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诊课”,让信息课堂在反思中出彩
“诊课”,让信息课堂在反思中出彩
【摘要】:课后反思是课堂总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要求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后,对本节课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再思考,再创造,通过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要使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而“诊课”在优化课堂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参与状态 教学反思 生本 动态生成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还要注重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诊课”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并值得推介的教学反思方式。当老师在走出课堂之际,在办公室偶坐片刻休息之时,不妨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课堂教学做个简单的“回放”或“反思”,分析整个教学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诊”备课
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善于“课前诊”。例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还可以怎样设计?怎样设计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等等。
1、教学是否准备充分
课前要重视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课堂就是教学设计教育思想方法与教育智慧结晶,因此必须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等步骤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2、教学是否能充分关注学生
课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脑筋想问题,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并保证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参与和交往。
3、教学内容是否领会
部分教师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领会不深入。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忽略对问题解决及思想方法的培养。
4、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
一、学生活动单一,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
二、“诊”学生
“亲其师,而爱其课。”这点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教师可以放下架子,适时地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绩效。
1、注重以生为本
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
2、注重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3、注重分层教学
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4、注重因材施教
要维护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必须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
三、“诊”教材
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教材分析的能力,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呈现知识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发挥较大教育功效。
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知识单元都在其整体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把教学系统中的知识点放到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以达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2、挖掘教材隐含价值
隐含知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诊”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是指对教学经验的回忆、反馈、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作出新行动、新决策的依据。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探索教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发挥教学反思的最佳功能,把信息技术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1.反思语言、板书、组织教学等基本功;
2.反思重点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3.反思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
5.反思整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以便及时总结与改进等等。
五、“诊”同行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教师应倾听同行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或他们自己对课堂的见解,这种意见实用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使大家能够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善于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根据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建立在教师对同行评价的正确认识之上。只有充分认识到同行评价的意义,教师才会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者的教师会在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做出真实的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也会坦然面对评价,虚心接受评价结果。
六、“诊”效果
1、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
2、是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是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诊课”,无论是一份精彩的记录,还是一丝遗憾的感慨,或是一点灵感和触动,它们的珍贵之处是都来自课堂、来自学生、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自于课堂现场的学情反馈。不断的“诊课”,就会让教师更好地尊重学情,更好地关注学生。如果当“诊课”这一细节成为我们教师的习惯,课堂必将会因学生的发展而生动,因师生生命活力的焕发而精彩。成功源于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当“诊课”成为教师的习惯,它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在不断的“诊课”中提升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钟洪亮;张丽丽;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8年06期
[2] 梁惠萍;陈艺平;论制约反思性教学发展的因素[J].教师 2010年23期
[3] 赵纪青;曹玉瑞;浅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J].河南农业 2007年22期
[4] 傅文;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反思情况调查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年24期
[5] 金余芬;反思性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16期
第二篇:“诊课”——让课堂在反思中绽出风彩
“诊课”——让课堂在反思中绽出风彩
【摘要】:课后反思是课堂总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要求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后,对本节课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再思考,再创造,通过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要使新课程能够顺利实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而“诊课”在优化课堂教学、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参与状态教学反思生本动态生成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还要注重课后的教学反思。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诊课”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并值得推介的教学反思方式。当老师在走出课堂之际,在办公室偶坐片刻休息之时,不妨对自己刚刚经历的课堂教学做个简单的“回放”或“反思”,分析整个教学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诊”备课
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善于“课前诊”。例如: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还可以怎样设计?怎样设计可以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等等。
1、教学是否准备充分课前要重视教学设计,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效果之间的关系。课堂就是教学设计教育思想方法与教育智慧结晶,因此必须重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熟悉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等步骤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设计等。
2、教学是否能充分关注学生课堂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脑筋想问题,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并保证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参与和交往。
3、教学内容是否领会部分教师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领会不深入。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教师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忽略对问题解决及思想方法的培养。
4、教学方法是否多元化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活动单一,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
二、“诊”学生
“亲其师,而爱其课。”这点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教师可以放下架子,适时地询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绩效。
1、注重以生为本一切教学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带动下主动地学习,自主地探究,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当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后,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
2、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要经常通过网络教室教学演示功能,多多展示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点评指导,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3、注重分层教学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
4、注重因材施教要维护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必须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面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或评价较为灵活的开放型任务。
三、“诊”教材
教师必须明确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教材分析的能力,才能恰到好处地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教材呈现知识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发挥较大教育功效。
1、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每个知识点、知识单元都在其整体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把教学系统中的知识点放到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以达到教学系统整体优化。
2、挖掘教材隐含价值隐含知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诊”过程
教学过程反思是指对教学经验的回忆、反馈、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作出新行动、新决策的依据。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探索教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发挥教学反思的最佳功能,把信息技术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1.反思语言、板书、组织教学等基本功;
2.反思重点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3.反思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
5.反思整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以便及时总结与改进等等。
五、“诊”同行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教师应倾听同行对所听或所了解到的有关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或他们自己对课堂的见解,这种意见实用性强,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同时,教师要有谦虚的品德,使同行愿意给你提看法,使大家能够坦诚交流,这种意见的“含金量”较高,教师要善于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同行评价是指教师根据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建立在教师对同行评价的正确认识之上。只有充分认识到同行评价的意义,教师才会以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作为评价者的教师会在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做出真实的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也会坦然面对评价,虚心接受评价结果。
六、“诊”效果
1、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从预习出发,引出所要学习的新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和自学兴趣。
2、是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是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诊课”,无论是一份精彩的记录,还是一丝遗憾的感慨,或是一点灵感和触动,它们的珍贵之处是都来自课堂、来自学生、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自于课堂现场的学情反馈。不断的“诊课”,就会让教师更好地尊重学情,更好地关注学生。如果当“诊课”这一细节成为我们教师的习惯,课堂必将会因学生的发展而生动,因师生生命活力的焕发而精彩。成功源于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当“诊课”成为教师的习惯,它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绿色通道”,使教师在不断的“诊课”中提升教学的智慧,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1]钟洪亮;张丽丽;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6期[2]梁惠萍;陈艺平;论制约反思性教学发展的因素[J].教师2010年23期[3]赵纪青;曹玉瑞;浅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J].河南农业2007年22期[4]傅文;高校外语教师教学反思情况调查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4期[5]金余芬;反思性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6期
第三篇:如何让课堂出彩
如何让机械专业课堂出彩
到头来学生真正能掌握到多少教学内容,那就难说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只是套用了某些教学模式的骨架,而血肉的体现就被忽视了。所以,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必须引起关注,那样对于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师技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1、抓住细则,巧妙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很多教师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细则的重要性了。为此,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知识点的参透的时候,不但应该对学生的学情作充分的分析,并能找到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兴奋点,教学生不知道的,让学生学该掌握的。另外,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有磁铁般的效应来吸引学生,注意与学生对话的艺术,这样就能呈现出积极的状态。
2、把握细则,有针对性的提问
很多时候,教师的提问是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在课堂上,总会有很大一部分问题是针对全班同学而设计的。教师也许是考虑到要节约时间,也许是想要学生回答的有气势,但这么做却造成了学生反馈的失真。常常是优生把抢先定了格,大多数同学甚至还来不及考虑就把问题跟着回答了,这无疑是滥竽充数,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有针对性,抓住这一细则,尽量不要“大合唱”,应该根据问题的层次抽出不同的学生作答,这样,教师才能得到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的掌握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提问的时候,能记住学生的名字是最好的,有时候就是点出了学生的名字,他会觉得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忘记他,并且能让学生有一种骄傲的感觉。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组织讨论成了教师采取的手段之一。在课堂上,针对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开拓学生思维,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间。尤其对于疑难问题,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我们要注意的细则问题马上就出来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我们想要的效果也是出不来的。这就好比炒菜没把握好火候是一样的,那样炒出来的菜就不好吃。所以,在这一细则上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让学生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再分组讨论和交流,效果会更好。另外,是否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了,也要由教师组织、监督和指引。
4、找准亮点,及时评价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有时候还是一个裁判的角色,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判那是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往往会在学生
们回答完之后,马上进行评价。但要注意的是评价的细节把握,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找准回答的亮点及时给与鼓励性的评价。而对于有意创意的回答,我们要给学生于空间和时间的探讨。
5、抓住细则,调节气氛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在教学重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到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就适当的创造出一些优美的教学细则来调节课堂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气氛。将教学目标和风趣、幽默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深刻的道理灌在愉快的细则之中。
当然,精彩的教学细则也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能够全部设计出来的,更多是在课堂上,是在思想与思想,感情与感情的碰撞中迸发出来的。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道具,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会心的一笑,可以是一句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看似平淡的手势甚至教师的眼神。所以,关注细则,让我们的课堂更出彩吧!
二、挖掘生活素材,让课堂更出彩
生活中,机械工业产品无处不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因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生活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和肯定。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整个教学中,我从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回归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这四个方面谈几点体会。1.挖掘生活资源
在工科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枯燥的课堂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使得某些内容脱离了实际,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可见,生活化的问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去捕捉在生活上的现象,善于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熟知、亲近,让实例进入课堂,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深切体会到原来学习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课堂,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感。2.创设生活情景
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在职业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生活场景,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贴切化,将内容生活化。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三视图”这一概念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将教
室的各个面作为三视图的投影面,各个面相应的交线用英文字母Z、X、Y来表示,谐音“张学友”。或者,直接叫同学之间合作,将书本、习题册、图纸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摆放出三个投影面的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并且感受到了在生活中随处都有例子。3.回归生活空间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养成用创作的态度分析周围事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学习。例如,在完成《机械制图》三面投影体系的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一道题目:一张A4图纸,用铅笔从四个边的中点连线,然后把右下方的那一部分剪去。将另外三个按照教室里黑板、墙壁、地板的位置折好,得到的空间体系就是三面投影体系。然后分别绕着两两面的交线旋转,得到的三个面就是三个投影面的平面位置了。
在这个小小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明朗。汇报时,学生的情绪都很兴奋,有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路,有的干脆直接演示整个过程。他们互相补充,成功地解答了这道数学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了三面投影体系的空间和平面图位置的关系。在传授了知识点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相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4.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知识在现实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
三、激情——春风化雨的力量
在职业教学中经常听有的老师抱怨:“上课好多学生不听讲,真气人,给这些孩子上课我都提不起精神”。每当此时,我都在反思:“我对这堂课你有激情吗?”
我们经常也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深有同感,我觉得让学生喜欢,是搞好咱们教学的关键一步。但要点燃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应满怀激情。“感人心者莫于乎情。”教师只有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如果缺少感情,教学就会苍白无力,不能激动人心。
激情源自教师对知识的切身感悟和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课堂上,教师的激情可以把知识再次点燃,燃烧的过程既感染自己,也会感染别人,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不到学生苦苦思索却想不通的时候就不要去点拨他,不到学生口中想说出来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
1、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无法养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环节,也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哪怕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
2、等待学生自我构建体系:教师可以留有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有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辩,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3、曲已终而意犹未尽:在课尾的总结处留白,等待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
五、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让课堂更出彩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一些课堂,学生们似乎始终处于昂奋的学习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可学生的收获却不太大,一个个变得越来越浮躁,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见解。怎样在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让课堂更精彩呢?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深入小组,让自主、合作更有效
我们有的老师常常这样抱怨:这些孩子越来越懒了,讨论时只想等小组长报出答案,哎„„静下心来想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到位,一个个的大脑还没有去思考,就在片面追求合作。如果教师能真正深入小组,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相信后面的合作就变得更有效了。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深入小组,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老师要给予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分享,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组织,让课堂充满智慧
任何课堂都有一种组织文化,这是课堂中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系,是为所有成员共同接受的、内化于学生心里的。
桌子,地面上会出现桌面的影子,由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大小与桌面完全相同,这个影子就是桌面在操场上的正投影。
三是要相互启发教学、相互启发教学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对教师讲授内容理解程度不同,以学生理解的思维反馈给老师,进行再讨论,再启发的教学方法。
四是要采用直观、演示教学,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是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认识规律,按感知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直观的实体,如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讲述技术术语、工艺过程、原理结构等内容,如讲“螺纹车刀的几何形状”,单靠讲述,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直观的螺纹车刀模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探究式教学要引人入境。在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重,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虽未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带学生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即将涉及的一个未知领域,通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基础》课中,讲授轴的分类时,通常的做法是把轴按照受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然后再举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讲课比较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取探究式教学,可以首先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如车床上的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主传动轴等,教师在举完例子以后,不要再继续讲解,而是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行分析这几种轴的受力变形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弄清哪些轴可以传递扭矩,哪些轴在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之后,再引出关于轴的分类概念,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好,因为这些概念里面包含了学生思维劳动成果。
二、教学艺术的运用
1、何为教学艺术,一个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更能产生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劲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境界。让学生在一个快乐、舒心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教学艺术可以产生启迪效应,震撼效应,感染效应等。教学艺术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谐趣、意趣、情趣。谐趣是指教师讲授课形式,技巧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意趣是指教学中思想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情趣是指教学中的情感认同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三种审美趣味形态的巧妙结合,产生了上述教学艺术效应。可见,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美感效应,是教师循循善诱着学生进入专业知识海洋的美学力量。
2、表演艺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机械类专业知识课教师,想要把课堂教
学做到引人入胜,就要以“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表演教学训练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亮相”的技巧,亮相是戏剧中的术语,在课堂教学重,情,或者表达某种具体的语义时,通常会自然的加重句子中相关词语的音量,这就是重读关键字。不同语气扮演不同角色:不同语气扮演不同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语言的生动性,通常可以用在案例或者讲故事中。停顿指明要点:降低声音。
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教师也应在恰当的时候说一些时流语言、网络用语。比如:给力、Hold得住等,这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效果,走进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充分掌握和发挥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感情原则,即热爱原则,专业知识课教师对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同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情感感染给学生,同时,对所教的学生要有深厚热爱之情,没有这两个热爱之情,不可能追求教学艺术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即使有好的教学技术也难易运用和奏效。二是激励原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三是律己原则,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运动自己的教学艺术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堂课的成败往往会牵涉到很多的因素,如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多媒体的使用,甚至是上课的时间,会场的大小,听者的多寡,话筒的质量,都极有可能影响到上课的效果。所以,如何让一堂课出彩,这并非吹毛求疵,几年的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深知教学是一门艺术。
但是,无论教学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最最重要的还是教学的预设,这是教师必须全力以赴的地方,是必须“大动干戈”的事情。教学预设是有原则的,但我今天想讲的这个原则不是我们在教育学、心理学等书上看到的那些死板的教条,那些干瘪的没有生命活力的条条框框。这个原则没有出现在任何的教科书上,但却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要遵守的,是所有优秀的课堂都存在的。上课者如果重视这个原则并在课堂中一以贯之,那么他的课堂必定就不会难看,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为了职业教育,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篇: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范文]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
青春是一种生机勃发、激情飞扬的人生,是一种天下为怀、担当奉献的精神。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要坚守理想信念,让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面对高额的房价、“421”的家庭模式、大龄未婚现象、人才高消费等等问题,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让人焦虑。看上去我们的生活很艰辛,甚至我们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年轻人的青春是不容易的。可是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呢?同我们的祖辈和父辈相比我们仍然是幸福的。我们远离了硝烟和战火,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我们远离了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和新中国的一穷二白创业史,想象不到当时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窘迫。可是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们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热情,用青春换来了今天的繁荣、富强、民主和文明。同他们相比我们的这些问题又算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迷茫和徘徊呢?我们唯有融入时代,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才能在奋斗中让青春出彩。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就要对生活保持理性。烦恼往往源于比较,无论是买房的压力、结婚的成本、以及工作中的迷茫等等,这都是因为我们选错了参照物。特别是当前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模式,这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国情所决定的。我们要远离社会的庸俗和浮躁,在同我们的祖辈父辈比较中珍惜我们现有的幸福生活,并坦然从容的去奋斗和拼搏。一方面,心要静下来。要保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坦然从容的看待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和烦恼。另一方面,要找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工作的实际科学合理规划人生目标,在生活和工作中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就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青年唯有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才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大显身手。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程广京,鹦哥岭团队,85后青年秦玥飞等等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自觉行动,展示了当代青年的风采,也用实际行动指明了年轻人的努力方向。首先,要补足精神上的钙。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其次,要求真务实、崇尚实干。要干一行爱一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最后,要努力营造褒扬崇高、恪尽职守、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
让青春在奋斗中出彩就要为年轻人的成长铺路搭桥。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要想让年轻人为国家建功立业就要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唯有对年轻人的生活、工作予以关注,才能够让年轻人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安心工作,同时减少人才高消费的浮躁和功利。一方面,要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成长创造条件。要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城市就业,并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让他们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流得动。同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提高科研人才的福利待遇,并改进和完善科研人员培养机制,确保人尽其才,避免人才高消费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让在大城市拼搏的人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
人生匆匆,青春易逝。年轻人唯有立志报国,将个人的梦想和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的结合起来,青春才会在奋斗中更精彩!
第五篇:微课让信息技术课教学更出彩
微课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出彩
峨山职中
施德光
中职信息技术课担负着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使命。通过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行影不离,缺一不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适应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现代教育手段。微课开始进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课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倡在亲历真实的情景中探究,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由于微课能将图形、文字、声音、视频有机的融为一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给学生提供虚拟的真实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微课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付信息技术课以生命,插上腾飞的翅膀,活了起来。而且将活得越来越出彩。
一、运用微课,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在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里,抽象的内容很多,如程序的编写、动画的制作、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活动等。这些内容对中职生而言,都是陌生而且不容易理解的。以前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靠讲解,条件好的学校也只是利用挂图、幻灯片来辅助教学。这些静止的画面大多是课本里图片的放大,毫无生机。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听,老师也难教,不易达到教学目标。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将微课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图、文、声、像融于一体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时,我先播放一些关于网页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网页在现代社会里的方方面面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学生被这真实的与生活、生产有关网页应用画面深深吸引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网页的应用,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网站网页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说明在网页在应用情况,最后用微课课件展示网页设计和制作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为高效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渴望求知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高潮,人人都学会了“网页”设计制作。
微课的应用,能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启发学生不断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与课堂知识进行对比、补充、内化,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
二、运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教学的艺术,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对其原有知识的唤醒,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微课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方面比其它媒体来得更形象、直观,无论在什么类型的信息技术课中都能明显体现这一优势。如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引导动画制作”一节中,我在微课课件开头设计了这样一幕:太阳系几大行星、天体、航天器
-1-及宇航员从遥远的宇宙深处飘然而来,并配以神秘的星空背景和空灵的背景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动画上方的动感文字“从小热爱信息技术,长大探索宇宙”,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行新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刻,我及时抓住学生的心境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引导动画制作知识,并受到了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传授及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任务。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习前人总结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积极地信息技术探索,形成学习信息技术正确方法和理念导向,使学生不仅是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者,还应是信息技术的“探索者”,践行者和应用得利者。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探索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教学《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多重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先利用微课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然后,展示这些物体随着地球旋转的过程,并提出启发性问题:“地球旋转同时,逐渐呈现出地球上的山、水、动物、植物等美丽的画面如何制作出来呢?”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多重动画人设计制作
四、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知识和不易掌握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学生空间性思维、知识技能的积累差异等原因,在《二维动画制作》课程“ 遮罩画制作”这一例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这些内容就成了教学难点。但如果运用微课,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日食和月食”这一动画制作,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来模拟三球转动,演示三球位置的变化过程,并配上太阳光线的照射,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可以利用微课,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日食和月食”发生全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微课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日食和月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学的有趣、轻松、牢固,比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在这里微课起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既学会了动画制作,又掌握“日食和月食”发生的科学知识。
五、运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的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微课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照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正好成了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效工具,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进入了课程,课程的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动力才能有根本保障,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新课程标准正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
-2-养,认为能力培养是学生获取知识、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我认为微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下面一些帮助:
1、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微课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微课不但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显示所要观察的自然事物,同时,还能对时间进行缩放,在显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独特的功,在展现宇宙星体运动变化、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很大。比如在与学生一起探《二维动画制作》课程“逐帧动画”制作一节“植物的一生“动画制作时,课外我们分小组进行了种植和观察记录积累创制素材,课堂上我们进行了观察与交流。课堂上的观察只是当时的静态的观察,而整个生长过程的动态的观察,全靠学生课外的观察记录。初次搞植物生长全程观察记录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中间可能还有些比较重要的细节学生没有注意到。因此课前,我在网上找了一段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视频。课堂上一边看视频,一边交流观察记录,把几个月的生长过程浓缩于几分钟内,形象地再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使课堂的交流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是一切信息技术研究的出发点,是掌握信息技术规律的基础,任何信息技术研究的结论都来自于概括。从教学实践上说,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利用表象概括出信息技术概念。微课能提供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表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在教学“日食和月食”动画制作一节时,可以事先制作微课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天体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区时,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动画来理解、概括出三种天体的运动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轻松完成“日食和月食”动画制作教学任务。
3、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信息技术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设计微课课件时完全可以依据这些关系,将本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不断地组建,逻辑推理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起来。例如,教学《Excel 2010办公应用》课程中“数据的筛选”一节时,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筛选意义,了解数据
-3-的筛选用途和学会数据的筛选操作技能。从一个原始的数据表中,根据实际任务的需要,利用相关逻辑思维条件,可以完成不同的操作。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抽象的现象难以理解,如果单纯依据文本、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而微课在这方面却占绝对优势,它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声、形、色并茂,直观性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总之,信息技术课知识丰富,运用微课既能吸引学生,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微课能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长处,强化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接受知识的最佳环境。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当然,微课辅助教学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它能很好地解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配套软件会不断涌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必将成为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