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聂月岩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系、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研究所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阐述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他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特别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同志针对“文化大革命”暴露出来的党和国家一些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不仅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而且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总的目的。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特别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更好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针对在政治体制改革目标问题上党内外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
第二,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只有坚持这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包括党内也有极少数人,总是指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起步”,“还没有到位”。极个别人主张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到位”的标准就是在中国实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主张搞“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特别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坚定性和连续性。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不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更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能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又能实现集中统一,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针对我国原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弊端,强调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取得了令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重要贡献。胡锦涛这一重要观点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是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述,内容丰富、内涵深邃。他还阐述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等一系列的重要思想。总之,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篇: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成功与失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探索,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是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方向对了,路子对了,改革就会更容易,就会少一些阻力。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有哪些,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政治方向。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方向
一、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与不足
回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光是经济方面有成就是不行的。所以,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政治发展有两个途径,一是革命,二是改革。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下,改革当然是最佳选择了。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极其重要的任务,所以在执行时需谨慎行事。相比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该会显得有些困难,这三十几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有失败。
1、党政关系逐步理顺,共产党执政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邓小平就指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所以,我国把党政分开,理顺党政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去那种党政不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正在得到逐步改革,新型的权力关系正在建立,共产党的执政体系日趋完善和成熟。
2、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主体的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上,形成了一系列制度规范,使人大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不断完善,此外,更多的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实现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政策。经过30年的发展,这一基本制度重新焕发了青春。不仅进一步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有公民民主权利、选举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改革有一定成绩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缺陷和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关系到政治体制的完善、民主制度的建立 ,而且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行政垄断、政府职能错位、反腐制度建设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将来的改革中要完善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条明朗的道路,只要沿着正确的方向,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二、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尤其是经济改革,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所以,其他改革也必须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以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保障,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重要保障。想要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走自己的路,今后也必然从中国自身的民意、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外,我们可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世界上就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是要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是不是得到巩固和提高,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是不是得到保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是在有序扩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不是在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不是在不断发展。只有正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了以上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三、正确的政治方向
2003年2月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机制;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丰富实践、借鉴外国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原则。在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上可以看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如果不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改革就会误入歧途,影响国家根本。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终于开辟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的独一无二的道路,我们没有照搬西方各种制度,而是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这条道路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再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要坚持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按照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领导、组织、支持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国家就不会散,就会凝聚起来,团结一致致力于国家建设。
3、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随着整个改革发展进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型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行业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完善“十二五”规划,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柳斌杰在总署党组中心组第十一次理论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杨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
第三篇: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文,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公报以后,一些人在会前高度期盼的政治体制改革有落差的情况下,文章言简意赅,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和澄清,文中明确了“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回顾了过去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未停歇,而是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推进,并取得了瞩目成就;反击了一些国外媒体指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轮调,再一次提出了邓小平说过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衡量标准;强调了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四个坚持”,特别强调西方模式不可在中国复制,改革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更不能华而不实、空喊口号,坚定了循序渐进走自己的路的决心。
这些重大观点的提出和强调,显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能达到的,而且发表在文章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的显要位置,也表明这篇文章既是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文章,更是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政治体制改革定方向、定基调的作用号角文章,显示了其不一般的政治意义。大有对外界、对人们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进行正本清源,因此有网民根据人民日报的以往做法,把“郑青原”理解为“正本清源”的意思,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有道理。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这条道路,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探索,积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经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重大意义。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早在1979年,我们党就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后一直强调,我们实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始终随着人民政治参与
积极性的提高不断深化,始终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主题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了党和国家活力,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回顾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不难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围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从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到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到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到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汇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大潮,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我们实行的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
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既能广泛发扬民主,又能实现高度集中;既能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又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关键时刻、重大时节,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催生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使我们能够昂然战胜自然风险的挑战、经济危机的冲击、政治**的考验,使我们能够圆满组织、成功举办各种重大国际活动,在中华大地创造奇迹。
对于这一点,即使是一些西方学者也不否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成果,为人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提供了重要经验。那种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看法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是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和弊端,依然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和长期坚持这些来自实践、符合规律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而不能背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深刻总结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尊重国情、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搞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鼎立那一套。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搞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我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有秩序、有步骤地展开,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更不能华而不实、空喊口号。
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的真理,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壮大发展的指南。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四篇: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感
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有感
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细读全文,不禁拍案称好。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某些方面束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政治体制中不适应或者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的部分实行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盲目求快,或者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方式、制度,不能忘本,不能丢弃原则。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可靠保证。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就不能赢得民主;脱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就会得而复失。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我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建立起来的,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道路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又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政治体制中的各种弊端,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要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一切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作为我国政治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探索出的既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西方一些国家和团体试图动摇我国政治体制的阴谋从没间断,面对这些,我们必须坚持原则,把握方向,团结一心,排除一切外来干扰和阻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不仅需要我党内部的全体同志一齐努力,也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现阶段我们面临着外界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困扰,但是我们要坚信,只有依靠党,依靠人民,依靠我们自己才能完成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形成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全国一盘棋、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这股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五篇: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论文题目:浅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权利监督机制不很完善、地域民主法治发展不平衡诸多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索了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总结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
关 键 词:改革、问题、原因、成就
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体制。但是,我们依然要意识到,我国的政治体制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现存问题分析
经过我国共产党多年的努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应看到,相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仍然是一种适应性改革,主要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有选择地推进。总地说,我国还存在着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制度的滞后性的根本矛盾。其主要问题有:
(一)政治体制改革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决不能仅仅依靠拍脑袋的主观臆断进行,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经济进步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仍然要严格分析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社会运行的客观要求,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我国政治体制面临着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组织结构不科学、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不明确的问题,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任重道远。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很完善。具体地说就是权力监督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自下而上的上行监督却相对困难。共产党作为代表绝大多数劳动者利益的执
政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共产党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完善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保证公民的正当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目前,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功能的发挥不足,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民主监督仍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民主监督组织行使职权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使得民主监督组织缺乏权威和效力。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面临地域民主法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地方政府是投资环境的改善者、监管者,其职能倾向于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政府必须利用行政手段培育市场经济。这种倾向于管理性、管制性的政府职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干预经济的自由发展。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强政治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症下药,这就亟须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我们要看到我国传统封建主义思想存在一定的惯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背负着沉重的封建主义的包袱,并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虽然新我国建立之初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却仍然在我们的现实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家长制、一言堂的封建主义残余与民主是格格不入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思想残毒。
(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政治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以及作为上层建筑核心部分的政治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调整,为生产力和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我国作为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双转轨的国家,不改革就不能促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如果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只能在外围进行的情况。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最高原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无可辩驳地具有发展自身的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社会发展是人的自觉活动,离开了人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任何发展活动存在。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理所当然要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来源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原则
首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我国共产党领导的条件下进行。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在我国离开了我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党的使命是带领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翁权利,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政党制度、行政体制、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党发挥着领导者、推动者的作用。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治稳定与政治改革发展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政治稳定是政治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前提。邓小平曾多次提到:“我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政权不稳,不但经济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甚至会失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因此,在把握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不能把政治稳定条件当成目标,应当是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现政权更好地发展而稳定。
再次,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国际国内形势较为复杂。在国际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全球化在经济上、文化上的冲击。在国内,我国社会也面临着从计划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型。面临复杂的形势,有时单纯的未经实践检验的好的理念未必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践经验,决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我国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全面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不仅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令世人瞩目,而且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与形式。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和制度载体,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坚持改革,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活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显著提高。作为执政的我国共产党,其自身的建设不仅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至关重要,而且构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我国共产党在增强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三)行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行政体制的调整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行政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求的提高,行政体制的改革更是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大力转变政府职能,政府逐步退出了诸多竞争性领域,经济管理部门也把职能转向宏观调控。同时,政府为了强化市场监管,稳定社会秩序,推进公共服务,在裁撤一部分机构的同时,强化和新增了一部分机构。在改革机构,整合行政管理资源的基础上,责任政府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效,行政问责制逐步被纳入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为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增强其责任意识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四)公共权力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实现运转高效。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结构应当
适应和服务、服从于功能,公共权力的功能需要结构作为载体承载和履行。公共权力运行的效果取决于结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和合理。公共权力结构直接制约公共权力运行是否合法、规范和高效。当今我国公共权力结构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保证国家机构及其他各种组织都能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经过改革和调整,现在的权力结构已经日趋合理,主要表现为 :在党的内部关系上,健全了党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国家和党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为反腐败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 ;重新调整了派驻各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体制和编制等。
(五)各种政治关系得到调整,社会和谐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各种政治关系的调整,整合催生出整个政治系统的最大合力,消除各种威胁政治体系存续发展的消极因素。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对于政治关系格局的调整无疑是体现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大推动和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
(一)改革目标的明确性与推动改革的坚定性相统一。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优越性,而不是为了改变甚至是颠覆重建现有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规律,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到不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的体制、机制的束缚,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因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明确了这一点,就会在实践中牢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二)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丰富性与政治体制改革措施的灵活性相统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对象和问题领域,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从民主体制机制,到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再到利益关系调整机制,政治体制改革涵盖了整个政治体系存续运行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一些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将改革简化为针对特定问题的做法相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不仅很好地体现出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动力在于解决关系国计民
生的各类实际问题,而且还因为不局限于特定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受到时效性限制的内容,被赋予了更为持久的合理性,因而也更有可能得到来自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三)政治体制改革布局的系统性与政治体制改革方式的渐进性相统一。与改革内容的丰富性紧密相关,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相关性,这就要求改革的领导者必须时刻清醒地注意到,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待政治体制改革,处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重要性序列上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规划,根据实践中总结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遵循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勾画出改革的总体路线图。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把握住了党和国家领导干部制度改革这一基本切入点,继而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恢复和发展既有的主要政治制度方面,进而全面铺开、深入推进,这使得每一阶段的改革都能够把握重点,合理分配改革资源,缓解改革中必然出现的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体系的压力。政治体制改革所针对的原有体制弊端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新政治体制的探索和重构离不开艰难的探索,因此稳妥渐进的改革步伐,是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唯一选择。及时解决政治体制改革每一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政治体制改革造成的冲击超出当时社会和政治体系的承受能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可能成为一项长久的事业,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米鹤都.中共十三大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J].炎黄春秋,2012(06).[2]文正邦,文培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J].政治发展研究,2012(01).[3] 石国亮.回声与超越:政治体制改革中推进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行政论坛,2011(01).[4]包心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J].廉政文化研究,2012(03).[5] 李冷.“面子”文化、舆论监督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途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02).[6] 李立华,陶维兵.近二十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学习与实践,2012(06).[7] 吴迪,韩跃民.论新形势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