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

时间:2019-05-13 05:2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

第一篇: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

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

一、概念题

1、国家结构

2、行政区划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民族自决

5、政治文化

6、政治

二、观点评述

1、国体与政体没有任何区别

2、“中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三、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的主要贡献及代表作

2、政治统治的特征

四、论述题

1、西方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五、案例题

1、对以下给的出材料的主题进行概括(50字左右)

2、用所学习的政治学的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不少于400字)材料之一 2004年8月25到9月11日,刘永好(四川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在内的10位民营企业家组成中国的民营企业代表团随同贾主席一起出访到韩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随行的还有很多政府官员,包括新闻媒体、外交部、商务部以及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领导等等。本次出访,刘永好董事长感觉有很大收获。因为时间比较长,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各级领导同志有了广泛的沟通,刘永好也深刻感受到领导同志们的辛苦。前后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会见各个地方的总统、总理、议长,参加商会的签约仪式,请华人华侨吃饭、照像、会见领事馆的同志、各国主要政党的负责人等等,一个活动接一个安排得非常紧。16天,69次活动,而且都是国家级会见活动,档次非常高,要求非常严。同时,刘永好感觉到国家的外交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到之处都受到广泛的认同和肯定,对一些敏感问题国家领导人也能够很有的风度的妥善处理。材料之二 记者访问浙江民营企业家鲁冠

球:宏观调控下的民企生存主持人:新闻界流传最近你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向总理为民营企业讨个说法、要个政策,有这回事吗?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参加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情况?鲁冠球:不是讨个说法,是请总理为我们民营企业讲一句话: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不是“卡”民营企业。应国务院的邀请,7月12日,我作为非公有制企业代表,赴北京参加了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企业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主要企业负责人对当前宏观调控的意见。宏观控制的对象是过度投资、盲目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而不是民营企业。但当时社会上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国家宏观调控,控制的就是民营企业,这是不公平的,这对民企的发展很不利。我是第7个发言。我对总理说,当前,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正处于发展初期,还需要不断地加以培植,虽然民营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远比不上在座的国有企业老大哥,但全国1000万家民营企业散布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地区,为国家富强、社会稳定、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总理听后,对我说,鲁冠球你为农业、农村、农民做了很多好事,我知道。老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和要问的,请尽管说出来。听到这话时,我就恳请温总理:“总理,能不能为我们民营企业讲一句话,澄清一下,宏观调控政策不是针对民业企业的,听到你的解释后,对我们广大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来说,会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支持。”总理听后就告诉我,不光国内,连国外也在说我在卡民营企业,其实,宏观调控不是卡民营企业,控制民营企业发展是种误解。国务院会考虑制定下发一个文件,重点就是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引导民企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民企更好、更快地发展。

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答案

一、概念题:

1、国家结构 由国家领土构成的直属中央或国家整体行政区域单位的有序组合。(1)既包含着作为整体的国家与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也从制度上规定了权力在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和运用;因而既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又是政治意义上的。(1)

2、行政区划 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职中央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1)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1)。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并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1)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通过各项具体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1)

4、民族自决 民族作为整体独立的政治力量,自己决定自己民族的地位归属;(1)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或者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的行政单位。(1)

5、政治文化 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1)政治文化的内容,是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1)

6、政治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过程)(1)是人们围绕着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1)

二、观点评述:

1、国体与政体没有任何区别 不对。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概念相通的。任何国家都属于一定的国体,也就是一定性质的国家,是由一定阶级统治的国家,一定历史类型的国家。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反映不同国家权力的来源,权力的配置方式。

(3)国体决定政体,内容决定形式,现实中的政体总要依附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政体是复杂多样的,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表现出来。当社会革命发生时,往往不改变政体就不能建立新的国体,新兴阶级取得政权行通常要采取新的政体。(2)

2、“中国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对。国务院总理对其主管工作及其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并有最终决定权限(3)总理提名组织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工作,组成人员对总理负责。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总理对全国人大负责。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国务院有关人员的决定,都由总理签署。总理负责制,体现了个人负责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特点,工作千头万绪,要求指挥灵敏,工作节奏快捷。有利于加强行政首长的权威与责任感。(2)

三、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学的主要贡献及代表作 《政治学》《雅典政制》(2)提出了国家起源的理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的动物”。国家的产生是人的自然的本性所至。

(2)城邦的治理要注重公平、正义和法律。(2)区分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好的公民的职责就是维护政治合作(2)确定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围。理想的国家政体,如何保全现有政体、何为最优良的理想的法律。确定了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研究政治权力的获得、分配、运用创造了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以经验材料为基础,直面现实,通过调查,进行比较分析,提供哲理和实用知识。(2)

2、政治统治的特征政治统治与一般政治行为的区别

第二篇:《政治学》模拟卷

《政治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5` X 5)

1、合法性

这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政治概念,通常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被民众所认可的程度。此外,“合法性”并非指“合法”的程度,而是对法律或者政府机构权威性的来源的讨论。

2、政府

是一个政治体系,于某个区域订立、执行法律管理的一套机构。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行政机关。一个国家的政府又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3、两党制

西方国家的两党制,简单地说,是指由两个主要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具体的解释是:在某些西方国家中,由两个主要的且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在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总统职位,由此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在竞选中获胜的一党,行使国家权力,被称为“执政党”或“在朝党”,在选举中失败的党被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

4、单一制

指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或指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根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或者即使有存在的机会,职能起陪衬点缀的功能和作用,永无上台执政的可能。所以单一制可以称为无竞争性的政党制度。

5、两院制

是一种立法机关的组织形式,其理论基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主要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两院制,可以在立法机关内部纳入制衡机制,可以防止议会草率立法,也可以使议会的代表更具广泛性。其缺陷在于使议会程序复杂化,也容易在议会内部产生矛盾和冲突。实行两院制的国家对两院的称呼不一,但笼统地说可按照英国的名称称为上院和下院。上院和下院在组织方式上具有四个不同特点:(1)上院议员资格要求较高,下院议员资格要求较低;(2)有些国家的上院议员非经普选产生,下院议员通常按人口比例普选产生;(3)有些国家的上院议员任期较长,且实行交替式部分改选,而下院议员任期较短且实行一次性全部改选;(4)两院的职权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占主导地位,另一个起牵制作用,但美国两院制是个例外,参众两院的权力大致相当。

6、国家二重性

国家的二重性一是国家的阶级性,即国家在本质上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二是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社会事物的管理中,并不明显地直接服务于某个阶级,而是服务于整个社会,也就是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脱离并驾驭社会各阶级的力量,因此,国家从形式上往往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总的来说,国家的自主性是相对的,它从属于国家的阶级性。因为,从根本上说,即使当国家代表公共利益对社会施加影响时,也只不过是维护、调整、强化了现存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秩序,使社会处于稳定状态。国家的两重特征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本质特征观点。

7、多党制

西方的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存在多个政党并且各政党通过竞选而由某一个政党执政或由几个政党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至少存在两个以上政党,有些国家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出现过数百个政党,各政党均可依法竞选议会席位和总统职位。在有的多党制国家,各政党中有一个势力较大的政党,该党往往有能力在竞选中独自获胜而单独执政。但在大多数多党制国家,几个政党的力量对比往往不相上下,加上政党多而分散了选票,因此,某一个政党较难获得竞选的胜利,需要几个政党联合起来,以求在竞选中获胜,竞选获胜后自然由几个政党联合执政。

8、政治文化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一个政治共同体成员在其长期和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形成的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共同体成员得自经验的政治心理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抽象,以及该政治共同体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奉行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精神这三者的有机整体。

9、政治发展

广义而言,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狭义而言,政治发展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主要涵括民族国家的建构、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和国家——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等等。政治学研究中的政治发展主要聚焦在其狭义的概念,意即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体系或国家在其治理形式、方式与职能方面发生的变迁。

10、政党

政党是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政治组织。同时,政党虽属于上层建筑,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国家机构等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政治组织之处。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特定的政治纲领、较固定的组织成员、稳定的组织系统。政党是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

1、国家

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即为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一定的地理区域管理范围,固定的社会人群,拥有完整的政府管理机构、军队、独立的元首。国家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

2、内阁制政府

内阁制是 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3、阶级

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群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5、代议民主

代议制民主的特点:是由公民以选举形式选出立法机关的成员,并代表其在议会中行使权力(称为代议)除了在选举中外,选民和被选者并无约束关系,即被选者在议会中的行为未必真正反映选民的意愿,但其表现却直接影响下次选举中选民的投票取向。

1、总统制政府

总统制政府体制(presidential government)是指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内阁制相对。总统定期由选民普选或选民代表选举产生;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由总统任命和领导只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对议会通过的法案可以行使否决权,但无权解散议会。现有分权总统制、集权总统制和一党总统制三类形式。

2、联邦制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实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权,双方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独立行使权力,不受对方干预。在双方法律发生冲突时,联邦宪法及法律高于地方宪法及法律。

民主化

通常指的是从其他政权型态转变成民主体制的过程。

政府职能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二、简答题(3 X 15)

1、简述一党独大制

一党独大是指一个国家由某政党透过民主的选举制度之下,胜出而得以打到稳固且长期执政情况下的政局情境。通常以共和制的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形居多。这样的政党通常在立法机关(国会)中连续取得大多数议席,又或赢得总统选举。一党独大制是较具竞争性的,因为在选举中会有数个政党角逐权力及议席,但实际却是由一个政党长期垄断执政权。日本的自党独大的由民主党是一党独大的典型例子。只有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或指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唯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根本没有存在的机会,或即使有存在的机会,只能起陪衬点缀的功能和作用,永无上台执政的可能,可以称为无竞争性的政党制度。

2、简述政党的基本功能。

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组织选举、提供候选人、控制国家权力、影响政府决策、监督政府活动等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政治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民意和利益综合。每一个政党都是一个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得到某些阶级阶层的支持,而获得支持的前提条件就是该政党必须反映这些阶级阶层的利益要求。(2)政治录用与输送精英。政党的这一职能主要是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级各类的选举,争取使本党推荐和提出的候选人当选政府公职来实行的。(3)控制或影响国家政权。政党为了实现它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整体利益,必然会把政治活动的目标指向国家政权,或者力图控制国家政权,或者努力对国家政权施加影响。(4)政治整合与维持稳定。

3、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政治心理与特定行为模式的过程,以及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递给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过程。

政治社会话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和大众传播媒介(这四条可适当展开)

4、简述增进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手段。

(1)增强政权组成的合法性(2)增强政绩的合法性(3)增强意识形态的合法性(4)增强政权存在时间长短的合法性(5)增强“选举”的合法授权

5、简述国家的基本职能

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的直接目标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压迫,具体表现为统治阶级运用警察、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有(1)参与或组织社会经济活动;(2)发展社会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3)管理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社会管理职能又可以划分为对外和对内职能两个部分,对外职能是指保卫国家安全、发展对外关系及组织和参与国际事物;对内职能只要是指维持国内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待遇等。政治统治职能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管理职能体现了国家的公共性质,二者之间存在这辩证统一的关系。政治统治有赖于社会管理而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的实施需要政治统治职能的保障来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6、简述联邦制政府中联邦政府与州(地方)政府的关系。

联邦政府地位最高,但是宪法又规定联邦与各州之间实行分权,州对联邦具有一定独立性。在立法关系上,各州法律不得违背联邦宪法,联邦政府要各州制定符合联邦立法的同样法律,各州法律与联邦法律冲突时,由最高法院判决。在行政关系上,联邦官员由全国选出或联邦政府委派,各州的官员则由洲选出或州政府委派。在军事关系上,各州地方军队必要时经总统命令,参加联邦防务,联邦军队保证各州安全,各州遭到外来攻击或内乱,联邦军队可不征得州的同意派兵干预,一般情况下,得经州允许,才能派兵进入。在财政关系上,联邦与州都有权征税。联邦不得对自各州输出的货物课税。联邦政府所征得的累进所得税交回各州或部分地方政府,税入分享,不附带条件。各州不得征求出口税。联邦政府经过国会决定,分配款项给各州以财政补贴。

7、多党制有什么特点?

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类型。

(1)根据政治文化功能分类,可分为: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3、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2)根据文化根据参与者的政治地位分,可分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3)从文化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分,可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3、简述民主得以建立的社会条件。

政治上:民主传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劳动力,生产经验)思想上: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解放运动)

三、材料分析题(1 X 30)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年(1989年)6月16日,在同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同志要求新的领导班子要聚精会神地做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其中 的事业,致力于国家的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合法性意味着既存政治权力具有强大的效能,而只有具有强大政治效能的政治权力才能有效地保持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最后,政治合法性基础在于民众利益的满足和实现,而政治合法性基础也应随着社会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单纯把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基础,是不稳固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同时,政治合法性对经济增长也提出了要求:即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协调性。

2、联邦制国家如何体现了三权分立?

首先,西方国家的机构设置包括国家元首(在总统制国家中,就是指总统)、立法机关(一般被成为国会、议会或议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以美国为例:三权分立的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负责制定法律,国会、行政机关和法院都要依据法律行事,议员由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也不能决定议员的工资待遇。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直接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不得增减总统任职期间的报酬,更不能罢免总统(除非定罪),政府的重要行政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不论初审案件或复审案件,都是终审判决,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审查权,审查联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为是否违宪,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只要忠于职守,可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得免职。三权分立的表现如下:

第三篇:比较政治学

比较中国古今行政监察制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更全面的融入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市场体系的趋势下,行政监察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在当代,而且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监察制度建设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建设所面临的历史阶段、经济条件、根本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国际条件根本不同,具体情况自然也就有所差别。这些差别事实上就构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当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监察制度建设的时候,这些传统将和外来经验一样成为我们必须考察和借鉴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针对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察活动,后来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制度。中国监察制度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先秦前的萌芽时期和秦朝至清朝的封建制度时期。

(一)、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也是奴隶制时期和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行政监察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监察活动的非制度化、非规范化。不管是从监察机构的设置上、监察人员的选拔任用上、监察法规的配备上看还是从具体的运作效果看,监察活动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实行的是分封制,国家是由一些松散的诸侯国所组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还没有出现。

(二)、封建制度时期

这一时期监察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体现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要求。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同时为了保证皇帝对整个国家机构和官僚体制的控制,为了皇帝的意志能贯彻到庞大帝国的方方面面,封建统治者相应的建立了规模同样庞大的御史机构(监察机构),以监察各级官吏的行为。

中国的封建监察制度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走向瓦解,又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时期:

1、秦汉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制定了一些监察法规,确立了一些监察官吏任用方面的制度。问题主要有:监察官员分工不明确,监察法规过于简单。

2、三国魏晋南北朝衰微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军阀割据、战争不断,监察官吏的政治地位不断下降,监察制度的发展受到影响。但也有一些小的发展,只是不太明显。

3、隋唐完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台谏并立制度。完善了御史机构,在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了严密的御史监察系统。另外,设置了政权和规模都比前朝大的谏官。

4、宋辽金元保守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对监察机构的控制,宋朝台谏合一制度的确立,使监察制度纯粹成为维护皇权的工具。

5、明清进一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统治者在加强对监察机构控制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监察机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监察机构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制定的一套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吏治。因此,历史地考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嬗变,分析其特征和利弊得失,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当今监察制度和廉政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监察工作,在政府部门中设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履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4年,国家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后,人民监察委员会随之更改为监察部。其履行的职责和行使的权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职责保持不变,即行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工作。1959年4月,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监察部。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

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恢复行政监察体制,组建监察部。1987年7月1日,监察部正式对外办公。为适应力口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高党政监督的整体效能,1993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与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监察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很大进步,内外结合的行政监察体系已初步形成,行政监察的理论也已逐步完善。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现代监察制度的借鉴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监察机构独立化、监察官员选拔制度化、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制度法律化等特点。它不仅在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其统一,纠举不法官员、保持官员的廉洁性,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独立的、权威的监察机关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重要前提。

纵观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历朝各代的监察体制虽有变化,但基本上都实行了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保证监察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实现对各级官员的有效监督。而我国现行的监察机构却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中央设立国家监察部,接受国务院直接领导;地方政府依法设立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同时接受上级监察机关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这种双重领导体制虽然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亦有利于各级政府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但也可能为各级地方政府过多干涉辖内行政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职能提供机会,侵蚀行政监察机关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丧失,必然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有损其权威性。因此,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的完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监察机关的独立性,保证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而不致于受到其他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同时,以立法的形式赋予监察机构及其监察人员一些特殊的权力,诸如检察权、调查权、建议权以及一定的行政处分权等,使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履行监察职权时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切实发挥其监察职能。

(二)、科学的监察官员选任制度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关键。

监察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广大监察官员的工作来完成,监察官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监察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监察效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标准和任用程序。当下,我国现行行政监察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同样需要高度重视监察任务的执行者——行政监察官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严格行政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在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上,我们要求被选任的监察官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在选任过程中要改变监察官员选任的传统行政模式,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逐步形成上级监察机关官员主要从下级监察机关官员中择优选任、监察官员自上而下有序流动的机制。在考核、升降方面,要严格以其实绩为根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充分掌握监察人员的实绩,进而决定奖惩与升降。

(三)、严密的反监互察机制是充分发挥监察效能的必要措施。

为了发挥监察官员的作用,防止监察官员弄权行私,贪赃枉法,大多数朝代均实行了反监互察机制。这种反监互察机制的运作极大地强化了监察系统的自我制约和自我控制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察权力的滥用。我国现行的监察体制是一种多元的、由上而下的线形体系,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上命下从的、纵向指挥有力监督到位、横向分工明确协调监督的工作机制。而权力监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完善而健全的协调、制约机制。为此,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的反监互察机制,改变过去那种线形组织管理体系,逐步建成全国各种各级监察机关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结语

监察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家行政系统实施必要的制衡和监控,不断地调节国家机器的各个环节,具有修明政治、严肃法纪、政治吏治以及褒扬清廉等多种功能,因而历来是治国安民、反腐倡廉的锐利武器。它不仅保证国家机器能持续正常和有效的运作,而且对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拒腐防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不断发展的道路中,加强和完善监察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蔡定剑著《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北京第一版 王勇飞主编《中国行政监督机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11月北京第一版 韦德《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版 王汉昌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第四篇:政治学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中共马鞍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9月6日)张正耀

一、主要工作回顾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纪检机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战略方针,扎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进我市更高更大更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准确把握纪检工作职能定位,服务、保障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

五年来,我们在统筹谋划反腐倡廉任务时,注重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同推进。

紧贴中心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市委确定的全市中心工作,精心部署反腐倡廉目标任务,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着力点,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反腐倡廉就跟进到哪里。

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令畅通。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抓住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切入点,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狠抓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提升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效能的意见》,把改善城市发展“软”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落脚点。

(二)扎实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们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预防腐败基础性工作,增加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投入,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注重内容载体创新,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夯实拒腐防变基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广泛性。认真贯彻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性、增强渗透力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三)建立实施反腐倡廉预警机制,监督关口前移的探索成效突出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监督关口前移的探索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反腐倡廉预警机制为特色的监督框架,丰富了廉政风险防控的理论与实践。

以他律推动自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

以公开制约公权,启动实施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

统筹各类监督资源,形成党内、党外的监督合力。

(四)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治腐败的势头更加强劲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惩了一批腐败分子,以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协助市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扎实有序。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成果显著。结合商业贿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征迁拆违等行动的开展,明确办案重点,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办案工作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有机统一。注重研究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查办案件与保障发展、维护稳定的关系,探索关口前移与拓展办案功能的关系,依纪依法办案与讲究时机方法的关系,有案必查与重点查处的关系,改善办案条件与提高办案水平的关系。

(五)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五年来,我们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及不正之风,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开展清理整治,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纠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打造阳光村务工程,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领域拓展延伸

五年来,我们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加快了我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步伐。

立行并重,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主动适应形势发展。

二、主要体会

(一)只有坚持党委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统一领导,才能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明确系统化、制度化、责任化、具体化、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在市委的领导下统筹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二)只有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观念,才能科学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发展是当前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总钥匙”。服从和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五年来,我们坚持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谋划反腐倡廉工作,明确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环节,自觉做到主动介入、有机融入、准确切入。科学辨析腐败问题和工作失误的区别,掌握好查办案件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干事业的浓厚氛围,使反腐倡廉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只有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法宝,也是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终目

标,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工作创新,拓展延伸反腐倡廉工作领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四)只有重视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才能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纪检干部战斗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其自身建设水平,是影响反腐倡廉整体效能的关键。五年来,我们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两争一创”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干部政治素质,弘扬良好作风。全面落实中央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县区纪检机关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加大干部提任、交流力度,加强对派驻(出)工作检查指导,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市纪委连续五年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三等功”。

三、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马鞍山实施“十二五”规划,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后五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的各项决策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预防腐败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各级党员干部从政行为更加规范,部门和行业风气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转变为推进工作的思路、措施和办法。立足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战略全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城乡一体化、文化强市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等全市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正确处理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严格要求与支持保护的关系,既从严治标,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又着力治本,推进监督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防范机制,支持和保护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改革实践,增强反腐倡廉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协调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确保党委决策贯彻落实。把维护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摆在首位,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切实维护党章和党内法规,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加强对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纪律保障机制。主动支持和服务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园区建设,积极探索减轻企业负担的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投诉受理和投资环境监测,坚决防止和纠正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脱离实际等影响和妨碍科学发展的行为。

(二)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健全具有马鞍山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市委实施意见,确保到2012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市实际、具有我市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启动我市惩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实施意见起草工作。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廉政文化活动,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继续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积极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效结合,突出对各级党政正职的监督。加强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建设。到2012年底,将预警机制覆盖到全市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单位,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程序运行、技术监控和考核评价系统,建成比较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深化,逐步形成更加科学、严密、有效的反腐倡廉预警机制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干部人事、财政管理、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投融资、工程建设、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成立全市预防腐败专门机构,加强对全市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依托市预防腐败研究中心,组织协调全市预防腐败理论与实践研究,增强预防腐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推广“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经验,建设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电子监察系统,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三)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作风和效能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制度。进一步整合电话、网络、报纸、电台、电视等载体资源,健全政风行风多线联动、立体监督体系。运用综合评议、专项评议等方式,加大问责治庸、问效治懒、问廉治腐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巩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成果,加快阳光村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乡镇行政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代办点的全覆盖。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以及领导干部廉洁从业各项规定,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城乡联动,统筹抓好农村基层与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扎实有序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重点解决征地拆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廉政风险点管理。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不断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四)保持查办案件强劲势头,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失职渎职及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加大对行贿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办在推进征迁拆违、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失职渎职、违纪违法案件,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着力提升依纪依法办案水平。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强化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建立市、县(区)纪检机关办案联动机制,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强办案基础设施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效率。改进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把依纪依法、安全文明的要求贯穿查办案件全过程,正确运用

办案政策和策略,增强查办案件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坚持“一案三报告”制度,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

(五)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更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干部队伍。全市各级纪检机关和广大纪检干部要明确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创造性和有效性。

落实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对纪检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稳妥推进全市派驻(出)纪检机构统一管理。在全面落实中央纪委〔2009〕9号、10号文件基础上,继续加强县区纪检机关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社区以及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建设。广大纪检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秉公执纪、依法办事、接受监督,维护纪检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推进反腐倡廉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

各级党组织和纪检机关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开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考核,重视结果运用,强化责任追究,巩固党政齐抓共管、群众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合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该认真自觉的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现状总体来说是好的,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廉政制度,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约束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是充分建立在我们党反腐败工作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实际之上,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意志,且在工作中很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又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就现状来讲,我们已经确立了一个好的反腐倡廉的大环境,有很多人都能做到自节自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是,在某些范围来讲,有些人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并不能一切均以制度为准绳,还有些人趁着某些制度并不是很完善,钻空子、找漏洞,千方百计的谋取个人利益。他们并不是不懂法,而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就视各项规章制度于不顾,贪婪的索取。这样的人虽说只是少数,但是恰恰是这些人的做法,败坏的我们的党风,使得广大的群众为之痛恨。他们的行动为我们所不齿。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呢?

如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就我现在的粗浅认识,发表自己对廉政建设的一点看法。我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大考核力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等,加大了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的力度,使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出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最后,我认为还应经常进行深入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当然对于腐败贪污分子也应及时给予暴光。这样既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又肃清了行风。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行动上,都

需要每个人认真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需要完善廉正建设制度,将责任、压力、措施的进一步到位,这需要我们广大职工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不断改善行业作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思想上树立反对腐败,提倡廉洁的思想,以进步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成绩。

第五篇:政治学

个人讨论提纲: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监督不是新闻监督,但舆论和新闻是紧密相连的。新闻媒体是传播意见进而形成舆论的工具,但新闻本身并不就是舆论,所以舆论监督并不等于新闻监督。

舆论监督的功能作用:①舆论监督最大的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②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整功能;③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功能;④舆论监督的社会制衡功能;⑤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实际的例子

1.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比如2003年3月,中国中部湖北省青年孙志刚在南部的广州市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外出,被当地一个公安派出所收容,并被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涉案人员全部被依法严惩。此外,这一事件的被曝光也加速了中国政府废除旧有的强制收容制度而改为自愿接受救助的步伐。“孙志刚事件”只是中国众多新闻舆论监督案例中的一个例子。

2、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一领导干部的儿媳在与一卖葱的农妇发生争执以后,其驾驶的宝马汽车突然往前冲出,农村妇女被当场撞死,还有12个人受伤。后被新闻媒体曝光,肇事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山东的“市长下跪事件”。山东妇女李玉春因为举报济宁市副市长的劣行,并公布了这个官员下跪的丑态,而备受全国舆论的关注。

小组讨论提纲:

1、社会监督所具有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

(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

(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

(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四、简答题

1、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哪些内容? 答: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括了3个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爷,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项。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会论中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2、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有: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3、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强调“法”、“术”、“势”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显法和统治来驾驶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受”,“非政”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予盾来维持统治。

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下载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学_赵丽江_政治学模拟自测题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

    政治学

    山西藏山的文旅结合路 2011-07-13 10:48:34来源:中国旅游新闻通讯社进行评论------------------■ 旅新社记者 王文华山西盂县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因春秋时期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政治学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政治学模拟试卷[共五篇]

    《政治学原理》课程模拟试卷(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 A.《国家与革命》 B.《共产党宣言》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D.......

    政治学 2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 ) A.国家政权 B.阶级关系 C.政治革命 D.政治运动 2.象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权力机构是( ) A.国会 B.政府首脑 C.行政首长 D.国家元......

    政治学小抄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 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个讳莫如深的概念,但是,研究一个城邦,一种政体,都是需要以政治的的角度去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用了八卷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

    政治学原理

    1、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A )A戴维·伊斯顿2、“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说这句话的是( B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