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5: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第一篇: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郭书田

【摘要】 农村综合改革要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这又必须与民主法制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因此,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必须上下联动,针对不同区域发展实际,分类推进。

【关键词】 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召开“新阶段的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讨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三项。这三项改革是国务院提出来的,为此还在财政部设立了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指导这三项改革。讨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一、农村综合改革应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

这三项改革都涉及县及县以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就乡村而论乡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下改上不改,改了还得改回来”。这话是基层干部说的,而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曾记得李铁映在辽宁期间,在海城县任县委书记,实行县级综合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很好,但由于县以上的行政管理体制未动而在他离任以后复归原样。内蒙古卓资县委书记朱暄大刀阔斧实行县级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受到国家体改委的重视,也由于县以上的机构未动而流产。李鹏在任总理期间,积极支持县级综合体制改革,目的是想用“釜底抽薪”的办法,自下而上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于阻力极大,最终夭折。朱镕基总理领导的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力度很大,人员减了一半,但职能转变问题并未解决。这就是历史经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曾参加国家编委

有关农口机构改革与综合部门关系的研究,深感部门利益十分强劲,很难统一认识。我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权力在手,寸步不让”。一起参加研究的同志都有同感。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四次,虽然有一些成效,但不成功。改革的结果是机构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扯皮现象越来越重,以权谋私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中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很难落实,这涉及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需要客观地也就是不带任何偏见地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我个人认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仍具有计划经济管理的特征,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延续与发展。有两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中央部门林立问题。党政之间与部门之间的职责严重交叉,为了协调,又增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强调一项工作重要,就增设一个机构,或使机构升格,产生“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形成中央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垄断化,垄断权力法规化。这样自然是机构重叠、头重脚轻,造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严重失衡。二是地方层次繁多问题。地区本来不是一级政府,而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地改市(包括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盟改市)使地区变为一级政府,增加了与省级政府对口的机构。这样就使地方政府的层次变为省——市——县——乡四级。有人把村民委员作为“准政府”,就变成五级,加上中央一级共六级,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自然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运行效率,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形成国家权力地方化,地方权力基层化,基层权力个人化。毛泽东在延安采纳了民主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减轻农民负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解决中央部门的垄断问题,又要解决地方“诸侯”的“割据”问题。解决部门垄断与“诸侯割据”两个问题需同步推进,缺一不可。应当下决心拆庙,不拆庙搬菩萨无济于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央的政令畅通,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运转环节,提高运行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堵塞腐败漏洞,实现国泰民安。“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历来为当地者所忌。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各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从直接管项目和管资金的活动中解脱出来,杜绝“跑步(部)向前(钱)拉关系”现象,这方面的阻力最大,不解决这个问题,权钱交易与腐败问题难以杜绝。近几年来虽然废除了不少审批项目,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86件,在此之前已取消1806件,但仍然太多,还需加大力度,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有些政府机构变成行业协会,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人们称之为“二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一、民主决策,使人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这方面的组织资源十分雄厚,而发挥作用不够,多流于形式。为此,一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协的作用,使其成为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众议院与参议院。要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增加农民代表的比重,实现还权于民。二要充分发挥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农村村民代表大会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使这些组织行使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依法行政,由人治真正转为法治。为此,一要加强立法,制订法律由立法机关直接操办,摆脱部门的干预和影响。二要加强综合执法,改变多头执法现象,农业系统组织综合执法大队很有成效。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类监督机构的作用,包括舆论监督等,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形成监督的稳定与长效机制。

三、农村综合改革分类推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口与地域面积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农村综合改革应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东

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郊区,城市化程度很高,农村综合改革应与城市改革统一规划与部署,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二类是中部发展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大体为一半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应与此相适应,需要中央政府适当扶持。第三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多为边远山区与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综合改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上要依靠中央政府扶持。农村综合改革有几个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原则意见为: 

一、乡镇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县乡村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要同步推进。实行人权、事权、财权统一的管理体制,不要事权下放、财权上收,从而使事权与财权分离。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只能作为一种过渡,不是长久之计。

二、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完全是政府行为,人员、设施与经费都由财政拔款,根据上述不同类型地区分别纳入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

三、乡镇机构的改革。我赞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分两步走的意见,第一步是小乡并大乡,调整行政管理职能,合并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第二步将村民自治延伸到乡镇,实现乡民自治。可先在一些地方试点,取得经验。

四、乡镇的七所八站系县的派出机构,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多为事业编制,应分情况处理。凡属执行政府职能的应由县直接管理,列入公务员序列;凡带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应转为企业经营,从事业编制划出,使公益性与经营性真正分离,各得其所。

五、乡镇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编制,应根据上述三类不同地区分别确定,不要求都“上下对口”,避免“上下一般粗”现象。

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系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由于涉及权力结构的调整,阻力与难度甚大。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能知难而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人员分流问题,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第二篇:农村综合改革

顺德又掀改革浪潮。继上月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顺德昨日又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从明年起到2014年,顺德区镇两级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新增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农村改革工作,3年累积增投12亿“反哺”农村,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基本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农村利益及遗留问题昨日,顺德召开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出台一揽子改革计划尝试解决农村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新世纪伊始,顺德率先实施以固化股份合作社股权、量化股份合作社资产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巨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改革确立的“生不增、死不减”股权固化政策逐渐遭遇新的难题。据统计,全区3.5万人,只有小部分办理了股权继承手续,大部分仍然以死亡人口名义领取股份分红。着出生人口增多,农村居民要求改变„死人有得分,生人无得分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说,此次改革重点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历史遗留问题。

农村固化股权可继承和转让在昨日的大会上,顺德区印发《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深化农村改革的五大部分15条具体措施。记者留意到,与在基层治理方面,顺德将在原来政社分离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村居及社区购买服务。婚姻辅导、子女教育、家庭经济、消除家庭暴力等方面服务。而针对股权固化遗留问题,《意见》则提出在坚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股份社股权管理制度,规范股权(份)的继承、转让和赠与等流转原则和办理程序。

此外,农村集体资产运营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产可支配收入达20亿元,其中分红总额约对此,顺德提出要以国有资产引领社会资本、信贷资金向农村流动和投放,引导以市场化、企业化模式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全征地社区由政府统筹管理

土地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邓永强告诉记者,由于土地供求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隐患,目前该区未落实的征地留用地和固化宅基地大概还有两三万亩,“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实质意义为此,顺德提出以统一安排留用地、方式兑现征地留用地,同时将在维持现行固化宅基地政策基本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化的宅基地分配制度,由政府主导、村(社区)集体及社会资金参与,统一规划建设村民居住小区,推行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件村民的住房问题。

而对于全征地社区居委会及农民,《意见》则提出由政府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经费,推进城市基础社会向农村延伸,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该区也将逐步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张培发 王基国)

259个股份社约有股民

每一个镇街至少要设立意见家庭服务中心,“生不增、死不减截至去年,亿元,人均分红常务副区长、征地留用地、宅基地等农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已建立健全的农村卫生、72万人,其中已死亡“随‟的呼声越来越高。”佛山市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培育和开展 ”原则的前提下,将顺德全区股份社集体资1443元,远落后于周边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

物业抵顶等多途径多实行差别逐步解决符合固化宅基地条教育、交通、实现全民社保、终身社保。10.5顺德区委常委、留用地作价入股、货币收购、鼓励村民进城镇居住,

第三篇:农村综合改革

关于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

“普九”债务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制度,并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额的债务。近年来,一些地方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开展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普九”债务跨越时间长、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化解债务工作总体进展缓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普九”债务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的有关精神,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化解乡村公益事业债务,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经国务院同意,在总结一些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省(区)开展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现就做好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试点的范围和目标

根据各地“普九”债务清理核实情况和近几年自行化解试点情况,并考虑各地的财力状况,确定在具备条件的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宁夏、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区)以省(区)为单位开展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各试点省(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尽快报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其他省(区、市)可在对“普九”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锁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2-3个县(市、区)进行化债试点,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工作小组备案。

各试点省(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严格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基础上,从2007年12月起,用2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同时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此期间,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普九”债务化解的,可着手化解农村义务教育的其他债务。

二、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谁举债谁负责。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普九”债务的化解试点工作主要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

(二)先清理后化解。在全面摸清“普九”债务底数的基础上,锁定债务,明确责任,结合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化债的优先顺序,逐步化解。

(三)先化解后补助。为调动地方化债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先化解后补助的办法,对已经化解“普九”债务的地方给予补助,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地区。未在规定期限内化解相应债务的不予补助。

三、“普九”债务的界定及偿债资金来源

“普九”债务是指各地以县为单位推进“普九”工作,至通过省级“普九”验收合格期间发生的债务,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校园维修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与学校建设直接相关的债务。至今仍未通过“普九”验收的县,债务计算时间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

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可靠的偿债资金来源。可从以下渠道筹集偿债资金:一是统筹安排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中央财政给予的化解“普九”债务补助资金;二是从地方征收且作为地方收入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偿债;三是进一步整合地方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通过盘活闲置校产筹集偿债资金;五是通过统筹有关非税收入途径筹集偿债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的偿债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积极筹资用于偿债。省级财政要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化债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保证偿债资金安全可靠,各地不得借新债还旧债,不得向农民摊派,不得挤占挪用其他必保的专项资金,不得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进行。各级财政用于化解“普九”债务试点的支出应在预算中单设科目、单独反映,不作为预算安排教育正常支出的基数。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摸清底数,锁定债务。要坚持程序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审计等机构,认真开展“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工作,逐笔审定,剔除不实债务,锁定实际债务,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试点省(区)要对县(市、区)上报的“普九”债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和认定。要按照举债主体、1

债务来源、债务用途对债务进行分类,严格划分县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单位的责任,将审核认定的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交给当地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锁定等有关工作。

(二)制订方案,抓紧实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实施方案,分清化债责任,明确化债资金来源和工作进度,拟定化债计划。试点实施方案获得批准后,要尽快启动化债试点。

(三)突出重点,分类处理。要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偿还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和工程业主的欠债。试点省(区)的地方国有农场、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九”债务纳入化债试点的范围,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中央直属农场、林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五、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一)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对涉及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项目应由县级人民政府通盘考虑,确需建设的项目要用政府财政资金解决,不留缺口。对学校各项预算支出严格审核,对超标准、超预算和没有资金保障的建设项目与投资不予批准,严格控制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严禁将用于偿还“普九”债务的资金挪作他用,严禁超标准发放教职工津贴补贴。

(二)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试点省(区)要在做好清理核实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债务的来源和用途,逐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同时,要研究探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关办法。

(三)实行债务控管领导责任制。试点省(区)要按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正确处理教育发展与财力可能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得超越自身财力可能借债搞建设、上项目,对不切实际的指标要进行相应调整,引导学校适度、健康、规范发展。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并将农村义务教育借新债和清理化解旧债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盲目搞建设、上项目、借新债的学校和部门,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依法追究其经济和行政责任。

(四)建立化债激励机制。中央财政按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地方财政状况等客观因素,并综合考虑试点省(区)“普九”债务负担及化债试点完成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订。

(五)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为确保偿债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财政、教育、农业、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和制约机制。要严明工作纪律,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补助资金、造成资金损失及产生新债的行为,除追回补助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清理化解“普九”债务试点工作,对维护农村中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消除农民负担反弹隐患,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试点省(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社会稳定和教育发展的大局,充分认识化解“普九”债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试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解决化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继续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确保“普九”债务化解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未进行全省(区、市)试点的省(区、市)要进一步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调研,注意总结局部试点经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为今后在全省(区、市)推开做好准备。

第四篇: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为突破口,妥善解决和处理乡村债务问题,以此带动和促进其他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于2011年12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以农村税费改革为起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走过了10多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掀开了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的新篇章。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少取成果、加大多予力度、做好放活文章,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

覆盖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制度办法。三是积极稳妥推开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扩大试点范围。四是抓紧启动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和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五是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标准体系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落实保障责任,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按时完成中央提出的目标任务。

回良玉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搞好调研指导,健全组织机构,以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农村综合改革新局面。

第五篇: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县农村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年3月3日

**县是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辖16个镇,445个村(居委),总人口128.3万人,劳动力46.5万人;总面积3226.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67万亩,耕地46.89万亩;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山区发展的会议精神,按照粤北地区“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从2007年开始,我们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大提速,强势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总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教育优先、民生为重、和谐**”发展理念,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山区落后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现将**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农村综合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创建要求和我县生态镇村建设规划,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发展后劲,初步形成以中部为重点发展区、南北两翼为生态发展区的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

(一)县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0.5亿元,比增15.1 %,增速

居全市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58亿元,分别比增7.1%、22.8%、15.6%。一是特色工业快速发展。以制酒、制药、五金加工、汽车配件和工艺品五大特色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22.59亿元和6.86亿元,分别比增48.5%和38.4%,增速居全市前列。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家,比上年增加2家。辉胜达电器、长乐烧酒业、康奇力药业等8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比增51.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辉胜达电器产值突破4.5亿元,比增73.1%。二是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坚持强势推进“绿色矿业、白酒生产、南药生产加工、绿色农业、休闲旅游”五大基地建设,做强特色产业。白石嶂钼矿顺利试产,钼矿国家矿山公园项目获国土资源部批准;长乐烧酒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建成1万吨级全自动果酒生产灌装线;扶持康奇力药业技改,加快培育上市步伐,打造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大型制药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2000多亩中草药(岗梅)gap种植全国示范基地;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达到36家,其中市级19家,县级17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2家,总数达157家;新种油茶3万亩,建成一批镇级油茶示范基地;合同种植烤烟面积1.86万亩,收购烟叶5.2万担;组织13家企业共37种农产品参加梅州市第二届农产品展销暨梅台农业合作交流会,销售总额达23.09万元;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山洽

(二)注重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高考再创新高,省线入围数达到4613人,继续居全市首位;筹资1亿多元,妥善解决了1945名代课教师问题,新招录2278名教师,解决教师缺额问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8%,同比提高了20.8个百分点,实现了“普高”目标;积极争取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竞争性分配专项资金1000万元,扎实做好华城、郭田、双华等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布局调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双华、棉洋、华阳等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基本完成。全县无偿献血人数2342人,采血量46.97万毫升,基本满足了临床急救用血需求。全面实施免费婚检、产检和定额补偿新生儿疾病筛查。三是公益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广泛开展全

(三)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大力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全县用于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2.5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7.2%,创历史新高。对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财政供养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提高了住房公积金标准和年终一次性福利补助;兴建廉租房30套、发放租赁补贴26户;投入资金599万元,完成149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归集住房公积金4849万元,发放贷款4513万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33期,受训贫困人口达2.6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4806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02人,全县失业率为2.26%,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45万人;

启动实施了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农村养老保险参保78856人,居民医保参保595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937647人,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征缴社保费2.82亿元,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任务;企业离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加至904元,失业保险待遇增加至589元,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8万元,分别增加了138元、38元、3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扶贫“双到”成效显著。组织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955万元。省确认的115个贫困村13340户贫困户63424人全部落实了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77亿元,落实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3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8个,贫困村、户脱贫能力明显增强;5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省定贫困村的50.4%,60%的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综治维稳平安稳定。深入开展“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校园治安防范”、“社会治安重点整治”等系列活动,加快了县城和各镇主要街道路口的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信访总量对比下降17.8%,未出现大型群体性事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717宗,调解成功3672宗,成功率98.8%,提前一年实现了“平安名县”创建目标,华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四)提升政府职能,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篇二:关于珙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1 关于珙县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

中共珙县县委农工办 2012年8月14日

根据《宜宾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改革专题调研的通知》(宜农领办?2012?4号)文件精神要求,为全面总结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新举措,由我县农工办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对本部门涉及改革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各自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将我县在农村改革中积极探索创建的亮点特色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简要报告如下。

一、珙县农村改革中积极探索中取得的成果

(一)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规模化发展

自2007年实施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县已实现集体林确权面积79.2万亩,确权率达98.9%;确权农户

8.69万户,确权到户率达97.6%;林权证发证率达92.5%。林改期间,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1412件,涉及面积14200亩,调处1407件,调处面积13970亩,调处率达98.8%,未出现一例林农非访、集访的不稳定事件, 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特别是我县在林权改革中探索出来的“林权抵押贷款”极大地带动了我县林业规模化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1.林权抵押贷款。珙县通过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创造性

地为靠山的人注入信贷资金。林权抵押贷款既有效缓解了涉林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贷款难,也将林木变成了真正能见效益的绿色银行。不仅可实现林木自身的再生产,帮助农民从林业中获取收益,还可作为农民从事其他经营的资金来源。2.创新搭建农业担保平台。由政府出资采取“金融机构+畜牧基金+养殖户+保险”运作方式建立蓄牧担保基金300万元,信用社放大10倍比例向县内适度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大户放贷,最多可贷30万元,目前运行良好。3.全面实施农村支付结算“迅通工程”,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以创建“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区)”为抓手,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农村地区支付服务产品实现多元化;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利用营业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针对偏远地区,大力推广简捷便利、成本低廉的电话pos服务;人民银行指导信用社在7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设立“金融流动服务网点”,开展定期金融流动服务,弥补金融服务空白。

(三)实施土地流转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珙县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合作。

(四)推进医疗改革提升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坚持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不断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支持每村建好一所卫生室。自2009年以来,我县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依托中央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得以全面开展,三年来我县卫生体系建设项目覆盖我县所有262个村卫生室、17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级医疗机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配臵两大方面,项目总投入资金373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900万元,仪器设备配臵投入838万元,通过三年来卫生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县卫生体系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珙县农村改革中存在问题

(一)林权改造中的问题

1、林权纠纷多。一是在林改时,由于部分村社不重视,林权勘验不准确,甚至有的在家里就把全社的林权分配了,造成许多纠纷。二是处臵集体的林地、林木不规范。没有经过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处臵程序不规范、处臵方法不当,引发许多纠纷。三是由于林地、林木价值的不断攀升,原来林界不清的地方,引发新的林权纠纷。

2、林地小班破碎、管理困难。林改后,将原来集体统一管理的成片林地、林木,分割成无数小班划归不同的权利人,造成林地小班破碎,各个权利人的管理不一样,采伐后

更新的树种不一样,给行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造林成效问题。林改后,有的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将林木出售以后,就不更新或更新后不管理了,加之由于农村劳动力的问题,形成了新的荒山荒地。但流转以后由业主或造林大户造的林,成效非常好。另外,近年来,我县本地育苗很少,每年造林大都是从外地调苗,由于苗木起苗时间很长,又经过长途运输,苗木逝水严重,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

4、林地流转造成了双方对林地经营的不公平。对于流转30年以上的林地,虽然目前流转的价值较高,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森林和林地的价值会不断的上升,十年以后,林地经营的不公平性就会显现出来,林农的悟性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会出现争山争林的现象。

(二)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一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保险品种比较单一。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与农民低收入之间的矛盾,使合理的费率设定成为难题,仅有水稻、玉米、油菜和能繁母猪等险种,森林保险等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面上还不具备为金融创新提供风险分散配套品种的能力。二是农业担保体系发展不足。全市仅有一家农业担保公司,珙县尚无一家,涉农专业化担保机构严重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对支农信贷业务的支撑作用。三是受地方财力限制,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额有限,难以满足创新业务实际需要。四是部分动产担保权益实现难。如收费权质押贷款,收费项目虽具垄断性,但由于未建立相应的转让市场,一旦发生风险,收费权难以变现。2.农村产权融资的制度瓶颈有待破解。我国集体土地承载者农村社会保障功能,相关制度对集体土地权利的抵押权能加以限制,造成一方面农户缺少抵押物融资无门,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产权却处于低效甚至闲臵状态。一是农村可抵押产权有待进一步“激活”。土地集体所有是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抵押会导致所有权的转移,涉及国家根本经济体制问题,所以物权法规定“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目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权利已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但涉及的制度性问题在珙县没指导性文件出台,令金融系统介入存在较大问题。二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交易流转等中介服务和市场不健全,以林业要素市场为例,由于产权流转和收储机制不健全,林业资源变现困难,客观上限制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向更大范围扩展。

(三)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征地制度存在问题。第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几乎所有建设用地都可以办理土地征收。其次是土地征收的程序设计不完善,对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重视不够。第三土地征收补偿不够合理,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未得到充分体现。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第一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不完整,篇三: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调研报告

市委政研室

〔内容摘要〕 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综合改革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市委政研究室课题组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钟山区是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全面展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对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5年11月以来,钟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了有人具体抓,确保工作经费,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1.转变职能,明确职责。在试点中,对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管理的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行政)主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职责,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对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并设在乡镇(街道办)的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实行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对相关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乡镇(街道办)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2.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完善,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坚持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与乡镇(街道办)及相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指导任务。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所辖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述职评议”等配套制度,村民自治活动基本按制度开展。帮助建设村民自治活动场所、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并及时解决村民自治阶段性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所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整合乡镇(街道办)机构,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站所进行整合,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办)的事业站所设置为四个:农业服务中心(办事处不设置)、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不设置);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延伸机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炭管理站(产煤镇设置)、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办事处不设置)、中小学校、卫生院。撤销了乡镇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街道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公室、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城管中队等机构,其职能划入相关机构。为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力度不减弱,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办)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供了保障。4.妥善分流安置超配干部。对超配的乡镇(街道办)领导干部主要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年龄较大、身体不适应工作岗位的,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改任;二是根据考核结果,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实行改任;三是对在乡镇(街道办)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交流到区直机关单位任职;四是对工作

能力较弱,不适宜在乡镇(街道办)任职,又达不到改任年龄的领导干部保留原级别,三年之内逐步安排岗位;五是对自愿提出辞职的,同意其辞去职务。对乡级非领导干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妥善安排。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1.认真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区教师的工资、奖金统一由区财政拨给教育局发给全体教师,教育经费统一由区教育局管理拨付。预算拨款关系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程序及单位会计管理分为三级:财务管理分主管会计单位(区教育局)与同级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预算外资金审批关系,财务收支计划与会计决算审批关系;各直属学校,各乡镇(街道办)中心校为二级会计单位,与主管会计单位发生经费领拨关系,财务收支计划和会计决算审批关系;三级会计单位与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帐单位管理。

2.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结构趋于合理。全区初中教师449人、小学教师1305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比例上升,年龄下降,基本达到了知识化年轻化要求。二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每年由区人事部门牵头,陆续招考教师,并全部分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同时推进中小学继教,提高教师水平,教师潜力得到激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钟山区教育系统人事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统一全区教师管理、流转。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农村(点)校任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调入中心校或其它学校工作。

3.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实施 “两基”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教工程”、“国债资金工程”、“危改工程”和“希望工程”,按照《贵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消13个教学点,新选址建校8所,扩建学校32所,学校数量从2000年前的85所调整为72所,基本实现初中能相对集中,小学生能就近入学。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区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取消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中、小学除代收课本费、本子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把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三)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1.组织实施有力。区政府成立了工作机构,并派员到安徽省无为县学习考察,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办)财政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钟山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推行。同时在区财政局增设“乡财股”,负责“乡财县管乡用”具体工作。乡镇(街道办)财政继续设置总预算会计,负责办理体制算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具体事宜,使乡镇(街道办)在财务核算中保持独立主体地位。

2.清理工作细致。对乡镇(街道办)资产、财产、票据、财政供养人员和债权债务“五项清理”,逐一登记造册,摸清乡镇(街道办)家底。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收入的源头控管,并严格支出程序,严控资金流向,规范支出行为。3.农民补贴到位。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两项补贴共涉及29188户14万多人。由于金融部门在偏远地区无营业网点,全面实现发放“一折通”较为困难,先确定汪家寨镇和月照乡为试点,试行“一折通”,对其他暂时无法实现的乡镇(街道办),及时采取印制“贵州省对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办法,张榜公示,由乡镇(街道办)财政所以现金方式发放。

4.形成网络管理。为适应“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搭建财政区乡局域网。目前,全区除月照乡和凤凰街道办事处需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搭建时间较长,尚未开通外,其余7个乡镇(街道办)已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四)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

1.清理核定乡村债权债务。区政府及时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债权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税改办核定,自1992年“撤并建”到2003年12月31日止,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乡村两级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共累计负债2117.74万元,全部为乡级债务。村级没有债务。

2.提出了化解办法。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增强民主决策的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债务产生,不准再发生新的债务。二是认真分析原因,积极与银行部门协商债务解决和处理方法。三是大力扶持乡镇(街道办)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支出行为,逐步化解乡镇(街道办)债务。

二、几点启示

(一)认识到位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关键。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表明了区委区政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前提。钟山区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确保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的试点工作统一实施,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负责地认真组织协调推进各阶段工作。尤其对乡镇机构改革调整、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环节,反复研究方案,周密考虑,稳妥谨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三)制定方案是抓好试点工作的保障。制定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的试点方案,对于抓好试点工作至关重要。钟山区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在制定每一项改革方案之前,一方面深入乡镇(街道办)进行认真广泛调查研究,对区情乡情再认识,尽可能考虑方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派员到省外学习考察,借鉴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补充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三改革”的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基本符合区情乡情,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协调推进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动力。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都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钟山区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明确改革目标,把握总体要求,使“三改革一化解”工作同步进行,协调推进,既保证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又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应当在试点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都参与。但在试点中,除机关和乡镇(街道办)参与试点操作的人员外,知晓的不多,农村群众更少。

(二)教育经费缺口大。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后,虽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加大,但由于县级财政十分紧张,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基本建设,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各级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办学校条件受制约。民办教育水平不高。

(三)乡镇债务化解困难。从钟山区清理的情况看,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累计负债2117.74万元,主要是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贷款,而乡镇经济发展缓慢,靠自身财力逐步化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是乡镇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支出安排不尽合理。

(四)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试点中,根据中央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的要求,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资金等纳入“一折(卡)通”发放管理,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推行这项工作难度大,给群众补贴兑现不及时,带来很多不便。

四、对策建议

(一)要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4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省委省政府确定从2007年起,我市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方案已于今年9月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区应尽快拟制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和实施,认真探索和创新,做到操作有序,富有成效,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做好表率。

(二)要尽快成立和充实试点办事机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县区必须成立精干务实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政治坚定、熟悉政策规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和充实,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既符合本地的实际,又有创新性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全市面上的试点工作统一协调推进。

(三)要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市和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整体工作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情况,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行动,宣传农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的实惠。通过积极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良好氛围。

(四)要严格执行农村综合改革纪律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7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2007]12号)文件,对严肃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在试点的各个阶段,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对照检查、督促落实,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据情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确保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要通过试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钟山区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薄弱,转移支付力度小,对化解乡镇债务、解决乡镇教育经费不足等困难较大。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投入支持。我市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比农村条件好,农村太落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城市少投入一点,多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下载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根据组织部的统一部署,12月23日,我们考察组对市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刘* 挂职 *镇镇长助理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

    2011年度农村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沿渡河镇2011年度农村综合改革情况汇报 沿渡河镇位于巴东县最北端,是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也是湖北省重点老区之一。全镇版图面积4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226亩,辖56个村,451个......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农村综合改革走向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覆盖面广、政策性强,触及农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大变革,对于切实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

    农村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市委组织部:一、考察的方法:根据考察工作方案,我们召开了城隍镇在家的全体机关干部会,王组长通报了这次考察的对象、考察的目的和考察的内容及重点,刘*进行了述职,机关干部进行了......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材料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动员会以后,我们**镇立即着手作了工作布置,现将前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性工作计划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前一阶段工作主要是开展......

    农村综合改革问题

    农村综合改革问题一、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六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效。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专门面向农民的各种税费,初步规范了农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