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唯有故乡不可修改 by陈崇正
唯有故乡不可修改
陈崇正
村道终于重修了,铺上了厚厚的水泥,路面比路两边巷子的地面高出许多。就因为这个坡度,从巷子里开着摩托车出来,到了巷口总要加速才能冲得上去。我几天前刚回老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开着摩托就往上冲,结果险些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卡车撞翻。惊魂未定,卡车司机从窗口伸出头来,朝我大骂,意思是乡巴佬就别到路上来添乱;骂得我一愣一愣的。新路平坦,车来车往,我扶着摩托车在路边发了一会呆,心里老觉得哪里不对劲:司机明显把路当成他的,而我熟悉的路呢?我成了故乡路的陌路人。
公路属于司机,这个道理似乎是成立的,但又不尽然。至少在我记忆中这条路并不是司机的专属,它曾经属于鹅群、奔跑的少年和啄食稻谷的鸟儿。公路并非从我这儿被司机抢走,抢走公路的是时间。我站在高高的水泥公路上,极目看去,路面平整如砌好的麻将牌,一直延伸到远方,正好将村子劈成左右两半,左边是一排排的住宅,右边是一块块的方田。
我一直将这条路当成是村子的一部分,就如饺子的折缝是饺子的一部分,桃子表皮的沟缝也是桃子的一部分。小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赶着鹅从这里走过,将鹅赶到池塘里去游水,它们就仿佛成为池塘的一部分。那时候的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而我还是一个穿着“的确良”白衬衫的少年,将自行车骑得飞快,准确地绕过路上的小石头和小水洼,仿佛骑着一匹飞马那样自得;我也就成为小泥路的一部分。我十六岁那年,路面终于被修平,铺上一层薄薄的水泥,泥水路升级成水泥路。夏天的时候收割水稻,阳光如火,又平又滑的路面被晒成一个长条形的平底锅。从水田里运来的稻谷颗颗饱满而湿润,便都被倾倒在水泥路上,铺开来晒干,每隔半个小时还要用脚去反复踢翻,一是让稻谷均匀受热,二是赶走偷吃稻谷的鸟儿。路上往来的车辆,都诚惶诚恐走在道路中间那窄窄的小道上,而路肩两侧那一片金黄是碾压不得的,压碎稻谷绝对是一种罪过,就仿佛金黄的稻谷也是村道的一部分。
于是所有的车都开得很慢,所有的车都小心翼翼。车辆从远处来,只不过是融入了一片金黄之中,成为金黄的一部分;而不是切割,像现在这样,用速度将村子切断。
应该说,故乡的速度不是快或者慢,而是独立于城市人的另一种频率。我曾经无限向往远方,希望仗剑走天涯,离开这个穷困自闭的地方。我跟发小虫虫说,一定得走,年轻人得出去闯荡。虫虫认为我是正确的,但自己不为所动,并没有想跟我一起出去的意思。他不读大学,中专毕业之后就一直待在家乡;而我,像千万人那样读大学找工作然后离开家乡留在陌生的城市里。与上一代迁徙者不同,他们面对的基本是一个惰性气体一样稳定不变的家乡,而我们的家乡却是流动的。虫虫从小家庭条件就比我优越,我骑自行车,他骑摩托车;后来我买了摩托车,他已经买了汽车;几年前我也开着汽车回到故乡,暗想这下子应该赶上了吧,他不可能买飞机。结果回家一看,虫虫正在将一辆自行车装进他的汽车尾箱,他说以后他要骑自行车,这地方乡间小道环境好空气好,不骑自行车多可惜。这些年虫虫似乎越活越明白,而我却越活越迷茫。他做着小生意,心血来潮背着包就往西藏跑。他说,一起走。我摇头回答,走不开要上班。当然人生的活法没有谁比谁更好,探头探脑无非彼此羡慕,只要能活明白,知道自己要什么,人就会变得澄净。
只是每一个远行的人都有一个故乡梦。故乡不停地变化着,有一些质地又似乎纹丝不动。无数次在异乡的路口,我也疑惑自己当年的选择。一个人如何能够更有作为,或者能够更幸福,到底与遥远的追寻有没有关系?不知道。能够知道的是,对于远方的坚持不经意间让我成为故乡的叛逃者。一个转身我才发现,自己俨然成为故乡的异乡人。这里很少有人认识我,这里的亲戚网络都知道我又理所当然地忘记我,这里有许多人的生老病死再与我没有任何联
系——逃离,这本是我多年前想要的,但现在我却发现有某些东西将我牢牢捆住,让我感觉自己在某个时刻也需要它。换言之,有故乡的人生活在一张人情网络之中,他们的大部分人生价值是在这张大网中被确定的;而我们,只是热情地奔忙,勇敢地接受陶铸,最后成为城市里一颗冰冷的螺丝钉。这一颗螺丝钉和那一颗螺丝钉之间并没有网,却只有冰冷的铁块,它要求你坚硬、承载、有用。城市里没有真正的邻居,也没有真正的杯盏和茶壶,只有电梯里的彼此无视,相互戒备以保持彼此空间的相对完整。城市里让一切变得有用,那些无用的风景,荒草凄凄,枯树萧瑟,终究会被路面和楼层所替代。钢铁水泥的文明每前进一寸,泥土池塘便退后一尺,于是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成为看不见的人情荒漠。
世界向前走,于是每个人不得不向前移动或四处迁徙。多年过去了,人情世故修改了我,推土机和公路修改了故乡,然而唯有心灵的故乡不可以被修改。有一股力量不允许它这么做,记忆固执地想保持原貌,甚至不惜美化它,给它以各种想象的装饰。我意识到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这个国家正在成为一个没有故乡的国度。而这是幸还是不幸?或许每个人只能在梦里去重建一个故乡。只有梦里的故乡不会被修改,你可以重新回到狮头鹅的嘎嘎叫声里,回到金黄稻谷自然的香气之中,树木草石都会因为你的记忆而温润起来,骤雨敲击着瓦片,屋后会传来蛙鸣。只是一觉醒来,岁月的橡皮擦刚好也将一切梦境轻轻抹去了无痕迹。推着摩托车在公路上缓步而行,不禁想起谁说过的话: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你已不再是阳光少年。
2013/7/26
陈崇正,曾用笔名且东、傻正,1983年生于广东潮州,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山花》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此外无他》等三部;作品曾入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联合报文学奖决审。韩山诗歌创研中心理事,《领悟》杂志执行主编;东莞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
新浪微博@陈崇正
第二篇:2013创作情况(陈崇正)
2013陈崇正创作情况
2013年青年作家陈崇正依旧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和良好的创作势头,在《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芙蓉》等重要刊物发表中篇小说5部、短篇小说10篇。其中中篇《分身术》载《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五期;中篇《春风斩》载《作品》2013年第六期。中篇《若隐若现》载《西部》2013年第八期。《停顿客栈》载《长江文艺》2013年第十期。中篇《秋风斩》载《芙蓉》2013年第六期。另外在《北京文学》《人民日报》副刊等报刊发表散文数篇,在《东莞时报》开设专栏已经连续撰稿一年(每周一篇,共五十余篇)。
近年来,陈崇正的小说创作颇受瞩目。他以虚构的“半步村”作为想象的据点,赋予了作品一种独特的气息,也引起许多评论家的关注。著名评论家、中山大学博导谢有顺教授认为:“陈崇正几乎同时在写作小说、诗歌和随笔,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发声。就小说创作而言,他接受过严肃文学的熏陶,尤其是脱不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的影响,对以武侠小说等通俗文学也不乏热爱。他试图调适雅俗,游走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通过自己的写作来融合不同的文化和文学资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刚博士则认为,陈崇正的小说中“各种不同的故事和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旨在通过不同的人生境遇展现出人性的丰饶与复杂,以及作者对此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徐刚博士认为:“陈崇正的高妙之处在于呈现了文本的“芜杂”,然而这位以想象力见长的作家最后又将这些“芜杂”弃之不顾,换言之,他将各种叙事碎片汇聚一处,却并不侧重彰显其中的耀眼光芒,而是瞩目于一种难以洞见的形而上的命题。”而在青年评论家李德南博士看来,陈崇正的《香蕉林密室》等作品“以叙事迷宫作为基础,编织了一张庞大的意义之网。尤其是它对现实、历史问题的重视,除了为小说增色许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照见当下‘80后’小说创作的一些缺失。”
另一方面,在一个阅读媒介转型的时代,陈崇正向小说艺术深处挺进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借助新的阅读平台推介自己的作品。他迄今已有17部作品在豆瓣阅读上架,读者反响良好;他的写作问答专栏更是广受欢迎,订阅数进入豆瓣专栏前列。
第三篇:陈崇正作品板报宣传
好书推荐第八期
本期推荐作家:陈崇正
作家简介
陈崇正,八零后青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山诗歌创研中心理事;东莞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花城》《山花》等刊物发表作品逾百万字,有作品被《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出版有小说集《宿命飘摇的裙摆》《此外无他》、诗集《只能如此》等多部;大学期间创作大量青春文学,作品入选新概念丛书及《最小说》《儿童文学》等多种青春杂志,曾在《南方都市报》《东莞时报》及豆瓣阅读等网络平台开设专栏。曾主持课题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小说集《半步村叙事》入选2012东莞市文化精品出版类项目。2014年2月,以东莞青年作家身份被邀请参加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嘉宾。
曾获第二十届全国梁斌小说奖、首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一等奖;2011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东莞文学传媒大奖、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第三届突围诗歌奖提名奖、第十九、二十届柔刚诗歌奖提名奖;2011年,中篇小说入围台湾第25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决审提名;诗歌入围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决审提名。2012年,小说入围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
正解:从写作文到写作
图书简介
【你的问题,我的标题】这是一本问答式图书,主要为中学生、大学生及文学爱好者解答写作入门的一些问题。从中学作文课到大学中文系,很少有人去构建写作入门的桥梁,很少有人会提供一些写作基本问题的答案。现在,我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只要你通过新浪微博@陈崇正,则可以将你对写作的疑惑告诉我,我会在专栏中为你答疑,文体范围涵盖小说、诗歌和散文。
【名家推荐】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推荐这个专栏:“这本问答式的写作入门书,或将指引更多未来作家在文学的正道上一路狂奔。”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评价这个专栏:“陈崇正用自身的写作经验,搭建了一座从写作文到文学创作的桥梁,以真诚的姿态、专业的精神,影响那些热爱写作的年轻人,很有意义,令我敬佩。”
香蕉林密室
图书简介
《香蕉林密室》由五个中篇构成。这是半步村系列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这些中篇在时间上有延续性,许多人物互相联系,重复出现,连成一个整体又各自独立。这些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一座村庄的虚构历史,是一代城市新移民的残酷乡村记忆,也是城乡变迁中对于乡村的缅怀和返照。作者通过对一座南方村庄的书写,力图挖掘在宏大背景之下小人物的生存感觉。陈崇正的作品以诡异的想象见长,擅长揉合传奇小说和严肃文学的叙事手法于一体,故事曲折,可读性强。
专家推荐
陈崇正的高妙之处在于呈现了文本的“芜杂”,然而这位以想象力见长的作家最后又将这些“芜杂”弃之不顾,换言之,他将各种叙事碎片汇聚一处,却并不侧重彰显其中的耀眼光芒,而是瞩目于一种难以洞见的形而上的命题。
——徐刚(著名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半步村叙事
图书简介
《半步村叙事》由七部中篇小说组成,各章人物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但他们都围绕半步村这座南方村庄而展开,曲折的历史书写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关照和思考,使这本小说集既好看又深刻。作者在历史化的极限之外,开辟了一条不拘一格的写作道路。在他笔下,半步村的封闭、蛮荒,它那极具野性的文明史,似乎包含着一种兼具杂糅风格的邪性美学特征,但其终极思考却是严肃而认真的。这些小说融合岭南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故事中去探讨人物的生存现状,展现一个意蕴丰富的半步村世界。
此外无他
图书简介
诗集《只能如此》是从陈崇正的数百首诗歌中精选出来的120首短诗,这是他2006年到2009年心血之作。诗歌是诗人的生命密码,或者说是诗人的生存日记。诗人将生活中颤动最大的部分,都变成了诗歌,巧妙地编织了密码,又预留了出口。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诗歌的迷宫,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密码去解读,但属于自己的解读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唯一的正解。
访谈摘选
摘自《北方文学》2014年第四期
记
者:我知道你是从新概念大赛出来的,可不可以这样说,新概念让你真正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陈崇正:参加新概念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新概念作文大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必经之路。你说你在校园里写作,没跟新概念沾上边,好像都很边缘。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晚上在网上查询到获奖名单,内心那个激动啊,跟中彩票差不多。但实际上新概念给我带来的现实推动并不大,因为主办方后来并没有很多推动计划,不像现在郭敬明弄的比赛,一层层选拔,最后还签约,再次包装。可以说《萌芽》和《最小说》的不同,很多是在这个规则设计上有没有对参赛选手进行第二次筛选打造。
记
者:当年你们那些新概念的同仁们,现在都在写作吗?
陈崇正:新概念获奖之后,大部分人就自生自灭。获奖的人也太多了,所以很多后来也都远离写作,像我这样坚韧不拔地走向写作这个夕阳产业的人非常少,这必须足够傻才能这么做。我觉得远离写作业不是什么坏事,生活永远比写作重要。写作这个活计,更需要耐心,而不需要很高的智商。2012年年底,李其纲老师邀请我去出席新概念十五周年庆典,看到很多为新概念狂热的90后,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大概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一个文学梦吧,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它,打开它。
记
者:我觉得你现在创作激情也很十足,看了你的一些小说,很多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半步村的地方,这个地方和你有什么渊源?
陈崇正:半步村是一个虚构的村庄,它并不存在。我前几天静下来的时候还尝试给半步村画一张地图,希望对我自己虚构的这样一个村庄,做一个具体的勾勒,但我发现这个工程蛮庞大的。开始意识到我的所有作品都可以放在一个叫半步村的地方来展开,应该是在2010年。当时《作品》杂志要发我一个中篇小说,四万多字,我很高兴。作家黄金明当时是我的责编,他说,你的标题应该改一下。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改,后来灵光一闪,我意识到整个故事是发生在半步村的,于是改成《半步村叙事》。就这样,半步村从一个很随意出现的地名,慢慢变得重要起来,我开始在这个名字上面建构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并慢慢发现它渐渐丰盈起来。后来我才发现很多大师都是这么做的,这大概可以说是跟随这大师的足迹前进吧。
记
者:是啊,我们知道福克纳、马尔克斯、还有莫言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村庄”,仿佛那是内心之中的一个文学故乡。对,你写过一篇《唯有故乡不可修改》的散文,现在常回去吗?故乡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
陈崇正:每年都会回来几次吧。住在老家,感觉自己是接地气的。一个作家的回忆在哪里,根就在哪里。我在潮州生活了二十多年,许多人生经验都在这里发生,所以写作的过程是回避不了的。有那么一个时期,我目睹故乡发生的种种变化,故乡的农民是这样过日子的,内心曾暗暗发愿,要为当下的农民发声,要代言他们的感受。但后来我十分无力地发现,我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做这样宏大的事情,于是我更多是将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倾注到虚构的半步村之中。这样的处理之后,我就更加明晰自己的分寸在哪里。换言之,面对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读,但最为重要的是你选择如何去切入,你跟这片土地所签订的协议究竟是什么,是简单粗暴地表现,还是十分绵密地去维护,不同的协议,会有不同的结果。
第四篇:唯有岁月不可负杂文随笔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亨利·门肯
2017年11月17日,那一天是属于大学生的节日。那一天,我在生命旅程中行走了整好25年。
每天清晨,我会乘坐6:50的301公车到达易家坝,之后转乘7:20开往清溪的209公车到达博鼎铝业车站,最后步行5分钟到达公司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我会再次乘坐5:40的209公车回家。每天睡前半小时的健身运动,流一场酣畅淋漓的汗水,简单清爽地梳洗过后便进入甜美的梦乡。
难得的周末,我会忙里偷闲,选择去周边清静的小城旅行散心。
这便是我现在的生活,简单而平静。
长辈们常对我说:“你还未长大,不配谈人生。”可是,我常常在想,人生仅仅是谈出来的?不,我并不这样认为。在我浅薄的认知里,人生是活出来的。只要活着,不论是身体或者精神,都是一种人生。
人生可贵,我惟愿不辜负。
最近的生活有些杂乱无章。工作的繁忙,课业的沉重,长辈的催促,所有的一切好像一条条细小的丝线,紧密地缠绕在一起,无法解开,让人不免有些心烦意乱。为了逃避长辈们的唠叨,近一个月的时间,每逢周末我便出门游玩。
上周末去了黔江的小南海散心,一个人坐在湖边喝着一杯醇美芳香的米酒,很是惬意自得。黔江是一个十分安静的小城市。因为地处山峰峡谷中,老城区无法开发。所以,许多街道身上的痕迹都有着年代的诉说。这座小城,在岁月的洗礼中,千百年间一如初始,清静怡然。它仿佛一杯美酒,纯馥幽郁,让人情不自禁地细细品味。而后,口齿生香,令人回味无穷!
我爱酒,爱它的甘醇四溢,历久弥香。我喜欢品酒,先浅酌一口,放在嘴里静静体会它的甜美。继而,慢慢咽入,如饮甘露,余韵无穷。一杯酒,好似一段人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可是,人生最终留下的,只是美好。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缤纷的世界,万物皆有灵,千姿百态,让人神往。
我喜欢广袤无垠的碧海,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诉说着年轮宽大的胸怀;我喜欢一望无际的丛林,他总是轻声细语地向我诉说着岁月美丽的幽谧;我喜欢巍峨壮丽的山峰,他总是滔滔不绝地向我诉说着时光漫长的攀登。
在我眼中,世间万物,皆是我人生的警示铭。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昨晨听闻一位妙龄女子从指路溪大桥上跳了下去,结束了她年轻美丽的生命。我不知晓,她在跳下的那一瞬间,脑海中是否会有一丝悔恨。可是,我却清楚地听到了岁月撕心裂肺的哭泣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无力指责,唯有深深的叹息与心痛。
岁月是一件难得可贵的奢侈品,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
短暂的人生中,岁月总是陪伴在我们身边,无怨无悔。我们所能回报予它的,只是活着。
活着享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无论世事变迁,犹是悲欢离合。它犹如一位年过古稀、历经百态的老人,宽容而慈爱。它包容了我们一切的不敬,原谅了我们所有的过错,给予了我们万物的美好。
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岁月既是一个起点,亦是人生的终点。我们漫长的生命中,它是坚持不懈的陪伴。我们只能珍惜,不可辜负。
岁月静好,许你我一世长安。
第五篇:陈崇和先进事迹材料
“旗星好人”评选候选人推荐表
注:
1、先进事迹字数在1500字左右,如在本表内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2、请另附一份100字左右的先进事迹概述。
关于陈崇和同志被评为“旗星好人的公示
陈崇和、男、1945年9月7日出生,铜陵市郊区旗星村老屋组村民,现从事中心户长工作。根据安办【2011】84好文件关于开展“安铜好人”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经村民小组推荐,同意陈崇和同志为我村2012年第一季度旗星好人评选对象,现予以公示,请广大村民监督。如有异议,通过电话或信件向村委会举报。
公示时间:2012年6月5日—6月11日
举报电话:0556-405
5431旗 星 村
2012.6.5
为民排忧解难、做社会有用的人
陈崇和同志是铜陵市郊区旗星村老屋组村民,现年67岁。2008年6月被安铜办事处聘任为中心户长,担负起老屋组30多户,120人的综治维稳、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及时上报各类重大信息和配合旗星村完成各项中心工作等任务。多年来,陈崇和同志在户长岗位上,想之群众之所想,急之群众之所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兢兢业业、默默奉
献。工作中始终把化解矛盾、做群众知心人;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做普法宣传人;支持村级工程建设,做模范带头人;关心留守儿童、做孩子们的贴心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受广大村民和上级领导好评,为维护旗星村的社会安宁、促进和谐发展,等工作做出了贡献。
“旗星好人”公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