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6: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营前中学钟积河

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更是力不从心。那么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么样呢?怎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呢?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一是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方面,农村教师相比城区学校教师观念陈旧,教学能力差,学历水平低。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数多,有些教师只能是拔高使用,造成了教师基础的知识薄弱。音、美教师更是稀少,在农村找到一个合格的音、美教师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开全学科,只能用非音、美专业的教师代课,大部分根本没有音、美素质,音、美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特长,落实素质教育是空话。

2、一是优秀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由于存在着学校之间的差别,优质教育资源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的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学校骨干非常稀少。二是教师流动不合理。随着小学生源的减少,初、高中进入入学高峰期,大量小学、初中教师“拔高使用”。小学初中优秀教师被充实到高中。造成小学、中学师资质量严重下滑。而城区缺少教师时也通过公开选招的办法。大批优秀教师被选拔到城区,农村本来就很薄弱的师资力量越发弱小。另外一些优秀教师在评完职称、晋完级、提拔后,觉得已经进了“安乐窝”,得过且过,造成伪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建设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对策

1、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区学校开眼界、学技术,实现城乡互动。

2、健全管理机制,保障师资力量。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教学点多、生源分散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的适当倾斜,保证农村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

3、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岗位比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创造机会。

4、要改善农村教师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评聘和晋职上,不受指标的限制。建立农村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有些方面甚至于应该优于侧重农村学校。落实城乡教师交流互动。

5、调整农村学科结构,对所学非所教的教师,由各级定期培训。考试认证培养培训结果。

第二篇: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振兴教育的希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结构科学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协调政府、市场、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校与教师个体等诸要素的关系,运用一定的规则,达到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问题、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山西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无论是从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方面,都处于一个十分不合理的状态。本论文以山西省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为背景,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对象,目标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问卷调查,宏观着眼,局部着手寻求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症结所在,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教育的向前发展,为农村教育出一份微薄之力。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等大量的调研活动,对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主要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编制、学科、学历结构、教师能力水平、待遇等突出问题入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编制配备不合理、学科、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水平不高、教师待遇偏低是目前农村教育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事制度僵化,教师队伍中不合理的学科结构,教师超负

荷工作现象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个别教师学历存在水分,经费严重不足等。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的实际情况,在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突出问题的对策建议中,本人参考了大量学者的研究,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大力发展本校自主培训,建立教师待遇保障体系等,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关键词】: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5.1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引言12-181.1研究背景121.2研究目的12-131.3相关概念界定13-141.3.1农村131.3.2农村教育131.3.3农村教师13-141.3.4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41.4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1.4.1国内研究现状14-161.4.2国外研究现状161.5研究思路16-171.6研究方法171.7本文创新17-182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18-312.1问卷调查过程简介18-202.1.1调查的样本182.1.2抽样的方法182.1.3问卷的发放182.1.4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18-202.2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20-252.2.1教师数量快速增长20-212.2.2教师学历不断提高并有新特点21-222.2.3教

师资格认定制度及准入的规范化22-232.2.4加大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23-242.2.5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242.2.6教师资源更趋丰富24-252.3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5-312.3.1年龄结构不合理,人事制度僵化26-272.3.2学科结构不合理,超负荷工作现象严重272.3.3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27-282.3.4个别教师学历存在水分28-292.3.5经费严重不足29-302.3.6其他原因30-313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353.1政府责任不到位31-323.2教师培训效果不佳32-343.2.1培训工作陷于理论说教323.2.2培训方式机械化32-333.2.3.培训者难以理论联系实践333.2.4评价体制不健全33-343.3师范院校培养职能淡化34-354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35-484.1完善农村教师聘任制度35-374.1.1健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35-364.1.2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校内保障机制36-374.1.3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制度374.2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机制37-394.2.1建立和完善城乡教师轮岗制度37-394.2.2完善城乡中小学的对口扶持体系394.3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体系39-424.3.1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保障机制39-404.3.2精选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率40-414.3.3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机制414.3.4提高培训师资质量,拓宽培训师资来源41-424.4建立教师待遇保障体系42-454.4.1建立政府支持体系42-434.4.2建全法律保护体系434.4.3建立农村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43-444.4.4完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工资制度44-454.4.5设立专项奖励基金454.5与师范学院合作进行人才培养45-464.6提高农村中小学

教师个人素质46-48结论48-49参考文献49-52致谢52-53附录53-5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三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目 录

摘要......................................................1 1引言.....................................................3 2.农村中小学队伍现状......................................3 2.1 教师教学理念偏差.................................3 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4 2.2.1小学教师专业合格率低..........................4 2.2.2教师年龄结构..................................4 2.2.3学科结构不合理................................4 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5 2.3 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5 2.4教师素质有待改善...................................5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5 3.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6 3.2转变教育理念.......................................6 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 3.4完善教育评价机制...................................8 3.5提高教师待遇.......................................8 4 总结....................................................8 参考文献..................................................10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 农村小学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教师理念偏差、力量薄弱、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小学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而且严重影响农村地区所需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包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成长、完善教育机制、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字: 农村中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

1.引言:国家大力提倡要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小学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要的作用,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千秋基业.“在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矛盾多种多样,但是除了体制的原因外,人的因素无疑是第一位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或者说瓶颈.”[1]由于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育理念偏差等诸多因素,大多数学校存在口头上素质教育,而在实践中却仍然推行应试教育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整个农村素质教育的进程.下面我仅从农村教师队伍这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2.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2.1 教师理念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于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 困难都是受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常识都是新旧教育理念斗争的结果.[2]由于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处于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落后的环境中,对新事物接受慢,教师在教学理念的认识上虽有所转变,但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相比较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实施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没有承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甚至,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对教育的价值观,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发展观等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层面上,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观念根深蒂固.[3]他们仍是“权威者”、“独裁者”、“统治者”的化身,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甚至,部分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在课堂中老师绞尽脑汁让学生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总是面带微笑的表扬学生“你真棒”、“真聪明”掌声不绝于耳,气氛异常活跃.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学生的表扬过于泛滥、虚伪,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同学之间没有差别比较,也就使得表扬失去了激励意义.这种一味的追求“探究式”完全排斥“接受式” 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教学速度慢,教学质量差,教学目标没完成.2.2 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2.2.1 教师专业合格率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虽然达标,但实际素质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高校分派的大中专师范和非师范的毕业生及民办转正的教师.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实际培训考核把关不严,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培训后都能顺利过关,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能力质量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再者,教师在职进修的经费和名额有限,教师参加培训机会不多,也制约着教师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2.2教师年龄结构 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一种复杂繁重并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潜力和发展趋势.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不仅表现为体力和精力不足,而且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育方式老化以及思维反应迟钝,缺乏创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启蒙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又由于教师队伍长期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不但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并且作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长期处在爷爷奶奶的呆滞教学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身心,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几年后,老教师退休到时教师队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2.2.3 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学校,像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等专业教师很少.学校为了开全学科, 有些教师只能是拔尖使用,一个老师同时带几门课程.而他们大部分缺乏专业素质, 此类课程只能是畸形的开展,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部分英语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特别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小学基本没有专任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用非英语专业的教师代课,他们没有进行英语教学的专门培训,对英语教学规律知之甚少,口语基本功更差,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跟不上,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整天进行的是单调无味的学习,造成学生学习无兴趣、厌恶学校、厌恶学习的现象.落实素质教育工作如同“水中月”.2.2.4优秀教师流失严重

首先,近几年国家不再限制教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各类招考,大多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纷纷参加招聘考试,并且他们大多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青年教师,这毫无疑问的给教师带来人心浮动,无心从事教学.其次,农村教学环境和城市相比虽有改善,但有些偏远农村的“一个教室,带几个学生”的麻雀学校,教师也不愿意居住.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几倍条件优越的学校挖走,导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非常稀少,没有骨干教师的辐射效应,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中老年教师知识陈旧,造成教育教学呈畸态的恶性循环发展,教学质量跟不上,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最后,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不多,但是必须按班教学,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着多门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负担重,导致有些教师有了“跳槽”想法.2.3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

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没有做出相应的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分数为上的评价,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法,教科研水平低下,在学生分数为至上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练习的不断重复,导致教师认为只要凭借固有的教学经验就能一如既往的实施课堂教学.其二,为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教不育,疏于对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农村教师新理念的缺失,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偏离,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不相适应所造成.2.4

教师素质有待改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不容忽视.有些农村教师时间观念差,上课几分钟后才走进教室,小学课堂时间本来就短,抓不住学生的学习的关键时间.部分教师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看电视上,在上班时间用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上网聊天、打游戏,轻视业务学习和备课,无暇钻研教材,上课往往是即兴演讲,仍然抱着完任务的态度,更谈不上向课堂要质量.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可以想象.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师资兴则学校兴”,教育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我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要承担起课程改革下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重大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4]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 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减轻校内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应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博学善研,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新型农村教师队伍.3.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精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学习,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最受关注最爱模仿的对象,而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决定的.正如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形成热爱工作,终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风.3.2转变教育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理念决定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引领教师不断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首先,转变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挖掘潜能,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融入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引导、启发、激励等作用.教师既不能包办教学的全过程,更不能放手让其自生自灭.最后,转变教学观.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这 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备好教法、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多元的能力培养,改变单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同事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3.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旺盛的精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理解力等一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随着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师来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现阶段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由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离开学校,不需要脱离岗位就可以解决目前人员急缺、资金紧张、全体教师都要接受培训的问题,校本培训无疑是投入最少而受益显著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农村教师不用再花昂贵的培训费用,在家就能学到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教师不离校也减轻了学校安排课务压力.为了使校本培训不流于形式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小组和符合校本实际需要的培训规划,还要认真确定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步骤,落实培训时间,选择多种培训形式.(1)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立足学校具体实际,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2)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可以组织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方案,可以弥补教师个人备课中的不足和缺陷.(3)坚持专业引领.学校邀请专家来校开课,运用现代化培训手段,电视教学,电话教学,网络教学提高效率,由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加强对教师的约束力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校外培训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参加校外培训,可以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报告,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分享和交流经验.拓展视野,更新观 念.与此同时学校应改变以往那种培养对象定位不中的现象.受培训的教师基本是学校骨干教师,而那些非学科带头人的绝大多数教师,承担着教学的主要任务,他们应该是培训的重点,不能被忽视.三是,学校领导在教师的使用应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全面了解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格特长.在安排教师工作时应尽量发挥他们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在力量,做到人尽其才,各显其能.四,特别的地,针对缺乏经验的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的方法.[5]安排有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每周安排新教师听他们的课,并完成听课笔记和心得体会.另外,组织他们上公开课、汇报课,指导老师给予点评,并给出评价意见.3.4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约着学校一切工作,包括评价工作的方向.因此,应该对学校有个清楚的定位.小学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它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是小学最现实的目标.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学成绩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指标.虽然它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它并不能公正的标示出每一位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应以过程评价教师教学的成绩.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德、勤、能、绩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进一步认清自我,有针对性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效益和教师自身的素质.评价结束后,应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完成评价工作的激励作用.3.5提高教师待遇

自从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西北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福利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还存在交通不便,文化氛围落后,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因此,学校领导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注教师,必须尊重人才,在管理中少点命令,多一点协商,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增强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学校归属感.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 任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一线任教的恪尽职守、不计名称、默默耕耘的教师,在工作、职称上实施倾斜政策,完善津贴标准,吸引优秀人才长期到农村一线从教.4.总结

改善教师队伍现状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需要终身学习.“从任何一个角度上看,师资问题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决定着至今所关注的所有其他问题.”[6]若忽视了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了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2]张道祥.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探索,2008(9):103-104.[3]王文妍.苏北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陈红英.小学特级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6]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卢浚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3.

第四篇: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桐梓县新站镇中心学校 张华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肩负起神圣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入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

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滋生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大损了教师形象。为此,农村中小学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以明确教师要依法执教的责任,从而端正自己的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领、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在校内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建设竞赛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第三,乡镇以及学校每年都应开展“优秀德育教师、优秀教师、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评优选先活动,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第四,学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师德考评细则》,把师德表现列入每月常规考核,师德考核分数成为教师评优选先和绩效奖励工资测算的重要依据,既是师德教育的导向,又是教师工作行为的指南。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中小学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加之,近十年农村学校没有新增教师,多数教师是民转公和八十年代招工或顶替进来的,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扎实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农村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开拓思路、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加大对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力度,组织乡镇教师开展连片教研活动,采取以课堂为中心的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课件制作和实验操作等形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创新高效课堂。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乡镇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学习交流、“我与新课改同行”、“教学技能擂台赛”、“优质课观摩交流”和“名师课堂展示研讨”等外出参观交流培训学习活动;还请外地教学专家、市县级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巡回讲学、上示范课和教学指导,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和接受新理念新知识。三是有效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支教和对口帮扶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与拓展,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育,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城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送课下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规范学校管理,增强农村学校教师的责任意识。

现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机取巧、敷衍塞职、应付了事、水车思想,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职业倦怠的不良现象。为此,学校要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加大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学校教师的责任意识。首先,加大考核力度,考核能促进工作,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既对认真负责的老师充分肯定,又对不思进取教师的鞭策。学校要结合教师情况和人员结构,制定和完善《德、能、勤、廉的常规考核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考核细则》,用制度管人,制度育人,用压力变为动力,让责任意识渗透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有效地实施监控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农村教师评优、评选先进、职称聘任、推选骨干出外考察和培训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踏实肯干的老师搭建平台、得到实惠。其二,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村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要全面推行优教优酬利益导向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用活奖励性绩效工资,进一步拉大奖励绩效工资的发放幅度,实行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奖励机制,有奖有惩,奖罚分明,下大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多教少、教好教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建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盘活了教师竞争激烈机制,调动了农村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更将教师的劳动成果体现在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定上,充分体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其三,实施校务公开透明管理,学校要建立校务公开栏,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学月考评、效果考核等敏感问题上,要公平的考核、阳光下操作,将考核结果及时向教师公开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评议。学校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要召开全体教师会,让老师们共同参与、共同决策,使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翁、都是学校的管理者、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耻”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为上同步,事业上同上的良好局面。

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处于教师群体的最底层,实行包班负责或复式教学,教学任务繁重,全天侯工作,不管是知识面还是工作量,都承受着极大压力;加之,长期在边远、高寒地区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受人看不起,认为“没本事、无能力”,久而久之,绝大多数村小教师心理防线受到冲击,消极情绪日积月累,自暴自弃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为此,为实施均衡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优惠政策,解决农村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身心健康,有效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倾斜力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对长期在最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荣誉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优惠待遇,让农村教师得到工资福利比城镇教师的多,得到的职称和荣誉比城镇教师的高,这样就会缓解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平衡。第二,合理测算编制来配备教师,上级人事编制部门和教育主管局,在审编和测算教师时,不能采取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按师生比“一刀切”的办法来配备教师,应该采用“双轨制”,县城学校按师生比来配备教师,农村中小学按班级数来配备教师,还要科学合理配置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英语等学科教师,同时还要考虑配备实验操作员、远教管理员、安全保卫、图书仪器和后勤工人等教 辅人员,切实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的负担。第三,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有序竞争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实行轮岗交流和合理流动,形成一盘活水,使农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消除长期老面孔,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搭建舞台,让他们在基层教育战线上干有奔头、想有盼头,这样既鼓励农村教师安心踏实工作,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

五、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农村教师努力工作的热情。

当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独自冥思苦想、心态失衡、观念扭曲,嫌教书职业清贫辛苦,同等攀比不如他人、自卑自叹等一些怪现象,无法让人捉摸。为此,农村中小学校领导们要注重情感的交流,多和教职工打交道、谈心,关心他们的疾苦,让情感凝聚人心、情感团结力量、情感带动工作、情感发展事业。首先,要为教师排忧解难,凡是教师生病住院,家中有红白喜事和天灾人祸,学校领导工会要组织教师亲临现场进行慰问、安抚,积极参与,教职工们自然形成“人人都是下力者、个个都是跑堂人”,营造教职工一家有事大家帮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地方上,显现出教师队伍团结、和谐,使老师们感到自信、自荣。第二,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身体健康是教师安心、努力工作的本钱,学校每年或两年一次要组织教师到县级医院进行相关科目的体格检查,通过医生的诊断,疾病者能及时对症下药,得到医治;无病者,能减少职业病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们感到大家庭的重视、关心和温暖,使老师们感悟到城市人能做到的,我们农村教师也同样能享受。第三,教师之间要荣辱与共,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一人遇到难题,大家共同来破解,一人取得成功,大家感到自豪,是集体的智慧和结晶,形成一位教师获奖,全校教师光荣。凡是教师正当的人身权利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全体教师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依照法律程序,共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真正体现教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形成扭住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的良好局面,激发农村教师的热情、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作为农村教师,要当好农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育教学中,要怀师爱之心,行育人之本;修师德之道,思为人师表;守为师之规,重依法执教;惜师誉洁之教;尽师智之能,树创新精神,造就一支农村中小学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于中国西部农村的调查

基于中国西部五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历偏低、接受培训机会有限、生活和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代课教师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应尽快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新机制”等“义教”政策和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教育负担大大减轻、学生受教育机会得到有效保障。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由于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高,这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深层次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先导性措施,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大计。然而,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因此,本文基于西部五省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以期能为政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供科学的建议。

二、样本数据描述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自2006年11月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影响力评价课题的基线调查,这是对甘肃、宁夏、四川、云南以及广西实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状况的一个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基线调研采取概率比例系统抽样(PPS)的原则,分为县、乡镇、学校、班级四级抽样,每级抽样均采用系统随机过程抽取以为保证样本采集的真实性,研究的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关注的升温,学术界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展开大量研究。尽管研究者的关注点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教学质量、①②③收入状况、数量和编制问题、学历状况五个方面。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利用2006年的基线调研数据,从六个角度对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研究:用学生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用代课教师问题衡量学校编制状况,用教师学历和参加在职培训状况衡量教师的知识水平,用工资福利以及住房问题衡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用一系列量表问卷考察学校的管理和文化。

三、主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质量不高

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业产出,尤其是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同时,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得到家长的学业辅导相当有限,教师对学生学业产出的影响更大。因此,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统一进行的数学和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平均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学生成绩越高,教师教学质量越好;反之,教学质量越差。见表2,比较数学和语文两个学科、小学和初中两个层级学校后,我们发现,在五省中,广西教师教学质量相对较高;但即使在广西,得分最高的数学成绩也没有超过75分,这说明,我国西部中小学农村教师离高水平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事实上,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过程程序化以及教师的知识面狭窄等造成了教师教学质量的不高,教学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孤立,它与提高教师学历、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等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索解决的途径。

(二)学历普遍偏低

见表3,从教师的第一学历来看,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入职时学历基本为高中(含中师及中专)毕业,小学教师第一学历达到专科及以上的仅为10%左右,初中教师第一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仅为10%左右;入职后通过继续教育,小学教师当前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的占50%左右,初中教师当前学历达到本科及以上的占45%。按《教师法》及教师任职资格条例等有关规定,小学教师具有中师学历、初中教师具有大专学历是合格的,那么,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当前学历基本合格,但相当比重的教师第一学历不合格;然而当前学历往往是工作以后通过学历教育获得的,与全日制的教育相比,接受学历教育的目的往往是学历达标、保饭碗,教师往往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限;由此可见,西部农村中小学由于很难吸收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知识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为此,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的目标。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我们还应明确,教师改革不能过分强调对学历的追求,而应强调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总而言之,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如何合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尤其是入职学历,吸引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到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点和难点。

从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入职后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培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比重为51.16%,初中教师接受培训的比重为53.43%。从培训的类型看,教师一般都是接受短期培训,平均为22天;然而,在长期培训中,教师更能集中时间,系统学习,更能提升知识和能力。从获得培训的教师类别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随着其在学校地位的提高而增加,在小学,非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比重仅为41.55%,校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占57.89%,乡/镇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上升到62.88%,县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高达68.97%;在初中,非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的比重仅为40.27%,校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占57.56%,乡/镇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上升到59.61%,县级骨干教师这一比重高达81.25%。深入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精英”,之所以能成为精英,这与他们积极学习、追求进步的内心动机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他们会更加努力争取和把握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这反映了为教师提高的培训机会有限,由于经费有限,学校以及上级教育部门只能提供很少的培训名额,有限的机会必先满足学校的骨干,普通教师进而很难获得培训机会。

(四)生活与工作中面临较大压力

调查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较大压力,这从三方面可以看出:第一,经济地位低。尽管200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后,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职工工资和人事管理全部上收到县,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机制基本建立,教师工资大面积拖欠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但教师收人仍然偏低,工资拖欠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小学教师2005年年均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等现金收入)为10192.08元,初中教师为10801.14元,月均不足1000元;此外,截至调研时,约有12%的教师仍有被拖欠的工资;第二,住房条件较差。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农村中心小学和初中一般有教职工宿舍,但由于缺乏资金,仅有极少数学校建设了规模成套的住房(且全为乡/镇重点中学),大部分教职工宿舍是上世纪中期的老房子,面积小,条件差,数量少;村完小、教学点等一般没有专门教工宿舍,教师每天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往返于家和学校间;第三,工作负担重。在农村,因学校规模较小和

④核算编制缺乏弹性等原因,公办教师不足,教师结构性的短缺问题严重,教师“包班”、“包科”现象相当普遍,样本中,有45.4%的教师跨年级授课;在课后,小学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备课2.2小时、批改作业2小时、辅导学生1.3小时;初中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备课2.7小时、批改作业2.1小时、辅导学生1.5小时;如果再加上管理学生、轮班照顾住宿生等,教师工作量之重可想而知;由于经费的缺乏,教师超负荷的工作一般属于义务劳动,没有津补贴。经济地位低、工作负担重、福利条件差等问题给教师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压力,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五)代课教师问题亟待解决

西部农村中小学存在大量代课教师,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小学代课教师的比重超过10%;初中代课教师的比重为4%。代课教师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的结构性短缺。作为编外人员,代课教师在学校往往扮演着边缘化的角色,与公办教师相比,他们学历更低,若按照小学教师达到中师(及同等学历)、初中教师达到大专学历为合格,在样本中,小学代课教师第一学历不合格率达24%,当前学历不合格率达10%;初中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不合格率达20%,当前学历不合格率达18%。同样由于身份合法性问题,代课教师往往不能享受公办教师同等待遇.基本不能获得培训机会,自身素质很难得以提升。从长远来看,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将从根本上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来看,代课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结构短缺的困难,若全面清退代课教师会加剧西部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影响现有的教学秩序,造成部分敬业的、具有较强能力的人才流失;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代课教师问题值得慎重考虑。

(六)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够

教师调查问卷包含17道关于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文化评价的题目(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形式),所有题目均为正向得分题,17道题目分5个维度,即教师对学校领导者管理工作的评价、对拥有教学自主权的评价、对学校管理参与度的评价、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评价以及对学校人际关系的评价。本研究通过计算各维度所包含题目的平均分得到5项指标,各指标得分越高表示教师对该维度的评价越好。见表5,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学校管理和文化的评价整体较为乐观,教师普遍认为学校领导很好的制定和传递学校发展目标以及督导和评估教学,在管理工作中能强调教职工的合作,教师基本认为自己在教学中拥有较高的自主权;但教师对学校管理参与度的评价不高,有3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管理信息不够透明化,有5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在管理中要求教师绝对服从。这说明学校管理不够民主,领导存在家长作风,教师在学校管理中没有话语权。事实上,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教师往往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和工作动机不强,对自身权益和学校未来发展不重视,这不利于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调查分析显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大量问题,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强化,是长期以来人们观念偏误、国家政策和教育体制不完善不断积累的产物。首先,在我国这样一个二元社会,“重城市、轻农村”观念深入人心,西部农村中小学很难获得高素质人才;其次,在“双轨制”下,教育长期走“唯城市化”发展模式,农村义务教育是“人民教育人民办”,由于缺乏财政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地位低、工作压力大、缺乏在职学习机会、教师队伍不稳定;最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家长式”的管理作风仍然存在,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参与不够,这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基于调查分析的主要结论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相关各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一,政府应尽快研究并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与措施,保障并落实农村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与措施,以公共财政保障农村教师工资水平和应有福利待遇,并在《义务教育法》中加以补充和修订,以法律的形式确保教师应有利益;参照危改和寄宿制建设模式启动安居工程,为教师提供周转房或集资建房;鉴于西部财力情况,西部中小学教师津补贴和住房的财政保障应以中央和省级政府按比例分担为主。总之,只有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才能确保教师安心工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减少优秀人才的外流,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西部农村任教。

第二,提高教师编制的合理性,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核算落实到乡镇一级,按需设岗,根据生源适度调整,逐步确保公办教师的数量能满足实际需要;对于代课教师,应尽快制定代课教师聘用标准、考核办法、辞退制度等,对代课教师进行分类分流,力争在3-5年内逐步取消代课教师。

第三,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应该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买单,在划拨学校公用经费时,充分考虑到教师培训的专用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制度建设,组织更多的、形式多样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并加强对农村教师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应本着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同时,学校还应发动骨干教师的力量,组织校本培训,提供接近教学实际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

第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应接受民主管理的思想,把教师摆上学校主人公的位置,做到信息资源的公开、透明,鼓励广大教职工发挥潜力,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唯上”的观念以及认为学校管理事不关己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为自己争取权益,更要为学校和自身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下载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的研究(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面临薪酬制度不合理、激励机制缺少公平性、激励方法缺乏科学性、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不完......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时期对高校教师个人的素质及整个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要适应经济时代的瞬息万变,接受新时期的挑......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同时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柳格乡群众依靠勤劳致富,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全乡各类人才层出......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教师访谈记录

    1、教师每日工作量2至4课时的较多,还有少数的5至10课时,兼课的1至4门的较多,比较偏远的还有兼5至10门课的,工作量7至10小时不等 2、接受信息的途径:电视、报纸、电脑络、杂志、书......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教师访谈记录

    1、教师每日工作量2至4课时的较多,还有少数的5至10课时,兼课的1至4门的较多,比较偏远的还有兼5至10门课的,工作量7至10小时不等2、接受信息的途径:电视、报纸、电脑网络、杂志、......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5篇

    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这一问题在农村小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下面就农村中小学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认......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论文)

    浅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张 柯 【摘要】目前,对我国来讲,发展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又在于师资的质量,而我国农村中小学存在着......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5篇

    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中共***组织部 中共***基层办 2009年6月22日近年来,我县按照“强化培养措施,优化队伍素质,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备用结合”的总体要求和“着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