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3 05: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

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日期:2007-11-5 16:32:

54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讲话中指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我们经过调研,提出以下思路及对策。

一、创新政府管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创新政府管理,就是探索政府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要求,其本质在于通过寻求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模式,从而确保社会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确保国家资本更好地用于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简而言之,创新政府管理,就是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行为等各个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真正成为“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二、创新政府管理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简政放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断变革,但是必须看到,政府管理体制还远远不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突出的表现是:①职能转变不够,主要是定位不准,职能错位,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该管的事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管了许多。审批环节还较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断出现,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各种管理乱作为、政府诚信缺失、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没有根治。②政府和部门依法不力,主要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表现突出。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金钱化凸显。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掌实权力的部门和执法执纪人员“吃、拿、卡、要、诈、罚”时有发生,已成社会公害。③政府机构设置不太合理,办事效率差。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权责脱节,推诿塞责,相互掣肘,致使好多工作不落实。④权力寻租不但未能有效遏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商业贿赂在一些热门行业和领域成为潜规则,严重毒化了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更有一些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以权谋私,不惜与社会不法分子沆瀣一气,祸国殃民。

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公职人员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其根子是权力垄断。垄断而缺失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犯罪。权力一旦失控,掌权者就会疯狂地寻租,为追求自己的私利与享乐,什么坏良心的事都敢干出来。所以说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一件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业。

三、创新政府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一)搞好制度建设

创新政府管理的核心是体制创新,为此,要建设三个有效机制。

第一、改革与完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政府决策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但政府必须从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出发,寻求最佳的公共政策,谋取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就必须建立一个民主开放和公开透明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

一是要建立政策信息来源机制。应把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定下来,坚持定时调查与经常性调查、领导调查与机关调查、专题调查与整体调查相结合,使调查的结论更加全面、准确、深刻。要畅通反映民情、汇集民意渠道,建立领导与群众对话机制,通过设立领导信箱,定期举办领导与群众恳谈会、领导接访制、领导联系点制,创新民意沟通载体、渠道和方式。二是健全决策的群众参与制。实行重大决策咨询意见制度,凡涉及发展大局的经济开发项目、财政收支、工程招标等重大决策,应吸纳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三是强化议事运行制度,推进民主决策程序化。狠抓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程序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流程,制定决策执行监督工作规则。四是强化专家咨询制度,要更加重视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其“外脑”作用,使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选择任用机制

国家公务员是促使国家和社会良性运行的“工程师”,其道德精神、工作责任心、学识才干、专业水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国《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的出台,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干部问题非常关注,但实际是一把手权力过大又缺乏监督,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民主程序,无民主实质的现象比较普遍,结果,使公务员晋升过程由正激励变为负激励,变为拉关系走后门、买官卖官的腐败温床,涣散了公共机构的组织效率和公务员的凝聚力,使政府工作人员逐步变得既没有工作动力、又没有工作责任心,浪费了国家和人民的公共资源。因此,发挥人民群众在选人用人,特别是选拔领导中的作用,形成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实现民主选举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这是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一是要缩小委任制,推行考任制。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力度,形成主要领导干部“双推双考”,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逢进必考”制度框架。二是完善选举制,推行任期制和任期限届制,实行试用期制。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四是进一步健全干部辞职制。

第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与预算的民主机制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现代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权决定政府预算,哪怕是一分钱的预算。预算使用的最终决定权不在政府,而在于法律上代表人民的立法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预算的分配和监督预算的执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高预算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二是监督预算的使用过程,防止腐败的发生。为此,必须形成有效的、公开透明的、民主的、便于人民监督的公共财政与预算机制,唯有建立透明和民主的公共财政和预算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预算的使用效率和遏制腐败。因此,①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财政预算制度向公共财政预算制度转变,向法制财政转变。②要强化人大立法监督职能,追究超预算开支,杜绝一切挥霍浪费现象,让公共财政普惠百姓。③强化媒体监督,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使财政预算与执行更加公开透明。

公共政策制定机制、国家公务员管理机制和公共财政与预算机制,是政府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制度构架。创新政府管理要实现重大进展,就必须从改革和完善这三大机制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建设诚信政府

诚信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决定因素。建设诚信政府是创新政府管理的核心要义。

第一、建设诚信政府的工作要点

1、全面坚持政府工作的透明公开。在行政执法机关推行四公示:(1)执行公务身份公示。每个执法人员都佩卡上岗,岗上挂牌。(2)岗位职责公示。单位处室分布图、办事流程图、处室职责一律上墙公示。(3)执法依据公示。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工作制度采取上墙、安装触摸式电脑、印发备索资料等方式公示。(4)办事承诺公示。向社会公开承诺办事

时限。围绕公示制建立4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被诉待岗制,如:首问责任制的内容是,群众上门办事遇到的第一个人,只要对方求问,不管是否与己有关,都要负责解释,联系经办人或引路,否则以失职论处。限时办结制的内容是,对涉及许可、登记、审批等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给以办结,否则,予以投诉追究。

2、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大力加强行政执法部门的诚信建设,使执法人员切实做到清廉如水,执法如山,坚强如钢。坚持不懈地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全力打造政府法制精神意蕴,全面树立执法人员对法律的忠诚和信仰,从而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通过设立热线电话等形式,建立畅通的渠道,认真受理举报投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不讲诚信的行为公开曝光,严格查处。

3、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简化审批职能、弱化事务职能、强化服务职能,抓紧解决“越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政府不是无限责任政府,而是有限责任政府,不是无所不为政府,而是有所不为政府;不是为所欲为政府,而是有所必为政府,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建设公益事业、提供公众服务、建立公共保障上。一是强化四项理念,即依法行政理念、政务公开理念,层级管理理念,公共服务理念,坚决杜绝违法操作,“暗箱操作”。二是明确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尽可能减少行政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干预。三是加强公共服务,主要是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规划和制定,加强公共设施和公共品服务,完善市场服务职能。

4、健全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保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商业欺诈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强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管理,逐步推行执业公示制度,将中介收费、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纠纷处置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堵住信息误导、合同违约、价格欺诈、伪造凭证等不正当竞争和不法行为漏洞,保证中介行为健康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法制在建设诚信政府中的作用

1、全面实施“开门立法”。发达国家在立法过程中,任何与立法事项有关的人,都要以直接发表意见或者提出建议参与关系自己切利益的立法决策。立法民主化促进了公民对立法工作的参与,培养了公民注重公共利益的意识,增强了公民对法律的依赖感。如果在立法工作中,吸纳民意的途径不宽广,公民参与决策的渠道不畅通,这就直接影响了诚信政府的基础建设。公民应当是立法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政府立法应当注意“交涉”、“协商”,思考和探索,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制度和机制,以此来体现民意,提升公民对法治的信心。

2、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行政权力的同时,也要对其行使权力规定明确的程序和应负的责任,并建立便于行政对人监督的制度,以规范、制约、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防止滥用权力。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以及审批之后,应当依法对审批对象是否按照行政审批确定的条件、标准从事有关活动实施有效监督,并建立严格的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

3、严肃法令执法,强化行政监督机制。主要在改革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机制、扩大监督影响、发挥群众监督启动权等方面加强和完善行政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红头文件”的备案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该撤销的撤销,该修改的修改;通过加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公正执行,在有错必究、究必追责中树立政府威信;坚持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真正做到有权必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行政机关如果不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法,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执法机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建设诚信政府中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自身建设与社会信用建设的关系。政府诚信建设与社会信用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政府信用是表率,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政府诚信建设与社会信用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信用建设中,要激发全社会每一个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诚信美德源于人心,心正则诚,只有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信用建设,关键在人。为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信用文化,通过普及信用教育,提升信用道德,培育信用理念,努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2、正确处理依法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关系。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对发生在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和利益冲突的处理应该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同时兼顾向弱势群体倾斜。政府只有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裁判员”,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从而保证社会信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只有把依法管理与行业自律紧密结合起来,既加大对失信者惩罚力度,又予以积极地教育引导,诚信政府建设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正确处理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建设诚信政府是艰苦细致的工作实践活动,只有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人民群众切地感觉到政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诚信政府建设才能起到作用,见到效果。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要善于运用一切现代的诚信理念指导诚信建设,同时,要靠艰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断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提升诚信理论,去指导诚信建设的实践。

(三)推行行政问责制

行政问责制是追问政府职责履行体现的制度。现代意义的问责制是以民主为基础,强调政府对公民负责,做好份内之事,做不好就要追究责任。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行政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效能政府。政府工作必须以民为本,切实履行职责,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控制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要特别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阻止滥用权力的寻租行为。建立和推行行政问责制,是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迫切要求,更是构建责任政府、全面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径。行政问责制,根据问责对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行政首长问责制,主要对政府和政府部门首长实行问责。二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制,主要对政府所有工作人员实行问责。行政问责要具体做好五点:①明确职责划分,界定责任主体,建立岗位责任制;②结合绩效评估,严格责任考核;③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追究;④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形成问责合力,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规范政府业务流程,严厉惩治公职人员渎职、失职、违法乱纪行为;⑤健全制度体系,规范问责行为。

实施行政问责制,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有显著效果。一是增强了政府和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密切了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是明晰了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健全了政府责任体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三是有利于健全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制度,增强了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规范了政府和公务员的从政行为;四是促进了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法定责任,推动了各项工作,保证了政令畅通;五是完善了监督制度,加强了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强化了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

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

2007年9月10日

第二篇:如何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力

如何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力

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实行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重要的政府规章、政策措施、社会管理事务、大型项目和关系社会稳定等重大决策事项,在提交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前,应先经专家咨询论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听证和协商制度,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凡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进行民主协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监督、督查机制和决策责任制,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明确决策实施前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二、完善政府责任管理体系,明确职责范围

(一)理顺管理机制,强化职能部门责任制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研究制定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办法,建立健全职能争议协调机制,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推进政府职能、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解决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和管理真空等问题。科学划分市、区、街道事权,明确市、区、街道政府机构的职能和责任,理顺政府纵向关系。

积极推行公共政策、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率先在市政、环保、行政执法、交通、公安、房地产管理、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试行,按向社会公布部门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列入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及部门绩效考核和行政监察内容。

(二)优化行政流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行政机关罚款自由裁量权

进一步优化行政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明确办事程序和时限,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健全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行职位说明书制度,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工作目标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内设机构之间、岗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明确工作责任和规程,使每项工作职责、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规范行政机关罚款自由裁量权,建立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确保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三)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

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于政府各部门及县(市)、区政府存在的执行上级机关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规定进行决策、不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和内部管理职责等问题,市政府将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办法(试行)》的规定启动问责程序,对部门及县(市)区政府行政首长予以问责。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完善《郑州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严格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要明确行政过错追究的责任层次,准确界定批准、审核、承办等行政管理各环节相关人员(包括部门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和普通公务员)所应承担的具体过错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层次、每一职级、每一岗位。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备案备查制度和统计分析制度。政府各部门要及时将行政过错的处理情况报送同级监察部门备案,监察部门定期向政府报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情况。

三、加强绩效评估监督,提高行政执行效率

(一)建立政府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实施行政效率评估与监督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每个部门的行政效率及行风评议结果予以量化,作为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逐步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和绩效评估结果公开化。每年根据部门的法定职责、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和部门责任白皮书公布的工作指标,对政府各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完成工作目标、使用财政资金、依法行政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监察、财政、审计、法制、人事部门和政府督查、政府目标管理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监察部门会同法制、编制部门负责各部门行政许可及其他行政审批登记事项实施情况的评估;财政、审计部门负责重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及执行财经法纪情况的审计评价、评估;法制部门负责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评,建立重要政府规章施行后的绩效评估制度;人事部门负责公务员绩效管理的评估;政府督查机构负责政府部门重点工作目标及市领导交办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政府目标管理部门就年初下达的各项政府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各县(市)区及政府各部门进行评估、考核。

(二)实行重大工作事项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实施跟踪督查

各级政府部门要编制季报表,定期向政府报告重点工作、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抄送同级监察部门。政府办公厅(室)、监察部门要对报告事项的进展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效率评估的重要依据。加强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凡需要政府领导出面协调的事项,只协调一次,只出一个纪要。凡是决定事项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必须查找原因,限期解决。凡属推诿扯皮、不作为的,都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给予行政处理。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行政监督方式,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效率实时监控、考评,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各部门的审批绩效。

(三)完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

建立行政监督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实行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制度。监察部门牵头定期召开由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法制、人事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互通情况,及时交换工作信息,共同研究解决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的财政监督报告、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法制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报告应在报告市(县、市、区)政府的同时抄送同级监察部门。

建立财政、审计、法制部门及政府督查机构、政府目标管理机构向监察部门移送处理的制度,形成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追究链条。财政部门在财政检查、审计部门在审计监督中发现的涉嫌违法违纪的问题,法制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协调、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以及政府督查机构对逾期不能完成政府工作任务或市(县、市、区)领导批示、交办工作未按要求完成的,政府目标管理机构对不能完成制定的政府目标工作任务的,除了依照本部门的权限作出相应处理外,均应移送监察部门进行处理。监察部门应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将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移送部门,并抄送人事部门。处理结果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公务员被追究责任的情况要进入人事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各部门拟提拔任用中层干部时,应当把廉政勤政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察,有不廉洁不勤政行为的,不予任用。

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行政监督部门要加强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和民主党派监督、司法监督的密切配合,对人大、政协、纪检等机关反映和提出的问题,行政监督部门要认真查处。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建立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调查处理机制,对新闻媒体披露和反映的问题,政府监督部门要主动开展调查。建立市、区行政监督机构的联动机制,市级行政监督部门加强对各县(市)区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指

导,促进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各县(市)区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向市级行政监督部门报告开展责任追究的工作情况。

四、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惩戒力度

(一)强化对部门社会责任重大缺失的责任追究实行重大事故或重大事件行政机关责任检讨制度,凡是发生社会管理、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医疗卫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项目、国有资产管理、廉政工作等方面的重大事故或重大责任事件的,负有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必须在一个月内就管理制度是否缺失、行政措施是否适当、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等向上级机关作出说明。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出现问题要层层追究。对重大责任事故的有关责任人,严厉追查,依纪依法严惩。行政处理涉及政府部门行政首长的,由同级政府通报调查处理情况。完成重大事故或重大事件调查处理工作后,相关责任部门必须在3个月内在政府系统内部通报调查处理情况。

(二)强化对执行不力和行政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对政令落实不力、影响政府工作整体推进的,要严肃追究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对行政执法部门不作为、执法不力等突出问题要进行重点督查。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违反法律规定、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考评不合格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部门领导的行政责任。对行政执法检查和考评中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过错责任。对违反法定程序发布规范性文件或者不执行行政执法协调意见的,对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对不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部门,责令限期履行;限期内仍不履行的,对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不依法提交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材料,造成案件败诉的,对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强化对财政违法违纪和浪费财政资金行为的责任追究

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财政违法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违法所得依法作出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对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不规范、效益低下等问题的,督促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对落实整改责任不力的,要追究部门主要领导人的行政责任。

(四)绩效联动,强化责任追究效果

把绩效评估作为部门考核的依据,对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部门,取消评先资格。把责任追究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对受到过错责任追究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以及一年内犯一般过错达三次、经调查确定均负有直接责任的,考核不得定为称职;对受到撤职处分的,考核定为不称职并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行政执行氛围

加强对公务员知识技能、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等专项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宣传与学习,提高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增强法纪观念。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建立起常态化的训诫和警醒教育制度,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注重引导政府公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做到讲政治、重行动,讲原则、重结果,讲速度、重质量,自觉抵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由散漫、消极应付等各种行政执行不力的行为。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努力营造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政令畅通的行政执行文化,形成有利于行政执行的理念和氛围,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第三篇:提高政府执行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直接的纽带。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的执行力更成为决定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的执行力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逐步打造出来的。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科学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眼于提高执行力,中央应在强调大政策方针一致性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则要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形成统一的决议之前,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反映和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决议一经形成,就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滞政策的贯彻落实。强调政令统一,并非要求盲从,更不意味着扼杀地方和部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官员问责制。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制度保障。在一些地方,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突出问题。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加强对行政过程的监督检查,对盲目决策、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行为进行问责,强化行政过程的制度约束。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政府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应当承认,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政府的执行力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有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可以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比如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强化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争取的权力观等等,但众多措施中改善体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执行力尤为重要。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在提倡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的制度保障;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行政问责制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把行政问责制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把行政问责制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也是开展行政问责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要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四是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要研究把行政问责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推行行政问责制要与宪法、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相衔接并有所区别;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政府的责任体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职责,理顺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政府责任链条。同时,要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职能、任务、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界定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对象、重点、范围和方式;加强问责机制建设,明确问责程序。

六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体系。要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解决由谁来问责、谁来监督的问题;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明确哪些行为应当问责,哪些行为可以免责;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之,从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行政问责制的步伐,现如今问责制已经进入制度化时期,比如近日出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详细规定了问责的对象;问责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五种方式;问责制不能代替党纪处分;问责决定向社会公开,免职一年内禁止新任相当职务等内容。

第四篇: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申论热点: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

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期间,随机停车走进洛阳市送庄镇西山头村的村民家中,当地村民李剑雷因不满洛阳市区禁止进城卖桃,向总理实话实说,总理现场办公,解决了送庄镇进城卖桃难题。在温总理过问农民卖桃难的当天下午,有关领导就在送庄镇召开了现场会。会上决定,向果农发放进城直销特别许可证,果农持证进入市场。果农进城自设摊点销售者,城管部门要执行首次不处罚政策,主动引导果农进入市场销售。向总理反映卖桃难题,送庄镇农民为自己争得了卖桃的便利,也为其他县种植瓜果的农民叩开了进洛阳市直销的绿色通道。洛阳市一夜之间就高效率地解决了桃农进城卖桃难题。

河南洛阳的这一幕,与几年前重庆云阳发生的事件非常相似,一位农村妇女拦下总理的车说实话,总理亲自帮她讨薪,第二天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钱,“农民工讨薪问题也因此被提上了公共议程”……

由“讨薪”到“卖桃”,问题并非难到不可解决,也并非中央不让解决,一次次的重演,关键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缺乏执政为民的理念,缺乏执行力。“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政之道,重在正确决策,贵在落到实处。执行出生产力、执行出竞争力、执行出创造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改进不足点,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 ㈠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真抓实干上入手。

真抓实干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第一要义。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说立行、精益求精、务求高效。凡是县委作出的重大决策和已经确定的事情,必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凡是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和管理事务,必须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牵头单位负责制,提高审批效率。继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巩固和完善“进一道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

㈡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开拓创新上入手。

开拓创新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动力源泉。我们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敢闯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突破,突破才能前进。善于用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要善于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市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作文章、理思路、亮新招、出实绩。特别是当前,房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到抓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来,勇于尝试新办法,敢于寻找新途径,善于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力争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㈢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领导带头上入手。

领导带头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各级各部门负责人要敢于叫响“向我看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抓执行、促落实。要做带头执行的表率,“一把手”应该由督促执行向率先执行转变,成为抓执行的“示范”;要做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表率,切实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到加强团结、维护团结、珍惜团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干事讲配合,做事讲宽容,形成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奋斗的局面;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廉洁自律不仅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而且事关个人的政治前途,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树立清正廉洁形象。

㈣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提高素质上入手。

提高素质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基础。要鼓励和激发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公务处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教育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苦练岗位技能,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争做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要勤奋自学,多学业务和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政策水平,增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勤奋自学的典范。要学以致用,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和促进工作的举措。

㈤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健全机制上入手。

健全制度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力保障。要立规矩,文件的下发都是致力于强化工作机制,建立规范制度,健全行政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要重评估,绩效评估是谋发展的手段,将目标进行分解,强化责任界限,注重督办评估,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要追责任,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对于政府部门存在的执行上级机关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规定进行决策、不认真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等问题予以问责,形成责任体系的奖惩效应。

㈥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强化监督上入手。

强化监督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手段。政府执行力的提高,除了依靠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以外,还要更加重视社会监督,利用公众舆论和期待压力推进执行力的提高。要确保民众的知情权,广泛的知情权是行使有效监督权的保障。要确保民众的参与权,充分利用沟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社会舆论监督。

政府的执行力取决于公务员的执行力,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因素有公务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政府的体制机制、客观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说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可以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比如提高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强化机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破除官本位,培养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争取的权力观等等,但众多措施中改善体质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执行力尤为重要。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在提倡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政府权力监督制约,提升政府执行力,建设效能政府的制度保障;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把行政问责制与开展绩效评估结合起来。绩效评估是实行行政问责制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绩效评估的结果,行政问责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要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二是把行政问责制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把行政问责制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也是开展行政问责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要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四是把行政问责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要研究把行政问责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推行行政问责制要与宪法、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相衔接并有所区别;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

五是建立健全政府的责任体系。要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主要职责,理顺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形成完整的政府责任链条。同时,要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一项职能、任务、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科学界定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行政问责的主体、对象、重点、范围和方式;加强问责机制建设,明确问责程序。

六是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体系。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体系。要规范行政问责的主体及其权限,解决由谁来问责、谁来监督的问题;规范行政问责的客体及其职责,明确责任种类及责任追究方式;规范行政问责的事由和情形,明确哪些行为应当问责,哪些行为可以免责;规范行政问责的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总之,从2003年以来我国加快了行政问责制的步伐,现如今问责制已经进入制度化时期,比如近日出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详细规定了问责的对象;问责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五种方式;问责制不能代替党纪处分;问责决定向社会公开,免职一年内禁止新任相当职务等内容。

第五篇:关于提高政府执行力

关于提升政府执行力、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建议陕西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市政协委员李刚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因此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是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而行政人员作为政策的执行者,每个人能力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因此,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提升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从总体来看,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各级政府间仍然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行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仍有很大的提高的空间,地方政府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执行观念落后。官本位思想严重,公共利益、公共服务意识淡薄,一些行政人员从官本位的私利出发,粗暴执行政策或消极抵抗,不与群众沟通,导致政策偏差,“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整个社会对法治既谈不上信仰、渴求,也谈不上实行、遵守,特别是行政机关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在工作作风上习惯于我行我素,甚至以言代法,在发号施令、作出决定时不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对执法部门及其人员放松领导,疏于监督,任由他们随意行政,执行失效、执行失灵。

二、执行程序繁琐。我国行政体制是典型的官僚制政治体制,虽然具有举国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很多地区、部门在行政执行过程中,预设了很多前置程序,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并且这些环节又不公开,不仅浪费纳税人的宝贵时间,而且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延缓行政目标的实现。执行程序繁

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三、执行效率低下。效率是执行的灵魂。但一些执行机关会有针对性地对有关政策进行选择排队,一推二托,如果上级机关压得狠、催得急则马上办理,否则可能仅仅限于向下级传达和告知,然后则搁置一旁,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执行力减弱。另外,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为了彰显自己的部门权威,或在规则范围内故意抬高办事门槛,将行政运行程序复杂化,延长办事周期,或直接违反规定吃拿卡要,提高办事成本,最终导致执行不能在体制内解决,而通过体制外运行又使执行效率大大降低。

四、执行人员素质较差。由于行政人员自身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对政策精神、内容领悟不到位,执行责任心不强,最终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与预期的不一致。有的因为社会关系的羁绊,使得一些优秀人才无法流动到组织需要的岗位上去,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在一些重要岗位上的人员无法胜任工作,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人才与工作的匹配度较差,部分公务员思想封闭,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动力。习惯墨守成规,不思考干成事的办法,光想找干不成事的理由。遇到困难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出现问题则相互扯皮推诿,缺乏责任感。对执行力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执行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全面的理解,导致工作表里不

一、首鼠两端、阳奉阴违。甚至,有些官员为牟取私利,贪污受贿,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执行力。

五、是激励、控制机制不健全。由于苦乐不均,没有实现奖勤罚

懒,因而行政人员执行命令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控制不够,越权行事。各部门的权力边界没有被清晰界定,使得权力不断扩张,妨碍相关部门的执行力。

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和管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提升政府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提升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执行者的素质,是保障政策执行的基础和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政府执行力。

一、科学选拔。对于政策的执行来说,选拔人才是关键。邓小平所说的“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很大程度上就是选人用人。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只有聚集各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党的政策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首先确定科学的选拔标准。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能为本,注重实绩。其次要创造良好的选拔任用的制度环境。要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优秀的人才能够被选拔并任命。其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以此来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热情。第三,要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从制度上保证“能上能下”,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探索科学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选拔干部的方法包括:测试法、工作样本法、管理评价中心法等。

二、转变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没有公仆意识,就无法深入基层、改善民生,因此行政人员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大力建设现代行政文化。

三、政府是一个服务机构,起码对于人民老百姓来说,不应该太过功利,不应该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日益严峻的周围环境。当然经济的腾飞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的主要象征,一项制度的出台,一个决定的拍板,如果能多征求民意,能多方求全兼顾,也许会少些遗憾。

四、加大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是提升行政人员素质,进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方法。因此,要注重被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培训内容的实效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奖惩措施。同时,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特点,进行差异化培养,最大程度上提高行政主体的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考核。考核作为对于行政人员业绩的评估,可以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首先,考核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高层管理者判断应当作出何种晋升或调整的决策。其次,它为行政人员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一个审查。通过考核可以揭示出那些低效率的行为,同时可以帮助行政人员强化那些正确的行为。另外,它还可以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刺激行政人员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执行力。

六、有效激励。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建设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可以激发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组织凝聚力,将个人目标与政府部门总体目标统一起来,促进行政人员不断前进,从主观上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同时,有效激励也是更为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

七、建立健全网络问政的长效机制。

1、网民留言办理机制。很多省市区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建立办理回复网民留言和市长信箱的固定工作机制,建立网民留言定期浏览制、网上交办制、限时办结制、联动督查制、舆情分析制等制度。

2、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是传统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它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拉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处理信息的效率,培养政府官员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3、网络问政评议和问责制。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不仅要吸纳组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还要吸纳一般干部群众,特别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参与评价。设置系统化的评价指标,把组织领导是否有力、制度建设是否科学完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办理结果是否被认可等纳入评价范围,同时细化和量化评价项目,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体系,提高评价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准确性。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群众评议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督促解决评价中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通报评价结果。

八、实行政府官员的财产公示。人正不怕影子邪,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不然,按现在发生的官员可以拥有几十套房子的事 情还会发生。当官是为了给人民服务,这是宗旨,永远都不会变,也只有公

务员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也才不会有歪念。

下载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的调研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行政执行力

    如何提高行政执行力 执行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能力和水平。提高行政执行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必须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改进不足点。 一、科学决......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下)76分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下)76分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06 01 [考试说明]: 1、对组织来说执行力就是生命力。 正确错误 2、《中华人民共和国......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正确地运用行政权力,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

    目录 目录............................. 1 浅谈促进政府行政效能创新及提高 ......................... 2 一、政府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表现 ................. 2 (一)、思想......

    如何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

    如何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 政府采购法要求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那么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法......

    浅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范文大全)

    浅谈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诸镇康 吴江市土地学会 邮编215200 论文摘要:本文粗浅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行论述,从解放思想重塑执政理念入手,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效能,完善制度的......

    提高政府执行力工作报告(共5则范文)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是把握规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狠抓落实、坚决完成任务的能力。近几......

    提高行政执行力 心得

    开展提高行政执行力个人自查报告 -----陈 华 所谓行政执行力,是指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