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改革路线图
2014年中国改革路线图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这一判断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这一判断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期待。那么中国社会将在改革元年改什么,又将如何去改,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元年的改革新气象。李克强总理讲,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一宣示勾勒出了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路线图。
7.5%:一个既推进改革又保障改革的“改革速度”
关于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是7.5%左右,尤其是增加“左右”两字更是意味深长。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告别了硬性保增长的阶段,开始着眼于化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什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不协调的经济结构、不可持续的经济驱动力、低效益的产业模式等等,所有这些叠加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的大背景下,使得中国进入了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要想缩短阵痛期,减缓换挡期引发的大起大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已经刻不容缓。
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社会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已经20多年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难说明显。为什么?除了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外,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
如果增长速度目标定得高,各级地方政府也不敢擅自降低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低于平均水平,不仅会丧失一系列很实惠的利益,而且政绩上也不好看。这样就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事实上成为了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尤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始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因为旧产业关停是即时性的,当这些企业被关停之后,现有的这些经济总量和经济拉动速度当然也就随之没有了。可是,新产业的培育则是渐进性的。
新的企业从孵化、培育到真正能产出是要有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在过渡期产业空白不可避免导致经济增长的减速。
所以,通过降低增长速度的目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战略得以真正实践营造空间,就成为了很重要的战略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7.5%其实是一个既推进改革又保障改革的“改革速度”。这可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才能保持改革的热度
李克强总理讲,“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2014年的改革同样要紧紧围绕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展开,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什么是群众最期盼的领域?通过改革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这两大底线目标,让人民群众有业可就,有业可创,更进一步要求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收入是民生之源,政府工作报告把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作为改革要求。这“普遍”两字说来不难做到却实属不易,怎么办?通过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等手段来缩小收入差距;社保是民生之基,民生改善不能只瞻前不顾后,没有坚实的社保基础就没有真正高质量的民生改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上的安全”这样的大众话语成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用词,以及“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等等举措,也凸显了新一届政府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的决心。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清醒面对改革的难度
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要改的东西,如何权衡轻重缓急,如何选择切入点与突破口,让改革从宣示真正变成现实的行动,我们要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
什么是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现在来看,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掉错装在政府身上“多余的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资源配置方面,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资源的价格不再是什么权威部门说了算,而是在市场中让市场定价,资源也不再是哪里级别高、哪里官位大就往哪里去,而是在市场中流动,听从市场的召唤;在市场准入方面,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昔日为非公经济所吐槽的“玻璃门”将会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从李克强总理“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以及“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等等话语中,我们看到了政府自我革命的决心。这一决心之所以可贵,在于它不仅要求政府不能再“乱干事”,还要求政府不能借机“不干事”,更要求政府必须“干好事”并且“多干好事”。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列起来讲的深意所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共识可以推动改革的起步,但仅有共识尚不足以让改革纵深推进。不论是发挥市场作用、保障市场主体平等还是规范政府权力,所有这些理念都不会有人反对、至少不会公开反对,但为什么有共识的改革依然很难呢?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要难,是已经固化的不公平正义利益格局在阻碍。如果我们不能化共识为决心、化共识为行动、化共识为制度,全方位地向利益固化的藩篱猛攻,改革是很难突破的。李克强总理所讲的“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针对的就是这一点。
第二篇: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
《中国政府改革路线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
迟福林,政府转型的深刻意义在于,使政府逐步从自身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重返公共利益代表着角色,这是政府转型最具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题,也是决定政府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政府转型最深刻的问题在于,通过综合性的改革,使政府逐步从利益的制约和束缚中走出来,更好地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职能。这是政府转型最具有实质性和挑战性的重大课程。第175页
政府作为改革的主要推动力,自身的转型和建设成为整体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第217页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念,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包括正式制度安排(也称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也称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正式制度安排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国家等组织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包括宪法、成文法、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则是指在人们长期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些列约束,包括价值信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第221页
樊纲,如何使政府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
政府职能转变有两个方向,一是政府要做正确的事情,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二是政府要有效地做事,有效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就要对政府的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做很多的改革与改进。要想使政府真正做、而且是仅仅做自己该做的事,在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化体制改革,从而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确保政府能做正确的事。
第305页
我们要建设诚信政府,要树立起政府这个“榜样的力量“。有了诚信的政府,才有诚信的企业,才有诚信的个人,才有诚信的社会。政府怎样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呢?一要公正。公正的政府,在依法行政上,没有远近亲疏,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法律,在公正中树立政府的形象,让人民群众从心里感觉到政府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政府。二要廉洁。廉洁是形象,是榜样,是力量,是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坚实基础。有了廉洁的政府,才谈得上办事公正,才谈得上效率和效益。三要高效。高效是竞争的需要,是建设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进步的需要。因为只有高效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如期奔小康。四要勤政。勤政为民,是人民政府取信于民的可靠保证。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路线图”
中国改革“路线图”
关闭2013年10月26日17:23
北京10月26日电(彭大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召开,日前中国官方高层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
公开信息显示,负责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国研中心多位资深专家参与写作。
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体制和政策弊端,为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任务,今后几年必须在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报告强调,新一轮改革目标是建立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治保障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措施是推动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的“三位一体”改革。
报告认为,“三位一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此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报告具体提出了涉及上述八大领域的三大改革突破口:
一是放开准入,引入外部投资者,加强竞争;
二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设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
三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
除了为改革制定“路线图”,报告还给出了改革的“时间表”,建议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即2013年至2014年的近期改革、2015年至2017年的中期改革和2018年至2020年的远期改革。
此方案已形成名为《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径》的读本,并交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书将于11月初上市。(完)
第四篇:山东国资改革路线图
山东万亿国资改革路线图出炉
2014年07月08日
近1.3万亿元规模的山东省属国资改革路线图出炉。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山东省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相关意见》。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国有出资企业被定位为利润中心。同时,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15年提高到10%,2020年提高到30%,重点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截至去年底,山东共有省属企业23家,资产总额12906亿元。
但山东省管企业近年来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山东省属国有企业前年利润下降52%,去年下降58%,今年一季度又下降40%多。
山东方面认为,省管企业连续两年盈利水平大幅下降,突出反映了省管国有资产布局不合理,在钢铁、煤炭等产能严重过剩产业中占比过高,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比例偏低;一些省管国有企业活力和动力不足、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根据上述改革意见,将具备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以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股权管理为重点,以国有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国有资本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对其出资企业按照出资比例履行股东职责。
山东将根据不同省属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确定国有股权比例。除重要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中的少数骨干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外,其他企业的国有股权依据发展状况和市场规则有进有退。
此次改革路线图明确,山东将鼓励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等多种形式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
第五篇: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2月8日,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赵克志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谌贻琴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审议通过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7个专项小组名单。
“深改小组”职责明确
赵克志强调,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责任,就是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负责全省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赵克志指出,专项小组、专题组、省委改革办、省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专项小组是前线“指挥部”,专题组是“特战队”,负责重点改革任务攻坚,省直有关部门都要承担改革任务的整体推进工作。
一要梳理改革事项,进行合理分类归并,注重突出我省阶段性特征,体现“赶”与“转”的关系,突出重点,做出特色,围绕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确定2014年和阶段性重点推进的改革专题,制定改革方案,抓好推动落实。
二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调指导制度,加强沟通,上下联动;落实改革措施要突出问题导向,搞好点与面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处理好重大关系。
三要强化政策落地,注重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防止畸轻畸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防止政策不配套、操作起来发生梗阻。要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四要加强调查研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改进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到改革发展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困难多的地方、单位去,深入调研,提出深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赵克志强调,要着眼全年,抓紧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对于当前工作,重点是抓调研、抓方案、抓落实,提出工作清单,抓紧相关工作的推进。要抓紧研究提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按照不同类别,对各自领域的具体改革事项进行分类梳理,明确每项改革事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各领域改革部署快速推进
2月10日,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会议,省委副书记、专项小组组长李军主持并讲话,副省长、专项小组副组长何力参加。
会议指出,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克服惰性思维,早谋划、早启动今年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要整合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着力破解文化体制改革的瓶颈问题。
2月13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省委副书记、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李军主持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谌贻琴,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专项小组副组长慕德贵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各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改革的重点、亮点、步骤,统筹抓好今年5月前需要启动的改革、年内需要启动的改革、需要先行试点的改革、具有先行意义的改革。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抓好空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石漠化治理和植树造林、湿地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作,切实守好、守牢生态底线。
2月19日,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组长秦如培主持会议,副省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副组长陈鸣明、何力,省检察院检察长、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袁本朴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各专题组、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在近期内要出台具体的工作制度和细则,明确改革领导机构和联络员,规范文件制度和会议制度,确保工作有序运转,抓紧提出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
2月21日,省政府召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谌贻琴主持会议并讲话。谌贻琴强调,各部门要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三个打造”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定全省金融改革实施方案;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征信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资源共享,加快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综合示范、试点建设。
2月26日,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作上,李军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专题辅导报告。李军强调,要紧紧抓住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方面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2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第四次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组组长禄智明,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专题组副组长刘一民出席会议。禄智明指出,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有序、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2月27日,秦如培在全省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作专题辅导报告。他深刻阐述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释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一是健全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二是完善司法人权保障制度;三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责任编辑/晏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