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
财税系罗雄飞
通过对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16号文件共提出了九条意见,主要回答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提出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理由有四条,一是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国际大趋势对我们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培养千百万高质量技能型的劳动大军;四是对国内前一个时期极少数高等职业院校出现的不重视教学质量、违规招生、管理松懈等问题的反思。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16号文件中写了九条意见。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九条意见的问题。
作为学校教师的一员,我仅结合一个多学期以来的教学及评估工作,谈谈我个人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一些心得体会。
16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深思的问题。从宏观上讲,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对学校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十分明确的,这在参与迎评的工作过程中在座的每个人都深有体会,每个专业培养目标在专业建设报告中表述得十分明确、详细。然对如何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还要作更深入的探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从细处着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看法:
1、学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这里所说的质量不仅是指好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将教师自己培养成为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名师、大师。只有高质量的知识技能的输出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
及岗位需要的人才。这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校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将学校的专业教师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能力的名师、大师,另一方面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院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拿二、三个资格证。学院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督促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格履行使命。同时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如今年的教育部评估及其他一些科研课题等等)。
有了高质量的教师,就不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能实现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目标。什么样的学生是高质量的学生?如何衡量高质量的学生?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正面回答的。而16号文件就给出了答案,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使学生德育素质和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提升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是关键(前面已提及)。学院可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并通过引入一些企业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去参与、去完成,从而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把握高职理论教学的必需、够用原则时,要认真揣摩专业建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教”。
⑵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标准,又能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取得二证,即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如会计系的会计证,财税系的资产评估师证,土地估价师证和房地产估价师证等)。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和获取质量等。
⑶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实践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不肯接受。除了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会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不出价值,那企业当然不同意。另外一个问题,实践教育模式本身并不等于单纯的操作,它们有什么区别,我们要把握好。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理论教育结合。
在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可开展项目式教学,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对高职教育来说,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⑷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院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产学结合,充分吸取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在硬件建设上,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生产一线同步,要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学合作,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⑸创新评价方法。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还必须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决定。要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引入社会评价,尤其是在毕业实践环节,要引入企业对毕业班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借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篇:学习教育部1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部12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是教育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而制定的系列文件之一,共提出了八大意见:一是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二是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三是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四是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改革招考制度,探索多样化选拔机制;七是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八是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2号文件是一个全面的纲领性的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和内涵,有助于我们把握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方向,找准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示范点。下面我就第五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谈谈学习心得。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求有一批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教师。各发达国家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除了有学历上的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践经验和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我们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高职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对于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也至关重要。12号文件就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三点意见,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创新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制度,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完善职教师资的考核、评价和晋升制度,从用人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改革并完善“双师型”教师职务评审办法,使“双师型”教师的上岗要求、工作职责得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我们首先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的参与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职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保证教学紧密联系工作现场和专业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实践渠道不畅的问题。然后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进行,让职教教师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
三是加快双师结构专业团队建设,聘任行业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在国外,比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学校中,外聘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职业院校学习借鉴。职业院校根据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招聘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他们与专任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影响,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效地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操作的距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第三篇: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全院教师聆听了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培轩教授对教育部十六号文件的阐释,通过这次学习,本人感受颇深,深深意识到观念要改变,理念要更新,行动要跟上。
通过对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学院教师的一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个人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一些心得体会。
16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深思的问题。从宏观上讲,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对学校院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对如何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还要作更深入的探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从细处着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看法:
学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这里所说的质量不仅是指好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将教师自己培养成为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名师、大师。只有高质量的知识技能的输出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及岗位需要的人才。这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院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学院要将学院的专业教师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能力的名师、大师,另一方面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学院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拿二、三个资格证。学院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督促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格履行使命。同时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有了高质量的教师,就不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能实现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目标。什么样的学生是高质量的学生?如何衡量高质量的学生?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正面回答 的。而16号文件就给出了答案,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使学生德育素质和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是关键(前面已提及)。学院可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并通过引入一些企业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去参与、去完成,从而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把握高职理论教学的必需、够用原则时,要认真揣摩专业建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教”。
二、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标准,又能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取得二证,即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如电气专业的电工维修证,机电专业的钳工证等)。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和获取质量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实践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不肯接受。除了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会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不出价值,那企业当然不同意。另外一个问题,实践教育模式本身并不等于单纯的操作,它们有什么区别,我们要把握好。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理论教育结合。
在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可开展项目式教学,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对高职教育来说,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四、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院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产学结合,充分吸取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在硬件建设上,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生产一线同步,要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学合作,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五、创新评价方法。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还必须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决定。要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引入社会评价,尤其是在毕业实践环节,要引入企业对毕业班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借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们坚信只要全院教职工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扎实的
工作、不断创新,学院的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学习国发2012_2号文件心得体会
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心得体会
贯彻和落实国发2号文件,是一项宏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促进贵州跨越式发展这项宏伟事业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贵州人民不仅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干,更要善于突破常规、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努力培养创造性品质。只有摒弃束缚贵州发展的一系列保守思想和落后观念,创新不息、突破不止、敢想敢做,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因此,我,作为作战在贵州教育一线的教师,问责自己贵州的发展我该怎么做?值得深思,因此,我将我的学习感悟归纳如下:
一、作为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于教育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一名教师,首先是要当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最大的追求。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篇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只有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让我们对每个性格不同的孩子实施教育引导。善待学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的表情是严肃的,学生的神情是恭敬。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难以闪现,更不用说创新发展。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明示我们教师理应把传统的“师道尊严”让位于独立、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记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合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用赏识教育,接纳学生发展中的缺点,使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切实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以创新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就教学内容的更新而言,由于教材的内容通常具有相对成熟性、稳定性,其相对于科学的发展有一定滞后,因此教学内容中最新科学成果的融入、渗透等形式的更新工作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富有责任心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就教学方法的改革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指导思想上,首先要确立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懂得上课是教师引路、提供线索,掌握知识主 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其次,要改革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在信息时代,教学中还要将传统的“板书”与多种信息手段结合,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这对学生掌握先进的信息工具和科研手段很有意义,也会起到激励创新思想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辅导、答疑和平时的交谈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因为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最好的知识信息,而且是教师个人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老百姓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个人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或自己的技术能力落后于时代,即使有心为人民服务,也无力做到,也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牢记温总理的讲话,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教育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学生心灵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惟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正如哲人所说,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它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无限空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总之,国发[2012]2号文件已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了矛盾和任务。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育的伟任,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全新的观念,全能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把教育教学工作提到一个新的台阶。为贵州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五篇:教育部有关文件(范文模版)
目录
教育部有关文件: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3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8 3.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4 4.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3 综合管理:
5.沈阳师范大学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建设的意见(2007-2010)………………………32 6.沈阳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39 7.沈阳师范大学学分制实施细则…………………………………………………………42 8.沈阳师范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分级职责…………………………………………………48 9.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修读管理办法………………………………………………………51 10.沈阳师范大学通识选修课程管理办法…………………………………………………53 教学管理:
11.沈阳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简则………………………………………………………60 12.沈阳师范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暂行规定………………………………………………61 13.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72 14.沈阳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章程……………………………………………………80 15.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82 16.沈阳师范大学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考核细则…………………………………………85 17.沈阳师范大学教学工作奖励的若干规定……………………………………………86 18.沈阳师范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89 19.沈阳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试行条例……………………………………………94 20.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导师制实施细则……………………………………………96 21.沈阳师范大学教研室工作条例………………………………………………………99 22.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室管理办法…………………………………………………103 23.沈阳师范大学关于设置本科教学助理岗位的暂行规定……………………………106 24.沈阳师范大学课堂教学要求及质量评价标准………………………………………108 25.沈阳师范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有关规定……………………………………………110 26.沈阳师范大学关于加强专职教务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决定………………………112 27.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员工作职责………………………………………………………113 28.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长学生助理工作条例…………………………………………114 29.沈阳师范大学学生评教办法…………………………………………………………116 30.沈阳师范大学学生评教资格认定办法………………………………………………119 31.沈阳师范大学学生教育实习规则……………………………………………………120 32.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专业实习规则……………………………………………………127 33.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129 34.沈阳师范大学教学培养方案变动审批办法…………………………………………136 35.沈阳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和检查教学日历的规定……………………………………137 36.沈阳师范大学关于编排课表及调课、代课、补课的规定…………………………138 37.沈阳师范大学国外就读人员回国转入学习课程学分认定办法……………………140 38.沈阳师范大学进修学员管理办法……………………………………………………142 39.沈阳师范大学考试工作暂行规定……………………………………………………144 40.沈阳师范大学学生考试违纪处分细则………………………………………………150 41.沈阳师范大学考试制度改革方案……………………………………………………153 教学建设:
42.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建设方案…………………………………………………………157 43.沈阳师范大学课程建设方案…………………………………………………………163 44.沈阳师范大学关于本科专业主干课建设的若干意见………………………………170 45.沈阳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172 实践与实验教学管理:
46.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规定………………………………………………177 47.沈阳师范大学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知识、技能大赛的有关规定……………………184 48.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189 49.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暂行条例………………………………………195 50.沈阳师范大学实验教学要求及质量评价标准………………………………………200 51.沈阳师范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204 52.沈阳师范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212 2 53.沈阳师范大学实验材料、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218 54.沈阳师范大学仪器设备及器材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220 55.沈阳师范大学教学设备维修工作试行办法…………………………………………223 56.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226 57.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规则……………………………………………………………227 58.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实验守则…………………………………………………………228 59.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229 60.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制度………………………………………231 61.沈阳师范大学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管理制度……………………………………233 62.沈阳师范大学危险物品管理办法……………………………………………………237 63.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的若干规定………………………………………………239 64.沈阳师范大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241 65.沈阳师范大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暂行规定…………………………………………243 66.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244 教材管理:
67.沈阳师范大学教材使用管理暂行规定………………………………………………248 68.沈阳师范大学自编教材立项管理办法………………………………………………250 69.沈阳师范大学优秀教材评选办法……………………………………………………252 70.沈阳师范大学教材书库管理制度……………………………………………………254 71.沈阳师范大学教材库房安全守则……………………………………………………25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