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十大关键词读懂报告
2013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十大关键词读懂报告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xx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次工作报告。以下为编者根据报告全文整理的要点:
一、关键词
改革
1.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2.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理顺能源资源价格留出空间
4.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房价
1.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环保
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
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反腐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2.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生
1.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3.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
海洋权益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计划生育
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社会管理
1.XX年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2.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二、数字看报告
过去五年以来
经济
1、gdp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年均增长9.3%。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
3、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
4、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
5、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6、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去年降到1.5%左右,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保持在安全水平。
7、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民生
1、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XX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
4、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
环保
1、单位gdp能耗下降17.2%
城镇化
1、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
教育1、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
改革
1、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
今年目标
经济
1、gdp增长7.5%左右。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
4、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赤字率在2%左右,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
民生
1、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
2、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3、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
第二篇:读懂“十大数字”贵州省2014政府工作报告
贵州2014年政府关键十大数字
1、地区生产总值:2013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8000亿元左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为9000亿元,增长12.5%
2、粮食总产量1100万吨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
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4%,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8%,科技贡献率达到44.5%
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
8、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
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十大关键词:
1、改革: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眼于赶、着力于转,以改促赶、以改促转,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要以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2、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严格对“不作为”、“不落实”、“不兑现”问责,坚决拿“庸懒慢浮贪”开刀,提高政府推进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3、经济:启动实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4、城乡统筹: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制定贵阳市逐步放开、其他地区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具体办法。开展城乡规划“多规融合”改革试点。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5、生态文明:每个市(州)选择1个县进行试点,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试点。制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推进环境税费改革。
6、扶贫开发: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出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细则。推行重大扶贫专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资金竞争性分配。
7、财税金融: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
8、教育:争取国家设立贵州教改实验区。组建一批政企联动的职业教育集团。
9、行政体制:继续依法依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和“一章结”、“一费清”
制度。深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压缩5%的行政经费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
10、社会:制定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推进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出台支持科研院所推进市场化改革、实施股权激励的办法。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推进诉访分离改革。十大语录:
1、“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
--陈敏尔要求贵州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
2、“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我们要做改革的当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观者,要做改革的马前卒、不做改革的钉子户,要做改革的行动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
--陈敏尔谈全面深化改革。
3、“让一切创造色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陈敏尔指出要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
4、“只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贵州各种资源才能更加珍贵。”
--陈敏尔要求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建设才能提升贵州资源的附加值。
5、“顺应人民期待,回应民生需求,创新制度安排,织牢民生网底。”
--陈敏尔指出要以改革增进人民福祉。
6、“严格对“不作为”、“不落实”、“不兑现”问责,坚决拿“庸懒慢浮贪”开刀,提高政府推进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陈敏尔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7、“不搞千城一面,反对贪大求洋,防止大拆大建。”
--陈敏尔要求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现代元素和民族文化结合。
8、“贵州同步小康,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陈敏尔指出要与时俱进和提示“四在农家”内涵。
9、“扶贫单位越具体越精准,扶贫内容越实在越精准。”
--陈敏尔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基本方法。
10、“办好社会事业,既是保障民生,又是促进发展。”
--陈敏尔要求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篇:2011十大关键词(定稿)
2011十大关键词
辛亥百年
在谷歌敲下“辛亥百年”四个字,显示出的搜索结果为49200000条,这个数字至今还在更新变化着。从大陆到台湾,从中国到海外华人组织,从学者、公知到艺人、传媒人„„这一年,面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注脚,“全球华人”、“两岸同胞”之说,似乎到了每年春晚以外出现得最频密、最理所应当的时刻。也是因为1911年10月10日那个历史时刻,在2011年的今天,人们似乎前所未有地触及到一种超越地域和意识形态的集体回忆,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向历史回望的深度。
不妨回顾一下9月以来一份辛亥主题“影像表”:9月23日,电影《辛亥革命》上映,爱唱“中国心”的香港艺人成龙担任导演,继续沿用主旋律影片群英会战票房的模式;4天后,电视剧《辛亥革命》央视首播,唐国强任导演,新闻标题中“好评如潮”四个字出现率最高;9月29日,武汉出品、号称国内首部历史纪实动画电影的《民的1911》公映;次日,电影《第一大总统》公映,孙中山的扮演者邱心志和《辛亥革命》中的赵文瑄版孙中山均来自台湾。国庆期间,大型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央视首播;台湾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特展在台北孙中
山纪念馆开幕。而10月底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辛亥百年亦成为两岸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专门辟出的“辛亥专区”,两岸30余家出版社展出了100余种最新出版的纪念专题图书。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涂饰太厚,废话太多,不容易察出个底细来。”鲁迅早年这样说。一声炮响一百年以后,有人纪念,有人反思,有人重新解读,有人继续剖析,有人用纪实向历史贴近,有人用艺术向革命致意„„都欲从历史中活生生端出一块当代史的镜子。(文/张凌凌)
建党伟业
今年,有人乐得为两个关键词算了一笔账。这两个词也是两部电影的名字:一是年中上映的《建党伟业》,一是它2009年的“兄弟片”《建国大业》。两部片名,也是这两个年份被载入“大史记”的原因写照。这笔账用数字换算,两年前的《建国大业》,观众数量是1305万人次,创造票房是4.27亿。两年后的《建党伟业》,有人早早给出3000万人次的观影预测,并称票房能达到8亿。到《建党伟业》上映,有人在进入影院前,特地制作明星出场时间表,帮助未进场的观众提前预习,以免在不该眨眼的时候眨眼,错过跟偶像的银幕相逢——此片计有100多位明星登场,平均每分钟出场一个,“出镜皆大腕,上下无白丁”。据说此片前期有宣传语:电影不是拍出来的,是剪出来的。《建党伟业》镜头用了2400个,超过一般好莱坞影片的镜头数,和《变形金刚3》一样多。呈现出的,是异于传统主旋律电影按部就班的感觉,近乎商业大片的节奏。也有人批评:电影过于娱乐化、商业化,严肃主题被冲淡,要记住,这是主旋律,主旋律!但无可否认,作为一部要成为历史代言的电影,它取得了商业上的最大成功。(文/张凌凌)
hold住
hold不hold住,hold姐说了算。
Hold姐是谁?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 Lin的网友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震撼了所有观众,其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此后“hold住”一词红遍网络,她也被称为hold姐。
hold住也与大陆某些方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称“糇住”,有粘住、抓住、稳住、占有、搞定之意。语意丰富,切中当下情绪,因此即刻流行于网络、微博与短信,迅速成为重口味和小清新都使用的口头禅。
hold住,可谓是2011年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像“吃了没”、“忙什么呢”、“最近怎么样”、“去哪儿了”一样,成为中国人的问候语:“你要hold住啊”、“你hold不hold得住”。
hold住的潜台词是:稳定意味着一切——自我情绪的稳定、社会情绪的稳定以及做事的稳定性。转念一想,大可发现,此词流行的背后,是本发生的事儿太多了,hold不住的环节太多了,没有安全感的事儿也太多了。因此,hold住便成了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温暖的幽默金句,正类似于“小心啊,别摔跤”。有hold,才有hope。因此,请大家齐心协力hold住自个儿。(文/胡赳赳)
限购令
“限购令”第一次出现在2010年4月30日北京版“国十条”细则里,随后有12个大中城市颁布了各自版本的限购令。2011年2月,“北京版国八条”出台,限购令才从纸面上的雷厉风行,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洪水猛兽”。
出台限购令政府有自己合理的理由:他们觉得是投机需求吹大了房价的气泡,应该让买房从投资需求回归到住房需求。可是,基于身份限制的政策让市民无所适从,房市冷却的极速让靠土地出让金为生的地方政府措手不及。
朝令夕改的政策变化为北漂的生活添更多荒谬与苦涩—— “国八条”中规定,对非京籍居民设置纳税5年(及社保)条件,不符合条件则暂停向其售房。有在北京工作未满5年的夫妻,为了换置更大的房子而假离婚,岂料京版15条细则一出,外地人工作未满5年一套也不能买,只好匆忙尴尬复婚;有当初借假北京身份证买房的年轻人,被身份证主人要求收回房子:因为限购令出台,即使北京人也不能购买第二套房子。“不易居”变成了“不能居”。(文/蒋方舟)
郭美美
“郭美美事件”是一部剧情复杂的悬疑片,有干爸,有股神,有红十字连开两次的发布会,还有各种狗血的情节;又是最劲爆的大片,有隐情,有权力,有腐败,有阴暗。
2011年6月22日,“郭美美Baby”蹿红网络,风头盖过“开房局长”,成为网络第一红人,微博粉丝半天内从几千人飙升到5.4万人。尽管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就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而致歉。但全民围观之后就是全民围剿。在这场互联网猎杀行动中,人人都是福尔摩斯:“郭美美的事没弄清楚,没心情上班,没心思踢球,没心情捐款,没心情结婚。”面对红十字会的声明,也“没心情听声明”。各种“没心情”的郭美美句式,证明公众善心伤不起。
7月3日,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翁涛称郭美美男友是中红博爱公司前董事王军。8月3日,郭美美则在《解码财商》,接受郎咸平专访时声称王军只是干爸,并极力撇清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王军是深圳的地产商人,送玛莎拉蒂给郭美美的王军,不管真假,都与李刚、李双江、卢俊卿并列“中国四大名爹”。通过这个“爹”,商业红会的劝募资格、隐秘运行等问题都被一点点曝光。
继“天价帐篷”和“万元餐费”后,中国红十字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全民信任危机,多地捐赠陷入停滞。11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称郭美美事件3天毁掉红会100年。但有人说郭美美开着玛莎拉蒂撞向了红十字会最痛的地方,有人说她通过“卧底”,揭开了中国慈善业存在的问题。有人说,也许,郭美美应该进反贪局。(文/章润娟)
小悦悦
两岁的小女孩王悦在佛山五金城被车撞倒,谁应该承担责任?虽然说她的父母是监护人,却忙于生计,疏于照料。司机是责任人,却罔顾人命,肇事逃逸。但是舆论批评还是一致指向了十八个途经这倒地的小小身体的路人:他们或旁若无人地走过,或避之不及地绕道„„车祸是意外,而见死不救却是常态。
在不知不觉中,很多人日渐冷漠而不自知。这些年来,无论是负面的社会新闻,还是正面的各类宣传;无论是黑暗之例子,还是光明之典型,都在强化一个事实:社会人心越来越堪忧。
有人提议在小悦悦遇难的地方,立一个塑像,以警示世人。但这提议也不了了之。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社会金钱至上,有人说是因为信仰缺失,有人说是缺乏人文关怀,措施当然是加强这个,加强那个。但拾荒的陈阿婆之所以能出手相救,成为“见义勇为”的模范,并非是有人向她加强了什么教育,恰好是因为她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人类最基本的恻隐之心尚在,伸手去扶一下,开口去叫一声,是最自然不过的反应。
其实越是加强,越是变异。人只需回归为人,就万分美好了。
(文/蒋方舟)
动车
废墟中,两只黝黑的脚穿着经典款蓝色人字拖,踩在一块布满伤痕的蓝色铁皮上,上面印有三个字:和谐号。
它们是北京至福州的D301和杭州至福州的D3115。7月23日20点30分,那是一个“历史上是没有”的“7分钟雷击了100多次”的夜晚,一个追尾事故给官
方一个发布数据的机会:40人死亡,200人左右受伤。还有350多人没能挤进这个榜单。
和谐号,这是动车组在中国的名字。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提速,主要干线进入“时速200公里”的动车“追风时代”。直到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中国高铁安全可靠”的说法开始被人质疑。
有人翻山越岭,突破武警圈起的重围,进入事故现场寻找亲人的下落;有人悬赏十万寻找亡妻遗失在灾难中的订婚手表;有人匆匆签下赔偿协议,等待那50万的支票。其中,小伊伊的生还见证的不是“生命的奇迹”,而是追风时代的冷漠,动车是不相信奇迹的。中国人相信入土为安,铁道部门亦然。有人说,铁道部把地挖开是为了把动车埋了,铁道部却说那是无证民工在没有领导命令的情况下埋的。又有人说,家属们把地挖开只是为了挖掘亲人的残骸;当地拾荒者再次把地挖开,为的是回收废品。“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是信了。”
几个月后,雷劈与信号灯失灵的说法被取代,调查组盖上了棺材的定论是:“动车信号技术和设备可以说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员和管理的问题。” 亦有人言,今日社会也如一辆高速驰骋的动车,十三亿乘客不知何时会遇到雷雨夜。温州动车事故曾经引起诸多不明真相群众的对铁道部属下高速交通工具的惧怕,范围覆盖动车、高铁与城际列车。事故后一周,有人发微博炫耀动车上成片的空座位以及自己的勇敢。(文/邝新华)
核辐射
2011年春,“核辐射”这个抽象的概念,让世界如惊弓之鸟,谈核色变。多少人在春风中凌乱,不知“核”去“核”从。“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及海啸引发核泄漏危机后,中国国家环保部每天都这样给人们送上“定心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辐射的悲惨景象像人间地狱,距离福岛几千公里的中国,群体恐慌。
心理辐射更恐怖,网上流传“如果有朋友从日本,特别是从福岛回来,千万不要接近他或她,因为他或她体内会带有放射性元素,你也有可能因此受到核辐射”。日本核辐射扩散示意图被广为传播,这张图上,东南沿海大部地区都“被”核辐射了。“福岛反应堆盖子炸开„„中国中部、北部的同胞(尤其是沿海城市),为了预防核辐射,在未来的两三个月里出门最好戴口罩、穿长衣(白色为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尽可能不要过多接触海水,不要饮用海水淡化水和食用海鲜。”
日本的海产品早早地上了黑名单。尽管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强调,极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危害环境及公众健康,但相关蔬菜的购买需求仍明显下降——人们一边嚷着难道2012真的不是传说,一边将恐慌演变为疯狂抢购。有人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抢奶粉,买口罩,有人见面第一句话是:今天你抢盐了吗?人们担心:“海水被污染,以后的盐还怎么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不同的纬度爆发同样的抢盐囤盐潮,口罩、碘酒、海带也相继脱销或断货,孕妇防辐射服也在网上卖脱销了。面对无“盐”的结局,各种专家权威都站出来辟谣,制止“谣盐”。
这些荒诞的行为正如人们事后的调侃:“上联:日本是大核民族;下联:中国是盐荒子孙;横批:有碘意思”。(文/章润娟)
地沟油
地沟油的配方是: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泔水提炼物+劣质猪皮提炼物+油炸重复使用物。
地沟油的“劣根性”是:中国人、中国胃、中国小吃、街边摊、苍蝇馆、火锅、油淋食品。
地沟油的后果是:癌症、食物中毒、破坏白细胞、破坏消化道黏膜、引发肝病、破坏道德、毁坏良心。
你以为你吃的是食用油,其实你吃的是甘油三酯、黄曲霉素、苯并芘、醛、酮、内酯。
外国人用地沟油开车、生产工业用料;中国人用地沟油开饭、生产病人。中国人把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吃地沟油、呼吸有毒空气、生活在堵车城市里的人;一类是吃有机食品、享受特供与疗养、可以实施交通管制的人。吃不吃地沟油,是贫富差距的分水岭,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2011年9月,中国警方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案,涉足14个省,抓了32个人。可见,地沟油流得有多远。
与其谴责地沟油制造者“丧尽天良”,不如说食品监管机制有漏洞。延伸看去:开刀者拿红包、公务员搞腐败,是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地沟油呢? 别让我们所反对的恶信条,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文/胡赳赳)
乔布斯
乔布斯死了,带着他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
他使个人电脑图形界面的市场化,开创了“所见即所得”的PC时代;他掏钱养活了皮克斯,带来了《玩具总动员》等后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他使手机变成时尚消费品,缔造了iPhone神话以及最球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他还把手机变成数字内容商店,这终将颠覆互联网的产业结构。在死之前,他还控制着美国苹果公司。
春天发布iPad2时的消瘦,夏天宣布退休时的突然,都曾经是媒体和业界八卦人士重要的业务谈资。乔布斯从来没到过中国,但中国的IT巨头们无不活在苹果的白色恐怖之下。或者宣称学习苹果的简约设计与微创新,或者宣称自己的Phone将终结苹果在中国的地位,以至于这两年山寨猖獗、“五Phone乱华”。直到乔布斯死于今年秋天的十一黄金周,诸侯们都没有推翻乔布斯建立的王朝。越是独裁者,越容易在非本国的第三世界国家成为崇拜偶像。在乔布斯死的那些日子里,他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达到了巅峰,有关他的传说开始流传在各大机场、公交站牌、盗版书摊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成为扮上流社会的见面礼和饭后谈资。有政府部门甚至拿着白宝书,口中念念有词:我们要培养多少多少个乔布斯。乔布斯的名声甚至深入到平常百姓家,在此之前,普通青年,男、女,只知道显示“iPhone QQ在线”的是有钱人以及潜在的包养主。
乔布斯创造过什么不重要,乔布斯伤害过谁不重要,乔布斯对鲍勃·迪伦的发烧、对禅宗的体悟、对致幻剂的陶醉也可有可无。乔布斯只是2011年十一假期后又一个可以引爆新一轮国民消费的关键词。(文/邝新华)
第四篇:读懂关键词,学习十九大(十九大关键词)范文
中共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一系列“新”,可用一组关键词概括。
理解这些“十九大关键词”,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一种方式。
新时代新思想
十九大关键词,涵盖多个方面。如十九大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
“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使命中共担当
十九大关键词,也涵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等方面——
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两个阶段”。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大部署蓝图清晰
十九大关键词,还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等方面——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有党的领导,必有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中国来说,学习十九大,要学懂、弄通、做实。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世界来说,关心十九大,要感受公心、发现机遇。
第五篇:2010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
2010人民法院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
三项重点工作
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以后,最高人民法院马上部署落实,号召全国法院积极投身于三项重点工作的实践中。2010年4月,在最高人民法院于延安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从强化能动司法、强化审判管理、强化司法民主等10个方面确定了三项重点工作和人民法院工作的主要结合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落实这一部署,把三项重点工作与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很多新方法,积累了很多新经验,取得了很多新成就。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李 林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是2010年我国政法战线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把“三项重点工作”一词列为人民法院2010十大关键词之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它在政法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正确决策。一年来,人民法院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政法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紧密联系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实际,从10个方面把人民法院工作与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不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三项重点工作的认识,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及。一是关于三项重点工作之间的关系。从人民法院职能角度来看,社会矛盾化解是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是人民法院在新形势下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的重大调整,公正廉洁执法则是人民法院能动履行司法职能的伦理要求和根本保障。三者环环相扣、彼此衔接、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手段与目的、方法与结果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关于社会矛盾化解。从系统论来看,社会矛盾化解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采取思想工作、道德教化、法制宣传、政策应对、立法调整、执法解决、司法救济、社会参与、个人守法等多种方法,标本兼治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也需要采取资源跟进、访贫问苦、帮弱助残、扶危济困、排忧解难、雪中送炭、法律援助等应对措施,以解决当下急迫的社会问题。人民法院依法履行职能,公正廉洁地能动司法,积极主动地大调解,“5加2”、“白加黑”地执法办案,只能从一个重要方面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事实上,有人类社会就有社会矛盾存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彻底消除社会矛盾,但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把社会矛盾消弭或化解到最低程度。社会矛盾化解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只要全部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切实负起责任来,全社会都真正行动起来,所有制度安排都充分合理且有效运转起来,主要资源配置都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政法机关深入有效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社会矛盾的化解无疑将会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
关键词:
能动司法
201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继续坚持能动司法,高度关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灾后重建、校园安全等出台了专门的司法文件。各地法院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也积极发挥了能动司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例如上海高院组织开展“服务保障世博、公正廉洁司法”活动,成立世博法庭和专项合议庭,对涉世博案件实行指定管辖、集约审理。浙江高院出台《关于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保障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 李 林 能动司法在2009曾入选人民法院的十大关键词之一,能动司法连续两年跻身法院系统的十大关键词,通过网络“百度”一下,找到相关网页约448万篇。可见,能动司法一词的司法关注度、学术关注度和社会关注度,都是极高的。
能动司法为什么受到高度关注?从司法实践角度看,能动司法的提出,或许意味着我国司法改革思路从消极司法、被动司法向积极司法、主动司法的转变,要求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职能,积极介入解决金融危机应对、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稳定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等问题,以充分体现我国司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司法为民的本质特征,不断适应和满足转型期民众和社会对司法的新期待和高要求。从法学研究角度看,我国法院提出的能动司法,既不同于肇始于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又颠覆了长期为我国法学界所接受的消极司法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于是乎,有关能动司法的各种评价纷至沓来,褒贬不一,见仁见智。从社会大众角度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包括司法机关在内的全部国家机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消极司法也好,能动司法也罢,关键要看其作用和实效怎样。能够保障公
民权利、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就是民众和社会需要的司法,就是好的正义的司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动司法作为我国司法改革的新生事物,在过去两年多的司法实践中表现不俗,未来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继续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以党建带队建
中央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国各级法院把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和法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确保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岗位建功等活动。北京高院将党性教育贯穿青年法官培养全过程,要求青年法官先到基层实践锻炼。广西高院要求全区法院“远学陈燕萍、近学文惠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找差距、抓提高。云南高院制定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细则》,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和考核。
点评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
党章在总纲中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那么,为什么要搞党的建设?为什么要在法院系统搞党的建设?这绝不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答案如“落实中央部署”所能回答的问题。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人民能够通过司法制度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当然也是党的根本利益的体现。初看起来,党的建设与公平正义之间存在很多环节,可能需要多次连接、转换才能使两者“血脉相通”。不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党建的重要目的是让人民获得公平正义。因此,党建的目标设定、指导思想、步骤环节、方式方法、具体措施,都必须与司法制度所能提供的公平正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党建才不至流于形式。
党建主要还是思想政治组织方面的建设,所指向的对象是人,是司法队伍,是法官。提高队伍的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因此,把党建的着力点放在队伍建设上,是两种力量的契合。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提高能力,改进司法作风,保持司法廉洁,再通过能力、作风和廉洁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公平正义。这就是2010年人民法院“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的真谛。脱离了这一最终目标,党建将难以成功。而党建不能成功,司法也难以有所作为。
关键词:
司法核心价值观 在2010年“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明确提出人民法官应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最高人民法院8月上旬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把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法院加强了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教育与实践,将司法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切实联系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引导法官明辨价值追求上的是非荣辱界限,树立应有的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司法是在一定价值观支配之下进行活动的。无论是否有意识追求某些特定的价值,司法都离不开各种价值的选择和实现。司法涉及许多价值,诸如秩序、自由、公平、效率等,这些散若未串之珠的价值共同构成司法的价值系统,其中具有统摄性、主导性的价值,就是核心价值。尽管其他价值都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但就整体来说,核心价值是主要的精神磁石,明确这些核心价值,会让司法行为在明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支配下完成预期的司法任务,满足公众对于司法的预期。
将哪些价值定为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既取决于法院作为裁判机关的共性,也取决于我国法院的人民性。人民法院提出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其中公正是法院的立身之本,世界各国法院无不奉此为圭臬。正义与公正可以互相替代,有的国家直接将法院称为“正义院”,“司法”一词就是“司正义”的意思。可见,公正对于法院来说真可谓命脉之所在。廉洁是实现公正的条件,也是司法获得公信力的前提。不贪不渎的司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司法为民,点明我国法院服务的方向,这是亲民政治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是司法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之所在。
这一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宣传口号,必须沦肌浃髓,深深融入司法人员的意识之中,成为司法活动的指南。在司法活动中,对自己办理案件涉及的价值了然于心,能够有意识地加以选择,可以更好、更明智地实现那些值得追求和维护的价值。人民法院的核心价值观的确定,有深意存焉:让司法人员避免精神流浪,使他们握有精神罗盘,寻找到实现正义的最佳路径,完成人 民赋予法院的使命;也可以让民众了解人民法院的意识构造和精神追求,对司法产生深度信赖,进而使国家减少社会治理的成本。
关键词:
调解优先
201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国各级法院牢固树立调解优先理念,进一步发挥调解结案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贯彻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完善调解工作制度,抓好调解重点环节,规范调解行为,创新调解制度,完善诉讼和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建立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1至11月,全国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65.67%。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调解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调解具有自愿性、自治性、民主性、简易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征,有利于和平、彻底地一次性解决纠纷,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多年来,法院通过调解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
“调解优先”指优先采取调解手段,并不意味着调解优于审判。调解和判决,是法院处理案件的两种基本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处理案件,要看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解决纠纷,更有利于化解矛盾,更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能够调解、根据案情可以调解、按照矛盾冲突的特点调解处理效果更好的,应选择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如果依法不能调解,或者根据案情不宜调解,或者以判决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应当选择判决方式。调解重在和平解决纠纷,审判重在规则之治。“调解优先”与“调判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调解优先”是步骤,“调判结合”是手段,两者皆服务于定纷止争、实现公正之目的。优先考虑调解,“调判结合”,定纷止争,实现公正,才是该原则的应有之义。
目前,“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偏向,个别法院为追求“政绩”,将“调解优先”推到极端:调解被简单地与“和谐”、“为民”相等同;重复调解、久调不决、强迫调解等情形时有出现;有的法院甚至宣称创造了“零判决”。这些都是违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基本精神的,不仅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还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对此,我们应当引起警惕。
关键词:
审判管理
2010年8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西井冈山举办了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王胜俊院长深刻阐述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审判管理的任务目标以及开展审判管理应当坚持的原则、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各地法院贯彻会议精神,落实有关措施,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层级管理、审判绩效管理,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建立案件管理平台,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加强审判绩效考评,引导广大法官不断提高司法水平。2010年1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人民法院三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完善审判管理机制。多年来,地方法院积极探索。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表明完善审判管理进入新阶段。期待该机构积极总结和提炼审判管理经验,尽快制定操作规程。审判管理涉及审判流程、质量、效率、绩效管理,以及审判行为的指导、监督等方面。尽管具有管理的属性,但审判管理应服务于审判功能的发挥,所以也可理解为“审判服务”。但长期以来,审判管理存在部门衔接不畅,审判事务分流低效、处理不及时,考核评价体系极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管理的行政化现象严重。司法行政化导致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混同,独立审判与审判管理的界限模糊,有损程序公正。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审判权配置的不合理。因此,完善审判管理必然涉及审判权的优化配置。而优化审判职权配置,也适合从审判管理的完善入手。
审判管理纵向涉及上下级法院的关系,横向涉及法院内部不同机构和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故其关键在于合理界定职权,建立以审判权为中心、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约平衡的法院权力结构,形成配置科学、运行顺畅、公开透明的司法工作机制。具体措施,诸如,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特别强调以服务审判为目标;突出法院的司法职能,弱化行政职能,减少非审判岗位的人员,实现审判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科学的审判质量等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错案追究制,实现对司法行为的良性激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这些改革任务相当艰巨,改革阻力主要来自于法院自身,因此,只要法院系统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下定决心,完全有可能完善审判管理,优化审判职权配置。
关键词:
量刑规范化
2010年8月31日,千人以上规模的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培训班在河北香河隆重开班。9月16日至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会议。从10月1日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试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两个文件。各级人民法院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量刑规范化改革作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把握改革内容的基础上,加大调研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细化执行标准,组织法官培训,确保量刑裁量尺度清晰可见,量刑结果有据可验。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各项工作中,量刑程序改革可以看作是刑事诉讼程序方面最为引人关注的一项举措,量刑程序及实体量刑指南两项改革探索,在我看来,最高人民法院投入的精力、物力之大,具体改革方案的谋划、推进工作之审慎、全面,是近年来司法改革进程中所罕见的。经过近三年的上下努力,量刑程序改革方案最终得以初步确定并开始在全国加以推广、试行,这是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近年来不断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尽管在量刑程序方案的选定上、在具体的试点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毋庸置疑的是,此项改革开启了我国量刑程序乃至刑事审判程序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定罪问题与量刑问题之间的差异与区别处理已经成为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共识,而这一共识的达成将会促进未来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完善。量刑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事项开始为实务界所考虑,不仅仅有助于实现量刑的公开性与参与性,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精细化,并为未来刑事审判模式的调整与改革提供了契机。
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部分地体现了刑罚的目的正在从报应刑观念走向促进被定罪人回归社会,从关注人的行为转向对人的关注,后者正是现代刑罚理念的重要体现。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也体现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两项审判任务的差异,体现了对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两部分内容本质区别的深刻认识。
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是改革的良好开端,但绝不应当成为改革的终点,随着实务界对新的量刑程序的认识与操作不断熟悉,随着人们对量刑问题独立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对于不认罪案件实行隔离式的绝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应当成为下一步改革努力的方向。从更为宽广的视角来看,绝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模式将会与我国适当分离定罪主体与量刑主体的裁判模式的改革相得益彰,而后者恰恰是未来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中实现司法的公众参与,提高司法的可接受性等重大改革目标的必然步骤。
关键词:
法院文化建设 2010年7月5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王胜俊院
长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召开的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命名首批40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8月上旬,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号召全国法院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各地法院紧紧围绕司法核心价值观,结合本院优良传统、当地文化特色、法院工作和队伍实际,把加强司法职业修养和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法官宣誓活动、组织法院文化活动、创新法院文化载体等形式,掀起了文化建设的高潮。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
法院文化,是一个弹性既大、容量也大的词,内涵十分丰富。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成因纷繁复杂,发展历程又悠远绵长,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既具有历史感也具有时代感的高尚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在法治成熟的社会,法院文化与崇尚法制、信赖司法、保障自由、实现公道联系在一起,法院文化成为受到社会尊崇的文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有修身、治心之功用,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这种文化的熏陶,形成与之同化的现象。在我国,“文化”早有“教化”之意,素为我国所重,如今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正方兴未艾,文化的涵养精神、塑造品格的功效正在显现。
“文化”成为我国司法的一个热词,不是没有原因的。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的各种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精神层面的品格塑造、观念转变也需要跟上,法院文化建设的口号也就顺理成章地提出来了。各地法院注意挖掘本院优良的司法传统,接上历史文化的脐带,从一城一邑的法院发展历程中汲取营养,培养司法人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不少法院将当地文化特色引入法院文化培植上,借东风,行春雨,使法院的精神风貌悄然改观。法院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易见速效的,是表现于外的物质文化,但法院文化的重心所在,是精神文化层面,加强司法职业修养、确立公正司法品格、呈现良好职业形象,才是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我国司法人员郑重于司法职业应有的尊严,以司法官的气节相尚,公正行使手中的权力,共同维护司法公信,这些都关乎法院文化涵养之功。9 关键词:
院长培训
从2009年9月1日开始到2010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成功举办全国中基层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培训班12期,3622名院长接受培训。这是人民法院教育培训史上以培训规格高、参训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培训管理严为突出特色的重要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党性修养、司法能力、法院管理及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司法廉洁等各个方面。培训期间,王胜俊院长亲自修改、审定教学方案,并且先后给培训班授课5次。在12期培训中,共有11位院领导为培训班授课48次。此外,培训班还邀请中央相关部委领导就宏观经济形势、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宗教问题等作了专题报告。
点评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蒋惠岭
如果对一个法院的工作进行评价,人们通常会说“某某当院长时的法院如何
如何”。
可见,对一个法院的工作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院长的评价。当一个好院长和当一个好的办案法官的要求有重大不同。除了法官的基本条件外,一个院长还要有更高的政治水平、更远的战略眼光、更强的协调能力、更多的人文关怀。
中国的法院院长与其他国家的院长也没有太多可比性。美国各个法院的首席法官没有义务向国会或州议会报告工作,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院长每二三年轮流坐庄,欧洲国家的院长办案也只能比普通法官少50%左右,多数国家的院长对法官的审判工作不承担监督指导职责……而中国的法院院长什么都要干,而且无论是政治指导、司法业务、思想工作、行政管理,什么都要干得好,最后还要作为全院各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责任。所以,抓院长的培训,算是抓到了关键。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能有一个合格、称职的法院院长,这个法院的整体工作水平就有了保障。对培训效果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不仅要看培训班进行期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今年、明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法院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次培训。相信未来的事实会证明这次培训是成功的。
关键词:
审判白皮书
2010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9)》。报告3万余字,图文并茂地展示了2009年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建院以来首度发布工作报告。一年来,全国很多法院都以审判白皮书的形式发布报告。4月8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开发布系列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涵盖劳动争议、房地产、知识产权、破产、金融以及商事仲裁六大领域。4月26日,重庆高院发布系列白皮书。11月15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南京法院司法民主建设白皮书》。全国法院的审判白皮书已经从尝试走向规范化和常态化。
点评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 昕
最高人民法院首度发布工作报告,部分地方法院发布各类审判白皮书,是司法公开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助于民众了解法院及审判情况,进而认同、信任和支持法院工作,加强司法与民意的沟通,提升司法效果和司法公信。同时,审判白皮书还具有法制宣传等功能。
撰写和发布审判白皮书应极其慎重。因为这项工作决非易事,审判白皮书不只是列举统计数字,而涉及法院及审判的分析与评估,因而需要整体观察、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撰写者应具备相当的法律和政策水平。
同时,作为一项社会影响较大的司法公开机制,审判白皮书必须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不能只谈成绩不讲问题,不能只列数字不说案例,不能对数据进行选择和技术处理,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自吹自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搜索功能极其强大、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微博时代”,审判白皮书的任何瑕疵都有可能适得其反地被放大为影响司法公信的不利因素。
发布审判白皮书本身并非目的,而是提升司法公信的手段。审判白皮书的读者既包括政府官员,也包括普通民众。现在,很多法院将审判白皮书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相对于曾经只提供给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做法,是司法公开的进一步深化。
相信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