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计划
中水镇第二中学
新一轮(2006-2010年)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计划
随着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实施,新一轮的(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因此,为了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始终保持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根据《贵州省“十一·五”(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以及《威宁县“十一·五”(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我校将结合实际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工程。现就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根本出发点;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完善教师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全员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根据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要求,通过开展“一德三新”(师德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以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的培训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促进基础教育及教师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新型教师队伍,真正实现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科教兴校战略提供人力支持和保障。
二、培训目标及任务
2006—2010年,我校教师教育工程要在总结2001—2005年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平台,实现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实现“人网、天网、地网”的有机结合,构建贴近、研究、服务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集教研、培训、培养于一体的培训模式,以适应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要求的需要,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培训对象
根据贵州省教育厅黔教字发(2006)132号文件规定,培训对象为全体中小学在职教师,其中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教师、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教师,只要求参加培训考核,不列为全省统一考试对象。
四、培训要点
(一)全员培训
以“一德三新”和现使用的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培训中,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需施教。在配合各级培训的同时,大力加强校本培训,以本校骨干教师为龙头,分对象进行,不搞“一刀切”,全面推进、注重过程、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使我校教师在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得到更进一步提高。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我校教师实际,2006—2010年间,每位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县、镇、校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240学时,具体实施如下:
1、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以《新时期师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以全国先进教师以及我省陆永康等教师为楷模,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我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使我校中小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并转化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乃至升华为热爱生命的具体行动和崇高的境界上。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50学时。
2、新理念
新理念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总结反思开展课程改革三年来的得失,找准问题的症结,抓住毛病的源头,深化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树立新时期教师素养应有的三个层面:一是文化底蕴;二是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三是教学的智慧、教学的技艺。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角色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从
文化构建上提升教师的价值取向。此项集中培训五年累计不少于40学时。
3、新课程
在原有新课程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认真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摸索一些适合本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重中,使全校教师从心理明白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生命线,明白教学必须强调一个文化底蕴。因为文化底蕴深厚,才能够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开发教材,才能够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80学时。
4、新技术
按照上级职能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贵州省计算机工程”为契机,根据《威宁县新一轮(2006—2010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按照普及、巩固、提高的原则,使我校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接受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学习和运用新教育技术的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有效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项集中培训每人五年累计不少于70学时。
(二)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按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相关领导到先进学校学习、参观,参加省、地、县组织的短期培训班,使管理者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全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及各阶段的具体安排;掌握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真正提高管理者对学校各项工作科学的组织管理水平、业务指导水平和服务水平。
2、培训者培训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加强教师培训队伍的建设,从学校选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富于开拓创新、有服务大众意识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者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我校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并能在校本培训中将其所学悉数倾出,辐射给全校的每一位教师,加强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3、骨干教师培训
(1)今后五年间,我校将选送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地、县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逐步打造健全的、学生爱戴、百姓欢迎的各学科配套齐全的骨干教师队伍。
(2)学科骨干教师紧缺,急需要科目教师培训。目前在我校大多学科的教师配备较为薄弱,我们将紧抓“十一五”期间“百十名”骨干教师支教、培训这一契机,创造条件,抢抓机遇培训培养这些学科的骨干教师,实现真正意义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使素质教育朝着良好的轨道运行。
(3)其他骨干教师培训。根据省、地、县继教工程及有关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验、图书管理员等薄弱环节骨干教师的培训。
4、新教师培训
新任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指教龄不足3年或见习期的全体教师培训。新任教师培训内容按“省继教工程办”指定的科目,培训不少于120学时,其中接受地、县集中培训60学时,校本培训不少于60学时。我们将更进一步地关注新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并指定有敬业精神、热爱生命、热爱学生的资深教师帮带,使之尽早进入角色,并纳入全校教师教育全员培训。
5、学历提高培训
我校共有教师49人,学历达标率为85.2%,其中本科学历12人,大专学历30人。“十一五”期间,我校还将在这一基础上,一是根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及本镇教师专业结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在职攻读或脱产进修;二是学以致用,解决教师选择培训专业时避难就简,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等问题,通过学历提高培训,到2010年,使我镇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左右,本科学历达30人以上,并鼓励和支持个别教师攻研。
五、保障措施
1、积极向镇党委和政府汇报此项工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使党政部门从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中小学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中水镇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教师教育机构与其他上级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扎扎实实抓好“十一·五”期间我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我们将在第二阶段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教师真正在培训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为教师的职称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优评模等提供依据。对不参加学习、擅自中断培训、考核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以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认真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开展好培训,并努力探索现代过程教育支撑下的校本培训,为培训提供快捷方便的培训平台和优质的课程资源,为促进全校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提供支持。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6年10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地、县有关文件精神和校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拟订实施计划。积极宣传,找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方向,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及时解决教师在解读新课程、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发生或发现的问题、难题。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7——2009年。按照省规定的科目,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培训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学习与教学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真正使教师在培训中获得新的提高。同时,学校将每学期对此项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同时,随时接受县级的检查。
(三)总结、迎接评估验收阶段:2010年元月——12月。对“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类整理各种资料,并在2010年4月底前搞好自评自查。5月后,抓紧时间查缺补漏,以迎接省、地、县的检查评估验收。
七、2006—2010年主要培训任务
2006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07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2008年: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09年:
1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3、《校本研修面对面》;
4、《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等;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6;学科培训。
2010年:以上培训内容除骨干教师培训、专项培训外,其余各科教材考试、考核。
八、中水二中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马贤梭(学校校长)
副组长:所才富(教导主任)
专干:马彦坤(教研组长)
成员:马武华 丁忠国 马永吉 马颖
马仲武 丁中文中水真第二中学
2006年5月18日
第二篇: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仁怀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市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市、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
四、培训对象
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用五年时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年均不低于12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年均不低于60学时。
在总学时中,市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具体实施形式为国培计划的落实、组织统一的研修培训、“一德四新”统一培训、学科专项培训等。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举办师德论坛、组织师德建设征文及演讲比赛、进行师德标兵评比表彰等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 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中,依托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百千万”培训计划,选拔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参加省级教育名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参加省级骨干教师评选认定;选拔部分省级、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参加遵义市级组织的外出培训,参加遵义市级教育 名师评选认定;选派部分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的教师参加遵义市级骨干教师评选;在省级、遵义市级、仁怀市级骨干教师中选拔、培训、认定本市教育名师100名,本市骨干教师300名。使市以上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乡(镇、办)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各学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选拔培训认定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逐步构建一支本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市三级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加大对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乡(镇、办)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英语教师100人,信息技术教师100人,音、体、美教师50人。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五年内,我市将培训幼儿园园长(主任)50人,幼儿园骨干教师150人。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全市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同时集中培训仁怀市级骨干班主任100人,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 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全部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初、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遵义市教育局负责,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教科局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通过省、地、市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地、市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五年内,我市将至少培训教育行政管理干部80人,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教师30人。
9、其他项目培训计划
五年内,我市将组织培训职业教育骨干教师50人,新课改教师800人,校园文化建设骨干50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50人,理化生实验教学骨干100人,校园安全稳定管理人员50人,学校财务资金管理人员50人,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120人。
(三)学历提高培训
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坚持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各校小学教师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学历达 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3%左右。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市教科局将拟定学科考试、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市教科局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给予批评。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加强各校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的考评工作,把各校完成继教工作任务的情况纳入市教科局的考核和政府教育督导工作中。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市教科局和各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在2015年年底前,建立起仁怀市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充分 发挥其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的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2013年年底前,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市)级示范校,争创校本研修地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将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和完善县(市)级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立送教下乡、巡回指导等制度。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市继教工程实行市、乡(镇、办)、校三级管理。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市继教工程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市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市一级将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市、乡、校的三级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市)级培训计划;对乡(镇、办)、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办)、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市教科局将把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市教科局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要求,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并逐年提高。各学校也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村、点(校)教师的培训;我局将逐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同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市级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校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乡(镇、办)中心小学要深入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村、点校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市教科局每年将对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2013年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6月底前,市教科局完成对各单位的检查验收,迎接7-9月底前,遵义市教育局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
省、市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三篇: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学校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
汇报材料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重要形式,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模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成立普定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普教科字〔2011〕206号)以及普教科字〔2011〕207号、208号文件精神相关要求,于2011年9月7日成立了**学校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并召开了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大会,按照各级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制定了“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和相关措施、制度。校长、教科室、教研组、业务培训小组分工明确,认真履职,各项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对照安顺市教科局下发的《安顺市教科局关于转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评估验收标准>的通知》及《普定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工程评估验收实施方案》(普教科字〔2015〕186号)要求,不断完善档案资料建设,于2015年8月14日顺利通过了普定县教科局的验收。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31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占教师总数的29.03%,专科学历21人,占教师总数的67.74%,中师学历1人,占教师总数的3.23%,按照国家规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规定标准,中级职称30人。
(二)组建校内立体培训网络
学校组织的全校性培训,内容有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等。“十二五”期间的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我校全体教师,岗位培训参训率100%。合格率100%。教研组的培训,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主要形式是组员轮流主讲和收听收看有关专家的专题讲座。校外的参观培训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几年来,我校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和其他培训以及“一德四新”培训。培训回来之后,教师开展二级培训,要在全校作交流发言,条件具备的,要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中创造性地运用。通过学习培训,**学校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统一,广大教师思想上受到触发,心灵上得到的启示,使自己的教研教改形成自觉的行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三)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踊跃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强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我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两名(陈宗凤、侯贻文),县级骨干教师二名(彭兴安、郑开艳),镇级骨干教师6名(姚娟、姚福敏、王胜敏、洪涛、张丽华、吴静)。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影响下,全校教师逐渐形成了踏实进取、锐意改革、精益求精的总体教学风格。
(四)学习初见成效
际教育教学能力,使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方法,在培训中就得到了体验。
5.交互式培训。结合各类培训任务和教师的工作实际帮助参训教师制定个别学习、分组学习、集中学习的各类计划,同参训教师进行交流并予以学习指导,并通过教研组、教科室帮助参训教师个别学习和组织集中学习,对参训教师实践性环节进行指导,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指导培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有机结合,有效的保证了培训的实效。
6.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主要形式,我们通过传达文件、培训骨干、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大检查指导和考核验收力度等举措,使我校校本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不断向纵深推进。
(1)下发文件。上级一下达文件,学校就及时印发给各教研组,通过文件指导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研究校本培训工作等。
(2)培训骨干。对于全体教师来说,校本培训是一种最基本的培训形式,为使全体教师快速理解、掌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我们及时组织开办校本培训辅导员培训班,通过培养骨干,建设起校本培训业务指导者队伍。
(3)召开会议。校本培训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我们通过校本培训专题会议,集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召开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通过典型经验的介绍,突出问题的研讨,分析实际问题,研究解决方法和实施策略。
(4)加强检查指导。
0
学校教科室负责全校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工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年,根据县教科局文件要求,及时制定校本培训工作意见、校本培训检查指导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各教研组检查指导工作,指导活动开展,参与校本研修。还积极探索“校本+远程”的培训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其广阔的虚拟空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远程辅导和全县性的合作交流、实践研修等活动,为校本培训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
一是通过网站进行下载导学资料。帮助参训教师了解最新的培训信息、教改动态,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相关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进行课例研讨,对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课例,进行教学研讨。通过各自的录象课特别新教师的公开课,开展各学段各年级备课互动、在线交流等活动。
三是印发《**学校班级考核办法》、《**学校教师考核办法》等,加强激励机制,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学习成果
(一)教育理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开展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之后,全校教师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终身教育的层面。通过课改培训,“一德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普遍认识到:实现“三维目标”,以学生为本,探究式学习,反思性教学是新课改的最基本要求。只有自觉参加培训,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才能胜任教育教学,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参加培训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过去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314
第四篇:汉字工程实施计划
高楼小学“汉字工程”实施计划
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上旬)
1、做好宣传教育,使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达到共识;
2、做好起步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形成计划,培训教师。起步训练阶段(2011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
1、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提高阶段(2011年11月中旬——2011年11月下旬)
1、侧重于摹帖,临帖训练,逐步侧重于摹。
2、巩固提高,临帖与迁移作业书写训练。
成果展示(2011年11月——2011年12月上旬)
1、展示写字成果;
2、总结经验。
迎接验收阶段(2011年12月)
1、撰写写字教育论文,形成经验材料;
2、提交理论研究报告,成果验收,参与全县“汉字工程”成果展示。
附:
1、实验成果形式
⑴实验报告及经验论文。
⑵师生作品,师生获奖作品等成果。
2、每个阶段应开展活动、项目及要求以学校通知为准。
3、评价:学生字体合格率(工整、清晰)达到80%视为合格。
4、本课题是一个长期课题,要有一个长期实验的思想准备
第五篇:校安工程实施计划
2014年秋满堂小学校安工程实施计划
一、计划安排
1、建设项目:
满堂小学自2010年开工建设,一期在建工程有6个单体建筑,包括原鲁艺综合楼、教学楼加固加建、新建综合办公教学楼、两座学生公寓和学生餐厅,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二期建设工程由山东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二期工程的设计工作,包括400米田径场地及看台、篮排球运动场、体育馆、院墙及挡土墙、后勤服务用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满堂小学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6亿元。
2、满堂小学重建综合楼续建项目:
经上级同意,该项目于2011年3月规划设计,2011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9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6693平方米,计划投资 940万元。
3、满堂小学重建综合楼续建项目:
经上级同意,该项目于2013年3月规划设计,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9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407平方米,计划投资753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把它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2011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各单位要高度
重视,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区政府督查室继续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进展情况纳入定期重点督办事项,严格执行工程项目责任制要求,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总结,对进展缓慢的镇、街道、开发区,将实行蹲点帮扶和跟踪指导,督促加快工程进展步伐,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任务。区政府将对思想认识不到位、工程进展缓慢的单位实行领导约谈、诫勉谈话和报请区委采取组织处理,同时把工程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督导评估重要督导项目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确保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工程实施
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切实把职责履行好,把工作部署好。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校舍安全工程立项、报建、拨款等相关手续办理进程,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收费减免、学校用地审批等相关政策,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效益。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要主动承担任务,搞好协调配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到校舍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中,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同时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加大学校整合力度,确保各类资源得到科学充分有序利用。
(三)多方筹集资金,提供坚强保障
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资金投入是关键。首先,在财力缺口的情况下,将两项教育费附加划定比例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做到专款专用;其次,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通过企业独资、垫资、合资等途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建设;第三,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学校规划布局,利用老校与新建校的土地差价,通过土地置换、联合开发等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盘活土地资源进行融资。同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加固新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刀刃”上,确保花较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四)严格现场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把工程监管作为工作指导的重中之重,狠抓建筑质量和安全管理,自觉接受各界监督,确保把校舍安全工程真正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和阳光工程。精心选择具备规定资质的专业队伍,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中小学校舍建设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各项工程管理制度,依法依规执行工程质量标准,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采购关、施工关和工程验收关,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加固改造一所,验收合格一所,安全达标一所。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期,扎实抓好现场管理,详细制定教学区与施工区隔离等方案,加强师生安全教育,确保人员绝对安全。
满堂小学
2014年9月1日