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5: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一篇: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政治的动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学时)

第一节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四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说明:本章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有关问题,回答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做法?为什么要积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进程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分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理论在国家和法的理论上的根本区别,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学时)

第一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探索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毛泽东认识到以党代政是错误的,执行应该是政府的事,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抗日战争中延安是新社会的雏形,建立民选的地方性联合政府,不再称“苏维埃”而改称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开始独立探索中国未来的政治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则确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的基本框架。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于欧美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由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指政权构成的形成,即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几个党的联合专政。

二、建国初期的探索

1、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式创建政治体制。中央人民政

府就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结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职权,建立了联合政府。3位民主人士当副主席,15位当部长。

2、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1954

年普选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的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执行机关。

3、坚持中央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制度。中国不搞联邦共和国

制。

三、邓小平时期的建设

1、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1届3中全会。邓小平

在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时,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所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

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斯

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

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

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2、提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解决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问题。19803、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1986年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了一步,政治体制不

改革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体制是指各种具体的政治制度,或是指基

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

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四、新一代领导人的推进1、15大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纲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近期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

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16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具

体化。其中,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的三种基

本文明形态。12大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民主政治制度

1、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们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我们的政体,是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治制度是新型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基层自制和民主管理制度。

3、现代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民主经济。经济民主

是政治民主在经济领域的延伸,政治民主需要有经济民主的支撑。只有政治民主没有经济民主,民主则毫无意义。民主的内涵不仅仅限于平等、自由,还应当有共生,这是一个新的理念。经济民主的基本内涵是:市场主体自主;利益共享;合作参与;结构均衡。

二、如何推进民主政治制度

1.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坚持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扩大基层民主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

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什么是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2.为什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终身制、特权现象等。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需要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一:改善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第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三: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制度创新

第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第五,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第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

范化、程序化。为此,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来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什么是依法治国

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的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标志。文明是与野蛮、愚昧、落后相对立的概念,而高度的文明又是与现代化相联系的概念。政治文明是国家统治关系和治理方式上体现出来的文明。尽管从古至今人们对民主与法治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有一点可以作为共识的是,即人们普遍认为,政治文明意味着多数人的统治和依靠法律治理国家。前者指的是民主,后者指的是法治。主权在民,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这是民主的实质。而法治则要求受人民委托,执行管理国家职能的政府,依靠和依照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来管理国家,并且自身要受法律的约束。可见,民主与法治是民主政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应有的基本标志,因而也就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志。人民享有并实现民主权利的程度和依法治国的水平,体现着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二、如何依法治国

野蛮、愚昧、落后的政治向文明政治的演变,低水平政治文明向高水平政治文明的发展,虽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决不是自发完成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应当是高度的政治文明,建成高度的政治文明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理想和政治目标。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特别长,民主与法制的基础比较薄弱,政治文明的发展起步较晚,因而我们面临的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的任务也特别艰巨。因此,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等待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自然到来,而应当积极努力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自觉地把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纳入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加大力度,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共产党领导下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发展民主政治与推进

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民主与法治共同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志。不仅如此,我们的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又是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民主的不断发展为基础和条件;而民主的不断发展又必须以法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保障。因此,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提高依法治国的水平,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和形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和途径。依法治国既是政治文明的应有内涵,又是建设政治文明的必要保障。因而,在建设高度的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

3.守法问题

第四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什么是政治文明

1、什么是政治文明: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政治文明

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其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政治文明大抵分为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其中,政治意识与精神文明相交叉;政治制度包含国家机构、国家制定的制度、法律、政策(包括经济法律和政策措施,文化制度、法律和政策)及其运行方式,政治势力如政党等政治团体活动的方式和特点;政治行为指公民的政治活动。

2、理论来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创新概念。“政治文明”的提法,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使用了。江泽民论述“政治文明”,其贡献在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指出文明的结构也应分为三个部分,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能被随意删除或刻意回避。洛克、孟德斯鸠所表述的作为一般政治文明标准的选举制、分权制、监督制等核心内容。

3、历史来源:现代政治文明最初发源于西方近代的反对天主教教会和专制主义的斗争。经过全人类几百年的批判创新以及丰富和发展,现代政治文明日趋成熟,形成了一些得到普遍认同的理念。1)自由。现代政治文明乃至整个现代文明兴起的直接动因就是要把人从一切束缚(特别是宗教教会和专制主义)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自由,因而自由是现代文明尤其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目的和核心。最简单地说,现代意义的自由就是要使人们能在法制的范围内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政治权力也好,政治制度也好必须保证和扩大公民的这种自由。2)平等。现代政治文明反对等级制,把平等作为自己的旗帜。现代意义的平等主要是指所有公民在人格、权利和机会方面都是平等的,不允许有任何享有特权的公民存在。平等像自由一样,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一切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必须尊重和努力实现这种权利。3)民主。现代政治文明反对专制,强调公民是自己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的主人。现代民主是公民自主,而不是为民作主,其基本含义就是公民自治,公民参与管理。现代政治文明强调政治必须以民主为基础,必须是民主的政治。4)公正。现代政治文明反对偏私和不公,强调在尊重和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前提下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进行必要的调节,将社会事

实上的不平等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现代意义的公正就是要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其所应得,使社会的分配公平合理。在现代政治文明中,公正被看作是社会的最高原则和首要美德。5)法制。现代政治文明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强调在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现代法制不是限制而是要保护和扩大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其使命是要使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得到普遍实现而不受侵犯。现代法治要求一切社会管理(包括政治)都要纳入法制的轨道,实现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因而现代政治文明也可以说是法制文明或制度文明。

4、五大特征: 第一,强调个体权利。传统政治文明的根本特征在于通过限制甚至

剥夺广大被统治者的权利来保护和实现统治者的权利。与此不同,现代政治文明以保护和扩大全体社会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为唯一目的和使命。个体的自由权、平等权和生存权被看成是不可剥夺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第二,强调主权在民。对于传统政治文明来说,国家政治权力来源于军队、警察等强制力量,谁拥有了国家的强制力量,谁就拥有了政治权力。对于现代政治文明来说,国家政治权力来源于公民,公民是社会的主人,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政治管理者是公民的服务者,而不是统治者。第三,强调权力制衡。统治者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绝对统治权,是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政治文明则在政治上实行分权,并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平衡机制,认为不受有效制约的权力必然腐败。第四,强调公平分配。传统政治文明是一种偏私的、不公的政治文明,它保护社会资源按权势、地位、门第等分配,并把这种分配看作是天然合理的;现代政治文明则强调社会资源主要应按实绩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因而较公平合理。第五,强调依法治国。传统政治文明是一种人治文明,国家的治理主要依靠统治者的意志,甚至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即所谓“朕即国家”;现代文明则实行依法治国,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唯一根据,而法律必须体现大多数公民的意愿和意志。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点在于实行民主政治。实行民主政治首先要讲坚持党的领导,没有这一条,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次要讲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再次要讲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政治文明是一种和平、对话的文明,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规范政治,是一种伦理政治,一种程序政治,是一种法治文明,它将政治推向法治。而宪法将成为政治文明的基础。同时,宪法也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础,它规定权利、保障政治权力不被滥用,而公民参与政治则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政治文明将推进宪法的文明。

建设政治文明,特别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性: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政治发展。着眼于政治发展,第一是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二是要采取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方针,避免出现之过急的现象。第三是要制度创新,为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第四是要进行政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处在不断演进之中,它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从政治文明的产生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就是扬弃旧文明走向新文明的历史。我们可以借鉴、吸取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中一些合理因素,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二、如何建设政治文明

1、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系统

工程。如何完成这一系统工程?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2、怎么看党的领导:是不是根本保证?

怎么看人民当家作主:是不是出发点和归宿点。

怎么看三者的关系:

思考题:

如何看待政治体制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和意义

第二篇:关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制度决定社会性质,政治文明决定国家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于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做出的新的总结、新的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政治文明的发展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而且会影响乃至于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我们党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文明建设,三者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之中。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才能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种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要使我们的政治体制适应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又要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使我们党和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新问题,驾驭新形势;进而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认真贯彻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如此才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监督的作用。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政治文明综合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制度成果。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全体人民普遍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都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协调与规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突出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工作。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飞速发展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新进步,波澜壮阔的人民群众的新实践,都在呼唤和催生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思想理论界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负责的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3年2月26日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第一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大把这方面的内容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十六大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都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和政协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大家普遍反映,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提得好,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如何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了长期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就是要推翻人压迫人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政治前提。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讲话时强调,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这段话集中阐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目的,也表明了我们党追求人民民主的一贯主张。我们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政权,都实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革命胜利后建

立人民民主的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大家都知道,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在访问延安同毛泽东同志谈话时说到,希望将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能够跳出旧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经验不够和制度不健全,在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提出,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三大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他还强调,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十四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同时,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些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我之所以要作这样一个历史回顾,就是要说明,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

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二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十六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这是一句含义十分深刻的话,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党和人民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开辟出来的,是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也是一条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三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大力推进法治,既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又能够保持全国的集中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和思想保证。要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推行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

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总之,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第四篇:关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制度决定社会性质,政治文明决定国家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于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做出的新的总结、新的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政治文明的发展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而且会影响乃至于决定它们的发展方向及进程。我们党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包括政治文明建设,三者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之中。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才能保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种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当家作主,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进一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要使我们的政治体制适应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又要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使我们党和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新问题,驾驭新形势;进而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认真贯彻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如此才能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社会领

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政治文明综合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制度成果。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全体人民普遍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都属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协调与规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突出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理论没有过时。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飞速发展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新进步,波澜壮阔的人民群众的新实践,都在呼唤和催生理论的发展和创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思想理论界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严谨负责的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正确方向。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关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现代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可有以下三个角度:一是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二是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三是政治文明更意味着政治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民主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依法执政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4.决策机制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下载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章创建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摘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在明确社会主体的基础上着力解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传承和交接、社会主义......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合集5篇)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

    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选合集]

    与时俱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10届法学专业何水常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大体上可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基本方面。与此相联系,人类文明也......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专题复习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专题复习教案 第1课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专题复习关键词及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我国的人......

    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党支部: 2007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决胜之年,是江宁城建“大拆迁、大建设”的关键之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教授 肖蔚云http:/// 2003-01-23 12:52:48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的含义。 (4)处理民族关系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