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05: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并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态势。市场失灵主要包括资源配置领域的失灵、收入分配领域与优值品的失灵和宏观经济稳定层面的失灵。

2.政府失灵: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就是政府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且不能以公平的方式再分配收入。

3.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公共权力),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直接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一种活动。

4.公共定价的含义:政府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商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5.财政支出: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将通过财政收入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的过程,其本质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6.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依法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7.财政收入含义:

① 财政收入代表一定量的资金,即政府为了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税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形式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收入。② 财政收入反映一个过程,即国家将分散在各方面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那部分价值通过多种形式集中起来的过程。同时,它也体现了以国家为一方与其他各个缴纳者为另一方之间的分配关系。

8.国有资产概念:指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它是国家依据法律主权取得的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及接受馈赠而形成的资产。

9.政府收费: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设施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或管理对象所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体现了一种政府的行为,是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政府性基金: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或政府信誉,依照法律、法规并按程序经有关部门审议批淮,向单位和个人征收具有专顶用途的资金。政府性基金与政府性收费一样,都属于非税收入。

11.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12.政府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组织和规范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它还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13.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计划统一编入单一的总预算计划表格中来反映,而不去区分各项或各种财政收支经济性质的一种预算组织形式。

14.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年度内,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按照经济性质或其他标准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并使每个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之间具有相对稳定关系的一种预算组织形式。

15.“政府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政府预算执行效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阶段。

第二篇:财政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指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2.外部效应: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利益

3.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4.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一些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5.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6.财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

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7.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及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是一个分配过程。

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9.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或融资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

10.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通常按财政计算,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名赤字。

11.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钱消费这种物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受益。

12.公共生产: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3.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

14.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于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15.公共选择:指人民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

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16.购买性支出: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

服务支出。17.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的转移。

18.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19.BOT投资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

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20.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1.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这是一种间接性支出,慎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22.税收: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及其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分配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23.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纳税人通过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

者的一种经济现象。24.国债: 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或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5.国债依存度:是说明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靠国债来支付的,是通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来计量

26.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国家和政府的收支范围、方向和政策,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

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27.国债负担率:只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着眼于国债的存量,反映国债累积量相对于周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28.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各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

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29.零基预算: 指计划财政的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

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各项支出的基数。

30.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一般也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31.赤字政策:指国家有意识的运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需求的增长。

32.结构性赤字:只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也成为充分就业赤字。

33.周期性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产生和增减的赤字。

34..政府干预失效(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客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预了正常的市场规则,降低了市场效率。

35..预算外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负率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6.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37.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为纳税主体。

第三篇: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财政: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

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3.混合经济:公共经济

与私人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4.市场失效:虽然满足

充分竞争这一条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仍存在若干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5.帕累托效率(帕累托

最优):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除非以他人处境的变差为代价,当一个社会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则此时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中。帕累托改善: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的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提高了。6.公共产品:具有共同

消费性质的服务。7.外溢性:人们的行为

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8.财政职能:政府应当

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任务。

9.囚徒困境:从个人利

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双方带来极大损失的负和博弈。10.公共选择:人们通过

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1.经纪人假设:现实中的人是利己地、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12.多数同意规则:一项

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13.投票悖论:虽然单个

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14.寻租:在政府管制行为下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15.政府失效:政府行为或财政决策过程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在公平和稳定职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6.购买性支出: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17.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18.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根据政府确定的政策目标,提出若干实现政策目标的项目,详列各项目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投资项目的分析方法。19.国防支出:政府用于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等方面的支出。20.社会保障:政府向丧失劳动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其它原因而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以保障社会成员能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活动。社会保险:以立法为形式,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资金,以确保社会公民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和健康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1.财政补贴: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22.税收: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纳而取得的收入。23.纳税人: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税对象: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税率: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24.税收中性:除非有特殊的政策目的,否则,税收的课征以不妨碍经济的自由运作为目标,传统营业税因易造成产业垂直整合、不利于专业分工等缺点。25.税收负担:政府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经济负担。26.拉弗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更全面、更直观地认识税收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并告诉我们最优税率应该是既能使政府获得实现其职能的预期收入,又能使经济实现预期产出的税率。27.税收的公平原则:主要包括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受益原则:课税是依纳税人受益的多少而定的。纳税能力原则:以支付能力作为征税依据。28.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29.税负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30.税收超额负担: 31.公共企业:受政府直接控制,旨在实现特定公共目标的经济实体。32.公共企业赤字:一国财政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与来自公共企业的收入之间的差额为负值时 33.公共规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个人以及其他利益主体的活动进行干预的行为。34.政府预算: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35.复式预算:在预算内,讲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内,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36.项目预算: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

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的预算管理方法。绩效预算: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标准、以业绩评价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方法。37.增量预算:政府预算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的基础上,按新的预算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零基预算:对所有的财政收支完全不考虑

以前的水平,重新以零为起点而编制的预算。38.政府决算: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政府预算执行效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39.财政赤字: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这是实际的真实的财政赤字。赤字财政: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划中的赤字。40.公债: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依据借贷原则,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方式而取得的收入。41.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财政支出靠债务收入来安排的程度。42.公债负担率:当年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它反映公债还本付息对国民经济总体所造成的负担。43.李嘉图等价定理:不论政府是以征税来获得收入,还是以公债来获取收入,其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即其经济效应是无差别的。44.财政体制:为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规定政府各科层组织应承担的职责及其相应的财权财力所形成的制度。

第四篇:财政学 名词解释

财政学 名词解释

分享

首次分享者:☆劈雳king★ 已被分享26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1、公共物品

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这种物品有两大特征:第一,非排他性;第二,非竞争性。前者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后者是指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2、“成本—效益”分析 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实质上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

3、转移性支出

是指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财政补贴

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即通过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一种政府无偿支出,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包括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

5、财政贴息

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6、税收支出

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它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依据作用的不同,税收支出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两大类。

7、纳税扣除

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即在计算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额越高,扣除的实际价值通常越多。

8、税收抵免

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的主要有两种:即投资抵免,又称投资津贴和国外税收抵免。根据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是否允许超过应纳税额,税收抵免划分为“有剩余的抵免”,即扣除数额不超过应纳税额和“没有剩余的抵免”,即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两类。

9、预算外资金

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10、课税对象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也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

1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名义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等于税收负担率。有些税种由于实行免税额、税前扣除和超额累进征收制度,纳税人负担的税款低于按税率表上所列税率计算的税款,形成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偏离。

12、平均税率

是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它往往低于边际税率。一般来说,平均税率接近于实际税率,而边际税率类似名义税率。

13、超额累进税率 是累进税率的一种,即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具有累进程度低、级距临界点税额增长合理和计算复杂的特点,一般适用于个人所得税。

14、定额税率 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的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形式。它具有计算便利、从量计征、不受价格影响的优点。其缺点是税负不尽合理,是适用于特殊税种,如我国的资源税、车船牌照税等。

15、起征点与免征额

是税法中规定的对纳税人的照顾形式。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限定,是一种对低收入者的照顾。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16、直接税与间接税

直接税

是指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即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这种税收分类的方法普遍流行于西方国家。

间接税

与“直接税”相对应,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的税种,该税具有课征不稳定的特点。一般认为,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17、从量税与从价税

从量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作为计税依据的税种,如我国的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从量税的税额随课税对象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计算简便,但税负水平固定化,不尽合理,只适用于少数税种。

从价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依据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从价税更加适用商品经济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税收政策,是大部分税种采用的一种计税方法。

18、税收中性

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包含两种含义:第一,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第二,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19、税收超额负担 是指国家在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除了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外,还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即因征税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第二,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即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20、税负转嫁 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包括前转和后转两种基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与价格升降紧密联系;(2)它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是经济利益的一种再分配,其结果必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3)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即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

21、税收归宿

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归宿是一种理论抽象,如果分析具体的企业、个人之间的税负转嫁过程,它等同于负税人。

22、“拉弗曲线”

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说明的是税率与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

23、税收效应

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24、增值税 是商品课税的一种,即对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也就是企业生产商品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课征的一个税种。增值税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的重复征税,从而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协作,保证税负分配相对公平。实践中根据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方式不同,增值税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

25、消费税

是以消费品的销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种商品课税,开征消费税不仅有利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也有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

26、营业税

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计算征收较为简便。

27、企业所得税

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为课征对象的一种所得税。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以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为纳税人,实行33%的比例税率。

28、个人所得税

是以个人所得为课征对象的一种所得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取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以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为纳税人,实行代扣代缴制度征收个人所得税。

29、资源税

是以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收益为课税对象,以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一种税。其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调节资源级差收入。

30、遗产税

是指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国外有时也称为“死亡税”。遗产税有助于加强对遗产和赠与财产的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目前,开征遗产税已列入我国税制改革的议事日程。

31、逆弹性命题

这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种逆弹性命题也被称为拉姆斯法则。

32、国债负担率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债限度的指标之一。

33、债务依存度

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也可间接表示偿还能力。

34、国债一级自营商

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

35、国债回购

是指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国债的交易活动。这是在国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融券兼融资活动,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国债回购为国债持有者、投资者提供融资,也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工具,有助于推动国债市场发展,但如果国债回购市场不规范,则可能产生负作用,冲击金融秩序。

36、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其首要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从实际经济内容看,国家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可生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37、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内,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单式预算简洁、清楚、全面、便于编制和审批,但只进行总额控制,不便于对不同性质的收支进行区别对待、分别管理。复式预算是指在预算内将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按经济性质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复式预算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控制收支规模,并进行动态分析。

38、增量预算

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一种预算方法。

39、零基预算

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国家预算方法。40、政府采购制度

是指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41、转移支付制度

是分级预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以实现纵向和横向平衡的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有三种模式:自上而下的纵向转移、横向转移以及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交错的混合模式。

42、结构性财政赤字

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看待的。

4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根据财政政策早期理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44、购买性支出乘数

是指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GNP的影响程度。

45、扩张性财政政策

简称“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等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由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因此,也称为“赤字财政政策”。

46、免费搭车

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共用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如果每个人都想成为免费搭车者,这种公共物品也就无人提供。

47、投票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48、寻租行为

是指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租金)的行为。寻租行为越多,社会经济资源浪费越大。

49、购买性支出

是指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取得商品和服务。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和微观主体均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它反映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分配产生间接影响。如果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比重较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职能较强。50、最低费用选择法

是指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来确定财政支出项目。

51、公共定价法

是指政府提供的市场性物品价格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第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不仅可以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52、就业创造标准

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是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之一。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外延增加就业机会),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内涵增加就业机会)。

53、财政投融资

是指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有偿地投资于具有公共性的领域。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54、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55、价内税与价外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将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

56、税制类型

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称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称为复合税制。

57、税制结构与税制模式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类型条件下才有税制结构问题。税制模式是指在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作为主体税种。税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主体税种(税制模式),决定着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58、分类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例如,把应税所得分为薪给报酬所得、服务报酬所得、利息所得、财产出租所得、盈利所得等,根据这些所得类别,分别规定高低不等的税率,分别依率计征。分类所得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

59、综合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这种税制多采用累进税率,并以申报法征收。60、税制改革

是指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61、国债限度

由于国债会对当前以及未来形成一定社会负担,因此,国债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债务规模过大,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导致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出现债务危机。所谓国债的限度,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适度规模的问题。一国的债务规模一般包括历年累积债务规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和当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三个层次,它客观上受认购人负担能力、政府偿债能力以及国债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的制约,因此,确定一国的国债限度,必须考虑该国认购主体的负担能力和政府的偿债能力。62、国债发行市场

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63、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一般是国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交易。它又分证券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两类。证券交易所交易指在指定的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即为场外交易。64、国家预算法

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65、预算外资金

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简单地说,预算外资金是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66、预算管理体制

是指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和各种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67、财政平衡

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不外乎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68、预算赤字

是指在某一财政,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两层意思:(1)赤字不仅表现在预算的执行结果上,而且政府在安排国家预算时,就已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下赤字缺口。(2)这种赤字虽然是计划安排的,但这种赤字计划可能是有目的地要实施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于支出具有强烈的刚性,在税收上不去的情况下,被迫留下的赤字缺口。69、赤字依存度和赤字比率

赤字依存度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赤字比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说明一国在当年以赤字支出方式动员了多大比例的社会资源。这是衡量财政赤字规模的两个指标。

第五篇:财政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和第二章

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

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

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基础设施,还包括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4.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的制度、信用为基础,以邮政储蓄、年金等各种公共资金为来源,为实现国家的政策目标,并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对应由受益者负担的领域,有偿、统一、有效地分配资金的政府投融资活动。

第六章

1.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

2.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费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

3.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

第七章

1.政府收费:政府因履行职责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2..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第八章

1.纳税人和负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3.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同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4.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

5.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现象。

6.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7.税收努力: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第九章

1.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2.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的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该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确定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规模,3.零基预算:是指计划财政预算分项支出的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各项支出的基数。

4.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第十章

1.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有逆差即财政赤字。

2.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

3.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出现赤字。

4.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应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5.财政政策: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相应的措施

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下载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理工大学 财政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复习资料(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推荐)

    财政学复习资料(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

    财政学

    浅谈民间融资 2011年4月初温州龙湾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拉开了温州老板跑路事件的序幕。从此之后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仅在11年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

    财政学

    财政学-学科组成 ①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分为: 专门以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财政学;专门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主义财政学;对各个国家财政制度进行......

    财政学

    财政学开设院校 共98所院校 北京大学 湖南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上海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沈阳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云南财......

    财政学(合集)

    财政学就业方向 财政学专业就业方向 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等方面。其他就业点包括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职业学校或大学教师、客户服务等......

    财政学

    财政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 公共需要的特征;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实现机制和手......

    财政学

    2011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 政策综述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

    财政学

    ▲分析行政管理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支出,谈谈你的认识 什么是“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又称“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仅限于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