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时间:2019-05-13 05: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第一篇: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

以人为本抓改革规范操作保稳定

××××县交通局

我局原有8家企业,其中特困企业3家;2606名干部职工中,上岗人员不足500人;企业总负债3208.3万元,人平负债1·23万元。过来全局上下一班人整天就在“如何缓解人员就业压力,化解债务包袱”的迷宫中打转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扭转被动局面,2004年年初,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按照“积极大胆、稳步推进、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改革思路,因企制宜,分批启动,以人为本,规范操作,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局属8家企业的改革任务,2004年先完成县航运公司、装运公司和汽车修配厂三家单位。

2004年,我局在市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没有一分钱的资金支持,没有一名县级领导具体抓,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极难落实兑现,干部职工人平受偿不足5000元的情况下,胜利完成了改革的各项预定任务,盘活存量资产340万元,三家企业1360名干部职工的身份全部有偿解除,期间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到市县上访闹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坚定改革的信心

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莫衷一是。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点多、线长、面广、摊子大、包袱重、情况复杂,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在此基础上,局党委要求负责企业改革的同志,要以人为本,从党性的立场对待改革,千万不能把企业当“包袱”甩;要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改革,千万不能把改制看作是交通企业“最后的晚餐”;要依法依规实施改革,依法依规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能把企业当作“包袱”“了难”,一卖了之。

为了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和局党委的决定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我们通过会议、电视、墙报、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真正做到了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街道上有标语、墙壁上有文字,形成了“地毯式轰炸”的宣传局面,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形势使然,“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如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统一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二、规范操作,完善改革的措施

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诸多热点问题。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一是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政策。“磨刀不误砍柴工”。改革启动之初,我们认真学习了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政策,吃透精神,负责改革的同志对职工提出的问题基本能当面做出合理合法的解释。同时,为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事前采取逆向思维、换位思考的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把困难估计足一点,把问题想得细一点,并针对改革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二是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严格遵照《破产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改革文件,认真理解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原意和精髓,不变样,不走调;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

表意见,反映问题。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并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

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三是履职尽责,维护职工利益。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该给职工的,一分钱都不少。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同时,我们还要求参与改革的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要严格自律,加强廉政建设,注重疏导工作,规范操作行为,严防在改制中出问题。

三、以人为本,巩固改革的成果

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一是发动企业骨干积极投身改革保稳定。改革要想成功,没有企业骨干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但要这些人带头把自己的饭碗革掉,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讲解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了他们抓好企业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思想包袱重,改革有顾虑的骨干,我们分头上门做思想工作,个别谈心,激发了他们对企业、对职工的深厚感情。一年多来,全体企业骨干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主动投身改革,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积极安排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职工再就业工作。县汽车大修厂、县装运公司、县航运公司三家改革企业的资产公开拍卖变现后,通过我们的努力,新企业又基本上安排了原岗位的大部分职工就业。如县装运公司资产整体拍卖后,原93名在岗人员又全部被新企业聘用。三是切实为特困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职工仍然买不起房屋。为此,我们又征得法院的许可,通过公司破产清算监督小组讨论,先后三次下调房屋价格,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住房困难。航运、装运两公司积极向县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500多人解决了“低保”。另外,我们还克服困难筹资19.2万元为三家改革企业94户职工住房进行了水电分户改造,并为所有职工家属楼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今年春节前,我们又发动干部职工捐款5·6万元,由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三家企业的职工130户,真正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由于我们处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第二篇: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平稳推进企业改革

华容县交通局

2004年,我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没有注入资金支持,没有一名县级领导具体抓,改革的各项优惠政策极难落实兑现,干部职工人平受偿不足8000元的情况下,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讲政策法规顺人心,凭公平公正稳人心,靠排忧解难暧人心,顺利完成了县航运公司、装运公司和汽车修配厂三家单位改革的各项任务,三家企业1428名干部职工的身份全部有偿解除,支付611名职工受偿金474万元,817名退休职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接管,所有职工档案全部移交社区,国土、房产手续全部到户到人,期间没有一名干部职工到市县上访闹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改革共识深入人心

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争议不断。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队伍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认识到改革上合政策,下顺民意,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为充分发挥企业负责人在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根据他们既是改革执行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因而有想改革、喊改革和怕改革的矛盾心理,采取大会发动、个别座谈等办法,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另外,为使广大职工的思想与改革同步,我们以企业面临的困境作教材,采取算“三笔账”的办法,即算经济亏损账、算资产消耗账和算改革效益账,从而使广大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到改革上来,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内在动力。

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干部职工1051人、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改革的共识深入人心。

二、把握政策,依法依规,凭公平公正赢得人心

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端。为此,我们把走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具体矛盾和难点问题、加快改革进程、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办法,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效果十分明显。

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做到了有法律条文的不越线;有政策依据的不越界;有纪律要求的不违规。在县政府出台的《华容县商贸流通企业政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交通行业的实际,专门研究了《劳动法》、《破产法》等法律,查阅了国务院和省、市近年来下发的所有关于改革的文件,确保改革方案、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重要文书都合法有效。如在讨论方案时,干部职工对血吸虫病是否实行病残补偿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我们有一部分职工长期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其中通过鉴定的就达240多人。假如对这些员工实行病残补偿,可能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我们走访了劳动、血防部门,还专门查询了有关职业病和血吸虫病的政策规定,获知血吸虫病只限肝腹水和脾脏切除两种情况有补偿。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既合法、又合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职工都能接受。

二是坚持依靠群众。这次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除了职工的身份,职工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无论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比较痛苦。我们一方面开门办公,不回避矛盾,直面现实,不怕麻烦敢碰硬,耐心、细心、真心地做好每一名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全年共接待到局机关上访人员6批19人次。另一方面,我们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遵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绝大多数职工气顺心明,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引导、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表意见,反映问题。如针对县航运公司178名职工拖欠承包款354万元的问题,我们督促该公司经理一班人在职工代表的监督下主动与职工对账,核实账目380多笔500多人次。由于公平、公正,通过艰苦努力,所有欠款职工都表示接受认账。

三、以人为本,多办实事,靠排扰解难稳定人心

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一是争取政策保稳定。在资产清算受偿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按规定缴纳养老后备金,大部分职工都有可能“零受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实际困难,求得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县三家改制企业1428名干部职工人平减免近3000元养老后备金约400万元。同时,我们不畏困难,不怕麻烦,还积极帮助县航运公司追回历年防汛运费欠款59万元,主动与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衔接协调,做好改制企业的档案移交工作,并为航运、装运51名符合条件的职工争取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二是多办实事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职工仍然买不起房屋。为此,我们又征得法院的许可,通过公司破产清算监督小组讨论,先后三次下调房屋价格,解决了300多名职工的住房困难。航运、装运两公司积极向县民政部门反映情况,争取500多人解决了“低保”。另外,我们还克服困难筹资19.2万元为三家改革企业94户职工住房进行了水电分户改造,翻修屋面近2000平方米,硬化场地800多平方米,并为所有职工家属楼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今年春节前,我们又发动干部职工捐款10.6万元,由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三家企业的职工130户,真正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三是积极推荐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原职工的再就业工作。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优先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据统计,三家企业现共有150多人被返聘。如县装运公司、县汽修厂的资产整体拍卖后,通过我们的努力,两家单位原在岗人员中分别有53人、28人被新企业聘用。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为三家企业的卖断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66本,春节后组织劳务输出200多人。由于我们处处为职工作想,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二○○五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

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平稳推进企业改革华容县交通局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改革共识深入人心交通企业改革是一场深层次的攻坚战,不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而且也触及到观念的碰撞。我县交通企业改不改,如何改?当时可以说是顾虑重重,争议不断。有的主张立即改,马上改,趁企业还有一些资产可变现,快点分光走人;有的主张维持现状,认为交通企业队伍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不好就会捅“马蜂窝”,出乱子,怕收不了场;有的认为交通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具有行业优势,不改革也能维持下去,能拖则拖,何必劳神费力,自讨苦吃。为此,局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改革正当其时。一是上级有政策,有优惠条件,支持企业改革。二是企业能够支撑到今天,说到底,靠的是行业垄断优势,如果直面市场,企业必死无疑。三是干部职工有要求。在走访座谈中,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机制不满意,要求改革。特别是一些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同志,要求改革的愿望更强烈。通过讨论,局党委一班人认识到改革上合政策,下顺民意,不仅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而且树立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为充分发挥企业负责人在改革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根据他们既是改革执行者,又是改革的对象,因而有想改革、喊改革和怕改革的矛盾心理,采取大会发动、个别座谈等办法,提高他们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另外,为使广大职工的思想与改革同步,我们以企业面临的困境作教材,采取算“三笔账”的办法,即算经济亏损账、算资产消耗账和算改革效益账,从而使广大职工思想高度统一到改革上来,使企业干部职工认识到深化交通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促进交通企业发展壮大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死路一条”,营造了浓厚的改革舆论氛围,为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内在动力。县航运公司是一个有50多年历史、干部职工1051人、改革难度较大的企业,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改革后,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在岗人员会、职工代表大会、中层骨干会、退休人员会,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并印发了《企业改革征求意见表》311份,征求职工意见,把握好了舆论导向,改革的共识深入人心。

二、把握政策,依法依规,凭公平公正赢得人心企业改革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非常强,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事端。为此,我们把走群众路线作为解决具体矛盾和难点问题、加快改革进程、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办法,坚持大家的事情大家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效果十分明显。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在制定方案时,我们做到了有法律条文的不越线;有政策依据的不越界;有纪律要求的不违规。在县政府出台的《华容县商贸流通企业政革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交通行业的实际,专门研究了《劳动法》、《破产法》等法律,查阅了国务院和省、市近年来下发的所有关于改革的文件,确保改革方案、解除劳动关系协议等重要文书都合法有效。如在讨论方案时,干部职工对血吸虫病是否实行病残补偿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我们有一部分职工长期在血吸虫疫区工作,其中通过鉴定的就达240多人。假如对这些员工实行病残补偿,可能会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我们走访了劳动、血防部门,还专门查询了有关职业病和血吸虫病的政策规定,获知血吸虫病只限肝腹水和脾脏切除两种情况有补偿。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既合法、又合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职工都能接受。二是坚持依靠群众。这次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除了职工的身份,职工一下子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无论在思想上、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比较痛苦。我们一方面开门办公,不回避矛盾,直面现实,不怕麻烦敢碰硬,耐心、细心、真心地做好每一名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全年共接待到局机关上访人员6批19人次。另一方面,我们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遵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绝大多数职工气顺心明,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改革的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引导、支持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如县航运公司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有143名职工被除名。改革时,这些人强烈要求参与受偿,对此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征求广大职工意见,最终否决了他们的要求。县装运公司对40多名企业轮换工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和参与职工受偿、以及文革中误判刑人员要求补偿等问题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决策作用,使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谁说了都不算,只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办,保证了政策执行的刚性和各企业横向之间的可比性,避免了人为制造心理上的不平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没有关起门唱“独角戏”,做群众的“包办者”和代言人,而是开门改革,坚持了公开透明、阳光作业的原则,资产清查结果、职工身份状况、资产处置过程、职工受偿情况等全部上墙公开。一句话,只要能够向职工公开的统统上墙公开,并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职工针对公开结果发表意见,反映问题。如针对县航运公司178名职工拖欠承包款354万元的问题,我们督促该公司经理一班人在职工代表的监督下主动与职工对账,核实账目380多笔500多人次。由于公平、公正,通过艰苦努力,所有欠款职工都表示接受认账。

三、以人为本,多办实事,靠排扰解难稳定人心改革效果好不好,关键就看有没有后遗症。为确保资产卖得出,职工卖得断,稳定有保证,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改革无情,操作有情”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各种难题,化解各种矛盾,做好了职工安置受偿及企业重组工作,巩固了改革的成果。二是多办实事保稳定。航运公司是我县特困企业之一,大部分职工生活相当困难,只能长期借住公司住房。公司破产过程中,我们报法院同意,对房屋进行低价出让,但这些三是积极推荐就业保稳定。在改革过程中,在资产变现后,我们没有满足“一改了之”,“一卖了之”,而是千方百计,努力做好原职工的再就业工作。资产拍卖变现后,为确保受偿职工能最大限度地再就业,我们在与新的业主签订合同时,总是坚持把优先聘用原单位职工作为重要的一条写进合同。据统计,三家企业现共有150多人被返聘。如县装运公司、县汽修厂的资产整体拍卖后,通过我们的努力,两家单位原在岗人员中分别有53人、28人被新企业聘用。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系,为三家企业的卖断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466本,春节后组织劳务输出200多人。由于我们处处为职工作想,使他们真正得到了实惠,实现了交通企业“无震荡”改革。

二○○五年三月二日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经验总结

摘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从19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就被认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得失,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这一未竟的事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权制度 承包制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国有企业改革既是贯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一方面,由于缺乏前人的经验可鉴,使改革本身始终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不断试错;另一方面,改革也在正式制度安排下以渐进式路径不断前行。在中国,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是现今一切改革工作的核心和关键。30年国有企业改革所走过的艰难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正在也必将继续给中国社会的深层结构带来更为深远的变革,国企改革的成败将制约甚至决定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发展。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回顾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改进微观激励机制的“放权让利”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层面的改革,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9-1986年间,国有企业经营层面的改革,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措施就是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的改革,以及随后的“利改税”、“拨改货”改革。

改革之初,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就是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政府应该让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享有更大的自主经营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而“放权让利”也就成为这一阶段国企改革最显著的特点。

但是,由于宏观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不配套,经济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竞争的市场,所以政府无法通过企业外部的经营指标来判断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好坏。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普遍都承担着政策性负担,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会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企业一旦获得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就有动机和可能侵占国家应得的利润,并往往以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作为企业经营不善或亏损的借口,这就导致了“放 权让利”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工资侵蚀利润”的问题。国有资产的收益和国家财政收入并没有明显提高。为了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并强化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和预算约束,国家在1983-1985年间先后进行了“利改税”和“拨改贷”的改革,但也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阶段是1987-1992年,企业改革开始向所有权过渡,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改革和一些没有完全展开的“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向所有权过渡,最初受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改革成功的启发,认为应该将国有企业仍然限制在原来的财产关系之内,推行企业“承包制”改革。于是在1987-1992年,国有企业先后经历了两轮承包制的改革。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形式主要是“两保一挂”:一保上缴税利,二保企业的技术改造,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承包制推行伊始,确实调动起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推行承包制期间,却出现了企业增效、经济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迅速下降的情况。实际上,在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的情况下,承包制仍然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问题:一是承包合同在兑现时基本上是“负盈不负亏”,一旦企业亏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就会将其归咎到企业承担的种种政策性负担上;二是承包制还会带来承包期内的短期行为,这也影响了企业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与承包制的改革主张不同,国内的一些学者突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这些学者认为,股份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改变由国家垄断的企业财产制度,使国有企业内部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从而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能够对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制约。国有企业股份制的试点开始于1986年,但大都在国有中小企业中进行,影响面并不广。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到现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面对承包制出现的问题,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设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概括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紧随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公司法》也于1993年2月颁布。从那个时侯起直到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思路。但是,对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承包经营责任制不能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也不能解决。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有赖于一个公平竞争的产品、要素、经理、股票等市场体系,而中国经济中还缺乏这样一个市场体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仍旧存在,所以,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和软预算约束问题仍难根除。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但是深层次的问题仍有待进 一步解决。一些学者对国企改革的现状进行剖析,发掘其内部存在的矛盾,加深对国企改革存在问题的分析力度,试图从这些问题中找出国企改革的合理对策。

林毅夫指出,中国的国有企业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内生产物,这也就内生地导致了它具有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下一般企业的独特特征:普遍背负着政策性负担。对于背负着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而言,它的委托-代理就会出现激励不相容的问题—政府要求国有企业贯彻它的赶超战略,并使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而企业经理则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简真瑜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应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表现在:1,由企业内部权责利益关系、人事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及科学管理构成的现代企业制度尚需完善。2,企业人员负担重,失业、医疗保险未健全,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增大等。3,企业办社会职能依然存在,如企业的物业、学校、医院、后勤等社会职能与当地有关部门、社区或企业在移交衔接仍存在一些问题。4,政府行政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国企改革应从企业本身、外部因素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分析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并细致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搞活企业机制、提高企业效益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有的学者认为,国企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深层次问题,表现在:1,公司制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产权改革及法人治理结构方面。2,国有企业跨行业过多,分布面广,资本过于分散。这两个方面导致企业之间具有结构趋同、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等问题。3,政企不分现象屡有存在。国家监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4,企业竞争力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占劣势,经营效率与投入不成正比。这几个问题暴露出国有企业与国际跨国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而要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吸收国外科学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注重实效。

董依江认为参与国企改革存在着问题。他从民营资本角度分析:1,管理者收购中风险收益有失公平,国有资产可能蒙受损,失产权转让缺乏透明度以及政府对国企改制的“人治化”管理导致腐败寻租;2,国有企业背负政策性负担,导致企业效益低落。因此,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监管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为解决国企改革资金短缺提供有利渠道。

李军撰文指出,国有企业存在任务和负担过重的问题,向银行贷款是企业负债的最主要形式。因此,如何保护因债务而引发的银行债权是国企改革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企业过度负债,一方面,它阻碍了企业正常运转,造成信用危机和企业资金短缺;另一方面,迫使银行不断投资,资金出现紧张局面, 增大银行经营风险,其效益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沉重的债务负担还可引起社会关系的紊乱,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国企改革是向市场要效益的过程,3 不是为了挽救企业而影响第三方的正常利益。在积极支持国企改革的同时,也应做到实时保护银行债权利益,从而严格规范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三、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以此为标志,我国基本上平稳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或者说初步任务已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基本实现,是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这是支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成长、效益逐步提高的基本体制保障。

但是在上述主要内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将决定我们下一步的改革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就现阶段关于国企改革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解决对策。

1,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我们现在能不能办许多国有企业,决定于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国民收入结构是不是有很多财力来投资于国有企业;二是一些行业的企业由国家办,其效益和风险大小,三是现代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是公共服务和社会型政府,还是生产建设型政府。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有经济的战线应当收缩。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而明晰产权的主要方式是推进股份制改革。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出资人体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对于大型企业在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制,改为工业公司,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国有企业,资产多元化等,这对于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多头管理大型企业、管理权限与责任和风险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管人管事管资产不统一等问题日益突出,妨碍了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其他许多问题也源自于此。因此,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出资人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要要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改进和完善党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方式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式,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既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又要改进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方式,使其适应市场竞争规则、适应法律要求、降低体制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强党对整个国有经济的领导。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

参考文献:

[1]张文魁、袁东明.中国经济改革30年-国有企业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宗寒.国企改革三十年亲历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周天勇、张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高粱.国企改革若干回顾和思考[J],开放导报,2008(2).[6]徐传谌、孟烦颖.30年国企改革与中国崛起[J],长白学刊,2009(2).

第五篇:县交通局党建工作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党建工作经验总结

县交通局党建工作经验总结

20xx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交通局党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狠抓党的制度建设,以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促进交通事业不断快速发展。现就我局党委在05年以来党建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狠抓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委科学执政的能力。

自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党委紧紧把握这一大好时机,把学习教育贯穿整个先进性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完善了党员学习制度。局制定了《交通局党员学习十条制度》,从学习组织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予以规范,使党员的学习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二是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走访民情制度。针对我局党员分散,不便于管理的特点,我局对各基层单位退休、下岗党员定期走访,由局党委成员分工负责,每人每季度要求走访2—3名党员,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资料送到他们手中,把党的关怀送到家中,让他们处处感到党的温暖。文秘114网三是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法制、责任追究制、上门服务制度,使各项工作在办理程序处理结果上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四是完善了学教活动的阵地建设。我们先后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学习教育资料,制作学习宣传牌,基层七个支部都建立了专门的党员活动室,有的支部建立了图书室,为党员学教活动提供了坚强的阵地。

近几年,尤其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党委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供切实可靠的制度保证,提升了党的科学执政能力,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

三、积极开展党员文明示范岗活动,促进交通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行业特点,我局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给党员挂牌子,亮身份,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爱岗教业,乐于奉献,促进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当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发挥作用”等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要求活动有载体,有组织安排,有方法步骤,有总结汇报,使活动切实收到实效,提高了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力的促进各项工作。

20xx年以来,我局在公路建设方面硕果累累,先后完成三马路、三独路、三方路的工程改建任务,完成了双胜路、招商大道、冶金大道等路段的新建工程。三陂公路改建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已完成路基铺设25km,计划年内竣工。做好107关中环线三原段改建公路的占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加强和完善了道路养护承包责任制,使道路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路政管理进一步转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道路的畅通安全得以保障。巩固了运输市场秩序整顿成果,先后开展运输市场秩序整顿3次,更新部分线路车辆29台,出租车统一了驾驶员服装、座套,统一监制了顶灯、服务监督卡。在“站、场”文明“窗口”建设方面,陵前、新兴镇五级汽车站已建成使用,独立镇五级汽车站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县将新建农村五级汽车客运站6个,沿途汽车临时停靠点48个,95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公交汽车。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通村公路建设的起步之年,我局抢抓这一大好时机,讯速掀起全县通村公路的建设热潮。截止目前已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245km,年

内将完成260km,计划十一五期间全县将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存在问题:

1、党员学教形式单调,方法不灵活。党员学习教育方式主要是照本宣科,效果不理想。要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力争使学习教育形式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热情,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2、支部发展不平衡。我局有七个支部,因各支部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有的支部发展相对较好,有的发展相对滞后,表现思想保守,党员素质参差不齐。下一步工作展望:

1、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交通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党委制定和完善了一些党内制度,这些制度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党建工作。用制度促进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研究建立和完善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2、始终如一地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再好,关键在于执行,下一步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更要下大力气抓好制度的贯彻执行,在这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政治观念、组织观念、制度观念,时刻牢记制度规定,始终按制度办事情,身体力行地执行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下载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交通局企业改革经验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交通局党建工作经验总结

    2005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交通局党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狠抓党的制度建设,以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促进交通事业不断快速发展。现就我局党......

    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 当前,国企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是大势所趋,国策所向。这应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最大的改革战役,它不同于减员增效,也不同于制定一般的计划经济......

    企业改革浅谈(二)(★)

    企业改革浅谈(二) 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展现新气象、新生机的基础,改革的成败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程度的企业改革内容不......

    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之我见 关于"民营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存在这样的争议: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在中国,多数的民营企业选择了前者。这里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风险:......

    企业改革之我见

    企业改革创新之我见看了《鹰的重生》视频短片,听了郑煤机集团董事长的讲话后让自己颇为感慨,对郑煤机集团改革创新的先进做法很是佩服,他们的各项改革创新做法可以扭转一个......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30年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成绩有: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成效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

    国有企业改革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曹华)“国有企业改革将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调整,向经济安全和民生上集中,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市场化,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