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6:0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第一篇: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

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我们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打破外语教学学段与学段之间人为设置的重重禁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师共同坐在一起研究探索各学段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照新的《课程标准》,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的研究入手,诱发对衔接问题的理性思考。使得该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一览无遗。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综观国外的外语课堂教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寻求适应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则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目前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系统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际各流派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科学基础。大量的外语教学书籍对主要国外流派的教学法都有详尽的阐述。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否完全适用于国内外语课堂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仅仅归纳和发现一些教学方法还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外更多研究的是在同一学段不同的教学方法,未能站在教学各阶段的角度上细细分析各学段之间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所要做的是对比、分析先前研究过的教学方法、形成差异认识,在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益这才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

从国内研究状况看,多年来,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如上说明足以表明我国在外语教学上所持态度和为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制定的新策略。教学目标的衔接使得各段课堂教学方法在选择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不同学段受等级标准的影响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定将有差异,这也自然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外语研究中缺乏宏观的研究和对比,只有在对比找到各教学段教学方法的差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曾几何时,教师教学中忽视学段与学段之间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兼顾,致使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各学段之间由教学引发的矛盾也较为

严重,导致了外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做到,小学教师要从关注和研究中学课堂教学,为小升初过度期间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高中同样如此,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恰恰还是在于因人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责任。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迫切需要该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使人们从外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外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的预期目标运用中心辐射,纵横交错的研究

策略达成调查报告的最终完成和课例的搜集整理工作。所谓的中心辐射即站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着手课题研究。所谓纵横交错则是指,横向宏观归纳总结当前各学段外语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纵向微观比较教学方法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最终使我们能够探索出一套建构于学生发展之上的,适应中国国情,与新课程理念同步的,满足于不同学段要求的外语课堂教学方法。

(二)研究任务

在整个课题研讨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因此深入课堂调查分析,探索发现并总结出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列为深入该项课题研究的鲜活课例。挑选出的课例将尽可能地再现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反映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课例将是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优秀的课例能体现师生的互动,张扬生命的色彩,展示生活的课堂。通过鲜活的课例,最终使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真正感受到多样的且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汲取课例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课例重点分析各学段的外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针对其成因,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找出影响并制约各种教学方法的多种因素。既而通过对多种影响教学方法的诸因素的分析比较,科学地阐述出各学段教法与教法之间的差异。而最终揭示出只有善于重视差异、根据差异、利用差异,才能保持外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在两年时间内,尽可能按照预期目标达成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分工与工作进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该课题研究范畴及研究内容,我们将尽可能多的采用问卷、访谈、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对比、文献等多种方法着力于课题的研究,研究方法与形式的多样化,将会从更多的角度、层面为课题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数据和辅证。

(二)研究工作的分工

本课题从立项之始,即列入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外语室的重点工作,课题

组成员所在单位将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时间保障,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科学严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本着“三结合”的原则,即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师相结合,在征求各基层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得到了各区教研室和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选派了来自市内各区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有较强科研能力,在九五、十五期间有较出色科研成果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根据其成员的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对课题工作做以宝塔型分工,由室教研室行政主管领导负责课题的督导工作,市教研室外语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牵头工作,做好课题的前期统筹规划工作,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听取课题进展情况,并对各学段、各专项所做研究工作做以质性评估,及时对表,调整课题研究进度和方向。市教研室外语室相关学段的教研员负责组织好本学段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和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沟通工作,定出汇报小结课题研究的进展。课题组其他成员确定本人的研究侧重领域,制定研究计划,结合本人的工作性质与所处的工作岗位调动其所在区县的其他教师积极投身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使他们即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又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实践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强调课题实验基地学校的教师的自我反思,课题组成员在基层调研取证的同时,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捕捉鲜活的具有说服力的课例,辅佐课题研究。

(三)研究工作进程

1、立项时的课题研究论证

由于该项课题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跨越性比较大,含概了外语教学

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在课题准备期间,课题组成员先后数次学习研讨,深刻挖掘课题内涵,确立了从学生心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确立子课题,着手进行课题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

(1)、从心理学的角度掀开课题研究的序幕。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了解到,语言输入的数量与质量及其被学习者吸收的程度、年龄、智力、社会心理等语言与非语言因素,以及学习者的策略与风格,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差异恰恰是形成各学段不同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它也是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差异之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的课题就要在提取课例过程中关注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研究这些方面的差异。对照课标,本课题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各学段所采用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形成的原因。揭示教学方法差异形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首先,课标按照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小学、初中1-5级的目标体系,并与高中的6-9级相衔接。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了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同时真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采用适时可行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目标保障。

其次,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虽说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自然的一致性,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状态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受其一般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调节的方式也有某种相似的特点。然而,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了,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中学生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其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高中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生理及心理上的剧变及动荡,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初中阶段,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而且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进入成熟期。

由此可见,年龄的差异造成生理、心理和智力水平思维特点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势必要根据差异,设计符合各学段学生生理、心理、智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住所有的学生,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伊甸园。

再次,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获得“点石成金”技巧的过程。它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要重点考虑、关注的一个方面。鉴于学习策略本身的复杂性,这一过程也受到诸多因

素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影响学习策略和运用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内在的因素,二是学生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水平、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以及元认知水平;外在的因素则包括学习材料的难度、学习时间的长短、教学信息的反馈凋节、教师因素及家庭背景等。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究竟要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四,新课程强调文化意识。我们说语言的教学与文化的传播密不可分,语言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对目标与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传授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生理心理的差异、年龄的差异,不同学段的学生往往在教学中表现出对文化关注程度不同、关注角度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应当因人而议,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渗透异域文化。

总之,鉴于以上诸多因素在不同学段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设计多种多样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这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一个体现。本课题将根据这些差异,通过一线调研,发现、分析、实验、反思、再实践,进而上升到对教学方法差异的认识,并总结归纳适用于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方法,最终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

(2)从兴趣的角度谈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英语课程中不同学段的重要的任务。把兴趣、自信心等放在第一位,是对英语教学任务的重新定位。学生在基础教育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某一门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完全掌握的过程,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与人的一生相比较,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短的,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首先应当对学科产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学会学习,并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包括教师,图书和环境等,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在离开学校以后,就能自己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根据过去的经验,包括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学的经验,教师们发现,小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都比较感兴趣。可是,一到初中,就出现了两极分化。大家认为这种分化的出现,不是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差异,不是老师教得不好,也不是教材的原因,而是兴趣和自信心的原因。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就往往会失去学好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继续学习英语的意志。多次的研讨使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小学阶段学生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在兴趣、态度、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所以,在初级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学,使之会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才能同步地前进。当前,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正在尝试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小学的“动、爱、乐”教学模式,初中英语的“三段三环”教学法,高中英语的“五步教学法”,都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特点,以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的人本主义教学法。而在具体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考虑到不同学段的学生他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小学生或许不能领悟富有深刻内涵的幽默,而中学生又常把教师在课堂上为激发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视为小儿科,高中生则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激趣情节不感兴趣,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精心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深入进行学习与探究。

(3)、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来深入课题研究。

综观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从传统外语教学法发展到新型外语教学法,再发展到打破外语学科界限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教学法,其理论基础从研究语言内部规律的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新兴的交叉语言学,再发展到新兴语言学和语言习得与学习的成果,理论逐渐深刻,视野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方法更为多样.每一种教学法的兴起都有其时代背景与使用条件,他们都有合理的—面,又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绝对优越或错误的外语教学法,关键在于使用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达到具体的、既定的教学目的。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教学法很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它们不仅吸取了新兴的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习得与学习的科研成果,而且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法狭窄的思路,从整体课程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外语教学的途径;进行这样的改革虽然困难很多,但是这一改革的方向代表了当前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其实质,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外语教学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传统与当代外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当代的理念与实践是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更新。两者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并非互相排斥.在外语教学领域,由于教学目的是多元的,传统理论与方法中合理的方面可以为某些教学目标服务。将它与当代理念进行对比并非对之全盘否定,而是为了澄清—些模糊的认识,以便自觉更新理念,掌握外语教学规律,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可行部分,运用新理念与新方法为—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如果明确了科学的外语教学理念,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师与学生的特点,在诸多的外语教学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那么相信外语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2、课题实施设计和保证条件

本课题从XX年1月—XX年12月,分四个阶段实施。

(1)前期调研论证(XX年1月—XX年7月)

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一系列有关文件,举办不同层面的研讨会,探讨该课题研究成果对外语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意向,搜集一切能够辅证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围绕该课题设计若干子课题,在全市教研活动中部署子课题认定工作,与此同时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

(2)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XX年8月—XX年12月)

通过深入一线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搜集资料,在教科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计问卷,并在全市范围内小学、初中、高中选择同等层次水平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形成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3)深入课堂进行行动研究,精选教学课例。(XX年1月—XX年7月)

深入一线课堂进行追踪调研,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加以对比分析,并将精选的教学课例拍摄成教学课例光盘。

(4)研究结题(XX年8月—XX年12月)

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分管各项工作的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小结,并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既而进一步在教学中验证、完善,完成修订稿,向上级教育科研规划管理部门申报课题研究成果鉴定。

五、课题研究经费的管理与使用

该项课题已申请获得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资助金及天津市教研室拨专款研究经费用于该项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在计划经费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精打细算,厉行节俭,少投入高产出的原则,由课题负责人掌管经费的调拨权,其他成员行使监督职责,共同做好预算工作,力求做到课题先期多投入,课题中期和结题期间急需而投。即课题先期,购置大量与该课题相关的书籍,聘请专家搞小型讲座,课题中期和结题时,拨出专款用于课例集锦光盘的刻制。

六、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该课题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文字材料,并配教学课例光盘做以辅证。同时并提交围绕课题设计的若干子课题的科研论文。我们将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各位专家的指导下,不断修正我们的调查报告

,力求拿出研究精品。

第二篇: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

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第三篇: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课题名称: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

预期完成时间:2005年12月底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02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

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

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

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我们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打破外语教学学段与学段之间人为设置的重重禁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教师共同坐在一起研究探索各学段有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照新的《课程标准》,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的研究入手,诱发对衔接问题的理性思考。使得该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一览无遗。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综观国外的外语课堂教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寻求适应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则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目前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系统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国际各流派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与科学基础。大量的外语教学书籍对主要国外流派的教学法都有详尽的阐述。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否完全适用于国内外语课堂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仅仅归纳和发现一些教学方法还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国外更多研究的是在同一学段不同的教学方法,未能站在教学各阶段的角度上细细分析各学段之间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所要做的是对比、分析先前研究过的教学方法、形成差异认识,在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去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益这才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所在。

从国内研究状况看,多年来,衔接问题一直受到外语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

并以学生“能够做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如上说明足以表明我国在外语教学上所持态度和为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制定的新策略。教学目标的衔接使得各段课堂教学方法在选择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不同学段受等级标准的影响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定将有差异,这也自然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目前外语研究中缺乏宏观的研究和对比,只有在对比找到各教学段教学方法的差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曾几何时,教师教学中忽视学段与学段之间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兼顾,致使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各学段之间由教学引发的矛盾也较为严重,导致了外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做到,小学教师要从关注和研究中学课堂教学,为小升初过度期间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高中同样如此,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恰恰还是在于因人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责任。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迫切需要该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标精神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各学段教学衔接问题,使人们从外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外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的预期目标运用中心辐射,纵横交错的研究

策略达成调查报告的最终完成和课例的搜集整理工作。所谓的中心辐射即站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着手课题研究。所谓纵横交错则是指,横向宏观归纳总结当前各学段外语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纵向微观比较教学方法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最终使我们能够探索出一套建构于学生发展之上的,适应中国国情,与新课程理念同步的,满足于不同学段要求的外语课堂教学方法。

(二)研究任务

在整个课题研讨规划过程中,我们始终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应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因此深入课堂调查分析,探索发现并总结出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列为深入该项课题研究的鲜活课例。挑选出的课例将尽可能地再现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定的教学理念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反映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而言,课例将是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现,优秀的课例能体现师生的互动,张扬生命的色彩,展示生活的课堂。通过鲜活的课例,最终使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真正感受到多样的且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促进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汲取课例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课例重点分析各学段的外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针对其成因,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找出影响并制约各种教学方法的多种因素。既而通过对多种影响教学方法的诸因素的分析比较,科学地阐述出各学段教法与教法之间的差异。而最终揭示出只有善于重视差异、根据差异、利用差异,才能保持外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将在两年时间内,尽可能按照预期目标达成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分工与工作进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该课题研究范畴及研究内容,我们将尽可能多的采用问卷、访谈、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对比、文献等多种方法着力于课题的研究,研究方法与形式的多样化,将会从更多的角度、层面为课题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数据和辅证。

(二)研究工作的分工

本课题从立项之始,即列入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外语室的重点工作,课题

组成员所在单位将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和时间保障,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科学严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本着“三结合”的原则,即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教师相结合,在征求各基层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得到了各区教研室和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选派了来自市内各区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有较强科研能力,在九五、十五期间有较出色科研成果的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根据其成员的自身工作性质与特点,对课题工作做以宝塔型分工,由室教研室行政主管领导负责课题的督导工作,市教研室外语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牵头工作,做好课题的前期统筹规划工作,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听取课题进展情况,并对各学段、各专项所做研究工作做以质性评估,及时对表,调整课题研究进度和方向。市教研室外语室相关学段的教研员负责组织好本学段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和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沟通工作,定出汇报小结课题研究的进展。课题组其他成员确定本人的研究侧重领域,制定研究计划,结合本人的工作性质与所处的工作岗位调动其所在区县的其他教师积极投身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使他们即成为课题研究的对象、又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实践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强调课题实验基地学校的教师的自我反思,课题组成员在基层调研取证的同时,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捕捉鲜活的具有说服力的课例,辅佐课题研究。

(三)研究工作进程

1、立项时的课题研究论证

由于该项课题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跨越性比较大,含概了外语教学

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在课题准备期间,课题组成员先后数次学习研讨,深刻挖掘课题内涵,确立了从学生心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确立子课题,着手进行课题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

(1)、从心理学的角度掀开课题研究的序幕。

通过学习研讨,我们了解到,语言输入的数量与质量及其被学习者吸收的程度、年龄、智力、社会心理等语言与非语言因素,以及学习者的策略与风格,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差异恰恰是形成各学段不同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它也是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差异之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的课题就要在提取课例过程中关注这些方面的差异,分析研究这些方面的差异。对照课标,本课题将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各学段所采用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形成的原因。揭示教学方法差异形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首先,课标按照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小学、初中1-5级的目标体系,并与高中的6-9级相衔接。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了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同时真正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内容采用适时可行的教学方法提供了目标保障。

其次,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虽说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自然的一致性,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自我意识状态存在着共同的特征,受其一般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调节的方式也有某种相似的特点。然而,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了,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中学生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其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高中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生理及心理上的剧变及动荡,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具有如下特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初中阶段,虽然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而且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进入成熟期。

成员行使监督职责,共同做好预算工作,力求做到课题先期多投入,课题中期和结题期间急需而投。即课题先期,购置大量与该课题相关的书籍,聘请专家搞小型讲座,课题中期和结题时,拨出专款用于课例集锦光盘的刻制。

六、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该课题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形成文字材料,并配教学课例光盘做以辅证。同时并提交围绕课题设计的若干子课题的科研论文。我们将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各位专家的指导下,不断修正我们的调查报告,力求拿出研究精品。

第四篇: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发掘、体验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初中音乐课堂的审美意识教育成为了改革研究的重点。广大音乐教师们要从当下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一、设计艺术的课堂导入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那么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音乐课的导入就相当的重要。初中生都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好动、好学、好观察是他们的特点,设计恰当而又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在一堂课刚开始时就能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比如:在上一堂《绣红旗》的声乐课时,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学唱歌曲,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旧中国受欺凌、受压迫的历史资料片,并给它配上《绣红旗》这首歌的旋律,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个历史影片的背景音乐是什么歌曲?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吗?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音响资料的运用,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动力会特别强,学习兴趣随之加浓。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会发出悦耳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带动情感的艺术。在欣赏音乐时,重要的是欣赏的人内心的情感升华,而情感的体验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本质特征。学会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须通过去听音乐,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它的节奏、韵律、曲调、力度和音质等构成的大体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到音乐的更深层意思。现在的心理学指出:一个音乐修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在听音乐时,是通过内部升华来替补外部的期待的。而如果是一些儿童,缺少着音乐的经验,并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多,所以就只能对音乐本质的追求来送往到更高层次的体会。欣赏音乐时,希望多能从音乐当中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期盼就能使主题产生共鸣、热情和动力。只要都一直保持着这样共鸣和最初的热情,就能使欣赏音乐为提升到这样期盼不断去追求和超越。比如听一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来展示歌曲里的景象,景象里有阿拉伯商队前行,有骆驼,也有马队前行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也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感性提升为理性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们互相多多交流,可以让他们描述下音乐中的马蹄声、骆驼的铃铛声和商人的脚步声都可以。像这种体会和提升都能为学生的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重视合作教学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歌唱课的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

2.欣赏课的合作教学 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那么学生的情感目标与审美体验的培养将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不求甚解。只要教师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开展激励性评价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我们只是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标准,把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但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应着力于发展人,创造人,而不应禁锢人、束缚人、约束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身心只有进入激活状态,精神的水面才能荡起波澜,飞起浪花,内在的语言才能高度活跃起来。课堂上教师准确、民主,充满赞美的评价,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能迅速使学生的心理积淀膨胀,让学生激情飞扬。如在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歌词创编中,学生一开始只能是一句模仿创编,尽管不是很工整。但经过我的积极评价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面的学生表现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再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很快就将整首歌曲完成歌词创编。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应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得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海无崖‘乐’作舟”,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的喜爱音乐课堂,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第五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是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的主人,真正的让我的角色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今天“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观念和方法也要随之转变。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我的课堂教学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让位给学生。

在给七年级带了一段时间课以后,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特别多,地球有多大,地球有多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等等问题,但是往往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有学生提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或几个同学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答案,其中就有个别的答案是正确的。一方面我看到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于是我利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要求每位同学在每节课上课后的五分钟里介绍一个国家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是任何国家的任何地理知识。后来在此基础上,我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变成了学生介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新闻的时间。这样做无形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自己讲地理知识的时候前期要去查找资料,设计讲解的内容,对学生也是一个提高,甚至有时候老师自己也得到了知识的补给。学生自己讲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满足感,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起到激发上课兴趣的作用,非常有利于教师进行接下来的地理教学。

二、每堂课前让学生画地图。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课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地图的教学完成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地图的判读规则和规律外,还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地图的方法,使地图成为学生生活中获取知识、把握知识的良师益友。而面对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怎样帮助学生把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表现出来,并且让学生通过死地图看到活的地理事物,除了加强平时的练习,我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轮流画版图。从七年级刚刚开始的简单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线图、南北半球形态图、亚洲轮廓图、欧洲轮廓图、美国轮廓图、俄罗斯轮廓图等;在学习专题地图的时候练习画专题地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天气简图等;到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时,锻炼学生画中国轮廓图、各省轮廓图、气温降水分布图、长江黄河流域图、交通线路图、工农业分布图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版图练习,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识图、用图的能力,把空洞的地理事物用地图表达出来,使得地理的学习更 加有趣,更加的实际化,真实化。

三、地理教学中设立专题课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是它的显著特征,也是一门动态的学科,更是一门时效性的学科。世界上的任何时候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型活动都与地理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一个事件,无论是政治事件还是军事事件都发生在地球上,都有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理教学不应该也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的教学上,更应该关注我们生活的地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每当有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就会组织一节关于热点地区或者热点事件的专题课堂,这样的专题课堂可以是学生自己通过调查而设计的也可以是老师自己搜集,调查而设计的课堂。专题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教材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放眼世界,了解当今世界的热点,让学生积极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专题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另一个方面来了解地理知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地理,来发掘地理知识综合性和专业性;专题课堂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任何的一个热点的来龙去脉都是需要去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学生在准备课堂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前期的资料整合的,这样在整理和学习当中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专题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专题课堂往往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讲解一些区域的军事地理知识,这样就会有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领土问题和边界问题,如南海之争、中印边界问题、中俄黑瞎子岛的变化,这样的专题课不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还能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

当然专题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讲解老师补充,也可以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讲解、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题地理课堂是对地理教材知识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四、积极地去创设室外课堂。

地理学科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实践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对于农作物和各类动植物的陌生程度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各个区域的植被代表,农作物我们只能通过课本插图和网络图片来认识,即便是这样我们的学生还是有一部分不知道当地的主要农作物长什么样,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这样的地理学习是空洞的,理论一定要和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知识才能是真正的为学生所有,知识才能把学生武装起来,所以室外课堂是将地理知识从课本到实际的有机联系,同时也是学生感知环境、关注环境进而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室外课堂也要经过认真的选择,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课堂活动题目再结合当地的条件进行筛选,比如在进行城市和乡村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周末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去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异同,回到课堂以后让学生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样的差异,各自有什么样的优点,在课堂上将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绘制本校或家庭所在地社区得简图,只要体现出地图的三要素位置没有错,就是好图。这样的室外课堂特别多,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喜欢的,充分的挖掘地理课的室外实践活动对于地里的室内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艺术地教学,是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困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而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思想,真正的让地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学科。

下载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学评价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 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经过八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

    论文题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工作单位:阳春市第五中学 作者姓名:曾庆飞 论文类别:初中 论文科目:地理 联系电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浅谈摘要:地理是一门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浣溪中心小学 周群利 音乐是启迪儿童心灵、开发儿童智力的“金钥匙”。小学音乐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

    外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外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西畴县逸夫中学-----杨宗粉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须:打好词汇量基础;熟练记住单词;熟练使用简单句;加强听力训练,;书写规范,促进写作;注重听、说、读能力......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最终定稿)

    我曾带过这样一个孩子: 学生学习很认真,在小学时她的成绩特别突出。到了七年级,语文、英语等文科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数学成绩却突然下滑,而且她很努力,成绩还是提升幅度不明显,为此......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异(共5篇)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异 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比如数学,高中数学理科生需要学习七本书,每一本书都......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长武县洪家中学范俊海 经过十五年的体育教学工作,我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