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并记下发现的问题)
一、阅读教材112——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分两组辩论:改革开放以来,包分配、铁饭碗被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总结出结论。
三、巩固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注: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认识等多个方面谈;如果尚有疑惑,当堂互助解决)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末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A、实行“工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5、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变化的表现。
五、拓展提升(关注现实,知识拓展,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就衣食住行某一方面,展开调查收集材料,写成调查报告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第二篇: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案导学案正式版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
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解
三.【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2、就业和社会保障
(1)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从前的“_______”逐渐被打破,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2)社会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全
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城市居民。改革取得很大进展,改革全面启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
东西.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
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
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请回答:
(1)提出这一观点的国家领导人是谁?
(2)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发展经济
(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
题?
三、巩固训练:
1、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②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
业;③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④这种制度不
要求人们学习,不需提高就业能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流行语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流行语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政府统包统配B、劳动者自主就业C、市场调节就业D、政府促进就业
4、妈妈要小红去商店卖布,小红不小心把布票弄丢了,这一下,布买不成了,()小红的新衣服也穿不穿了,小红急得直哭。你认为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初期B、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5、1972年,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那么他不可能看到的是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B、人们用来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饭
C、大街上人们的服装只有灰色和兰色两种 D、人们大多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子里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职工单位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7、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其中对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系统总结[知识结构](一览众山小)
结束语:历史知识多奇妙,学好历史人开窍,做人处世与治国,历史当做镜子照。
五.【布置作业】记忆知识点,完成课课练,全面总复习。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
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定向示标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认识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112—115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出要点,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说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二)学生看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三、分组展示
看完能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四、探究总结
(一)过渡:(出示“四大件”图片)“四大件”的演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请看第一题:
要点:衣:“蓝灰色的海洋”——丰富多彩; 食:匮乏、单调——从“吃饱”到“吃好”;住:条件较差——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差——出门旅游、私家车越来越多。请你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议一议: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感悟: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二)过渡:(投影:江泽民的话)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生活改善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请翻到课本第二目就业与社会保障,我们先看一下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点:“铁饭碗”——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
讨论:你认为打破“铁饭碗”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三)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打破“铁饭碗”时应该怎样帮助哪些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请看第三题。
要点:目前,全国建立了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小结: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质量提高,人才竞争更激烈,国家的保障体系更完善了。
五、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根据知识提纲背诵本课知识点。学生自背,互背。
六、达标检测
1、提出要求,巡视监督学生做题。
2、出示参考答案。要求同位互改。
3、统计得分,确定日清目标。
第四篇: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
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
2.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且数量有限,色 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和,被形容为“”
改革开放后,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而且还要“”,讲究。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4.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和
也有了明显的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的增长都很快。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3.
第五篇: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分析时政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课本、图片、票证等实物以及采访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分享、互助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之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已有的信息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通过马三立先生的一段相声引出新课。
教学环节一:
让我们议一议: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要做的是:
① 以衣食住行等内容分组,各组同学以课本内容、所发图片及生活实例,在讨论中提取信息。② 采访组大的同学,将采访老师的内容汇总成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
③ 实物组的同学从实物中提取信息,形成简短的调查报告。
教学环节二:
让我们说一说:
学生要做的是:
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分享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
教学环节三:
让我们想一想:
思考: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变化。
教学环节四:
将这一节课的感想和收获,用一句或一个词概括出来并与大家分享、交流。
结束:在歌曲《春天的故事》的音乐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