避税业务确定的收入目标为年2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而据相关报告,在1997年~2001年间,毕马威出售避税方案的收入至少为1.24亿美元,收入之丰厚可见一斑。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种避税方案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
避税方案肆意流行,除了会计公司的开发热情外,来自纳税人的需求也把这一市场催生得一片兴旺。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批暴富的新贵成为避税方案的主要购买者。美国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内伯斯工业公司利用从会计公司购买来的避税方案,把注册地设在百慕大,法定总部设在巴巴多斯,而其经营重心实际却在休斯敦。根据美国税法,公司税税率为35%,而巴巴多斯的公司税率很低,百慕大根本不征公司税,这样该公司在2002年少纳税1000万美元。
可以说,节税几乎是所有公司的追求,而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和缺乏避税技巧等原因,许多公司自己较难找到避税窍门,于是大多数公司就向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在利益的驱动下,双方一拍即合。美国有媒体尖锐地指出,这些避税方案其实就是逃税方案,这种合作的实质也是为双方牟取巨额利益。
“猫鼠”之间战争激烈
如果把税务局和司法部门比喻为守护粮仓的猫,那么,千方百计偷逃税款的公司、个人及为逃税出谋划策者就好比是偷吃粮食的老鼠,在各个国家,这场“猫”和“老鼠”的战争都一直在进行,而在美国这一战争显得尤为激烈。
避税方案大行其道,给政府税收造成严重损失。据美国财政部估计,非法避税每年使政府损失税收达100多亿美元。2002年起,美国国内收入局把开发、销售和使用避税方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对包括4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92家会计公司、法律公司和报税服务机构进行调查,要求这些公司登记其向客户推荐的一切避税方案,并向国内收入局提供使用这些方案的纳税人名单。同时,国内收入局有权监控会计公司的税务咨询运作程序,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违法嫌疑的税务咨询,将进一步调查详细资料。
仅2002年一年,国内收入局就查处了8.21万件避税案,有数百名开发、销售和使用避税方案的个人被彻底调查。同时,国内收入局还起诉毕马威和BDOSeidman,称他们销售给客户的避税方案是违法的。2002年6月,普华永道会计公司在国内收入局的压力下,向其提供了有关避税方案的资料,并交了100万美元的罚款。2003年7月,安永公司也同意向国内收入局缴纳1500万美元的罚款,并保证不再向客户推荐非法的避税方案,同意接受定期检查。
但在此事上,毕马威表现得最顽固,一直不愿向国内收入局提供购买避税方案的客户文件。该公司税务服务部负责人表示,政府在这方面法律规定不严,对于什么属于合法节税、什么属于非法避税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到现在毕马威出售的避税方案中,没有一个是被明确规定为非法的。但随着对毕马威的调查步步加深,该公司的态度也有所转变。最近,为了减轻处罚,争取主动,毕马威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销售避税方案的事都发生在过去,以后事务所不再推销这些方案,并对本公司的避税方案进行了一次严格的重审。今年1月,毕马威又对其管理层进行了重大重组,49岁的副董事长兼税务服务部副董事长杰夫·斯蒂恩离开了毕马威;公司税务部个人财务计划的首席合伙人杰夫·艾思彻特也已离职;过去两年一直担任该事务所税务服务部门副董事长的理查德·史密斯的职位也有变动。有关报道称,毕马威希望通过重组,推进其与国内收入局之间的和解。而此次,面对司法部的调查,毕马威也表示“愿意合作”。
毕马威前途未卜毕马威前景如何目前还很难预料。有分析家认为,其结局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比较乐观的。即有关部门接受毕马威的辩解,承认Blips等避税方案是毕马威过去的业务,现在已经停止。那么,根据美国税法,对销售的每个避税方案只罚款1000美元,假定毕马威向186个纳税人销售了避税方案,那么毕马威将被处以18.6万美元罚款。这么少的罚款,对于毕马威而言仅是九牛一毛。第二种比较悲观。即参议院认为毕马威的避税方案涉嫌税收欺诈,将通过修改现行税收法律,颁布新法案对毕马威加重处罚。那么毕马威的经营活动肯定会因为巨额罚款而受影响。还有一种后果更严重,那就是,如果参议院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税收筹划和纳税服务业务的公信度产生质疑,那么,毕马威不仅要受到严厉的处罚,而且其内部管理体系也将面临变革,税务服务部门很可能会独立出去,像过去从毕马威事务所分离出去的咨询部门一样,让税务部门自我发展。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毕马威都将经历一场阵痛。
近年来,国内收入局与会计公司的一连串争端,引起了美国政府各界对税收征管的高度关注,为了堵住税收漏洞,参议院犯罪调查委员会一再呼吁国会重新修订税法,加重对开发、销售避税方案的机构和使用避税方案的个人的处罚。该委员会成员莱文介绍,现行美国税法规定,某纳税人被查出滥用避税方案,那么该纳税人将受到所偷逃税款1%的罚款,而推销该避税方案的机构仅被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这对于销售避税方案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巨大的利润诱惑使会计师事务所推销避税方案的利益远远大于可能受到的罚款。
除了加强立法外,相关部门还提出要制定措施,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税务咨询服务。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主席麦克唐纳最近在一次会议上透露,该委员会将制订相关规则,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税务咨询服务。果真如此,会计师事务所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想再打避税方案的算盘,恐怕要难了。
分析要求:通过上述案例,你对避税有何认识?避税是““猫鼠战争”吗?试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纳税人的避税行为。
案例分析题2:
毕马威“恶性避税”及其分析
2005年8月26日“四大”之一的毕马威(KPMG)在位干纽约的地方初审法庭公开承认向客户兜售“恶性避税”,并同意支付4.56亿美元。按2004年毕马威1524名美国在册合伙人计算,人均约30万美元。涉案的8名前税务合伙人和1名律师将另案受到起诉。由此,一度沸沸扬扬的毕马威“刑事起诉”之迷尘埃落定。避税是各国税收征管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文首先介绍毕马威恶性避税案,然后讨论美国司法部对处罚的斟酌并分析美国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
激进之祸
企业在经营中要进行合法的税务筹划((Tax Planning)。而偏激的筹划,即以避税(Tax Avoidance)或逃税(TaxEvasion)为目的的筹划,则被称为纳税计谋(TaxSchemes),属非法行为。法律和税收条例提供了判别的原则和标准。根据美国联邦税务署(Inland RevenueService,IRS)的定义,避税手段(Tax Shelters)是指旨在规避联邦所得税而建立的合伙或其他实体;旨在规避联邦所得税而进行的投资或财务安排以及其他的计划或安排。实践中,避税合法性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果说避税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尚属合法,那么恶性避税手段(Abusive Tax Shelters)则属非法,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违立法宗旨。
20世纪90年代,恶性避税在美国渐呈蔓延之势,“五大”均有不同程度的染指。比如,在2002年IRS明确恶性避税非法之前,安永(Ernst & Young)已向132个客户提供过此类服务,获得收入约2780万美元。“或有递延交易”(Contingent Deferred Swap)是安永的拳头避税产品。它通过复杂的交易设计将客户的营业收入报告为资本利得。由于资本利得的适用税率低于营业收入的税率,所以客户得到了避税的好处。2003年7月安永以1500万美元的罚款了解了IRS对它的指控。
毕马威是这次恶性避税的出头之鸟。早在1997年,毕马威就专门成立了一个税务创新中心,专门研究避税产品的开发。该中心逐年制定非常激进的目标。以2001年为例,目标是150项产品提案。员工的各种提案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有潜质的提案要经历一个冗长的开发和审批程序,包括“税务创新中心”的技术可行性和盈利现实性论证:“纳税业务部”的合法性和技术创新论证;以及“实务与职业部”的合法性和其他问题的再论证。其他问题主要有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执业政策、对客户的风险披露、产品的私密性、营销限制、收费安排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事务所的声誉等。毕马威在推销中总是声称其产品的合法性。但现实中盈利性往往会取代合法性而成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尤其是在竞争压力的情况下。审计部门是产品推销一个主渠道。2000年毕马威甚至推出“联手方案”,即让审计团队与税务团队合力推销。毕马威还同银行、律师事务所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共享客户资源以扩大市场。它还借法律意见书来打消客户对产品合法性的疑虑。保险也是毕马威的营销手段之一。
根据国会的调查,毕马威从四种避税手段(FLIP,BLIPS,OPTS和SC2)中获得1.24亿美元的收入。这些避税手段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为纳税人带来可以抵销应税收益的虚假的应税损失。1999-2000年至少有186位富人在纳税中使用了“债券溢价结构”(Bond LinkedIssue Premium Structure,BLIPS)。由此,毕马威获得约5300万美元的收入。IRS对避税的监管依赖三种信息:纳税申报、实务注册和客户登记。据调查,毕马威采用一系列手段来规避IRS的监管,包括不遵守注册、登记规定;让客户采用非常规的纳税申报方法;以及拒绝IRS的传唤等。多年来,毕马威从未对其避税产品予以注册。对客户,它声称其产品不属于避税。毕马威受到的指控还包括误导调查和隐匿证据。
处罚之斟
司法部称:毕马威的所作所为使国家税收遭受了25亿美元的损失。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税收刑事案。处罚不力就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刑事起诉可能会将毕马威置于死地,重演安达信“碎死”的悲剧。为此,司法部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据2005年6月底《华尔街日报》的一份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在制定紧急预案,以防毕马威刑事起诉之不测。因为司法部的刑事诉讼会立刻触发客户成批变更审计师,从而导致股票市场发生震荡。预案的设想之一就是暂时豁免上市公司审计与非审计业务分离的要求。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责任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Office,GAO.该机构2004年以前的名称为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在200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道:“四大”成员的碎死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为它们的审计涵盖了约80%的美国上市公司。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安达信案的戏剧性过程作一个简要的回放,以便把握今次司法部对毕马威的量刑。
2001年12月2日,安然宣告破产,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公司破产案。次年3月14日,美国司法部对安然审计师安达信提起刑事诉讼,罪名是销毁安然档案,阻挠司法调查。作为“五大”之一的安达信,当时拥有约2300家上市客户。刑事诉讼使这些客户不得不立刻解聘安达信。2002年6月15日位于休斯顿的联邦法庭裁定安达信罪名成立。由此,安达信自动丧失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其遍布于84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所也不得不“改换门庭”,并入“四大”。顷刻之间,一个在全球拥有约8.5万名员工的会计公司几乎化为乌有,仅在芝加哥总部保留了约200名员工,以处理诉讼等善后事宜。可是,2005年5月31日安达信的上诉获得了成功,即美国最高法庭推翻了休斯顿法庭对安达信的有罪判决,其理由是“法庭对陪审团的指令不当”。这一终审裁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安达信洗刷了名声,但却无法让它起死回生。“四大”已成现实。
但是,对司法部以及其他政府监管机构来说,这一看似“亡羊补牢”的判例却有着相当微妙而深远的含义。三年前,安达信的辩护律师在休斯顿法庭判决后就公开鸣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公司谋杀案”。谁是元凶?不言自明。安然丑闻曝光后,美国大幅修改了公司、证券等立法,并显著加大了违规的处罚力度。这是“矫枉过正”之举,其必要性勿需赘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感受到新法规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昂贵的实施成本。新的“矫枉过正”接踵而至。例如,2004年以来媒体对萨—奥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质疑便时起时伏。应该说,萨一奥法案确实存在着立法仓促的问题。如果说安达信的有罪判决给子投资者和安然员工以公道的话,那么其后的无罪判决则是还了安达信员工以公道。安达信在美国曾有3万名左右的员工,绝大多数与安然丑闻毫无瓜葛,但却成了无辜的殉葬品。因此,有人建议:对公司的刑事起诉应该慎之再慎。
司法部的立场是:违法者必须绳之以法,包括个人和法人。就此案而言,既然司法部认定为“刑事”,那么又为何放弃了刑事起诉?美国司法部长艾伯托。冈萨雷斯(Alberto Gonzales)解释道:我们“既要让毕马威承担责任、痛改前非;又不至于处罚过重、殃及无辜。”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安达信案的影响,或者说是基于安达信案的一种“矫枉过正”。如上所述,涉案的8名前税务合伙人和1名律师将成为刑事起诉的主要对象。案发后,这些人业已脱离毕马威。作为法人,毕马威不仅要承担巨款罚赔,而且还必须接受独立督察之监督,至少为期3年。司法部已指派SEC前主席理查德。布里登(RichardBreeden)为独立督察。他曾担任法庭为世通公司(WorldCom,后更名为MCI)指派的独立督察。毕马威一旦违反承诺,司法部在5年内仍保留起诉的权力。另外,毕马威还受到30天的“冻结客户”处罚,即30天内不得接纳新客户。在接受监督期间,IRS还对毕马威向客户提供的税务意见享有额外的审查权。显然,司法部旨在传递一个信息:对违法行为严惩不怠。但有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质疑:“四大”的影响之大已经到了法律也不得不妥协的地步。
IRS将毕马威在1997至2001年期间提供的避税手段判为无效。这意味着客户将蒙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客户开始状告毕马威,声称他们轻信了毕马威对避税手段的合法性陈述。目前,毕马威和SAB&W律师行(SidleyAustin Brown &Wood)已原则同意向这些客户支付1.95亿美元的赔偿(其中毕马威承担80%);向控方律师支付3000万美元赔偿。控方律师指出:这一金额实在是便宜了毕马威和SAB&W,因为它是按客户的付费来确定的,而不是按客户的实际损失来计算的。值得一提的是,SAB&W系由芝加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西—奥律师行(Sidley Austin)同纽约的布—伍律师行(Brown&Wood)于2001年合并而成。该律师行为毕马威的ATS出具法律意见书。
征管之迁
在美国,IRS是税收的主要征管者。上世纪90年代末纳税人对IRS抱怨多多。国会曾为此举行公开听证,并于1998年通过了《IRS重组与改革法案》(IRS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Act),旨在将IRS的职能由征税提升为服务。但是,这使IRS本来就非常有限的资源变得更加拮据。有数据显示,1992年IRS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抽查审计率为0.66%;而2002年这一比率更降为0.16%0IRS对恶性避税建议刑事诉讼的案例数也从1992年的2073起降为2002年的1025起。这就是说,纳税人受到避税查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00年2月IRS设立了一个避税调查办(Office of Tax Shelter Analysis,OTSA)o布什总统提议将2003年IRS预算增加5.25 % a 2004年10月22日,布什正式签署《增加就业法》(Gobs CreationAct),为遏制和打击避税提供了法律依据。同年12月IRS完成了对其230号条例(Circular 230)的修订。其幅度之大,有人甚至将其喻为税收征管的“萨—奥法案”。IRS真正加大了对避税的调查与处罚。
IRS明确了六种必须报告的交易类型,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避税。它们分别为:
(1)定性的交易(ListedTransactions),即已被IRS明确的避税交易;
(2)私密性交易(Confidential Transactions),即限制纳税人披露业务设计和纳税安排的交易;
(3)合约保护交易(C ontractualTransactions),即将付费同节税额挂钩,并在节税不果时悉数退还的交易;
(4)纳税亏损交易(Loss Transactions),即产生节税性亏损的交易;
(5)财税差异交易(B ook-TaxDifference),即导致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出现巨额差异的交易;
(6)瞬间持有交易(Brief Holding Period),即涉及短暂持有的交易。
(2)至(6)为潜在的避税,或者说,它们已经具备避税的特定征兆,因此需重点审核o(I)为现实的避税。截止2005年5月24日,IRS定性的避税交易有3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之后定性的。就交易内容而言,主要涉及合伙、雇员报酬、股票期权、信托、债券、租赁、外币期权、保险、捐赠、国外税收减免等。
《增加就业法》颁布之前,IRS对避税手段也有披露要求,但却没有针对纳税人的处罚。根据《增加就业法》,IRS可以处罚没有恰当披露应报告交易的纳税人,且不论其是否压低了应税收益。具体而言,自然纳税人为1万美元,而其他纳税人则为5万美元。如果涉及定性交易的披露,则分别为10万美元和50万美元罚款。IRS对避税促销商的披露要求包括实务注册称客户登记两个方面。在《增加就业法》颁布之前,对不进行实务注册或提供不实、不全信息的处罚偏轻。具体处罚是避税手段投资总额的I%或500美元,两者择大而定。而新的处罚则增加到5万美元。如果涉及定性交易的披露,则处罚为20万美元或所得收益的50%,两者择大而定。关于客户登记,过去是遗漏一个客户处罚50美元,处罚总额最多不超过10万美元。而新的规定是:对接到书面通知20天后不提供客户名册的促销商处以每天1万美元的罚款。罚款总额不予封顶。
对避税手段的恰当界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纳税人同IRS的分歧只能付诸法庭裁决。法院建立的司法原则包括:
(1)虚假交易原则(Sham Transaction)。法院不允许两种虚假交易。第一,事实上的虚假,即那些根本没有发生过的虚构交易;第二,实质上的虚假,即那些发生了但缺乏经济实质和商业目的的避税交易。它含盖了以下两项原则。
(2)经济实质原贝Q(Economic Substance)。税法要求的公司行为必须具有经济实质,即存在纳税利益之外的交易结果。
(3)商业目的原则(Business Purpose)。它讲求纳税人参与交易之动机,即是否具有纳税利益之外的商业目的。与经济实质相比,这一原则更加主观。
(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如果公司构建的复杂交易(弯路)与简单的交易(直径)在经济实质上别无二致,那么不同交易路径的应税额应该相同。这一原则旨在防止以避税为目的的人为复杂交易。
(5)分步交易原则(Step Transaction)。该原则认为:如果公司构建一系列的连环交易,那么各项分步交易都应具备经济目的,否则,连环交易应视同一项单一交易。
前车之鉴
首先,毕马威的避税丑闻对会计职业可谓“雪上加霜”,不仅事关声誉而且涉及监管。监管机构可能会对会计师业务实施进一步的限制。2005年7月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已向SEC提出建议,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向其审计客户及客户高管人员提供纳税服务。但是,进一步限制的可能性会因为人们对萨一奥法案实施成本的担忧和批评而大大降低。其次,司法部将毕马威的刑事起诉予以延期,以观后效。如果毕马威能认真履行协议,即放弃避税、兑现处罚、配合调查,那么司法部将于2006年12月31日后撤销刑事起诉。这对毕马威来说可谓“不幸之万幸”,但对涉案的合伙人而言则是“不幸之不幸”,因为事务所不仅不能为他们分担责任,而且还要向司法部提供证据。应该说,这里也有一个公平的问题,因为这里的个人所为是事务所授权认可的。最近,司法部又起诉了另外10名毕马威合伙人。再次,美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避税的调查和处罚。2004年12月IRS修订了230号条例。该条例是美国税收征管的主要依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美国的改革有两个重点:
(1)提升信息披露之要求,即在纳税申报(Tax Return)中强制信息申报(Information Returns)
(2)加大处罚的范围和力度,即从避税的设计推销者扩展到它的消费者—纳税人,并加重相应的处罚。
但有学者指出:美国目前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避税,因为从法院的判例结果来看,司法部和IRS仍然是败多胜少。美国的司法独立是制度原因。就技术而言,避税的判别标准存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导致纳税人、IRS和法院判断上的不一致。最后,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蔓延的避税手段可谓名目繁杂。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避税手段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离不开外国公司的参与;离不开一个“壳”,即设立公司或合伙;离不开债券、外币、利率、期权等金融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公司设立门坎的降低、以及金融工具的发展,避税问题的研究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包括理论、案例和政策的研究。相应的处罚。但有学者指出:美国目前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避税,因为从法院的判例结果来看,司法部和IRS仍然是败多胜少。美国的司法独立是制度原因。就技术而言,避税的判别标准存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而导致纳税人、IRS和法院判断上的不一致。最后,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蔓延的避税手段可谓名目繁杂。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避税手段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离不开外国公司的参与;离不开一个“壳”,即设立公司或合伙;离不开债券、外币、利率、期权等金融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公司设立门坎的降低、以及金融工具的发展,避税问题的研究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包括理论、案例和政策的研究。
分析要求:对毕马威“恶性避税”丑闻,为什么从“法院的判例结果来看,司法部和IRS仍然是败多胜少”,如果理解“恶性避税”?从该案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第五篇:增值税避税筹划案例
增值税避税筹划案例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度的一种流转、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进行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现行的增值税法已经作了重大变革,更趋于公平和规范,充分体现了主体税制与市场机制协调性的原则。
我国现行增值税具有普遍征收、价外计税、使用专用发票、税简化的特点。现行 增值税制充分体现了“道道课征、税不重复”的基本特性,反映出公平、个性、透明、普遍、便利的原则精神,对于抑制企业偷税、漏税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税 法中的多种选择项目依然为纳税人进行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如何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能性为我们企业的合理避税服务呢?这里将针对纳税人的 不同情况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结合不同的方法,如利用购进扣税,利用增值税的 减免规定,利用分散优势,利用联合经营,利用“挂靠”,利用混合销售等等为读者 提供实际实践的思路和具体操作的方法。一般纳税人的避税筹划案例、小规模纳税人 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扣税凭证避税筹划案例、进项税额调整避税筹划案例、利用增 值税的减免规定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挂靠”避税筹划案例、利用“分散优势”避税 筹划案例、利用“联合经营”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混和销售”避税筹划案例和购进 扣税筹划案例。
一般纳税人的避税筹划案例
除特殊委托加工和进口货物的纳税人外均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 基本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这样,一般纳税人的避税筹划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利用当期销项税额避税
销项税额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就销售额依照规定的税率计算所销货物 或应税劳务的税额。销项税额在价外向购买方收取,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利用销项税额避税的关键在于: 第一,销售额避税;
第二,税率避税。一般来说,后者余地不大,利用销售额避税可能性较大。就销 售额而言存在下列避税筹划策略:
(一)实现销售收入时,采用特殊的结算方式,拖延入账时间,延续税款缴纳;
(二)随同货物销售的包装物,单独处理,不要汇入销售收入;
(三)销售货物后加价收入或价外补贴收入,采取措施不要汇入销售收入;
(四)设法将销售过程中的回扣冲减销售收入;
(五)采取某种合法合理的方式坐支,少汇销售收入;
(六)商品性货物用于本企业专项工程或福利设施,本应视同对外销售,但采取 低估价、次品折扣方式降低销售额;
(七)采用用于本企业继续生产加工的方式,避免作为对外销售处理;
(八)以物换物;
(九)为职工搞福利或发放奖励性纪念品,低价出售,或私分商品性货物;
(十)为公关将合格品降低为残次品,降价销售给对方或送给对方;
(十一)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销货退回或者 在发生的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抵扣。利用当期进项税额避税
进项税额是指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已纳的增值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 项税额,限于增值税税款抵扣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和购进负税农产品的价格中所含 增值税额,因此进项税额避税策略包括:
(一)在价格同等的情况下,购买具有增值税发票的货物;
(二)纳税人购买货物或应税劳务,不仅向对方索要专用的增值税发票,而且向 销方取得增值税款专用发票上说明的增值税额;
(三)纳税人委托加工货物时,不仅向委托方收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要努力 争取使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尽可能地大;
(四)纳税人进口货物时,向海关收取增值税完税凭证,并注明增值税额;
(五)购进免税农业产品的价格中所含增值税额,按购货发票或经税务机关认可 的收购凭据上注明的价格,依照10%的扣除税率,获得10%的抵扣;
(六)为了顺利获得抵扣,避税者应当特别注意下列情况,并防止它发生:第一,购进货物,应税劳务或委托加工货物未按规定取得并保存扣税凭证的;第二,购进免 税农业产品未有购货发票或经税务机关认可的收购凭证;第三,购进货物,应税劳务 或委托加工货物的扣税凭证上未按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或者所注税额 及其他有关事项不符合规定的;
(七)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将部分固定资产附属件作为原材料购进,并获得进项 税额抵扣;
(八)将非应税和免税项目购进的货物和劳务与应税项目购进的货物与劳务混同 购进,并获得增值税发票;
(九)采用兼营手段,缩小不得抵扣部分的比例。
以上两大类策略,是从可供避税筹划的实际操作的角度着眼而提出的。从本质上 说可归纳为:一是争取缩小销项税额;二是争取扩大进项税额,其效果是从两个方向 压缩应缴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的避税筹划案例
对不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由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 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征收率6%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 进项税额。
增值税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差别待遇,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 进行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可以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这一 点进行避税筹划。
人们通常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并非尽然。我们知 道,纳税人进行避税筹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税负支出,降低现金流出量。企业为 了减轻税负,在暂时无法扩大经营规模的前提下实现由小规模纳税人向一般纳税人的 转换,必然要增加会计成本。例如,增加会计账薄,培养或聘请有能力的会计人员等。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由于税负减轻而带来的收益尚不足以抵扣这些成本的支出,则宁可 保持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除受企业会计成本的影响外,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也并不总是高于一般纳税人。以下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假定某物资批发企业,年应纳增值税销售额300万元,会计核算制度也比较健 全,符合作为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增值税率,但该企业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 扣的进项税额较少,只占销项税额的1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纳增值税额为4 5.9万元(300×17%-300×17%×10%)。如果将该企业分设两个 批发企业,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那么,一分为二后的两个单位年应税销售额分别 为160万元和140万元,就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可适用6%征收率。在这 种情况下,只要分别缴增值税9.6万元(160×6%)和8.4万元(140× 6%)。显然,划小核算单位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较一般纳税人减轻税负27. 9万元。
利用扣税凭证避税筹划案例
如前所述,一般纳税人的避税筹划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缩小销项税额;扩大进项 税额。对于后者,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扣税凭证进行避税筹划。我们来看以下的案例。某木材公司从东北某林业机构调进一批原木,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该林业单 位属事业机构,为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此不得开具专用发票,而且长期以来,该 林业机构调出木材只开具专用收据而无开具发票的习惯。
木材公司收到该收据后,无法按正常的程序扣税,也不得按农产品收购凭证扣税。经与该林业机构协商,林业机构同意向当地税务机关申领普通发票,并给木材公司开 具了普通发票,林业机构由于其调出的原木属自产自销,因而无论开收据还是普通发 票,均不需交纳增值税。而对于木材公司来说,根据现行政策,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 纳税人处购进农副产品(原木属农产品)可凭普通发票按10%抵扣进项税金,解决 了进项税金的抵扣矛盾,合理降低了税收负担。
进项税金调整避税筹划案例
一般纳税人在计算进项税金时,应仅限于从三种进货凭证进行:一是从增值税专 用发票,即按专用发票记载的增值税金确定;二是从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即按完税 凭证记载的增值税金确定;三是从免税农业产品进货发票进行计算。
一般纳税人在购入货物时,如果能判断出该货物不符合进项税金具备的前提和不 符合规定的扣除项目,可以不进行进项税金处理。但在许多情况下纳税人不能在货物 或劳务购入时就能判断或者能准确判断出是否有不予抵扣的情形(例如不能判断今后 一定会发生非常损失等等)。这样,进项税金处理一般采取先抵扣,后调整的方法。因此,纳税人应掌握正确的调整方法。
进项税金调整额针对不同情况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1.一般纳税人在购入货物既用于实际征收增值税项目又用于增值税免税项目或 者非增值税项目而无法准确划分各项目进项税金的情况下:
进项税金调整额=当月进项税金×(免税、非应税项目合计/全部销售额合计)
2.一般纳税人发生其他项目不予抵扣的情况下: 进项税金调整额=货物或应税劳务购进价格×税率
3.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外购货物或劳务的购进价格,需要纳税人 结合成本有关资料还原计算。
例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月基本建设项目领用货物成本为30000元,产成品因风灾损失价值100000元,其中损失价值中购进货物成本70000元,进项货物税率全部为17%,则
进项税金调整额=(30000十70000)×17%=17000(元)例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免征增值税,2月份 支付电费20000元,进项税金3400元;支付热电力费10000元,进项税 金1700元,本月购入其他货物进项税金为60000元。上述进项税金的货物全 部共同用于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当月共取得销售额为1500000元,其中甲产 品为500000元,则进项税金调整额为: 进项税金调整额=(3400十1700十600000)×(500000/ 1500000)=21700(元)
利用增值税的减免规定避税筹划案例
关于增值税的减免规定有几大类,我们将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讲解,以说明如何 利用增值税的减免规定进行避税筹划。对增值税相关减免规定的说明
(一)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和水产 业生产的各种初级产品),这里的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 2.避孕药品用具;
3.古旧图书,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
4.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 5.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货物和设备; 6.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 7.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的专用品;
8.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指游艇、摩托车及应征消 费品以外的货物。
(二)关于兼营业务减税、免税的规定纳税人进行兼营,并且单独核算免税、减 税项目的销售额,即可获得免税、减税。
(三)对于起征点的规定税法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财政部的增值税起征点 的,免征增值税。增值税起征点幅度如下:
1.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600-2000元。2.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800元。3.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50-80元。
这里所说的销售额是指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 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和零售的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 税人。
减免税的计算
企业全部产品减免税的计算如下:
1.免税的计算。免税指国家免征企业“应交税金”。企业要照常计算应扣税金、销项税金,进而算出应交税金,该“应交税金”即为免税税额。
2.减税的计算。减税包括减率征收和减额征收。凡减率征收的产品,仍照常计 算应扣税金,只是在结转销项税金时,按减征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金。减率产品由于销 项税金减少而使应交税金相应减少,这部分减征税金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减额征收,企业照常计算应扣税金、销项税金和应交税金,然后对应交税金减征一定数额,如果 企业既生产减免税产品,同时又生产应税产品,由于应扣税金是按购进额计算的,难 以按产品分开,因此,通常要按无税生产成本对应扣税金进行比例分摊。
利用“挂靠”避税筹划案例
国家往往会制定一些纳税优惠政策,而许多企业并非生来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 件,这就需要企业为自身创造条件,来达到利用优惠政策合理避税的目的,这种方式 称为“挂靠”。下面的案例将对“挂靠”避税筹划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1.某钢铁生产企业,以钢材为其主要产品,由于附近并无矿山,因而其生产 原料主要为废旧钢铁,而废旧钢铁的主要来源除了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外,主要从 本地的“破烂王”(个体捡破烂的)处收购,从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进废钢,由 于对方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本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而按现行税收政策,从 个人(破烂王)处收购废旧物资,除专门的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按收购额10%计提 进项税额外,工业企业是不能按此办法处理的,因而该钢铁企业从“破烂王”处收购 的废钢铁无法抵扣进项税额,给企业加重了负担。
如何减轻这部分负担?该钢铁企业决策层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并经工商机关和公安机关批准,执有特种行业(废旧物资经营)经营许可证,所有该钢铁企业从个人收购的废旧钢铁均通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废旧 物资回收公司再按市场价格将收购的废钢铁销售给钢铁企业,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
通过机构处理,钢铁企业购进的所有废钢铁都可以正常的手续足额抵扣进项税额,减轻了钢铁企业的税收负担,而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虽然名义税负很高,但依据现行财 税政策,在1995年内,废旧物资经营单位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返还其应纳税额的70%,因而其实际税负也并不高。
例2.某大型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A类机械属大型笨重商品,一般运费占产品 销售额的20%左右,以往做法,由该机械企业销售机械并提供运输服务,将运费包 括在销售额中,全额按17%计算销项税额,新税制实施一段时间以来,该企业决策 层经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一个运输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销售的A类机械,销 售额不再包括运费,运输由运输公司单独开票结算,而运输公司按3%的营业税税率 缴纳营业税,使得这部分运费的税收负担从17%降到了3%,而一般购进大型机械 均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因而不涉及购货方扣税问题,所以将运费部分单独核算不影 响购货方扣税从而也不危及双方购销业务。
例3.某建材企业,生产的某类建材产品属综合利用产品,其原料中掺有25% 的粉煤灰,增值税实施以来,由于其原材料大多为泥土、砂石及工业企业的废物如粉 煤灰,在购进时大都取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无法抵扣进项税金,税负较高。1995年以来,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 粉煤灰、煤矿石、石煤、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的建材产品,在19 95年底之前免征增值税,该企业发动科技攻关,在配料比例中将粉煤灰的含量提高 到30%以上,又不使该产品的性能受影响。
通过这种技术处理,企业一方面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对废 弃资源粉煤灰的利用,利民也利己。利用“分散优势”避税筹划案例 我们先看下面的案例。
某乳品厂隶属于菜市商业局,由于计划体制、行政体制的束缚,该企业一直实行 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内部设有牧场和乳品加工分厂两个分部,牧场生产的原 奶经乳品加工分厂加工成花色奶后出售。
新税制实施之初,该企业在原有的组织形式下税负增加很大,因为依据新增值税 有关政策的规定,该厂为工业生产企业,不属于农业生产者,其最终产品也非农产品,因而其加工出售的产品不享受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的免税待遇,而依据增值税条例的 规定,该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主要是饲养奶牛所消耗的饲料,包括草料及精饲料,而草料大部分为向农民收购或牧场自产,因而收购部分可经税务机关批准后,接收购 额的10%扣除进项税额,精饲料由于前道环节(生产、经营饲料单位)按现行政策 实行免税,因而乳品厂购进精饲料无法取得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纵观乳品厂的抵扣项目,仅为外购草料的10%以及一小部分辅助生产用品,但是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花色奶,适用17%的基本税率,全额按17%税率计算销项 税额,销项减去进项税额为该企业的应交税金。该企业1994年税负达到了川%以 上,大大超过实施新税制之前的税收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1995年伊始,该企业及上级主管部门经研究,决定将牧场和乳品加工分厂分 开独立核算,分为两个独立法人,分别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但在生产协作上仍 按以前程序处理,即牧场生产的鲜奶仍供应给乳品加工厂加工销售,但牧场和乳品加 工厂之间按正常的企业间购销关系结算,这样处理,将产生以下效果:
作为牧场,由于其自产自销未经加工的农产品(鲜牛奶),符合农业生产者自销 农业产品的条件,因而可享受免税待遇,税负为零,销售给乳品加工厂的鲜牛奶价格 按正常的成本利润率核定。
作为乳品加工厂,其购进牧场的鲜牛奶,可作为农产品收购处理,可按收购额计 提10%的进项税额,这部分进项税额已远远大于原来草料收购额的10%,销售产 品,仍按原办法计算销项税额。
由于目前牛奶制品受国家宏观调控计划的影响,属微利产品,在牧场环节按正常 的成本利润率核算后,乳品加工环节的增值额已很少,因而乳品加工厂的税负也很低。经过以上的机构分设,解决了原来企业税负畸重的矛盾,而且也不违背现行税收 政策的规定。
利用“联合经营”避税筹划案例
避税筹划可以利用分散优势,同样可以利用联合经营达到目的。
某电子器材公司,最近组织到一批国外先进的寻呼通信机,在国内销售预计利润 率将很高,该公司领导层经过研究,决定改变目前的经营形式,主动与邮电局某三产 企业联营,成立一个专门寻呼台,由三产企业和该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三产企业以寻 呼网络投资,而电子公司则以该批寻呼机作为投资,该寻呼台经过电信管理部门批准 正式开始营运,销售该批寻呼机并提供寻呼服务,按照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经过电信 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既销售寻呼器材,又为客户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不缴纳增值税而缴纳营业税。而单独销售寻呼器材,不提供有关的电信劳务服务的应 缴纳增值税。这样,经过联合,电子器材公司销售该批寻呼器材,仅按3%的营业税 税率缴税,税负大大低于预计的缴纳增值税的税负;邮电局下属三产企业通过与电子 公司联合,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为下岗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双方相辅相成,各有 所得。
利用“混合销售”避税筹划案例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 为。需要解释的是:出现混合销售行为,涉及到的货物和非应税劳务是直接为销售一 批货物而做出的,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从属关系。它与一般既从事这个税的应税项 目,又从事那个税的应税项目,两者之间都没有直接从属关系的兼营行为,是完全不 同的。这就是说混合销售行为是不可能分别核算的。
税法对混合销售的处理规定是: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 位及个体经营者,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 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发生上述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但其 他单位和个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以从事货物的 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 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企业,应看自己是否属于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 企业、企业性单位。如果不是,则只缴纳营业税。
1. 某大专院校于1996年11月转让一项新技术,取得转让收入80万元。其中:技术资料收入50万元,样机收入30万元。
因为该项技术转让的主体是大专院校,而大专院校是事业单位。该院校取得的8 0万元混合销售收入,只需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
如果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企业或企业性单位同时兼营非应税劳务,应看非应税劳 务年销售额是否超过总销售额的50%,如果非应税劳务年销售额大于总销售额的5 0%时,则该混合销售行为不纳增值税,如果年销售额小于总销售额的50%时,则 该混合销售行为应纳增值税。
例2.某木制品厂生产销售木制地板砖,并代为用户施工。1996年10月,该厂承包了飞天歌舞厅的地板工程,工程总造价为10万元。其中:本厂提供的木制 地板砖为4万元,施工费为6万元。工程完工后,该厂给飞天歌舞厅开具普通发票,并收回了货款(含施工费)。假如该厂1996年施工收入60万元,地板砖销售为 50万元,则该混合销售行为不纳增值税。如果施工收入为50万元,地板砖销售收 入为60万元,则一并缴纳增值税。
那么,该行为应纳增值税额如下:
10/(1十17%)×17%=1.45(万元)
从事兼营业务又发生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企业或企事业单位,如果当年混合销售 行为较多,金额较大,企业有必要增加非应税劳务销售额,并超过年销售额的50%,就可以降低混合销售行为的税负,不纳增值税,从而增加企业现金流量。
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发生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 货物,征收增值税。
例3.立新化工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月1日销售货物4万元,并利用自己 的车队为购买方送去货物,运费为800元,此项业务应纳增值税如下: (40000十800)/(1十17%)×17%=5928.2l(元)
购进扣税避税筹划案例
购进扣税法即工业生产购进货物(包括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在购进货 物验收入库后,就能申报抵扣,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结转到下期继续抵扣)。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尽管不会降低企业应税产品的 总体税负,但却为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延缓缴税,并利用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因素相对 降低税负创造了条件。
例:某工业企业1月份购进增值税应税商品10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 购进价款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该商品经生产加工后销售单价1200元(不含增值税),实际月销售量100件(增值税税率17%)。则各月销项税额均 为2.04万元。但由于进项税额采用购进扣税法,1-8月份因销项税额16.3 2万元(2.04×8),不足抵扣进项税额17万元,在此期间不纳增值税。9、10两个月分别缴纳1.36万元和2.04万元,共计3.4万元(2.04×1 0-17)。这样,尽管纳税的账面金额是完全相同的,但如果月资金成本率2%,通货膨胀率3%,则3.4万元的税款折合为1月初的金额如下:
1.36÷(1十2%)9×(1十3%)9 +2.04÷(1十2%)10 ×(1十3%)10=2.1174(万元)显而易见,这比各月均衡纳税的税负要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