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小组成立助推全面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的战略部署,并且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推进改革合力,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全面落实改革目标任务”。这是中央第一次成立统筹全面改革的领导小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无疑会产生深远影响。
领导小组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是中国政治所特有的一种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它广泛存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活动中,如广为人所熟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外事领导小组、农业领导小组,等等。领导小组不属于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序列,不是一种制度化的组织,但事实上却在中国政治运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领导小组制度是现代科层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归口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科层体制需要政府根据职能性质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而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以部门为单位的“条条关系”。这种条条关系又与地方政府的“块块关系”交织在一起,从而造成了体制的“条块分割”特点。归口管理是指把政府工作按性质归类为财经口、文教口、政法口、农业口、外事口等不同的类别,国务院通过归口管理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归口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制度便是现代科层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的产物。在中国政治的运作过程中,领导小组制度对于实现归口管理和协调条块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意味着中央建立起最高层次的工作机制来负责对改革进行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改变了过去以归口管理方式推进各个领域改革的方式,显然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领导小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助推作用
根据中国政治和政府运作过程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将在两大方面助推改革向全面和纵深发展,一是破除部门利益阻碍,二是统筹和敦促改革落实。
破除部门利益阻碍。在“条块分割”体制下,政府部门作为利益主体出现,且具备追求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动机和资源,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由于部门利益作祟,在改革推进中很多部门不愿意调整和放弃自己的职权,有强烈的冲动去极力扩大本部门权力和谋取本部门利益,由此造成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是“部门利益个人化”。部门围绕利益的争夺对改革造成了很大障碍。以地方大部制改革为例,部门利益始终是决定大部制改革中部门设置的关键变量。大部制改革在各地的开展中充满了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各个部门都千方百计维护本部门利益,都用尽浑身解数来说明本部门的重要性,设法保留本部门不被合并或撤销。
另外,部门利益还导致了我国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法律化”倾向。由于我国行政法律法规基本上是由部门来起草的,部门往往利用自己在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中的特权和便利,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立法来维护、加强和扩大本部门的权力,减少和减弱本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部门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以部门利益取代国家利益,借强化管理之由,行谋取部门利益之实。这显然违背法治的统一精神,成为改革整体推进的最大障碍。总之,部门利益谋取集团利益,危害公共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破坏法治建设,削弱法律权威,违背法治精神;滋生寻租和腐败,破坏社会风气,等等。显然,部门利益的存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瓶颈和障碍。
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过去我们在各个领域的领导小组,在政府运作过程中发挥了有效的协调作用,对于克服部门利益给改革造成的阻碍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领导小组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改革全局,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显然有利于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有利于从源头上根除部门利益给改革设置的种种障碍。
统筹和敦促改革落实。“摸着石头过河”和“由点到面”的改革推进方式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经常采取“试点”的方法,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探索会被吸收到中央制定的政策中,然后在全国范围推广并上升为国家制度。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源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户的自发创造,村民自治源于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村民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村委会。这两个制度都是对中国农村改革和社会治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创新,是发挥基层自主探索和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上也是源于近年来基层群众自治深入开展、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实践经验。
目前,被学界称为“政府创新”的地方试点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各个政府层级、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并逐渐汇聚成中国特色的改革方式,成为观察中国政治的独特窗口。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由点到面”的改革锁定了中国的渐进改革之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改革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一。另外,这种放手地方试点探索,依靠地方经验推动整体制度变迁的改革方式,缺乏专门的机构去统筹规划和督促落实改革,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地方试点中充斥着很多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存在着很多“口号化”“盆景化”的改革,缺乏改革的长远战略眼光。虽然说改革需要经过“试错”,但如果改革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改革很有可能走不少弯路以及陷入不必要的拖延。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试点改革缺乏制度保障,容易走向失败以及陷入不必要的折腾。如有学者指出,基层政府的许多制度创新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困境。就是那些曾经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也有差不多1/3名存实亡了。由此可见,总体设计和统筹推进对于改革,特别是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尤为必要。
如果说过去的35年对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改革的目标与方向都需要从实践中探索和反复检验,那么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无疑意味着改革已经在诸多领域有了明晰的目标,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走向有了总体的战略规划。
中央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面改革,在改革中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作用,无疑有利于发挥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盘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推动改革向全面和纵深发展。此外,这种改革方式显然也能够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兵突进式改革,有利于减少“伪创新”和“假改革”等等。总之,领导小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所在。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二篇: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荐]
推进领导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面对目前教育改革已进入内涵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期,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争取取得决定性成果。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民主参与、先进文化、和谐校园,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师生。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推进领导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重构的课堂形态也渐渐清晰起来。国校长说,重构是指重构教与学的关系,重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前者涉及教学组织方式,后者涉及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对应着教法、学法和考法,实施了三个基本教学策略:“先学后教策略”、“画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策略”、“形成性检测矫正策略”。
提出并推行“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引入——自学——交流——展示——反馈——总结。构建“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目的是为了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模式,„六环节‟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本质特征是自主与交流,„自主‟指的是一要相信学生有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要把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作为教学的前提。„交流‟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每个人都只能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应当使学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因此交流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交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理解了不一定能够说出来,只有说出来才能达到深刻理解。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还可能把自己的困惑和错误理解暴露出来,理解是建立在困惑和错误理解澄清基础之上的。教师讲课,很难做到把学生之间的所有的困惑和错误理解都讲到了。一般的,这些问题在同伴之间能够得到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讲,再纠正。“课堂是交流的地方”,如果没有交流,学习就不能发生。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实施“六环节”教学基本模式不能只是理解为提高学习成绩。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在育人上,要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一次国校长听课,一个小组四个人的发言次数依次为12、10、7、4,其中发言12次的同学两次打断别人的发言,抢着说话。这样的情况就不正常。我们鼓励积极发言,但也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个学生以后到社会上,当了官,可能就是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说了算。所以,交流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如果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就是在培养奴才。
在教学中如何呈现知识,天津中学给出的答案是: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生活化、问题化、结构化的知识。从2010年开始,他们就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境和形成性检测题这四项内容,逐册逐课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些问题。“问题导学”、“目标导学”
:“思维导图既可以从整体的高度俯视各种知识间的关系,也可以从细节处展开联想,这是做几道题所不能比拟的,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作图过程对我们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煅炼是全面的,同时成功地画出思维导图还给我们带来兴奋和喜悦,使我们长时间沉浸于愉快的心境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的原因的分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这些有价值的历史思维都将被忽略。历史就成为了知识碎片的简单识记。我们的学生被培养成录音机、复印机。探索两类课程整合 天津中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许多交集之处,如果能加以整合,课程的育人功能会实现最大化。这种密切结合书本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就像是一座桥梁,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由理性转化为感性再升华为理性,也把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拧在一起,既发挥了接受式学习系统、高效地传承知识的优势,又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提高了实践能力,增强了生活中追寻真理的热情。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是黑板上种田,书本里插秧,对知识的理解是抽象的,往往以科学家、教师的认知替代了自己的建构。而在生态园实践中自觉的亲历实验,使学习变成了主动的意义建构。”他还引用了 陈树杰先生的一段话,进一步阐述了两类不同性质学习整合的必要性:“人们通过继承性学习,了解前人的优秀文化成果,掌握人类既有的人文和科学的系统知识;又通过探索、发现等实践性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方法等经验性知识。两种学习方式,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认知途径。”
第一,从课程的视角看,它代表了两类课程的融合,形成了完整的课程系统架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基本载体,生态园活动和实践考察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载体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搞好两类课程的实施,才能体现出完整的教育。第二,从学习方式视角看,它体现了两类学习方式的整合。课堂教学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态园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为发现式学习;生态考察活动中的学习则以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为主。如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学习方式,也就学会了学习。第三,从知识构建视角看,它代表了不同类型知识的整合,形成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系统的、抽象的学科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学习掌握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提高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主要学习和积累经验性的知识,使抽象的知识活化起来。学生形成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就学到了有用的真知识。
坚持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建设还一定要指向观念背后的教育行为,学校文化说到底就是怎么办学。
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学生,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教师,以此实现成功的人生;这,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教育三问”,即“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怎么做”:“教育是什么?——影响;教育为什么?——成长;教育怎样做?——服务。”
四个栏目:道德榜样——让善得到生长;学习标兵——让我们学会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故事;创造精英——让创造潜能得到激发;文体之星——让生活更美好健康。每一个栏目里都展示了许多学生的故事。
三大改革主题: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建设学习型组织。
操作范式:“三点预设” 开发教育资源,“四题递进”编制课程内容,“四条途径”保证课程实施,“五个阶段”完善实施环节,“六项举措”彰显育人价值等等。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确还是很有特色的,设计颇具匠心:办公楼围绕诠释办学核心价值观展开,教学楼则从学生的视角展示了学校的德育课程文化、学科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和美育课程文化,它把“虚”的文化通过形象手段呈现了出来,不断地浸润着每个师生的心灵。认真观览,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津中学改革的每一步,都得益于文化的引领。
第三篇: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公报摘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职 责
各级党委要履行对改革领导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级别应该高于原国家体改委,“体改委是设在政府的,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设立的,层级最高”。
公报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四项,“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对于“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两项职责,公报中特意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这表明,与其他中央领导小组相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加强调组织性。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具权威性,能够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展 望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表明中国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例如目前,众多国家部委都有改革任务,国家发改委是经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承担金融改革任务,财政部承担财政改革任务,“怎样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这就是顶层设计机构要解决的问题”。许耀桐说。
专家学者们同时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历经30余年改革,剩下的路上都是“硬骨头”。而且,领导小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超越利益格局,“怎样冲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这是关键”,许耀桐说。
揭 秘
原体改委副主任建议“搭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曾任原体改委副主任,参与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起草。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他曾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其中提出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要建立一个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层次的权威性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为此建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建议》中,高尚全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中央和国务院相关负责人组成。
他还建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财经小组合署办公,“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重要性不亚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因为它涉及的面更广泛、内容更深刻,要求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更强。考虑到中央新的财经领导小组刚刚成立,为了不增加新机构,建议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充实人员的办法,但全面深化改革的名称不能没有,因为财经包含不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改革”。
回顾
是否恢复“顶层设计” 8个月前“拿不准”
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提出建议,重建类似于原国家体改委性质的改革顶层设计机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是其中之一。
国家体改委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统领改革全局的机构,成立于1980年,在中南海办公,1982年起主任由国务院总理兼任。主要职能是理论创新,设计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利益,组织试点。当年,各部委所有改革方案都要送到体改委征求意见,经体改委协调后才能上报。
据统计,国家体改委主导了多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提出“商品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金融制度、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住房制度、投融资制度、土地制度等。
1998年机构改革,国家体改委被降格成“体改办”,退出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2003年3月并入国家发改委。
迟福林说,目前改革步入深水区,利益越发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但国家发改委主要推动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难以协调社会体制等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重建改革顶层设计机构再次成为热点议题之一。3月11日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有没有计划重组“国家体改委”这样的机构,对此,王峰回复了三个“拿不准”:已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基础上深化改革,需要各部门结合发展中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要不要再搞一个实体机构,拿不准;当前面临的改革,范围更加广泛、任务更加繁重,搞一个机构能否把所有改革都统筹起来,干得了干不了,没把握;这几年各领域改革都在有序推进,有的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了各领域高层次的协调和推进机构,效果不错。把这一套弃之不用,重新再搞一个机构,拿不准。
链接
中央部分“领导小组”
中央外事/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对国际形势和执行外交政策中的重大问题、外事管理工作调研,提出建议;承办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办公会议的会务工作,催办会议决定事项,承办外事协调工作;代党中央拟定和修订外事工作的某些全国性规定,审核重要外事规定;办理报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的有关重要外事问题的请示、报告;承办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
简介: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是党中央直属机构之一,负责对台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
简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央政治局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
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简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党的建设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贯彻党的中央委员会有关巡视工作的决议、决定;研究决定巡视工作和阶段计划、方案;听取巡视工作汇报;研究巡视成果的运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向党中央报告巡视工作情况;对巡视组进行管理和监督;研究处理巡视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领导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对农村、农业经济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第四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1小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第一,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因此,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建立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统筹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来看,需要尽快设立由中共中央或国务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查评估。
这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考虑到新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刚刚成立,为了不增加新机构,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充实人员的办法,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名称不能没有,因为财经领导小组的名称难以包含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筹推进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改革。
2小组职能编辑
职 责
各级党委要履行对改革领导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级别应该高于原国家体改委,“体改委是设在政府的,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设立的,层级最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四项,“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对于“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两项职责,公报中特意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这表明,与其他中央领导小组相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加强调组织性。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具权威性,能够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展 望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表明中国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国家发改委是经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承担金融改革任务,财政部承担财政改革任务,“怎样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这就是顶层设计机构要解决的问题”。许耀桐说。
专家学者们同时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历经30余年改革,剩下的路上都是“硬骨头”。而且,领导小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超越利益格局,“怎样冲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这是关键”,许耀桐说。
3解读编辑
亮点
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首提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指出,这是中共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应是此次全会公报最为突出的亮点。他说,这涉及到制度体系现代化和治国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也表示,一方面,治理强调的是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另一方面,治理还关涉渠道,过去多是单向的,从上到下,而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铺展。[3] 定位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
“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对于各界抱以期待的这一新设机构,有专家如是解读。
“这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以前统筹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承担,作为国务院一个职能机构,它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管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谢春涛说,但由于改革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一些方面受到局限。[3]
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公报一方面表现了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注意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包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呼应,也包括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等等。另外,各方面改革的重点是比较明确。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张立群认为,公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总目标表述非常清晰,而且呈体系。通过这样制度上的完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而且要使这样一些创造的成果更加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3]
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表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优势。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在全会公报当中,专门有一段篇幅来谈这个问题,其实是从几个角度怎么能够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公报提出了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组织结构,二是政府的职能,三是政府的管理方式,其实这三个维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构成政府治理的有机整体。[3]
关键 是否能超越现有利益格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认为,如果下一步改革按照现有的决定推进,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管道,必须有权威性,因为下一步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厉害,有关的障碍力量还是存在的,而且在有些改革领域,障碍力量的影响还不能低估。
因此,作为高层改革领导机构,怎样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怎样驾驭现在大的格局,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受到阻碍,就是因为不得不顾及现有利益格局,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未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成果
到2020年我国各方面制度更成熟定型
为期4天的会议在中国关键十字路口树立了里程碑,并揳下路标指引“向何处去”的新方向、新路径。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还有国防和军队的深化改革,均系统部署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提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3]
意义
成立领导小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的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至关重要,公报中提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改革,这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措施,这样一个措施使我们对改革更有信心。他认为,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同整个社会的期盼是一致的,也与此前分三步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4历次会议编辑
第一次会议 图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名单;审议通过了《中央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分工方案》;听取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展情况,研究了领导小组近期工作。[5]
第二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2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有7年时间。起跑决定后程。2014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审议通过了《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立法工作方面要求和任务的研究意见》、《关于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重大改革的汇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听取了关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6] 第三次会议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
习近平强调,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7]
第四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8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关于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会议还总结了改革工作,分析了改革形势,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中央企业负责同志肩负着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的使命,要强化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正确对待、积极支持这项改革。[8]
第五次会议 原标题: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强调 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督察关 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李克强张高丽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9月29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高度重视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严把改革督察关,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张高丽出席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9]
第六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抓紧抓好,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出席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10]
第七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2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和《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11]
[11]
第八次会议[12]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2月3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形成了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的好局面,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有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工作。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巩固改革良好势头,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结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
第九次会议[13]
201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落实今年改革任务的责任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及早部署,精心组织,提高改革方案质量,加大改革落实力度,深入开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真正解决问题。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
5小组成员编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4年1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据央视现场画面显示,参加会议的除了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和张高丽之外,在圆桌上就坐的还有:
马凯(政治局委员、副总理)
王沪宁(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延东(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刘奇葆(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许其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李建国(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排名第一的副委员长)汪洋(政治局委员、副总理)
孟建柱(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赵乐际(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栗战书(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杜青林(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排名第一的副主席)赵洪祝(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排名第一的副书记)王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郭声琨(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庆黎(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正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周小川(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银行行长)。与会人员还有: 徐绍史(发改委主任)袁贵仁(教育部部长)王志刚(科技部党组书记)苗圩(工信部部长)楼继伟(财政部部长)尹蔚民(人社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部长)周生贤(环保部部长)高虎城(商务部部长)李斌(卫计委主任)
黄树贤(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李玉赋(中纪委副书记)张军(中纪委副书记)陈文清(中纪委副书记)雒树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鹤(中央财办主任、发改委副主任)陈锡文(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村办主任)张毅(国资委主任)穆虹(发改委副主任)
潘盛洲(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等
6工作规则编辑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
专项小组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 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小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一,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因此,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建立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统筹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来看,需要尽快设立由中共中央或国务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督查评估。
这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考虑到新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刚刚成立,为了不增加新机构,可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充实人员的办法,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名称不能没有,因为财经领导小组的名称难以包含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统筹推进的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改革。
职 责:各级党委要履行对改革领导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级别应该高于原国家体改委,“体改委是设在政府的,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党中央设立的,层级最高”。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四项,“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对于“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两项职责,公报中特意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这表明,与其他中央领导小组相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加强调组织性。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具权威性,能够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展 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表明中国改革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领导小组成立后,可以改变原来经济体制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等各方面改革将统筹考虑,全面推进。
国家发改委是经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部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承担金融改革任务,财政部承担财政改革任务,“怎样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这就是顶层设计机构要解决的问题”。许耀桐说。
专家学者们同时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历经30余年改革,剩下的路上都是“硬骨头”。而且,领导小组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超越利益格局,“怎样冲破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这是关键”。
亮 点: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首提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指出,这是中共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应是此次全会公报最为突出的亮点。他说,这涉及到制度体系现代化和治国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也表示,一方面,治理强调的是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另一方面,治理还关涉渠道,过去多是单向的,从上到下,而治理既有从上到下,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铺展。
定 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
“可以说,这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牵头人’。”对于各界抱以期待的这一新设机构,有专家如是解读。“这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以前统筹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承担,作为国务院一个职能机构,它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管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谢春涛说,但由于改革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一些方面受到局限。
目 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公报一方面表现了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注意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包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呼应,也包括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等等。另外,各方面改革的重点是比较明确。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张立群认为,公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总目标表述非常清晰,而且呈体系。通过这样制度上的完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而且要使这样一些创造的成果更加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重 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表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让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优势。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挥作用。在全会公报当中,专门有一段篇幅来谈这个问题,其实是从几个角度怎么能够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公报提出了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组织结构,二是政府的职能,三是政府的管理方式,其实这三个维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构成政府治理的有机整体。
关 键:是否能超越现有利益格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认为,如果下一步改革按照现有的决定推进,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管道,必须有权威性,因为下一步遇到的困难会比较厉害,有关的障碍力量还是存在的,而且在有些改革领域,障碍力量的影响还不能低估。
因此,作为高层改革领导机构,怎样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怎样驾驭现在大的格局,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什么一些改革措施推出之后受到阻碍,就是因为不得不顾及现有利益格局,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未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成 果:到2020年我国各方面制度更成熟定型
为期4天的会议在中国关键十字路口树立了里程碑,并揳下路标指引“向何处去”的新方向、新路径。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还有国防和军队的深化改革,均系统部署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提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意 义:成立领导小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的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至关重要,公报中提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改革,这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措施,这样一个措施使我们对改革更有信心。他认为,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同整个社会的期盼是一致的,也与此前分三步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