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地方经济
发展经济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两个话题,其实不然,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可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纵观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十一届三中会以后经济重心的转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央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从各地发展状况来看,江、浙、广东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同样与
当地政府职能的积极快速转变相关联。
一、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近年以来,舒城县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围绕“工业富县”战略目标,以扶优壮强为重点,狠抓产业集群积聚、园区建设、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截止3月,全县规模工业123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7%。然而,作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如此经济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优环境调结构,靠科技谋发展,尤其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工业经济长足发展,仍是我们长久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舒城县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虽小有成就,但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规模小,档次低。
按照500万元产值的界定,全县规模企业123多家,其中,5千万------1亿元的13家,占10%稍多,亿元产值以上的14家,占11%稍多。不难看出,整体档次不高,规模不大,水平较低。123家规模企业更是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发展的拉力不强,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品牌少、品质低。
据技术监督部门统计的显示。舒城县123家规模企业,品牌不多,品质不高,拥有市级名牌产品10家,省级名牌产品3家,国家免检产品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余大多为外来加工或贴牌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较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本身的发展。
3、类型杂、骨干少。
从行业看,全县规模企业涉及羽绒羽球、食品粮食酿酒竹艺等农副产品加工、油脂淀粉、童车童床、建筑地产建材、塑料化工、纺织制衣、农机机械、印刷包装等10多个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中小企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缺少骨干企业。
4、管理方式落后,人员素质低下。
舒城县规模企业大多数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草根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一是管理方式落后,其中一部分企业名义上虽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其大多是自己任董事长,夫人为总经理,带有明显的“家族”模式;二是人员素质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总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层次,甚至少数的还是小学文化程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也很有限,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5、发展理念滞后,发展环境不优。
就县域经济来说,发展理念滞后是个普遍的问题。一是企业本身没有发展意识,大多企业仍是传统的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有的企业虽然有超前发展的先机,但没有超前发展的思想,有的企业具有扩规模上项目的条件,但却不愿做大做强,瞻前顾后。二是少数政府部门缺少发展现代经济的理念,尽管政府为促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但少数部门仍然跟不上发展经济的快节奏,在审批、核准、收费等一系列环节上仍然吃、拿、卡、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区域文明的象征。
所以,进一步转变政府(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职能,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域政府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层级位置,县域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县级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具有有限的知识和不完备的信息,不可能具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政府。公共管理哲学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才有关于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的职能范围有限,政府的责任也有限。政府责任有限也是因为公民只向政府让渡了有限的权力,公民在保留自身的自由与权利的同时,也相应地保留了自己的责任。所谓“人必自助,然后政府助之。”
基于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本地政府应着力完成如下四个“转变”,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
一是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
要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少微观多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政府,不可能是包揽一切的无限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些企业所
说的,不怕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怕政府闲不住的手,就是指政府的所为太多。所以要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少机构、宽职能”的理念。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实现精简与效能的统一。对交叉、重叠、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进行归并,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逐步按照大经贸、大流通、大文化、大农业、大部门等宽泛的思路进行机构
调整。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能少批的就少批,尽量把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实行审批制度向登记制度的过渡。让政府分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使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加强。
二是变管制政府为服务政府。
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掌权就是服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依据服务政府的管理理念,做到少收费多服务,少盖章多办事。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窗口办公、集中受理、阳光作业、限时服务、业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承诺承办人公开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服务环境;实行“一条龙”办证制、“一站式”收费制、收费明白卡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和重点项目、民营大户领导联系制。本县职权范围内的证照手续可当场办理,当场不能办理的限日办理完毕,必须到上级机关办理的,由主管机关代办。避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企业的检查、评比及收费可实行检查评比许可制和交费登示卡制;建立对政府部门的测评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为行政行为戴上“紧箍咒”,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就是“服务”二字。就是要以服务型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承当的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
当前,全国各地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以市场取向、公平公正、法规完备、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已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软件”,已成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以减费让利来增强招商引资的的吸引力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强化软环境建设,发挥优质服务的比较优势吸引资金、人才和项目权利。就好比:政府造好一池水,让各个市场主体去游泳。
三是变权力政府为法制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强化市场的监管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着力倡导重诺守信的良好商业氛围;建立投资者服务中心、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加强规划发展、法律咨询、社会保障?9eseea1e53@5gq!ec5du5bc頏e5dc6。
设置禁涉“雷区”,改善法制环境。对扰乱重点项目建设,乱收费、乱检查、不履行承诺、吃拿卡要和环境评议不佳等情况,可出台“事不过三”的责任追究制。如对吃拿卡要行为,发现一次,当事人下岗,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向企业赔礼道歉,写出检讨;发现两次,对分管领导予以免职,对主要领导实行戒勉;发现三次,对主要领导予以免职,调离原单位。
现代政府是典型的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威其实并不在于权力的张扬和炫耀,而在于这种权威是建构在权力制约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掌控力、执行力和影响力。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限政府,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以及掌控力实际上又是无限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这种改革理念的具体指向。把管理型政府置换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
应该看到,舒城县近几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不仅综合实力在全省考评中有所攀升,财政收入、人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较大突破。然而,就全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来说,舒城的发展速度还应该再快一点。虽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是关键所在。只有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才可以实现经济的真正发展。这一点已被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发达地区发展的经历所证明。
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地方经济
第二篇:政府职能转变
对南京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不仅使原来高度集中僵化的经济体制格局发生了明显的甚至带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至关重要。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重大变革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干预企业的现状还没有完全改观。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虽然多数得到了落实,但普遍到位不足,众多的政府主管部门仍然在或明或暗地侵犯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翻牌公司继续掌握企业的经营权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而通过项目审批,能源、运输和重要物资的分配,以及人事任命等方面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干预,将政府部门的意志强加给企业的现象仍没有清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企业,企业管社会”的局面改变不大,企业的社会负担仍然较重。
其次,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不规范。这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政府的职能不规范,不该管的事仍在管,该管的没有管好,政府效率仍较低;政府的权力不规范,如前所说仍在干预企业的自主权;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不规范。目前,我国政府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如社会就业、企业破产等。不必要的责任义务过多,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影响了政府的效率。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还不尽人意。行政机构臃肿膨胀是目前转变政府职能的一大疾患,并引发了管理效率低下、行政经费高涨、行政职能交叉、行政指令紊乱等现象,还造成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行政干预过多等结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建立新体制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行政机构臃肿和膨胀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严重阻碍。
因此,从目前状况来看,中国要使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而南京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二、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高度重视,在新一轮转型发展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背景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建设依法治理、务实勤政、运转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取得了积极成效。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大力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本着突出重点、上下衔接、因地制宜、平稳推进的原则,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突出建设责任政府的目标,明确政府各部门促进科学发展的责任,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及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要求,整合职能相近部门,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本次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26个,实际减少9个局级机构,增设了市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府部门由原来的42个减少到38个,同时还积极推进区县政府机构、镇街机构改革。
二是着力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按照机构改革后重新确定的职能,调整确认权力事项,对市政府部门的2899项行政权力、区县政府及其部门的1.4万项行政权力,逐项进行了主体、事项、流程的确认及转移行使,重新编制外部流程、内部流程,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经过清理,市级权力事项减少为2113 项,减少27%。进一步完善了网上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及时清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机构改革后,南京市根据国家、省要求,在市区两级开展文件清理。纳入市级清理的规章97件、规范性文件407件。经清理废止111件,占文件总数的22%;修改95件,占保留文件总数的24%,清理结果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向社会正式公布。
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在民生重点领域推行各项积极有效的政策,着力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如,继续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放宽市民创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核准、投资者出资方式和经营场所限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保总量增长10%以上;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国家和省政策的对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按计划开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租赁房和人才公寓。
五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通过网络、媒体公开。2010年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61场,市政府网站发布信息69241条,市政府部门发布信息11803条,区县政府发布信息4966条。年终政府工作接受服务对象的大检阅和监督,市政府质监、药监、住建委等10个重点部门工作向服务对象述职,人民群众走进电视台直播现场,与重点工作部门面对面交流。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行政效率,政府还与媒体联动开辟多个节目、专栏,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
六是着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2010年8月,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后,南京市研究制订《南京市法治政府建设四年行动计划》,计划以2014年承办第二届青奥会为时间节点,用四年时间,把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注重依法行政考核,每年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对市级机关和区县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修改,不断创新考核方式,调整考核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在制度建设上,我们坚持立法服务发展的导向,坚持突出实现民意充分博弈,探索实施开放式、多元化的政府立法机制。在文件管理方面,以健全完善文件管理制度体系为重点,起草了《南京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南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工作方案》制定了文件审查备案工作规范,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化创优活动,突出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探索制定《南京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定》和《南京市行政执法协管人员管理办法》,推进市和区县两级政府建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体系。在行政复议创新方面,南京市正积极启动集中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筹建工作。
三、南京市转变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多年来,南京市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对转变政府职能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二是部门职能交叉产生矛盾。南京市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在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管理轻服务、政务公开缺乏力度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甚至比较突出,也说明科学划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在实践中显得犹为重要。
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府与社会管理的协调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无法脱离某些原本应由社会自主管理的领域,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
四是旧的管理模式未摆脱。由于传统行政体制的惯性运作,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的领域不能进行科学明确的规范,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领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职能转变的效果。
五是政府部门权力配置不尽合理。政府职能履行需要制度体系、财力资源、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等权力结构合理配置的支撑。当前,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因此以优化权力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推进与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确立财政分权和公共产品分层供给的制度框架十分必要。
面对这些问题,南京从其实际出发,借鉴外地经验,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多年来,南京市以依法行政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南京市法治政府四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一阶段要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固化已有机构改革的成果,进一步理顺行政职能,完善配套制度建设,整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
第三篇:政府职能转变
约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客观因素。一是乡镇苏木债务沉重,财政困难。乡镇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乡镇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改革后,随着乡镇的合并,债务问题进一步凸显,少则几_t万,多则几百万,有的甚至达到上千万。农业税取消后,从现有苏木乡镇实际和地方财力来看。苏木乡镇的正常运转已经有不少困难,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债务。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苏木乡镇行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二是部分县乡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机构改革后.由于乡镇撤并,科级干部重新安置和一般干部分流,乡镇苏术普遍存在着行政空编缺岗问题,有的地方只能用事业单位的人员顶岗。另外,一些民族苏木乡镇民族十部缺乏,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与行政缺编相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更加严重。由于在改革中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改革中竞聘到别的岗位,有些享受政策提前离岗,而专业服务单位又受到编制和经费的限制.无法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各地普遍反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甚至出现“懂行不在岗、在岗不懂行”现象.技术服务出现断层。几点对策与建议壤黪蔫菱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职能关系。目前有关乡镇苏木政府的职能界定已经明确,机构设置也基本合理。要真正落实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理顺职能关系,优化乡镇苏术政府的行政生态环境。要切实理Ⅲ页乡镇苏木与旗县的关系.科学界定和明确乡镇苏木的权利和责任、事权和财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条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乡镇苏木政府组织的自主性:要加快县级政府改革,推动县级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改变县级政府工作方式,切实按照法规明确的上下职责推进各项工作,保障苏木乡镇依法履行职能:要支持和推动农村牧区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扶持农牧民经济合作类组织、社会服务类组织的发展,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为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移创造条件。
2、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改革后的新形势,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作风.尽快实现乡镇职能方式由指令型向指导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行政推动型向引导示范型、由指挥型向协调型转变。各地应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从制度上减少办事程序和环节,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为农牧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消灭服务盲区。
3、加大对苏木乡镇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化解苏木乡镇债务,保障基层工作正常运行。一定的财政能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乡镇苏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应根据“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财权与事权相对应”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县乡财税管理体制.提高乡镇苏木政府的财政能力;要根据改革后乡镇苏木行政范围扩大、工作量加大和经费支出大幅度增加、办公生活条件差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测算核定苏木乡镇财政需求,加大对苏木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保障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债务问题久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苏木乡镇债务的逐步有序化解。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要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旗县政府机关及乡镇政府机关人员.尽快解决因乡镇改革人员向旗县流动而造成的乡镇空编、旗县超编的问题,解决部分乡镇政府缺员的问题。在基层干部队伍的配置上要特别重视补充民族干部,以解决民族干部缺乏带来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苏木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转变观念、明确职责、提高技能、掌握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另外,要尽快补充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事业单位.以改善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口
1、旗县乡镇苏木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差
由于兴安盟经济发展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虽有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撑,但只能保证低水平运转,保了人员工资,却没有钱办事,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转移支付运作,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2、机构改革人员分流难
乡镇苏木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成为第一大难事。其一因兴安盟经济欠发达,观念陈旧,分流人员很难找到出路,又不能简单推出去不管,因此势必造成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这更加剧了财政困难;其二是正是因为财政困难,对分流人员无法进行一次性补偿,使被分流人员不愿意走,人名长期挂在花名册上,拿着补助金,形成了慢性不治综合症。
3、乡村集体债务化解难
虽然近年来各地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而大多数债务成为呆死账,不靠外力无以化解。债务问题又是困扰各级干部群众的一大难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4、教育布局调整进展缓慢
兴安盟有些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困难,基础建设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撤校并点的进程。已经撤并的学校,由于都地处偏远,形成国有资产变现难,许多地区因缺少制度制约,造成了资产流失。
5、国有农牧场改革相对滞后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有农牧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也因此欠下了历史债务。目前的农牧场仍然承担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蹒跚,如不加快改革势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之:
第四篇: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还在管着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这些问题导致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限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其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规范审批权和审批行为,有助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促使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在维护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第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有力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从而实现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从而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
第五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通知,再次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铁路工程及设备报废审批等被取消。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四次削减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下马服务”,就是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在加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上半年,在李克强5月13日主持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别宣布取消和下发了133项和32项行政审批。
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而服务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善于“下马”干实事。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调研经济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时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然,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加速“简政放权”,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是积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一记重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从新一届政府4次削减行政审批来看,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以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