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

时间:2019-05-13 06:5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

第一篇: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

五、选择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对于整个社会调查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

我是第十小组的组员,我们小组成员有还有张硕和徐晶晶。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测量我校评学评教系统的信度效度”研究。结合我们小组的课题来谈。评教评学工作是我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学生和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的重要途径。学校推出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了解,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与学同步开展,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评教评学活动不仅仅是督促教学的方式,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交流感情的良好途径。但是现在来说评学评教的信度和效度正在逐步缺失,作用和意义正在逐步弱化,因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是以自己能否听懂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教师尽管按大纲讲授,甚至还有所降低,有的学生仍然感到困难。由感到困难而产生对教师的不满,于是给予偏低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除了反映出教师可能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恰当处理教材、不能深入浅出等问题外,还反映出了学生认识能力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大学讲课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否则怎么叫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方法也不是一味地讲故事引人入胜或“手把手”地教,而主要的是教人以“渔”。同行,学生常常需要配合以大量的自学。当学生知识准备不足(即平时说的基础差)、又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时,他们对教师的抱怨就是必然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要这个教师上课能“吹”,海阔天空、天南地北,便有学生不管其讲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有关,也不思考这一节课到底有多少收获,就认为这个教师讲得好。这实际上也反映出一种认识能力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知觉进行的内容和性质取决于大学生的经验,他们个性的一般倾向和心理状态。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人感知的不是现有的东西,而是他所希望的东西。”“,可想而知,一个人只有当他发现了“他所感知的”不是“他所希望的”东西时,他才可能对这一“东西”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评价。所以,我们研究这个课题是想知道如何能让评学评教被重视,而不再只是为了完成我们的分内工作和不得不做的事。

第二篇:教育调查课题的选择

教育调查研究的课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验证过去的或别人证明了的理论真理是具体的事物在具体情境下的真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真理就会变谬误。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过去的教育理论在过去是真理;现在可能就不适合时代需要了,因此,要经过调查研究去验证,或许又能够发现新的规律。比如,过去的研究者认为,儿童性特征成熟的年龄是女12岁,男13岁。而现在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性成熟年龄比以前提前了一年,这一结论对学校性教育和尽早预防性犯罪提供了参考。有的理论本身是正确的,但它还有一个适应范围的问题,还有不够全面的地方,通过验证,可以确定它能否适应某些具体情况,它有哪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

那么,对已有理论的验证性调查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选择和确立课题:一是重新验证原有理论的正确性;二是确定理论的适应范围;三是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对已有的教育理论进行否定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用来指导实践,当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产生错误时,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不能调和,我们不得不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为了否定某一理论或部分地否定这一理论,就要通过调查研究来达到这个目的。人的认识发展是有过程的,在认识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干扰和制约,认识有时又不能与实践同步发展,这样势必会产生理离实际的毛病。比如在学制问题上,清政府制定了“癸卯学制”,民国初年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后来又照搬英美“六三三学制”,建国后又照搬过前苏联的十年制,在毛泽东“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口号下,又实行过“五二二学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逐渐恢复了“六三三学制”,这里就经历了一个反复否定与验证的过程。

3.对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实践工作,工作中会有许多现象使我们有所感悟,这种感悟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所凭借的根据还不足,缺乏可靠的实证材料,这时,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进行,使之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丰富教育理论宝库,又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中有大量的课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掘具有价值的课题,并努力刻苦去钻研,一定能产生出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调查结论。

二、教育调查课题的选择要注意的问题

1.课题的选择要与时俱进,符合现实需要

我们的研究成果可能有价值,但如果不能用来指导现在的实践工作,那它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因此,要选择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课题来进行。

2.课题的选择要考虑实现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经费、理论水平、时间、范围、人员等等。经费开支大,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调查的涉及面较广,这样的课题只适合专门的科研部门,个人进行的难度较大。因此,要选择条件适当的课题来进行。

第三篇:课题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了质的飞跃,已建有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配制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视、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学校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师均掌握了较高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逐步实现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从我校全体师生的调查显示:我校20名教师中有18名教师家庭安装了宽带网络,教师间可以利用博客、QQ、微博等网络工具实现实时交流。而且我校已经创建了校园专题网站,并对网站内容及时更新,师生可以借此实现资源共享。现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深刻印象,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师生所认可与接受。因此,我校有针对性地申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努力让教师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不断探索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的有效模式,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适时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从而使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更有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现代信息素养。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主要观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实施方案。这种有效教学设计方案,即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有效性、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如何充分吸收一般学科教学的优势,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在丰富的教学个案中归纳出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本课题需研究的范畴与重点。

2、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的教学环境中,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等多方面探究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影响力。通过研究,努力让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子课题的项目

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②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④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四、研究思路、方法(1)研究思路、步骤:

①加强资源库的建设,每个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包:课件、教学设计、试题、图片等。

②加强校本培训,实现学校师资培训进一步信息化。

③努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有效对策,创造整合的内、外条件策略。

④创建校园网站及学生、教师个人空间、博客、微博。(2)研究方法

①个案研究法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②行动研究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不断从研究案例中反思、探究、寻找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

③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如文字录入、文本处理、课件制作、资源收集、学科融合课例)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准备有关研究材料,申报、立项。

2、成立课题组,制订相应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方向。

3、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4、收集资料为实验提供信息。

(二)、实施阶段:

1、根据各子课题实施计划、方案展开研究

2、定期召开教师会议,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

3、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的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

1、各子课题小组提交研究报告,进行试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总结论文。

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我校目前已建有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并配有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课题组成员每天上网至少1小时,并建立个人教育信息资源库。为保证本课题研究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学校优先考虑,提供充分的财力保证,让研究组成员外出学习、研讨,解除后顾之忧,有其经济保障。

第四篇:调研课题选择

调查课题的选择

在整个社会调查活动过程中,选择调查课题是第一个环节,正确选择调查课题,是调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调查取得成功、获得成果的重要前提,然而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为困惑、犹豫的一个问题。由于较少得到系统的指导,致使选题不知从何选起,或方向偏差,或选题过大、过小,过深、过浅,影响调研质量。那么,如何正确地选择课题呢?

一、指导学生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选题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根据客观需要来选择课题。客观需要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是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查为的是解决问题,离开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就不可能正确选择课题。一般说来,那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与社会需要紧密相连的、与理论发展相适应的课题,就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社会价值的调研课题。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国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问题,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学校招生及大学毕业生就业,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农民负担问题,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体系的改革问题,贫困山区儿童的教育问题,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等每个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选题的首要前提。以科学理论和客观事实作为依据,遵循客观规律和认识规律,理智地选择调查课题,这是科学性的体现。比如,明显与已确证的理论相违背的题目不选,除非确已发现了与理论相矛盾的事实,才可以把这种矛盾作为调查课题。如果毫无根据地把推翻或改变已确证的理论作为调查课题,则失去了起码的科学性。相应地,毫无事实依据的题目也不应选,除非确有把握在调查过程中可以获取有关事实。

(三)创新性原则

一定的创新性是调查课题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作为调查课题,有望从中产生创造性的成果。但好高骛远不可取,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工作任务,选择那些国外已有而我们尚无的移植性调查,或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解决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以及理论上有分歧的争议性课题,总之,不一定要求全新的,只要包含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因素的课题,即“局部创新”的也属难能可贵,也都算是具有创新性的现实意义的课题。

(四)可行性原则

要考虑课题的科研条件;完成课题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符合需要的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课题,不一定都现实可行。还要根据调查者和调查对象两方面的现实条件来选题。主、客观条件不具备,再诱人的题目也只能是画饼充饥。选题除考虑必要性外,还要考虑

实现的可能性,分析主客观条件。从调查者方面看,选题须考虑自身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等,以及人、财、物力及时间等现实条件;而调查对象方面则需要考虑客观事物的成熟程度,被调查对象的回答能力和合作态度,以及社会环境等种种因素。选题宁小勿大,宁窄勿宽,宁精勿泛,这样的题目较具可行性,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期效果。[1]

二、指导学生从何处找寻调查课题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别是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尚未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众多一般问题,课题来源众多,而且途径复杂。可从以下几个具体途径或来源中寻找确定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

(一)从现实生活中寻找

生活于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各种可以作为研究问题的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实际上始终客观地存在我们的周围,例如城市社会治安、城市交通、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城市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城市网吧、大学生就业、独生子女入学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当我们从认识和研究社会问题这一目的出发,向自己提出一些“为什么”时,就会从这种熟悉、普遍、一般、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中,抽出一些值得探讨的社会调查研究问题来。比如,对于生活在城市社区的人来说,居住在单元楼房,安防盗门,出入锁门,邻里之间很少串门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很一般的现象。然而,当我们从认识和理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以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这一目的出发,自己提出一些“为什么”引发思考时 [2]就会从中找到诸如“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与邻里关系研究”、“城乡社会邻里关系比较研究”、“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研究”等调研课题。可见,社会生活是各种社会研究问题最主要、最丰富和最经常的来源。当然,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现调查课题,关键是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养成对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社会问题问个问号的习惯。

(二)从个人经历寻找

每一个人都是在某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所走过的也往往是一条特定的人生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记录,积累和沉淀了不同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形成了观察事物的特定视角。不同的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不同,对社会生活的具体感受也不同。一种现象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是理所当然、司空见惯;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或许会大惑不解、十分新奇。因此,我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观察、各种感受,常常是众多有趣的研究问题的最初来源,而许多有价值的、有创造的研究问题也正是从研究者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中,特别是从个人特定的生活环境、特定的生活感受中发现和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个农村家庭,一对农民工夫妇,几个学龄子女,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所致,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被迫辍学。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而言,很少能直接观察到此类现象,然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尤其是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亲戚朋友身上,其遭遇引起我们的共鸣时,便能启发我们进行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农民工家庭收入状况研究” 等。[3]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从个人自身经历中寻找问题的方式,是一种十分简单实用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它经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非常有价值的调研问题。

(三)从相关文献中寻找

研究课题还常常可以从学术著作、教科书、报纸杂志、各类文献、文章以及学习笔记和谈话记录中甚至电视节目中得到。尤其是各种社会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报纸杂志、教科书、专著、文章,常常成为引发研究灵感、启迪研究心智、催生研究想法的重要来源地,许多研究问题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社会科学期刊上大量的与社会研究有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代表着过去和现在的研究者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常是寻找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的,甚至是大众性、通俗性的文献中也有大量的社会问题可供我们去发现和探索、研究。只是阅读各种文献,一要始终带审视、提问、评论眼光,不要盲目地接受专家们所说的一切。由于个人生活经历、社会阅历、关注问题的不同,也必然使审视问题的视角不同,对同样的文献、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材料的看法就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疑问、新的思索,迸发出新的火花,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二要进行广泛的联想,从纵向与横向、形式与内容、对象与方法、时间与空间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所阅读的文献展开广泛地联想,由此及彼,换个角度观察,往往也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新的看法,开启一些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一些新的研究问题。

当然,从领导和制定方针、政策的需要提出来的上级下达的课题以及接受他们委托的课题也是调查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

三、指导学生如何结合自身条件确定选题

在校大学生调查报告的选题应该利用在校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少院校要求学生假期所进行的社会调查选题时,一是选择有现实针对性的题目,二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三是选择对自己来说难易适中的题目,四是选择大小合适的题目。

学生参加调查研究工作,主要采取承担企业事业单位或学校所委托、布置的调研课题的形式。因此,应首先考虑委托单位及上级有关布置的需要、要求,但也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在选题时应尽量把委托单位或上级需要与个人的需要相结合,变被动调查研究为主动调研。

(一)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选题。

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疑问,以及无法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解释的理论问题,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迫切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求得解释。

(二)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选题。

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由于缺乏感性知识,容易产生经理论到理论,空泛议论的毛病,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三)结合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选题。

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通常要经过从不熟悉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学生如能在毕业前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有目的地作些调研,可大大缩短这一过程。

以上这些都属于调查者个人需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从委托单位众多课题和学校布置的课题中作出适当的选择。调查者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提高信心和兴趣,从而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里再着重谈学生选题应予充分考虑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当然是指进行研究的主体,调查研究组织者和调查者的素质状况,包括知识结构、文化、心理素质,身体健康、调研能力,对调查研究对象和涉及地区的情况熟悉程度等,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被调查对象能否合作,能否得到社会支持,社会制约的大小等方面的问题,要把必要和可能两者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也就是课题的价值问题,在一定的可能条件下,付出多大代价,可能满足多大需要,取得多大的效益,要选择最有价值,最有效益的课题来做。选题一般来说要视各人的科研水平而有所不同,高校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期间只把握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因此选题不宜过大,特别对于初次作调查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题目小,便于深入,易于见效,题目大了,涉及面过广,容易面面俱到,犹如蜻蜓点水,缺乏深度,毫无特色,对于已有科研造诣的人来说,选题可以与自己今后长期的研究方向相结合,成为今后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小的选题积少成多,“小题大做”这样才能使文章达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也就是对所论述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那么,怎样使题目小一些呢?一般是从内容上、时间上、空间上,调查对象范围上加以控制和限定,当然,其前提是能够满足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此外,在确定课题前,还必须对所选课题作初步的可行性论证。以免在研究者对所研究的对象领域不很熟悉,对课题的研究具体目的不够明确,对所确定的课题的价值,意义没有很大的把握的情况下,半途而废,成为无用劳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建立研究假设

我们在初中的数学里曾经学习了什么叫做“命题”。一个“命题”的构成的一般形式是:“如果„„,那么„„”。其中“如果„„”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命题的条件,把“那么„„”这一部分叫做命题的结论。例如:“如果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那么他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教学,那么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如果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那么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都是“命题”。一个命题的结论可能

是正确的或者称之为真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称之为假的。对于一个课题来说,它的研究假设就是一个命题,如上面所举的例子都可以看作是某个课题的研究假设。

你研究的问题一旦明确被界定后,就应建立研究假设。所谓研究假设,就是根据一定的观察事实和科学知识,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其实,研究假设也就是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因为你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后,会产生一些疑问,进而对这些疑问进行思考,你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关人员,然后提出假设,对你的疑问作一种临时性的回答;假设与定理或结论本没有很大区别,只不过假设是有待证实的定理或结论,定理或结论是已经证实的假设。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假设是刚开始研究问题时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和假定性,但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一定的事实或理论根据,假设不是凭空的瞎想,它和神话、幻想、迷信有原则的区别。一个科学假设,必须能被实验所验证的.如当打开开关灯不亮时,可能有几种假设:①停电;②插座接触不良;②保险丝烧断了;④灯泡烧坏了。这些假设的每一种都是可以直接检验的。

假设的形成要靠科学知识。在科学发展中,对同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出现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假设。这是由于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有限或不同,必然会得出不同的假设。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这对于你的研究假设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有些知识你还需要去查阅一些资料或向教师、专家咨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阅资料和请教有关人员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很好的学习机会呢。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用实验验证某一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涉及两个概念--常量和变量。

什么是常量?

在某一数学或自然科学问题讨论过程中(或在某些条件下)保持不变的量就是常量。例如,圆周率3.14l59,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它们都是常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常量是指研究课题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和条件。如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效果的研究中,年级水平就是一个常量,因为五年级这一特征对每一个个体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课程中不变的条件。

什么是变量?

变量一般指研究者操纵、控制或观察的条件或特征。变量也称“变数”。在数学或自然科学问题的讨论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距离就是一个变量。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变量指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或条件的特征。如研究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五年级学生成绩的影响中,每个学生的分数就是一个变量。

变量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名词是从数学

引用过来的。在数学中,y=/(z)这一方程式中的2是自变量,y是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例如,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是随着溶液的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当溶液至酸性时,酚酞指示剂呈无色;当溶液呈碱性时,酚酞指示剂呈红色;因此溶液的酸碱性是自变量,而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因变量。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自变量常常是一个分类变量。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必须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再测量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改变。在此例中,不同的教学法是自变量,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因变量。这里,自量是居于因的地位,因变量是居于果的地位。

意义与途径:

对于一个课题的研究假设,一般说来它应该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或规定了它的研究方向和性质,对研究的结果作出了明确的预测,同时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了预见性的规定和框架。

调查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时,可根据家庭社会学关于“家庭的重要功能是教育”的理论,提出“单亲家庭或不和谐家庭的子女犯罪率高”的假设。

了解生育意愿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凭以往的实际经验和有关研究经验,提出一系列研究假设:文化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传统价值观越多,生育意愿越高等。

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以往的经验可借鉴,又很难用社会学理论作直接解释,可以假设:下岗职工就业意识落后是主观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健全是客观原因等。

互联网宽带服务广泛进入居民家庭的影响,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范畴,但我们可以参照以往电视的普及对居民家庭闲暇生活的影响等提出相应的假设。如,互联网进入家庭影响到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等等。

第五篇: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幼儿早期学习中,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的语词、概念、能力的形成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早期阅读备受幼教界的关注。许多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如:阅读环境的创设研究、阅读材料选择研究、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及家园互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等,在不同方面都总结出了一定的教育经验。我园过去也曾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研究,发现幼儿对早期阅读颇有兴趣,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有灌输的现象,忽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重知识轻能力,把早期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训练;重集体教学,忽视日常培养;重幼儿园教育忽视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的作用。为此,从2009年7月起我园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从2——3岁幼儿早期阅读指导为切入点,在分析2——3岁幼儿阅读特点的基础上,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通过家园同步开展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实现家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阅读的水平的能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1.研究目的:了解教师与家长在2—3岁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的困惑,总结出一套有效解决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收集法、追踪记录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研究途径:

①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教师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指导的困惑;

②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获得理论上的经验积累;

③ 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不断观察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案例的总结,个案分析;

④ 积累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并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方法;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高本幼儿园上在早期阅读的材料、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细致探讨一下针对2—3岁幼儿的、教师与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的策略,同时让好的图书在幼儿2—3岁这个年龄段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辐射家庭的目的。

三、研究基础

在以前的工作中,进行过有关早期阅读材料和指导的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这次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如2007年6月,梅建宁的教案—

—《小鸟的家》收录在《幼儿园发展课程——教师用书》中,2008年2月,倪雪春的文章《开展家园互动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国创建和谐校园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倪雪春图文《虫虫爬》在《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刊登等。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适合2-3岁幼儿的阅读材料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并搜集了大量的图书(比如……),同时也认识到有些方法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但要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探讨。因为图书只是阅读过程的第一步,它还需要具体指导策略、阅读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及家庭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在前面获得大量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如果更好地指导和干预幼儿的阅读过程,帮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并不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下载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择一个调查课题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调查问卷

    A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问卷 尊敬的各位教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问卷调查,提供您的看法 与意见。本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希望得到您的真实想法和宝贵......

    社会实践调查课题[本站推荐]

    社会实践调查课题1、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析本地区的区情。 2、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10条基本经验,调查总结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 3、社会应急机制......

    教育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的困惑及分析 作为一线教师,也想过把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写教育叙事或者做课题研究。但首先在面临课题选择时就已经遇到了困难,所以就不能顺畅的进行......

    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

    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当前,我们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总觉得得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了却不适合于研究。主要表现为:  问题宽泛。 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在时间和......

    如何选择课题研究方法

    如何选择课题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符......

    EDA课程设计--课题选择

    EDA课程设计 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 课程编号:04××2××× 学时:1周 学分:1 课程性质:必修 选课对象: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 内容概要:利用EDA软件和下载......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一 前言:作为一家中介公司,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想通过本次的市场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的兼职情况,更好的扩展我们的业务范围。 二......

    社会实践调查考研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考研比例逐年增加,影响他们考研的因素不尽相同,他们考研的目也各不相同。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考研主要是为获取更好的机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