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

时间:2019-05-13 06:5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

第一篇: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

SCS子课题阶段小结

无锡市大桥高中英语组石海鸥

为贯彻无锡市教委关于开展“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教科室部署,英语教研组进行了“科学性、开拓性、激励性”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一、SCS子课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 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以有效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宗旨。本着这一宗旨,我们认为,所谓创新教育既非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简单否定,更不是一味地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一种教育模式要具有创新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科学性(Scientism)、开拓性(Creativeness)、和激励性(Stimulation),简称为SCS。某一研究课题的提出,首先应考虑使该课题本身既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涵盖性,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丰富的实质性内容;同时,课题本身应简洁醒目易记,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能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规范意义。这里提出的SCS子课题正好符合上述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这个子课题的提出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SCS研究的内容

1. 科学性(Scientism)内含两个重要原则,及合理的原则和有效的 原则:此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某些短时期内看似颇为奏效的方法,从长期来看却有悖于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而就不具备合理性。例如,某些主要课程的单科突击和强化训练,虽然能 1

取得一些短期效应,但由于打破了学科整体的平衡、割裂了学科间的内部联系,且造成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偏差和综合技能的缺失,因此不具有合理性。某些看似合理的方法,因无法适应特定情形下的教学对象,非但产生不了预期效果,有时还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例如,某些年轻教师在高一新生班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精心策划了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堂活动,其宗旨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积极性,活动方案似乎也周密细致、有理有据,但设计难度超出了高一新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效果跟预想的大相径庭。因此,只有全面兼顾合理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证某一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

2. 开拓性(Creativeness)是创新教育的题中之义。由于教育教学 对象是不断变化、持续成长的主体,教学内容也是变化着的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就必然应当是动态的、开放的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不断地突破既有框架,拓展新的天地。开拓创新是破和立的辩证统一,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没有立的信心,就没有破的勇气。首先应当在思想观念上加以突破,古人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不变师亦不变,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然而唯一不变之道,乃万物皆变,尤其是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可谓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作为教师就应当不断求知进取,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储备。其次应当在思维方法上加以突破,自觉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敢于挑战,超越常规。比如在对待“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责的认识上,既不能重教书轻育人,更不能只视教书为教课本,满足于完成教材既定内容的讲解;实际上任何一种教材都只是相应学科的简单索引,教师应当依据索引,一方面

向外拓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向内引进,以充实学科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当突破学科间的人为界限,做到交叉渗透、触类旁通,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时常孕育于杂合与重组之中。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就更应当重视方法与技能的培养。

3. 激励性(Stimulation)涉及的是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动力机 制问题。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恒定的内在动力,不能将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强烈的自我需要、第一需要,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只能意味着是一种苦役,教师就变成了监工,这是教育教学的严重异化,他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完全背道而驰。学生有无学习的内驱力,其学习活动是主动还是被动,可以视为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由于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内在特质的自我生成和发展表现出来的,培养的原则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的方法必须诉诸于学生的全部身心功能:兴趣、注意、想象及激情和行为等等。只有充分激发起受教育者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的心理因素和创新潜能,才能形成恒定的内在动力。可以说激励是贯穿教师行为始终的中心任务,而学习则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那么具体说来,教师应当如何激励,或者说学生的动力源于何处呢? 我们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充满热情,要有爱心,热爱他所教的科目,热爱他所教的学生,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学生经受这种热情的感染,学习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因为认识上的变化必先经由情感上的变化而产生。其次教师应当经常结合实际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以激发学生的求成欲望。实践证明,学生是否能预先从教师那里了解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再次,教师应当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即使学生偶犯错误,也要在指正的同时,对其所作的努力给与肯定,切忌只盯住学生的错误不放,使他们产生动辄得咎的焦虑,以致因为害怕出错而止步不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微小的成功起步,累积成巨大的成功。巧用“暗示”是激励的有效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或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某些可选择的观念或假设,他从一个学生引出一个概念,再用规范语言将它表达出来,从而有意识地使那个学生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贡献。通过指导和暗示,教师创造了一种情景和气氛,主动性和概念来自于学生自身,而教师则利用学生的贡献进一步激发评论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在所有不同水平上,都必须鼓励学生做出值得做的贡献。如果学生认为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而直接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那么他就会更加努力而愉快地投入学习。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该课题研究方案提出后,教研组在教师中进行了思想动员和任务部署,小组成员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探讨、回顾总结;与此同时,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开讲示范课、公开课,进行了相互间的观摩交流和评比活动,达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

1. 进一步明确了“创新教育”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要求。未经深入的 理论研究,没有切身的实践体会,无论你怎样标榜,所谓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都只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创新教

育来源于教育创新,这对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这次子课题研究,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科学内涵有了明确的认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操作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自身在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的紧迫感。

2. 在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改革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方案实施 过程中,我们组织了教学观摩、交流和评比活动。一些课堂呈现出新的气象:(1)学生的主体精神逐步得到重视,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中去。(2)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探讨的机会多了,这比课后独对课本完成作业更具明显效果。(3)教师的角色更活了,教师在减少讲授时间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流和指导。(4)教学手段更为先进,电脑多媒体得到了广泛运用,这使得教学形式更为直观、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3. 形成了一批质量较好的论文。其中“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

织结构”获省级优秀论文三等奖。

4. 教学评比中,有二位青年教师获校“练兵活动”

二、三等奖,一

位青年教师承担了全市英语公开课的光荣任务,同时这堂公开课作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对外展示,获得好评。

5.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绩突出,在全市名列前茅。

四、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子课题研究活动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后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相关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进一步加强横向交流和纵向指导。宜经常性地就某一课题 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和探讨,以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争取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确保研究质量的稳步提高。

2. 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精 神劳动,不管研究成果多少、质量高低,每一项研究都必然凝聚着教师们的大量心血,特别是许多教师在课时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的确是精神可嘉,适当的奖励是应该的。

3. 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应用。

以上是本人所在的英语教研组成员共同开展“SCS”子课题研究的简要情况,这项课题研究活动尚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深入,谨此小结,以期方家指正。

第二篇:子课题阶段小结

教学设备得到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占地面积近13亩,并于XX年兴建了一幢五层教学楼,校舍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配有阶梯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4人,教职工30人。

学校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精心育人的观念,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新课改实验为核心,注重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认真抓好师德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评为庐阳区“文明单位”。学校积极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与自然、与社会、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和谐的人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各种技能都得到发展。

二、子课题研究背景简介

我校领导深知“科研兴校”的硬道理。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XX年2月,校领导多次找区教育局相关科室领导,主动申请参加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并最终“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形成”申报“有效教师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成功。这是刘冲小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市级课题。

我校子课题注重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以“阶段性系统推进”教研模式为主要途径,通过研讨合作、专业引领提高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的形成;力求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教师实施新课程由被动应付转向主动适应、职业态度由消极倦怠转向积极进取、专业意识由个体自主转向团队创新,努力探究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形成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最终在某一或几方面形成比较优势,创出本校的办学特色。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以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为中坚力量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人均年龄不到35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其中刘滨副校长多次组织参与了校际间教研活动,刘莉副校长主持研究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并获得“先进个人”称号,研究成果获“全国优秀课题成果奖”。同时学校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书籍、光盘等材料,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虽然我校地处偏远乡镇,属于薄弱学校,但我校有较浓厚的教研氛围,我校领导和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充分做好了打硬仗、打持久仗的思想准备,在各方面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证课题扎实开展、顺利结题。

三、子课题实施情况小结

1、建立健全常规工作制度,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1)宣传发动,组织开题动员

XX年3月14日下午,刘冲小学召开“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 促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形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宣传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上,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江芳教授的《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开题报告,并听取了刘莉副校长根据我校子课题制定的研究方案与实施细则。

开题会后,为了进一步确定我校子课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校专门邀请了“有效教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组专家陈芬萍教授来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进行子课题的开题论证。陈芬萍教授仔细修改了我校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对下一步课题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给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同时,陈芬萍教授还对子课题领导小组的研究成员进行了相关的课题培训并指导老师学习建立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XX年1月,我校课题研究组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给全校教师发放了《合肥市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问卷》,共有22位教师(男教师5人,女教师17人)接受了调查。调查对象从年龄段分为老、中、青三个阶段;从职称上看,分为小学高级和初级。本次调查反映出我校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如下:

一是拥有较高的学历,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学历的提高。被调查者中除6名老教师为中专学历外,中青年教师18%已取得本科学历;55%取得大专学历(其中有多人正在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即将取得本科学历)。

二是热爱教师职业。虽然被调查的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有7人出于内心的热爱,但对从事多年的教师职业有27%人表示非常喜欢;50%人比较喜欢;20%人无所谓喜欢不喜欢;无1人不太喜欢或非常不喜欢。当然,老师们认为收入低(占45%),工作压力大(占22%)以及身处人文环境不佳的乡镇薄弱校(占22%)等原因,使自己对职业的热情有所减退。

三是反映出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观念转变不够,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参考书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幻灯片、磁带是我校90%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辅材料和教具,“教教材”而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

2、评价学生的方法60%的老师以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30%的老师以考试为主,均没有或不能坚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3、在教学方式上只有个别老师敢于采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4、调查中,无一人认为自己欠缺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无一人最想学习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根据我校实情,并不是大家这方面知识丰富,而是暴露出过分关注自身教学主导地位,忽略对学习主体——学生的研究……

四是产生了一定的学习需求和意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感到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特别是欠缺课程开发的知识(54%)、教育科研知识(50%)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72%)、基于学科的信息吸纳能力(50%)、教育科研能力(41%)等。亟待通过自修、反思、培训、教研等多种途径补充提高。55%的教师目前最想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与任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以及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41%的教师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36%的教师想学习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

三是专人负责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不同于资料袋,不是资料的简单收集。我校根据统一的格式要求,派专人负责收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并对其中的资料进行筛选、合并及归类。对收集整理好的档案袋交由专人保管。

四是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课题研究”专区,在上传与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和信息供老师们学习的同时,还在校园网论坛上为老师们建立了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上传电子档案的过程中,老师们不仅练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交流的空间更加广阔了。

2、建立“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形成我校根据薄弱学校校情,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一条促进薄弱校教师专业自主意识形成、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方法,即“阶段性系统推进”教研模式,主要是从“一点两线”入手,强调循环性、强制性。

“一点”即抓住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点。从前期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我校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提高专业技能的需求和专业自主发展的意愿。紧紧抓住教师需求,从以下两条线解决问题。

“两线”即理论学习和校本研修。

第一条线是理论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知识素养,进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开展了创建“书香型校园”活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学校,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拓宽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学校首先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一本《有效教师》一书,要求老师认真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将读书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工作生活之中,第一阶段读书活动首先依托教研组活动,以集体读书,集体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师读起书来,再以问卷方式让教师写出读书所得。然后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并穿插交流的时间,完成《有效教师》一书的学习和思考。通过研读本书,让每位教师了解和课题研究相关的一些知识和信息,让每位老师明白作为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认识到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认识,拓宽视野,进而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其次,学校购买了一部分教学理论书籍,分阶段制定了读书计划,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形成教师读书机制,养成教师读书习惯,让广大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高文化底蕴和知识修养,使教师成为“有理想的教育者”。

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集体精读一本以上的经典教育著作,每位教师每天要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做好读书笔记(每位教师不少于2万字),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某些印象深刻或深受启发的语段摘录下来,并且针对有关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把有关的感受记录下来,并结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第二条线即“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所谓“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就是“集体备课——代表上课——听评课——课后反思”这样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过程。“阶段性”体现在每一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两轮以上的教研课;“推进”强调强制性,即每位教师必须按学校的要求参加规定动作的系列教研活动;“系统性”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学校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集体备课阶段,各教研组的全体老师每人都要研备同一节课并集体讨论,然后推荐出同学科两人以上同上一节课。在听课环节,我们强调老师改变听课方式,由记教学过程改为观察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在评课阶段,要求教师根据听课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佐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尽量从细节上给上课的老师以帮助和提高。在最后的反思环节,要求不仅是上课的老师反思,而是所有同教研组的老师都进行反思,反思如果是自己上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这样一个循环下来之后,再组织下一轮研修。经过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老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旦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受益了,那么必然使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由学校的“强制推进”转变成“自主要求”,进而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最终达到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多轮“阶段性系统推进式”教研课之后,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在参加区级教学评比时,我校阮彦彦、陈玲两位老师获区级“教学能手”称号。

当然,在“阶段性系统推进”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础上,要想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专家引领和校际联动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

学校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将教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农村小学教师一没理论水平,二没时间精力,三没专家指导,根本无需搞教育科研,教科研是“阳春白雪”,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从内心深处就对教科研有抵触。

2、部分教师科研素质较低。

从前面的对教师素质的现状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大部分教师的教科研素质不高,对从事教科研必需的基本知识,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知识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熟悉;缺乏问题意识,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读书心得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另外,教育科研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必须具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奋斗精神和为科学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但我校的部分教师遭遇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五、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针对前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计划和安排,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

第一,开展多种形式学习,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下一步学校准备通过多渠道和多方式的学习活动,例如邀请总课题组专家和教育名师举办报告会,上示范课,观摩课,指定书目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开展主题交流、读书沙龙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是学校办出特色、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第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科研素养包括三方面,即教育基本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是通过自考、函授等学历进修的办法提高和丰富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二是通过校本培训制定本校教科研基本知识培训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地对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基本理论,教科研的基本方法、程序等基本知识进行指导。邀请总课题组专家下校指导,对教师在选题、设计课题方案、信息收集整理、教研过程监控与调节、课题成果分析与撰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手把手地指导,培养出几个科研骨干,然后由骨干带动一批人,最后实现全校科研。

第三,培养问题意识,加强校本教研。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源于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源于实践,而教师的实践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师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问题实质上就是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注重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敏于事,善于思,要善于探询各种问题;并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人人参与校本教研,运用一些能真实体现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方式,例如教学设计,活动方案,个案分析,教具,录像,照片,调查问卷,教学日记分析等,客观反映校本性、个性化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人人皆是研究者,事事皆能成课题,时时皆在搞科研”的良好科研氛围,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融入全体教师的力量。

第三篇:子课题阶段小结1郭

《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小结

神木第四小学 郭利琴

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目前,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少灵性与创新,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我进行生活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希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可以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作文。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打算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二)描绘生活,谱写生活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打算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地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训练,希望学生练就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打算结合范文剖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并让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打算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并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四)改变评价机制。

1、评语生活化。作文评语是老师批改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交流的另一片净土,起着独到的催化作用。传统的“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评语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兴趣极高,也给学生留下了自我创造、修改的空间,因此我打算努力使自己的评语生活化。

2、批阅方式生活化。由教师的单一批阅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批阅。如:教师点评、家长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各种形式。

第四篇:课题阶段小结

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于XX年初申报了课题“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在获得批准立项后,就开始了研究,现在把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5.加强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第五篇:课题阶段小结(推荐)

《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引导儿童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河,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但是,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尽管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012年9月, 我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微型课题研究,我准备以《开展“快乐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童年”活动课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其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一)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所调查的项目,不仅有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阅读形式,还涉及了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度,为马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扎实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了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潜心学习。我阅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让阅读伴随成长,让生命浸染书香》《带着孩子快乐阅读》《教师要学苏霍姆林斯基》等大量文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用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即将开展的课题实践。

(三)制订阶段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和本年级其他老师进行了讨论,制订出了一份详细的课题实施计划,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西游记》《 爱的教育》等经典儿童文学,也让《哈利·波特》《淘气包马小跳》《沈石溪动物小说全集》等新时代的读物进入学生的视野。让这些名家名篇温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生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保护伞。计划像一座桥,连接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制定阅读计划对于开展阅读活动的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相当重要。我教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短期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求学生做到“详、实”,要写清楚每天该看什么书、看多长时间,安排好自己的阅读活动。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是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的关键,更是学生意志力的体现。计划的顺利实施,贵在坚持。由于学生年龄还小,自控力差,困难也就更大。因此,我发动家长参与其中,指导、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让计划发挥其指导作用。

(六)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

我们不仅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质疑阅读法、思考阅读法、档案阅读法等。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书本如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七)发挥家长的作用,开启“亲子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地点,大都在家里,这就需要广大的家长配合、督促。“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如果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一起挑选读物,一起参与阅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会更大的,效果会更佳的。因此,我们及时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希望家长为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向家长介绍进行“亲子阅读”的方法,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倡议定期购买或借阅书籍,诚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最后,我希望家长能对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进行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孩子按计划进行阅读,使计划不流于形式,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1.做读书笔记

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就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教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勾勾画画,或记在笔

记本上,或制作成阅读卡,以积累语言文字,丰富写作素材。通过展示读书笔记、阅读卡,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2.开展读书交流会

不定期开展推荐优秀读物的活动,讲一讲各自近期所看的书籍,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和收获,学会与人分享读书的乐趣。因此,通过老师向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书籍,使《窗边的小豆豆》《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走进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他们的最爱。

3.进行手抄报评比

学生阅读指定书籍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把各自阅读后的感受表现达出来,展示阅读的收获。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纷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还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小组成员辛勤努力后结出的硕果。

4.举行赛诗会

在进行了诗歌专题阅读后,要求学生选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古诗、现代诗不论,参加朗诵比赛。这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5.进行童话剧表演

针对学生特别爱看童话书的情况,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排练,最后参加童话剧表演。每个剧本的成功编演,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相互协调、精心磨合,才完成了由故事内容到实践演出的蜕变。整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演出的乐趣,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阶段研究成果

(一)通过研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养成了收藏并与人交流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的氛围逐渐形成。

(二)课题实验得到了大部分部分家长的认可和理解,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三)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时,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四)每天按计划进行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

(五)在展示各种阅读活动成果的时候,学生们在代表小组发言时,不再说“我觉得、我认为”,而是说“我们小组觉得、我们小组认为”,学习效果有了质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交流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小组成员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小组凝聚力。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阅读”的开展,使课外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有一些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无法开展“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在每一个家庭中正常开展,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二)小组合作学习随着各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凸显,如何培养合格小组长,让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成员锻炼,则是我下学期需要考虑的。

五、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寒假在即,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具有意义的寒假,布置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因为寒假是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为此,我让学生们制定《寒假阅读计划》,要求他们按计划读书,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我们将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同学们分享读书的乐趣。下学期,研究的重点还是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孩子们品尝读书的快乐。

2013、2

下载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SCS子课题阶段小结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阶段小结

    重点课题 《挖掘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第一阶段(2011年3月—8月)个人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挖掘苗侗民间传统德育资源丰富幼儿园德育课程》研究实施方案为......

    课题阶段小结参考

    一、课题研究目标的达成: 针对当前我们四年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四年级组全体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达成-本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课题名称:《物理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半年来,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制定研究计划、理论学习研究、教研探讨等方面有条不紊地进行......

    课题阶段小结

    《师生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资源的运用研究》阶段小结本课题自2013年4月申报立项。至今已有近半年时间。半年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学习、交流、探索。一是生成性资源概......

    课题阶段小结

    合经院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建设阶段工作小结 课题名称: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课题负责人:邢乐澄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省级质量工程......

    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阶段小结 一学期来,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在教研组成员的帮助下,小课题研究工作从课题确定、申报、制......

    课题阶段小结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课 题 研 究 实 验 阶 段 性 小结 ——余庆县大龙小学 刘 丽 2008年1月 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一方面引导少先队员明辨是非、美......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执笔人 市级课程《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立项已整整一年,在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