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时间:2019-05-13 05:4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第一篇: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部、处室:

现将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下发给你们,有关事宜通知请自行下载后,认真阅读。

申报立项的文本材料均需先上交到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审核完毕后,按照省厅文件要求,准备材料,教务处将终稿统一上交到省里。立项《课题申请•评审书》必须提供与纸制内容一致的电子稿,电子版发至jwc7326@163.com。

相关文件要求见附件。

上交时间:7月6日上午11:00

审核时间:7月6日下午

上交地点:1012室

附件1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doc 附件22013年度全国规划课题申报材料.rar

教务处

2013-6-25

第二篇: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课 题 申 报 指 南

综合研究部分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体制创新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发展状态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区域教育均衡化模式研究

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建国以来我省女子教育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校本文化的开发与打造文化名校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的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社会评估监测机制研究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优质学校建设与名优校长发展整合研究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建设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教师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教师职员制问题与聘任制(评聘合一)问题研究 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研究

基础教育部分

一、综合研究

新课程下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绿色学校内涵及绿色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学习型学校建设研究 构建“师生共同成长乐园”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构建具有城郊初中办学特色的教学体制的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策略研究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学生潜能开发研究 “注·提”教改实验与新课程对接的实验研究

二、教育管理

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课改下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的研究 初中学科考试评价改革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重点高中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与制度研究 新课程下学分制管理的研究

中小学校长、教师考核办法研究 科研型校长的培训模式研究

学习型校长队伍建设的策略的途径研究

学生成长目标的树立及其自主管理的策略研究 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班集体管理模式的研究 校本教研的模式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的研究 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边远地市教育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 民办学校校本管理的实验研究

新课改下学校办学理念与管理机制的构建 新课程环境下教学组织管理形式研究

三、农村教育

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战略研究 构建具有农村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办农村综合中学,多渠道为“三农”服务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普职结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农村教育改革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的研究 农村初中校本教科研活动有效推进策略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培训研究 农村初中“控辍”的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学科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研究

农村初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途径及其成效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研究

农村学校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

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研究 现代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方法及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构建富有特色的中小学教师文化研究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特点及实效性研究

科研型教师的心理品质及“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研究 县城示范性高中教师教育信念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 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

新课程下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建设与评价研究

新课程下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提高教师教学调控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五、课程与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教育的行动研究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中设立选课咨询顾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

新课程高中学校课程编排及课表编制的研究与实验 城镇初中学校课程与学校特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下探索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与模式的行动研究 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及其实效性评价研究 新课改中学生学科发展性评价研究

学生数学思维障碍成因与数学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研究 青少年国文经典教育与其语文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培养 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实验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研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和班级管理模式和谐互动实验 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相融合的研究 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方法研究

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与社区教育的整合研究 在学科教育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实验 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验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程下音乐学科教学法研究与实验 新课程下语文课人文精神的内化研究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语文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 新时期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语境设置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研究

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艺术与教学民主化的研究 新课标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的策略研究 黑龙江省中小学俄语教育发展研究 蒙语授课加授汉语文教学研究

黑龙江省朝鲜族小学汉语教学模式实验 朝汉双语结合教学及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六、德育、体育、美育

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对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空巢”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研究 初中生调适不良心态能力的培养研究 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中小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特殊家庭(离异、单亲、贫困)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预防与干预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 村级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常见心理问题与解决策略的研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高寒地区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学校冬季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学校美育工作及其评价研究

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实施现代化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持平台的研究与构建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网络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远程校长与教师培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八、其他各类教育

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在幼儿园开展“爱心”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幼儿园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整合的研究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与实践 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应用与评价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开放性教育的实践研究 聋生特长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聋生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研究

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 智障儿童个别化教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聋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学校特色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内容与途径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与教育问题研究

学校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中小学学生营养膳食与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2—

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课程实效性研究 高校“公选课”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一、综合研究

公共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学科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高校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教法研究

“导师式”教育模式及理念的应用研究 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协调发展的实践研究

教学互动中激励机理的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升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地域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研究 地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布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与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大学科技园人才培育基地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民办高校专业教改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高校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及其实效性研究 构建民办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和模式 地方综合性大学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问题与改革研究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基地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中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开放式实验室运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文学教育模式结构性调整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学校公共外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研究

高职外语教学中学生实用能力习得的实践与研究 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黑龙江省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信息开发与利用研究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制度创新的研究

建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校特困生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

高校体育理论课考试试题库的开发与应用 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体育休闲教育内容与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校军事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与“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冰上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技能的实训实验研究

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实践研究

四、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团组织优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

二、教育管理

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运行机制的研究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实效性研究 建立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

当代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高校实验及教学管理与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弹性学分制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研究

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完全学分制下网络化考务管理模式研究及实践

大学生尚法理念的培育研究与实践 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评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挥以寝集体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与社区教育管理功能的研究 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评学”的实施与研究

大学生生活习惯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网络道德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有关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素质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验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 高校创新团队组织模式与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考试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关于校院两级建制职能划分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方法及其实效性的研究

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的研究与实践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践性研究 建设三段(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式的大学精品课程体系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心理弯延趋势研究 构建21世纪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体系的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与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理工科院校人文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素质教育观下课堂生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及心理健康维护的相关研究 数字化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教育部分

—3—

五、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发展研究 高校教师教育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信息化与专业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

高等学校教师岗位设置与聘任制的实践研究 教师教育合作化的研究与实践

民办普通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机制与管理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优化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研究与实践

六、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等院校多媒体(CAI)的应用现状与正确定位 信息技术与大学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教学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体育场馆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和应用的研究 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大学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七、比较教育研究

印度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其软件专业的人才培养研究 中俄现代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校师资质量因素概率分布对比研究 中韩接受留学生政策的现状、比较和分析

八、研究生教育

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适应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 高层次人才能力建设有关问题研究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生教育支持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研究 扩招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部分

一、综合研究

职业教育资源的立体开发研究

职业学校职业资格证书考评认证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与就业准入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

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礼仪素质与职业能力、表达能力的研究 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 岗位培训实用性、实效性研究

五年制师范学校在升格改制后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新课程与中师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验研究 职工岗位培训质量评估研究与实践 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评价的研究

二、教学改革

中专学生学习模式建立及对策研究

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专科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班教材建设 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 成人教学方式及其实效性研究 成人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研究与实践 干部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德育

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改进研究

运用学校体育提高师范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 师范学校德育目标管理模式的研究

四、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职教育中教务管理办公系统软件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4—

第三篇: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12年修订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依据《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黑政办发„2011‟54号)的有关规定和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二章 组 织

第三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机构为各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各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规划课题立项和管理;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本辖区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推荐和课题管理;各大中专院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课题立项推荐和课题管理。

第四条 省规划课题的立项、过程指导与检查、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都要逐级进行。

第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建立专家库,成立学科专家组,聘请专家对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和结题进行评审,对研究过程提供学术咨询与指导。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六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设立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同时设立牵动计划项目,牵动计划项目设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省教育行政部门急需研究的少数重要课题,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单独立项;涉及个别比较重要或相对薄弱的领域、学科,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资助下,可采取设置专项课题的形式单独立项。

重大课题一般以黑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课题研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大决策、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等具有重大促进和推动作用。

重点课题一般是课题指南重点引导的,课题研究要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规划课题一般是符合课题指南要求,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适应教育科学发展需要,预期成果明确的课题。

青年专项课题专门用于支持3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申报。

第七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以指导实践和服务决策的应用研究为主,注重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鼓励团队协作研究,支持以成果开发、推广为目的研究,力求选题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第四章 申 报

第八条 申请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主持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我国公民权,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学研究机构、教育行政机构及其直属单位工作的在职人员。

2.能够参与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组织、实施课题研究的能力。3.没有以主持人身份承担的在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或以第一、第二课题组成员身份参与的相似研究内容课题;在上个五年规划期间无课题无故流失记录;在省其他机构或组织没有主持的在研同类课题。4.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规划课题申请人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本课题研究领域专家书面推荐,其中,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的课题申请人可由具有副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有主持教育科研课题的经历和良好信誉;省青年专项课题申请人及参加人必须年龄在申报课题当年1月1日未满35周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已取得博士学位(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课题申请人取得硕士学位)。

第九条 课题承担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2.在上个五年规划中,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管理认真负责、信用良好,无课题无故流失现象。

第十条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立项制度,采用网络申报的形式进行。

第十一条 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对申请课题的主持人进行审查,对课题设计论证等填报内容进行审核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然后送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大中专院校和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申报的课题进行初审把关,在规定期限内统一报送申报材料。

第十二条 申报资助课题或单位资助课题,申报时应予明确。申报资助经费课题应提供单位按要求配比经费的说明,申报单位资助课题须出具单位资助经费的承诺材料。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专家评审制。第十四条 课题的评审程序为: 1.形式审查和分类。对申请人、承担单位、课题选题等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格的课题进行分类。

2.同行专家网络盲评。依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标准对课题进行匿名评审,通过匿名评审的课题进入专家会议集中评审。

3.专家会议集中评审。通过审阅纸质《课题申请〃评审书》对盲评结果进行二次评审。

4.审议:召开规划办主任会,审议专家会议评审结果。5.公示:拟立项课题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6.审批:公示结束如无异议,报规划领导小组审批下达。第十五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不得为不符合标准的课题说情; 2.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会议评审情况; 3.不得收受礼金或礼品。

第六章 经 费

第十六条 对于资助课题,承担单位要按1:1配比研究经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所辖地区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小学校的获资助课题给予1:1比例的经费匹配。单位资助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提供,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

第十七条 课题经费使用要按相关单位的财务制度办理。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包括:

1.国内调研费、差旅费;

2.资料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邮费、图书购置费; 3.小型课题会议费; 4.成果印刷费; 5.劳务酬金及咨询费; 6.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费; 7.课题成果出版补助费。

第十八条 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范围内,课题主持人可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经费。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课题资助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第十九条 对按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予以撤销的课题,追回下拨的资助经费。课题主持人无法赔偿的,由做出信誉保证在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七章 过程管理

第二十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委托机构的课题管理工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分别委托市(地)、企业和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大专院校和教育厅直属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所承担课题的日常管理。课题主持人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

第二十一条 课题主持人接到课题审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并及时将开题报告和按评议专家意见修改的课题实施方案逐级上报至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第二十二条 开题会由市(地)、企业和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大中专院校、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课题承担单位具体承办并承担相关费用。评议专家一般为3—5人。开题前,课题主持人要将课题实施方案和开题会筹备方案报上述有关课题管理部门审阅,接受其开题指导。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按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制定的统一格式撰写。

第二十三条 课题开题会的基本程序为: 1.宣读课题审批通知书; 2.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 3.专家评议并反馈意见; 4.课题组表态发言。

第二十四条 省规划课题实行报告制度。每年11月31日前,课题组应提交研究工作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有关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上述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本地、本单位所管省规划课题和青年课题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课题变更情况的综合报告,并于年底前报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重大、重点课题的报告也一并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实行滚动管理。对课题进展不好、研究已失去立项时意义的课题予以降级或撤销,一年内没有开展研究的课题,取消其省规划课题资格;对于进展较好并取得突出成果或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课题可以滚动到上一级别课题。课题滚动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也将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课题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首次鉴定退回补充研究的课题,再次鉴定仍不合格;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8.超过规定结题时间一年以上没有结题,且没申请延期。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主持人必须缴回课题立项审批材料的原件,在剩余的五年规划期内及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二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主持人填写《重要事项变更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大中专院校或厅直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1.变更课题主持人、课题主要参加人; 2.变更课题承担单位; 3.改变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4.对课题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课题完成时间提前或延后半年以上; 6.因故中止或撤销研究课题。

主持人、参加人、管理单位变更的,要有正当、充分、合理的理由,必须在课题结题期限达到前半年以上履行审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其变更事项将不予承认。省规划课题的名称原则上不得变更。

第二十七条 课题组原则上不得设立实验学校(基地),不得开展评奖活动,不准刻制课题组印章。对于私自设立实验学校(基地)、私自开展评奖活动、私自刻制印章的课题组,将追究课题主持人和课题承担单位的责任。确有必要设立实验学校(基地)的,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同意,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或大中专院校、省教育厅直属单位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备案,并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设立实验学校(基地)还应得到实验学校(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严禁有关单位、人员利用课题组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 加强课题档案建设。

从课题立项之日起就要按标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按立项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立档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对档案不断充实、归纳、分类、整理,直至课题结题。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对省规划课题试行电子档案建设与管理,对所有上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材料都需同时提供或上传电子文档。

第八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九条 列入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按期完成后,最终成果均需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第三十条 所有课题均须填写《课题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申请审批书》,提交研究报告、成果公报和研究成果主件以及包括课题审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总结、研究成果成效佐证材料等汇编材料一式三份。汇编材料要求有材料目录和页码,并进行比较规范的装订。

第三十一条 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要求:

1.必须是自课题审批通知书下达日起课题组成员完成的课题研究成果。2.课题主持人必须有独立完成或署名列第一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第一、第二课题组成员必须参与课题主体研究成果的撰写。

3.重大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地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地市或同类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5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4.重点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县处级以上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县域或院校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在核心期刊至少公开发表3篇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5.规划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服务决策的课题研究至少有1项调查报告、研究报告或决策建议等成果被上级有关部门采纳和应用(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2篇系列论文;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初步应用推广(提供证明),至少公开发表2篇系列论文;理论探索的课题研究,至少完成1部学术著作或公开发表3篇以上系列论文。对于中职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承担的课题,标准可适当降低。

第三十二条 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由各市(地)、企业、省直管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大专院校和厅直单位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验收合格的课题,签署验收意见后报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结题工作由上述委托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报送,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三十三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在每年6~7月、11~12月组织两次课题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活动,鉴定形式包括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种形式,采取通讯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应分别提出成果等级评定,由组织鉴定单位综合后确定成果的等级并确定课题最终是否通过鉴定;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由鉴定组确定成果等级及是否通过鉴定,并填写专家组鉴定意见。鉴定专家组设1位组长、4~6位成员,鉴定意见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成果鉴定等级合格以上的课题可办理结题验收手续,发给课题验收合格证书。对于成果鉴定等级为不合格的课题要退回补充研究。

第三十四条 课题结题时间以课题验收合格证书的签发时间时间为准。

第九章 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第三十五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资助单位及课题批准号等信息。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有权对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成果完成人拥有成果的署名权。第三十六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各市(地)、省直管县、有关企业规划办,大专院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课题组和课题承担单位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 结题课题的成果公告均在省教育科学规划网上公布。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要及时摘报各级教育决策部门或向教育界广泛宣传。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及其委托管理机构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八条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每两年组织一次黑龙江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评奖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和修改权属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第四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依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教育学科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重大决策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全面发展和繁荣教育科学。

第三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全国,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四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教育部组建,领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制定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审批重点课题,领导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重要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建立评审专家库,按学科划分学科评审组,其成员由领导小组聘任。学科评审组的主要职责是评审列入规划的各类重点课题和提供学术咨询。

第七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规划办公室”)是领导小组的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规划实施、管理重点课题、组织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等。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八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国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1—2年组织进行一次申报和评审。

第九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以上为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立项的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其他部委重点课题和解放军系统重点课题;规划课题。

第十条 国家教育决策部门急需研究的少数重要课题,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课题的方式,经领导小组负责人审定,单独立项。

第十一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设立同类别自筹经费课题,其选题、申报和评审,与资助课题的要求相同。规划课题全部为自筹经费课题。特别委托课题和国家重点课题不设自筹经费课题。

第十二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选题,要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要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第四章 申 报

第十三条 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

5.国家重点课题的申请人必须承担并完成过部、省级以上研究课题。

6.青年课题的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40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第十四条 每次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期限一般为二个月。

申请人可向规划办公室索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或从相关网站下载)。

第十五条 申请人应根据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书,并送所在单位审核。

申请人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在规定日期内,教育部各司局、部直属单位、部属高校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集中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其他单位的申请书送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相应主管机构,由其签署意见后集中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不受理个人和除教育部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外其他单位直接报送的申请书。

第十六条 申请资助课题或自筹经费课题,申报时应予明确,申报自筹经费课题须出具能够充分证明课题所需经费有保障的材料。

第十七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受理申报的同时,收取课题评审补偿费。

第五章 评 审

第十八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每次随机抽取部分学科评审组成员,进行会议评审。凡申请课题的学科评审组成员和有关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参加当次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规划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课题(部委和解放军系统重点课题除外)评审。重点课题的评审程序为:

1.资格审查和分类。规划办公室按本办法第十三条和申请书的要求进行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评审组成员依据统一制定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审查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规划办公室按初评分值高低选出拟立项数2-3倍的课题申请书,进入会议综合评审。

3.会议综合评审。对进入综合评审的课题,先由主审专家分别介绍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最后以无计名投票方式产生本组拟立项课题。

学科评审组须有应到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能进行评审和投票,出席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

对综合评审通过的拟立项课题,由主审专家填写评审和建议意见,由评审组长签署评审组通过的立项意见。

4.规划办公室对各组通过的拟立项课题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并提出课题经费资助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条 领导小组对拟立项课题和资助金额行使最终审批权。其中对拟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的各类课题,领导小组需进行投票。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领导小组投票方为有效,出席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结果报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 部委系统重点课题的申报与评审,可由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自行组织进行,也可委托规划办公室代为组织进行。评审通过确定立项的课题须报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二条 解放军系统重点课题的申报与评审,由军队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自行组织进行。评审通过确定立项的课题须报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三条 规划课题一部分由规划办公室约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共同组成综合评审组,根据评审指标进行评审和推荐;一部分立项指标分配到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由其依据评审指标组织评审和推荐。规划办公室将上述二部分推荐课题汇总报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下达。

第二十四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不得以任何理由查询或透露课题论证活页的相关背景材料。

2.会议评审情况应予保密。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漏。

3.不得收受礼金或礼品。

第六章 经 费

第二十五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资助课题立项通知后,填写回执,并按批准的资助金额编制开支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寄回规划办公室。否则按自动放弃课题处理。

第二十六条 课题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每个课题均预留30%的资助经费,待课题基本完成经批准进入结题验收阶段时拨付。

第二十七条 课题资助经费使用范围限于:

1.国内调研、差旅费。

2.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费等及少量必要图书购置费。

3.小型会议费。

4.计算机使用费。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立项的课题,按其规定因课题研究确实需要,而课题组又确无计算机的,可用课题资助经费购置一台(不含便携式),但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其所有权归所在单位。

5.成果印刷费。

6.劳务酬金及咨询费(提取额分别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和5%)。

7.成果鉴定费。根据鉴定成果类别和字数,鉴定费标准掌握在每位专家500へ800元。

8.管理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提取管理费的限额为课题总经费的5%,但最高每项课题提取2000元,不得超额提取或重复提取。所提管理费按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3:2的比例分配。

9.出版补助费。课题节余经费可用于出版补助。

第二十八条 在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由课题负责人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资助经费。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课题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第二十九条 课题进行中和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分别报送经费使用报表和如实编制课题资助经费决算表。

第三十条 对不按规定按时报送研究进度报告和经费使用报表的课题,将缓拨下经费;

对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而被撤销或中止的课题,将停止继续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

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中止研究工作的课题,将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出的全部款项。对按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予以撤销的课题,追回已拨经费。课题负责人无法赔偿的,由作出信誉保证的所在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自筹经费课题在接到课题评审通过的通知后,需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出具经费到位证明或经费保障证明,才能正式批准立项。其经费的筹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并由出资单位或课题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七章 课题管理

第三十二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全部课题负有管理职责,并指导委托机构的管理工作。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分别委托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省级管理机构)和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处、直属单位科研处负责所属范围内各类课题的日常管理。

部委重点课题和解放军系统重点课题分别由部委主管部门和军队主管部门管理,办法可参照本办法自定。

所有列入规划的课题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做好课题自我管理。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具体管理,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对课题执行情况和各地各单位课题管理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

第三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按第三十二条规定报相关管理部门。

第三十四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相关管理部门。每年12月底前,课题应提交研究工作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送相关管理部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部属高校社科处在课题报告基础上,于次年1月底前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所管课题进展、变更情况的综合报告。对进展正常的课题,规划办公室将继续拨款;对不按规定报送报告或经检查不合格的,将暂停继续拨款。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视课题完成周期,适时对各类重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第三十五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所在单位同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直属高校社科处审核,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三十六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

第三十七条 加强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开展评奖活动、刻制课题组印章的管理。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评奖活动,事前须经课题所在单位同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直属高校社科处审核,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课题开展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比较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防止过多过滥过于随意,评奖结果须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课题组原则上不得自行刻制印章,一般以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第八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三十八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

第三十九条 凡列入国家社科规划的各类课题均按全国社科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成果鉴定。其他各类课题完成后是否进行鉴定,由课题负责人在填写结题申请书时提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视成果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十条 成果鉴定要求:

1.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通讯鉴定方式。少量课题根据研究性质需进行会议鉴定的,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同意。

2.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能超过7人。鉴定专家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或委托管理机构确定。课题组成员包括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3.课题组提供的鉴定材料,应包括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研究工作报告及课题申请书复印件。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上述材料应在会前一个月提交给鉴定专家。

4.鉴定专家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采取通讯鉴定方式的,鉴定专家应分别提出成果等级评定,由组织鉴定单位综合后确定成果是否通过鉴定。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由鉴定组确定成果等级及是否通过鉴定,并填写会议鉴定书。

第四十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于鉴定(包括列入国家社科规划的各类课题):

1.获部省级评奖二等以上奖励;

2.收集的反映足以证明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成果提出的主要结论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吸收采纳。

申请免于鉴定,应在填写《结题申请书》时说明理由,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十二条 通过鉴定的和批准免于鉴定的课题即可办理结题验收。确定不进行成果鉴定的,可在成果完成后直接办理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应将课题最终成果2套、研究工作报告及资助经费决算等一并报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经验收合格,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发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

第九章 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第四十三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各课题组和课题组所在单位,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作用。

充分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课题所在单位应积极协助优秀成果的出版。

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要及时摘报各级教育决策部门,或向教育界广泛宣传。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四十四条 验收合格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各类课题的最终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

第四十五条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每五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办法另定。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第五篇:全国教育科学(范文)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效应用和推广模式研究》

课题简介

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2002年开始启动,至今并逐步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06年末,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和北京中文在线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专题项目《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共建设了3000余个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通过其效果示范为部分区域的教育决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图书馆技术整合基础教育的各类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为全面推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各单位的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应用和推广,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有效应用和推广模式研究》,在延续“十五”期间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课题围绕数字图书馆建设、应用、推广对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开展研究工作,与一线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充分结合,开展新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领域的研究,按计划实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断发展完善。

该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应用研究,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应用和更新更具便捷性和持续性,充分符合新课程改革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传统教与学方式进行数字化的改善和创造,探究在数字环境下新的教与学模式的深度结合;研究中小学数字资源经济性、普遍性的推广策略,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改善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研究通过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对阅读、探讨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模块和策略,建立能够提升师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模式;研究支持多种深度应用功能的、与教与学结合紧密的、开放的、多应用型数字图书馆系统。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研水平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四方共同组织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从科研到产业全面整合,保证科研的实践性、成果转化的有效性。

下载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发黑龙江省关于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指南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 2. 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研究 3.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 4.......

    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指南课题指南说明:本年度课题依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围绕当前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工作,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 课题 类 别:学科:子 课 题名称:实验单位名称: 子课题负责人:填 表 日期: (批准号GLA102037) 子课题结题论......

    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指南

    附件2013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课题指南1.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进路径研究 2. 以课程和教材改革推进立德树人的研究 3. 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体会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体会 尊敬的李校长、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经管学院专职教师吴儒练,今天非常荣幸,也很高兴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谈谈去年我们在申报全国......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大全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管理方法第一章总  那么第一条为了标准和加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规划课题〕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