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四个”监督 建设“四个”政府
加强“四个”监督 建设“四个”政府
张祥君
人大对政府工作依法开展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人大监督的目的是督促和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人大要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不断拓展监督的渠道和形式,推进“四个”政府建设,督促政府更好履职尽责,发挥职能。
加强工作监督,建设服务政府。听取工作报告是人大开展监督的基本形式。人大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辖区开展的中心工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听取政府有关方面的专题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大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其目的就是要求政府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将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督促政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扎扎实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强法律监督,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政府及其部门推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调控市场运行的基本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人大不仅要加快建立健全依法治国所需要的法律体系,更要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要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报告、开展执法情况检查等形式,加强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要求政府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规范从政行为,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特别是当前我国不仅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越级上访、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等不断出现的突发事件,尤其要在建设法治政府上下功夫。要以民主和法制规范好权力,以公开透明监督好权力,以制度约束好权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让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
加强绩效监督,建设效能政府。开展工作评议是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能够使人大综合运用法律赋予的调查权、审议权、询问权、处置权,把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程序性
监督和实质性督结合起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是人大在监督实践中探索出的好形式。人大评议中,在听取和审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对其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不仅有满意度得分高低的区分,而且也存在着报告通过和报告不通过两种可能。如果报告未获得通过,说明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没有获得权力机关的认可。人大开展工作评议无疑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引起了被评议部门的警觉。目前,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的办事拖拉,扯皮推诿,甚至失职渎职问题,严重影响行政效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通过人大评议,能够督促政府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而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行政责任体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感,用问责来考评政府及其部门的执行力,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加强人事监督,建设责任政府。政府组成人员受人大任命,必然应该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开展被任命干部述职是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干部述职,能够进一步增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有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有助于提高政府领导科学发展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也有助于形成全社会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加快法制社会建设步伐。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增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充分尊重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主动把政府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人大任命干部要坚持自觉向人大述职制度,将自己依法行政及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情况、贯彻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情况、本职工作开展情况及勤政廉政情况等向人大进行述职。深化“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保障’’的意识,找准角色定位,始终把接受人大监督当作反映政府工作的一面镜子、衡量政府工作的一把标尺、推进政府工作的一股动力,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对人民负责,使权力与责任相统一。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
第二篇:四个能力”建设
“四个能力”建设: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其内设部门每周应开展一 次防火检查。
2、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无违章;
(2)新建、改建、扩建及装修工程是否依法申报;
(3)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4)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设置及完好情况;
(5)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及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6)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7)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8)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9)水泵房、配电室、风机房、电梯机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10)食堂、灶间烟道清洗情况;
(11)集体宿舍是否设置用电超载保护装置;
(12)集体宿舍疏散通道、门窗上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13)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学校应确定防火巡查人员及巡查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中,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单位)应进行
每日防火巡查,学生宿舍夜间防火巡查应不少于2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校医院等应加强夜间 防火巡查,消除不安全因素。
4、防火巡查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3)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4)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情况;
(5)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6)门窗上是否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5、教职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 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
6、岗位防火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用易燃易爆危险品有无违章;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3)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4)有无遗留火种。
7、食堂工作人员在班前、班后应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燃油、燃气管道、阀门有无破损、泄漏;
(2)班后燃油、燃气阀门是否关闭;
(3)灶台、油烟罩和烟道清理是否及时;
(4)班后是否切断电源,火源是否妥善处理;
(5)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
8、消防器材、设施隐患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消防安全疏散设施
a.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疏散指示标志醒目、无遮挡;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设施完整好用;
b.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保持畅通,不得堵塞、占用、锁闭、分隔,并落实管理责任。c.学生公寓疏散门提倡使用推闩式疏散门。
(2)火灾报警及灭火设施器材
a.灭火器配置数量充足,选型准确,放置位置明显,便于取用;
b.室内消火栓水压应符合要求;消火栓箱醒目、无遮挡;水带、水枪应齐全好用;消火栓箱门 应设置紧急开启装置;消火栓启泵按钮应能够正常启动消防水泵;
c.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运行良好,并委托具有维护保养资质的企业定期维护保养,每年进行全面 检测;
d.灭火器检查、消火栓试压,自动消防设施、供水系统维护保养及设施运行情况记录齐全; e.建筑周围消防车通道畅通,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完好。
(3)消防控制室(值班室)设置
a.设有自动消防系统的单位应设消防控制室,其他单位应设值班室;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应 设置直接拨打“119”报警电话及单位内部联络通讯装置;
b.消防控制室应坚持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持证上岗,每班不少于2人,每班连续工作时间不 应超过8小时;值班人员应严守岗位,按规定履行职责,并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火灾报 警控制器日运行情况记录》和《故障处置登记表》;
c.消防控制室应建立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控制室内显要位置悬挂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 程序、消防控制室火警处置程序、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4)紧急报警及通讯装置设置
a.在楼层设置的内部报警电话或报警按钮完整好用,并明确内部报警方式和报警电话号码; b.消防控制室(值班室)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9、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 安全管理人报告,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
改措施、时限、部门和责任人,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10、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 防范,确保消防安全。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消防安全管理 人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
11、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12、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工作、防火巡查、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培训等工作情况的记录要齐全。
13、在完善消防控制室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用火用电安全 管理等内容的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员工演练,熟悉初起火灾扑救的程序、要求。
2、根据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组建消防应急处置的第一、二梯队,第一梯队由起火部位附近的当班教职员工组成,第二梯队由不在起火部位的所有当班教职员工组成。各类工作人员不足50人的 可成立一个梯队。每个梯队都分: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
3、灭火行动组人员要熟知消防设施、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和要求及各部位易发火灾的危险性,特别是要掌握实验室储存、使用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种类、性质、数量、危险性和火灾应对措施。
4、当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时,要通过无线对讲系统
或单位内部电话等方式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楼层值班、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地查看,查看人员及其他人员确认(发现)火情后,要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楼层电话或无线对讲等通讯方式 向消防控制室反馈(报告)信息。
5、现场人员向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反馈信息的同时组织本楼层第一梯队灭火行动组在30秒内 形成第一灭火力量,使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有秩序地灭火,对实验室火灾要分清着火 物质种类采取相应措施;消防控制室(值班室)接警后立即通过单位内部电话、无线对讲系统或广 播、警铃等有效方式,发出火警指令,通知第二梯队人员赶赴现场,立即启动防排烟系统和消防水 泵等消防设施,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6、第二梯队灭火行动组接到消防控制室发出的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形成第二 灭火力量,实施增援灭火。
7、通讯联络组应搜集火场信息,保持灭火行动组与疏散引导组之间,第一、二梯队之间,各组 与指挥中心(控制室)之间,单位与公安消防队之间的联络畅通。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1、全体师生、员工通过演练熟悉本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掌握疏散程序、逃生技能。
2、疏散引导组人员要熟知消防疏散装备、器材的位置、使用方法,明了火灾时各人分工负责的楼层、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3、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要及时启动应急广播、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并视情切断普通 照明等非消防用电。
4、疏散引导组要在灭火行动组开展灭火的同时,通过喊话、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引导火 场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正确路线、有序逃生,并提醒火场人员疏散时不要恐慌;要根据不同年龄 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特殊学生要预先确定专人进行照看;发生火灾时,正在 授课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疏散逃生。
5、发生火灾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1)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4)多个防火分区的,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6、第二梯队疏散引导组接到消防控制室发出的火警指令后,在1分钟内赶赴火灾现场实施增援。
7、疏散引导组要保持与控制室、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的即时联系,随时根据火场现状调整 疏散路线。
8、疏散引导组应及时清点疏散到安全地带的人数,对疏散出的人员进行安抚,协助抢救、护送 受伤人员。
9、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1、单位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主要包括:(1)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制度;(2)防火检查、巡查制度;(3)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4)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值 班制度;(5)火警处置程序;(6)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7)火灾隐患整改制度;(8)灭火和 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9)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2、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消防安全管理人要明确并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成为消防安全 明白人。
3、学校应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或 派出所民警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4、学校应在公共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网络 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5、学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1)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2)结合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3)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
(4)对寄宿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用火用电教育。
6、中小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 应延伸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7、高等学校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 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并 应建立由学生参加的志愿消防组织。
8、教职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对在岗人员至少每半年进行一 次消防安全教育。
9、消防安全教育应使教职员工达到“四懂四会”:
四懂:懂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懂得逃生的方法; 四会: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第三篇:四个能力建设
全力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
“四个能力”建设
石家庄市北靠京津,东临渤海,西倚太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全市现辖5市、6区、12县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60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5千余家。近年来,我市在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进程中,始终把筑牢消防安全基础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工作机制,突破重点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抵御火灾能力不断增强,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我们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构建责任体系、织密管理网络为目标,全力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了社会防控火灾基础,健全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为消防事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注重“四个强化”,打造责任明晰、群策群力的建设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整体推动”的原则,市委、市政府将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作为政府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提出具体意见和工作要求;主管领导先后20余次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市政府相继召开3次常务会议、5次联席会议和10次经验交流现场会,先后下发《关于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通知》等5份政策性文件,确立了“分类打造、抓点带面、整体推进、长抓常新”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一年全面达标、两年提档升级、三年固化成果”的建设规划;连续两年将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列入政府《消防安全责任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范畴,并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镇创建和星级社区评选挂钩,建立了“每月一督查、每季一考评、年终大排名”的考核奖惩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职责,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我们充分发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强化各成员单位责任,建立了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工作交流、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公安、消防、安监、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将“四个能力”建设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内容,充分利用执法手段,严厉打击消防违法行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国资委、卫生、旅游、工信等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属单位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活动,落实消防安全岗位制度;司法、教育、人社等具有社会宣传教育职能的部门,将“四个能力”建设内容纳入普法、教育、培训及公益宣传范畴,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单位责任。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法定代表人参加的“四个能力”建设动员会,专门组织了“四个能力”建设签名倡议活动,有近万个社会单位积极响应。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普遍树立起了“安全与经营并重、安全与效益双赢”的理念,将“四个能力”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融入企业文化,向社会公开了“四个能力”建设达标的消防安全承诺书和责任告知书,并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积极消除火灾隐患,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建设”的转变。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我们在《石家庄日报》发布了《关于开展“四个能力”建设的公告》,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四个能力”建设专栏,组织开展了“四个能力”建设巡回文艺演出,向全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广大市民发出了5000份公开信。构建了“五大宣传阵地”,在全市8000余辆公交车和6600辆出租车LED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四个能力”建设宣传片;在城区各显要位置设置了238 块宣传牌;在所有社会单位悬挂一套宣传图;为全市社会单位上一堂宣讲课;开通了96119“四个能力”建设咨询热线,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
二、抓住“五个环节”,建立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建设体系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我们全面实施“明白人”工程,组建了10个“四个能力”宣讲团,建设了消防宣传培训基地,开设了免费培训大讲堂,构建起了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单位的三级培训网络,重点培训“四个能力”建设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和社会单位自身建设的行家里手,形成了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分级培训与分类打造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去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培训263次,培训人员8万余人,为“四个能力”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隐患整治。我们结合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工程,把火灾隐患整治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主城区内的金鱼油漆厂、金石化肥厂等25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实施整体搬迁;建设了正定小商品批发市场、华北鞋城等新商贸区,分流了城市中心区老、旧批发市场商户;拆除了3737家“八小场所”。实行政府领导包案整改火灾隐患责任制,充分运用挂牌督办、媒体公示、函告吊证、联合执法等措施,坚决采取“拆、改、扣、关、停、搬、拘”七字执法手段,整改销案重大火灾隐患128家。
三是搞好典型示范。我们坚持典型引路,推动整体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分类别、分层次,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别选定了9个不同类别的单位进行重点培育。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组织研究,重大问题组织专家论证,总结出了分类实施、标准流程、保障制度、投入机制、长效措施等一系列示范建设经验,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将“可看、可学”的样板经验在全市推广。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全市各级政府为强力推进“四个能力”建设,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社会宣传、教育培训和鼓励性补贴。其中,仅市本级就拨付950万元。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社会单位作为“四个能力”建设主体,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用于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设施改善,共新增灭火、逃生装备器材1万余件套。
五是严格验收把关。我们依据省质监局发布的“四个能力”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了9大类社会单位的考核验收细则,成立了由公安、消防、安监、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验收机构,严格按照自我评价、单位申报、检查认定、核发证书、复查回访五项流程,落实“谁检查、谁验收、谁负责”制度,做到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建设质量。目前,全市有60%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30%的非重点单位通过验收并取得合格证书。
三、实现“三个提升”,夯实全面覆盖、群防群治的社会基础
首先,提升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在以往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消防工作有“三难”:一是消防法规执行难,各类消防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二是火灾隐患整治难,部分遗留隐患久拖不改,动态、静态火灾隐患存量较大;三是督促社会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难,单位法定代表人和业主消极应付。通过大力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三难”问题有了明显改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被动落实主体责任向主动落实转变,由被动遵守法规制度向主动遵守转变,由被动整改隐患向主动整改转变,基本形成了社会单位“安全自查、隐患自除、小火自救、责任自负”的工作格局。
其次,提升了社区、农村消防工作水平。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基础工作社区化、消防建设社会化”工作思路,下大力气狠抓社区、农村消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以“四个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健全了“城市县(区)有大队、办事处有中队、社区有工作站”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了社区消防专职队伍;进一步统一标准、完善制度、调整方案、加大投入,巩固和发展了农村、社区“有消防工作站、有消防器材设置点、有志愿消防队伍、有消防宣传阵地”的消防工作局面。
第三,提升了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开展“四个能力”建设以来,广泛深入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发挥了巨大作用,广大市民对消防工作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对消防知识从“要我掌握”转变为“我要掌握”,主动关心、参与消防安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去年以来,群众举报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数量同比增长34%,96119咨询热线每天受理量都在百次以上。在市内10个公共场所回收的千份调查问卷显示:91%的市民会报火警,80%的市民能够基本掌握家庭防火常识,“人人关心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氛围更加浓厚。
第四篇:四个襄阳建设文档
市政府全会落实“四个襄阳”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市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
发布时间:2011-10-12
10月11日,市政府召开全体(扩大)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明确责任分工,迅速落实建设“四个襄阳”各项目标任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施真强主持会议,市领导傅振邦、李述永、王代全、黄德华出席会议。别必雄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深刻领会市委全会精神,坚定加快建设“四个襄阳”的信心与决心。明确各级责任分工,迅速落实建设“四个襄阳”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是迅速制定各项专业规划,首先明确“四个襄阳”规划任务:“产业襄阳”建设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于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现代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强市的专项规划11月底前完成;“都市襄阳”建设规划,由市规划局牵头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年底前完成都市襄阳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和安全保障体系规划;“文化襄阳”建设规划,由市文旅新局牵头于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文化惠民工程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建设规划,与市规划局联合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及八大文化旅游区专项规划;“绿色襄阳”建设规划,由市发改委牵头于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其次是提高规划层次。建设“四个襄阳”的总体规划,分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院的专家组成了四个专业规划团队。相关责任部门承担的专项规划也要选择高水平的专业机构来编制,尚未聘请专业规划机构的部门,于10月20日前将选聘方案报市政府研究,月底前完成机构选聘并开展工作。二是迅速细化和分解目标任务,做到“三个体现”:体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体现科学可行的要求,体现责任明确的要求。三是迅速策划支撑项目。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在建设“四个襄阳”中承担的任务,迅速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11月底前将项目策划情况报市发改委汇总并组织评审。四是迅速制定实施措施。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承担的任务,抓紧研究制定建“四个襄阳”的行动方案和工作措施,10月底前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别必雄强调,建立高效的推进机制,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市上下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建设“四个襄阳”的强大精神动力。各地各部门都要树立争创一流的竞争意识,敢于在全国、全省找标杆,进位次,争上游。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交通、物流四大瓶颈。要通过抓纪律、抓细节、抓领导、抓典型,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施真强要求全市政府系统要掀起学习市委全会精神的热潮,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扎实进取、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突出重点,谋划长远,坚定不移地把各项工作抓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四个襄阳” 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中共襄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11-09-27
9月26日,中共襄阳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湖宾馆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认真谋划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代表市委常委会作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四个襄阳”共同开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会议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委员41人,市委候补委员9人,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四个襄阳”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范锐平说,当前襄阳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举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自觉承担构建战略支点的政治责任,做好战略支点中的重要支撑点,为战略支点的基础更加雄厚、支撑力更加强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在全省跨越发展中肩负起打头阵、当先锋的历史使命,必须把跨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走在全省跨越发展的前列,使襄阳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相适应,尽快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四个襄阳”建设的战略定位上来,以建设“四个襄阳”的实际成效,推动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范锐平指出,建设“四个襄阳”,是全面、准确、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科学决策的实际行动,是引领襄阳发展的长远战略和奋斗目标;建设“四个襄阳”是着眼全局、科学发展,直面挑战、积极作为,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战略选择。要充分认识建设“四个襄阳”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四个襄阳”中,“产业襄阳”是核心,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力支撑,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物质基础;“都市襄阳”是载体,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现实空间;“文化襄阳”是特色,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活力之源,为建设“四个襄阳”提供精神动力;“绿色襄阳”是灵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贯穿于“四个襄阳”建设的始终。
建设“四个襄阳”,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四个襄阳”的深刻内涵。对此,范锐平说,建设“产业襄阳”,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要坚持“产业第一”的理念,以做大总量、提升层次为目标,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展示襄阳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实力,高起点运作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主导产业龙头支柱工程、骨干
企业成长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
建设“都市襄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站在世界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未来发展的时代格局中,定位襄阳的城市功能,使襄阳区域价值的提升与产业优势的增创互动共进。对内实行“四位一体”的大都市城镇体系,对外与周边城市联合互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差异化发展的城市群,全面提升城市吸纳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工业、商务、物流、金融、信息、科教、文化、医疗和公共卫生等区域性中心,逐步把襄阳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带动力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用更先进的理念并在更高层次上对都市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调整,着力推进主城区空间布局工程、主城区功能分区工程、主城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工程、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支撑工程、展示城市形象和品质的标志性工程、改善市民感受的民生工程、大都市城镇体系构建工程。
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强化“文化立市”理念,尊重并科学保护和开发襄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变成竞争优势、产业优势,建设兼备历史文化魅力和现代文明气息、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 “襄阳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工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工程、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发展文化的培育工程。
建设“绿色襄阳”,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保持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低碳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着力推进生态功能分区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节能减排工程、循环经济发展工程。
同时,范锐平要求,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全过程,提升规划层次、强化投资保障、勇于改革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强化环境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全面落实。
范锐平强调,当前,要加快推进“四个襄阳”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高点定位目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添发展动力。要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四个襄阳”创新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思想作出新的判断、新的思考、新的努力,与时俱进地推动襄阳的跨越发展。要正视差距,赶超先进,紧紧围绕建设“四个襄阳”创新发展目标,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眼光,认清襄阳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自我封闭状态中解放
出来,从怀旧陶醉情结中解放出来,从纵向比较的自足自满心态中解放出来,从不敢正视问题和差距的怯懦心理中解放出来,从习惯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四个襄阳”为抓手,突破常规,突破极限,超越旧我,超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和能级的发展。要敢于突破,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四个襄阳”,创新发展路径,一切有利于襄阳跨越发展的办法、政策、体制、机制,都要允许试、支持干,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为敢为人先、创新创造的功臣,摇旗呐喊,鼓劲加油,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当好后盾。
范锐平指出,加快“四个襄阳”建设,尤其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同心同德,众志成城,重点建设好干部、企业家、市民三支团队。要努力建设勇于担当、开放包容的干部团队,强化担当、拼搏意识,进一步提高干部团队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强化团结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干部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强化开放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干部团队的创新力和决断力。要努力建设合作共赢、奋发图强的企业家团队,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坚决摒弃宁当鸡头不愿合作的狭隘意识,坚决摒弃夜郎自大的封闭意识,多一些合作共赢的理念和胸怀,多一些开疆拓土、攻无不克的豪情和锐气,多一些引领行业发展的眼界和能力,使襄阳“企业家军团”中,有更多的企业家创造国际国内第一,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断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最大限度地点燃全社会创新“智”造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激励企业家们携手合作的豪情,使襄阳这片热土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和资源聚集的洼地。努力建设遵规守法、爱我襄阳的市民团队。每个襄阳人都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脸面一样,来塑造、维护襄阳形象;都要把社会文明习惯、方式,作为个人的生活常态;都要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四个襄阳”建设增光添彩。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治、文明礼仪、身心健康等素质,使所有市民都成为知书达礼、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守法创业的襄阳人。
范锐平强调,建设“四个襄阳”,必须正党风、转作风、树新风。要坚持一个中心,形成统一的意志;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求真、求是、求实;要强化民本意识,把群众的认同、支持和褒奖,作为作决策、干工作的第一准则。要着力解决纪律不严、自由散漫的问题,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问题,政治意识淡薄、思想意识不纯的问题。要大力提倡勤奋学习,坚决反对贪图享乐;大力提倡开放包容,坚决反对狭隘苛责;大力提倡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坐而论道;大力提倡遵规守法,坚决反对随心所欲;大力提倡远谋大
气,坚决反对短视小气;大力提倡科学理性,坚决反对盲目浮躁。要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要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企业利益、影响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五篇:四个能力建设
四个能力消防工作建设情况汇报
一、提高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要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细做实,首先必须要建立机制,形成合力;为此我们一是强化了对公司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安委会,五个商场、四个部室主要负责人均为消防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任命4名专职消防员,专门负责消防箱等各项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使各类消防设施使用合格率达100%,组建义务消防班7个,在册义务消防队员76人;三是为了将消防安全责任目标落到实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公司内部每年签订各级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应负的责任;四是在日常及专项检查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检查和整改结合起来,边查边改;把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把检查与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结合起来;把常规检查与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提高员工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为应对火灾的发生,我们编制了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先后组织员工培训3000余人/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我们将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同时,有义务消防队员定岗定位,负责检查各类消防设施和扑救初期火灾及组织人员逃生疏散,起火部位员工按照“三近”原则,即距电话近的员工立即向消防安全值班室和公安消防部门报警,距消火栓和灭火器近的员工自发灭火,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近的员工组织顾客疏散,一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义务消防队接到通知后,立即携带消防器材装备赶赴现场,利用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进行灭火,救援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三分钟内迅速形成第二灭火力量。为配强公司消防装备,我们专门购买了方便使用的呼吸面罩和强光防爆手电筒,提升应对初期火灾的能力。
三、提高引导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当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有序撤离,最大限度地保障顾客及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要求,新员工在进店之前必须接受包括紧急疏散逃生在内的安全常识培训,同时我们每年还组织4次以上的全员紧急疏散及消防灭火演练,让员工熟悉、了解营业区域内逃生通道,并帮助引导顾客及时逃生辟险,后勤保卫部门定期对员工疏散逃生能力进行询问、考核,全面提升员工自我防范和自救能力。
四、提高公司教育培训和宣传能力。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是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公司一方面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和安全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狠抓员工上岗前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岗位练兵。同时公司利用员工上下班时必经的一条消防通道,投入费用精心制作各类消防安全宣传标牌261块,构筑公司消防安全文化长廊即防火墙,用最直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强化员工的消防意识。三年来,公司对员工共进行了30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公司编写的《安全手册》培训,受训员工达3000余人/次,培训结束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