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

时间:2019-05-13 05: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

第一篇: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加快了真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已经为世人所认同,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加入WTO也给中国带来诸多的机遇,我认为加入WTO所带给中国政府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的行政改革影响重大。

一、加入WTO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供了压力和动力

按照行政生态学的观点,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行政体系必须随之变迁以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行政体系的改革也会导引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在现代社会更加强调行政体系对经济社会生活的超前回应性和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导引。

中国的行政改革长期以来都是立足于对经济社会的回应的基础上的,历次行政改革都是由于财政的紧张和经济改革的需要的而引发的,而加入WTO后中国的行政改革由对经济改革的回应性模式开始向行政改革导引经济社会变迁的模式,也就是说以前是经济改革引发行政改革,而这次变成了行政改革导引经济改革,而这次行政改革又是中国入世引发的,也可以说这次是以开放促改革。

1、加入WTO给中国政府的压力:承担WTO成员义务,履行WTO协议必须进行行政改革

WTO规则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间协议基础上的多边贸易协议,中国既然加入了WTO就要履行协议,履行协议就必须进行行政改革,因为WTO的这套规则主要是规范政府如何对对经济贸易进行管制的,主要是规范约束政府行为的规则。而我国目前政府的行为与WTO规则所要求的政府行为还相距甚远,比如对于WTO规则所要求的行政透明度我国各级政府还做的远远不够,从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权限划分到权力的运行的规则与方式及行政程序都处于一种半神秘的氛围之中,各级政府面对的普通公众对之都知之甚少,以致于在现实中出现了专门代理企业从事政府公关中介组织。关于政务公开我们的政府提了好多年,但很多仍局限在“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所谓的公开上,这些“公开”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政务的公开,我们真正的政务公开也不过都局限于乡镇的所谓的公开上。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2002年1月25日)中还强调“全国县级机关都要实行政务公开,有条件的地(市)级政权机关也要推行政务公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目前的政务公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再比如对于WTO规则所要求的政策统一原则我国各级政府做的更差,到处都有什么享受特殊优惠政策的所谓“开发区”,各地都有对付上级政策的对策,土政策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针对这些违背WTO规则要求的政府行为,中国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必须在给定的时间期限内改革完成,否则就要遭到WTO规则的惩罚与制裁。

2、加入WTO给中国政府的动力: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必须进行行政改革

加入WTO,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中国取得了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平等的贸易权益,中国在更深的程度上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各国的起点不同,自然会导致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现象。中国加入了WTO面临着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竞争,一方面中国与其他WTO成员拥有了平等的权利,拥有了相对平等的竞争平台,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与WTO发达国家成员具有较大的差距,中国政府只有借助这次加入世贸组织获得了平等权益的契机迎头赶超,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要在全球竞争中迎头赶超,必须更多的吸引外资外商的进入,而外资外商的进入主要看你投资环境的优劣,而投资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都是由政府主导营造的。试想在一个连开一家餐馆就得花几个月时间跑无数个部门,敲上百颗公章的投资环境下,有选择自由的,追逐最大利益的外资与外商怎么会光顾呢?中国政府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相对的优势地位必须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而改善投资环境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改善政府行为,进行行政改革。

第二篇:预算改革论文行政控制论文

预算改革论文行政控制论文:中部地区预算改革方向探析 摘 要: 经历了十年预算改革之路,我国开始建立现代的公共预算制度。随着越来越多难以控制的支出出现,各国进入了新的预算时代,逐渐弱化控制。但通过J市的调研可以发现,在不发达的中部地区,预算领域仍需坚持“控制取向”,加强行政控制和人大监督权。

关键词:预算改革;行政控制;政治控制

0 引言

中国自1999年起开始进行公共预算改革,至今已经经历了10年的改革历程,也结束了著名公共预算专家凯顿描述的“前预算时代”,即政府大量汲取收入,却负担很小一部分的公共责任,且缺乏控制的时代。我国开始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图通过改革来建立有效的控制,一方面是政府内部的控制,即改变预算碎片化现象,集中资金分配权,减少部门的资金二次分配权,建立以财政部门为核心的预算机构。另一方面是实施外部控制,主要通过人大对政府预算进行政治控制,促使政府预算履行公共责任。在以“控制取向”为鲜明特点的改革过后,不少学者针对新出现的赋权型财政和预算外收入,建议将行政控制弱化,而外国的实践也表明,预算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但是,中国预算领域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放松控制,为此,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对J市财政局的调研。

1调研设计

J市地处中原河南省,依靠良好的自然资源建立起能源基地、铅锌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等水平。2006年J市人均GDP为2.65万元,2007年人均GDP达到3.3万元,2008年人均GDP增长至4.23万元,在同等规模城市中,J市财政实力处于上游。随着我国预算改革的推进,J市也建立了一套新的预算体制,包括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我们在J市与6名官员代表进行访谈,包括财政局的两位官员,工会等支出部门的两位官员以及两位J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预算编制的技术,预算执行的情况以及人大对预算的监督情况。由于具体预算数据无法公开,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而本文运用的数据都是公开的数据。受非正式规则影响的预算

J市通过权力性和技术性的改革建立起以“控制取向”为特点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但是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J市建立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中,预算受非正式制度和规则影响较大。以预算支出为例,预算支出受非正式的规则影响:

(1)人员经费根据人员编制、工资标准等因素确定,支出固定,与政府刚性的用人制度有关。虽然国家规定超编人员经费不予保障,但J市同样存在超编人员。而超编人员经费支出来源于管理费,并以劳务费、维修费、购置费等支出科目列支,常常不反映在人员经费中。

(2)公用经费是指政府机构开展日常性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分

为日常公用和专项公用经费,前者指办公、印刷、差旅等,所有部门、单位都按基本相同的定额核定的支出;后者则主要根据各单位业务特点进行列支,以公用专项形式存在的经费。上述第一部分在固定性、刚性上与人员经费类似,由统一标准来确定。专项公用经费多属常年支出项目,虽非日常公务活动所需,但也基本固定,具有相对稳定性。公用经费支出关系整个政府官员队伍的福利状况、工作条件,所以调整难度大,预算决策空间受到限制。

(3)在专项经费调整、项目增减上,虽然在预算编制时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这些项目多属于常年性、跨延续项目,形成固定的利益格局和规范的工作程序,项目取消或削减的阻力很大,如J市自2002年开始推行的“金秋助学”计划已经延续了6年。而且市级政府预算支出范围广、项目多、支出细碎,每年平均的预算项目近200个,审批者无法进行认真审核,预算支出受控制能力的制约。

行政控制下的不规范预算行为

J市为建立现代公共预算制度,进行了技术性的改革,主要侧重于方法,包括预算程序,预算编制技术,预算执行技术方面的改革。但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J市预算并没有摆脱传统的预算观念影响,预算技术粗糙,预算过程缺乏规范性,预算约束作用淡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预算编制来说,预算编制形成较晚,相对粗糙。首先,编制时间不够充足,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实现历年制的预

算,即每年的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为一个预算,预算草案要在每年2月份召开的人大会通过审批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预算。通常,各基层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仅一两个月左右。虽然财政部已经将预算编制的时间提前到九月初,但从预算编制到表决通过也仅6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时间太仓促,制定出的预算内容粗略、不准确、不具体。其次,预算编制技术粗糙。虽然J市进行了部门预算改革,但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预算分析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通常凭借以往编制的经验,结合往年的财务决算数据资料进行大体的估算或征询各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粗略测算。究其原因,单位人员变动频繁,各部门人员又将预算编制工作视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愿介入,导致编制预算无法及时收集到相应的信息基础资料,无法根据本单位、本系统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

第二,预算追加程序简单且经常发生,这也反映了预算约束意识淡薄的情况。申请预算追加的程序很简单:需要追加预算的部门单位向财政局提交书面申请,审批过后交由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因此,人大常委会理论上是最后的把关人。但实际上,人大常委会缺乏对这些预算追加进行科学地评估和分析的能力和技术,预算追加申请基本上都是可以通过的。人大常委会监督和管理作用的缺失致使预算追加随意和盲目,缺乏约束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浪费。而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预算追加,原因是由于预算技术落后和预算编制粗略。

第三,在预算执行力弱化,各个单位普遍存在进度偏慢的情况。

以J市的财政局机关2006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为例子,2006年1-9月份财政局机关收入为1062.5万元,占年预算的54.8%,其中拨入经费1019.8万元,占预算的52.6%;财政局机关的支出为1304.2万元,占年预算的67.2%,这样的执行进度低于序时进度,是明显偏慢的。这样的支出进度又产生资金结余,以至于在下一前几个月出现仍然在使用上结余资金的情况,这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益。不可否认的是,各个地方出现预算执行慢,跟中国预算编制的时间点有关系,由于预算经过人大批准要等到两会之后,层层下拨后,到基层单位执行的时候已经是4月份。

第四,对预算结余资金处理简单。首先,造成结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预算执行率不够,预算执行力弱化。由于预算进度偏慢,拿到财政拨款时间有一定推迟,因此在预算支出上必然延迟,缩短了预算执行时间,特别是项目预算很难在当年执行完毕;二是由于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够细化。因为在预算编制程序“两上两下”的审批过程,必然会出现“砍一刀”的控制,因此为了确保预算最大化,各个部门机关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尽量增加项目以报高本部门和机关的预算数额,加之预算审核机制普遍不健全必然会出现漏洞,一些缺乏实际可行性的项目可能会盲目上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结余;三是会计核算方面的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因往来款待结算的项目,虽然资金已经支付,但由于票据结算等方面的原因,在会计上不能做核销处理,从而虚增了结余。另外,各单位对购买材料等消耗用品的 支出,虽然资金已流出,但由于材料尚未使用也不能在会计上列作支出,从而在账面上形成“虚拟”结余。J市各结余单位并没有区分各类原因,以采用相应的结余处理办法,而是统一处理。其次,结余资金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对于行政单位的结余资金,可以全额结转下年使用,包括已经完成项目的资金净结余在报批后也可留在本单位使用。这样的全额留用一定程度上加剧财政资金的紧张状况。因为在一些单位结余资金全额留用的同时,财政局还需要对另外一些资金紧张的单位追加预算以及支付一些不可预见的开支。结果就是,结余资金被单位留用,财政收不回来,而单位支付能力不足,财政就追加资金弥补,加剧财政本来就紧张的资金状况。4 政治控制缺失

J市人大理论上要监督和审批预算,但实际上却没有扮演好外部控制的角色。权力性的改革,主要指政府各部门间、不同层级政府间预算收支的实体性、权力性改革。其中包括预算监督改革,将预算审批和监督控制的权力交给人大。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J市逐渐建立本级政府预算,将政治上的公共责任和有效的行政控制引入政府,加强财政管理,建立政府内部有效的控制,但J市人大无法发挥监管的作用,流于形式。

第一,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初审时间过短,无法作出准确和科学的判断。财政局在市人代会议召开前一个月将预算草案的内容提交人大进行初审。人大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既要开展预算草案的实质性

审查,又要形成审查意见;审查意见返回后又有一个请示、汇报、研究的过程,一个月的时间显然不够,这使得预算初审流于形式。

第二,预算报告粗略,预算指标粗放,只公布几个收支大类的预决算数字,并加以大量的文字说明。每年在人大会上由财政局长向人大代表报告上一的收入、支出完成情况,同时提出下一的收支预算,但是收支计划均只报告到类级。在财政局局长关于J市2009年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主要提到了一般预算收入安排和市级支出预算安排。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仅仅报告了税收收入16亿元和非税收收入3.9亿元两个分项,并无细化;支出预算安排同样按照类别,分为了个人部分支出7亿元,公用支出0.76亿元,惠农资金3.9亿元,城乡社会保障资金0.81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基金2.38亿元等十一类预算支出。人大只对地区宏观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批准,无法对实际财政预算进行具体的监控。

第三,预算审批和监督涉及到较多的政策、法律和技术性问题,只有审批或监督的人具备较高专业素质时,才可能有能力真正完成审批和监督的工作。在J市的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按照乡镇和行业被分为几个小组,对财政局局长关于2009年财政预算的报告进行团体讨论和投票。这些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对公共预算的基本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对预算报告明显呈现出外行看不明白,内行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加之,如果不通过预算,人大会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的尴尬情况致使人大代表在举手表决的环节不会

有任何的质疑,预算草案通过的几率基本是百分之百的。

在缺乏时间,缺乏信息,缺乏高素质的技术性的人大代表情况下,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很难对预算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和监督。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管控制,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宏观的收入和支出总量的监管上,并没有全面深人到预算编制、执行的细节中去。

结论

通过对J市的调研,我们发现经济发展落后于开放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在预算改革中同样处于落后地位,预算过程中仍然存在非正式制度和规则影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即使在建立起“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J市同样无法遵循预算约束,预算编制不规范,且盲目和随意,有忽视财经纪律的现象存在,而外部控制则流于形式,亟待加强。因此,在确定本市的预算改革目标时不能盲目跟风,急于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新绩效预算模式,或者建立零基预算,要根据本市的实际,建立以控制为核心的预算体制,一方面,要规范各个单位的预算行为,另一方面,将政治控制纳入到改革日程中来,确立人大对预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预算参与,推行预算民主。只有真正建立起

严格的财经纪律才能将外部控制内化,下步的改革目标才是建立灵活创新的新绩效预算等预算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骏.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0).[2]李洺,侯一麟.我国地方财政预算权及其决策过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7).[3]褚燧.参与式预算与政治生态环境的重构——新河公共预算改革的过程和逻辑[J].公共管理学报,2007,(3).[4]马骏.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来自某财力紧张省份的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马骏,赵早早.中国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3).[6]朱进.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江论坛,2008,(6).[7]赵雯.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简明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8]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公共预算读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第三篇:行政审批改革

行政审批改革

温家宝指出,要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突出三个重点领域:一是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社会事业领域。加大审批事项的清理、精减和调整力度,放宽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清理一些部门和地方利用“红头文件”等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年检、监制、认定、审定以及准销证、准运证等,要一律取消。

温家宝说,行政机关设定审批事项必须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行政机关不得设定或变相设定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实行一个部门、一级地方政府一个窗口对外。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公开,实行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推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制和亲切服务。

第四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职能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职能1.宗旨 世贸组织的宗旨为:“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 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积极努力 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 济发展需要相称”。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和持久的多 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 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2.职能促进“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和多边贸易协议的执行、管理和运作,并为其提供一个组织;为成员提供谈判的讲坛和谈判成果执行的机构;通 过争端解决机制,为达到全球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适当的方式与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进行合作。3.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的第一种形式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即各 成员对于其他成员的产品,必须给予不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产品的优惠 待遇。第二种形式是“国民待遇”,它要求一旦货物已经进入某个市场,它们必须获得不低于相同的当地制造商品所获得的优惠待遇。*保护措施货物贸易采用关税保护,反对数量限制;服务贸易实行市 场经营权开放原则;知识产权方面要加强保护。*稳定贸易发展原则要求各国履行所的义务。*公平竞争原则要求用市场供求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如出现人为降低 价格,则允许成员方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进行保护。*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保护程度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关税可较发达国家高;可继续享受普惠制;向世贸组织过 渡期长于发达国家;可利用“宽松条款”;可从世贸组织得到特殊援助。*地区贸易原则允许成员方组织经济贸易集团,促进贸易自由化。*磋商协调原则通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不主张采取报复措施。*保障措施原则同意出问题的成员方运用“例外条款”保护自己。*透明度原则各国的贸易政策及政府的管理行为要透明,成员方发生 纠纷时,以公布的贸易政策为解决依据。进入世贸组织以后,各国的政策 不能随意更改,如更改要经别国同意,并且定期接受政策评审。============III.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与任务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预测和自由的进行。WTO的基本目标是国际贸易的可靠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相信,他们能够可靠地得到他们需要的制成品、配件、原材料和服务越来越大的选择机会。使生产商和出口商相信,外国市场对他们开放。WTO的最终目标是一个繁荣、安全和负责任的经济世界。WTO的决议在全体成员国家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作出,并需经成员国国会的批准。贸易摩擦被引导进入WTO的争端解决过程,争端解决过程的核心是解释协议和承诺,保证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与WTO的协议和成员国的承诺一致,由此减少贸易冲突演变成政治或军事冲突的风险。通过减少贸易壁垒,WTO也降低民族和国家之间其他壁垒。被称作多边贸易体系的WTO体系的核心是经大多数贸易国家谈判签字并经各自国会批准的WTO协议。这些协议是国际商务的基本法律规则。它们约束各成员国政府为了共同的利益把各自的贸易政策限制在协议范围之内。WTO协议由政府谈判签署。但是,它们的目的是帮助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出口商和进口商更好地经营。最终目标是改进成员国人民的福祉。它通过下述途径来达到这个目标:1)管理贸易规则2)作为贸易谈判的场所3)解决贸易争端4)审议各国贸易政策5)通过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

第五篇:2018-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2018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结束语

前言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的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40年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融,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增进了全球福祉,促进了共同繁荣。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各国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为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中国政府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①以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显著提高,为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广泛开展世贸组织规则宣传教育,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全面遵守和执行世贸组织规则,完善基于规则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法律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多件,覆盖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2014年,制订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政策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在拟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对照世贸组织协定及中国加入承诺进行合规性评估。2016年,建立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履行货物贸易领域开放承诺

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减少进口成本,促进贸易发展,让世界各国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消费繁荣带来的红利。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8%降至8.9%;农产品平均税率由23.2%降至15.2%,约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四分之一,远低于发展中成员56%和发达成员39%的平均关税水平。农产品的最高约束关税为65%,而美国、欧盟、日本分别为440%、408%、1706%。显著削减非关税壁垒。减少不必要的贸易限制,促进贸易透明畅通。截至2005年1月,中国已按加入承诺全部取消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涉及汽车、机电产品、天然橡胶等424个税号产品;对小麦、玉米、大米、食糖、棉花、羊毛、毛条和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激发各类企业开展贸易的积极性。自2004年7月起,中国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极大地释放了民营企业的外贸活力,民营企业进出口发展迅速,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经营主体。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57.5%上升到2017年的83.7%。2017年,作为第一大出口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46.6%。

(三)履行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 广泛开放服务市场。大力推动服务业各领域快速发展,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2大类服务部门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承诺开放9大类的100个分部门,接近发达成员平均承诺开放108个分部门的水平。截至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持续减少限制措施。逐步降低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按期取消服务领域的地域和数量限制,不断扩大允许外资从事服务领域的业务范围。其中,在快递、银行、财产保险等54个服务分部门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在计算机、环境等23个分部门允许外资控股,在电信、铁路运输、旅游等80个分部门给予外资国民待遇。2010年,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首次超过制造业,2017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达到73%。

(四)履行知识产权保护承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的主动作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中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不仅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多个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构建起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近年来,修订《商标法》,增加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完善了商业秘密的保护,同时明确市场混淆行为,引入标识的概念,拓宽对标识的保护范围。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修订。

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司法主导作用,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在南京、苏州、武汉、西安等15个中级法院内设立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针对重点违法领域,开展专利“护航”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出版物版权“扫黄打非”和“秋风”行动、打击侵权假冒的“网剑行动”“质检利剑”打假行动等专项行动,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明显。从2001年起,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年均增长17%,2017年达到286亿美元。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申请者中近10%为外国单位和个人;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6万件,较2001年3.3万件的申请量增长了3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公布,2017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达5.1万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五)履行透明度义务

明确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明确要求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须按有关规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定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英文版)。国务院法制机构定期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中英文对照),商务部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中定期发布贸易政策。

全面履行世贸组织通报义务。中国按照要求定期向世贸组织通报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的修订调整和实施情况。截至2018年1月,中国提交的通报已达上千份,涉及中央和地方补贴政策、农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国营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诸多领域。

(六)为履行承诺付出巨大努力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广泛而深入的开放承诺,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多数产业面临较大困难。中国企业主动应对挑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各项工作,推动世贸组织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各成员共同推动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全面参与多哈回合各项议题谈判。中国提出和联署谈判建议百份以上,推动贸易便利化、农业出口竞争等多项议题达成协议,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完善。2015年,中国成为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第16个世贸组织成员。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推动多国完成《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国内批准程序,为协定早日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动诸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作为发展中成员,中国积极参与诸边自由化倡议,并为谈判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参加了《信息技术协定》,在此基础上深入参与该协定扩围谈判,推动各方就取消201项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达成协议。中国是《环境产品协定》谈判的发起方之一,始终以积极建设性态度参与磋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推动谈判达成重要共识。中国于2007年启动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谈判,为加入该协定作出了积极努力。有力促进世贸组织新议题讨论。中国推动世贸组织积极回应投资便利化、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等世贸组织成员普遍关注的新议题并开展相关讨论。发起成立“投资便利化之友”,引导70多个成员达成《关于投资便利化的部长联合声明》。加入“中小微企业之友”,推介中国在世贸组织相关提案中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内容。加入“电子商务发展之友”,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议题多边讨论,分享经验做法,帮助发展中成员从发展电子商务中受益。

切实履行《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发展中成员,中国积极推动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中国组建了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截至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建立了贸易便利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做好本地区贸易便利化相关工作。在履行该协定方面,中国的A类措施(协定生效后立即实施)所占比重达到94.5%,目前仅保留4项B类措施(协定生效后经过一定过渡期后实施)。中国将严格履行承诺,在3年过渡期后如期实施B类措施。

(二)有效维护争端解决机制法律地位 积极维护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运转。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保障国际贸易可预见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改进争端解决程序的谈判,支持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独立公正开展上诉审议工作。针对当前个别世贸组织成员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中国与60多个成员联署提案,努力推动尽快启动遴选程序。

妥善处理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中国主张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争端。按照事项统计,截至2018年4月,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案件17项,已结案8项;被诉案件27项,已结案23项。中国通过主动起诉,遏制了少数世贸组织成员的不公正做法,维护了自身贸易利益和世贸规则权威。中国积极应对被诉案件,尊重并认真执行世贸组织裁决,作出了符合世贸规则的调整,无一例被起诉方申请报复的情况。

(三)深度参与贸易政策审议

认真接受成员的贸易政策监督。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有助于增加多边贸易体制的透明度。中国高度重视贸易政策审议,已接受世贸组织六次审议,并正在积极准备即将于2018年7月进行的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中国始终以开放坦诚的姿态,介绍宏观经济和贸易投资政策发展情况,听取其他成员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世贸组织成员赞赏中国参与审议的态度,认为中国履约、合规、开放的良好形象为发挥审议机制作用树立了典范。

敦促其他成员遵守多边贸易协定。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参与世贸组织对其他成员审议近300次,向被审议成员提交书面问题和贸易关注数千项,敦促其他成员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和有关承诺,为维护和强化审议机制功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支持世贸组织将发展作为工作重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是世贸组织宗旨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发展中成员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参与国际经贸治理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表示关切,努力推动贸易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向其他发展中成员提供务实有效的支持。加大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截至2018年3月,已对36个建交且已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积极响应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利用多双边援助资源帮助其他发展中成员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成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经贸人员、提高生产能力、发展贸易投资。向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基金”捐款100万美元,协助落实《贸易便利化协定》。2011年,中国设立“最不发达国家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项目”,已帮助6个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2017年起,中国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下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在“促贸援助”领域实施合作项目,帮助其他发展中成员提高从全球价值链中获益的能力。

(五)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多边贸易体制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世贸组织倡导以规则为基础,秉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等基本原则,其解决全球贸易问题主渠道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搞单边主义不符合市场规律,不符合国际规则,最终必然损人害己。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只有坚持平等协商、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多赢。利用多边合作平台倡导自由贸易。中国倡导通过加强合作、平等对话和协商谈判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加强与各方协调,推动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写入会议成果文件。中国领导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等多边会议期间,多次阐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立场。在世贸组织内中国积极倡议,与多数成员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声音。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遵循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理念,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增加全球民众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一)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中国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2016年,按照汇率法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4.8%,较2001年提高10.7个百分点。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形成巨大的消费和投资空间,为全球创造了更多就业。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首份《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关系报告》,1990-2016年,中国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创造了18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为世界提供了最高的减贫贡献率。

(二)对外贸易发展惠及全球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中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为全球企业和民众提供了物美价优的商品;2001-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五分之一的出口。

200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从393亿美元增至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接近10%。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为带动出口国当地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旅游服务为例,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境外旅游消费达1152.9亿美元。

中国贸易模式的创新也为世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跨境电商等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2017年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总额为90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6%,其中进口为5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120%。

(三)双向投资造福世界各国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国积极吸引外国机构和个人来华投资兴业,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1992年起连续2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2001年的468.8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363.2亿美元,年均增长6.9%。外商投资企业在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中国美国商会《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74%的会员企业计划于2018年扩大在华投资,这一比例为近年来最高,其中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10%以上。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8》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会员企业计划扩大在华运营规模。2017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全球排名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第26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3位。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加快了东道国当地技术进步步伐,促进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四)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致力于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面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境,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对于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深化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2017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累计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有关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自2018年起,中国将在3年内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发起的、多个国际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博览会,是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举行。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实际行动。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新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止步于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面对汹涌澎湃但又充满曲折的经济全球化,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一)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中国的贸易战略宗旨是互利共赢、多元平衡。中国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不刻意追求货物贸易顺差,客观看待目前服务贸易存在的逆差,支持有利于丰富市场供给、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进口。在全面履行加入承诺的基础上,中国近年来又多次以暂定税率方式大幅自主降低进口关税税率。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已降至4.4%,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差1.5-2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已调减900多个税目产品的税率。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宣布将进一步扩大降税范围,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实施一年多以来,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中国海关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缩短至20小时以内,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不到2小时。中国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推广。截至2017年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11个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对接,基本覆盖大通关主要流程,实现企业一点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站办理,加速了口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将继续优化监管方式方法,改革口岸管理体制,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和成本,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三)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际投资规则变化的制度变革。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进行了修订,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2018年上半年,中国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包括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

对于船舶行业,中国将于2018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对于飞机制造行业,中国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对于汽车行业,中国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并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取消汽车行业的全部股比限制。

(四)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中国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进一步简化外资准入管理程序,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投资促进与投资保护,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截至2018年3月,中国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与2013年3月相比,削减行政审批事项44%。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压缩了87%,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推行“法无禁止即可为”,切实增强执法公正性,减轻企业负担。

中国将继续推进简政、降税、减费改革,继续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加快制定出台《外国投资法》,构建符合新时代改革开放需要的外资法律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的外资管理体系改革,保护外商投资和外国投资者合法权益。降低外国人才来华就业、创业门槛。提升各类开发区发展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五)规范引导企业对外投资

中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在海外守法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境外投资持续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同时,中国呼吁东道国避免滥用安全审查等限制性做法对投资进行过度限制,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六)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6个自贸协定。2017年,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5.9%。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零关税覆盖的产品范围基本超过90%,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已从加入世贸组织时的100个增至近120个。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与有关各方早日签署并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亚太自贸区和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结束语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践行承诺、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坚定支持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继续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使技术发展和创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中国主张各国共担时代责任、共享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继续与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加强沟通、携手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中国愿与全球贸易伙伴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均以单独关税区的身份在不同时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本白皮书不包括上述单独关税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下载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贸易组织与行政改革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论文(模版)

    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行政论文

    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论文) 大学生谈谈八荣八耻心: 在我的脑海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离我很远,开始还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

    行政论文

    由有限性理论引出的思考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咸阳捡烟头事件,时间大致是这样的:咸阳市政府倡导全民文明新风,激励市民捡烟头,捡一个兑换5分钱。很多抱着试试看的老人,......

    行政经费管理与改革三十年回顾(定稿)

    行政经费管理与改革三十年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行政经费投入增加,支出管理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政权建设和......

    形势与政策论文-司法改革

    促进司法改革 实现司法独立 班级:20094311学号:2009431119姓名:王中 论文摘要:司法是维护个人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它不仅关系到人的权利能否实现,而且更是人们的理念的保障。因此......

    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论文2010.06.18

    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一、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1、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公司制的核心。 我......

    现代职业教育与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

    行政许可法与单行法关系论文

    就行政许可而言,行政许可法只是一部统一法典,此外,还有大量的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那么,单行法与统一法典之间关系如何?两者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如何处理?行政许可法第83条第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