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时间:2019-05-13 06:4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第一篇: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服务型校园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谢荣泉

一、引言

“学校管理文化”不同于“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但又和学校文化有着内在一致性。在“学校文化建设”愈演愈烈之时,学校管理文化却很少被提到议程上来。本文作者系一名普通的中学校长,当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时代要求之际,学校管理文化也成为笔者特别关注的议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表述“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类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精神之魂,学校管理又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的发展形态。众多的实践表明,不重视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上徘徊。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师资素质,更在于隐藏在其背后的学校的核心精神和核心动力,而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动力的形成,则在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在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因此,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是打造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理念和成就教育品牌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

二、“学校管理文化”内涵

1、定义

关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定义,学者有不少的阐述。从狭义上理解,学校管理文化是校长要有“文化治校”的理念,在文化中管理学

校,发展人。即通过文化的经营整合,如思想观念的确立、价值取向的认同、文化氛围的创设、协作意识的强化等,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质,实现教师情感、态度、价值的提升,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且共同遵守的管理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管理行为规范。广义上讲,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学校内部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后者的概念,更接近于“学校文化”内涵,笔者站在自身角度出发,更倾向于第一种定义。这一定义强调作为学校中的以校长为首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管理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等,它可以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学校中管理现象和行为的研究。

2、构成因素

学校管理文化从管理角度划分,包含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观念、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效益等。

3、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内涵

好学校有两个标准: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让所有的教师感到幸福。如何实现办好学校的目标?笔者认为,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益尝试。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的和谐与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与幸福成长、学校的效能与卓越进步为目标的管理文化,这就是服务型管理文化。

三、如何建设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

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是要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为

师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成功,让教师感到幸福。简言之,就是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服务。

1、转变校长及管理团队管理理念

服务型管理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校长、学校管理团队定位为服务者,学校领导树立教师第一的意识,构建为教师专业和幸福成长服务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教师树立学生第一的意识,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服务;学校树立发展第一的意识,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我”,可以借来指一校之长。在中国现实的学校管理环境下,要转变管理理念,形成服务意识,要从校长的管理观念转变入手,至上而下,对整个学校管理团队形成影响。如果一校之长站在服务者的立场进行管理,学校管理团队自然较易形成服务意识。

2、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模式的“以人为本”,核心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校管理理应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成功为归宿,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职业者的幸福。它包括管理目标与思路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管理机制与措施的建立要贴近教师,反映最大多数教师的主体意愿;管理的方式要深入一线,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管理的绩效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功与满足。为此,笔者提出“三化”管理模式。

行政工作服务化。校长的行政管理,是站在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角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为学生创造适宜

学习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学校品牌。管理团队的行政事务,重心是为教师教学教研及专业成长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支持、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最有效的后方保障。教师培养人文化。对教师的培养,尤重人文化气息。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都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幸福,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是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的人文化管理。把教师的成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坚持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与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追寻有意义的快乐,保持教师强烈而持久的进取心,这些是教师个人主动成长的不竭动力。二是制定“因材施培”的教师培养机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教师也同样需要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科特点、教师个性、职业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档案,和教师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最大程度上给予支持和服务。三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协作意识。协作是一种甘为他人服务的理念,协作意识是服务型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学校应积极为全体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集体备课、技能大赛、教研合作等,培养协同作战、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和文化意识。

管理行为公平化。民主、公平是服务型学校管理的基石。学校一切的管理行为及制度都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笔者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坚持学校管理的公平性,量化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校务信息的公开是两个有效的手段。

3、搭建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平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服务型学校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数字校园就是在学校管理服务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服务优势,有效整合学校业务和管理体系,以服务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沟通为目的,集管理、办公、教学、学习、沟通、生活为一体的校园信息化集中运营平台。一是服务学校管理。通过数字校园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办公,不仅提高办公效率,同时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二是服务教师教研。在数字校园平台搭建教师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库,通过海量资源的收集整理,为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的资源服务,扩宽教学视野,加快教师自我成长。三是服务学生学习。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提供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互动学习。

数字校园建构图

四、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中的反思

在我国政府提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推动下,“服务”也进入到学校管理的理论框架内,但是对学校管理文化的研究还很少,服务型管理文化的实践就更少。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一切为了学生”?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即全体教职工是服务主体,要全部为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服务。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念,从现代学校和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的视角看,学校既要为学生服务,也要为教职工服务。只有真正关心教师的生命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教师获得幸福和成功,才可能做到师生共同成长。而学校的管理文化,尤其要突出对教师的关注和服务。

2、什么是最佳服务?在服务型学校管理过程中,最佳服务往往就是最合适的服务,即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个性、兴趣等,提供最适切的满意的服务,使其发挥最大潜能,提高幸福指数,主动地可持续地发展。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却往往服务越位。比如出于“好心”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让学生违背学习规律,加班加点;或者过度关心,侵犯师生的隐私,损害他们的权益,还自以为是服务。

3、怎么解决好制度刚性管理与文化软性管理问题?

„„

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是个较新的课题,遇到困惑是难免的,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不少困难。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就一定能走好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创新之路。

第二篇:服务型文化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正视公共行政改革的现状,围绕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不断创新服务的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法治化及各项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真正构建起适合中国发展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

公共服务型行政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打破了以往政府在社会中的垄断地

位,它尊重广大民众的独立人格和利益要求,强调自由、平等、竞争等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现代价值观念,它将能否为公民提供满足的服务,从而获得和保持公民的信任,作为评价政府行政合法性的重要尺度。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它直接影响了社会公众如何看待政府(或行政部门)及其人员的角色、职责、作用、权力以及如何处理与政府行政部门及人员的关系;影响了政府工作人员如何看待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及自己个人的社会角色、职责与作用,如何看待权力及其分配,如何选择行政方式,如何处理成员内部之间的关系及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决定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人们的权利、民主、参与、法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政生态理论告诉我们,行政文化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子系统,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保持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功能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而我国当前的“权力本位”文化客观上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

要,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匹配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势在必行。本文从行政生态学和社会系统论的学术视角出发,并以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作为切入点,运用系统原理和采用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的力场分析方法分析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力求在明确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途径来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文化、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行政文化的型态,并对服务型行政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以为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主要从行政生态理论出发,采用力场分析的方法对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和阻力进行了具体地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推进我国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包括确立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消解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阻力的一些措施。

文章认为,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构建的、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具有

以下特色:

1、透明;

2、参与;

3、有限;

4、责任;

5、回应性;

6、法治;

7、扁平组织结构。

陈杰——我国传统文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编辑:2008-5-31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一种以人伦为本位的文化。由于儒家管理思想体现了农业社会的需要,以及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使得儒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贵于物、义重于利、德高于力、群体和谐、天人合一、善统真美,这些观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传统,也形成了中国管理的终极价值。这些思想始终贯穿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对中国管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血缘宗法的社会组织、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这种特殊的文化背

景下,中国传统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民族特色,表现在:第一、强烈的社会现实性。以经世致用、兴邦治国,化民为俗为目的。第二、博大的系统观。各种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都在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第三、鲜明的主体意识。各派都把人视为万物之灵,以天、地、人为管理的最初要素,人总是处于核心地位。第四、高度的辩证思维。以矛盾的观点观察世界,处理管理关系。对人、人性、人心、人伦、人格、人情、人道的高度重视构成中国传统管理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性内涵,在现代管理中具有普遍的价值和世界性的意义。如新加坡强化儒家伦理教育,提倡儒家管理伦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包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当代政府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一些消极因素,对政府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民主精神。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意识对人们影响极深,封建专制思想既严重压抑和束缚个性发展,又造成特权思想,直到今天,中国人仍缺乏民主意识。第二、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法制,实行的是人治,如实行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因而君言就是法。在我国今天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国家主人,法律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官本位思想仍然严重,权大于法。第三、忽视个性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强调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行政人员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缺乏挑战意识。第四、守旧意识严重。中国的小农经济广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这种“执两用中”、“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渗透到政治文化中,就成为人们评价政治和参与政治的一项重要准则,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稳定、协调、平衡,很容易满足于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中庸”之道,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第五、权力过于集中。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管理文化注重讲集中,求统一,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严重影响行政民主进程。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要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使中国管理焕发出巨大的人文能量,从而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价值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

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

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而

特定的文化氛围、舆论环境会对政府的形象、职能、管理理念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建设的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服务于民的政府,这也就决定了服务型政府条

件下的政府职能与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管制型政府的理念是

“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对

社会实施管制,而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职能表现出人性化,即服务内容、方式

均是围绕着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公民的需要而进行。这就需要政府树立以人为

本的管理理念,了解“人心”、顺应“人心”、尊重“人心”、沟通“人心”、开发“人心”,按民心民意行事,做到体察民心,体恤民情,体现民意,关注民

生,开发民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较少的考虑社会公众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政府与公众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单向关系,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恩赐”。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他要求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首先征求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政府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为满足自身庞大行政机器运转的需要,而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种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等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性的公共服务。

第三、以法治作为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文化以天理、人情、国法为治理国家的三维,正象有些学者所说的,情是软的、理是圆的、法是方的,三者相互补充,形成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调控系统,使得中国管理既有情理的深度,又有法规的力度。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服务型政府不等于是放任自流的政府,适当的社会管制是必要的,无论是从强调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公民权利方面来看,还是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要求方面来看,都需要以法治作为基础。没有法治就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对政府提供的服务也就缺乏责任考究的依据,容易滋生种种“权大于法”的腐败现象,因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法治的保障,政府只能在法律和人民授权的范围内行事和提供服务,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第四、保持廉洁高效的作风。从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看,在管制型政府状态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本着方便、快捷、高效、亲切的原则为民服务,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政务信息,落实公民的知情权,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下一步管理改革的目标。当今,在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上,政府服务于社会的价值选择与职能定位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服务型政府”只不过是这一历史潮流的观念表达与理论诠释,它所体现的就是政府与社会关系上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行政价值观。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进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如何实行人文管理

任何管理总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必须依循一定的文化原理,文化构成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心理与根源动力。没有文化底蕴的管理是没有灵魂的管理,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当前,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只有实行人文管理,即依循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原理进行管理,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激发与开发人文活力,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

在管理的一切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的能动主体,管理的要义在得人,得人之道在得人心。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在于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民本”观念既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向背决定着政策的认同与推行效果的好坏,更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存亡。服务型政府建设本质上要求以人为管理效能的核心,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不是高高在上、敷衍塞责的官僚机构,而是肩负使命、责任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他必须以民众的福祉为基点,以民众的需要为依归,为民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目前我国政府过分注重管制理念,缺乏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在政府管理活动中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建设服务型政府,迫切需要改变以往旧的政府管理理念,实现政府施政理念的全面更新,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由“全能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有限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无所不包,政府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究其根源是颠倒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甚至把二者等同起来,没有形成科学的现代政府施政理念,最终导致政府职能无限扩张,许多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政府都管了。如果说在建国初期和实行计划经济时期,这样做还有一定道理或某种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摒弃政府“万能”理念,树立“有限政府”、“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树立政府——中介组织——社会的理念。

第二,由“人治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法治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人治在中国具有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形成的人治理念,如大一统观念、人情至上、任人唯亲、家长制、特权意识、以权代法等仍在潜移默化地产生负面效应,严重地阻碍着中国政府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后,使人们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有所提高。要求我们强化法治意识,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对各种行政权力明确界定,对权力运行依法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由“管制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服务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政府是社会管理的惟一主体”的理念对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的影响极为深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施政理念虽然正在由管制向服务转变,但还很不彻底。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彻底摈弃“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彰显政府的人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由“效率型”政府施政理念向“效益型”政府施政理念转变。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用重管理过程的效率理念来衡量政府管理效果,关注更多的是政府管理的过程和投入,片面地追求“效率”。一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极少关心政府管理的成本和效益,造成了政府管理成本太高、资源浪费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形成了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益和高成本低速度低效益并存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国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在评估政府管理效果方面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效率观念,树立成本——效益的意识,形成效益型现代政府施政理念。

成功的管理应当是适应文化特点,激发文化的内在的创造力的管理。美国管理大师彼德·杜鲁克说过: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传统与习俗支配,越是能够利用本土社会的传统、价值与信念,则越是获得更大的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开发出巨大的人文资源,最终实现建立一个“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作者单位:共青团常州市委

第三篇:服务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

服务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

西安办事处是中国石油吐哈油田下属的驻外企业,现有员工200多人,离退休职工730人。主要承担着大厦(酒店)经营、离退休管理和物业服务等业务,是个典型的服务型企业。作为外放的服务型企业,如何在大都市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服务品牌作为制胜武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现以办事处的实际谈谈服务型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打造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明辨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的相互关系

1.要明确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在概念上的共通性。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点的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的精神、愿景、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品牌则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象征,它是体现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等方式的形象总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所有界定。品牌的背后首先是文化,亦称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则是指品牌在经营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拥有强势品牌文化可以赢得顾客,赢得稳定的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品牌是作为一种特定的产品,体现在服务行业的一种被社会或一定规模范围内普遍认知的服务品质。它体现的是具有较强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强势服务。品牌通过这种强势服务的过程铸就自己的独特品质,进而形成广泛的影响、被一定范围所认知的服务名称就是服务品牌。换言之,服务品牌是一种高素质、高效率的服务模式,又是一种无形的特殊商品。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科学的服务理念、真诚的服务情感、独特的服务模式、高超的服务艺术、熟练的服务技巧、先进的文化魅力、完备的服务体系和满意的服务保障等。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核心内容、普遍意义、表现形式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共通性。但应当肯定的是,服务型企业文化和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虽然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而服务品牌的问题就和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品牌大不一样了。

西安办事处在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中,抓住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共通性要求,推出了全心服务、构建和谐、追求卓越、打造品牌等系列服务理念,并以各种活动和介质为载体深入精细管理,形成了基本的服务文化和品牌建设理论,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要明确它们在内涵上的紧密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关联性。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关系在其内容上是密不可分的,核心内容都是其特色文化及其价值观取向。但企业文化偏于企业内部,而品牌是某个区域的属性,和某个利益群体相关联,偏于企业外部。一个是针对员工及企业内部本身群体,一个是针对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如西安办事处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全体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而服务品牌的建设受众就是外部客人和离退休老同志两个群体。企业文化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制造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牌用于吸引受众,建立影响,以创造出长期吸服受众的文化。从外在表现形式上,虽有区别,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品牌就难以为继;如果没有品牌,企业文化的外部延展就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其文化魅力也会黯然失色。文化,其实质就是品牌的支撑和灵魂;品牌,就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结晶,在服务型企业尤其如此。

二是本质作用上的一致性,企业文化与品牌都不能脱离产品和经营实际,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本质作用是一致的。只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协同一致的时候,企业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型企业,其产品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服务形式,这种形态就是服务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所以,服务品牌的打造也必须遵循它的一致性要求,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西安办事处结合离退休职工服务、大厦经营、物业管理三块主打业务的本质属性--服务,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工程,抓文化建设时注重营造品牌效应,打造服务品牌时注意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起到了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三是其不可背离性。由于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的特质要求,很难想象,两者如果背离起来,会把企业引向怎样的歧途。一种沉闷守旧的企业文化是创造不出富有特色和激情的服务(产品)品牌的;反之,一种富有个性、被普遍认知的(服务)品牌如果嫁接到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企业上,那一定是沙滩上起高楼,一触即溃。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也一定是个空壳,必然不能长久。如名噪一时的秦池酒业就是最好的佐证。他们花巨资创意精彩广告,创造了产品的品牌效应,但在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上都缺乏底蕴,所以,只能是后继乏力、很快便轰然倒塌。基于这种认识,西安办事处本着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齐抓共管,两个成果一起要,把对客服务的品牌要求延伸到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一手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一手致力于打造服务品牌,使所有的服务对象客人充分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同时产生了对品牌服务的情感归属,大厦人气不断升温,客流连创历年新高,离退休服务、物业管理满意指数大幅度提升,企业实现了和谐、稳定发展的好局面。

3.要明确其在外延上的差异性。概念上的共通性、内涵上的相溶性并不能代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其外延的有关内容上,主要有三点:一是两者建立和形成的基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面向的是企业内部,主体是企业员工。

第四篇: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心得

听了江苏省北环中学的蔡军副校长、陈广宇主任和徐丽琴老师的讲座后,我谈谈自己的认识:陈校长给我们讲了北环中学的改造之道,他通过他们学校是怎样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是怎样一步步艰难的步入了正轨,经过几年的努力从而一跃成为了全国效仿的榜样这样一个办学过程。通过他们的努力,他们总结出一个办学的理念: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追求幸福,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体收获,在于价值的自主选择,主动发展学校规划。“班级精神”是本次北环中学之行的另一个关键词。徐丽琴老师在经验交流的时候,多次引用了这个词,把自己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的感悟,通过这样一个词来表达。这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在这个表达中,班级被默认为是一个整体,一个有自由意志的团队,一个有着人那样会思考的有机体。班级建设能够围绕“班级精神”,努力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一种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这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重要理念。班主任完全是怀着一种真诚的爱走近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才称得上是一种“人的教育”。也就是这位班主任,讲述自己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以后,班主任工作理念开始由“班级管理”向“班级建设”转变。看似只有两个字的区别,但这里有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管理是自上而下的角度,建设是自下而上的角度思考班级工作。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漠视学生的存在,去约束他们的言行,用外力去改变学生;后者是正视学生的存在,承认他们的能力,激发其动力,让他们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简单地讲就是前者是“外因作用”,后者是“内因作用”。对同一个对象发生作用,效果自然是“内因作用”更佳。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励。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应该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抓手。徐老师积极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不求结果如何,只求学生能以最大的真诚与投入对待,激发学生的能力提升,屡试不爽地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这种效果一旦形成就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良好的班级文化改革,有力促进了学生成长发展,就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此次讲座活动开阔了教师眼界,引起了大家的积极思考,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老师们都深情地说:“我们不虚此行啊!”,并表示在今后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将不断反思,主动学习,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德育工作水准,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继续努力。

我们这次听讲座,虽没能全面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但徐老师的经验介绍,已经使得这种成功的秘诀隐约浮出水面,令人感触颇深。

第五篇:人性化的服务型管理

“以人为本”的服务型管理

“当一名护士很难,当一辈子护士更难”这是一位退休老护士在退休欢送会上的一句发言,这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倾诉出了所有护士的心声。纵所周知,临床护士每天三班倒轮流值班,没有固定的节假日,长期的生物钟紊乱给她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在工作中,护士不仅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病人的教育者、组织管理者及咨询者等角色,多重的角色行为及角色要求常常使护理人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职业压力感增加。要如何提高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让她们在工作中产生安全感和轻松感呢?

护理部作为医院职能部门,不仅是要加强监督管理护士,而且还要更好地为护士服务;让护士在各种管理活动中主动参与,真正“当家作主”。近年来护理部根据我院护理现状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护理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

一、关心护士们工作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发自内心的理解。护理工作者大多是女性,而女性生理上有一个关键期就是孕产期。在怀孕期随着产期的临近,很多护士在身着工作服时常常发生过紧或是穿不进去,针对这一现象,护理部订购了不同型号的护士孕期工作服,让每个怀孕的护士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到护理部领取工作服,这一小小的举措解决了怀孕护士上班时的尴尬。每当有年轻护士当上妈妈,护理部都会精心准备好贺卡及宝宝成长手册,给初为人母的她们送去深深祝福。为了让退休的老护士在退休时仍感到医院护理大家庭的温暖,护理部组织开展欢送会,并为每个退休老护士订制个性化卡片及礼品,将她们为医院护-1-

理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医院对她的祝福写在上面。每当有老护士拿到卡片都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她们说这不仅是医院对她们几十年护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她们对护士身涯的美好回忆。

二、全面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认识,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结合。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是在严格管理下的人性化,不能丢弃管理原则。在制度管理中,应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中,以制度管理为基础,我院追求的创新管理,就是两种管理的和谐统一。护理部在制定个人业绩考核指标及工作规定时,都会让护士长先传达到科室,让护士们积极参与发表意见,护理部则根据意见进行认真分析讨论,并将结果反馈给科室,其目的就想让每位护士都参与到医院护理制度建设中来。

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即是服务者的思想,努力当好护士姐妹们的公仆。护理部在医院内部网络上开通了“护理在线意见反馈网”,每个护士都可在不同的时间将自己的心里话、困惑及对医院护理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发表在上面。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不仅拉近了护理部与护士们的距离,还使护理部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了护士们的工作压力状况,及时给予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的人力配合,实行弹性排班制,切实帮助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引导年青护士以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创造条件,充分满足护士的求知欲望。人性化的管理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还增强了主人翁精神及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下载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文化建设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风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

    学校文化建设材料

    八、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1、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基于教育爱、责任与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2、对学校行为文化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冷漠情感的批评; 3......

    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学校的全面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快乐与自尊,离不开......

    加强学校规范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平安开学保稳定,校园规范谱华章 ——九江县第二小学春季开学及校园规范化管理汇报材料 一、春季开学工作 (一)学校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校在编教职工94人,现有在岗教师89人,在编在......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学校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责任督学专题培训会,实地参观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观看了实验初中的 “七彩星文......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范文合集

    轮台县园艺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校风学风的整体提升”的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文化建设基本要求

    学校文化建设基本要求一、校园环境1、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师生生活区,分区明确,互不干扰,联系方便。有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校园环境建设的平面图。2、校园环境......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学 校 文 化 建 设 材 料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