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6: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南京之行,我收获多多,还得到了几本好书。最近,读了其中一本叫《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完之后,我深深被教育界的名师所吸引,为他们的事迹所敬仰。《中国教师的奇迹》之中,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人”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教师,他们都创造了数不清的教育奇迹,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都给我深深震撼。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

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独特的教学风格,具备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必定仰慕他的特长、价值,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观念已经不同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具有时代感,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

第二,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接触最多的长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对学生具有指点迷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仅要能和风细雨式地滋润心田,还要有严格训练的公正的长者风范。

第三,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即将被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他们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透过这扇窗他让我懂得了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第二篇: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一)

最近,读了一本叫《中国教师的奇迹》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深被教育界的名师所吸引,为他们的事迹所敬仰。《中国教师的奇迹》之中,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人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教师,他们都创造了数不清的教育奇迹,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都给我深深震撼。通过他们的故事,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激情,对我也有了很大的激励,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

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独特的教学风格,具备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必定仰慕他的特长、价值,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观念已经不同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具有时代感,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第二,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接触最多的长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对学生具有指点迷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仅要能和风细雨式地滋润心田,还要有严格训练的公正的长者风范。第三,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即将被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他们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透过这扇窗他让我懂得了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二)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该怎样做?

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独特的教学风格,具备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必定仰慕他的特长、价值,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观念已经不同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具有时代感,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第二,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接触最多的长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对学生具有指点迷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仅要能和风细雨式地滋润心田,还要有严格训练的公正的长者风范。第三,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即将被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有利于他们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师的奇迹》就是一扇窗,透过了这扇窗,使我感动于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创造精神;我更感动于他们追求教育理想的那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过程。透过这扇窗他让我懂得了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步步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三)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职业。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今天如何做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这是赵国忠老师所主编的《中国教师的奇迹》序言中所写的一小段话。

就是这么一段话,让我对如何做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进行反思,从而想深入此书中得到答案,我想这是每一个老师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识和亲身体验的一个问题。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太多的问题。通过阅读《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我知道了有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教师魏书生,有中国教育奇迹钱梦龙,有神奇教师孙维刚,有创造尝试奇迹的邱学华,有追梦的激情师者窦桂梅,有从田垄上走出来的全国名师余映潮,有代表中国教育改革声音的李吉林,有中国真正的草根名师薛瑞萍。这些优秀的教师,他们独特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以及他们自身充满魅力和智慧的教学实践,就是极为经典的范例。这本书不像是以往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枯燥烦闷,书中所陈列的一位位极为出色的教育者前辈的经验,让我在他们所经历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正确的引领,需要良好的示范。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中发现自我,在发现中发展自我,在发展中创造自我,在创造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在超越中创造出教师的奇迹。

书中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她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语文中的儿童,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情境教育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和情境相互关联着。在我们的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更是缺少不了情境的创设。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不也提出了情境教学这一观点吗?李老师认为教学应该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实施情境教学,这是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走进课堂,通过老师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堂中的各种意境。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工作上,并且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另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被迫的执行,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完成。情景教学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活跃课堂气氛

情境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牵引幼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这些情境能够使学习的气氛达到高潮。情境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听、说、读、演的机会。因此,它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增加学习的愉悦感

总所周知,儿童的教学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简单的重复练习会使孩子感到疲惫和乏味,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用相同得教学内容来提高孩子的兴趣课堂上的情景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的年龄、心里特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才会自由的与同伴交流。

以上是我在阅读此书中的一些感受,《中国教师的奇迹》这本书深深震撼了我,它就象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受到名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与激情;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感知到名师的平凡与神奇。这些优秀教师,以他们独特的成长方式和教学实践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了新的审视。这些名师的事迹必将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指引我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三篇:《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这本《中国的教学奇迹》深深震撼了我,这些教学奇迹使我不断的回味,他们必将激励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不断学习,不断前行。

翻开《中国教学的奇迹》,书未读,但封面上远远近近的高山、绿色的草地和一片淡绿的天空已让忙碌聒噪一学期的心慢慢地沉静下来,“高效教学”这不就是我正需要的吗?教学也会有”奇迹”?这会是怎样的“奇迹”?“教学五部曲”是怎样的内容,如何能成就孙老师的奇迹?带着这些问题我翻开扉页:“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孙伟刚最喜欢的名言,读完这句名言顿觉十分亲近,与孙老师的成就相比我是一个非常普通非常渺小的教师,但做一个让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学生、我的家长、我的同事,我身边每一个人幸福的人不也一直是我最真挚的追求吗?带着一丝兴奋和满满的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孙维刚很特别。他是北京22中的一位普通数学教师,他在这所学校工作的近40年里,连教研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职务‟就是班主任。”,“全班40人100%上大学,38人达重点线,22人考进北大、清华,全班40名学生基本上都是其他学校挑剩下的“碎末儿”。这真可谓之为“奇迹”,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他是怎样做到的?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些让人震惊、神话般的数据背后更让我钦佩的是他的人格魅力与渊博的知识。

他是一个有大爱的教师,深深地爱着他的学生们。他的教学奇迹来源于他重视培养学生的“超”能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规律,打通学科的壁垒,使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学出奇效。

正因为爱孩子,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学,从根本上“解放”学生,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爱孩子,他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因素,希望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因为爱孩子,他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他关注孩子的体育和艺术修养;因为爱孩子,他体恤学生,不忍心让孩子受苦,他会极其重视“孩子的睡眠时间”;因为爱孩子,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学生们也已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世界。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孙老师一切都是因为孙老师永远把学生放在首位,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学出奇效,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真真切切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健康成长考虑。

他还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教师。“他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教学上的自我修炼,他长期坚持扎实的积累和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注重对哲理的发现和汲取,站在系统的高度组织教学,并将数学精深的造诣和广泛渊博的知识娴熟地凝聚在一起,打造出他„出神入化‟的课堂。”孙老师讲数学课,山南海北,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唐诗宋词,无所不讲。有时,随手就画一幅地图,让大家联想。孙老师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使学生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我知识、进行思考,做到八方联系、浑然一体,达到付祥林、思涌如潮的思维状态。孙伟刚曾说:“我教的数学一直都是一个整体,我从来没有教过任何一个章节。”反思我自己的教学,这正是我最缺乏的,小学数学1~6年级也是一个整体,不管教学哪一个年级都应让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对每一册教材都了熟于心,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汲取最重要最根本的与学生分享。另外在教学之余是否也能博览群书,努力增加自己的内涵?是否能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用同一种思维跨学科学习”?

他是一个有坚强意志的教师,在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刻,他仍然不忘给学生写信,仍然坚持开家长会“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他仍然召集28次家长会,而且最长的一次居然开了7个小时!”这是他对教育的挚爱,对孩子的高度负责,对家长的高度重视,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能量!这种人性显露出的光辉怎能不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和家长。

他还是“严、爱”并济的班主任,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班级的日常学习生活秩序纳入规范化管理,班规向来以“严”著称,“独特的„孙氏建班原则‟让班级纪律严明、不但课上,就是自习及课间,教室内也不允许任何‟人出声,目的是不妨碍同伴的学习和思考。”虽然孙老师的班规可谓“残酷”又“不近人情”,但这些规矩却打造出勤奋质朴、诚实正直、有理想有感情有成绩的学生。虽然班规够“严”,但孙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确实无处不在,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生活孙老师都放在心上,在孙老师持之以恒不失时机的教育中,从不抛弃放弃任何一个人,那些在常人看来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终成参天大树。

合上书,眼前仿若浮现出一个质朴、矍铄、智慧的孙老师,在讲台前气定神闲地指点江山;不畏辛苦,骑着老式自行车奔波于学生家中,只为不放弃一个学生;站在教学楼的楼上看着学生在操场跑步,嘴角露出笑纹,逝者已逝,但孙老师的精神与智慧却会一直流传下来,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书,虽已阅毕,但路还有很长,追随智者的脚步,做最精彩的自己!

第四篇:《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通过阅读李金池校长主编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我受益匪浅。上个世纪90年代,李金池校长还在衡水中学做校长的时候,就开始了课堂改革的探索,当时提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这一课堂模式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魂在精中(灵魂、创新合成在精英中学)。它决不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拼盘,而是量体裁衣。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简而言之,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今后在课堂中我也要借鉴此类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课堂。

高效“6+1”课堂的构建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认为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

首先要有耐心。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班级授课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高效的掌握该堂课的知识。也就是说,当我们尽心尽力的讲完一堂课,总会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当我们埋怨学生的时候,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请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只是有时你要用耐心和智慧拂去表面的灰尘。

其次要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师一味按照所谓的规则条例来衡量和约束学生,势必给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造成客观上的阻滞甚至扼杀。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要有进取之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实乃大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教育人常说得一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则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他们最需要的“营养”。

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在于一个“爱”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学生是稚嫩的,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学生是单纯的,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学生是活泼的,多给他们一些包容;有了这些养料,学生的心田开出一朵朵积极向上的花朵。高中阶段的孩子能够敏感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和鼓励,然后因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学习,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也增强,工作也更加投入。由此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爱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个被遗忘的角落,用一双温暖的手去抚慰那些不被注意的心灵。

我认为,作为教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更享受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谨记师范生最熟悉的那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走好今后的人生路,成长为完整的人,大写的人。

第五篇:《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当我读完《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时,我的感觉就像读完了一个童话。是的!只有童话里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认识了中国教室里的俞玉萍老师,或许便有了答案。我感动于这样的美好,俞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教室里为孩子们缔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奇迹!他用自己创新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用自己激情的教育热忱,把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我觉得俞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教室里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老师也是从学生走过来,当年作为学生的自己肯定也在那时深有体会,希望老师怎样的对待自己,希望老师怎样去做,自己也是多么的希望老师明白自己想要怎样去做。俞老师正是从这一点一滴中来体验学生的感受。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出了属于自己的以及学生们想要教学方式。教师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就要以身作则,他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的模范,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如果打造一个信任的坚固关系,就会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

脑海中,自己的一段段工作历程像放电影般闪过,我不停地思考比较,在相同的境遇面前,我曾是如何面对处理:我试着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却常常会因孩子们不时的错误而大发雷霆,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平等关系亲手毁于一旦;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努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却常常忘了及时与孩子们分享书中的喜怒哀乐,不能坚持每天陪伴他们交流读书心得;我相信一张试卷评判不了孩子最全面的学习状况,却一次又一次地用练习来苛求他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看到有些孩子从未在试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我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衡量标准……

读着,读着,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地被猛烈撞击着,俞玉萍,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似乎天生就是为孩子们而生,他那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让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中国的教室里不断上演。我,又该以怎样的新姿态面对我那群朝夕相处一年多的孩子们呢?从俞老师的身上,我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读了这本书,我想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用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去反思过,学生学不好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去寻求更好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方针只是一个指导的方向,老师们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按着方针一成不变,因为教育是一个不断前进和摸索的过程。所以我想只要用心,中国教室的奇迹同样会再次发生。

我深信教育无捷径。教育的旅途上和学生相伴而行,如果时刻都能做到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使纪律合乎逻辑,并牢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的榜样,我想我们的教育终究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期待着我的进步和孩子们让人惊奇的好表现。

下载《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教师的奇迹》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汇报 高力板中学 语文组徐春红 “总有一些改变,能美丽自己”这是从俞玉萍老师“百合班”学期末庆典时黑板上摘选的一句话,我......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拿到《中国教学的奇迹》后,我翻一下目录,目录就一下子吸引了我,震憾了我,他的教学之法让他创造了中国教学的奇迹,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是值得我学习和敬......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初二(2)班主任 陈晨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我们要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多读教育方面的书籍。最近,乘......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读了《中国教学的奇迹》之后,我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想孙维刚老师那样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送上清华北大,没有办法像他那样,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

    奇迹读后感

    奇迹读后感第56号教室,雷夫教师任教的地方,奇迹读后感。他在这个又小又破的教室里营造了一片美好的天地,这儿的学生都友善而聪颖,因完善的品格而受人喜爱,因优异的成绩而令人佩服......

    奇迹读后感

    坚持创造奇迹《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和爱就会产生奇迹,就是因为沙利文老师有了坚持和爱,才会使得海伦凯勒成为世人敬仰的伟大女性,就是因为孙维冈老师有了坚持......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五篇模版]

    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又认真阅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次给我的感受就是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

    《第56号教师的奇迹》读后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陶佳 通过阅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收获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放松。 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教学工作中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雷夫老师在多年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