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懂十一学校的十个关键词
读懂十一学校的十个关键词
作者:吴田田
盘点今年的教育界,最受瞩目的学校莫过于北京十一学校。
自2月27日教育部在北京十一学校召开发布会,介绍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开始,中央主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和各大门户网站连续展开了一系列对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报道。密集的宣传使十一学校迅速闻名全国,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一时间慕名“取经者”络绎不绝。
正面报道之外,对十一学校的质疑声也甚嚣尘上,其中以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魏忠的六篇《质疑十一学校模式》为代表,由此展开了一场有关十一学校模式的大讨论。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长期的跟踪和细致的研究,整合数据和信息,本刊试图拨开重重迷雾,解开与十一学校有关的疑问。
1.适合: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打开北京十一学校的网站,“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两句话滚动出现,抓人眼球,彰显“十一人”的教育追求。“我们真正想做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这是李希贵的新学校宣言。
除了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十一学校还创造出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教育机制,把大量选择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李希贵提到,中国加入WTO时,有文件把教育视为服务业,这给了他启发:选择性的课程必然造就有选择权的学生,而有选择权的主体,是可以认定为教育的服务对象的。如今,在今日十一学校的校园里,教育确实是在演变成为服务业,而且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由此,十一学校的教育创新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职业规划:梦想从这里出发
李希贵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他认为,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要从职业规划着手。建立学生咨询中心,系统设计并认真实施学生职业与人生规划课程,就是十一学校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做法。
学校设计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确立目标。确立人生目标,首先从认识自己开始,学校帮助学生从个性、志趣、特长,到多元智能、情商、财商等方面了解自己。
第二,职业阅读。当学生通过考察对某一职业比较认可的时候,学校还要他至少读两本书,一本是介绍本行业的入门书,一本是从事本行业的名人传记。
第三,结交同道。李希贵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交两位朋友,一位是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另一位最好是研究本行业的专家。
第四,实践体验。学校开辟了职业体验基地,同学们在体验基地挂职锻炼,亲身参与职业体验,收获匪浅。除此之外,学校建议学生在自己选定的这个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义工服务,以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察。
3.分层分类:每个学生拥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
十一学校的改革,课程改革既是引擎,又是核心。“我们认为一所学校只有课程改变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程有特色了,学校才会有特色。”李希贵说。
从2009年开始,十一学校开始对现有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分层、分类设计,开发出近300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
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采取分层设计,语文、英语、历史等人文学科采取分类设计;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开发出了数据库、移动互联应用、汽车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厨艺等15个模块课程;体育课变成了田径游泳、艺术体操、击剑、滑雪、龙舟等22个模块;艺术类课程开发为中国画、油画、书法、动漫、声乐、戏剧等24个模块,仅戏剧课就有音乐剧《歌舞青春》、京剧《三岔口》、话剧《雷雨》等12个剧目的不同选择。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计了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更有意思的是,所有课程,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主选定学习时段,这些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
“学生的选择一旦进入校园,所开发的课程必然面临学生选择过程中的无形评判。说到底,学校通过开发自己的产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服务,教育也由此演变为了服务业。”李希贵这样诠释选择与服务的关联。
4.平等对话:挑战传统教育人际
行政班的取消、“班主任”的消失、走班的实行、课程的分层对教育生态中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被打破,学校试图营造平等的师生氛围。不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尊重、包容、倾听弥漫在课堂,爱、帮助、欣赏在校园内灿烂。权威式的管理将渐渐淡出,对话成为教育的载体。而这样的对话关系在十一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
课程分层后,十一学校的老师在各自的学科教室办公,教不一样进度的课程。这样的各自为战对教学规划和研讨带来了问题,如何解决?
学校设了纵向的教研活动,每位老师既有年级内的横向教研活动,又有跨年级的同层课程的教研活动。纵向课程的教研活动能使老师对课程本身的专业研究更加深入,教学方式更加适合课程本身和学生学习的规律。这种方式尚在摸索之中。
5.小学段:课业之外的成长
在十一学校的学期结构里,分为大、小两种学段,小学段的时间为期两周,是学生的自由空间,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任何学科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任何老师也均不得在小学段结束时组织任何考试检测”。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阅读自己早就想读的书,做实验,甚至四处走访,做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这一段时间,学生萌生自主精神和自律意识,养成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时间虽然短,却能学会如何安排人生。”李希贵认为:“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只有当孩子们带着这些素养走向社会时,我们才可以真正放心。”
6.文化日:把世界搬到学校里
十一学校的一些玻璃门上,贴起了装饰用的不干胶横条,上面写着学校的文化日:“1月15日罗马尼亚”、“3月18日西班牙文化日”等。
在十一学校,有七个以国家命名的文化日,活动期间,时常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比如,“法兰西文化日”是以法国作家都德的诞生日确定的,学校发起了一场“阅读都德”以及“阅读法国”的校园活动。类似的活动,经过梳理,还可以形成一个阅读书目。“这个书目既可以与我们传统上的人文、科技、文学阅读书目相吻合,也肯定会有一大批新书。这也等于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7.狂欢节: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动起来
学校的狂欢节受到师生的欢迎。2011年12月31日狂欢节,李希贵打扮成海盗“杰克船长”,模仿其做出各种搞笑动作,还站在花车上游行。学生发微博后,李希贵这一“形象”在网络上走红。2012年,他还扮演了《哈利·波特》里的“邓布利多校长”。
李希贵认为,如何营造过节的氛围,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他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端着’自己,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过节的校园里该是什么样子,有些同行甚至在这个时候很难找到自己„„”
通过校长的参与、师生的积极互动,狂欢节这样的活动,学校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活动已经属于每一个人”。
8.社团:将学生的兴趣上升为志趣
十一学校的文化日和狂欢节一般由学生社团承办。社团在很多学校里都不是新事物,十一学校的社团有何不同?
十一学校学生社团的数量每年都会突破100个,名称五花八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涉及领域上,大致可以划分为社会公益类、创业体验类、学科志趣类、文史研究类、影视动漫类、军事研究类、体育艺术类、娱乐文化类等。
按照十一学校的大课程观,社团也是一类课程。全校4000余名学生,100%参加了一个或多个社团。学校制定《十一学校学生学分管理办法》《十一学校社团管理评价办法》《十一学校社团联合会章程》等制度监督社团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修足素质学分。
十一学校社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引导学生将“兴趣”上升为“志趣”,让社团活动与职业理想挂钩,建立中学时代的职业体验基地,提升学生提出个人发展愿景、确定发展目标的能力。
在社团管理与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管理社团事务、职业体验、担当责任等多种方式,锤炼和提升了领导力和责任心。
9.成绩:不为高考,赢得高考
在高考指挥棒下,十一学校并不回避升学率的问题。《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第四条“学校文化与价值观”中第六项明确提出:“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它做到了,十一学校每届毕业生重点大学的录取率都接近100%。
李希贵表示,在追求优异成绩的同时,学校特别关注这样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是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加班加点获得的呢,还是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获得的?他强调高升学率并非改革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发展。为此,十一学校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实行学分管理,每一位学生必须在专业领域外,包括体育与艺术技能、义工服务、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与社团活动中获得足够学分,才能毕业。
10.改革:每个教师都是一线改革者
深刻的变革往往带给人挣扎。过去的辉煌、经验、习惯,未来的变化、未知和渺茫,就像一道道围墙挡住去路,让教师们纠结、失落、痛苦。改革要想成功,必须突出重围。突围,既需要先破后立的勇气,也需要先立后破的智慧,更需要等待的耐心与包容。
十一学校的改革没有从一开始就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逐步实行。没有‘一刀切’,也没有共同的模式,它是一个百花园。学校给教师空间,给教师选择,让每一个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凭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如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们都可以自主成立课题组进行实验。
学校还通过一些举措,帮教师分担改革的风险,比如教师们顾虑最多的“成绩”不再与教师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由此,十一学校大部分改革都是一线教师策动的,一线教师成长为勇于“革自己命”的教育改革者。
9月9 日,北京十一学校以“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摘得“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桂冠,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一学校正乘教改之风,“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朝着自己的育人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篇:十个关键词读懂“***”的教育观
郑重声明:文档全部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具体情况敬请以权威部分发布的信息(官方报道)为准!
十个关键词
读懂“***”的教育观
【关键词一: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二: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总体上看,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的目标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论证搞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讲话。
【关键词三: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
【关键词四:短板——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
【关键词五: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
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关键词六:借鉴——吸取国际先进经验】
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讲话。
【关键词七:责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讲话。
【关键词八: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话。
【关键词九:出彩——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4年6月23日,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键词十:为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
第三篇:十个关键词
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十大关键词
1.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摘要: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这是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提出的新判断。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生产力发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完成了发展的阶段,开始向发展起来以后的方向迈进。如何把这个新判断体现到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呢?我们自然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理论武装,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更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2.强起来
十九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强起来”,体现在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体现在发展更重质量的经济,寻求更有质量的增长;体现在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福祉的提升;体现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增强;体现在绿色现代化引领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成绩斐然。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5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展望新的5年,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还将继续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不懈努力,在世界舞台中心为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东勃: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再到后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历程水到渠成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同样在与日俱增,不能再以物质文化需要简单概括,也不能单独依靠经济建设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能够无缝对接,也咬合得更加紧密。而且,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已很难称为“落后”,新的主要矛盾的表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新判断。
4.“四个伟大” 十九大报告摘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程度上都贯穿着“四个伟大”的总体思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也蕴含着“四个伟大”的完整逻辑。“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十分艰难曲折的过程,要实现中国梦,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领导好、进行好这一伟大斗争,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5.全面小康
十九大报告摘要: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具体就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意味着全国每个地方、每个人都不能落下,比如831个贫困县全部都要“摘帽”。这是一种非常刚性的时间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实到了决胜阶段。如果不以“决胜”的姿态实现这个目标,今后阶段的目标就难以展开。
6.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摘要: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新征程”不是空泛的口号和概念,其内涵包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很多方面。提出“新征程”,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对现阶段的目标形成更加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明确新时代的目标、任务、战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匹配、相吻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必须要经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摘要: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标志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8.土地承包
十九大报告摘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进一步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民普遍关心的关键问题,其影响非常广泛。在这一决定作出后,围绕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将出台新的政策,以保证政策的衔接性。这一系列新的政策将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9.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十九大报告摘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以后,依法治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依宪执政”“依法执政”等说法的提出,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有了明确的目标,如何落实依然是突出的问题,也是老百姓集中关注的问题。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只有法律条文还不够,还有必要设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把全面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我认为设立领导小组就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这一决定回应了当下社会对司法公正的呼唤,有助于用法律保护老百姓的权益,也是我国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0.青春梦想
十九大报告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伟:青年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具创造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绽放青春梦想,青年首先要构筑灵魂的归巢,不忘初心跟党走,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敢于吃苦,勤于实践,善于开拓,争当先锋,成就“奋斗的青春”。
第四篇:读懂关键词,学习十九大(十九大关键词)范文
中共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一系列“新”,可用一组关键词概括。
理解这些“十九大关键词”,是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一种方式。
新时代新思想
十九大关键词,涵盖多个方面。如十九大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方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
“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主要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历史使命中共担当
十九大关键词,也涵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等方面——
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强调,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两个阶段”。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重大部署蓝图清晰
十九大关键词,还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等方面——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有党的领导,必有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型国际关系。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中国来说,学习十九大,要学懂、弄通、做实。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对世界来说,关心十九大,要感受公心、发现机遇。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十个关键词
十八大报告10个关键词
1、不走老路和邪路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政治体制改革
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GDP翻一番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6、反腐倡廉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7、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8、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0、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