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论文

时间:2019-05-13 06: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师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师论文》。

第一篇:小学教师论文

论教师的师德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的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个 “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的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的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的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的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应该尊敬教师,但从教师的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的偏爱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倾向。他以学生的欢快为欢快,以学生的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的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首先必须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的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的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的是一场 “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由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我们今天同样可以说“教不可以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的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的一座座高峰。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劳动观点、集体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必须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的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的选择,十分重视。《大载记 ?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那么,关系到整个国家前途、影响整个民族精神风貌的师德在教师素质中的地位怎样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谈。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二、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例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如果你问老师,“你体罚学生吗?”95%的老师的回答是:“没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就有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老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内化,表现出言行不一致。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三、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例如,在我们研究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这位班主任连续带了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的说话的语气、语调,办事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一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形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最后,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

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四、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我们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20名教师所教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说明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并非易事。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

“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五、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第二篇:小学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中的“听、说、读、写”

【摘要】平时在语文、外语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强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往往忽视这些,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其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扎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听说读写 小学数学

听、说、读、写能力往往被认为是与语文、英语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似乎与注重逻辑思维和习题训练的数学风马牛不相及。事实上,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听、说、读、写。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数学中的听、说、读、写。

一、数学中的“听”

听是吸收,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前提。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较长时间和多条途径培养而成的。

1、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倾听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往往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倾听。对此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创设情境,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提高“听”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0”时,我把课本上的情境图编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一天,猫妈妈对四个孩子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现在你们自己去钓鱼吧!”结果,老大钓了三条鱼,老二钓了两条鱼,老三钓了一条鱼,老四因为贪玩一条也没钓到,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一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也都调动了起来。而学生只有被吸引,才会去倾听。

2、明确要求,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我们讲课刚开个头,问题还没出来,有学生刚知道一点皮毛,嘴里就嚷嚷着:“我来,我来„„”让他起来回答,又说不到重点;一个孩子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的孩子很焦急的样子说:“老师,我„„”,当没有被老师叫到名字回答问题时,就发出阵阵叹息声,而对于别人回答什么内容,根本不关心;还有的孩子看似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坐得端端正正,如果点名回答,他似乎还在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说什么„„其实有些时候,学生不是不愿听,而是不懂得怎样去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知道应该干什么。

听老师讲时,要明确告诉学生要注意听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听清、听全老师提的问题和要求。听同学发言时,首先应该认真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其次要耐心,不随便插嘴,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最后还要用心,想想他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你有什么补充?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知道应该干什么,知道“听”也是任务,是很重要的任务。当然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有同伴榜样可以效仿。

二、数学中的“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目标之一”,而数学思想的表达与数学信息的交流都离不开“说”。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操作活动和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1、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

任何学生要想会说,他必须得学会观察。因此,不管教语文,还是教数学,对学生的语言训练都是从能够清楚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再进行想象训练。如在建立减法概念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盘苹果(10个),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有孩子马上举手说:“我看到10个苹果放在一个盘子里。”我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但把自己观察到的物品说清楚了,还把观察到的数量也说清楚了。”学生立刻就明白了数学课要从数量的角度去观察。接着我又出示了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盘子旁边留下了4个苹果核的情境,问学生“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盘子里只剩下6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那你们能够把刚才观察到的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于是我请了一位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先来说。这个孩子马上就说:“原来有10个苹果,吃掉了4个苹果,还剩下6个苹果。”“谁能像他这样完整地说一遍?”在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的带动下,我依次按好中差的顺序强化对他们观察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很快全班就能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说清楚了。

2、用语言表达操作、思维过程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十几减九”中的“12-9=□”这个例题时,我就先让孩子们拿出小棒亲自摆一摆,怎么想的就怎么摆,摆好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结果全班出现了多种摆法,有学生说:“我先摆9根小棒,这时我想再摆上几根就是12根呢?我数了数缺3根,我就又摆了3根小棒,所以12-9=3。”还有学生说:“我先摆出12根小棒,10根一堆,2根一堆,我从10根一堆里先去掉9根,剩下1根与2根放在一堆,这时是3根小棒,所以12-9=3。”又有学生说:“我先摆出12根小棒,再一根一根地去掉,去掉 9根,还剩3根,所以12-9=3。”教师对以上几种方法都给予了肯定,然后重点让学生对生1生2两种方法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12—9的两种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交流──汇报──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自己获得了12-9的算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新授课中学生理解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真正掌握,只有经过说的锤炼,才能让新知真正融入认知结构之中。因此,应用题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列出算式,还要对列出的算式说出相应的思路。特别是中年级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如:小芳和小华4天共写了120个毛笔字,平均每人每天写多少个?针对这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出算式并计算正确(120÷2÷4或120÷4÷2),但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时,不少学生都难住了说不清楚。对于算式120÷2÷4应让学生表述为:120÷2表示1人4天写多少个字,再除以4表示平均每人每天写字的个数。而算式120÷4÷2则应表述为:120÷4表示2人1天写多少个字,再除以2表示平均每人每天写字的个数。因此如果计算前让学生对算式意义进行阐述,则对于学生的理解更有积极意义。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三、数学中的“读” 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弄不懂题目的要求,理不清解题的思路等现象,这就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表现。调查表明,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障碍之一。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极创造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机会。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如在新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以读促思;在学完新知以后,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例题,读读例题,重点读例题的格式、解题思路,有时候还要让学生读读书中好的习题,加强记忆。如教学“8加几”,8+6=14,我让生读一读8+6=14你是怎样想的?因为8+2得10,所以6分成2和4,10加4得14。除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读题即审题,它是做题的第一关。审题的关键是你首先读懂题目,数学题中大致分题目的情景,所给的条件,需要说明的问题这三部分,对于每个部分要仔细读,有的条件还要反复读,才能把握实质。特别是做大题时,题目的设置往往层层递进的,第一个问题错了,后面就全部白费功夫,所以做好“读”的工作非常关键。在教学时,我一般要求学生读三遍题目:第一遍读,把不理解的词语及重要的数据圈出来;第二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题意;第三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捕捉有用的数学信息,如谁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在学生读懂题目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学“小红今年13岁,比小明大2岁,小明今年多少岁?”时,让学生反复地读:到底谁的岁数大,谁的岁数小。学生只有在读题中认真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四、数学中的“写”

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它是对“听”、“读”的检验,对“说”的深化。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听一遍,就忘了,说一遍,就懂了,做一遍,就会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抓好学生“写”的训练:首先要抓好学生平时作业,包括作业的书写是否端正、格式是否规范,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具体、完整。其次还可以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内容可详可略。所记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当天学习内容的总结归纳;既可以是一道习题的分析思路、解题过程,也可以是学习中的迷惑与不解。形式多样、内容灵活,只要和学数学、用数学有关的都可以记。

如学完了“认识角”后,有学生这样写:“今天我们认识了角,有锐角、直角、钝角,直角大于锐角而小于钝角。角有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两边张口越大,所形成的角就越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角。例如:钟面上的时刻,9时和3时,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直角;1时,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锐角;5时,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钝角。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角很多,学习数学真好!”学了“连加”后,又有学生这样写:“今天爸爸带我到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6角;买了三包薯条,每包3元4角;买了色拉油1桶,52元8角。我是这样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3元,再乘3包共39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91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哦!我真棒!” 这阿种创新作业形式,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听说读写是知识学习的基础,是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扎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打造有效学习课堂。

第三篇:小学教师论文

小学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工作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教师通过导入时设疑,新授时释疑,读书时质疑等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这几方面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导入时设疑,诱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为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想急于求得解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时采用了猜数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我要求学看图说出图意,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并独立完成,这时恰当设疑:“我是怎样猜出来的呢?你们也想掌握这个本领吗?”这样就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所在,从而以高度的积极性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授时直观释疑,引导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根据这一思维特点,我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利用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情趣,自我发现规律。、三、读书时质疑,促进思维

在教学中,我通常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本,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习惯。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让学生看书阅读其内容时,有个学生质疑:“老师,被除数和除数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质疑后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行不行,而是引导他们用“具体数字试试看”,这样通过试验、讨论,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问,从而对商不变性质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思维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做到了练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启发性,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如在学商不变的性质,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开火车。

60-10()+30()-70()+60()-20()

80-40()+50()-70()+30()+20()

2.算一算。

20+20+40=

10+20+30=

10+30+50=

20+30+40=

80-10-50=

50-10-10=

90-60-20=

60-20-40=

70-50-10=

3.在括号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20 + 40()50

+ 30()70

– 30()10

50-20()20

70-50()30

80-70()80

60+30()90

20+50()60

40-10()10+20

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强化了新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伊 宁 市 第 十 三 小 学

.吐尔逊 2011-6-19

热米兰

第四篇:小学教师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颖的设计话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要新颖有趣,具有说服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以讲故事导入新课,以歌舞导入新课,以美丽的画面导入新课等等,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对学习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要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山爷爷》一课时,分两组来朗读山爷爷前后的变化,读后开始讨论,山爷爷前后有什么变化,并用两个字分别概括山爷爷的前后变化,“荒山”和“绿袍”是最贴切的概括,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植树、种草、绿化环境是多么地美好,植树让我们遮挡炎热的阳光,种草,可以在草地上嬉戏,增强了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兴趣因此也提高了。如学习看图学文《五彩池》时,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知识的目的,导入时我用多媒体教学,电视上出现了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画面,课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课文内容与画面完全结合起来,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画面绚丽、优美,让学生全身心都得到了美的享受,犹如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开展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在活动中产生,兴趣的培养也离不开活动,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可结合学生的生活,选用适当的形式,尽可能开展一些活动,以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如新年快到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贺卡活动,并在卡片上画上画,并写上自己的祝福。做《狼和小羊》的游戏,在沙地上默写词语,最棒的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或一面小红旗。这样可以把智力游戏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巩固了学习效果。

五、巧妙的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偏面,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不管学生原来的作业写得是否干净工整,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只要这次他们努力去做了,并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应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用一颗慈爱之心、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期待学生的成长,使学生体会到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进步。

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能力

邮政编码:474710 作

者:朱晓宏

位:桐柏县吴城镇邓庄小学

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一提起美术课,不少老师认为:美术课只要让学生依葫芦画个瓢,画出几张画,一堂课不就解决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人在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找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容易的事,因为学生的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因为他们已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脑海,因此,当你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太难了”“画不出了”“不知道画什么?”“还是照课本上画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墨守成规,将来离开书本,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每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的去遐想,比数量,比一比,看谁的想法多,谁的想法最独特。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想象出生活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七、八种,有的画出四、五个,无论多少,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的,所想的,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中画树,他们可以画出春天绿树,秋天的红树,秋天的果树,冬天的雪树,让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

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高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1)在学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如:三年级《我们的百草图》一课,让学生来写生校园内花草树木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学生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物体的结构、形状,经过艺术概括,去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2)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一年级《太阳》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摆出太阳形态、颜色,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看过课本上太阳的基础上,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动手,许多同学把对未来太阳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太阳的形状和结构,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摆出极有个性的太阳,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思考,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难能可爱的创造思维

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作品特殊,怕同学笑话,更怕得不到老师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表扬作业有独到之处的同学。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辅导

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要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旧的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课堂上教师须画带画,示范都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如果教师具备浓厚的业务功底,有潇洒的画风,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得到学生敬佩,还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

创作力人人都有,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拓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邮政编码:474710 作

者:朱晓宏

位:桐柏县吴城镇邓庄小学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扎扎实实,贯穿每节课的教学和作业之中,日积月累就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中,我总结出如下的经验,具体操作如下:

一、在学生课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课本中写生占45——50%,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实功底及训练造型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乏味、呆板,如果加一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将会产生另一种教学效果。如教《我的家具》一课,首先展示实物与范画《传统的写生效果》,强调对写生物的美感,以及取舍,再展示不同角度和不同表现手法的家具。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提高写生的兴趣,然后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练习作画,最后要求学生画出不同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学生感到新鲜,所以课堂效果很好,学生想象力丰富,画出的教具形式各异,令我赞叹不已,另外,在一般性临摹和写生课中的教学中还可贯穿一些想象和创造性的设计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的发展,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2、在工具使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作画工具,主要有腊笔、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现代儿童接受信息量大,视角开阔,自然不满足于一般绘画材料和一般表现手法产生的作品,希望有更多丰富的表现领域,要求绘画作品在纸张材料、技巧更多样性,具有新的审美趣味。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使用新工具、新材料。如最近儿童装饰画,就是用花花泥在纸板、木板、瓶子上等做成浮雕式图案,又如在同一张画上同时用水彩、腊笔等材料作画,纸板画创作时就根据画的需

要,灵活地运用竹签废瓶子、废钉子创作出不少好作品,我还引导学生对各种刊物所介绍的新工具进行尝试,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学生欣赏,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提问学生“用什么工具画这画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工具结合使用的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有新工具的兴趣进行材料创新。

三、在美术课创作的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美术课上除了演示一般绘画形式外,还介绍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如出示一些典型的作品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分析其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老师的介绍,懂得哪种表现形式以及灵活应用,我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这样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学生视野扩大,思维活跃,敢于想象,去创作形式多样的习作,而美术创作的多样化是提高创作质量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意志锻炼,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最终,提高创造能力,发明家王文光先生说:“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才能高低,取决于他们的创造能力的高低”,这话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要在常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新世纪输送更多的高智能、高素质人才。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师论文

农村地区小学自然(科学)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半边街街小学 陈春伟

由于普及自然实验教学和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改上自然课,成了专职的自然教师。其他老师都说:学生对自然的学习最有兴趣。成了专职自然教师后,我们也希望能如此。可是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离我们对他们的期盼太远。就以自然课外活动为例,我们在小学自然第八册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布置过制作简易岩石标本,养蝌蚪,养蚕,制作昆虫标本,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观察月球等6次课外活动,原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和亲历活动过程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压根儿没想到学生对这些活动感兴趣的太少了。少部分学生养了蝌蚪,却未能如实去填写记录。归纳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只想说这是“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

经过了解,这种“期盼有余,活动不足”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现状,是目前我地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非常值得广大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反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浅析如下: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一:学生难找相关材料。课外科技活动、课外制作等都要用到大大小小的多种材料,由于学生课后分散独自在家中,身边的材料能满足一次活动需要的确实不够。如制作岩石标本时,我们降低了难度,就学具袋中(为了学生安全,不到野外采集)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用来制作标本,但大多学生却因找不到医用针剂盒或塑料泡沫而没有去做,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用其他盒子(如鞋盒、笔盒)装制标本,而又显得不协调,贴标签时又没有浆糊、胶水。再如养蚕,(洋川小学四年级)这286人中只有一个人找到了蚕种养了起来,养到最后也只剩下一条,而很多学生连桑叶长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改作养菜青虫等,学生也未能真正动起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找相关材料,导致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得不尽人意。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二: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热情不高。勿庸置疑,当前绝大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精力、时间远不及语文、数学科目。其实,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热情高低,也表现出他们的兴趣所在,或表现出他们坚持长期观察记录或进行走访调查等活动时对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持之以恒的科学素养所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愿克服重重困难,寻找完成活动所需的材料,或不能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进行走访调查。一句话,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投入的热情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天性虽然是好玩,但是能按教师要求去玩课外制作作业的少,他们始终认为这是“作业”,一提作业,完成起来就不愿意,哪有踢踢球、看看电视、打一阵电子游戏轻松呢?或者换一种说法:学生根本不领自然(科学)教师的情,哪顾得上完成自然作业呢?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三: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支持指导不够。例如,在制作昆虫标本后,我们了解学生不能完成的原因时,就有学生诉苦:爸爸妈妈不让捉昆虫,理由是“蝴蝶翅膀上的灰有细菌”,“这些虫有毒,手捉了容易得病”,“养些蝌蚪在家中很烦”,家长不能在这些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对孩子有益的兴趣。这些学生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考试成绩较好的,其家长均在阻止他们的自然(科学)课外活动的进行。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制作、饲养等活动,不能进行指导和鼓励,也使得有的孩子的活动只是做到半途而放弃。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四:课外活动的评价激励跟不上。由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也就面对这少数的学生,激励不起更多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交来作品的时间也七零八落,什么地方碰到老师就什么地方交,教师也是随时收随地放,没能很好保存学生的作品,更谈不上有效的评价。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还指出: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由此看来,在让学生完成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状况,并希望其他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自然(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来,共同成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伙伴和激励者。教师的评价时机还应全程化,随时随地做到对学生的关注,给予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这样,有望学生逐渐更多地参与到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来。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五:当前安全意识的强化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认识。应该说: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生命都不能保障,便无所谓教学。正因为如此,一些课外活动教师便少安排或不安排,即便安排,也只是备课本上写着,或轻描谈写向学生提一下,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要求。教师谁都担心——学生是因为要完成布置的课外活动受了伤(严重的危及生命)而承担上不必要的麻烦或责任。谁也说不清学生会在课外的什么活动中出安全事故,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沾不上边当然便是好事。这样一来,原本是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外进一步学习完善的活动,或是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便被淡化或取消,显得“活动不足”。

“活动不足”的原因之六: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引领不够。这是我们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缺陷所在。首先是教师自己没有能像要求学生一样要求自己去完成每次科技制作、课外观测等,教师尚不能做到,何况学生呢?有时学生问起来,也似是而非,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放得“太大”,以致于不管他们做不做。平时如果能全程观察他们的表现,多沟通交流,对他们完成的每一步都进行肯定,同时也就能了解到没有完成的任务和便于鼓励、指导他们继续完成活动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和学生一起完成相关课外活动,多抽一点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既便于指导,更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最后,教师对学生活动中问题的激发和提出来的问题赏识不够。教师只关心学生完成了多少作业、作了多少作品,而很少去关注他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和能更多的提出新问题,这样也致使学生的活动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其实教师应善于激发问题和抓住这些问题,不仅能达成科学三维目标,更能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不断培养。有时教师没能及时寻找抓住学生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影响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各方面的真正提高,活动中和活动过后学生显得无所事事。

2005年,我国将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在走进全面实施科学课程的时刻,我们对开展自然(科学)课外活动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师期盼有余,学生活动不足”的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的一些探讨。开展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对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样的活动“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因此,我们教师不要期望减少或不进行课外的采集、观察、实验、制作、栽培、饲养、参观、调查访问等课外科技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是简单易行的,更能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我们不能因面对的阻力重重就放弃了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

我们应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目前自然(科学)课外活动中存在的教学现状。《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其教学建议指出:教师应“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亲自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活动中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所以,我们教师无论何时都要心中有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评价激励,全程指导,相信自然(科学)课外活动能更快走向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习得的蔚蓝天空。

2006年3月

下载小学教师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师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师论文精选【10篇】

    浅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 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师来说,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下面就......

    农村教师论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

    农村教师看农村教育近年来,农村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把农村教育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或许,只有教育改革的主体——农村一线教师才最了解改革进......

    小学音乐教师论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平阴县孝直小学 陈泽翠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受人们喜爱,其中合唱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到,然而在我国的......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

    小学科学教师转岗培训教学论文 科学课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内容提要:小学科学中含有丰富的问题因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好阵地。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如何让小学生自学语文 人民路小学汤文胜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

    小学英语教师论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对新内容的教学如果仅仅是机械、单调性的操作,很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厌倦情绪,教学任务不但完不成,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论文题目 (2011-02-08 14:15:07) 转载标签: 杂谈 ▼ 从网上找的一些,我也要开始写了,大家一起努力呵呵! 教学研究要走向校本 亲历 探究 感悟——指导学生西瓜栽培的实......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精选合集]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如何延展教材空间体验鲜活数学 摘 要:小小的课堂,薄薄的教材,是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数学教学改革应注意延展教材空间,通过还原知识真实背景,突出知识内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