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5: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篇: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

1、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②点)

①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

品价值成正比。

② 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

就会下降。

③ 纸币发行量,当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 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使商品的供应量减少;反之,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使商品供应量增加。

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③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才能适应市场供

求的变化,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

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措施

① 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②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使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通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③ 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继续实施一系列引导消

费的经济政策,如家电下乡等。

④ 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和习惯的主观因素,政府应倡导居民实施正确的消费观。

4、消费对生产具有发作用

①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 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

成的过程。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

机遇,加快发展。

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 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

争至关重要。

④ 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⑤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⑥ 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劳动者素质。

⑦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⑧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从经济生活看,我国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重视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7、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①从国家角度看,国家应积极调节就业。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同时又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②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必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岗位;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从劳动者角度看,应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同时又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8、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怎么样)

①从国家角度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处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②从企业角度看,要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③从劳动者角度看,明确享有的权利并履行劳动者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9、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⑤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⑥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⑦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

入。

10.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国家角度:一方面要完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另一方面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②企业角度: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③个人角度: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内在要求。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⑥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容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⑧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4.完善结构性减税,推动经济增长

①实行结构性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②实施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③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防止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④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必修二《政治生活》

主体一:公民——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①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

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③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

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A.公民要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B.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⑤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A.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实

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C.通过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参与民主管理;D.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参与民主监督。

主体二:政府——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

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市长也代表政府。

1.政府为什么做某事?

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要以

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② ···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③ 政府只有···,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 ···是建立权威政府,公信力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2.政府应该怎样做某事?

① 从政府职能看,政府必须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只能,组织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 从政府工作原则看,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 从政府权力运行看,要做到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

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实施“阳光工程”,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④ 从政府工作人员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提高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主体三:政党——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

实性。

②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有助于巩固党的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③ 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党坚持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有

助于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⑤ 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指导思想。

⑥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⑦ ···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现。

⑧ ···是坚持贯彻我国政党制度的需要,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做某事?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③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⑤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思想。

⑥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⑦ 坚持贯彻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治生活》补充(宏观角度)

补充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做某事?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地位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该要在···方面有所作为。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公民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到···。

补充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意义、依据)

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货币:(1)产生过程:简单的物物交换→复杂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贵金属金银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①含义: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流通手段:①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注: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④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1)产生原因: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汇

1、信用卡:(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①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②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②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招商引资;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还有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②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对价格起作用)

③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④其他因素: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正确理解“等价交换”:①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②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同向变动);若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向变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少,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极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多,则消费量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

③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2、恩格尔系数含义及意义:①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

3、区分不同的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①钱货两清消费:买卖之后,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当即发生转移。

②贷款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贷款消费适用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③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变更,只是转移了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底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人们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各种消费心理的分析)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

态度: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态度: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注: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避免盲目跟风;②避免情绪化消费;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和核心——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必须坚持?)

①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②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单元综合探究:

如何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把握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再生产的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叫作再生产。

(2)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环节)——分配、交换→(桥梁、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未来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怎样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P32★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明确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1-3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3-34):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1、企业:①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所有制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④按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而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组织形式。

⑤企业责任: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

2、公司:

①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P38的一张表)★

③组织机构:①决策机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企业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重要)★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强强联合)、企业破产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作用(意义)

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联合 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破产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重要性:①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要扩大就业(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现状)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角度: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经济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劳动者个人的角度:A、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B、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

4、为什么要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

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6、怎样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②将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③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必须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唯一收益——利息,利息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种类:这里主要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种类 含义 特点

活期储蓄 随时可以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比定期储蓄低。

定期储蓄 事先约定好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共同点 收益低,风险小(与其他三种投资理财方式比)

2、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贷款的分类:按用途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③结算业务。(收取服务费用)

3、利率相关:

(1)我国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利润=贷款利息+服务费用-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3)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了解)

①如何调节: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节存款量、贷款量→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②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紧缩则反之。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特点:①股票代表其持有者(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和红利等;②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但可以流通买卖;③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①股息和红利收入(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②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价格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企业有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倒闭,股东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要赔本)

(4)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这是股票的发行价格)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种类:债券按其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其区别如下。

种类 发行者 收益 风险 流通性 国债发行目的国 债 国家(中央政府)小 小 强弥补财政赤字,或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 中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大 大 弱

(3)股票和债券的比较:

比较 债券 股票

不同点 性质 是一种债务证书,体现筹资者与债券持有者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是一种入股凭证,体现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关系;

受益权 以定期取得利息为条件,安全性比股票大; 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决定着股票的收益;

偿还方式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 股东不能退股,只能转让或出卖股票

相同点 ①都是有价证券;②都是集资手段;③持有者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商业保险)

(1)含义:了解即可。注:这儿讲的保险是商业保险,有别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

(2)种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总:四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考虑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投资多样化;

②要考虑到收益,权衡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尽量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③要考虑到家庭的收入情况;

④四忌,一忌违法,二忌盲从,三忌集中,四忌徘徊。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2、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地位

3、把握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意义:★

①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这有利于让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①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1: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重要举措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1)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要求: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1、几个含义: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

(3)国家决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3、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来源:①税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3)影响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②分配政策: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越少越好?怎样才合理?★

A、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C、正确做法: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支出的主要用途:①经济建设支出(重点是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是占首位的财政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⑤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1、税收:

(1)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关系:税收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4)两个影响很大的税种: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

纳税人 P70 P70

计税方法 比例税率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征收意义★ ①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②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理解区分四种违反税法: ①偷税(欺骗、隐瞒→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②欠税(纳税期限);

③骗税(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④抗税(暴力抗法)

(3)公民怎样增强“自觉纳税”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3)市场资源配置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市场交易原则:①自愿;②平等;③公平;④诚实守信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表现:(区分)★

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

(3)仅由市场调节带来的后果:★①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

(1)必要性: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常用的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

②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立法和司法活动);

③行政手段:作出这个手段的主体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相互关系: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和举措:★

原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举措: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如何做?P90)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懂得理解与区分)

(3)载体:跨国公司(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①它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②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

(2)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作用:

①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引进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

走出去: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根本基点)。

第三篇: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主体归纳

《政治生活》主体归纳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怎样做某事?

(一)公民为什么参与、为什么做某事„„?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政府的性质、宗旨等角度。

②紧迫性:我国民主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依材料)③重要性(意义):

第一、对公民——有利于激发主人翁精神,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或知情权等)。

第二、对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根据具体参与方式和实际(或材料内容)进行总结。

第三、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怎么办)

①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政治生活。如: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舆论监督制、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

④在态度上:要积极参与,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感、责任感。⑤在能力上:要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学习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⑥在行动或行为上:要在党的领导下,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遵循“合法”“有序”的原则参与政治生活。采用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政府怎样做某事?

(一)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②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履行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的体现(此点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有则谈,无则免)⑤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⑥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⑦意义(重要性):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等。

(二)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履行政府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②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

⑤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⑥政府提高公信力,打造有威信的政府。

三、人民代表大会做某事的原因、措施

(一)人大做某事的原因、依据

1、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由人大的性质、地位决定。

3、人大拥有„„职权。(人大行使有关职权的需要)

4、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若材料讲了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可以用这点)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二)人大应怎样做某事、如何发挥作用(措施)

1、依法行使四项职权。

2、坚持民主集中制。(可围绕概念、三个表现分析)

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4、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征求民意,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人大代表为何做某事、如何做某事?

(一)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1、由我国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决定。

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由人民选举产生(接受监督的原因)

3、人大代表具有(享有)××权利,做某事正是其行使权利的体现。

4、是人大代表履行××义务(职责)的需要。做某事正是其履行职责的表现。

(二)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某事?(如何履职、如何发挥作用)

1、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权利。(权利要具体指出)

2、人大代表要认真履行其职责(义务),做到××。(这里主要指的是职责的具体表现)

3、人大代表要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事、如何做某事?

(一)中国共产党做某事的理由、原因、依据

1、由中共的地位决定(中共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共产党做某事有利于巩固其领导和执政地位。

2、由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3、中共坚持、完善某种执政方式的要求。

4、中共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5、中共贯彻落实指导思想的要求、需要。

6、是加强党自身的建设的需要

7、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结合政党制度的相关内容分析材料。(材料涉及党与民主党派或政协的关系时才用)

(二)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做某事(措施)

1、中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中共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3、中共要坚持和完善三种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如果单独考三种执政方式的做法,则应以课本为主---从定义着手分析)

4、中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理念)

5、中共要贯彻落实指导思想。

6、中共要不断完善其领导方式和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巩固其领导和执政地位。

7、中共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六、人民政协为何做某事、如何做某事?

(一)政协做某事的依据、原因、理由

1、由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二)政协应怎样做某事(措施):主要答职能

(三)政协委员可以借用政协知识。

七、《政治生活》中,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或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国家角度: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坚持和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5、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反对民族分裂行为;

6、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公民角度: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八、国际关系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综合运用

(一)国际关系(对外关系)中,中国为什么、如何做某事?

1、国际关系中,中国为什么做某事?(原因)必要性角度:

(1)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

(4)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5)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权利:独立、平等、自卫、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7)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8)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未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9)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意义角度:

(对我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对世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中国如何做?(国际关系中)(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选取)(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3)行使主权国家的权利、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4)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和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符合宪章精神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6)国际竞争的实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7)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二)中国与某一国家发展国际关系的原因、意义

1、原因

⑴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⑶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⑷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⑸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也是两国关系波折而又发展的重要原因。

2、意义:

⑴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⑵对世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三)涉及国家关系或国际活动的政治意义的考查角度

1、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4、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6、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四)评价某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做法

1、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4、违背(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5、违背(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

7、建立国际新秩序。违背(符合)时代潮流,不利于(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经济生活》不同行为主体知识归纳

一、《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个人

主体:货币财富的拥有者、理智的消费者、新型的劳动者、理性的投资者、诚信的纳税者、作为守法的市场主体。⑴作为货币财富的拥有者

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找准时机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要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作为理智的消费者

①要坚持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在各种经济活动中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作为守法的市场主体)(3)作为新型的劳动者

①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种)努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②走自主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就业;

③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劳动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劳动者的要求。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作为理性的投资者

要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坚持投资多元化,理性投资。(5)作为诚信的纳税人

要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诚信纳税,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同时,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二:《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1)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

①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的; ②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在竞争中才处于有利地位。③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2)企业作为经营者:★(市场竞争情境下)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价格变动背景下)

6(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以及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5)熟悉和运用世贸规则,要有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6)运用关税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外贸易调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政府(或者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或者经济意义

1、经济依据(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符合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虽然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经济生活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四篇: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们当家作主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特点有哪些??(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①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我国专政的特点:新型的专政(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

(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物、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主要内容: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B、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

2、公民应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个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是统一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实现。

②怎样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同时,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内容有哪些?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作为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民主选举方式有哪些?其优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A、直接选举:

优点: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等。

B、间接选举

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等额选举:

优点: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D、差额选举:(竞选)

优点:有助于选民了解侯选人;侯选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

2、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3、我国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为什么?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这能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也符合我国的国情。(17页)

4、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二)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有哪些?

(1)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在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

(基层民主自治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①村民委员会:

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自治内容:村民选举;村民决策;村民管理;村民监督。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②居民委员会:

性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治内容: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

意义: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哪些合法渠道?(民主监督的方式)

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用写信、电话、电子邮件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意见。

B、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的权力机关。

C、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可以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舆论监督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D、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2、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的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职能有哪些?(管理与服务)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3、我国正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政府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认真实干,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

(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4、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意义:

A、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B、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C、有利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必修2

第五篇:高一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正式民主的保障。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第二课

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

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四课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一句话,及时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根本要求。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总体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收人民的监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基本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6、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7、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收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9、“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有较高的的信誉。(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2)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性质: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第六课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4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吉贝尔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6、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57、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怎样:(1)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八课

6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2、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6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4)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6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九课

67、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当今世界很不安宁: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6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0、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71、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72、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3、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下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精选合集]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市场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调节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决定因素、根本原因)P58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58......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五篇)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P79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两种手段? 2.市场经济含义? 3.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竞争机制,由市......

    必修2 政治生活 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2 政治生活 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们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了解我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P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

    最新版政治生活复习提纲2013年7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国家性质也叫国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2014届高中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复习提纲

    2011届高中政治主干知识复习提纲——经济生活部分 ★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标准:用于交换、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1必修二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 1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 国家的本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2.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