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效果不佳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 要] 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甚至是受到排斥、冷落。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主体自身的问题,以及教学载体的缺陷等。只有深入分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才能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环境人文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开展整风运动以纯洁党性。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其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建国后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能主动学习、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西南财经大学“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中显示,对“两课”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占受调查人数的37%,对部分课程感兴趣的占52%,而感兴趣的仅占11%。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当然,只有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形势,认清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1.西方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其核心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反对个性的扼杀,以及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西方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服务的目的,在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意识形态因素,这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已经不再具有只接受一种思想、一种主义的自我封闭性,他们开始在生活中选择自己的信仰,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2.社会政治冷淡感的扩大化
在现代世界,物质的丰裕导致了精神的贫乏,自幼的泛滥导致了对自由的恐怖。处于现代社会的人虽然分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但是个人与总体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工作上的联系,而个人对于总体的机构的了解少之又少。大众传媒将焦点转移到一些非政治性的对象上,向大众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容易被自然接受的“柔性的”娱乐。这种社会政治冷淡感在大学生当中的表现是,他们更多地愿意谈论“周杰伦”而不是“萨科奇”。
3.中国的一些现实问题使得大学生对政治信心不足
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贫富差
距的扩大、三农问题、腐败现象的蔓延、豆腐渣工程、部分人由于道德沦丧而实施的恶劣的犯罪行为等等。这些社会现实问题使一些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一些胸怀祖国和人民的优秀人才却很难施展才华,甚至被排斥到社会的边缘。这致使部分学生不愿谈政治、不敢参与政治。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成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育主体工作方式的缺陷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承担着较重的工作任务,师资力量不强、学历层次较之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相对薄弱。因此,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1.未理顺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一般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教学,很少采用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其他形式。在实践中,教育主体很难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和实质之间的关系, 选题单一或不当,导致了内容的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矛盾突出、对比强烈。这种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人为割裂,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在整个综合性大学或专业性大学当中地位偏低,带有自卑情绪,因此不利于教学的改进。相当多的教师还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讲授方法。这些都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枯燥、乏味,使大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载体面临的挑战和自身的僵化
教学载体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本身,包括课程的吸引力、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设计等。
1.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小
课程的吸引力源于课程自身内容的丰富程度、体系的完整程度、理论构建的合理程度。随着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利己主义思潮的涌入,“有用无用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大部分学生认为必须在本科阶段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取得足够多的资格证书才能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专业课而言,其课程的吸引力和课程的内容充实度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质与量之间还未能合理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定的量就不可能催生质的提高,达不到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就是‘无效量’。”
2.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
应将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纳入到一个体系中进行合理的构建。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纵向体系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和累进,并没有深化其理论的精髓、丰富其范围和内容。学生因教材内容未能体现递进性,淡化了学习兴趣。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横向体系构建没有合理划分各自的内容,没有理清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着力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也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案对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阐释。
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深层次的,那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效果不佳的措施也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一)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应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特点,完善教学专题,精选、优化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要吸取各种优秀思想,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1)形势政策课教育。形势政策课要关注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思想、观念,在大学生中具有相当的感兴趣度和关注热情。同时,采用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撰写论文、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等多样化形式。
(2)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的现代社会里,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也应当构建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现实生活正是思想品德的生长点和作用点,脱离现实性而空谈理想性,只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成为空中楼阁。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手段的创新
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着力点在于:把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
(1)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发挥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聪明才智,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继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教师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2)团队教学。团队里除了有主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讲授外,还安排有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教师和助教,分别承担课程规划设计和组织、课堂管理、课堂协助管理等任务。“以团队的方式组织教学管理,减少了每个教师备课的讲数,提高了每一讲的含金量。”
(3)打造“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有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
2.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开展的地点可分为: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向学生党团、社团延伸,介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主动向学生党团、社团、向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利用传统革命传统纪念日、重大政治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学生乐于参与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网络主页大赛等等主题教育,拉近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中鲜活、生动起来。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社区服务是一项传统的社会实践方式。学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或参加一些服务项目,能够切实体验现实生活,从而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分析相关的问题,锻炼自己的归纳、整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转型
1.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为自己定位,成为强者,体现自
己的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考的主要问题。他们的切身利益主要是如何使自己成长、成才,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他们特别关注就业去向,把主要精力用于有利就业的专业课学习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要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让他们感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自己有好处、有帮助、有作用,对提高思想觉悟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有实际意义。
2.理论知识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思想实际
在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在精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维、思考、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切身利益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为了联系实际而忽略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脱离教材的内容,或对理论观点讲述不深不透,或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或东拉西扯大讲趣闻逸事,而要对基础理论知识突出重点地精讲,努力让学生信服。二是联系实际不能生拉硬套,牵强附会,要做到自然贴切,合情合理,真切感人,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从内心感到真实可信,使他们在思想上真正有所收益。
3.树立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的思想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敞开思想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教师联系学生成长成才等切身利益是否得到学生认同和使学生受到启迪,只有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从而能够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内容,更加贴切地联系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侯德芳,周华虎,西南财经大学“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J].财经
科学.2002
[2] 于铭松,冲突与融合:儒家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4)
[3] 芦小兵,汪幼琴,张莉.西方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A].中山大学学报
论丛.2000
[4] [日]加藤节.政治与人[M].唐士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7.[5]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与量[N].光明日报.2006-1-8.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学生上学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它的许多不足之处也被暴露了出来。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不足 对策
随着国家对公民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结合实际,从而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过行政手段造势,一般都是形式主义,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高。随着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高校教师也开始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也逐渐意识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重新设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对一个国家公民的思想造成积极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通常反映了这个人的需要。前些年,分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教育方式,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并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它不能有效地将客观需要与主观要求结合在一起,且没有应用到实践中去。而高校是学生通向社会的阶梯,此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应重视学生的要求,也应重视学生的需求,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与考察。只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具有导向性,才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才有利于熏陶和启迪教育客体拥有比较科学的思想以及优良的品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般都比较生硬、简单,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一定要多样化,一改过去强迫性的教学方式,站在让教育者和学习者产生共鸣的高度,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环境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政治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在此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工作对象以及新的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政治体制、道德观念、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随之改革,而且一定要与上述的体制相对应。这就使得在教育对象方面,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1)不知道怎样使得人们冲破传统的束缚,确定主体意识;(2)不知道怎样激发进入市场的独立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3)不知道怎样让人们快速适应行为、思维等方式的变化。
(三)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不断变化
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提高,致使他们比较重视自己的利益;第二,现在大学生的实用意识以及趋利倾向比较严重;第三,现在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浅薄、诚信缺失。现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变化直接体现出了学生的道德情况不容乐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一定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个人道德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该人行为和思想的善恶,以及荣辱观等,而法律和道德是相互渗透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充分地体现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它有利于提高人们在道德方面的责任感,而且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判断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比较少、自治能力比较弱,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法律法规、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一定要在大学课堂上积极发挥政治普及作用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地方,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结合新要求、新形势,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发挥政治普及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而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法律知识。
(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明的校园活动,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办相关的法律网站等。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加强典型事例教学,以增强大学生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四、总结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相关部门以及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理念,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而努力学习。
第三篇: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运用“五小”教育方法 强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县公安消防大队因地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机动灵活的“五小”载体,确保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开辟“小课堂”。以部门、大(中)队、班为单位,层层分化,开辟教育“小课堂”,充分调动各层级教育主动权,实现“同频共振”。牢固树立“现场即课堂”理念,采用“辩论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法,把授课与讨论相结合,不断活跃“小课堂”气氛,有效缓解执勤压力。
二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小时间”。针对当前灭火执勤、监督执法任务重的特点,变集中教育为分散教育、变“教育大餐”为“教育快餐”,化整为零,突出重点环节,合理有效利用“小时间”,建立集中教育“三个半小时”制度,即执勤执法间隙半小时开展教学、午休前半小时组织自学推荐篇目、晚饭后半小时讨论交流心得。
三是打破格局,大力培养“小教员”。积极创新集中教育小教员选拔任用机制,通过“个人报名、组织审核、试讲试听”等环节,广泛选拔“小教员”,通过集中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强对“小教员”备课、授课、答疑、辅导能力培训,力求效果明显。
四是以人为本,定期收集“小纸条”。坚持发挥官兵主人翁作用,开展“问题个人查、措施大家想、难题共同解”活动,以“小纸条”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及时反映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定期收集整理官兵心得体会、剖析材料,引导官兵广泛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力争达到“人人抓教育、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五是立足经常,精心制作“小课件”。针对官兵自学不便和补课难的问题,立足教育内容和单位实际,精心制作教育“小课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评,既方便了官兵课下自学巩固,又有效解决了公差勤务人员补课难的问题,受到官兵普遍好评。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王君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学号20101209499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体系、评价标准、对于影响因素,归纳评价内容包括的范围,具体的分类,评价实践方法的总结,思考高校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1、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能达到预期目的”,它是人们依据 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某项实践活动效果或事物进行证明评价后所得出的积极结 论,即指“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1]它表达的是人们主观需要、愿望的实现和满足程度。“有效性’,一词,在英语中可以用availability、effeetiveness、valiaity、effieaey等词汇来表示,本文主要取其effectiveness之意,即产出对需求的吻合程度。人类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就其实质而一言,是体现于特定价值关系中的价值属性问题”[2],也就是说,有效性是从特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对相应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特性。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性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论界对此概念的内涵延伸探讨,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陈敏[3]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现既定教育目标上的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符合教者主观要求和社会要求的真实度。”沈壮海[4]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将其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要素的有效性三个基本方面。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同时对受教育者授予社会要求思想品德规范,在各种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协同作用下,在受教育者原有认识、意识水平下,自学选择吸收、消化教育者与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将传授、接触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形成行为习惯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的最终标准,从其有效性研究开始,最终通过调整、改革反馈实现、提高其有效性为目的。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在我国文字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英语中,“evaluate”(评价)这个词,在词源学上的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
[5]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
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社会与大学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的(已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其有效性的表现层面是十分复杂的,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等等。因此,应该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6]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涵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内涵,目前仍未有定论。张玉海、李田贵[7]认为思想教育评价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查、总结和评定的工作,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完善的一种方法。杨国辉,孙梦云[8]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和管理者为了检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有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经验总结而运用测量、统计、分析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等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现象。活动程序的价值判断过程。王茂盛,邵莉莉[9]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本质即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定型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赵租地,张佐[10]则认为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主体、客体及其相关因素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过程论,涉及教育主体、客体是相互作用,其中处于一定的教育环境。关于主体、客体机构组成的探讨,赵祖地[11]认为教育主体包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相关二级学院。并且认为对主体评价具备资格应该是具备“中间人”性质,并不是由主体来组成。因此评价主体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以及丰富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的专家学者。而主体负责制定评价体系、实施方案,通过调控、对评价有效信息的搜集,作出评价判断和总结,评价的过程中,对于主体具有监督权、调控权、鉴定权,以及对于被评价方的信息反馈。张玉田[12]认为客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的全面的内容,宏观方面即包含国家整体教育方针政策组织、贯彻和实施、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检验,也包括每个学生个体目标的构建与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微观考察、学生思想、心理、党团社团、校园文化等各项学生工作的考核。韦青松[13]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评价机制是对立统一的。关于教育环境,是近年提出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之一,笔者认为主要包含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
学界较为认同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际展开为序,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六要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以此观之,前述研究成果所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因素。教育队伍相对滞后,由于部分教育者基本素质偏低,业务素质不高,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14]未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甚至宣扬道德的不讲道德,起到负面示范效应,这必将对受教育者造成消极的影响[15],对于教学需求无法满足,结合事务性工作,影响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功能认识偏差对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意识教育与个体性教育结合缺少。缺乏计划性、循序渐进的引导。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自身自觉意识缺乏,缺少自主地选择、评判、践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意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收的内容与形式程度不对应。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第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崭新境遇,对高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和一些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解释造成了一定困难,使人们“对许多重要的(不是一切的)社会行为难以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导致“在实际上而不是在文字上难以确立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在德育实践上不能理直气壮地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
[16]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影响向度偏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因素、社会的各
种进步因素,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优良品质的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消极的因素和不当教育所产生的消极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或削弱了前者的积极效应。需要引导、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效性[17]。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价的实践研究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是由各个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能够反应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结构。又划分为两分指标、三分指标、四分指标、五分指标。欧阳康[18]把其分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设置一定的指标系数,或者基本素质、课程学习成绩、实践与创新能力。另外一类则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从教育条件、过程和效果三面建立评价体系。张耀灿、郑永廷[19]认为可以划分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过程、效果评估,细化指标项目,并对其设定权重关系。邱柏生[20]认为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的评价。蔡海生、邱龙云[21]等在邱柏生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评价。
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实践方法
目前常用的归类评价,江乐园,苏静[22]认为第一步是理论考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结合通过理论考察的测评。第二步是实践检验,通过对学生实践报告、论文等资料评价,已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第三步,调查实践分析法。除此外,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金军[23]提出用管理学理论和数学统计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办法,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通过数学转换矩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3、评价标准建立及其问题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大家对此看法不一,何有华[24]认为评价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思想道德建设效果、大学生全面发展效果四方面评价,通过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常态与动态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评价。罗增永,王晨[25]等扩展政治信念分为理论基础、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品格分为团结协作与乐观向上、追求真理与民主务求、服务人民与乐于奉献、严格自律与爱国守法;政治能力分为政治明锐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思维、政治方法、政治参与。通过对一级层次、二级层次分析。赵光华、钟京凤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四大模块,思想素质包含学习态度、劳动价值观、自律能力、实践能力;政治素质包含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道德素质包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心理素质包含情感性格、意志品质、身心健康、精神面貌。并且采用五分法设计等级评价。其他也有一些四分法设计等级评价。
综上所述,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着手全面评价,对于版块设立二级层次信息评价,通过设定一定的权重,采用调查或者是观察等多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采集信息二次数据挖掘,结合内部机制评价和外部机制评价可以获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结论。
参考文献
1.2.3.4.5.6.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27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校教育出版社,1999:29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教学与研究》,2001(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39-40 张玉海,李田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式探微,河北示范大学学报,1999
(2):39-44
8.杨国辉,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状况分析,当代教育论坛,2006(3):57-59
9.王茂胜,邵莉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21):19-21
10.赵祖地,张佐.关于高校德育评估的几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84-86
11.赵祖地,张佐.关于高校德育评估的几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84-86
12.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13.韦青松.新形势下搞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改革创新,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
(1):62-63
14.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1).15.张明仓.“知行矛盾”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6.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6,(2)
17.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80-87
18.欧阳康.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98-99
19.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20.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7-19
21.蔡海生,邱龙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分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910:25-26
22.江乐园,苏静.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研究综述,前言,2005(11):97-99
23.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及方法叹息,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3):98-101
24.何有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研究,科技信息,2010(18):476-477
25.罗增永,王晨.按阶段、分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模型的构建,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6(9):74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一、研究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纷纷撰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
取得的成果主要集中
1、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成因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着失效现象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和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动击、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党和社会出现的极少数腐败现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大学生价值取向上主流和支流的冲突,主体意识和自我化倾向、务实意识与实用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创业意识和投机化倾向。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源于家庭、社会、学校、学生个体四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2、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一是应该正确认识全面贯彻党和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二是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文关怀,三是重视几种文化的冲击。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与时俱进,认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确立新思路、探索增强实效性新举措。有的学者认为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方法四要素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新媒体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分析。多从认知评价方面、目标评价方面和过程评价方面进行。评价框架从各方面建构评价评价标准。
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念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概念。
成因分析多,并且是宏观分析多于微观分析。
实践层面总结多,理论层面总结少。
二、必要性和前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有待于提高,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党和国家的需要,200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完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理论还不完善,有待于丰富、发展和完善,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系统理论,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4、保证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