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省政府决定召开今天这个大会,在全省政府系统动员部署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专项整治和全面建设工作,要求教育全体干部和公务人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努力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透明、清正廉洁行政和人民满意的政府,以确保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宝顺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银焕同志亲自带领省纪委、监委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调研组赴广州、深圳和湖南考察调研,指导协调制定有关文件。省政府在今年四月全体会议提出要求后,办公厅牵头有关部门认真调研、起草文件,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门研究部署。省政府各部门和一些市政府闻风而动,研究制定了本部门本地区整治和建设方案,在今天的大会上将有十五个厅局和两个市大会发言,向社会和人民作出郑重承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源于对党的宗旨和人民政府性质的正确把握,是关乎全省加快科学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全省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须深刻领会,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认真落实,务求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思想,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为民思想一脉相承。体现在政府施政理念和公务员从政理念上就是以民为根本,敬民如父母。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在工作中必须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政府一切决策管理工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轻重缓急的主要依据。“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否则终将被人民所抛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来为百姓谋利益,为人民服好务。以上宗旨、理念和要求,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和公务员的作风上。只有努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保证我们的事业常盛不衰。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法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的要求,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十六项纪律,要求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行为要依法予以行政处分。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经过十年努力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公务员是“奉法者”,是依法行政的主体,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风等,直接影响依法行政的效果。实施公务员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就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整治机关作风,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使广大公务员自觉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我省科学发展的需要。年初,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报告。“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立足于实现赶超和跨越式发展而提出来的,十分繁重艰巨。比如,“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达16,000亿元,是“十五”时期总量的近三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出全国预期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五”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79.1元,“十一五”末要达到15700元以上,高于全国预期13440元的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五”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4.3元,“十一五”末要达到4250元以上,高于全国预期4030元的平均水平,等等。与此同时,我们在加快发展中还必须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治理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十一五”期间,我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降低25%,比国家制订降低20%的指标高5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降低35%,比全国降低30%的指标高5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五年共降40%左右;等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组织实施,对全省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大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才能带领全省人民团结拼搏,努力奋斗,实现各项既定目标。
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是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展招商引资的迫切要求。今年三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决定,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会议。前不久,我省在上海举办的招商活动人气鼎盛,硕果累累。本月下旬,我省还要在香港举办比上海招商会规模、影响更大、成果更为丰硕的招商活动。可以说,我省已开始出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然而,如果不能相应整治优化全省投资发展环境,这边用九牛二虎之力去招商引资,那边一些干部却玩弄手中权力刁难投资者,用繁琐拖沓的手续搪塞投资者,甚至是四面八方向投资者伸手“割唐僧肉”,把外商打成“内伤”,那么,我省刚刚出现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就难以为继,甚至会中途夭折。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全球和我国各地区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发展环境尤其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日益成为决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了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从全省加快科学发展大局出发,我们一定要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创造一个有利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政务环境。
二、努力强化各级政府干部和公务员的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治事先治政,治政先治官,治官先治心。我今年四月初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指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是政务环境的核心,是有效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执行力的政府,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没有公信力的政府,是失去诚信、人民唾弃的政府;没有良好服务的政府,是不称职、不合格的政府。而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官念”的变化——即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提高并统一各级政府干部和公务员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我省干部思想状况,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要强化诚信意识。“人之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人性中最为基础和最为可贵的一个方面,也是实现人的社会性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是信用,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近一、二百年来,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广泛展开,就在于诚信的普遍建立。今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无法存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表率。社会诚信应从政府开始,以政府诚信为标竿。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讲诚信,就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社会诚信蔚然成风,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政府不讲诚信,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当前,我省在政府信用问题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造成不好影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行政决策草率,“朝令夕改”;合同意识不强,随意改变合同条款;不注重决策执行的连续性,“新官不买旧官帐”;招商引资当初作出了承诺,事后又不认真兑现;等等。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变。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树立和强化诚信意识,不仅将诚信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更要将诚信作为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对人民的承诺言出必行,行必见效;使广大公务员信守对社会作出的承诺,认真勤勉地履行职责。
要强化大局意识。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强化大局意识,最重要的是在认清大局的前提下,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地方和部门的工作置于全省、全国的工作大局中,找准自己的方位。强化大局意识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就认识大局而言,我们一些部门和干部不善于深入研究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不善于全面正确把握上级决策和文件的精神实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只是习惯于机械地理解执行上级的文件决定,习惯于简单地照搬条条本本,抠条文在行、找出路不行,管死的办法多、促活的办法少。就把握大局而言,我们一些部门和干部囿于本部门和小群体的利益,一事当前,先从个人和部门小集体的方便和利益出发,使本职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务出现“两张皮”。就服从大局而言,少数一些部门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困难的就躲,致使全省许多重大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许多正确的决策在执行中走样。就服务大局而言,一些干部只求自己不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是否有利于地区发展,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党委、政府心急似火,惟恐坐失机遇,贻误山西的发展,少数干部却在那里气定神闲,按部就班,踱着四方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大局意识强不强,是衡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作为领导干部,只有站到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的高度,才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推进工作;才能正确对待国家法令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自觉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才能善于把上级的要求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部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别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从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考虑和处理问题,自觉为全省大局服务。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要围绕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来谋划各自的工作,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思路来审视各自的工作,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整体部署出发来安排和推动各自的工作。
要强化服务意识。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所当然要用来为人民服务。各级政府干部和公务员在施政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始终把服务放到首位,自觉实践以民为根本、敬民如父母的从政理念,切实做到“常怀为民之心、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其次要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从单纯管制型政府的局限中走出来,将政府的职能不再简单定位于计划、组织和指挥经济社会活动,而是着眼于指引经济发展方向,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主体和全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第三要强化对外开放中的服务意识。国内外投资者来晋投资,是对山西建设发展的支持和促进,理应热情欢迎,主动做好服务工作。要对外来投资者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主动为投资者着想,及时排忧解难,在全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以真挚的感情和良好的服务吸引、留住客商。要坚持把为企业、为投资者竭诚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自觉将工作精力集中到为企业、投资者办实事、解决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
要强化效率意识。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围绕速度的竞争,谁赢得了速度,谁就走在前头,把握发展的先机和未来。美国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说:在新经济时代,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新经济与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之一是,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这番话表明,现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单纯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企业发展如此,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如此。适应这一形势,政府工作必须全面提速。
行政效率对促进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应成为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当前全国群雄并起、百舸争流、竞相加快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行政效率的提速尤为迫切。我在深圳工作的几年对这一点感受深刻。应当说,深圳所创造的高效政务环境,是构成深圳经济强大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深圳速度”曾经脍炙人口,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当年出自深圳蛇口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曾经传遍大江南北,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正是高速的行政效率推动深圳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农业社会跨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2001年,日本著名企业住友集团要到中国投资几十亿建一个光纤和预制棒的项目,这在我国是空白。住友花了几个月对中国各地、各大城市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决定把深圳和另一个城市作为投资办厂的候选城市。为了最终决定投资地,住友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是发出一份电传给深圳和另一个城市的市政府,开列20多个问题,希望尽快回复。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头天下午五点接到电传,市政府秘书长第一时间送给我,我一看这些问题牵涉到十多个部门,有海关、银行、外汇、经贸、国土规划、商检、公安等等,我马上下令通知这十多个部门各来一位熟悉业务的负责同志,由秘书长牵头开会,对这20多个问题必须在一个晚上全部研究解答清楚。第二天一上班,我的办公桌上就摆放上这份整理好的材料,我边审阅修改边由办公厅打印,九点钟就把电传发到东京住友集团的总部。而另外一个城市是十天以后才把答复寄给住友。第二件事是住友同时往这两个城市发出同等数量的货柜,以考察通关效率。货发出去之后,在深圳口岸海关,两个小时全部手续办结,而另一个城市则耗时一天半。还有一段小插曲,住友派员来深圳洽谈合作条件。另一城市知道了,竟派一位市领导带着几个人追到深圳。我和住友的人员在宾馆二楼谈,他们就在楼下等。我们和住友谈妥的条件,不料被他们知道了,他们按全部条件比深圳优惠一半以上的条件发文给住友总部作出承诺。深圳的分管领导和局长知道这一消息后非常着急,立即找我汇报,说:市长,我们再提高一些优惠条件吧,否则就竞争不到这个项目。我说,不着急,看看住友如何回应再说。说不着急是假,我几天没睡好觉。一直等不到住友回音,我带上几个局长专程飞往东京,只停留一天,与住友董事长、总裁等人足足谈了一天。住友总裁在会谈时说,你们知道了另一个竞争对手提供的条件优惠得多,为什么还不提出新条件?我回答说:该公司的创始人有一句家训和治企格言:不要轻易改变作出过的承诺,信守诺言比什么都重要。我非常赞赏这一家训和企业文化,我的人生和施政理念也如此。既然那些条件是我们双方商妥的,怎么能单方面改变呢?住友70多岁的董事长听了非常高兴,说,就凭市长这一点,还有我亲自作的两场考验,这一个项目就放在深圳了。正是在行政效率和诚信竞争上的胜出,深圳最终获得住友的青睐,一个投资几十亿元的高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深圳。同志们一定要认识到,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我省各级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决克服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的官僚主义习气,坐言起行,从我做起,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才能捕捉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和政务环境优化
关于开展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活动的主要措施和具体要求,已在省政府的《决定》里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势推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上来。当前,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全面认识和处理依法规范行政与高效优质行政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我们要坚决按照这一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力。从本质上讲,依法规范行政保障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行政法治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提高行政效率。因此,依法规范行政是高效优质行政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依法规范行政的初衷和目的在于高效优质行政,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开了这一出发点和目的,依法规范行政就失去了意义。如果片面强调依法规范行政,阻碍了政府效率的发挥,甚至窒息了政府体制的生机,那么这样的“依法行政”与其初衷就背道而驰了。
在实际工作中,既不允许以提高效率为理由,超越法律、法规的限制和职权范围行事,也不允许以依法行政为借口,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甚至刁难基层、企业和群众。要大力提高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质量,把是否有利于政府效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对那些已被实践证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条文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废止或修订。要坚决杜绝部门利益法定化的现象,防止一些单位和个人以依法行政为借口,通过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擅自增设行政许可(审批)的项目、条件、行政收费和年检等。今后这类文件必须经法制部门审核报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在相关媒体公布才能生效,各部门一律不得擅自下发这类文件。要充分利用法律的授权空间,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如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积极推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提高行政许可效率。
二要进一步深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省先后对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进行了多次清理,取消了一批项目,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太多,审批时间太长的问题;一些部门对没有利益只有服务管理的权限放得比较彻底,而对能给本部门和个人带来“好处”的审批事项仍抱住不放,或明放暗不放;一些已清理取消的审批事项并没有真正到位,被一些部门巧立名目变相审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也存在审批环节过多、程序繁杂的问题;该进政务大厅、服务窗口的报批事项,“只挂号不看病”,仍需交由各部门单位按老程序逐一审批,政务大厅、窗口办文徒有虚名,充其量只是一个审批公文的“收发室”;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效能,为此,必须继续深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的改革。
要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两大类进行严格的清理。凡具有国家法律、法规依据或国务院正式公布设定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予以保留,但要就下放管理层级及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时效等进行改革、完善。凡是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要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原则,再行梳理,确需保留的,要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审议,并按法定程序决定。并把保留下来的许可(审批)项目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集中清理完成后,要把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落实到位,对已取消的审批项目,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不准再进行审批或变相审批;对决定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事项,要按规定交由社团、行业组织或中介组织自律管理,并指导其制定操作规程,健全运行机制;对决定下放管理层级的项目,要真正放下去;严格规范备案、核准的范围和程序,对已经取消和下放的审批事项,不能以“备案”等名义搞变相审批和权力上收。要加强后续监管,认真分析研究取消审批后还需通过其他方式监管的事项,制定并落实后续监管的措施和办法,强化间接管理和事后监督。
三要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机关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首先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对与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政府要事前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充分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让广大群众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政府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省、市政府和省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所有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直接提供服务的部门都要具体完整地公开办事流程,详尽说明申报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或办理有关事项所需的材料和要求,提供热情周到的咨询和指导服务。行政机关应当在政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通过多种方式就办事职责、承办事项、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以及办事结果、办事纪律等向社会公开。已建立公共信息网站的,要在公共信息网站公示。
其次要认真落实首办负责制。大力加强和改进政务大厅及其它方式的“窗口式”办文工作。行政机关政务大厅或者服务窗口受理申报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办理事项的人员,必须热情接待、认真审查提交的有关材料。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并能够当场办结的,应当场办结,当场不能办结的,应告知办结时间。对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当场验明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告知申办者需补足的材料,并进行详细的指导和说明,一旦接下申办材料,就不能中途让企业和群众再次补送材料或退回办理,否则追究受理工作人员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项,也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首办负责制能否真正落实并取得实效,关键是有关部门单位要选调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到“窗口”办公,并赋予其相应的必要的职权;在首办岗位工作的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尽心尽力工作。所有在政务大厅和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都要实行挂牌服务,便于企业和群众监督。并要在政务大厅或窗口部门设立接受投诉、监督的部门或岗位。
三是要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行政机关所有向社会办理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它申报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情况特殊,比较复杂需超过办事时限的,要经上级领导批准并事先告知审批对象。凡没有正当理由超出法定或本部门承诺的办事时限的,必须依规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不作为责任。具备条件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实行超时默认制。行政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做出决定,一律视为同意。
四要完善行政责任体系,强化部门责任和岗位责任。要建立完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以及完成情况,列入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范围,作为对部门绩效的考核和行政监督的内容。无正当理由没有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部门领导应当承担行政责任。逐步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今后各级政府每年要根据部门的法定职责,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部门的工作目标任务,对政府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任务、使用财政资金、依法行政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各部门要将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对面向社会经常性履行管理服务职责的岗位试行“A、B角零缺位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注意将每个公务员承担的责任具体化、细化,清楚明确,使每个公务员都明确自己所处岗位的职责任务。
要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要建立健全分类分级考核制度,区分岗位职责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核;要突出量化考核的作用,建立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实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目前,在一些政府部门单位相当普遍存在行政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失时误事、不少工作制度形同虚设等现象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效能监察不到位,对各种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无人追究,政纪松驰,姑息放纵。因此,要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认真实行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在对广大公务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靠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政风的好转和政府形象的改善。
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各级政府行政监察机关内设立行政效能监察机构,专门负责对本级政府所属各部门的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等进行监察。行政监察机关受理行政效能投诉,必须做到有诉必查,查明必处;监察重点放在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发展国有、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综合管理、经济贸易、国土资源、城市建设、工商行政、产品质量管理等负责许可(审批)的行政部门和执法管理部门。要实行部门首长问责制。各级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对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原则、程序决策发生重大失误以及不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和内部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影响的行为,要采取责令限期整改、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辞职和建议免职的行政处理等方式,对行政首长施行问责;涉嫌违反政纪的,由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处理。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失时误事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违反法规政策规定,擅自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向投资者和企业伸手要好处等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定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
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部署落实。这次会议之后将印发《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决定》和《山西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全省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要认真按省政府《通知》要求,精心组织传达学习、动员部署、整改提高、建规立制等工作,尤其是要针对查找出来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改进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以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协调、强化监察、法制、审计、人事、财政等部门在优化政务环境中的作用。政府办公厅(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定期对优化政务环境的工作进行考评,促进此项工作深入开展。要整合行政监督资源,形成责任追究合力。建立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形成行政监督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由各级政府的监察部门牵头召集法制、审计、人事、财政等部门参加,及时交流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行政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建立法制、审计、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向监察部门抄送监督、审计报告和移送处理的制度。监察部门的行政处理决定应抄送人事部门和移送部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只有健全和加强了社会监督,才能使公务员不敢懈怠,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努力工作。
各级宣传、新闻部门单位要大力宣传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改进作风,优化政务环境的自觉性,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及时披露、抨击各种歪风和不良风气,加强舆论监督;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优化政务环境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参与、支持和监督优化政务环境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科学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全体公务员肩负着三晋人民的厚望和重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十一五”规划蓝图早日在三晋大地变成壮丽的现实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浅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浅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诸镇康
吴江市土地学会 邮编215200 论文摘要:本文粗浅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行论述,从解放思想重塑执政理念入手,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效能,完善制度的方面提出加强政府执行力的建议。关键词: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温家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前所未有的提到一个政府执行力的概念,什么是政府执行力?就是把人民的好想法变成行动,用政府的行动变成现实结果的力度。政府执行力产生政府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保证政府的执行力。在现代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保证其必须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才能实现政令畅通,实现管理目标,完成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的使命。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的标志,也是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能力的标志。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本文作粗浅的论述。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重塑执行理念
解放思想,推进创新发展。政府在执政理念中,作为决策主体,要创新发展机制;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主体,要以人为本,创优人民群众发展的坏境;作为监管市场经济主体,要实现全民创业,强市富民目标。政府围绕着这样的三个主体,政府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必须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举措,破除思想障碍。
一是要进一步克服“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
要克服政府“官本位”思想,关键处理好权益博弈,处理政府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解决“权大于法”的弊端,以及干部与群众关系颠倒错位的问题。与之相适应是政府机关干部职务疲劳、岗位疲劳、缺乏干事创业的锐气,由此带来的是违法违规失信于民。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破除“官本位”思想,克服政府机关中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懒作为等不良风气。1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执政为民”思想意识,“以人文本”服务大众的思想,简政放权创造优良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和政等环境。
二是进一步克服守旧思想束缚,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守旧思想束缚,表现在“准我干我才干”的“唯上”“唯书”的僵化思想;表现在“等、靠、要”的唯条件论调;表现在不思进取“守摊子”的思维定式,由此而带来政府政令的不畅和执行力的不力,如机械执行、被动执行、逃避执行、选择执行,由此而影响政府公信力。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出生产力,也出执行力,创新是执行的理想和最佳状态。要从执行力、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生命力的高度,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为立场,对民情民意民愿民求作忠实反映和回应。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创造性地把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指令贯彻到底,落实到位,惠及百姓。要对政府机关中对高成本低效率进行反思,改进政府机关思想作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行政效率、理性地引导行政实践、富有前瞻性地面向未来,优化行政职能和权力配置,实现良政和善政。
二、加强法制建设,增强执行透明
政府及部门要带头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全面履行职能,特别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加强行政立法,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责任机制,要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从法律上保证提高政府执行力。
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要坚持“职权法定”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中,核准和清理每项行政职权的依据、范围、执行主体、职能等,确保清权确权合法有效。二是建立政务公开目录和流程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程序。按照流程便捷化、行为规范化、过程人性化要求,将专项行政权利按类别编制成目录,成为公开政府信息的载体,人民群众办事指南,监督政府的依据,把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之下。三是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拓宽政府与人民群众互动的渠道。通过政务公开网站,政务公开专栏,电视阳光政务频道,手机短信,档案馆图书馆等途径,方便群众查阅政务信息,充分发挥网载体的作用。
三、完善政务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执行效能
要坚持高效便民,完善执政管理,创新政务新方式,要大力推行“一门受理,相关联办,现场审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和“集中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理,一次告知”的便民服务模式。公开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标准、程序时限、结果,以促进执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在自然环境灾害面前,政府加快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是完善执政手段的重要内容,中国97.9%的市级政府和92.8%的县级政府,都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对这些应急预案的响应,是考验各级政府执行力的重要方面,也最直接反应政府的执行效能,如何科学防控,使“大灾害小险情,灾害重损失轻”,得以实现。
鞍山“马上办”研究会提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从“马上就办”入手,作为重要突破口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它是鞍山人民政府提出的旨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值得各级政府推广。“马上就办”的内涵是“以民为本、快捷启动、通畅运转、满意结果”,具体说,人民利益至上,在第一时间地点作出回应启动快速、全程监督,保证结果最优化让人民满意,这其中包含时间、分工协作、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责任制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切实加强公务员的培训教育,着力创造公务员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以培养与人民的情感、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要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要深入学习现代经济管理和科技知识,提升市场经济条件下与时俱进发展的能力,要深入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树立服务大众的宗旨。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运行的专项制度,特别是两项制度:一是政府绩效 考核评价制度,评估政府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考核它所做工作量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企、公众的需求,要求政府树立成本意识,节约开支,少花钱多办事;从投入和产出看其效率。效益最终体现人民满意度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政府公平体现在团体与个人得到公平待遇,弱势弱体得到更多的服务。二是行政问责制,这是一种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的现行行政制度,是对有故意故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影响行政秩序和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6年初国务院将行政问责制列入政府议程,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完善配套措施,加大问责力度,从而使政府招执行力中抗令不行、有禁不止、歪曲执行、盲目执行、越位执行、虚假执行、错误执行等问题得到根除,政府执行力的隐患得到排除,政府的公信力真正得到人民群众 的满意。
参考文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政府执行力。湖南省效能建设办公室
2、马上就办,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有力“抓手”。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
3、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1.15
4、图书《政府执行力》。国家行政学院孙珂博士著
5、地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中国改革报2007.7.4
第三篇: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要论述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依法治国才是我们治国理政与长治久安的出路与归宿。
一、政府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联系
执行力概念最早由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他们认为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而政府公信力,即是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所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国政治生活中的痼疾。
(三)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主要体现在:公务接待、公务旅行、拖沓推诿现象较严重,效率低下。运用行政资源走后门、拉关系、投机钻营现象普遍。机构众多、人员臃肿。追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办公用品高档化。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产生行政成本积累现象。
(四)缺乏民主与法治精神。由于缺失民主与法治这两个“轮子”导致我国整个行政机构乃至行政体制改革举步维艰,也导致我国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急剧下降。没有民主、假民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产生了民众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并将进一步削弱政府合法性基础,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的表现在行政运行的各个方面,轻者表现为假执行或不执行和敌对情绪,重者甚至演化为暴力冲突,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效率和形象及社会安定。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足导致的社会动荡和进步停滞,古今中外皆有例可证。当前,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现都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运行不够公开透明,公众权益得不到保障落实,社会公平公正尚有欠缺,有的官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政行为和决策缺少法治化,一些政府
以,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对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让政府切实履行公共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努力提高政府及其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政府的宗旨和目标。
(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是建设和谐政民关系的需要。优良的政民关系是人民信任政府,政府服务人民的和谐政民关系,和谐的政民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和谐政民关系来源于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公共政策和社会管理行为得到人民信任,才能得到人民支持,得到人民支持才能形成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和谐的政民关系,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政府执行力的途径
结合我国实际和参考国外政府提升其执行力与公信力的做法,现阶段我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政策的合法、合理性和执行人员的素质、态度是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前提。地方政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职权和制定政策。其次,制定的政策要充分尊重民意和民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再次,政策的执行人员要具备耐
其次,推进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一方面要完善实体法,另一方面更要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实现政府工作程序法制化,通过行政程序实现行政公平。接着,就是通过执法责任制,责任考核制,提高政府执行力。
综上所述,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足,已严重影响到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推进依法治国步伐的推进。为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为了国家、民族现代化伟大目标和加快国家法制化步伐,全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已刻不容缓。
第四篇: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程度;就是要有效地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增强大局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区域之间差别较大,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镇党委要把握工作全局,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在政策执行上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确保政令畅通。当前,各部门都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土地管理、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法执纪。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各级政府要把科学民主
决策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要合理界定政府的决策权限,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实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各项决策都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意愿,都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
切实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正。政府有没有执行力和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要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
建立问责制度,开展绩效评估。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
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坚决反对虚报浮夸、急功近利,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要抓紧开展政府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
当前,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切实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依法行使权力,防止滥用权力,归根到底就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篇:加强干部作风 提高政府公信力
加强干部作风 提高政府公信力
对于如何治国理政,孔子曾经讲了三点:足食,足兵,得到百姓的信任。他的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至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政府公信力反映民主、服务、效率和法治的水准,是比“足食、足兵”更重要的力量。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取决于每一名干部点点滴滴的的作风上。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干部作风差,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
我们党一直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长治久安之道。远的有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等同志,近的的有杨善洲、张广秀等同志,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有名无名,他们都以自己过硬的政治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诠释着党的优良作风,树立起时代的标竿,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广大干部要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 锐意开拓进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增强公仆意识 坚持权为民用。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三是增强节俭意识 始终艰苦奋斗。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