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素材-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范文)
申论素材: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人社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居民实际退休年龄远低于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为53岁。提前退休,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比例较高,且多有不合规之处,这带来诸多矛盾,变相加重了养老金负担。在中央提出推进延迟退休的背景下,廓清和规范提前退休成为当务之急。
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13年11月,河北省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如此“高调”举措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其上级部门也就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实际上,黄骅市的做法并非孤例。在一些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所谓“退二线”俨然成为“惯例”,甚至被某些地方塑造为体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年轻化”的“创新机制”。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虽然从制度层面看,“退二线”并不等于“提前退休”,但在不少地方二者显然模糊了概念与界限。
江苏镇江一位胡姓公务员今年57岁,根据镇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关政策,男性年满55岁、女性年满50岁且工作满2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他告诉记者:“领导婉转地找我谈了话,可以提前退,也可以二线再混两年。想想也快到年纪,就打了申请提前退休。”在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前退休情况更加普遍。南京市民刘敏告诉记者,自己有亲戚在某国企工作,“早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搓麻,各种福利奖金照拿,比我们一天累死累活拿的钱还多”。
记者了解到,“提前退休”并不止“好单位”才有,在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内退”比例同样高得惊人,且职工内退后既拿不到原有工资,也领不到足额退休金,只有少量的基本工资,对这个人群来说,“提前退休”几乎等于断了经济来源。
30多岁就“内退”的徐州市民杨桂芳目前以摆地摊为主要谋生渠道。她说:“内退之后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这些年做过家政、卖过小吃,现在摆地摊,家里收入够用。再熬一两年就到退休年纪了,到时候可能就不干了。”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不少省份,提前退休、“内退”等比重高于10%,少数省份甚至高达20%。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帮助办理提前退休成了“产业”,只要送钱走关系就能顺利获批。
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个美好初衷却频遭亵渎,提前退休制度屡屡被钻空子。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尽管劳动部门对提前退休原则做了规定,但并未跟进出台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和规定。镇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单位存在提前退休现象,就算有些违规操作,人社局也难查实,更难改变这一现象。
第二,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退二线”政策腾挪岗位。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单位大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江苏某卷烟厂一位职工告诉记者,想进来的人很多,基本都有关系,来了总得有点事情做。“老职工提前退休,不用干活,各种福利待遇不会少,又给有门路的年轻人腾出了位置,这是双赢。”
第三,部分效益较差企业希望以提前退休“甩包袱”。长三角地区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的负责人坦言,千方百计让职工提前退休,就是希望减少工资和保险福利等支出,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这种行为非但不正确引导,还大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提前退休之风。
第四,部分职工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希望能从效益差的企业里“脱身”,形成了“提前退休”的“买方市场”。已经提前退休3年的南京市民李建华告诉记者:没退休的时候,一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退休了,还是1000多块,而且自己岁数也不大,再找点活干,一个月起码有两三千元收入,所以当时找关系托人,“送了不少礼才退下来,但这也值”。此外,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政策变化影响未来退休制度,很多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寻求提前退休,以求获得保障。
第五,在一些地方,提前退休成为权力寻租手段。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说,这一现象使个别地方对解决提前退休乱象缺乏积极性,甚至形成扭曲的社会氛围,将“想提前退休就要送礼找门路”变成“规矩”。在湖北襄阳,一个号称有哥哥当劳动局副局长的骗子,短短3个月就骗了10多个人20余万元,其招数只有一个:可以帮办提前退休。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有关专家认为,保障符合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十分必要,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养老金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亟待堵住违规提前退休的口子,因为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存在,就意味着大量职工要提前领取退休金,这将大大增加养老金负担。
提前退休也暴露出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矛盾,且可能持续激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养老金缴费率达到员工收入的28%,这个数字明显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但退休后工资仅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41%,这个数字却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家60%的标准。
“尽管数字反差巨大,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提前退休,表明目前养老体系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效益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干部的话一语中的。
有群众反映,同样是“提前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大国企等单位收入较高,而普通百姓却为微薄的养老金收入发愁,这种分割的养老体系深为老百姓诟病,“提前退休”后产生的巨大落差或将加深这一矛盾。
另外,很多提前退休人群选择再度就业,他们既拥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又吃着养老金的“饭”,并在一定程度上争抢就业岗位,势必造成与新就业人群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现有政策、制度的不满。
专家认为,养老制度调整确实很难一蹴而就,但改革势在必行,提前退休这一制度必须严格规范。
邵晓莹说,在政策法规上要有更明确规定,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有更细致的考核和惩罚机制;还要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因为所在单位不同而造成养老金收入差别巨大的现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暗藏社会隐患的民生问题。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延迟退休改革遭遇提前退休之乱
提前退休普遍存在
2013年11月,河北省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如此“高调”举措立即引发社会关注,其上级部门也就此事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实际上,黄骅市的做法并非孤例。在一些地方的机关事业单位,所谓“退二线”俨然成为“惯例”,甚至被某些地方塑造为体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年轻化”的“创新机制”。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虽然从制度层面看,“退二线”并不等于“提前退休”,但在不少地方二者显然模糊了概念与界限。
江苏镇江一位胡姓公务员今年57岁,根据镇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相关政策,男性年满55岁、女性年满50岁且工作满20年,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他告诉记者:“领导婉转地找我谈了话,可以提前退,也可以二线再混两年。想想也快到年纪,就打了申请提前退休。”
在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国有企业,提前退休情况更加普遍。南京市民刘敏告诉记者,自己有亲戚在某国企工作,“早就不上班了,天天在家搓麻,各种福利奖金照拿,比我们一天累死累活拿的钱还多”。
记者了解到,“提前退休”并不止“好单位”才有,在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内退”比例同样高得惊人,且职工内退后既拿不到原有工资,也领不到足额退休金,只有少量的基本工资,对这个人群来说,“提前退休”几乎等于断了经济来源。
30多岁就“内退”的徐州市民杨桂芳目前以摆地摊为主要谋生渠道。她说:“内退之后一个月就几百块钱,这些年做过家政、卖过小吃,现在摆地摊,家里收入够用。再熬一两年就到退休年纪了,到时候可能就不干了。”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不少省份,提前退休、“内退”等比重高于10%,少数省份甚至高达20%。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帮助办理提前退休成了“产业”,只要送钱走关系就能顺利获批。
制度屡屡被钻空子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女工人50岁退休,长期从事特殊工种或因工致残、失去劳动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个美好初衷却频遭亵渎,提前退休制度屡屡被钻空子。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尽管劳动部门对提前退休原则做了规定,但并未跟进出台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和规定。镇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很多单位存在提前退休现象,就算有些违规操作,人社局也难查实,更难改变这一现象。
第二,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退二线”政策腾挪岗位。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单位大多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江苏某卷烟厂一位职工告诉记者,想进来的人很多,基本都有关系,来了总得有点事情做。“老职工提前退休,不用干活,各种福利待遇不会少,又给有门路的年轻人腾出了位置,这是双赢。”
第三,部分效益较差企业希望以提前退休“甩包袱”。长三角地区一家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的负责人坦言,千方百计让职工提前退休,就是希望减少工资和保险福利等支出,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这种行为非但不正确引导,还大开方便之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提前退休之风。
第四,部分职工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希望能从效益差的企业里“脱身”,形成了“提前退休”的“买方市场”。已经提前退休3年的南京市民李建华告诉记者:没退休的时候,一个月1000多块钱,现在退休了,还是1000多块,而且自己岁数也不大,再找点活干,一个月起码有两三千元收入,所以当时找关系托人,“送了不少礼才退下来,但这也值”。
此外,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也有一些事业单位职工担心政策变化影响未来退休制度,很多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开始寻求提前退休,以求获得保障。
第五,在一些地方,提前退休成为权力寻租手段。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说,这一现象使个别地方对解决提前退休乱象缺乏积极性,甚至形成扭曲的社会氛围,将“想提前退休就要送礼找门路”变成“规矩”。在湖北襄阳,一个号称有哥哥当劳动局副局长的骗子,短短3个月就骗了10多个人20余万元,其招数只有一个:可以帮办提前退休。
加强管理势在必行
有关专家认为,保障符合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十分必要,但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养老金负担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亟待堵住违规提前退休的口子,因为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存在,就意味着大量职工要提前领取退休金,这将大大增加养老金负担。
提前退休也暴露出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矛盾,且可能持续激化。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养老金缴费率达到员工收入的28%,这个数字明显高于不少发达国家,但退休后工资仅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41%,这个数字却远远低于大多数国家60%的标准。
“尽管数字反差巨大,但仍有很多人愿意提前退休,表明目前养老体系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效益企业中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干部的话一语中的。
有群众反映,同样是“提前退休”,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大国企等单位收入较高,而普通百姓却为微薄的养老金收入发愁,这种分割的养老体系深为老百姓诟病,“提前退休”后产生的巨大落差或将加深这一矛盾。
另外,很多提前退休人群选择再度就业,他们既拥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又吃着养老金的“饭”,并在一定程度上争抢就业岗位,势必造成与新就业人群之间的矛盾,进而引发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对现有政策、制度的不满。
专家认为,养老制度调整确实很难一蹴而就,但改革势在必行,提前退休这一制度必须严格规范。
邵晓莹说,在政策法规上要有更明确规定,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要有更细致的考核和惩罚机制;还要加快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步伐,逐渐改变因为所在单位不同而造成养老金收入差别巨大的现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暗藏社会隐患的民生问题。
第三篇: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论文(精)
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论文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退休年龄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编者按】
劳动者多少岁退休,这是一项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论者提出可以靠提前退休来缓解就业压力,但也有专家从确保养老金安全的角度主张延迟退休。
是养老保险改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着眼长期利益还是短期效果,是立于微观立场还是选择宏观角度,得出的将是完全不同的结论。《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四位专家,以呈现有关退休年龄的政策辩论。
■甲方: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
鼓励提前退休缓解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所面对的最大理由是岗位需求不足,当前可以考虑提高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自然减员的速度,以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从理论上讲,我们应该用较高学历的大学生来替换目前较低学历的在职人员。
提前退休并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对所有单位用人都适合。我认为应该以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为主,由国家制定激励性政策,一方面提高养老待遇,激励在职职工提前退休,另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多招大学生。
我们最近的研究还发现,55岁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参与率近5年来有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相比偏低。这部分人退休之后继续留在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就业。所以与加快自然减员相配套的是必须进一步提高养老金待遇。
当然提前退休也是有成本的。因为提前退休的职工没有达到国家法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所以用人单位需要负担这个时间差之内的生活费用。
通过提高自然减员的速度,通过激励性政策,让一部分劳动力退出市场,这也是民生开支。这种开支投资于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用人单位的效率。所以政府也应该对此承担一部分补偿费用,其实这部分钱并不需要很多,但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社保和就业有时候是一对矛盾,从欧洲的经验来看,社保经常阻碍就业。研究社保的人从预期寿命延长以及基金平衡的角度会主张延长退休年龄,这是有道理的,也符合国际趋势。但从长期战略选择来看,还是应该就业优先,如果没有就业,社保就成为无源之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展新——
提高退休年龄的条件不成熟
国外特别是欧洲,劳动力市场参与水平不太高、养老金严重失衡时,最有可能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但中国有着不同的背景。目前中国并不是劳动力短缺,养老金还有调节的空间。
如果中国现在提高退休年龄,比如提高到65岁,那么60~65岁这一群体找工作就更难了。
在劳动力就业如此紧张的情况之下,老年人推迟退休对于青年就业也有影响。在非常市场化的行业,他们会和年轻人一起找工作,而在非市场化的行业,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电力、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提高退休年龄之后给新人腾出的位置就更少了。
我认为当前提高退休年龄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当前养老金的收支状况还不是很糟糕,还可以把大量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吸收到这个制度中来。而且更重要的,中国养老金并非独立运转,各级财政都可以拿钱出来补充养老金。
当前法律对退休年龄规定最不合理之处是,男女退休年龄(指工人)相差了10岁。
男女不同龄退休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男性退休晚贡献多,由于预期寿命短,总体拿的也少。而女性由于退休早,每个月拿的也少,也是不公平的。
我认为,如果就业形势好转,可以分两步走,把男女同龄退休先缩短解决了,然后再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第一步对养老金也是有作用的,女性已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提高她们的退休年龄也可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
■乙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
提前退休带动就业的效应不明显
如果要缓解就业压力,提前退休不是好办法。以前我们也曾实行过提前退休,当时主要针对国企的富余人员,政府把提前退休作为减员增效的手段。但由于带来很多理由,提前退休被叫停了。
当时虽然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提前退休标准,但实际上很多单位口径扩得太大,甚至有人35岁就退休了,他们其实并没有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且由于很多企业补偿金没有发放到位,这部分人生活没有着落,政府还要对他们进行低保救助,所以提前退休不仅没有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实际上增加了社会负担。
虽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但提前退休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它只是用一部分人替代了另一部分的岗位,而没有创造新的岗位。而且劳动力并不是同质的,老年劳动力和青年劳动力不可以简单替代。
用人单位出于劳动生产率的考虑可能普遍倾向于用年轻人,所以支持提前退休,而研究社保的人出于基金安全考虑,则会主张延迟退休年龄。我认为提前或是延迟的时间都不成熟,当前并没有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维持目前状况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
提高退休年龄可巩固养老金制度
劳动力就业和退休年龄政策选择,站在长期宏观的角度和站在短期的微观的角度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要看政府是站在那个角度作选择。
从制度长期的可持续性出发,必须调整赡养比。这是个“跷跷板”的游戏,一边是年轻人,一边是老人。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的话,则或是加重在职者的负担,或是减少退休者的收入,而这两种结果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只能选择提高退休年龄。
就业和退休年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从来没有理论和实践证明,提前退休能够推动就业,而且从长期来看,提前退休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大于挤入效应。
几乎所有支持提高退休年龄的人都主张渐进的改革,即每年只提高一点,10年或是20年之后,达到提高到65岁的水平。由于每年只提高一点点,所以对于就业冲击并不会很大。
我倡议在社保保险法修改中加入退休年龄这一条,法律可以规定倡议退休年龄会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作出调整。但还要规定调到65岁之后就不要再调。
第四篇:申论热点:关于延迟退休
请把延迟退休的选择权交给劳动者
工作年限越长,其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也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很少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
作者:张西流
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社部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将借鉴国外经验,拟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措施,并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实施。(相关新闻:人社部:延迟退休拟对不同群体考虑差别政策)
最近,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与炎热的夏日一样持续升温。普通劳动者担心延迟退休年龄,会成为“一刀切”式的硬性规定;而有关部门的说法,更是变幻莫测,让人无所适从。然而,无论是弹性延长退休年龄,还是实行阶梯式退休方法,亦或是采取差别措施延长退休年龄,万变不离其“宗”,即遵从自愿的原则,将延迟退休年龄的选择权交给劳动者。
中国目前施行的“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退休制度,是1953年制定的。这个政策是依据当时人均寿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的。此外,由于我国执行了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多样性的退休政策,导致平均退休年龄偏低,比国外的平均数字年轻近10岁。目前,中国人均寿命73.5岁,工作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现行退休制度对体力劳动者更显适合,对科研工作者、医生、教师、企业高管等知识型人群,在年龄上“一刀切”,或采取男女有别,均显得不尽合理。
因此,延迟退休年龄可采取差别政策,对身体健康允许、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推迟3至5年退休,其人力资本存量不因生理年龄老化而迅速衰退,他们如能晚几年退休,对社会的贡献大于给社会增加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而对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以及劳动强度大,容易患职业病的劳动者,也给他们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他们提前退休。
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受教育时间也相对延长。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已接近25岁,到55岁退休,她服务社会的时间只有30年。一些女性身体状况良好、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退休年龄的限制,只能告别工作岗位。这对职业女性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有调查显示,城镇60岁以上退休人员再就业比例超过30%,其中女性占相当比例。因此,适当推迟女性退休年龄,实现男女退休年龄“步调一致”,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工作年限越长,其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也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很少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退休年龄不能搞一刀切,应设置一个弹性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心状态,在一定年限中选择退休时间。总之,退休制度的建立,应体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平,应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应更好地激励老有所为,让老年人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同时,生活得更充实、更有尊严。
第五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延迟领养老金不等于延迟退休
延迟领养老金不等于延迟退休
1、无论是“延迟领养老金,但可以提前退休”,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延迟领养老金方案,最关键性的问题是45岁者是否还能在就业岗位上没有涉及,而提前退休却不能领取养老金又靠什么生活?由此又延生出另一个事实是,众多政府机关机构和事业单位已实施变相提前退休多年了,即男女到了不同的年龄就要退居二线,在此期间的工资、各种待遇和奖金等与在职时基本不变,并可以不用正常上班,直至到正常年龄后再办理正式的退休手续。因此,“延迟领养老金,但可以提前退休”的方案,是不是在为这种有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最起码的社会公平等借此合法化? 日前,一则“湖南省冷水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振中的妻子赵志莲,8年未上班,但仍每月从冷水江市毛易镇国土所领取足额工资,吃空饷达18万元。”的新闻,引得舆论讨伐之,殊不知这就是“退二线”的一种形式呢?
2、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对养老改革有抵触、恐慌情绪?因为,既然诸多舆论和这主流经济学家,哪主流精英、公知的都在说原国营、集体和街道企业改革、改制成功了,机关事业单位接轨就成了,抵触又何来?又恐慌的甚?
3、“清华方案”可否精算了如题为《尹蔚民: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没有缺口》之没缺口的问题?又是否精算了“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如此低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能有多大的缺口?
4、从《职业病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 属于“人为的疾病”》到《我国报告职业病例呈连年上升趋势》,再由《中国逾2亿人常年接触职业病危害 将继续呈现上升》到《职业病调查:电子产业职业病发病率上升 尘肺病少了》,再到近期如题为《我国每年新增职业病超过3万例 并呈现上升趋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宁夏9部门联手加强职业病防治》、《杭州职业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卫生部公布新》等报道的现状,以及如题为《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之“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所述,清华大学精算原理可包含这些数据?缺失了这些数据计算出的预期人均寿命可信度有多高?
5、几千万原国营、集体和街道企业下岗失业的干部职工本已就处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他们中的很多人士连农民都不如,还基本都在艰难的讨生活中祈盼着退休那天的到来,甚至于企望能够按照30年工龄退休,况且他们大多还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拥护者和响应者;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衣食无忧的,有尊严的闲赋二线等待退休,不论怎样精算的延迟退休方案,又怎么能得到企业职工的支持呢?对于他们来说,延迟领养老金就是延迟退休,只不过是偷换了个概念而已。
举二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是,当大学教育经费不足之时,众多专家纷纷提出了提高学费的改革方案,持“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我们用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不是补给穷人。所以应该提高学费。”这类观点者也不乏其人,如今的结果呢?是不是诸多穷人家的子女在初中阶段就辍学了?是不是应验了《提高学费标准是“把穷人赶下车”》? 另一个例子是,众多专家学者都信誓旦旦的论证道: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提高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就可以解决看病贵和难的问题;结果呢?药事服务等收费基本都按方案提高了,可众多救命的廉价药不仅消失了,看病贵的问题似乎还愈演愈烈… …近期爆出的葛兰素史克、比利时优时、瑞士诺华等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案,昭示的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