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5: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第一篇:《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书名: 这些人,那些事

作者: 吴念真

作者简介:全方位的创意人、电影人、广告人、剧场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读后感:

自己向来不喜欢很长篇的文,老觉得自己没耐性,太长的一口气读不完,分段读又会忘了之前读过的内容,剧情连不上,连人物的名字也会忘记。《这些人,那些事》这本书恰巧是我喜欢的,或者说我只是比较适合读这种小短篇故事。几个月前在逛书店的时候偶遇,又想起之前似乎在豆瓣上标注过"想读",于是就买下来了当作睡前故事每天一两小篇地读下去。

我只是觉得,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很多人没时间静下来思考,也没时间静下来对话自己。读此类的小随笔能够很快地让自己静下心来。

然而睡前确实很适合读这些安静的故事,自己的小半个人生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人和事,却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人和他们的事,即使我并不能完全读懂他们的人生,但是只是一小段故事,也确有几分鲜活感。正如作者所写“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这本书没有平时读的文章那么多华丽而赘余的辞藻,平实的语言使文章满是真实感,就像是随身笔记上的只言片语拓展而来的,却能够让极为平淡的凡俗之事变得富有厚重感。有时候觉得这是一本挺难得的书了,因为编剧的身份和散文的表达方式碰撞在一起才能有这样的文字。

可以这么说,整本书充满了生命的曲折、停顿、包容、大爱,还有能量和支撑,这就是一本说尽了生命的书,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曲折和艰难,我们或许就不会体会到它的可贵和难得;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包容和大爱,我们或许会憎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能量和支撑,我们或许不会一路坚强地走到现在。任何的人事夹杂,都会成为一段段的经历,成为一个个故事。在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之后,几乎留下的都是那些曾经让人动容的泪水和温暖,而曾经的那些委屈和困难都成为了可以原谅的事情,烟消云散。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都是很从容美好向上的,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读完一部分后我照例会不记得很多内容细节,毕竟是慢慢读来的故事,时间拖得太久。但总觉得以后自己还会去翻第二遍第三遍。好的故事,从来都不是只读一遍就够的。

《这些人,那些事》这是一本很安静也很能让阅读者安静的书...

第二篇:《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用淳朴的语言,感动人的内心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看吴念真的作品,感受颇深,他用每一笔每一话触碰着人内心最最柔软的地方,第一次阅读《这些人,那些事》时,我敢确保我是一字一字读过去,却是没有怎么大的感受,偶然有一天,闯到了这部书的论坛之中,想着,我也看过这本书,应该加入他们。接着,我一楼一楼地看,发现他们很有感触,甚至说,这本书,是他们哭了。我不解,又回头看了一遍。

我依旧是逐字逐字地读,甚至比上一次要认真,妈妈在于我闲聊之时,对我说:“你最近再看《这些人,那些事》吧!”我点点头:“可是有点看不懂。”妈妈笑了:“你们平时看的那些书,好词好句都是大把的用,这书有点平淡,看不惯是正常,最主要是用心看。”用心看。我纳闷了,这又不是侦探小说,还要用心?依旧捧起那本书,读了一页,猛然想起妈妈所说的“用心”,好,那就用心,我试着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慢慢地我也沉醉其中,开始了解到“我”的内心,不得不说,吴念真是个能人,整本书,几乎没有多少的华丽,又想起了妈妈的那句用心,对,吴念真的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心打动心,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记得书中,哥哥对弟弟的鼓励:“不用管它,咱继续写。”没有过多的修饰,仅仅是则样的一句话,我却似乎感受到了,真挚的兄弟之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给了弟弟莫大的信心,更是让我,这个独生子女感受到了手足之间的真情,虽然我没有手足,但是我却是在书中找到了,吴念真就像我们的手足,我们的只有,能说出我们所想,不如我们的心田,展现我们最柔软的地方。吴念真在书中说道:“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在书中,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尝到了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平凡的语言中带着作者的辛酸,愉快,一幕幕的回忆,让作者湿了眼眶,却也让我掉下了眼泪。

读完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读书并不只是逐字逐字地读,就可以的,又是更是要用心感受,站在第一者的角度,看这故事你会发现,你原来站在第二者或第三者的角度想的结果,与第一者所想的截然不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第一次的阅读没有读懂,而第二遍时却湿了眼眶的的原因,用淳朴的语言,感动人的内心,这就是吴念真最大的魅力。

第三篇:《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吴念真老先生确实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不到200页的书,大约讲了30多个小故事。真心觉得每个都很好看,有二个特别让我初读之后就开始飙泪。

《思念》中讲了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喜欢同桌女孩,每天回家跟父母提起女孩,眼睛中都带着光,“他的爸妈都不忍说破,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意的玩笑都可能给这年纪的孩子带来巨大的羞恼,甚至因而阻断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对异性那么单纯而洁净的思慕。”

女孩的家长也说男孩的名字在她们家会被经常提及,“而他们也一样有默契,从不说破。”

后来那个女孩全家要移民加拿大,女孩的家长很抱歉打来电话,担心孩子们会有遗憾。

孩子们的反应却出奇的平淡,男孩知道女孩要去的地方,回家猛翻世界旅游画册,找出多伦多细看,还打电话给女孩开玩笑说她的新家附近会有世界上最大的破布(瀑布)。

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直到寒假前,一天下课,男孩子用手捏着他在座椅的木头缝里找到的两三条长长的发丝,以为有可能是女孩留下来,带回家给父母看。爸爸问他可要留下来做纪念,“他突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啕大哭起来。”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好酸,我只想抱着那个小孩一起哭,我能体会他的悲伤。

我也很尊敬这两个孩子的父母,他们从小就重视与孩子在人格上的彼此平等。

另外一篇是《寂寞》。

阿照有个继父,军人。

因为小时候母亲改嫁,阿照需要随着改姓,引发她对这个继父的恶感,从不亲近。

这个继父人却很好,有了自己的儿子,但更偏爱阿照。用退休金资助阿照去美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家里逐渐发生大的变故。弟弟并不争气,出了事,偷渡去大陆后音讯皆无,母亲患了胰腺癌过世。继父将房子出售后,居住到老人公寓去。

阿照反与他亲近了,假日里碰头聊天的次数更多了。继父有次提出要个相机,想为那些从前的战友们拍照,阿照买给他了。

几年后,继父去世。

阿照去老人公寓整理他的遗物,翻出许多相片。大多是他的老朋友们在山边、果园、小巷子,甚至还有海边的照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

最后一张照片是用自拍模式拍的。

照片中继父用手揽着母亲、弟弟和阿照的三张单人照片的相框,朝着镜头笑。

“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府阖府团圆。2009年秋。”

阿照号啕大哭。

“那时候她才了解了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书写得太好了,我只好照录原文。

许多人都在说吴念真是最会讲故事的人。需要点出的是,这书中的所有小故事,讲述的内容不同、诉说的情感不同、表达的思想不同,但相同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娓娓道来”的特质,这让整本书呈现出一种“细水长流”的状态,仿佛在你的对面是一位斯文的朋友,他在慢慢为你讲述着很多故事,不紧不慢,一点一滴,从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感情同样不亚于那些激烈和碰撞,反而更加深刻地引入到了听者的脑海中,这种四平八稳的风格和特色让我觉得十分受用,并且受益良多,我体会到在这里故事当中所蕴含的种种情感,他们虽然看似表面波澜不惊,但实则在底下同样汹涌,并且厚重。

当然,如果考虑原因也是很容易的。作者的一句话“走到人生看到透的年纪”,也就了然。我曾经看过许多大龄作者的书,大多都是如此,或许真的如他们所写,在一个人到了暮年,到了回忆占据了生命大半时光的时候,也会看透许多东西,他们会看透生死、看透情感,看透许多原本在生命之中耿耿于怀的事情,于是云淡风轻也成了他们最后的主题。

可以这么说,整本书充满了生命的曲折、停顿、包容、大爱,还有能量和支撑,这就是一本说尽了生命的书,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曲折和艰难,我们或许就不会体会到它的可贵和难得;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包容和大爱,我们或许会憎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能量和支撑,我们或许不会一路坚强地走到现在。任何的人事夹杂,都会成为一段段的经历,成为一个个故事。在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之后,几乎留下的都是那些曾经让人动容的泪水和温暖,而曾经的那些委屈和困难都成为了可以原谅的事情,烟消云散。

多么平淡的名字。我的这篇评论的名字。我一时想不出什么既抓住核心,又吸引眼球的叫法,来评论吴念真的这本书。而清纯、真实的感情,才是吴念真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所在,如同没有加糖的蜜,流淌在喉咙间,一点点甜,却很柔,缓慢而不可抗拒地滑入人的体内,却极润心肠。说蜜,可能不妥,因为他的文章,大多数是苦的,说到的都是死亡,有些是难以直面的残酷死亡;讲到苦难,让人怜惜,又无奈无助。心肠软一点的,会悄然落泪;心肠硬一点的,心里也要颤抖一阵子。他的文字不煽情,清纯,平淡,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暗力,让人惊心动魄。

吴念真所写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是他的生活中以真情围绕过他的人。他的书的最前面,写的是他心底最挂念的人,他的至亲。我是在书店里先翻看他最有真情的这部分后,断定这是位袒露灵魂的作者,能够无障碍地谈心,才决定将此书请回家中全部读完。其真切,感人,不是煽起来的情绪,而是撩动心灵中本已沉寂或已经不安的地方,唤起我们最单纯、真切的感情。看他写他的护子的母亲,他的想同孩子亲近又不知如何亲近的父亲,他的做嘛嘛不灵、最终沦落自杀而亡的弟弟,平常的家庭苦作的人,没啥好忆念的生活,他却挑出那被生活淤泥埋藏起来的最纯最真的亲情。让我想为他的亲人掬一把同情泪,但却不知能有什么办法救他的亲人。

除了亲人,他写了他的家乡,贫困矿山农村的人们,矿工,矿工的老婆,小村警察,乡亲,村庄边缘的比村民更苦的人,小学同学。围绕着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的人。都是普通人,比我们小时候身边的邻居乡亲同学更普通的人,而他,总能挑出他们最真最美最自然的感情,美好的人心,来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他人的美好。尽管生活艰难,这些美好支撑着人们生活得美好,也让我们这些读书者发现了美好。

当然少不了写爱情,尽管都是别人的。哪怕是欺骗中的爱情,有故事性,却也曾也给人许多美好的支撑。

还有生活中他人的人和事,应该是作者听来的,或是作为旁观者看到的。普通人的真情。他写的是人,是事,其实,他是在挑真情写。

看完这些以真情滋养我心灵的文章,回过头来,我惊异于为什么这些普通的文章有如此动人的力量,都是普通人啊,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的事啊!可它的确像我们经过岁月洗炼之后过滤掉杂质,沉淀在心里的真情。我们回首过去的岁月时,心里曾多少次感叹过生活中的真情,经过岁月淘汰留下的,只有真情,是我们心里炼出的黄金珍宝。我们多少次想到亲人,平淡生活中不以为然的事情,回忆起来如此动人,事件都已隐去,突现出真情留下;我们多少次想到乡邻,同学,朋友,同事,只有见面没有深交的人,当我们交会时,曾经出现的真情,经过岁月的淘汰,都像钻石般闪闪发亮,构成我们灵魂的重要部分。也许我们自己曾就想写出这些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真情,却不料,见到另一位高明的写家,把我们想说的,都纯净、清澈地说出来,我们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弦。

我猜想,作者吴念真一定有五十以上的年纪,大半生的苦度,大半生的历炼,才能凝结出如此纯美的真情,以他之悟,来与我们共鸣。

这本书,字的行距较一般文字书要松一些,如同作者讲的故事,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任我们去填补。封面庄重地用了护封,还用了腰封,加了塑封。打开封面,开篇是加了华丽的正红色衬纸。但退去这些零碎,书的封面上是淡淡的水乡小画,大片的留白,只有小小三号字大小的楷体书名《这些人,那些事》,清味悠长,与书中常现的哀愁中的柔情极配合。我很满意地看到,译林出版社以专业的水平做成了一本好书。谢谢他们。

所谓故事,就是一段段的经历,将它写出来放在书中,同样也就是暗示读者,这故事或许真实,或许虚假,自 由您去判断。很多人在一听到故事二字,自然就会想到很多桥段,大多狗血俗套。这源于我们曾经某些杂志的耳熏目染,原本其实感人至深的故事也会被列入狗血。曾经也一些人问过我:小说和故事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我也说不出所以然,就告诉他,小说长,故事短。

现在没有任何的依据可以证明小说长,故事短。自己的孤陋寡闻和才疏学浅可见一斑,后来我慢慢才发现,小说和故事其实是有本质的区别,小说的写 作手法会更加多样一些,比如同样的一个故事,小说或许会有很多的环境铺垫、有人物描写、有情感暗示、有心理诉说、有悬念叠加,最后再设置一个让人意料之外 的结局。而故事则是平铺直叙,将整件事情诉说完整即可。也就是说,小说是用文学的手法来讲述一个“故事”,尽量做到书面化,引导读者和让读者感觉到文学的 力量。而故事则是把“故事”讲完,更加口语化,仿佛是面对的一个人,絮絮叨叨告诉你一件事情。而另外一个不同的是,小说的侧重点一般在于写人,通过人物的 性格等方面来讲出一个事件,而故事则是注重说事,人物只是为故事服务的一个因素,不主导整件事情的发展方向。

我特别在这里点出小说和故事的区别就在于曾经有人对吴念真的这句评价。他是一个最会讲故事的人。说的是“讲故事”,而非“写小说”,这也可以 从这本书中看出,整本书中的故事,都在讲的一个个事情,并且着重讲的是故事。人物在这些故事当中只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非常让人惊讶的是,作者确 实是会讲故事的人,书中所有的故事在读完之后都可以让人回味一篇。

但清淡的描述并不会减少那些情感的厚重,反而会显得更加的浓烈,就好比在酿酒一般,愈陈愈香,当人生走到看到透的年纪,就会用非常平淡和旁观 的视角来讲述许多的故事,哪怕是自己的。我从来没有揣测过在这本书中哪些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因为那些故事都非常得让人感觉脱离,感觉好似每一篇都有作者的 影子,但又好似一切都与作者无关。我想,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视角,写出的故事则更加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虽然人已经暮年,但思想却已经成熟,散发 着金色的光芒。

作为同样感性的同样热爱写作的读者来说,我在这些故事中更加注意了在写作手法上的技巧,如果单单从我们刚才说的讲故事的平淡和直叙上来讲,其 实还远远不够,那样整本书就会如同流水账一般。但实则在这些看似平淡的故事中,依然有着传统写作上的技巧,比如情感铺垫和导入,并且有着非常不着痕迹的悬 念指引,它非常隐晦,如果不去细细体会,或许就会错过,而后又加上作者非常浓烈的个人真实情感,就会使得这本书在非常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轻而易举就会击中读 者内心。

可以这么说,整本书充满了生命的曲折、停顿、包容、大爱,还有能量和支撑,这就是一本说尽了生命的书,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曲折和艰难,我们或 许就不会体会到它的可贵和难得;如果不是因为生命的包容和大爱,我们或许会憎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如果不是能量和支撑,我们或许不会一路坚强地走到现 在。任何的人事夹杂,都会成为一段段的经历,成为一个个故事。在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之后,几乎留下的都是那些曾经让人动容的泪水和温暖,而曾经的那些委屈和 困难都成为了可以原谅的事情,烟消云散。

而曾经在我们故事之中的人,不管是已经离去还是依然陪伴在身边,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一种缘,因为缘相遇,因为份相伴,这才是完整的缘份。或许在许多年兜兜转转之后,我们依然会记得他们其中的几位,那已经成为生命当中印刻,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有“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之誉的吴念真时隔12年来真正意义上出的第一本书,他几乎是台湾艺文界的通才,写小说、编剧本、作词、当导演、制作舞台剧乃至演电影、主持节目、唱歌样样都涉猎且都干得不坏。他在这本弥漫着浓厚怀旧情结和乡土气息的作品里,用朴实、生动的笔触回忆了他儿时及至青少年时期成长岁月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兼及亲情、友情,有些是耳闻目睹,有些则是听来的故事。那些艰难岁月下笑与泪交缠的记忆碎片里,流露着吴念真无法释怀的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而最困窘环境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故人往事被作者以轻松、流畅、幽默又带些温情的笔触呈现出来,将如今都市生活里久违的美好一面留住。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不过现实的人生难道果真如此充满戏剧性的转折吗?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现代社会里,普通上班族的舞台鲜少会大起大落。倘若心情时刻都像过山车一般颠荡起伏,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了呢?

幸好,我们不处在风云不定的大时代,生活的潭水多半是平静无波的,甚至重复着沉闷单调的节奏。偶然掀起的丝丝涟漪,瞬间悲喜的片断场景,就足以令人长久回味。而文学的魅力即是能够把弥足珍贵的片刻透过文字记录下来,把短暂化为永恒。

台湾媒体创意人吴念真就善于捕捉这些一闪而过的生命亮点。他以真挚的文笔作为摄像的镜头,把未曾忘怀的人与事剪辑成一部平面的人生电影。对于心中充满美善的人而言,光阴的过滤网只为记忆淘选值得珍惜的画面,如吴念真所说的:“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年岁渐长,作者凭藉往昔的人事索取感动,体会到“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无论是最挂念的家人、魂萦梦牵的故乡、真情相待的挚友或是其他接触过的故土人情,都在他回忆的放映室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刻痕。无法割舍的亲情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隐藏着甜蜜的爱。”诚然,“家”是每个人最初的情感发源地。天赋的血缘关系让家人之间产生关爱和凝聚的力量,朝夕的相处更让彼此透视最深刻的心灵世界。亲情是人类最无法割舍的感情纽带,因为它与生俱来,无法自由选择,不管你爱或不爱,都得坦然接受。至亲的关系往往让人爱恨交织,对于吴念真亦如是。他一方面感激家人付出的无私之爱,一方面也在学习包容谅解,接纳各自的差异与不完美。吴念真在《只想与你接近》一文中讲述自己与父亲接近的机会不多,而最后一次与父亲看的电影,“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传统的父亲虽然不善表达心意,却在简单的日常行动中真情流露。《心意》文中的一例是父亲特别赠送给吴念真一支钢笔,以表扬他考上国中第一志愿,借此说明“他和父亲从没‘沟通’,但心意却好像彼此都懂”。《遗书》一文是吴念真对骤然离世的胞弟的真情告白,描写两者在人生的岔路上渐行渐远,以致往后的际遇悬殊。作者怀念与弟弟扶持成长的岁月,感叹“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类似这种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当弟弟断然选择绝情的方式告别至亲,吴念真唯有透过文学书写,为自己复杂纠结的情绪寻找抚慰的出口,稍解超载的感情负荷。

母亲的人生智慧和深情关怀给了吴念真支撑前进的力量。《母难月》一文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吴念真的生命纪事。在恶劣的成长环境下,母亲对儿子的祈望和虔诚敬畏命运的信仰让作者奇迹似的长大,顺利成家立业,学有所成。母亲后来执意还愿,她“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致最后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的样子”,“在简单的台子上,颤抖地唱着《旧皮箱的流浪儿》的神情”,永恒地烙印在作者的脑海里。那些定格的画面如此刻骨铭心,因为它们是一名平凡的母者对孩子伟大的关爱最深情的体现。让故事开口说话

文学家不但对艺术美的呈现应有一种强烈的敏感度,而且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方能使作品熠熠生辉。而吴念真的创作即展现了这两种特质。他不仅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也是捕猎写作题材的能者,因而赢得“全台湾最会说故事的国民作家”的美誉。我们多用感官去接触外在的光影世界,而吴念真却是以一颗敏锐慈悲的心去感受周遭的人与事。无论写人记事,他都着重挖掘故事的深度,配以自然朴实的叙事语言,层层铺展情节,让市井小民的面貌风采立体重现。他描写普通生活中有情有义的小人物,让读者产生共鸣,深信真情在纷扰的人世中永不缺席。在《爱》一文中,作者叙述了军中小兵对真挚情爱的执著,为了维护爱人的尊严不惜触犯军法。最终长官却网开一面说:“算了吧,一个人可以为一个所爱的人连不会赢的架都敢打,可见是我们教育成功了,不是吗?我们不是一直教这些兵要爱国,因为爱,所以才会为国牺牲都不怕?”简单的对白足以让人陷入深邃的沉思,在教条和法理的禁闭之外去享有一片温情漫溢的碧海晴天。这些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如此动人心扉,因为他们有血有肉,游走在中下层的社会缝隙之间,日夜饱受生活的煎熬,幸而能够相互依偎取暖。风尘女子的辛酸悲情,老兵菜鸟的寂寞孤独,年轻男女的相知爱恋等等,写来情真意切,令人动容。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历历在目,仿佛正围绕在你我的周遭,促膝而坐,娓娓诉说他们悲喜交集的生活故事。乡土风情的精彩展现

世界之所以精彩多元,因为不同的地域都具有本身的文化特质和乡土景观,无法一味地以人工进行仿造和复制。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浪潮排山倒海袭来,乡镇故园逐渐失去独特的风格。吴念真热爱自己踩足的这块台湾土地。吴念真内化的草根个性和质朴的作风使他成为了台湾民间文化的代言人。令人眷恋的乡土风情贯穿在他的电影和文学创作之中,为大家留存了温热的生活记忆和纯朴的民风。吴念真对从小生长的九份拥有深厚的感情,乡村里的人与事令他念念不忘。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旧时代,父亲以担任矿工为生,养活一家大小。矿区村民的生活水平尽管都不高,多数一穷二白,却满溢着浓厚芳醇的人情味,相互夹着笑泪扶持过日。《头家返乡》刻画了“老头家”侠客般豪情而浪漫的形象;《老山高丽足五两》记下“脚皮桌”传统的由来,突出了村民对长辈的敬重;《年糕》则写出了民众为矿难的死者献上年糕的悼念之情。如作者所说,这些令人惦念的乡亲就如“琵琶鼠”一样,“不是鱼缸里的主角,却万万不能少”。

《告别》一文写出了吴念真与家人从故乡迁走之际的不舍之情,在仑顶凝视一片死寂的村落,作者不禁感叹:“这些孩子此后不就和我一样?一个连故乡也没有的人?”《笑容》一文叙述为矿场付出了青春和健康的年老矿工的最后记忆,“后来,这些人就在医院里一个接一个离开,没有人再回过家来。”人类永恒的共同愿望,不过就是想延续美善幸福的日子,断绝一切的罪恶苦难。然而,这理想在现实的人生中永远只是奢求,唯有透过像吴念真这样饱含真情之笔触,让我们深信还有这可能。

第四篇:《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是由台湾著名导演吴念真所著。

才华洋溢的他同时还是作家,编剧,监制,演员,主持人以及作词家。

“吴念真”是个笔名,他的真名叫吴文钦。这个笔名的由来颇有故事——他的初恋叫阿真,为了让自己不再挂念她,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大意也就是“勿念真”

吴念真被称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每一个短小的文章就像是他站在身边对你娓娓道来,不像是小说,倒像是坐着亲身所经历的事情。

0

1这本书分为《心底最挂念的人》、《日夜惦记的地方》、《博真情的朋友们》、《一封情书的重量》、《这些人,那些事》五辑,集结了作者的多篇文字,有对父母亲人、故乡故人发自心底的感人怀念;也有对上个世纪台湾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描画。

吴念真讲述父亲、母亲、弟弟的故事,讲述那个以挖煤为业的故乡小镇,镇上人们的辛苦与快乐,以及自己当兵时或在台北见到或听到的故事。

人在故事中,故事包裹着人,浸透了情感的润泽。

0

2从这本书来看,他讲故事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企图从故事的开头便抓住读者的心,让人去渴望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他故事的开头往往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两句话。

比如《可愛的冤仇人》:“我讨厌哪个警察。从外表就开始讨厌”

《琵琶鼠》:“不知道有有意还是凑巧,那对父子总让人觉得是宁愿远离人群而活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

《茄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吃茄子。多长,算一算大约三十五年”

看到这些开头谁会不想知道原因?

0

3书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故事中都一定有一个主角,就像拍电影,如果主角太多就容易散,让人抓不到关键点。

而怎样突出这个主角便是讲故事的艺术。

因为故事从一个方面讲是为主角服务的,它是为了表现主角的性格特点而存在的。

因此无关的故事不讲,代表性不强的故事不讲,只讲那些最能说明主角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这才能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吴念真显然很会挑选故事。

0

4关于亲情,比较喜欢其中的一则故事《遗书》。

两兄弟,因缘际会,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哥哥矢志打拼,事业小成,弟弟却历尽坎坷,终于选择自行了断。

故事无关对错,只有沉闷与辛苦的氛围,在这般基调下,弟弟努力过,挣扎过,也不缺人帮扶,可时而妄图走捷径,时而不堪连绵的困苦。

弟弟故去之后,哥哥找到了弟弟的遗书,上面写着: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0

5关于爱情,书中的《重逢》写的很不错。

讲述了一个计程车司机的故事,讲述一个计程车司机遇到曾经被自己抛弃的前女友,前女友坐在后排,一个个电话打过去,打给家人、公司和朋友,在短短的时间里,把他们分手之后十年的历程讲完。

司机一边默默地开着车,一边静静地听着。

到了目的地,前女友突然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对司机说:“我都已经告诉你我所有的状况……家庭、工作、孩子。告诉你现在的心情……什么都告诉你了,而你……而你连一声hello都不肯跟我说?”

06

作者说,麦克阿瑟的一句话能回答写故事当时的心情:“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如果人生本质是难言,就让彼此心怀善意,把一切交还给时间。

第五篇: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一)王永丽

一个最会说故事的人,述说着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再普通不过的人,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然而,我却看哭了,一遍一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些人,那些事》,是吴念真先生2010年的书籍作品,里面的故事却差不多是他一生的记事了。那些仿佛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的情节,在他的朴实叙述下折射出不一样的细腻的情怀,那些穿插在他记忆中的人物,都有着你我熟悉的轮廓。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也许只有历经岁月的磨练一路走下来的人才有这么精彩的故事可讲。

故事太多,感动太多,深觉在老先生的故事面前做任何的评论都显得苍白乏力,仅选几处谈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亲情

吴念真笔下最想念的人,大概都是他真实生活中的亲人。母亲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至最后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以颤抖的声音唱着《旧皮箱的流浪儿》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生病住院的父亲,拄着拐杖,带远处独自跑来的孩子去看了最后一场电影。让他又爱又气的弟弟留下遗书“大哥,你说要照顾家里,我就比较放心。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却都已经远了。

也许生活太过平坦的人无法感同身受,会当作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读罢即忘。而对于有故事的人,却是触动灵魂的,读着他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追忆着那些模糊的人和事。经常会有人说,你的言语与年龄不符,你的心智过于成熟…我笑而不语,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何以谈人生?

关于战友情

如果只看开头,有三十五年没吃茄子了,我想谁都不会联想到后面的事件,可吴老先生慢慢讲着,就把我拉进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士官长之死以及我独自守护他破碎不堪的尸体,士官长火葬后,我高烧不退连续好多天,副营长指着天空大骂“是这孩子守着你一天,不让你进了野狗的肚子,是这孩子盯着,一块不少地把你找回来,你不知足、不感恩……,你有不平你他妈的来找我……,你再不让这孩子平安,我明天就把你的骨灰倒进猪圈里喂猪!你看我敢不敢!……”

“这两三年来我已经可以安心地接受茄子,虽然只剩下口感和味觉。”不知是经历过太多亲人的死亡现场之后已经无感了,还是故意遗忘……总之看得我鼻子酸酸的。

关于年少纯真

女孩气管不好,常感冒咳嗽,老师有一天在联络簿上写道:邻座的女生感冒了,只要她一咳嗽,孩子就皱着眉头盯着她看,问他说是不是咳嗽的声音让你觉得烦?没想到孩子却说:不是,她咳得好辛苦哦,我好想替她咳!老师最后写道:我觉得好丢脸,竟然用大人这么自私的想法去污蔑一个孩子那么善良的心意。

女孩出国后,当男孩在木头缝里找到女孩儿的两三根头发,他满脸通红,眼睛发亮,用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着,快步地跑向在门口等候的爸爸…孩子忽然安静下来,然后用力地、不断地摇着头,但爸爸看到他的眼睛慢慢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他用力地抱着爸爸的腰,把脸贴在爸爸的胸口上,忘情地号陶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

这是多么纯真的感情啊!可是当这样的情景出现,是不是大多数人都会给他们冠上早恋的帽子?有多少家长能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单纯而洁净的思慕?有多少孩子幸运地拥有如此“红颜/蓝颜知己”?

关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

阿照的童年何其不幸,父爱母爱皆没得到,而她又何其有幸,遇到大爱无私的继父,给了她多于亲生儿子的爱和金钱,助她成长成才,而当她成才后,孤单的继父也没给阿照添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孤独终老。直到去世,阿照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的寂寞”。同样幸运的还有富美,这个优秀到让哥哥自卑的女孩,虽然她的生母为革命献身,()可她却幸运地遇到了视她如己出的养父母,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成才。

这让我想起我们村里的一位老太太,印象中一直是八十多岁的样子,又矮又瘦,有两个嫁到同村的女儿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儿子,这个儿子是她捡来的,四岁的时候抱在怀里去听我外公唱戏,那时很多人跟她说,这个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肯定不是个正常孩子,可她却不介意,一养就是四十多年,每天伺候大小便、吃喝、擦拭全身,日复一日,未曾抱怨。直到有一年她病了,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她看着床榻上那个只知道傻呵呵笑的儿子突然发愁了,于是她把两个女儿叫到身边,将儿子托付给她们,不久这个老太太就去世了,她的儿子好像瞬间有了知觉,从床上爬了下来,扑到母亲的遗体上大哭,过了十天,他也随母亲而去了。如果这世间真有轮回,我相信他来生一定还会成为母亲的儿子,奉养慈母至终老。

谁的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群人,在不同的时空里,拿各自的经历和感悟来交换你的成长与体会,用着不同的方式和你探讨关于生命的脆弱与顽强、爱的平凡与伟大。

正如有的读者所说“我最讨厌煽情,可每次看他的东西就是要哭”。这也是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这是吴念真在自序里的一句话,以此来形容写下书中故事的心情。他说,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屈辱与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二)一些人一些事

黄育波

我们总说,人生如戏,不过真实的人生难道真的充满戏剧性般转折吗?尤其是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现代社会里,普通上班族的舞台很少会大起大落,而如我们这般的建设者也总是日复一日地投入到每一件工程中去,倘若心情时刻都像过山车一般颠荡起伏,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了呢?

台湾媒体创意人吴念真就善于捕捉生命一瞬间的亮光。他以诚挚真实的文字作为摄像的镜头,把未曾忘怀的一些人一些事剪辑成一部平面的人生电影。对于心中充满真美善的人而说,时光的沙漏只为记忆珍藏值得永远回味的画面,如吴念真所说的:“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文学家不但对艺术美的呈现应有一种强烈的敏感度,而且还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方能使作品熠熠生辉。而吴念真的创作即展现了这两种特质。他不仅是一个说故事的高手,也是捕猎写作题材的能者,因而赢得“全台湾最会说故事的国民作家”的美誉。我们多用感官去接触外在的光影世界,而吴念真却是以一颗敏锐慈悲的心去感受周遭的人与事。无论写人记事,他都着重挖掘故事的深度,配以自然朴实的叙事语言,层层铺展情节,让市井小民的面貌风采立体重现。

他描写普通生活中有情有义的小人物,让读者产生共鸣,深信真情在纷扰的人世中永不缺席。在《爱》一文中,作者叙述了军中小兵对真挚情爱的执著,为了维护爱人的尊严不惜触犯军法。最终长官却网开一面说:“算了吧,一个人可以为一个所爱的人连不会赢的架都敢打,可见是我们教育成功了,不是吗?我们不是一直教这些兵要爱国,因为爱,所以才会为国牺牲都不怕?”简单的对白足以让人陷入深邃的沉思,在教条和法理的禁闭之外去享有一片温情漫溢的碧海晴天。

台湾乐队组合南拳妈妈在《牡丹江》里唱到“回不去的叫故乡,到不了的叫远方。”乡土风情,是我们一生铭记的味道。

吴念真对从小生长的九份拥有深厚的感情,乡村里的人与事令他念念不忘。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旧时代,父亲以担任矿工为生,养活一家大小。矿区村民的生活水平尽管都不高,多数一穷二白,却洋溢着浓厚芳醇的人情味,相互夹着笑泪扶持过日。《头家返乡》刻画了“老头家”侠客般豪情而浪漫的形象;《老山高丽足五两》记下“脚皮桌”传统的由来,突出了村民对长辈的敬重;《年糕》则写出了民众为矿难的死者献上年糕的悼念之情。

母亲的人生智慧和深情关怀给了吴念真支撑前进的力量。《母难月》一文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吴念真的生命纪事。在恶劣的成长环境下,母亲对儿子的祈望和虔诚敬畏命运的信仰让作者奇迹似的长大,顺利成家立业,学有所成。在吴念真的婚礼上,他的母亲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那些定格的画面如此刻骨铭心,因为它们是一名平凡的母者对孩子伟大的关爱最深情的体现。读到这里,自己也不禁热泪盈眶,望望窗外的月光,思念起家乡的父母亲。

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

(三)台湾念真情

我最反对煽情,可每次看他的东西就是要哭。”这是一位读过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的读者的感受,同样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想法。吴念真,一位以《悲情城市》、《多桑》、《一一》而出名的台湾电影人,当他拿起笔,不断写下他生命中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情厚谊的朋友,还有妙趣横生的故事。我惊讶于文字那超乎光影的力量,是的,如果这故乡、这朋友、这故事被搬到了电影荧幕上,无论怎样地被演绎,到底比它们还是纸张上一个个汉字时的分量要小得多。吴念真实在是个太会讲故事的人。

虽然读了很多遍,我还是会一次又一次翻开这本《这些人,那些事》,这里有我太多舍不得而愿意一遍又一遍回味的东西,充满着传奇的故事,活跃着有血有肉的人物。

我会欢笑,当那个痴情女子多年后参加往昔情人的葬礼时,发现他写给她的感人至深的情诗其实也送给其他人时,当有一个户口内一个户口外两个丈夫和同样一个户口内一个户口外两个孩子的美满幻想破灭时,当阿婆一次次到银行查看她的那三百五十万元钱时……

我会落泪,当读到给念真带来屈辱又为他做面子的弟弟在遗书里写的“你要照顾家里,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时,当读到埋怨乡人无情的阿旺在父亲灵位前看到他们送来的一堆年糕时,当读到过去乡里的警察嘱咐家人在他灵前放《多桑》的DVD时……

只是这些欢笑,这些泪水,却都成了感动,成了小伙伴为了给憨贵正名而打下来丢在老师宿舍门前的一只只蝙蝠,成了阿梁为了赎罪和感恩而为阿嬷装饰一新的屋子,成了患矽肺症而临近生命尽头的老人在天台抽下的一根根烟……

是的,这里的每一个故事,无不饱含着真情,既是个中人物的敢爱敢恨,亦是作者的一片赤诚。真诚就是一种能让人掉眼泪又不觉得煽情的东西。这样的真诚,我反复咀嚼着,才知道它既是一种对于回忆的纯真感动,也是来自于他对乡土的深深的爱。“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因为回忆是亲身经历的真实,是岁月淘洗的刻骨铭心,是夜以继日的回访重逢,它才这样的美,美得如此与众不同又使人觉得如此的自然。而这样的美,也是淳朴厚实的美,是脚踏故乡那片土地的一片深情。这份深情,即使与这一片土地远隔着一个海峡,我还是能感同身受,这时候才明白,这样的一种感情是可以感染的,是互通的,是一脉相承的。在如今这愈发物质、愈发快速、愈发健忘的现代生活,乡村被城市淹没,青山绿水被钢筋水泥取代,我们的故乡成为愈发虚无缥缈的词汇,这份乡情读来不禁令人怅然。

吴念真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文字里,有乡土,有回忆,有真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

下载《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读后感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读后感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学到了很多怎样教育孩子独立的知识。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孩子各种援助,而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如果爱孩子,就应该让......

    这些事必读名著(合集5篇)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附录”规定必读名著: 《西游记》 《水浒》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鲁滨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

    这些事永远忘不了(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这些事永远忘不了(300字)作文 放学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渐渐地放慢了脚步。在学校她送给了我们全班的一张小贺卡,是他自己亲手写的,我打一看,上面写的是:你是一个有先......

    亲子教育:这些事和营养有关

    亲子教育:这些事和营养有关指甲上长了小白点、夜里磨牙、经常烂嘴角…….也许有人会告诉你这是因为婴幼儿缺锌、缺维生素、营养不均衡,但早教专家却说这些不一定和营养有关,找......

    《朝花夕拾》读后感_“人”与“事”_6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_“人”与“事”_600字 自小我所接受教育,告诉我,在所有的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其中有我父母和实在意义上的老师,他们的话我都在谛听,他们教导我的是记住某种理......

    《做诚信人 办诚信事》读后感

    《做诚信人 办诚信事》读后感 在暑假期间,我看了一本十分有意义的书,叫《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这本书分成了几大章,分别是:校园篇、家庭篇、社会篇。每一篇都有许多个关于诚信的......

    感谢这些人(最终版)

    感谢这些人 他们能把他们的时间和我共分享 感谢这个人 她能把她的时间和我畅聊 所有的这些人我都很感谢 他们有时间回来我的空间转转 留一些言语 让我知道他们的信息 他们的......

    好 人 好 事

    好 人 好 事 有一种力量是来自爱,有一种感动是来自爱,有一种冲动是来自爱。爱是无边的力量,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有一股冲动。 过年了,我们的大阿姨家做客时,我们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