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说的阅读技巧与实例解析(一)
小说的阅读技巧与实例解析
(一)
小说的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
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人物的性格通常是在情节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一部分,也可以颠倒或交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也有一定的作用。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在小说的阅读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些重点。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 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便都看着他笑,有的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苗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对文中有关孔乙己的肖像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身材很高大”,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B.“青白脸色”,表明他过的是半饥半饱的生活。
C.“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性格倔强,经常与人打架。
D.“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岁已老,已是风烛残年。
(2)对作者写孔乙己长期穿长衫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很有学问。
B.表明孔乙己偏爱长衫,有穿长衫的习惯。
C.表明了孔乙己虽然穷困潦倒,仍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
D.表明孔乙己的家庭原先也有地位,比较富有。
(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特征?对此概括最恰当的词语是()
A.自高自大 B.自鸣得意 C.自欺欺人 D.自我标榜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表现了孔乙己的书呆子气。
B.“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表现了百 LQ 己办事一贯认真的态度。
C.文中两次写“笑”,说明号乙乙己只不过是被人取笑的对象,揭示了他低下的社会地位。
D.上面文字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解题参考《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很典型、很突出的,因此,常常作为测试的内容。只要我们对这篇作品的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有关问题并不难回答。第(l)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都是正确的,只有 C 项说孔乙己“性格倔强,经常与人打架”,不符合作品实际。事实上孔乙己脸上的伤痕是被别人打的,只能说明他经常受人欺侮,而不能说明他性格倔强。第(2)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都是错误的,孔乙己老是穿长衫,并不能说明他有学问;至于说因为他有穿长衫的习惯,所以长期穿长衫,这同样没有回答出真正的原因;而把他穿长衫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家庭原先比较富有,也是没有道理的。只有 C 项才真正道出了他穿长衫的原因。第(3)题中的四个选项看上去似乎都沾一点边,但实际上,只有 C 项即“自欺欺人”这个词语才最能概括出孔乙己的心理特征。第(4)题中的 B 项中说“排出九文大钱”的“排”说明孔乙己办事一贯认真,这当然是错误的,这个“排”字只能说明孔乙己的装模作样的穷酸相。至于其他几项显然都是正确的。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喧!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对文中加点语句的评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信疑参半,如在梦中,又看又念,方才确信)
B.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不由自主,失常变态)
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昏厥初醒,惊魂未定,夺门而出,喜传捷报)
D.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狂奔,不辨东西,狼狈不堪,丑态毕现)
(2)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照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
①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________ ②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________
(3)下面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狂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反映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对范进的深切同情。
D.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和对社会的毒化。
解题参考范进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品对范进中举以后喜极而疯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回答第(1)题,必须对文中有关描写细心品味。看了一遍,又念一遍”和“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都是昏厥前的举动,此时范进的神志还算清醒,括号中的评点大体上符合人物的实际;“一脚踹在塘里…”等等,疯相十足,括号中的评点也很准确;只有“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一句,说是要“夺门而出,喜传捷报”就错了,当时的范进已失去理智,根本谈不上“喜传捷报”了。回答第(2)题要弄清什么是侧面烘托,小说中对范进的刻画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通过周围人们对他的行为的反应来表现,这就是侧面烘托。对照原文,可知应填入的语句分别是:“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第(3)题中的 C 项说文中“表达了对范进的深切同情”,这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作者对范进固然有同情的因素,但主要是讽刺的态度。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两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
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1)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
A 云、地面、红闪、晴午、黑夜 B.云、风、闪、柳树、祥子
C.云、风、闪、雨 D.云、雨道、箭头、瀑布
(2)这一段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A 按空间顺序从天上写到地下。
B.按暴风雨来临时天气变化的先后顺序。
C.按作者观察点的移动顺序。
D.按描写风、闪、云、雨的状态顺序。
(3)这段文字的叙 IJ 重点在写雨,先写了,次写了 ____ 再写了 ___ 最后写天地间成了“一个水世界”。把零星雨点到暴雨倾盆的天气变化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生动逼真。
(4)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A 对暴雨的直接描写,突出雨大,风急。
B.泻染人物活动的严酷环境,映衬了祥子拉车的痛苦生活,深化主题。
C.交代祥子拉车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表现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技巧。
D.反映了劳动人民挣点钱真不容易。
解题参考选文是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段。这段文字用自然环境的描写反衬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和痛苦生活,这在小说创作中是很典型的。第(1)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准确地概括了文中描写的 4 种景物。
第(2)题问这一段景物描写的顺序,B 项说“按暴风雨来临时天气变化的先后顺序”是对的,其他各项都不符合文中的实际。第(3)题填空,要求在文中找出能标出从零星雨点到暴雨倾盆这一变化过程的几个词语,查看原文,可选择出“雨星”、“雨点”、“雨造”依次填入。第(4)题中的四个选项中 A 项的回答太粗浅; C 项说是“表现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技巧”,这仍然没有回答这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D 项的回答虽不能算错,但不够深刻;相比之下,B 项的回答最准确。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这段文字描写的角度依次是()
A.听觉嗅觉视觉 B.嗅觉视觉听觉 C.听觉视觉嗅觉 D.视觉听觉嗅觉
(2)文中表示猜测心理的词语是()
A.朦胧仿佛似乎也许 B.依稀大概料想仿佛
C.似乎料想也许大概 D.或者也许依稀似乎
(3)这段文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
A.场面描写 B.细节描写 C.社会环境描写 D.自然景物描写
(4)这段描写文字的特点是()
A.情景交融 B.叙事与写景结合
C.写景与写人结合 D.观察与联想结合
解题参考第(l)题,这段文字中,先写到的是“清香”,接着写到的是“月色”,然后才写到“歌吹”,可见这段文字描写的角度依次应该是“嗅觉”、“视觉”、“听觉”。答案应该选 B。第(2)题,A 项中的“朦胧”不是猜测心理,B、D 两项中的“依稀”不是猜测心理,只有 C 项中的四个词语都是与猜测心理有关。第(3)题,这段文字描写的不是一个人物活动的场面,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细节,更不是社会环境,而是一种不断变幻着的自然景物,所以答案应该选 D。第(4)题,这段文字中没有多少叙事的成分,没有具体地描写某个人,也没有什么联想的内容,全是写景“,而且在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我”的无限陶醉的情感,所以,它的特点应该是情景交融。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②(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③(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以周围人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周围人的无聊取乐相对照,更令人感到悲哀。
B.这种“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分人窒息的悲凉意味。
C.这“笑”充分表现出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D.孔乙己之所以被人取笑,是因为他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毒害,成为任人践踏的对象;周围的人虽然明白自己和孔乙己一样是被压迫者,但为了给自己劳累而苦闷的生活寻求片刻快乐,只有拿孔乙己取乐。
(2)指出划线句①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指出划线句②③各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4)文中没有用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解题参考小说中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表现,往往不能离开对社会环境的描写。鲁迅写孔乙己也是这样。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不仅在于他本人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毒害,而且在于周围人们对他的冷漠。在小说中,这种冷漠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笑声中。第(1)题正是针对这一点提出问题的。四个选项中,前三个大同小异,都正确地指出了人们的取笑更反衬出孔乙己命运的可悲。只有 D 项,说周围的人虽然明白自己和孔乙己一样是被压迫者,但为了寻求片刻快乐,只有拿孔乙己取乐,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事实上,周围的人们之所以取笑孔乙己,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觉悟到自己和孔乙己一样都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受害者。第(2)题问的划线句①是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作用是突出了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更加悲惨的境遇。第(3)题,划线句②③,分别是对孔乙己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第(4)题全面考查我们对文中艺术手法的了解,显然,唯一没有用到的是心理描写。因为小说是从“我” 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的,不可能直接描写孔乙己的心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这进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距。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2)这段文字从 __、神情、__、动作几个方面刻画了中年闰土的形象。
(3)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下面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D.因为他有封建的等致观念
(4)闰土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5)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生胆小,说不出话 B.处境悲苦,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6)文中对闰土的描写中用了好几个生动的比喻,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___________
解题参考这篇小说的内涵非常丰富。阅读时要善于从表面的叙述中读出下面所蕴含的意思。第(1)题提出的问题,可以从闰土这二十几年的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他之所以见了童年的朋友在欢喜的同时又感到凄凉,正是因为这二十几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和难堪。第(2)题的空格中应填的是“外貌”和“语言”。这些描写在文中都是很突出的。第(3)题的四个选项中,A 项有一定道理,闰土确实很尊敬“我”,但尊敬不一定非得叫“老爷”; B 项更加错误,闰土没有理由害怕“我”; C 项也是似是而非的,在闰土看来,叫“老爷”也许是礼貌的,但实质上这正是封建等级观念的表现。所以只有 D 项是正确的。第(4)题在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这就是使闰土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原因。第(5)题的四个选项中,A 项没有根据,小说中从来没有说过闰土口吃的问题; C 项也不对,闰土在“我”面前并不感到害怕; D 项更不符合闰土的实际情况,他的生活苦,但并不平淡,并不是无话可说; B 项的分析是对的,他有一肚子苦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何况说了又没有什么用处。所以答案应该选 B。第(6)题,关于闰土的三个比喻,一是写他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二是说他的睑“仿佛石像一般”,三是说他苦得“像一个木偶人”。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全。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1)这段文字中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转换话题 B.解释说明 C.声音延长
(3)“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贾雨村问这话的原因是()
A.心中无数,向门子请教。B.让经验丰富的门子帮助拿主意。
C.广泛调查研究,以便最后决策。D.心中早已有数,再探探门子的口气。
(4)文中画线句子表现出贾雨村的心理是()
A.想报答皇上的隆恩,不愿意循私枉法。
B.也想讨好贾府王府,但事关人命,不敢草率了事。
C.思想矛盾,一时拿不定主意。
D.心中早已有了主意,故意打官腔,装正经,作姿态。
(5)根据这段文字,概括贾雨村和门子二人的性格特点。
贾雨村: ___。
门子: ___。
解题参考第(1)题,这段文字中主要是对话,当然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第(2)题,文中破折号之前,在谈案件中人物的遭遇,破折号后突然转为谈官司应如何剖断,可见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转换话题。第(3)题,贾雨村表面上在访门子出生意,实际上心中早已有数,只不过是进一步探探门子的口气。答案应该选 D。第(4)题,从整篇小说的描写来看,贾雨村乃是一个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此时他已从门子口中探明案件当事人的全部背景,打定主意用这个案子去讨好贾府王府。他之所以再次表示犹豫,实际上是在门子面前打官腔,装正经,以掩饰自己的丑恶嘴脸。所以答案应该选 D。第(5)题,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雨村的性格是老谋深算,阴险狡诈,见风转舵,长于钻营。门子的性格是精通吏治,诡计多端,专门趋炎附势。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 , 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港船,以免再遇见他。
(1)“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_
(2)“我母亲吓了一跳”的根本原因是()
A.这十个铜子是一笔不少的钱。
B.若瑟夫自作主张给别人小费,简直是胆大妄为。
C.在母亲眼里,于勒没有发财,就是“贼”,是“流氓”,不配得到这十个铜予。
D.母亲吝啬成性,不愿意给于勒小费。
(3)对文中划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菲利普夫妇认为家丑不可外扬。
B.说明菲利普夫妇对女婿还不够信任。
C.说明菲利普夫妇不想因为此事影响女儿和女婿的感情。
D.说明菲利普夫妇十分虚伪,仍然想在女婿那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虚假的体面。
(1)根据大段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话号里打“ X ”。
①我”给于勒叔叔小费是为了避免出大乱子。()
②菲利普夫妇不认穷苦的亲弟弟于勒,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③本段文字控故事情节发展安排情节,采用的叙述方式是顺叙。()
④本段文字中于勒穷苦、狼狈不堪的性格特;或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
解题参考第(l)题,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对于勒的希望突然破灭,而且认为他还有可能成为他们家的拖累。这充分表现了她的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第(2)题的四个选项中,A、D 两项都把“母亲”吓了一跳的原因归结为她的吝啬,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毕竟不是根本的原因; B 项把原因说成是对若瑟夫自作主张的不满,也不准确;母亲吓了一跳的真正原因是认为若瑟夫不该把小费给了她认为是流氓的于勒,C 项的分析是正确的。第(3)题要求对划线句的含义作出正确分析。在四个选项中,A、B、C 三项的分析都过于肤浅,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课文中已有交代,菲利普夫妇的这个女儿的婚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于勒有可能发财的幻想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不愿让女婿知道这件事,正是想继续在女婿面前维护自己的虚假的尊严和体面。D 项的分析是对的。第(4)题中的四个判断中,第①个判断的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我”——若瑟夫对自己的叔叔于勒确实充满了同情。这说明他那年幼的心灵还没有完全被金钱至上的腐朽思想所毒害。第②第③个判断是对的。第④句的说法也不对,因为文中只有一段借助于若瑟夫的眼睛对于勒的外貌描写,至于于勒的性格,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描绘。作品的重点是在写菲利普夫妇。
第二篇:小说文学评论实例(精选)
小说原文欣赏:
青龙偃月刀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吗?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文学评论标题示例:
1、剃刀变形记
——评小说《青龙偃月刀》中的“剃刀”
2、刀锋下的闪灵
——评小说《青龙偃月刀》
3、视角转换中的人生哲学和隐喻的艺术魅力
——《青龙偃月刀》文本分析
4、麦城里的守望者
——《青龙偃月刀》何爹形象分析
5、在“民间”的画布上描摹英雄的生存哲学
——评小说《民间》
6、制谜与解密
——《民间》的叙事张力及其阐释空间
7、蛰伏的传奇
——小说《民间》文本解读
8、官场现形记
——评短篇小说《冯前》
9、叙述主题和语言成就的艺术意味
——《白马》的文本细读
10、诗意的残酷
——从动物叙事看《白马》语言的陌生化
11、变化的视角不变的期待
——评《雪地里的期盼》中的内聚焦视角
11、悲剧的批判意识
——试评《雪地里的期盼》
小说原文欣赏:
冯前
在朋友中,我同冯前,可以说相处的时间最长了。
1945年,我回到冀中,在一家报社认识了他。他说,其实我们在1939年就见过了。他那时在晋察冀的一个分区工作,我曾到那里采访,得到了一本油印的田间的诗集,就是他刻写的。不过那时他还只十七岁,没有和我交谈罢了。
冯前为人短小精干,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我正奉命编辑一本杂志,他是报社编辑,就常常请他写一些时事短评之类的文章。
这家报纸进城以后,阴错阳差,我也成了它的正式工作人员。而且不愿动弹,经历了七任总编的领导。冯前进城以后,以他的聪明能干,提拔得很快,人称少壮派。他是这家报纸的第三任总编。
我原以为,我们是老相识,过去又常请他看作品,很合得来,比起前几任总编,应该更没有形迹。其实,总编一职,虽非官名,但系官职之培基,并且是候补官职的清华要地。总编升擢就是宣传部长,再升,则为文教书记。谁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不能不沾染一些官气。
我体会到这一点以后,当众就不再叫他冯前,而是老冯,最后则照例改为冯前同志了。
但从此,我扪之间的交谈,也就稀少了,虽然我们住的是邻居。我写了什么新作品,除去在报纸发表,要经他审阅,也就很少请他提意见了。
不久,就来了文化大革命。7月间,大家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心惊肉跳地听完传达,一出会场,我看见人们的神情、举止、言谈,都变了。第二天,集中到干部俱乐部学习。传达室告诉我:冯前同志先坐吉普车走了,把他的卧车留给我坐。当时,我还很感激,事到如今,还照顾我。若干年后,忽然怀疑:当时,他可能是有想法的。他这样做,使群众看到,在机关,第一个养尊处优的不是总编,而是我。
到了俱乐部,一下车,一位在大会工作的女同志知道我很少出来开会;就神秘地说:“你也来了?一进来,可就出不去了。”
学习一开始,那种非常的气氛,就使我在炎热的季节,患起上吐下泻来,终于还是请假出来了。冯前在学习班作了重点发言,批判了文教书记,也就是他的老上级,提拔他担任总编的人。学习结束后,一天夜里,他叫他的女儿到我屋里传信:那位书记自杀了。这时,我已经被指为是这位书记的死党。在机关,我是第一个被查封“四旧”的人。我认为,这是他的主意。当时的文革,还是在“御用”阶段,主事的都是他的亲信。查封以后,他来到我屋里看了一下,一句话也没说。也好像是来安慰我。当天晚上,又派人收去了我从老区带来的一支手枪。
不管怎么样抛我,我总不是报社的当权派。他最后还是成为斗争的重点,被关了起来。后来,我也被关了起来,有传说,是他向军管会建议的。不过,他的用意只是:我太娇惯了,恐怕到了干校,生活不能适应,先关在这里,锻炼锻炼。如果是这样,是情有可原的。何况,在我去干校之时,一捆大行李,还是他替我背到汽车上去的。
我重友情,每逢见到他在会场上挨打,心里总是很难过。而他不仅毫无怨言,也毫无怨容。有一次,造反派叫我们在报社大门安装领袖大像,冯前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操作,我在下面照顾过往的行人。梯子颤颤悠悠,危险极了,我不禁大声喊:“冯前,当心啊!”
他没有答言,手里的锤子,仍在当当地响着。他也许认为我这样喊叫,是多余,是不合时宜的。每逢批判我的时候,造反派常叫他作重点发言。当着面,他也不过说我是遗老遗少——因为我买了很多古书。架子很大,走个对面,也不和人说话。其实,我走在路上,因为车马多,总是战战兢兢,自顾不暇,就是我儿子走过来,我也会看不清的。
我听过他的多次检查,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升官要诀:
一、紧跟第一书记;
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
可惜这次“革命”,以匪夷所思的方式进行,使得一些有政治经验的官员,也捉摸不到头绪,他所依靠的第一书记,不久也自杀了。冯前承认自己失败了。随即向造反派屈服,并且紧跟。
在运动后期,我们一同进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有一个造反派头头跟着。学习期间,不断开批判会,别人登台发言,不过是在结尾时喊几句口号。他发言时,却别出心裁:事先坐在最后一排,主席一唱名,他一边走,一边举手高呼口号,造成全场轰动,极其激昂的场面,使批判会达到出乎意外的高潮。
在互相帮助时,我曾私下给他提了一点意见:请他以后不要再做炮弹。他没有说话,恐怕是不以为然。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他提意见。他也曾向我解释:“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
我也没有答话。我心想:我不知道,我如果掉在水里,会怎样做。在运动中,我是没有按过别人的。运动后期,他被结合,成为革委会的一名副主任。我不常去上班,又在家里重理旧业,养些花草。他劝告过我两次,我不听。一天,他和军管负责人来到我家,看意思是要和我摊牌。但因我闭口不言,他们也不好开口,就都站起来,这时冯前忽然看见墙角那里放着一个乡下人做尿盆用的那种小泥盆,大声说;“这里面有金鱼!”不上班和养花养鱼,是文化大革命中他们给我宣传出去的两条罪状。军管人员可能认为他这样当场告密,有些过分,没有理他就走了。
芸斋主人曰: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对冯前的印象是:大风派。谁得势,靠谁;谁失势,整谁。也有人说:以后不搞运动了,这人有才干,还是可用的。如果不是年龄限制,还是可以飞黄腾达的。后之论者,得知人论世之旨矣!
权力话语下的挣扎
——浅析小说《冯前》中冯前的身份建构
题目不错,推荐主副标题模式,第一篇文章命名成这样算是很不错了。比较专业。
什么是身份?米兰。坤德拉在他的小说《身份》中告诉我们:身份,这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总要依附于别人而存在。自己的身份要在别人的严重才能得到印证,仅凭自己你i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是谁,而在某些特殊的年代则更是如此。文革时期,当整个社会处在一片文化狂欢之下的时候,个人的声音往往会被边缘化。由此产生了身份的含混与遮蔽。小说《冯前》中,住仍冯前具有了这样一个在特定环境下的多变身份。这种身份随着叙述者示教的深入而逐渐地以建构起来。(开门尖山,不要用很多语言解释别的概念什么的。特别楚辞练习,我建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或者对于其他方面的解释可以适当的放的少一点。)
“冯前为人短小精干,爽朗、热情,文字也通畅活泼。”这是“我”对于冯前的最初印象,虽然“我”曾在1939年就见过他,但那仅是一面之缘,而此时的我才得以真正深入接触到他,它具有青年人所应该具有的朝气,这是为“我”这样一个老朋友所肯定了的。冯前的最初出场,作者采用了局部任务的限制视角建构起冯前身份的基本轮廓,这便是一个本真开敞的热情青年形象。
但古语有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我所构建的冯前身份很快便发生了变化。“沾染官气”成了升擢后的冯前新形象,但冯前究竟如何表现,作者没有给与详细地展现,我们也不得而知。只是通过“交谈稀少了”“很少请他提意见了”我们略能窥见其一。虽然,我以称呼其为“冯前通知”而表示理解,但冯前的身份转换却又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可以说,作者在这里通过侧面烘托,揭示出在“人一阔,脸就变”的一种文化心理之下,冯前的身份得到了第一次重要扭转。
如果说,在建国初期,整个社会还处于一种常态的发展的话,那么文革时就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是非颠倒的时代,在全民族的病态狂欢态势下,那些正常人则往往会被视为异类,为求得生存,人往往需要进行各种异质身份的转换。冯前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执法人,有想法的“把车让给我坐”;还在学习班发言,批判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文教书记,进而直接导致了这位书记的自杀。而我也被封为“四旧”。至此,作者完全小姐了其前期对冯前身份的“期待性建构”,冯前成为了一个纯粹的反派形象。文章建构至此也达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巨大的落差,也给与读者以强大的心理冲击。
随着局势的发展,在人人自危的状况下,冯前也被拖下水,他的身份再一次发生了戏剧性地变化。他的成为斗争的重点也使得他成了审判的对象,而随着他的被审视身份的形成,我的主体性地位也得以凸显。我曾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给他关切,尽管冯前看似不领情,但在这话语与沉默的交谈中,对比出了两人的迥异之处。而“我”对冯前的劝告也使“我”这一旁观者得以第一次实现真正的“在场”。此时的“我”和冯前也已成为被剥夺话语权的被审判的对象,但冯前依然是冯前,他以其所尊奉的升官要诀“
一、紧跟第一书记;
二、对于第一书记的话,要能举一反三”为准的,积极寻求自我尴尬身份的突围。
“每逢批评我的时候,造反派长叫他作重点发言。”总之,冯前时刻抓住机遇,并发挥个人所具有的煽动才能,实现自我身份的逆转。他的成为“系主任”,表明他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审判权,而“我”的主题地位的隐匿也使我依旧退场为一个被改造的对象。“运动期间,大家像掉在水里。你按我一下,我按你一下,是免不掉的。”冯前以此重新找回自己的定位。
纵观全文,小说始终以“我”这个配角的视角不断建构起冯前的身份。这使得一方面,冯前成为被“我”这一主题审视的对象,但同时,我们又共同成为隐含其后的文革时期当权者的审视对象,而在,读者的“期待视野”又紧跟任务发展线索。这样,在主人公、权力者、读者的三重审视与被审视的结构框架中,通过“大风派”“有才干”可以飞黄腾达等画外音的补充叙述,冯前的身份便被赋予了多义性。这就类似于鲁迅的《孔乙己》,在《孔乙己》中,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任务的三者之间是构成了“看/被砍”的叙述模式。而这篇小说也正是在这种审视与被审视的构建中,冯前完成了其身份的“建构——消解——再建构”的过程。
结构主义叙事学认为,一个叙事性文学作品,从平衡起步,然后出现不平衡,经过努力再到平衡,这样不断转换所完成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冯前》中冯前的身份建构随着大时代的洪流而不断发生变化,但历史的工作总是进行着大浪淘沙的工作,什么样的时代孕育什么样的人。而对于文本来说,一个文本能否成为经典,或者说能否为人所接受,就在于其对于社会的价值实现中。冯前的典型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文革时期的共同文化心理:一种处于政治狂欢话语下的“集体无意识”,个人吧“无所作为”的迎合权力话语作为一种求得生存的途径,由此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形成的求生哲学:永远给自己留下后路。
同时,当我们以一种期待来回顾文本时,我们发现,文本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敞开的结尾。小说最后并未具体说明冯前的最终结局,而只是以几句间断的评语作结,他所建构的身份成为一个远离“华语中心”的背景,我们可以说作者是有意为之。尹瑟尔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多重空白的“召唤结构”,召唤我们对其进行不断解读。或许这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其结尾采取敞开式结构的真正用心。历史总是要靠后人来评说,冯前的身份也需要我们来建构。
评语:总体来说,第一次写出这样的程度还是不错的。对于评论的结构,把我也是可以的,也知道各个切入点,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比如:这篇文章对于建构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前面对于文章的内容描述过于多了,即是对于建构工作的准备工作太多了,以至于对于身份的真正的建构没有很好的展开。不过切入点,还有评论的语言都是不错的。对于整篇文章的布局还是要再考虑下。字数的控制也得精简。
2012年7月13日星期五
第三篇: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 穿着黑布大马褂 ),生深青布棉袍,确册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予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l)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2)选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这泪水是()
A.伤感愧疚的泪 B.伤心悲痛的泪 C.离别忧伤的泪 D.感激动情的泪
(3)选文中写“父亲”外貌时,先后写了“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反映了家境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4)选文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解题参考 第(l)题,选文是从“我”的视角来写的,当然不可能有对父亲的心理描写,C 项应该排除。文中虽然有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但相当简略,所以 A 项也应排除。文中大量的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如爬月台过铁道等等。所以答案应该选 B。第(2)题,“我”两次流泪都出于对父亲送行时所作所为的感激,不是一般的伤心悲痛,也不是出于离别或愧疚之情,所以这泪应该是感激动情之泪。答案应该选 D。第(3)题的四个选项中,A、B、D 三项都有道理,只有 C 项认为写“父亲”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是着力刻画他的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显然是错误的。答案应该选 C。第(4)题的四个选项分析文中着重写“背影”的原因,A 项当然是错误的,“我”与“父亲”告别,不可能看不到父亲的正面。D 项也很牵强,文章没有必要表现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B、C 两项相比,B 项对作者着意写父亲“背影”的原因分析更为透彻,所以答案应该选 B。
10.阅读下边几段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抗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 ____ 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 ______ 和 ________
(2)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
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可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B.文中的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先生读书时无限陶醉的神态。
解题参考第(1)题第一处空白应填“读书”;第二处和第三处空白分别应填“静悄悄”和“人声鼎沸”。第(2)题中的四个选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应是 B 项。D 项是写先生读书时的神情的,与“严而不厉”无关,可排除。A、B、C 三项之中,A、C 两项看不出先生的“严”,只有 B 项最能表现先生的“严而不厉”。第(3)题分析为何学生读的文字无标点,先生读的有标点。
A 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读的文字和先生读的文字都是直接引用。
B、C 两项说的也不成其为理由。只有 D 项,说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所以前者未加标点,后者却加了标点,比较有道理。第(4)题的四个选项中,A、B、D 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 C 项是不对的,因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个看法只是“我”从先生读书的神态中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说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已能心领神会。所以答案应该选 C。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纺线也开展竞赛。②(三五十辆或者百几十辆纺车摆在一起 , 在同一段时间里比纺线的数量和质量).成绩好的有奖励,譬如奖一辆纺车,奖手巾、肥皂、笔记本之类。那是很光荣的。更光荣的是被称为纺毛突击手、纺纱突击手。举行竞赛,③(有的时候在礼堂 , 有的时候)在窑洞前边,有的时候在山根河边的坪坝上。在坪坝上竞赛的场面最壮阔,“沙场秋点兵”或者能有那种气派。不,阵容相似,热闹不够。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地方哪个纺织厂有那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队列,精神饱满的竞赛者队伍,一声号令,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上机群起飞的气势。那哪里是竞赛,那是万马奔腾,在共同完成一项战斗任务。因此④竞赛结束的时候,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少的,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
(1)文中①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 ___ ;②句点明纺线竞赛的 _____ ;③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 ____ ;④句点明纺线竞赛后大家的心情是 ________
(2)下列对纺线竞赛场面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沙场秋点兵”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阵容。
B.用节日赛会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热闹。
C.用纺织厂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范围。
D.用机群起飞、万马奔腾作比,形容纺线竞赛的气势。
(3)最能概括竞赛场面特点的词语是()
A.壮阔 B.热闹 C.盛大 D.欢腾
(4)下列对本段文字中心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
B.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
C.写纺线竞赛,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
D,写纺线竞赛,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
(5)本段文字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议论 C.描写 D.抒情
解题参考第(1)题比较好填。①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目的,②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形式,③句点明了纺线竞赛的地点,④句点明了纺线竞赛后大家的心情是快乐的。第(2)题的四个选项中,A、B、D 三项都是对的,只有 C 项不对,文中把组线竞赛的场面同纺织厂作对比,是为了说明竞赛的规模,而不是形容纺线竞赛的范围。第(3)题的四个选项用于形容竞赛场面都是可以的。
但是最能概括竞赛场面特点的还是“壮阔”一词。“热闹”、“盛大”、“欢腾”都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特点。第(4)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B 两项中都说本段文字是“写纺线竞赛的场面”,这就不如 C、D 两项的概括“写纺线竞赛”完整。所以 A、B 两项可以先行排除。在 C、D 两项中“表现参赛者对纺线劳动的兴趣”当然不如“表现延安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概括得准确.所以答案应该选 D。第(5)题问本段文字的表达方式。B、D 两项比较容易排除。关键是在 A、C 两项中作选择。应当说记叙和描写在文中都是有的,不过,记叙部分大都在开头或结尾,而描写却是在文段的主体部分。所以,相比之下,还是以描写为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花一片、一片,洒落得变成赤裸的了。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红的,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1)文中写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暗示的是
A.暗示小桃树生活艰难。B.暗示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C.暗示作者自己生活中经受了许多磨难,但是自己还是从磨难中挺过来了。
D.暗示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表达对自己经受的遭遇的慨叹。
(2)作者充满激情地赞美“一个欲绽的花苞”,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赞美这个花苞与众不同,有顽强的生命力。
B.赞美这个花苞经过风雨之后,显得更加鲜艳、美丽。
C.赞美小书匕树的顽强生命力。
D.赞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赞美小胡匕树虽经摧残,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
(3)“我”为什么要赞美小桃树?
答: _______________
解题参考第(1)题,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于百次地挣扎起来”所暗示的是什么?四个选项中,A 项显然可以排除,B 项实际上也没有回答“暗示”什么的问题,也可以排除。C 项离开小桃树谈作者自己,不合乎作品实际,只有 D 项,把作者对小桃树的同情和对自己遭遇的慨叹结合起来谈,才真正理解了作品。第(2)题,作者对“一个欲绽的花苞”的赞美,当然不只是对这个花苞的赞美,而是对这棵小桃树的赞美,所以,A、B 两项可先行排除。相比之下,C 项的概括稍嫌简略,D 项就比较完整了。因此,答案应该选 D。第(3)题是个简答题。可根据情况自由发挥,但也要把握住要点。主要是“我”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坚定了信心,知道尽管生活的道路曲折坎坷,但是只要坚持不屈不挠的奋斗,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一定能像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二十多年的怀乡梦,终于在 1975 年的夏天变成事实,无奈当时 “四人帮”指鹿为马,焚书坑儒,九亿神州惨遭浩劫。但在那风雨如晦的时刻,各地的建设依旧屹立人间,光辉夺目。没有新中国,便没有长江大桥,黄埔江中便没有自造的军舰;没有新中国,乡村里便没有电灯,农民便没有独立自尊的人格;没有新中国,便没有核子弹,更没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1)作者引用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为了()
A.抒发爱国主义感情 B.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惯
C.比喻对故乡的思念 D.表现高深的文学素养
(2)“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这句话深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 __________ 的苦闷心情和____的强烈愿望。
(3)这段文字以。为线索,热情赞颂了_________
(4)这段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有()
A 记叙、议论、抒情 B.记叙、描写、议论
C.抒情、说明、议论 D.抒情、记叙、描写
解题参考第(l)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技”这两句古诗本来表达的就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作者引用这两句诗也正是为了抒发同样的情感。A 项说抒发爱国主义情感,拔得太高了,脱离了原作的实际。B 项“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惯”只是从表面 L 理解字句,没读懂诗的内涵。D 项“表现高深的文学素养”更是没有涉及到作者的深层情感。只有 C 项是对的。第(2)题,这句话含蓄、深沉地写出了作者在异域他乡、远离祖国的苦闷心情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第(3)题,这段文字以“我”的怀念之情为线索,热情赞颂了解放以来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第(4)题,这段文字所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评论、抒情,答案应选 A。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相距两年之后,今年春节,我又回到了故乡海南岛。
步出海口机场,我差声、辨不出东西南北。几年前,这附近还是一片冷冷清清,马路两旁杂草丛生,污水漫溢,随处可见临时搭建的矮小棚屋,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印象。这一次,却是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的眼前:道路宽阔平坦,气势不凡;四处高楼林立,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走近市中心,则更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夜晚时分漫步街头,满眼是椰树夹道、霓虹闪烁,满耳是粤曲高扬,正可谓歌舞升平,伊然一派充满浪漫情调的南国风光。
①故乡的人真是富了,却又富得令我感到陌生。②原先一角钱都要算了又算才用的人,壬。今放起鞭炮来动辄成千上万元;原先一年到头饭桌上见不到荤腥的人家,士。今为了生个男孩便可摆上几十桌上百桌的宴席。③“大款’们,C 血来潮时,也舍得花上数千元请城里的戏班来演上一场,与乡邻们同乐;但另一方面,村里的小学校舍却东倒西歪,烧香拜神之风又死灰复燃,趁势而起。④他们似乎并不认为发财致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反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之上,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财神菩萨”一样。⑤他们透过“钱眼”看我,我价然成了“外”人;我想和他们亲近,却又隔着一层“钱”的无形障碍。(6)这确实令我尴尬而又悲哀,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7)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
故乡今我感到陌生的又岂止是这些。无论在海口市或任何一个墟镇上,“发廊”、“按摩保健”则早已不是秘密。诸如此类的现象固然并非海南所独有。它们的出现,使我记忆中的故乡失去了少女一般的圣洁和清纯,也少了一份令我难忘的朴实和真诚。
在故乡住了近一个月之后,我又怀着一种交织着喜悦和忧虑的心情离开了她。有时候,陌生倒恰恰寓示着某种变化,标志着事物的发展。我当然希望故乡愈变愈好。
(1)下面的四个判断,正确的一个是()
A.文中的“南国风光”是就“道路”、“高楼”、“霓虹”、“粤曲”而言的。
B.“那种陌生感便格外地沉重起来”一句,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已完全失望。
C.“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财神菩萨’一样”是一个比喻句。
D.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2)下面对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过去贫穷、脏乱的厌恶和对今日故乡繁荣的喜悦。
B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陌生感:因为故乡已失去了少女一般的圣洁和清纯。
C .本文表达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故乡日渐富裕的喜悦,也有对故乡种种畸形、病态现象的忧虑。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陌生感和对故乡的将来寄予厚望。
(3)将本文第 3 自然段分成三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6)(7)B.①②/③④/⑤(6)(7)
C.①/②③④/⑤(6)(7)D.①②/③④⑤/(6)(7)
(4)在下面为本文拟的题目中,最贴切的一个是()
A.陌生的故乡 B.可爱的故乡
C.故乡礼赞 D.故乡的忧思
解题参考第(l)题的四个选项中,A 项是错的,因为文中的“南国风光”并非是指道路、高楼等,而是指“椰树夹道、霓虹闪烁”、“粤曲高扬’等。B 项也是错的,陌生感并不意味着作者对故乡已完全失望。“好像世间真有那么一个‘财神菩萨’一样’讲不是比喻句,所以 C 项也是错的。D 颂说大中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这倒是符合文章实际的。所以答案应该选 D。第(2)题要求全面把握正确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四个选项中,A、B 两项都只强调了一个方面,A 项强调了喜悦感,B 项强调了陌生感,但都不完整,应该排除。D 项强调对故乡现实的陌生感和对未来的期望,也没能完整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只有 C 项全面把握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答案应该选 C。第(3)题要求在第 3 段中划分层次。这一段写的是故乡的富给“我”带来的陌生感。其中第①句是总说,第②③④具体写故乡人富了以后的种种令人感到陌生的表现,第⑤(6)(7)句写“我”因此而产生的陌生感。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 C。第(4)题中为本文拟的题目中,B、C 两题都只能覆盖对故乡的感受的好的一面,D 题又只能概括出对故乡感受的坏的一面,只有 A 题才能完整地概括出对故乡的全部感受,而且从词语的选择上也和文中紧密呼应。所以答案应该选 A。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路也会死的,说死就死了。
那条路,人称官马大道。据说,李闯王的队伍曾走过。几百年后,仍是人来车往。可气的是,路偏偏从他田里通过,把方方正正的一块地割成两个三角形;尔后伸到渡口,折一道陡弯能到镇上。于是,路边的庄稼常常被践踏。他懊恼,骂那条路:怎不老死!
[甲],公家出钱,在渡口的上游修了座新桥,钢筋水泥的,宽而长。桥两端还没路,只用白石灰撒两道线表示路的位置,上面仍长着庄稼茬子,狗尾草,酸枣棵。但人们便都从那里走,为的是少绕一个弯,省几船钱。官马大道上,行人稀少了,渐渐长出了纤纤的草芽儿。他一看,好欢喜,心想,[乙];又想,[ 丙 ],不禁笑了。
那土路,好硬,如石,如铁。他有的是力气,十八斤重的钢镢,举起,带着风;落下,击火。每次,只刨掉薄薄一层土。他细端详,一层一层都重迭着人的足迹,车的辙痕,牲口的蹄印。再往下刨,一镢下去刨出了生锈的一块铁,他一看就认出,那是断了的犁铧,自语道:“唔,早年是田地。”又一镢下去一声脆响,刨破一个瓦罐。往里面一摸,全是铜钱,有外圆内方的,也有像裤衩的。钱上有字,却不认识。他寻思:“莫非八百年前这里不是路不是田,是村庄,[丁〕,就藏起来,想不到是给我准备的。”他又笑了,笑得舒心。
远远地,有人来,斜斜地上了官马大道,或许是外地的旅人,或许是走惯①的乡邻.他忙脱下布衫盖了陶罐,挥手高叫:“嗨,这是②,不能走;那边有③!”那人看他一眼,笑笑,折回,朝桥走去。他继续开垦那路,心 C 想:“这地明年种西瓜。离路远,不会丢,要发笔财呢!”
原野上,响着钢镢刨地的声音,沉重而有力。那条④,变成田了。
(l)从行文的相互照应看,甲处的语句应是()
A.为了便利群众 B.为了改善投资环境 C.几乎是突然间 D.出乎他意料的是
(2)根据上下文意,乙、丙处的语句应是()
A.乙:往后,再不糟蹋庄稼了丙:垦起来能多半亩地呢
B.乙:垦起来能多半亩地呢丙:往后,再不糟蹋庄稼了
C.乙:这路到底老死丙:往后,赶个集也近便了
D.乙:往后,赶个集也近便了丙:这路到底老死了
(3)根据全文主旨,丁处的语句应是()
A.住有人家,得了一罐不是正道来的钱,怕露馅
B.住有人家,省吃俭用积一罐钱,怕贼偷
C.住着个大财主,积攒了一罐钱,怕穷人抢
D.住着个大财主,是个守财奴,积攒了一罐钱
(4)根据提供的选项,为文中“”处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写序号)。
选项: A 古路 B.死路 C.旧路 D.新路①_②_③_④_
(5)本文题为《古路》是有象征意义的。通观全文,它象征着我国农民千百年来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解题参考第(l)题,从行文的相互照应来看,甲处的语句应该是 C。因为 B 项“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在上下文中找不到有关内容; D 项“出乎他意料的是”也不妥,因为新桥新路的出现应该是他盼望中的事; A 项虽然也讲得通,但比较一般化,相比之下,C 项紧扣“他”的感觉和心理,与上文衔接得更紧。
第()题,根据上下文意,乙、丙处的语句应该是 A。因为与 A、B 两项相比,C、D 两项说赶集近便了不合“他”的心理:“他”懊恼的是别人赶集按近路,从他的田里经过,又怎么会为赶集近了而高兴呢?所以 C、D 应排除。A、B 两项在乙丙处插入的句子相反,B 项的顺序不合逻辑:应该是先为不糟蹋庄稼高兴,然后才想到垦起来能多半亩地呢。所以,正确答案应选 A。第(3)题,根据全文主旨,丁处的语句应是 B。因为“他”就是一个省吃俭用的人,这样想,合乎“他”的心理。第(4)题,①处应选“旧路”(乡邻应是走惯了旧路),②处应选“死路”(“他”怕人家从这里走,说是死路,好让人家拐回去),③处应选“新路”,④处应选“古路”(这里是客观叙述,应与题目照应)。第(5)题,本文题为《古路》,它象征着我国农民千百年来走的是一条英勇反抗剥削压迫的斗争之路(注意“李闯王的队伍曾走过”这句话),是一条勤劳节俭但仍未摆脱贫困落后的路(注意挖出钱罐这个细节)。
16.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回答问题。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②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指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③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④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掉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⑤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③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⑤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幢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③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⑤“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②“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⑤“以丑为美?”
③“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也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四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⑤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第 1 段“它只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中的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丑石的 ____________
(2)第 2、3 段各写了丑石“无用”的哪些方面?(可摘引文中语句回答)
①第 2 段中写它不能 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 15 个字)
②第 3 段中写它不能 ___________(不超过 10 个字)
(3)第 5 段“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的丑石了”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 _________ 的作用。
(4)第 6 段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 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画线的“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中的“伟大”在文中指的是 ___________(可摘引文中语句回答,不超过 15 个字)
解题参考第(l)题,“牛似的模样”是比喻。这句话形象地描写了丑石的丑陋。第(2)题,第 2 段写丑石不能垒山墙,压铺台阶,洗石磨。第 3 段写丑石不能刻字雕花,浣纱捶布。第(3)题,第 5 段“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的丑石了”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总结上文的作用。第(4)题,第 6 段天文学家发现了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表明天文学家认识了丑石的真实价值。第(5)题,最后一段中画线的“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中的“伟大”在文中指的是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给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主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 ]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 [1][2],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③[乙 ] 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①[丙 ]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量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 " 长期抗战”的力 ,[3],能屈能伸的力,[4],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③「丁 ]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想念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l)本文是一篇()
A.科学小品 B.叙事散文 C.托物言志的散文 D.写景抒情的散文
(2)文中 [1][2] 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A.紧密坚硬 B.紧凑坚实 C.致密坚固 D.严密坚韧
(3)文中 [3]、[4] 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是()
A.有弹性有韧性 B.有柔性有韧性C.有柔性有刚性 D.有弹性有刚性
(4)“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一句应还原到文中的()处
A.甲 B.乙 C.丙 D.丁
(5)第 5 段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说明机械力不如种子力量大。
B 介绍将头盖骨分开的巧妙方法。
C.说明植物种子具有可怕的力量。
D.赞扬植物种子力量的巨大。
(5)作者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赞扬种于萌芽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忍不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歌颂。
B.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C.赞扬野草生长的坚忍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D.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和野草生长的坚忍不拔,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
解题参考第(l)题让我们对本文的文体作出判断。它的中心不在于向读者传达科学知识,所以不是科学小品。同时它又不是以叙事为主,不是叙事散文;没有描写具体的景物,不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它集中写的是野草的生命力,同时通过野草的生命力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所以它应该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答案应该选 C。第(2)题选词填空,A 项中的“坚硬”用在文中显然不合适,所以 A 项可以排除。B 项中的“紧凑”用于头盖骨的结合,也不恰当,B 项也可排除。D 项中的“坚韧”也有明显的毛病。只有 C 项中的“致密”、“坚固”合乎上下文的需要,所以答案应该选动第(3)题也是选词填空,B 项中的“有柔性”与下文的“能屈能伸”不能搭配,可以排除。C 项不仅有同样的问题,而且“有刚性”与下文的“不达目的不止”之间的搭配也不太合适。D 项中的“有刚性”与 C 项的毛病相同。只有 A 项,“有弹性”、“有韧性”各自与下文搭配得比较完美。所以答案应该选 A。第(4)题,这句话应还原到乙处,因为“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这句话只能是对第⑤段中故事的评说,而不可能是对③段、①段的评说,也不可能插在这个故事之前(甲处)。第(5)题的四个选项对第 5 段内容的概括,A、B 两项没有考虑到这一段文字最后一句的总结,所以显然应该排除。C、D 两项的区别在于 C 项强调了“说明”,而 D 项强调了“赞扬”,本文不是一篇说明文,而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不是要客观地说明野草的生命力,而是要热情地赞颂野草的生命力。所以答案应该选 D。第(6)题的选项对本文主旨的概括,包含四个要点,一是赞扬种子萌芽的巨大力量,二是赞扬野草生长的坚忍不拔,三是表达作者对生命力的歌颂,四是鼓励广大读者以此为榜样,振奋精神,坚持“长期抗战”。前两个要点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缺一不可。由此来看,B、C 两项都可以排除。后两个要点中,第四点比第三点更深刻地说出了作者的立意、所以在 A、D 两项中,应该选 D。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打猎回来,沿着花园的林阴路行走,我的狗跑在我的前面。忽然,它缩短步伐,开始潜行,似乎在寻觅猎物。
我沿着林阴路望去,见有一只嘴部嫩黄、头生柔毛的小麻雀。它是从巢中掉下来的(因为风势很猛,正狂摇着路旁的桦树),立着不能动弹,失望地拍拍尚不丰满的羽翼。
我的狗慢慢走近它,当时,突然从身旁的树木上落下一只头毛灰黑的老麻雀,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
它为 ___ 而来,用它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但它整个的小身躯为着恐怖而战栗了!它的音调哽咽而怪异。它虽恐怖失神,却还是愿意牺牲自己。
在它看来,这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啊!但它不能因为危险,就高高地躲在树枝上……有一种比它的自卫本能更强的力,使它扑下身来。
[ 甲 ]
我的铁莱莎(狗名)呆呆地立住了,倒退了……显然也认识这一种力。
[ 乙 ]
我急忙唤回了这惊愕的狗,而且怀着敬意走开了。
[ 丙 ]
是啊!请勿见笑。我怀着敬意,对于那悲壮的小鸟,对于它那爱子的冲动。
[ 丁 ]
(1)下面的句子是原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其恰当的位置应在甲、乙、丙、丁的哪一处?
爱,我想比死或者比死的恐怖还要强烈,全靠这个,全靠爱,物类的生命才能团结和进步。
(2)通读全文,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反抗 B.战斗 C.救护 D.牺牲
(3)“有一种比它的自卫本能更强的力,使它扑下身来。”这种力是指()
A.必胜的信念 B.爱的力量 C.见义勇为的勇气 D.不怕牺牲的精神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 错的打“×”。
①第 2 自然段括号中的内容起补注作用,交代了小麻雀掉下来的原因。()
②“我怀着敬意”的原因,是小麻雀临危不惧的悲壮和老麻雀舍身救子的崇高。()
③老麻雀对铁莱莎发出“哀求的叫声”,她是在哀求铁莱莎:你要吃就吃掉我吧,别伤了我的孩子。()
④第(1)题列出的自然段中提到的“爱”,就是指老麻雀对小麻雀那种类型的爱。()
⑤文中在记叙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奋力拼搏的同时,进行了议论和抒情。()
(6)文中写老麻雀的献身行动,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赞颂之情。()
解题参考第(l)题是段落的复位,需要插入的段落是一段议论。而甲、乙两处都在叙事过程之中,上下文衔接得很紧,无法插入议论,所以这两处可以排除。而丙处的前后两段文字也不可分割,前面写我“怀着敬意”,后面写“敬意”的内容,中间也不可能插入关于爱的议论。只有丁处,叙事过程已经完成,用关于“爱”的议论结束全文,恰到好处。第(2)题是选词填空,“反抗”、“战斗”对于一只弱小的麻雀来说,都显得太大。“牺牲”一词,也不能表达老麻雀的本意,只有“救护”这个词才适合这里的语言环境。第(3)题中对“一种比它的自卫本能更强的力”的解释,四个选项中 A、C、D 三项都把老麻雀的“思想”拔得太高,B 项说是“爱的力量”,才符合老麻雀的实际。第(4)题中第 2 句是错的,因为文中并没有写到小麻雀临危不惧的悲壮。第 4 句也是错的,因为作者所说的爱,并不只是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其内涵更为广泛。其余几句都是对的
第四篇:民法实例解析
课程名称:民法实例解析论文题目:浅析一物二卖问题
案例一
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郑州照相机厂破产管理人拍卖合同纠纷上诉案
(2009)豫法民二终字第57号
案件事实:照相机厂管理人于2007年8月8日与清风拍卖行签订一份委托拍卖合同,约定:照相机厂管理人委托清风拍卖行公开拍卖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航海东路1269号郑州照相机厂所属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附属物和附属设施(以下简称涉案标的物);拍卖成交后,由买受人直接将拍卖价款给付照相机厂管理人。委托拍卖合同还约定了其他事项。清风拍卖行于2007年10月10日在河南商报、大河报等媒体上刊登了拍卖公告。2007年10月30日缔华公司向清风拍卖行交纳竞买保证金500万元。清风拍卖行向缔华公司出示的竞买需知中约定拍卖成交者,保证金转为成交合同定金。缔华公司于2007年10月31日以1亿元价格拍得涉案标的物。2007年10月31日,清风拍卖行与缔华公司签订拍卖成交确认书,主要约定:涉案标的物拍卖成交价款为1亿元。买受人违反拍卖成交确认书的,无权要求返还保证金,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拍卖人可对拍卖标的物再行拍卖。再行拍卖的,原买受人应当支付第一次拍卖中本人和委托人应当支付的佣金,并承担再行拍卖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再行拍卖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原买受人应当补足差额。其他未尽事宜,以拍卖文件为准。2007年11月8日,照相机厂管理人与缔华公司依据拍卖成交确认书的约定,签订了拍卖标的物交接协议,主要约定:本次拍卖标的物中土地面积57331.2㎡,房屋建筑面积24804.67㎡。出卖人照相机厂管理人对以上标的拥有完全的财产处分权;本次拍卖标的物成交价款为1亿元,缔华公司应于拍卖成交后15个工作日内向照相机厂管理人支付3000万元,于拍卖标的物交接协议签订后40个工作日内再向照相机厂管理人支付5000万元,于土地及房产过户启动,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立卷后,向照相机厂管理人支付剩余的2000万元。照相机厂管理人应于收到买受人缔华公司交付的总价款80%的次日起,向缔华公司进行拍卖标的物的实物移交,并立即办理土地过户手续。后因缔华公司未按约定支付拍卖价款,照相机厂管理人通过公函、会议纪要、通知等方式对缔华公司违反拍卖成交确认书的行为及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告知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获郑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再次委托清风拍卖行对涉案标的物进行拍卖。第二次拍卖由登封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拍得涉案标的物,拍卖成交价款为5800万元。照相机厂管理人要求缔华公司支付两次拍卖成交价的差额4200万元未果,遂引起诉讼。
一审判决:
一、缔华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照相机厂管理人支付拍卖成交价
差额 3700万元。
二、驳回照相机厂管理人其他诉讼请求。
二审判决:
一、撤销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郑民四初字第32号民事判决。
二、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郑州照相机厂管理人支付7500万元拍卖价款。郑州照相机厂管理人于收到7500万元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移交拍卖成交确认书和拍卖标的物交接协议约定的标的物,并办理过户手续。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涉案标的物过户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十日内支付余款2000万元。
三、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郑州照相机厂管理人逾期付款违约金(违约金计算:按照双方签订的拍卖标的物交接协议约定的付款期限及金额,按照日万分之二点一的标准,计算至2008年1月10日)。河南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逾期履行上述金钱给付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四、驳回郑州照相机厂管理人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
上海兴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2011)沪二中民二(民)终字第351号
案件事实:上海市昆明路54弄某号底前间(底层前间)和亭子间房屋(以下简称系争房屋)为公房,刘某某为承租人,原有户籍一人即刘某某,后迁出。2006年6月27日,兴房公司与刘某某签订出让协议,约定刘某某向兴房公司转让由其承租的系争房屋,价格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30万元签约后一次性支付,付清房款之日起,双方办理房屋移交手续,即获得该房占有权。同日,由刘某某的配偶周某某向兴房公司出具了收到系争房屋30万元房款的收条。2006年6月30日,兴房公司与周某某签订了一份房屋出让协议书,约定由周某某向兴房公司转让其承租的上海市昆明路54弄某号二层统楼(二层前间)和三层阁(假三层)房屋(以下简称涉案房屋),价格70万元一次性支付。同日,周某某向兴房公司出具收到涉案房屋70万元房款的收条。之后,周某某和刘某某向兴房公司交付了系争房屋和涉案房屋的钥匙及租赁凭证,并在退租单上签字,但兴房公司并未实际占用系争房屋和涉案房屋,双方也未到上海北外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处办理过户手续。2008年9月,刘某某与周某某将系争房屋与涉案房屋一并转让给案外人吴某某,吴某某对系争房屋及涉案房屋装修后入住。兴房公司发现后,向吴某某提出异议,吴某某以刘某某涉嫌诈骗向公安机关报案。之后,吴某某向公安机关表示将以向法院起诉的途径解决纠纷,并于2009年12月1日向法院起诉要求刘某某与周某某为其办理系争房屋和涉案房屋的过户手续。兴房公司于2010年2月2日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兴房公司与刘某某签订的出让协议有效,刘某某配合办理系争房屋的过户手续。
一审判决:
一、上海兴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刘某某于2006年6月27日签订的房屋出让协议书有效;
二、上海兴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案例一案情流程可以简单概括成如下照相机长由于破产,委托清风拍卖行将涉案标的物进行拍卖,而后清风拍卖行与缔华公司达成拍卖合同(价款
1亿),后因缔华公司未按约定支付拍卖价款,照相机长管理人再次委托清风拍卖行进行第二次拍卖,拍卖给了登封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价款5800万元),由此构成一物二卖。
案例二案情流程可以简单概括成如下:兴房公司与刘某某、周某某将系争房屋与涉案房屋签订了出让协议,并付清房款,但是未过户与实际占用。后刘某某与周某某又把房屋转让给了吴某某,吴某某对系争房屋及涉案房屋装修后入住。由此构成一物二卖。
所谓“一物二卖”,是指标的物所有人将自己的所有物先后出卖给两个人的行为。
对于案例一来说,造成一物二卖的原因是由于原买受人未履行合同义务违约而导致出卖人将所有物出卖给第三人。这就引起一个问题,在原合同违约的时候,出卖人在卖给第三人的时候是否有义务通知原买受人,更或者说是否有权利出卖给第三人。在案例一中可见,虽然缔华公司违约,但并不表示合同无效,所以在合同有效的情形下,照相机长又将标的物卖给第三方,就构成了一物二卖。现原买受人和第三方都未付价款,又都未登记,所以不能直接判定应由谁履行合同。但在本案中,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的精神结合照相机长由于破产而清算,故拍卖所得金额用于清偿破产企业职工劳动债权和安置职工,而且缔华公司有继续履行合同的意愿所以法院判决由缔华公司继续履行合同。
对于案例二,造成一物二卖的原因是由于出卖人的故意,而将标的物出卖给第三人。所以在原合同生效的情况下,又将标的物出卖,构成一物二卖。本案的争议焦点就在于两个买受人都没有经过过户登记,但由于吴某某已经实际占有房屋而优先受到法律保护,因此法院判决吴某某完成合同的履行,而兴华公司则是履行不能。
综上,对于在一物二卖的情况下,两个合同优先保护哪个就成了问题。对此,我的总结如下:
1、首先是参照《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十条买受人以出卖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另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将房屋交付使用,导致其无法取得房屋为由,请求确认出卖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商品房买卖
合同无效的,应予支持。所以当出卖人与第三人是恶意串通,应当保护原合同。
2、若是没有恶意串通,则根据登记优先的规则,谁登记在前,则保护谁的合同。3若双方都未进行登记,则看谁实际占有,实际占有者的合同优先。
4、若双方都未实际占有也未登记,则看对合同的实际履行的程度,实际履行程度多者优先。
5、若都没有上述情况,则法院根据双方情况,根据比例原则,看谁最适合履行合同则保护谁的合同优先。
第五篇:PowerPoint技巧实例
PowerPoint技巧实例
在应用PowerPoint进行课件设计时,有许多应该注意到的小技巧,这些技巧当中既有设计思想方面的,也有制作技巧方面的,还有播放过程的,属性设置的。熟识这些技巧,会灵活使用这些技巧,将为你的课件制作添加不少妙处。
1、如何使重点内容在鼠标移过后变色?
要求是希望当鼠标从对象身上移过时,对象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只要求闪烁一次,可以利用动作设置里的强调显示,不过颜色如何变化我们不能自行设定。若要变过后不再变回来,可设置动作,链接到下个幻灯片,两个幻灯片除了对象颜色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设成移过鼠标就链接。
2、引入FLASH时,不要让它充满屏幕。
因为当幻灯片中有Flash动画时,单击鼠标换页需要在非Flash动画区域的地方单击,而且需要先单击一次(好像要切换到幻灯片层一样),然后再单击才会有响应。如果充满了整个屏幕,除非应用VBA做了控制按钮,否则你很难让它在任意时候停下来,而且无法结束。同时你将无法换页!
一般我们将Flash动画的占位符放大到一定大小就可以,留出一些空白,可以打上标题,加上一些简单的装饰等等,一般不要全屏。
3、如何出现答对了掌声,答错了轰然一响?(以选择题为例)
主要为设计交互性演示文稿而使用,我们可以分别设置动画触发器,对正确的答案设置正确的提示,伴随声音设为掌声。对错误的答案设置相应的提示,伴随声音设置为其他声音即可。
需要注意这种交互只适用于在选择题中应用,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分别设置为触发器,单击触发器会引出相应的动画。
4、要背景音乐,怎么办?不要那个小喇叭。
背景音乐指的是在幻灯片进行过程中音乐一直播放下去,这需要在插入声音后,选中小喇叭图标,单击右键弹出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在弹出的自定义动画窗格中点击右方的黑色三角,点击效果选项,在停止一栏中,把停止事件设成最后一张幻灯片的序号,在声音设置中勾选幻灯片放映时隐藏声音图标即可,或直接把小喇叭拖到舞台之外的位置。这样声音就会不受其他影响只管播放,而且小喇叭也会消失,6、鼠标不点到位置不切换幻灯片?
在我们放映演示文稿时,有时偶尔会因为鼠标单击时不慎单击到了空白位置而导致换页,而也许下一页是不该在此时出现的。这时,我们可以设置为鼠标点的位置不对的话,不会出现换页。
把幻灯片中切换中的两种切换方式全都不选,可以只应用于一个幻灯片,也可以应用到本演示文稿中的所有幻灯片。这样可以免误碰鼠标而导致换页。
但要注意:在此时单击键盘上的键和拨动鼠标滚轮仍然会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如果你的幻灯片使用了动画效果时就不能这样设置,否则动画将不会启动(由触发器的除外),而且此时最好为你的幻灯片设置好各种超级链接和动作设置,以免无路可走的状况。
7、利用旁白可以无限制的录制声音。
在我们利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来录制声音时,会发现只能录60秒,当然,用好停止键和录音键会不断延长录音时间,但会造成录音过程停顿,如果一时没有其他的合适的录音工具,可以利用PowerPoint中的旁白,单击“幻灯片放映”——“录制旁白”,确保话筒可以使用,就可以开始录音了。可以录很长的声音,直到硬盘盛不下为止。在录音后,录音时放映的一个幻灯片上会出现一个小喇叭图标,你希望它用在哪里,直接把它复制到哪里即可。
8、交互控制声音:
我们一般插入的声音和视频在播放的时候,只能设置它是自动播放还是单击播放,设置为单击播放是还要使小喇叭图标出现,不美观,我们可以在自定义动画中设置触发器,让声音和视频只有我们单击触发器时才开始播放。
设置触发器时我们还可以针对声音和视频的播放、停止、暂停来设置不同的触发器,单击触发器就像用录音机的键一样。单击“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自定义按钮”,在幻灯片中拖出三个按钮,在出现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设置为“无动作”。分别选择三个按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编辑文本”,为三个按钮分别加上文字:播放、暂停、停止。
将声音文件播放控制设定为用播放按钮控制。选择幻灯片中的小喇叭图标,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在幻灯片右侧出现自定义动画窗格,可以看到背景音乐已经加入了自定义动画窗格中,双击有小鼠标的那一格,出现“播放声音”设置对话框,选择“计时”标签,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右侧的下拉框选择触发对象为“播放按钮”,单击“确定”。
将声音暂停控制设定为用暂停按钮控制。继续选择小喇叭图标,在“自定义动画”窗格单击“添加效果/声音操作/暂停”。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下方出现了暂停控制格,双击控制格,出现“暂停声音”设置对话框,单击“触发器”按钮,在“单击下列对象时启动效果”右侧的下拉框中,选择触发对象为“暂停”按钮,单击“确定”按钮。
将声音停止控制设定为用停止按钮控制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单击“添加效果/声音操作/停止”,然后操作方法如上,将触发对象设定为“停止”按钮。放映幻灯片时,我们就可以用三个按钮来控制音乐播放了,按“播放”按钮,音乐开始播放;按“暂停”按钮,音乐停下来,继续按“暂停”按钮,音乐接着播放;按“停止”按钮,音乐停止播放。
如果你觉得声音图标不美观的话,可以在“播放声音”设置对话框中选择“效果”标签,把“播放时隐藏”选项勾上,放映幻灯片时就看不到声音图标了。
最后要说明的是,文中为了叙述方便,用的是三个按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其它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来作为触发器,这样课件的运行界面会更加美观。
9、控制动画的播放速度:
对同一个对象设置相同的多个动画,把速度设成不同的播放速度,并分别设置不同的触发器,这样单击不同的触发器,出来的动画效果是一样的,但播放的速度是不同的。
10、如何设置下拉菜单?
要想出现类似于Windows中的单击弹出下拉菜单的状况,在PowerPoint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动作设置来多做一些幻灯片,出现类似的效果。思想是设置单击鼠标时的动作,连接到另外一张幻灯片上,这张幻灯片是我们单击菜单栏后想出现的结果。把有关的热区设置的各不相同,单击不同的位置出现不同的情况。
11、一个有趣的测试:你薪水高吗?
在这个例子中,“太少了”的按钮不断地在动,其实不是一张幻灯片中的对象在动,而是链接到了不同的幻灯片,各张幻灯片除了按钮的位置不同之外,其他的内容完全一样,把按钮设成当鼠标移过时就链接到另外一张幻灯片,其他幻灯片也如法炮制,就会看起来按钮在不断的动来动去了。
12、按钮动起来:
选取椭圆工具,按住“Alt”键,拖出一个正圆形。
点击“填充颜色”的下拉菜单,选择“填充效果/过渡”,在“颜色”框中选择颜色1为白色,颜色2为紫色,在“底纹式样”框中选择“角部辐射”,在“变形”框中选择第一项,按〔确定〕。为了使这个按钮看起来像一个立体球,必须去边:选择“线条颜色”的下拉菜单的“无线条颜色”。
在按钮上输入文字“播放”:选择文本框,在按钮上单击一下,输入文字“播放”。复制该幻灯片:在大纲栏里选择该幻灯片,复制并粘贴,产生第二张幻灯片。
修改第二张幻灯片的按钮图案:与步骤2相同,“变形”框中选择第二项。
对每个按钮设置鼠标移过的动作设置:右击该按钮,选择“动作设置”,第一张幻灯片的按钮链接到第二张,第二张幻灯片的按钮就链接到第一张。好了,大功告成。现在,点击“幻灯片放映”,当鼠标经过按钮时,按钮是不是就动起来了?
13、单击小图片就可看到该图片的放大图:
在网上浏览图片时,我们只需单击小图片就可看到该图片的放大图。在课件设计时我们也常常需要这样的效果。原理是插入对象----由文件创建,插入新的演示文稿,它显示为小图。单击它时,系统会调用这个演示文稿使它显示在整个幻灯片中(要求在编辑插入的演示文稿时把图片充满幻灯片),再次单击时,系统认为已经播放完了插入的演示文稿,就会退出,又显示小图片了。
15、设置超链接时,如何去掉文字的下划线:
建议不要对文本设置,而是对文本框进行设置,这样避免出现下划线,还可以自由更改文字颜色。如果对文本设置超链接时,文字的颜色(单击链接前和单击链接后)不受你的控制,不同的电脑会有不同的情况。为了避免看起来乱七八糟,我们一般对文本框来设置超链接。
16、制作一个钟表,各个指针按照钟表的模式走动:
制作一个表盘,三个指针,让指针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下半部分与表盘背景色相同,组合在一起,长等于表盘直径,做陀螺旋动画效果,并一直重复,速度时长60秒,由此可作出一个完整的钟表,把分针的速度设为3600秒,把时针的速度设为216000秒,注意设置时不要选中平稳结束和平稳开始,那样会使指针转动的速度不均衡。
17、单摆:
作一个线段挂一条重锤,线段的中心设成摆的上端,设置为陀螺旋动画,自动翻转,设一个图片把摆的上半部分遮住。或者把摆的另一半设成不可见的。
18、探照灯效果:
一个圆形走来走去,像一束探照灯聚光一样,在圆里是照到的地方,有文字出现,圆外则没有,思想是把文字的颜色设成与背景一样,这样直接看不出来文字,把圆的颜色设成其他颜色,放在文字和背景之间的层中。
如果要文字的颜色与背景不同的话,那么遮罩的颜色要与背景相同,放在最上层,而且较大,把有文字的地方挡住,遮罩上有个洞,洞里显示文字或图片,重点是不管怎样运动,遮罩都要挡住文字。这样做有难度,因为遮罩不好制作,而且它只能要求背景是纯色的。
19、简单进度条:
设一个移动的对象,设置它的动画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与你要做的事情一样长,如一首歌开始放,它开始走,歌唱完它也走完,不过不会暂停。声音或视频的长度可以在图标上点击右键,点击编辑对象,即可看到长度。
20、对表格内容的动画效果设计: 表格中填充的文字无法分别使用自定义动画,若设置将视为对整个表格的设置。若想用的话可以将填充内容分别作为对象插入并摆好位置,也就是说,它其实是和表格无关,只是放置在表格之上,位置看起来和插入单元格很像,这时可对对象设置任何动画效果。
21、舞台
在PowerPoint中,幻灯片编辑区有一个默认为白色的方框,它的大小可以通过页面设置调节,我们设计的任何对象都只有在这个舞台之上才能向观众展示,超出的区域就无法显示了。
根据这个特点,如果我们希望一个对象从屏幕下方升起又从上方消失,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它拖到上方之外,设置成从下方移入,它就从下方升起,一直升到设计时的位置,但这个位置在舞台之上的外部,看起来就是又消失了。
22、表格的旋转
一般情况下,在PowerPoint中表格是无法旋转的,如果真的要旋转,可以在表格设计完毕,确认不再进行更改时,选中表格,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单击 “取消组合”,弹出对话框“选中范围包含一个或多个表格,是否将它们转换为PowerPoint形状?”单击是,然后将所有的有关表格的占位符全部选中,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单击“组合”——“组合”,这时表格上方就会出现旋转符号,可以任意旋转了,但要注意此时已不能再对表格作任何修改,因此这项工作必须在表格内容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
23、斜线表头:
我们一般在设计课程表之类的表格时,会碰到需要斜线的情况,虽然在软件PowerPoint中提供了画斜线的做法,但毕竟在一个单元格内只能画一条对角的斜线,如果需要画两条,那就不行了。其实,我们可以用自选图形画出线段,调整好大小和位置,放在合适的地方,有关属性设成与表格的框线相同。这样,想要几条斜线就有几条斜线了。
25、对象的旋转
一般旋转的围绕固定点都是固定的,即使按下了CTRL键也只不过是沿相对符点,但我们选中对象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旋转或翻转”——“自由旋转”,这是对象四周出现四个绿点,按住CTRL,任选一个旋转吧。
26、设置图形的镜像
选中一个图形,“复制”——“粘贴”,制作一个副本,选中它,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旋转或翻转”——“水平翻转”或者“垂直翻转”,再拖动到合适的位置即可。
27、输入数学公式: 单击“插入”——“对象”,在“新建”中找到“Microsoft公式3.0”,单击确定,弹出公式编辑器,在其中选择所要的公式类型进行编辑即可,编辑完毕在空白位置单击一次退出编辑状态或公式编辑器,编辑好的公式就会出现在幻灯片上,但它是以一个对象的形式出现的,不能像更改文本一样去修改它。
它的默认颜色是黑色,更改的话可以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单击“设置对象格式”,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图片”标签,单击“重新着色”,既可更改颜色。或者为它设置一个阴影,更改阴影的颜色,并让它们重合也可以。
28、播放快捷键
在播放状态下,键入数字并打回车,则直接跳转到相应幻灯片。按下ESC键退出播放;按下N键退出;按下B键全黑,按下W键全白;同时按下鼠标左右键2秒钟,返回第一张幻灯片。
29、关于颜色
在计算机中,颜色的表示是通过三组数字来表示的,(0,0,0)黑色;(255,0,0)红色;(255,255,0)黄色,(255,255,255)白色;(0,255,0)绿色;(0,0,255)蓝色;(255,0,255)紫色等等,在选中文字时,显示的颜色正好是本来颜色的补色,即诸位取反,蓝色的字,(0,0,255),诸位取反得到(255,255,0),显示黄色。
30、什么是宏?
如果在 PPT 中反复执行某项任务,可以使用宏自动执行该任务。宏是一系列命令和指令,这些命令和指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命令,以实现任务执行的自动化。例如,我要对一系列的自选图形全部设为同样的边框和填充,一个一个设显然太麻烦,此时可以先设置一个,同时把你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以后可以让软件自动执行宏,完成操作。方法是:首先选中你要操作的对象,再单击工具------宏------录制新宏,在弹出对话框里输入宏的名称,单击确定。此时就可以开始你的一系列操作,完毕后单击停止录制。注意:宏不能记录鼠标的选中动作,必须先行选中。或用键盘来选中。在一个文件中如果有宏的话,经常会出现一个关于宏的安全性的警告,若要避免这种情况,单击工具------宏--------安全性,在弹出对话框中选中低,确定即可。
31、如何使一个对象在向屏幕中心移动的过程中在中心消失?
利用图层概念,设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其中一个剪掉下半部分,把两个图对准,看起来像一个,把动画对象的层次设在两个图层之间。
32、在PowerPoint中链接Excell表格
在PowerPoint中建立图表,选中数据表中的所有数据,打开Excell建立的工作表,选中要的数据,单击“编辑”——“复制”,切换到PowerPoint中,单击“编辑”——“粘贴链接”,在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数据就导入到PowerPoint中了。此时,如果修改Excell文件中的数据,那么PowerPoint中的图标也会随之而变化。注意,Excell文件最好和PPT文件同处一个文件夹下。
33、即指即现效果:
设好按钮之后,将动作设置设成鼠标移过就切换到相应幻灯片。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