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政协信息化工作的几点粗浅体会
安徽省政协信息化工作的几点粗浅体会
安徽省政协办公厅
2008年6月
近年来,安徽省政协认真领会中办发„2002‟17号通知精神,落实安徽省政协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规划和建设工作。结合我会机关实际需求,本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注重实用,厉行节约;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进行,从运用需求的角度出发,随着全国政协、党政部门电子政务业务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现结合我省政协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人民政协信息化工作必须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才能夯实政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重视是做事的态度。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才能做好人民政协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安徽省政协作为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和规划的首批单位之一,我会领导非常重视全省政协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一是领导亲自抓全省政协系统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自1999年以来,安徽省政协办公厅累计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约2000万元,其中基层政协投入1364万元,省政协机关投入约630余万元。省政协机关已建成2个网络中心机房、内外2套网络、3台核心交换机、22台二级交换机、800个计算机信息点、8台运用服务器、150台工作计算机、70台打印机、1个162个席位的电子表决系统。省政协办公厅要求122家市县区政协充分利用专项款着力做好1套网络、1台复印机,6台工作计算机等基础性 1
建设工作。二是领导亲自抓政务信息化培训工作。2005年,按照时任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的指示,要求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秘书长和办公厅分管领导也多次研究部署机关政务信息化培训事宜。当年7月,省政协办公厅分三期对机关全体干部进行了政务信息化培训工作,共11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其中干部 92人,工人 18 人,按照要求89人参加了安徽省人事厅统一组织的上机考试,均取得了合格证书,此次培训,开创了安徽省参加政务信息化培训人员最多的一家省级单位的历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省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领导亲自抓政务信息化组织保障工作。为确保政协机关及全省政协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按照制度化、规范化顺利推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办事机构及相关人员,省政协办公厅于2005年8月,省政协秘书长办公会上成立了省政协机关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政协机关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研究小组。领导小组由时任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秦德文担任组长,秘书长白泰平和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及相关厅室委、处室负责人构成成员。研究小组组成人员全部由机关有计算机知识和业务特长的人员组成;同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机关各部门网站建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协办字„2005‟54号),制定了《安徽省政协机关部门网站评分细则(试行))》、《机关各部门责任人和联系人以及部门信箱一览表》、《安徽省政协机关计算机管理暂行规定》、《安徽省政协电子邮箱使用规定》。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机构的成立以
及相关制度的健全,给安徽省政协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夯实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二、人民政协信息化工作必须注重实用,厉行节约,才能开创政协工作新模式。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实用是做好政协信息化工作的切入点,节约是做好开创性工作的本质要求,要想做好政协创新性工作,必须注重实用,厉行节约,提高效能,才能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自2005年起,安徽省政协以信息网建设为任务,努力推动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利用网站集群平台为21个部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构建了机关信息网体系,同时落实了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建立了各部门网站访问量和信息量按月公布制、年终评比制。机关信息网已逐渐成为我省政协机关履行职能、交流工作的服务台,体现效能的检验台,节约行政成本的操作台。在安徽省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检查中,我会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通过机关信息网实时展示了我会机关各部门的工作动态,检查组的同志对我会机关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效能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自2003年省政协九届二次全会以来,安徽省政协以政协网稳步发展为前提,努力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政协门户网站对发挥政协组织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起到了较大作用。每年定期制作安徽政协全会、专题常委会、资政会、政协论坛、理论研讨会、政协工作江淮行等相关专题模块,并于九届三次全会期间,把“委员热线”系统升级为“政协直通车”,为全省746名政协委员及18个省政协参加单位全部开通“政协直通车”帐号。通过此系统,省政协办公厅可以发布会议通知、公告及各种材料,各用户登陆后可以网上提交提案及社情民意,还可以查询到委员信息以及立案后的提案,委员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通信息。自网站开办以来,安徽省政协办公厅通过网站共发布近万条政协工作信息,收集1500条政协委员提案、社情民意等信息。通过网站,我们还加强了与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基层政协的业务联系以及信息沟通。2007年1月,安徽省政协九届五次全会期间,为增强政协会议的互动性,提高政协委员参会的积极性,努力为委员履行职能提供高效的服务工作,解决政协委员工作和参会时间上相互冲突的矛盾,我们开通了政协政务短信群发平台。大会秘书处通过短信平台,预告会议通知等内容,使得委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早安排,做到心中有数,轻松参会,专心于参政议政,不至于让委员多头安排,疲于应付会议,影响履行职能的积极性。同年,安徽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首次利用信息化技术,制作成数据光盘发放给委员,并在委员驻地安装电脑,方便委员查阅有关信息。这种“精俭”办会做法,既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又节约了办会成本,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政协报》、新华网等1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人民政协信息化工作必须统一规划,上下联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协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是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全社会70%左右的信息资源都集中在党政部门,而这些信息资源又分布于各个部门,充分利用和共享这一庞大的信息资源,必须由全国政协前头,统一规划,上下联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协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才能让政协委员中的专家、学者、经济学家充分享有资源,利用资源,才能更进一步发挥其专有特长,进而体现政协组织的人才汇萃,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为此,我们建议: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协政务信息网平台。目前,国家电子政务网已启动了国家到地方的互联互通工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资源,坚持以共享、协作和整合的观念,加快推进全国政协系统政务信息网互联互通工作。二要建立规范的政协政务信息网。主要做法可以参照国办的“三统一”做法,即统一网络名称(即政协信息资源专网);统一开发软件(统一软件数据接口,开发多套软件供省市政协选用),倡导大协同办公、大资源共享的理念;统一设置栏目,充分发挥上级政协对下级政协的指导作用,业务带头作用。三要建立统一的政协政务信息网安全平台。安全体系是电子政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构建一个安全的系统平台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各省市政协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全国政协,一手抓政务信息化建设,一手抓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强化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努力构建全国政协统一的电子身份安全认证系统。
人民政协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注重实用,厉行节约,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做到新时代政协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服务,才能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档案信息化工作体会
档案信息化工作体会(精选多篇)
本文作者:闵涛 范文大全原创投稿
浅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
闵涛
信息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并引起全球性增长模式和发展观念的变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包括档案工作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需要。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真分析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如何实现信息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建设与档案工作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档案的内在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内容,这是档案信息的基本部分;二是档案的形式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它依附于档案的内容有密切联系;三是综述、汇编等等二次加工信息。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马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人和机器的共同体,形成所谓的“网络空间”或称作“邪气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档案工作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源动力。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信息将成为失去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由于档案部门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源的社会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使得经济发展途径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各部门工作的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
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者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此外,档案业务售货员、档案学科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与档案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人们。当他们在工作中感觉到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急剧增加时,工作热情就会不断增加,责任感日益增强。而当他们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感觉到信息消费的不可替代性时,他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促使档案工作改革加速前进。
二、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路
1、加大投入,实现档案现代化。要保证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和缓政府要值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改善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增加库房面积,购置档案装具,扩大室藏种类。
xiexiebang.com范文网
2、改革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时代,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部门迫切需要运用当今高新技术和知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是计算机管理服务。这种服务在一些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了,如档案馆管理系统、小型档案馆室管理系统等都已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各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很多,国家档案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重复开发,并规范市场管理;二是缩微技术服务。目前不少地方档案馆通过缩微设备,对一些珍贵的档案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档案图纸的管理过程中缩微技术运
用颇多,节约人力和馆库空间;三是光盘存贮服务。由于光盘具有存贮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可广泛用国防于档案信息全文检索、编目和参考查询服务;四是现代通讯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如通讯卫星、邮电信息网络寺,将档案信息发布出去,使利用者在不同地域、不同时空利用档案;五是公共信息网络服务。档案信息部门充分利用地区公用信息网、国家公用信息网和国际公用信息网进行服务;六是视听传 播服务。运用电视网、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等制作档案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3、培养人才,提高档案队伍素质。信息化时代,一切竞争,最终都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通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过去的“专一”;这种博是随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动态广博”,而不是过去传统不变的“知识广博”。这样的人才有着更强的适
应性和更好的稳定性,才能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档案工作问题的需要。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提高档案
人员工作素质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档案部门在进行培训前,应做好需求调研,按需设计内容,将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的。二是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注重提高教学者层次,注重教学、自学、研讨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三是增加档案工作者之间、相关专业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拓宽知识面,借鉴优秀经验,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四是应加大培训内容中计算机知识的比例,强化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联系,重视网络知识的运用,注重信息能力、技术应用的培养,适当增加档案现代化管理课程的课时。
三、档案法制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节点
由于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信息产权的所有者,所以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进入信息时代,不但在理论上要解决“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法律约束问题,而且在技术上也必须尽快突破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只有这样,信息时代信息产权的保护才能落到实处。健全档案法规体系是档案法制化管理的前提,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行使管理监督职能,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如何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档案管理作为一门系统、严谨的管理科学,是人类历经千载的智慧结晶。特别是近些年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发展,而档案工作信息化是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全面收集、整合、开发的重要
基础,只有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如何创建一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因企制宜,制定标准的档案管理规范体系,切实推动企业档案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
信息化的今天,企业办公自动化后,出现了无纸办公,每个岗位都能形成电子文档,这就要求各个管理岗位,明确对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归档应负的责任,通过培训让大家懂得文书处理和归档的一整套程序,了解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1、区别处理。
新归存的的公文档案和技术文件图档都为电子文档,只有少部分为实物档案。旧的文档绝大部分为实物档案,应采用将常用的纸质档案资料进行电子化,以适应网络化的服务。
2、并存互补。
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在现阶段的环境条件下,纸质档案还有一定实用性和优点,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 1
可以采用两种介质并存以互补。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3、有主有次。
在档案利用上以电子文档为主,纸质档案为辅方式,向无纸化模式靠拢。备份必须以纸质、电子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以确保万无一失。数据质量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败的关键,要严把数据关,保证所输入的数据是全面和准确的,否则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可考虑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在数据输入之前对数据进行审核,在数据输入之后进行认真校对,严把电子档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由于电子介质的更新、硬件设备的更新,对重要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方式的转换,以免造成信息的丢失,如一些磁带、软盘存储方式已很少应用,就需要把重要信息转换为现常用的存储方式,以提供利用。
二、提高档案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档案信息化发展
显而易见,技术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生命,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档案信息建设与应用势必形同空话。
首先,企业应该为档案信息化系统,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硬件设备并添置相应的配套设备,以防止日常工作中的电磁干扰、辐射等影响,从系统的设备源头上减少信息化系统的自然毁损概率;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探索实践出适合本公司使用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该软件应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管理融汇贯通,从而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效率;档案利用的广泛性则表现在企业内部联网后,各部门间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而且在现行文件阅览服务的同时又增加了在线服务。
再次、以网络技术为主的档案数字化已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形成、鉴定、整理、利用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档案管理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体化,则是电子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体现;网络化以内部局域网为主,隔绝外网。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归档。
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保
障档案信息安全
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网络技术水平,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证档案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安全。而档案管理部门则要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对信息的利用和保密等问题,通过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解决。防泄密措施宜采用技术上的物理隔离和行政上的保密制度双管齐下。
首先,档案信息化的良好建设与最终落实都需要靠档案管理人员来执行,所以可以说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安全保障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操作行为,提高档案
人员的警惕性,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信息丢失,减少商业黑客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威胁。
其次,必须采用技术上的物理隔离。企业的经营、财务、技术等等的档案资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被严格划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只能在指定的有限 的范围内利用,不容许外泄。进行密级界定。
一是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并以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安全技术检验过滤,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二是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对已经有了的防范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系统、网络安全检测、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要开展综合利用;
当然,这还不够,企业还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保密制度,奖惩明确,建立从上到下的保密机构组织,并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宣贯,以提高全员的保密意识。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全面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
人员积极参与、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全方位地参与支持企业决策和各级信息服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浅谈如何做好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档案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社会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的便利场所,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这对于档案工作更有效的服务于政府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原始的、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信息资源,也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从阳关执法、政务公开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真正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档案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要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配合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的深入,发挥和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二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电子文件有效安全运行和归档。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资源
建设以及各项档案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关系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和整体水平。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包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要在建立档案局域网的基础上,与办公自动化、政府网与互联网等系统相连,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接收应用系统,推进电子文件归档、接收、保管与利用,加快档案目录中心及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
建设。
三是调整馆藏结构,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数字时代,由于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信息传递速度的大幅度提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获取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其竞争力。因此,一定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近年来,各地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丰富档案馆藏,增加档案门类,调整馆藏结构,加快传统载体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扩大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总量,充分发挥综合档案馆综合管理的优势,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并逐步实现各部门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四是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统一规范。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如果没有可提供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档案信息化的速度与效率均无从谈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要坚持规范性
原则,统一标准、统一规范,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与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要积极推广应用了统一规范的易初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并做好本单位的电子计算机积累、鉴定、著录和归档管理等工作,确保档案信息交换与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档案部门应尽快建立起一支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档案干部队伍,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可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措施,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做好现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分期分批地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有关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经常组织机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努力营造
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良好环境;大胆启用现有的技术骨干,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工作中进步;积极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山西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需求为导向,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模式,开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配备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归档文件和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2、电子文件归档,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3、室藏档案数字化向档案信息网络化转化,使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形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利用行为。
三、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条件和工作需要,拟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面配备输入设备、打印输入设备、复印设备、海量存储设备,同时配备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使档案归档、管理现代化。第二步:对档案室藏档案和资料条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编目和检索查询利用,逐步实现从文件的形成、公文管理、归档到档案的保管、管理利用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三步:利用局域网,根据使用需要逐步与向公众网上开通档案信息,建立网页或网站,依托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公司档案信息或查询外界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信息建设领导组及办公组织机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标准
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
息管理标准,完善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档案网络化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3、增强资金的投入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公司在全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
积极选派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
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有关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摘 要 简要介绍了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分析新时期下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信息化社会中档案
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信息社会 档案工作 档案馆形象 有偿服务 素质
2014年7月3日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的建议》所指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又一举措。这说明了我国正在步入或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呈现出信息化这一特征,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事业的档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作用,档案工作必须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力跟上这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的特点
信息化社会就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技术特征,以信息经济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基础,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为标志。多样化、综合化、非同时化、分散化、优化、分权化等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1.1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信息资源的开发、整理和利用,便成为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也直接关系到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而知识是信息的积累,智力是知识的激活。人是社会发展中最主要的因素,知识的激活需要人,为此,我们更应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
1.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技术是关键,人类史上无不是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信息技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更,推动着各国信息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信息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且愈来愈重要。
1.3 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科技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 的进步,进而使知识成为生产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当前,知识经济不断兴起,信息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信息人员、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
1.4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节奏加速的趋势日益加强电子计算机及其通信网络加速了信息流动,从而使生产与生活和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化成为了可能,并且使人们的生活节奏的速度大大加快,这正如“时间就是生命”一样宝贵。信息化过程中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传统的档案工作观念落后,淡薄开放意识与创新意识目前,档案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还存在着“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等做法。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及相关学科理论的不断渗透,使得来源于社会而服务于社会的档案工作领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特别是思想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步伐,已成为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新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经费问题众所周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档案工作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等问题。为此,档案馆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扶不断更新,长期以来档案馆不可能单凭政府拨款就可解决事业经纬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政府拨款显得极其有限,经费问题成为制约档案工作发展的又一因素。
2.3 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信息网络不断深入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影响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部门档案
~ 26 ~
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发布信息,对发布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瘟疫”横行,又加上黑客的恶意攻击,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胁,这些势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信息化社会中档案工作得到的启发及对策
3.1 转变传统观念,积极为现代化社会服务首先,要破除“重管理设施购置、轻服务研究”等做法,树立起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得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利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社会。其次,要变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多方联系”的主动服务,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功能,并用前瞻的眼光来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超时空限制的信息服务。同时,还要加强馆际交流,加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馆藏。另外,还需加强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档案是信
~ 27 ~
息、是资源,没有档案就没有信息,没有信息就没有服务的资源。因此,档案部门还应树立起深层次的加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信息时代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思想。
3.2 塑造良好的鲜明的档案馆形象档案馆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的总体评价和认定,是档案馆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
~ 28 ~
第三篇:安徽省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
王明方
(2012年2月10日)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伟大实践,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团结各界、凝聚人心、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注重运用,着力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坚持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为开展政协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主席会议重点学习、常委会议专题学习、委员培训系统学习。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了投身美好安徽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认真把握政协工作方针政策,明确履职尽责的努力方向。深入推进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提高对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地位、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增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自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积极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协助省委筹备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会前,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问题,广泛开展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思想认识。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省委张宝顺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全省政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省政协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 议精神的意见》,指导全省各级政协进一步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巩固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社会关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推动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努力提高人民政协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
(二)围绕中心、积极作为,着力服务科学发展 一是争取支持促发展。为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省政协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组织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引起全国政协的重视。经中央领导批示,财政部、环保部已建立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其中国家安排3亿元,皖浙两省分别安排1亿元),正式实施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和皖浙两省,启动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协助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92件、大会发言材料18篇,有的意见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为加速安徽崛起争取了支持。
二是全会聚智促发展。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118篇,内容涉及建设创新型安徽、发展低碳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对25篇大会发言材料作出30次批示。还有不少大会发言内容转化为提案后,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如《践行低碳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大会发言,转化为提案后,省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关于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施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作。
三是专题协商促发展。围绕加快构建我省地方金融体系召开专题常委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构建我省地方金融体系的建议案》,有33处内容被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所吸纳。召开以“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深化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中的作用”为主题的委员专题座谈会,就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省直管集中区建设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是调研视察促发展。紧扣全省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调研视察活动。先后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合肥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太平湖旅游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多篇调研报告和提案得到省领导批示。如《建立相关标准,强化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案,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作为重点提案办理。
(三)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着力促进和谐稳定 一是重点建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召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资政会。通过对2949份有效调查问卷、6000户电话调查情况的系统梳理,对62份调研报告和会议发言材料的综合分析,经会议深入研究讨论,形成的《关 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建议案》,有36处内容被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所吸纳。省委张宝顺书记将此次资政会及其成果誉为政协发挥作用的“成功范例”。
二是多渠道献策改善民生。丰富民主监督形式,由40多位委员组成4个巡视评估组,对8个省辖市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巡视督查,促进了相关工作落实。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重点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等方面,向省委、省政府报送17条意见建议。先后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民营医院发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促进农民创业、完善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广泛调研、视察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充分运用提案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共租赁房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农村自来水厂建设、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等提案,得到相关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提高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的提案,促进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全省的施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此外,坚持抓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界别活动,积极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全年共报送各类信息350多期,26个界别组织开展了多项调研和视察活动。
三是着力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开展考察活动,重点就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等问题积极建言,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始终关注我省社会管理现状,就“涉法涉诉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基层综治维稳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开展视察活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四)广泛团结、真诚合作,着力凝聚智慧力量 一是积极营造和谐顺畅的合作共事氛围。及时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省政协的重要工作,大力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协商讨论和省政协的有关重要活动,做到提案重点督办,发言重点安排,社情民意信息重点报送,使政协更好地成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
二是积极推进我省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交流。加强经常性联系,密切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在皖亲属的联谊和交往;组团参加澳门安徽联谊总会成立5周年庆典、港区省政协委员和安徽籍代表人士座谈会、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参与举办首届皖台科技论坛,促进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支持港澳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积极为他 们在皖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搞好服务。
三是积极促进民族宗教政策贯彻落实。深入调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反映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积极参与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宣传普及工作;专题视察宗教场所管理及教职人员备案、财务管理“两个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调研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情况,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增进了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
四是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通过座谈会、党课报告会等形式,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宣传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真情履职、服务大局的显著成绩,增进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编纂《百年安徽风云》、《安徽辛亥英杰》等书籍,会同有关方面举办了“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学术研讨会,与广东省政协共同举办了纪念书画联展,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贡献力量。
(五)外展形象、内聚合力,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对政协工作更加关注。“政协论坛”、“政协江淮行”等宣传活动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更注重服务政协履行职能重点工作,更注重贴近基层政协。省政 协全会、重要履职活动和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全会的宣传,都加重了分量。召开了省政协宣传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得到各类媒体对政协宣传工作的支持,提高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关注度。
二是积极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服务工作更加主动。注意加强委员学习活动,认真组织委员参加相关会议和调研视察等,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依托委员优势,培训贫困地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开展送医下乡活动。推荐和鼓励委员参加党政部门组织开展的调研、检查、评议、监督等,为委员发挥作用拓展空间。坚持走访联系委员制度,了解委员工作生活情况,征求委员对改进政协工作的意见,并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设立专事委员学习联络的机构,加强委员的学习,密切与委员的联系,改进对委员活动的协调。在机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爱岗敬业等活动,努力提高为委员履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加强与老委员的联系,积极为老委员联谊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老委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事业中,当好大团结大联合的终身使者。
三是加大对市县政协工作指导力度,上下联动更加密切。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就全省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讨、形成共识;召开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就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进行具体谋划;有计划地安 排县(市、区)政协主席列席省政协常委会议,了解省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各市、县(市、区)政协积极参与省政协资政会、专题常委会议等重要会议的调研筹备工作,提交了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材料,增强了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体合力。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配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最高原则,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搞好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最高使命,只有始终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不断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增进人民幸福,是人民政协的最高追求,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人民政协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科学发展,是人民政协的最大任务,只有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才能准确把握时代主脉,顺应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做到满怀真诚,是人民政协的最大功夫,只有始终坚持真诚合作共事,真诚民主协商,人民政协才能履行好 职责,不断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人民政协承担的使命相比,与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政治协商的计划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发挥界别作用的机制和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也真诚希望全体政协委员多提意见建议,共同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2年工作部署
2012年,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省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发展“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在深化认识、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省第九次党 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积极为中共十八大召开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政治氛围贡献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十八大对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开创我省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注意改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主席会议重点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结合召开常委会议举办专题讲座。把理论学习与深化研究结合起来,加深对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省政协工作实践。
(二)紧扣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协商议政,致力服务美好安徽建设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努力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突出着力点。
促进经济强省建设。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速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重点围绕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问题,召开常委会议暨资政会,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促进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和加快皖北发展,分别召开委员专题座谈会,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为 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等问题,召开协商座谈会,为我省出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资政建言。
促进生态强省建设。重点就着力提高生态环境竞争力、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节约集约永续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等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议暨专题协商会,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多献务实之策。
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采取灵活多样的履职方式,持续围绕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实施献计出力。继续关注民生工程实施效果,并就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企业为职工缴纳“五险”执行情况、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等课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就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等问题,依托有关界别深入开展调研,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为更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献计出力。
(三)牢记人民政协神圣使命,进一步推进大团结大联合 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好合作共事。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履职,尊重和保障他们在政协会议上以本党派、本团体及个人名义发表意见和开展视察、参与调研、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以及参与政协各项活动的权利,充分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重视他们的批评和监督,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政协组织同委员的联系,努力使关系更加紧密,感情更加深厚。加大对各级政协委员学习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推动力度,组织省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有关培训,依托省政协网站等平台,创新委员学习方式。确定联系分工,制定《关于加强同省政协委员联系的意见》,建立省政协领导联系委员责任制,切实做到与委员联系的经常化、制度化。畅通联系渠道,改进联系方式,明确联系内容,协助委员不断提高履职成效。通过加强与委员的联系,推动委员更好地联系群众。继续做好老委员联谊会和书画社工作。
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围绕推进“十二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使用、宗教界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开展调研视察考察活动。促进“和谐寺观教堂”、“和谐民族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围绕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召开专题座谈会,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
认真做好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进一步发挥省政协港澳委员、香港和澳门安徽联谊总会的作用,组织港澳委员在内地开展考察视察活动,组织港澳委员和海外华侨华人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加强同台湾的民间交往,围绕促进我省台资企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皖台交流与合作;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做好来皖相关重要团组和知名人士的接待工作。
(四)持续推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巩固和发展政协工作良好局面按照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推进落实。积极协助省委对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形式,完善协商机制,提高政治协商水平。
加强工作总结和研讨,适时召开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丰富经验,同时选择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的有关问题开展理论研讨,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认真做好换届准备工作。配合省委及其有关部门研究新一 届省政协界别设置、委员名额等有关问题,协助做好省政协委员安排的推荐和协商工作。
(五)坚持求真务实,提升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质量 巩固强化提案在政协委员履职中的基础地位,促进提案工作与专门委员会调研视察考察的有机结合,扩大社会各界对政协提案工作的参与。创新提案工作方式方法,健全提案工作运行机制,抓好提案的提出和办理。继续畅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激励机制,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效。
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立足建设美好安徽的生动实践,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努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三亲”史料,积极参与《安徽省志》的编纂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文史资料学术研究,继续办好《江淮文史》,做好文史书刊的发行工作。
切实加强政协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协宣传工作座谈会精神,密切同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突出对委员履职活动的宣传,继续办好“政协论坛”,精心组织“政协江淮行”活动。加强政协系统宣传队伍建设,加大对《江淮时报》的指导力度,提高《安徽政协》和省政协门户网站质量。
(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履行职能成效
积极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好体现政协组织的界别特点和优势,修订关于加强界别活动的意见,丰富 界别活动内容,创新界别活动形式,完善界别活动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协界别作为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广集民智的重要渠道作用,为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环境。
组织好委员活动,推广由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委员活动日”的经验,并以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委员活动质量。协调好驻合肥以外省政协委员跨市视察。协助组织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委员视察工作的意见》,完善视察工作制度,提高视察工作实效。
全面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四型”机关建设,完善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和交流力度,举办机关业务知识讲座,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政协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政协机关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机关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水平,进一步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工作氛围。加强对市、县(市、区)政协的联系和指导。运用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全省政协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工作机制,改进县(市、区)政协主席列席省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办法,举办县(市、区)政协主席培训班。
今年是本届省政协的届末之年。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共事机会,倍加珍 惜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善始善终履行好职责,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委员!
人民政协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为人民政协提供了更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也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出色完成今年的各项履职任务,为开创安徽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共同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四篇:安徽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报告
政协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http://ah.anhuinews.com 2011年01月31日 04:19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
杨多良
(2011年1月17日)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团结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安徽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决议,牢牢把握两大主题,积极履行三项职能,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并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坚持抓学习与抓检查并重,进一步推动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是深化学习。在巩固已有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2006年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以下简称“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和张宝顺同志在走访省政协时讲话精神的学习,把握精髓、领会实质,着力指导政协工作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同时,注意将其与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八届十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相结合,进一步找准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总结检查。根据全国政协《关于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总结检查的通知》,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就我省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情况,组织开展了总结检查。在指导各地各部门广泛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召开了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省政协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充分交流了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履职、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政协工作格局不断巩固,“有事必商、有请必到、有策必纳、有报必批、有求必应”的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环境不断形成,“信任政协、尊重政协、理解政协、支持政协、宣传政协”的有利于政协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
(二)始终围绕中心履行职能,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的作用
一是积极促进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加快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召开资政会。在会前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42份发言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6366份有效调查问卷和电话调查3000户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了《关于促进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加快发展的建议案》,从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开放水平、集聚发展后劲、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社会事业、加大财力支持、完善领导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强调:“对会议的成果,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消化吸收、抓好落实。相信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吸收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一定会对省委、省政府抓好下一步皖北发展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
二是积极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围绕这个主题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就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目前的状况、存在的差距、面临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重点研究,形成了《关于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建议案》,从发展规划编制、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品创作、文化企业培育等十一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建议案》上批示:“请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认真研究省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努力编制好‘十二五’文化强省规划”。此后,省委宣传部就《建议案》的办理,正式向省政协作出答复。从答复情况看,有的意见建议已经被采纳,还有的也已进入了决策视野。
三是积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召开“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委员专题座谈会,积极为加快构建高水平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促进江南、江北集中区建设建言献计;召开“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就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服务等问题进言献策。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对这两次座谈会上委员的发言相继作出批示,认为这些意见建议,对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要求省直有关部门“逐一研究,尽可能采纳,并体现在工作部署和推进举措当中”。
四是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要问题。广大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要问题,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106篇大会发言材料,有23位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发言内容涉及参与世博会、强化创新型安徽建设、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数十个方面。王金山、王三运、王明方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对14篇大会发言作出21件(次)批示。比如,时任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参与世博会,融入长三角,为推进安徽快速发展作贡献》的大会发言上批示:“服务世博盛会,分享世博利益,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主动参与,紧张动员起来,围绕世博主题,抢抓世博机遇,利用世博平台,展现安徽形象。”
五是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以各种会议为平台,以各项重点工作为牵引,以专委会和界别为纽带,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为载体和途径,积极建言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广大委员不仅就“十二五”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意见建议,还积极围绕制定工业、文化、旅游、民生、节能减排、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项规划贡献聪明才智。就“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相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指出这些意见很有价值,相关部门要认真吸纳,把《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修改好、完善好。
六是各专委会和界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参政议政活动。各专委会、界别先后就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合肥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动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利用农产品期货服务农业经济、军工单位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在我省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在构建和谐安徽建设中的作用,有关专委会和界别提出从立法层面解决矫正政策和法律脱节问题、重视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加大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等意见建议,引起了省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要求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司法厅共同研究落实好相关意见建议。
(三)认真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尽职尽责
一是运用提案促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妥善解决。以“提案质量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评选表彰活动为动力,推进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共表彰了74件优秀提案,18个先进承办单位和20名先进承办个人。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903件,经审查立案900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建议已经采纳或列入计划拟解决的795件,占88.33%。提案内容涉及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遍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抓好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进信息收集方式。做到既注意广泛征集社情民意信息,又注意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专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切实发挥了下情上传的“直通车”作用。全年共报送各种信息327期,其中《社情民意》235期、《安徽政协信息》92期,及时将许多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准确地传送到相关党政领导和部门,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通过调研和视察、考察反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就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困难群体就业和生活状况、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民生问题进行调研和视察、考察。如对铜陵市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民生问题的视察报告,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应予高度重视”;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请住建厅加大对相关市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养老事业发展,有关专委会经过调研提出,必须坚持养老事业的公益性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意见建议与相关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相呼应,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是发挥委员优势直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组织广大委员、机关干部职工,向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捐款。会同安徽文达电脑集团、文达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六期部分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在省卫生厅大力支持下,邀请省立医院、安医附院、中医附院、省立儿童医院的医卫界委员和知名专家学者赴颍上县,开展第18次送医下基层活动。会同省文化厅、教育厅、财政厅全面启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些港澳委员还捐资兴修乡村道路、电灌站和救助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向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赠送慰问金。
(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为安徽加速崛起凝聚力量
一是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各界别在各种例会上,根据会议议题,通过大会发言提出本界别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本界别所联系群众的意愿。此外,先后有28个界别400余名委员就25个课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通过界别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委员的界别意识;通过界别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了人民政协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有效地拓展了各界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各界人士新春茶话会、中秋联谊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界人士的交往与友谊。
二是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沟通。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会议上发表意见,表达心声,协商讨论全省大政方针。重点安排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发言,重点办理和充分反映他们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重要视察、考察活动,有计划地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同时,在省政协重点工作开展中,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开展联合调研视察。为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良好政治格局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是进一步加强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利用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平台,扩大与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的联谊。与省文化厅、省台办联合主办“两岸情——2010中秋音乐会”,协助开展“2010海外台商安徽行”,参与接待“台湾国乐团”,不断扩大对台文化交流。关心港澳委员在皖投资兴业,积极为他们在皖考察、投资牵线搭桥。加强同海外侨胞的联系,会同省人大有关专委会、省致公党、省侨办、省侨联协力做好侨务工作。此外,还在香港举办首期“安徽省政协港情研习班”。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宣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事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
四是进一步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组织开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视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其中,《关于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省政府后,相关领导及时作出批示,要求“省民委、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工作安排中,认真研究、吸纳、落实”。着眼促进宗教和睦,召开“发挥新时期宗教团体积极作用”专题座谈会,开展禅宗文化调研,关注宗教教职人员医疗养老保险,推动信教群众生活困难的解决。有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建议,已在省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实施意见》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切实抓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人民政协事业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是成立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抓好研究会自身建设,开展政协理论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我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加强与全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联系,自觉接受其业务指导,并重视与兄弟省(市、区)和我省省辖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加强政协新闻宣传。认真做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及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其他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部分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省主流媒体记者赴淮南、阜阳、安庆等地,开展第七次“政协江淮行”采访活动;“政协论坛”围绕“文化强省”主题,制作四期节目,在省主流媒体刊播。同时,注重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宣传全省政协工作,并认真做好《安徽政协》杂志的编辑和赠阅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文史工作。着眼文史资料征集重心转移的新要求,编印了我省《新中国成立后文史资料征集选题参考提纲》,征集到一批重要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三亲”史料,完成了全国政协文史协作项目“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三峡移民安徽部分史料的征编工作。《江淮文史》不断拓宽办刊思路,提高办刊质量,成功进入“农家书屋”配送目录。扎实推进《百年安徽风云》选编工作。圆满完成《安徽省志·政协志》编纂任务。
四是加强机关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社会公开遴选工作人员。科学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参加培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机关干部职工自觉以沈浩为榜样,积极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倾心尽力,先后有28项工作在全省各类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或先进。
五是完善省市县政协联动互动工作机制。省政协每项重点工作,都根据具体内容邀请有关市县政协共同参与,同时省辖市政协有关重点工作也视情邀请省政协相关部门参与探讨。先后有14个省辖市5个县政协在省政协资政会、专题常委会议、委员专题座谈会、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作了27次大会发言,就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通过表彰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举办“安徽省第六届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指导,密切省市县政协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合作。通过召开省辖市政协秘书长和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经济、社会法制、文史和人口资源环境等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不断提升省市县政协之间联动互动的水平和实效。
各位委员!
省政协常委会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积极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贡献力量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有:
(一)维护核心,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摆在首位。党的领导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认真执行党关于人民政协的各项要求。省政协常委会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统一、提高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思想认识,把党的主张和意志转化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共同意志;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来开展和谋划工作,自觉与党和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工作一致,既坚决维护了党的领导,又不断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围绕中心,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的命运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也理当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省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把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积极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为民全心,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立身之本、活力之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政协常委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真正做到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有效畅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
(四)聚力同心,始终把团结和民主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省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广泛代表性,通过开展最广泛的团结,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这个组织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巨大包容性,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这个组织里,提出主张,发表意见,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同时,通过团结和民主,协助党委、政府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五)修养自心,始终把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作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决定了政协自身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特有内涵。省政协常委会着力促进党派合作,努力突出界别特色,切实尊重委员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人民政协事业始终保持着旺盛活力和蓬勃朝气。
各位委员!
过去的一年,常委会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我省人民政协事业得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政协有力指导的结果,是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协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省直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人民政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还比较薄弱;政协委员的“三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实践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改进。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以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建言献策、资政为民,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不断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新发展,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宏伟大业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
一是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同时,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抓好中共安徽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注意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学习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加强学习,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政协职能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政协工作的能力。
二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我省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通知,积极协助省委做好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的准备,进一步推动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在我省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不断改进委员学习培训方法、丰富委员学习培训内容。围绕委员如何切实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发挥好代表作用,举办两期委员培训班。
(二)履职尽责,进一步助推安徽科学发展
一是围绕事关安徽发展的重大问题履职尽责。资政会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主题,重点围绕促进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等问题资政建言。专题常委会议以“完善安徽地方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着重围绕完善金融发展布局、金融管理体制机制、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全面实施金融支撑工程、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问题建言献策。委员专题座谈会和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分别围绕“充分发挥江南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在深化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中的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二是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展相关视察调研活动。紧紧围绕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着眼安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重点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皖北、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非公经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等,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同时,组织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协调好合肥以外省政协委员的跨市视察活动;协助做好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和团组来皖调研和视察、考察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切实发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抓好提案质量,提高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质量和办理质量评价标准,加大跟踪督办和反馈工作力度,增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
(三)团结合作,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重点围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法制安徽、进一步做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资协商机制、深化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我省实施的民生工程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继续开展送医下乡、为贫困地区培训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等活动。
二是继续维护和促进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党关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重要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加政协重要履职活动的机制,充分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统一部署,以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光辉业绩,更加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是继续加强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进一步发挥好香港、澳门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皖港澳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拓展;积极拓展同台湾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皖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发展与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召开座谈会,出版《百年安徽风云》,举办书画展览,开展安徽辛亥革命名人故居保护情况专题调研;协调组织省主流媒体开辟专栏、设置专题。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海峡两岸同胞共识,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四是继续协助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围绕民族和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禅宗文化发展、“十二五”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实施等,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协助省委、省政府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和谐安徽建设贡献才智。
五是继续关注不同阶层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通过人民政协这个渠道,充分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兴皖富民大业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四)营造氛围,进一步夯实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以安徽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为平台,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筹备召开理论研讨会;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为提升我省政协理论研究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二是继续做好文史资料工作。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提高《江淮文史》办刊质量,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做好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换届工作。
三是大力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注重发挥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作用,大力宣传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情况;继续报道好省“两会”和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办好“政协论坛”、组织好“政协江淮行”、提高《江淮时报》、《安徽政协》报刊质量,并适时举办全省政协系统宣传干部学习交流会,努力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密切同各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密切政协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强与全国政协相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和协作,积极争取全国政协的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兄弟省(市、区)政协的联系与沟通,学习借鉴他们开展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以及省辖市政协秘书长和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专委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密切上下联系、左右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工作。协调有关市县政协围绕省政协有关重点工作开展调研。
(五)强基固本,进一步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健全和完善履行职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内容、形式和程序,切实发挥好政治协商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切实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科学选题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和成果追踪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二是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各专门委员会在积极参加省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的同时,突出界别特色,进一步探索界别和委员活动形式;加强与政协各参加单位的联系,积极为他们参加政协的有关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加强与有关部门进行对口协商,及时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为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三是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升机关整体形象;扎实开展学沈浩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促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力度,做好机关新进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机关工青妇组织建设,构建和谐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关后勤保障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各位委员!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协工作意义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不断把我省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宏伟大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2011年安徽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全文)打印版.
2011年安徽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全文)
各位委员:
我代表政协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团结拼搏,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安徽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决议,牢牢把握两大主题,积极履行三项职能,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并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坚持抓学习与抓检查并重,进一步推动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
一是深化学习。在巩固已有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及2006年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以下简称‚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
和张宝顺同志在走访省政协时讲话精神的学习,把握精髓、领会实质,着力指导政协工作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同时,注意将其与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第八次党代会、八届十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相结合,进一步找准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总结检查。根据全国政协《关于对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总结检查的通知》,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就我省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情况,组织开展了总结检查。在指导各地各部门广泛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召开了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省政协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充分交流了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情况,进一步推动了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履职、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政协工作格局不断巩固,‚有事必商、有请必到、有策必纳、有报必批、有求必应‛的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环境不断形成,‚信任政协、尊重政协、理解政协、支持政协、宣传政协‛的有利于政协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不断浓厚。
(二)始终围绕中心履行职能,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的作用
一是积极促进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加快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召
开资政会。在会前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42份发言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6366份有效调查问卷和电话调查3000户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了《关于促进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加快发展的建议案》,从科学编制规划、提升开放水平、集聚发展后劲、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社会事业、加大财力支持、完善领导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省长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强调:‚对会议的成果,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消化吸收、抓好落实。相信通过这次会议,认真吸收大家辛勤劳动的成果,一定会对省委、省政府抓好下一步皖北发展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
二是积极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围绕这个主题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就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目前的状况、存在的差距、面临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和重点研究,形成了 《关于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建议案》,从发展规划编制、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产品创作、文化企业培育等十一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建议案》上批示:‚请省委宣传部、文化厅认真研究省政协常委会议建议案,努力编制好‘十二五’文化强省规划‛。此后,省委宣传部就《建议案》的办理,正式向省政协作出答复。从答复情况看,有的意见建议已经被采纳,还有的也已进入了决策视野。
三是积极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召开‚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委员专题座谈会,积极为加快构建高水平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促进江南、江北集中区建设建言献计;召开‚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就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服务等问题进言献策。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对这两次座谈会上委员的发言相继作出批示,认为这些意见建议,对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要求省直有关部门‚逐一研究,尽可能采纳,并体现在工作部署和推进举措当中‛。
四是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要问题。广大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要问题,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106篇大会发言材料,有23位委员作了大会口头发言,发言内容涉及参与世博会、强化创新型安徽建设、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数十个方面。王金山、王三运、王明方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对14篇大会发言作出21件(次)批示。比如,时任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参与世博会,融入长三角,为推进安徽快速发展作贡献》的大会发言上批示:‚服务世博盛会,分享世博利益,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要积极主动参与,紧张动员起来,围绕世博主题,抢抓世博机遇,利用世博平台,展现安徽形象。‛
五是紧紧围绕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以各种会议为平台,以各项重点工作为牵引,以专委会和界别为纽带,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为载体和途径,积极建言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广大委员不仅就‚十二五‛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
意见建议,还积极围绕制定工业、文化、旅游、民生、节能减排、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项规划贡献聪明才智。就‚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相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指出这些意见很有价值,相关部门要认真吸纳,把《安徽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和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修改好、完善好。
六是各专委会和界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参政议政活动。各专委会、界别先后就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合肥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动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利用农产品期货服务农业经济、军工单位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在我省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发挥社区矫正工作在构建和谐安徽建设中的作用,有关专委会和界别提出从立法层面解决矫正政策和法律脱节问题、重视社区矫正专业队伍建设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加大矫正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等意见建议,引起了省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要求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司法厅共同研究落实好相关意见建议。
(三)认真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尽职尽责
一是运用提案促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妥善解决。以‚提案质量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评选表彰活动为动力,推进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共表彰了74件优秀提案,18个先进承办单位和20名先进承办个人。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903
件,经审查立案900件,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建议已经采纳或列入计划拟解决的795件,占88.33%。提案内容涉及我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遍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抓好信息报送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进信息收集方式。做到既注意广泛征集社情民意信息,又注意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专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切实发挥了下情上传的‚直通车‛作用。全年共报送各种信息327期,其中 《社情民意》235期、《安徽政协信息》92期,及时将许多有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准确地传送到相关党政领导和部门,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是通过调研和视察、考察反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就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困难群体就业和生活状况、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等民生问题进行调研和视察、考察。如对铜陵市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民生问题的视察报告,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应予高度重视‛;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请住建厅加大对相关市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养老事业发展,有关专委会经过调研提出,必须坚持养老事业的公益性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些意见建议与相关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相呼应,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是发挥委员优势直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组织广大委员、机关干部职工,向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灾区捐款。会同
安徽文达电脑集团、文达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六期部分县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培训班‛。在省卫生厅大力支持下,邀请省立医院、安医附院、中医附院、省立儿童医院的医卫界委员和知名专家学者赴颍上县,开展第18次送医下基层活动。会同省文化厅、教育厅、财政厅全面启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一些港澳委员还捐资兴修乡村道路、电灌站和救助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向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赠送慰问金。
(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为安徽加速崛起凝聚力量 一是进一步发挥界别作用。各界别在各种例会上,根据会议议题,通过大会发言提出本界别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本界别所联系群众的意愿。此外,先后有28个界别400余名委员就25个课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通过界别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委员的界别意识;通过界别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了人民政协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有效地拓展了各界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各界人士新春茶话会、中秋联谊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界人士的交往与友谊。
二是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沟通。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会议上发表意见,表达心声,协商讨论全省大政方针。重点安排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发言,重点办理和充分反映他们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重要视察、考察活动,有计划地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
加。同时,在省政协重点工作开展中,注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开展联合调研视察。为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良好政治格局作出了应有贡献。
三是进一步加强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利用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平台,扩大与港澳台侨同胞的联系,加强与海外留学人员的联谊。与省文化厅、省台办联合主办‚两岸情——2010中秋音乐会‛,协助开展‚2010海外台商安徽行‛,参与接待‚台湾国乐团‛,不断扩大对台文化交流。关心港澳委员在皖投资兴业,积极为他们在皖考察、投资牵线搭桥。加强同海外侨胞的联系,会同省人大有关专委会、省致公党、省侨办、省侨联协力做好侨务工作。此外,还在香港举办首期‚安徽省政协港情研习班‛。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宣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事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
四是进一步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组织开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视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其中,《关于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省政府后,相关领导及时作出批示,要求‚省民委、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在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工作安排中,认真研究、吸纳、落实‛。着眼促进宗教和睦,召开‚发挥新时期宗教团体积极作用‛专题座谈会,开展禅宗文化调研,关注宗教教职人员医疗养老保险,推动信教群众生活困难的解决。有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建议,已在省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实施意见》
中得到充分体现。
(五)切实抓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人民政协事业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是成立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抓好研究会自身建设,开展政协理论研究论文征集活动,取得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我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加强与全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联系,自觉接受其业务指导,并重视与兄弟省(市、区)和我省省辖市政协理论研究会的交流与合作。
二是加强政协新闻宣传。认真做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及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其他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部分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省主流媒体记者赴淮南、阜阳、安庆等地,开展第七次‚政协江淮行‛采访活动;‚政协论坛‛围绕‚文化强省‛主题,制作四期节目,在省主流媒体刊播。同时,注重借助各类媒体的力量宣传全省政协工作,并认真做好《安徽政协》杂志的编辑和赠阅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文史工作。着眼文史资料征集重心转移的新要求,编印了我省 《新中国成立后文史资料征集选题参考提纲》,征集到一批重要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的‚三亲‛史料,完成了全国政协文史协作项目 ‚5〃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三峡移民安徽部分史料的征编工作。《江淮文史》不断拓宽办刊思路,提高办刊质量,成功进入‚农家书屋‛配送目录。扎实推进《百年安徽风云》选编工作。圆满完成《安徽省志〃政协志》编纂任务。
四是加强机关建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社会公开遴
选工作人员。科学安排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参加培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机关干部职工自觉以沈浩为榜样,积极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倾心尽力,先后有28项工作在全省各类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或先进。
五是完善省市县政协联动互动工作机制。省政协每项重点工作,都根据具体内容邀请有关市县政协共同参与,同时省辖市政协有关重点工作也视情邀请省政协相关部门参与探讨。先后有14个省辖市5个县政协在省政协资政会、专题常委会议、委员专题座谈会、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作了27次大会发言,就有关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通过表彰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举办‚安徽省第六届政协好新闻‛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市县政协工作的指导,密切省市县政协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合作。通过召开省辖市政协秘书长和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经济、社会法制、文史和人口资源环境等专门委员会工作会议,不断提升省市县政协之间联动互动的水平和实效。
各位委员!
省政协常委会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积极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贡献力量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有:
(一)维护核心,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摆在首位。党的领导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的。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认真执行
党关于人民政协的各项要求。省政协常委会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统一、提高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思想认识,把党的主张和意志转化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共同意志;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来开展和谋划工作,自觉与党和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工作一致,既坚决维护了党的领导,又不断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围绕中心,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的命运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政协也理当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省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特点和优势,把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积极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为民全心,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立身之本、活力之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政协常委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量,真正做到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有效畅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协助党委、政府多做稳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
(四)聚力同心,始终把团结和民主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
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省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广泛代表性,通过开展最广泛的团结,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这个组织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同舟共济,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巨大包容性,通过最广泛的民主,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这个组织里,提出主张,发表意见,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同时,通过团结和民主,协助党委、政府进一步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五)修养自心,始终把加强政协自身建设作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决定了政协自身建设的总体布局和特有内涵。省政协常委会着力促进党派合作,努力突出界别特色,切实尊重委员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人民政协事业始终保持着旺盛活力和蓬勃朝气。
各位委员!
过去的一年,常委会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我省人民政协事业得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政协有力指导的结果,是中共安徽省委坚强领导、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协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省直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人民政协工作
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还比较薄弱;政协委员的‚三大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实践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认真加以改进。我们真诚希望各位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二、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 ‚两文一会‛精神,以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做好建言献策、资政为民,凝聚人心、团结鼓劲,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不断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新发展,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宏伟大业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使命感
一是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加强中共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同时,抓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抓好中共安徽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注意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学习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加强学习,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政协职能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政协工作的能力。
二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我省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的通知,积极协助省委做好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的准备,进一步推动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和‚两文一会‛精神在我省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不断改进委员学习培训方法、丰富委员学习培训内容。围绕委员如何切实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发挥好代表作用,举办两期委员培训班。
(二)履职尽责,进一步助推安徽科学发展
一是围绕事关安徽发展的重大问题履职尽责。资政会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主题,重点围绕促进就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机制等问题资政建言。专题常委会议以‚完善安徽地方金融体系
建设‛为主题,着重围绕完善金融发展布局、金融管理体制机制、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全面实施金融支撑工程、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问题建言献策。委员专题座谈会和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分别围绕‚充分发挥江南江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在深化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中的作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二是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展相关视察调研活动。紧紧围绕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着眼安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重点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皖北、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展非公经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等,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同时,组织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协调好合肥以外省政协委员的跨市视察活动;协助做好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和团组来皖调研和视察、考察的服务保障工作。
三是切实发挥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在推进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抓好提案质量,提高提案工作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质量和办理质量评价标准,加大跟踪督办和反馈工作力度,增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
(三)团结合作,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重点围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法制安徽、进一步做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立工资协商机制、深化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我省实施的民生工程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继续开展送医下乡、为贫困地区培训中小学计算机教师等活动。
二是继续维护和促进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党关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重要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参加政协重要履职活动的机制,充分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统一部署,以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光辉业绩,更加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是继续加强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进一步发挥好香港、澳门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皖港澳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拓展;积极拓展同台湾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皖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开展对外友好交往,发展与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召开座谈会,出版《百年安徽风云》,举办书画展览,开展安徽辛亥革命名人故居保护情况专题调研;协调组织省主流媒体开辟
专栏、设置专题。通过这些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海峡两岸同胞共识,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四是继续协助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围绕民族和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禅宗文化发展、‚十二五‛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规划实施等,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协助省委、省政府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和谐安徽建设贡献才智。
五是继续关注不同阶层利益诉求。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通过人民政协这个渠道,充分反映他们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兴皖富民大业凝聚人心,增添力量。
(四)营造氛围,进一步夯实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以安徽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为平台,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筹备召开理论研讨会;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为提升我省政协理论研究水平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二是继续做好文史资料工作。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提高《江淮文史》办刊质量,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做好文史资料学术研究会换届工作。
三是大力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注重发挥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作用,大力宣传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情况;继续报道好省‚两会‛和在皖全国政协委
员参加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和活动,办好‚政协论坛‛、组织好‚政协江淮行‛、提高《江淮时报》、《安徽政协》报刊质量,并适时举办全省政协系统宣传干部学习交流会,努力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密切同各新闻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为我省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密切政协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加强与全国政协相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和协作,积极争取全国政协的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兄弟省(市、区)政协的联系与沟通,学习借鉴他们开展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以及省辖市政协秘书长和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专委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密切上下联系、左右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工作。协调有关市县政协围绕省政协有关重点工作开展调研。
(五)强基固本,进一步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健全和完善履行职能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内容、形式和程序,切实发挥好政治协商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切实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参政议政科学选题机制、协作配合机制和成果追踪反馈机制,切实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二是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各专门委员会在积极参加省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的同时,突出界别特色,进一步探索界别和委员活动形式;加强与政协各参加单位的联系,积极为他们参加政协的有关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加强与有关部
门进行对口协商,及时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为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三是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提升机关整体形象;扎实开展学沈浩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促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机关干部的教育、培训、选拔力度,做好机关新进人员培训工作;加强机关工青妇组织建设,构建和谐机关;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关后勤保障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各位委员!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协工作意义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不断把我省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宏伟大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